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当了驿丞。”
“驿丞?这么可怜?”
年轻人摇头道:“自古圣贤多磨难,孔夫子还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呢!我想去云南,去永昌卫,先生当驿丞,我去给他当驿卒,能在先生面前,早晚聆听教诲,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年轻人的口中,云南永昌卫,再也穷山恶水,烟瘴之乡,仿佛成了一座人人追寻的圣地,充满了无限憧憬。
蓝新月斜了眼丈夫,心说你还真能绷得住!是不是表面云淡风轻,心里头都高兴坏了?可这傻孩子哪里知道,他心目中,跟圣贤差不多的先生,根本就没到过永昌卫!他的日子也一点都不苦!
光在昆明忽悠人了!
柳淳这时候放下了面碗,淡淡说了一句,“他去不成的!”
这话刚说完,突然有人跌跌撞撞跑过来,“魏小相公,魏小相公,大喜啊,你快回京城吧!朝廷降旨,要重开恩科,前一次作废了!”
………………………………
第389章 恩科霸榜事件
“前辈,此次重新开恩科,只有请您老人家担任主考了。”茹瑺躬身说道,在他的对面,坐着须发皆白的刘三吾。
老爷子早已经年过八旬,他不但年纪大,德望也高,这几年刘三吾著书不少,其中就包括字典、典故、诗词、文章一类的工具书。
别看只是编撰,老爷子就已经名震天下,无人不知了。
还记得周王朱橚不,因为编写了几本医书,经过柳淳的推广,已经活人无数……纵观整个古代,医学资源都是极端稀缺的。
许多老百姓生病了只能求神拜佛,弄点符水喝喝,或者自己采一些草药,能扛得过去算是幸运,扛不过去就认倒霉。
第一次让所有人能普遍看得上病,还是赤脚医生的功劳……虽然大多数赤脚医生只能解决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但是却不能否认,是他们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老百姓,第一次享有了生病时能请医生诊治的最基本的待遇——开天辟地,功德无量!
朱橚编写医书,也培养了一大批的医生,虽然程度不高,失误不少……但他已经被许多百姓当成了万家生佛在供奉着。
刘三吾主要是针对普通读书人,编写字典,历代的典故手册,挑选精品诗词、文章,进行点评解析,汇集成册。
说穿了,就是什么新华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一类的编者……可就是如此,已经让许多人得以读书识字,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刘三吾,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学宗鸿儒。
也只有他,才能主持恩科,让科举取士,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爷子这么大年纪了,还让他在前面冲锋陷阵,茹瑺的脸上很是发烧。
“前辈,我再安排几位部堂高官,给您老打下手,一起主持恩科……”
“不必!”
刘三吾突然摆手,他的寿眉垂下,老脸含笑。
“茹大人,前一年,另一位茹大人死了,现在当朝的老朽,就剩下我一个。恰逢此役,老夫当仁不让!不过话说回来,我这把老骨头也未必能有多大的作用。就不要牵连其他人了。恩科的事情我一肩扛起,至于接下来如何维护变法的大局,如何延续先帝的国策,还要你们多多费心。”
老爷子眼睛放光,热情洋溢道:“茹大人,你或许有顾忌,老夫也明白,跟天对着干,不会有好下场的,可老夫也请你相信,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人力或许有限,可老夫坚信人定胜天!”
茹瑺听到这里,浑身一震,不敢置信地看着刘三吾。
老爷子继续道:“茹大人,先帝是旷古未有的仁君,他爱惜百姓,才能以一己之力,推动变法……可先帝毕竟只是一个人,历代变法,都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用!所以才要大多数人,把力量集中在一起,由千万人去推,就不愁变法不成。”
“而且这一次只要我们成功了,就再也不会有人亡政息的情况了。这是两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壮举啊!”
“老夫耄耋之年,衰朽之身,与其老死家中,不如奋力一搏,做逐日之夸父,移山之愚公!老夫清楚,未必能看到胜利之日,但是能做开路先锋,已经是死而无憾!”
“茹大人放心,老夫绝对秉公录取,确实有才,言之有物,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的国之栋梁,才能为了变法大业,燃尽一腔热血……”
茹瑺听完,眼中垂泪,他突然站起身,掸了掸衣襟,跪在了刘三吾的面前,磕头作响。
“老大人,末学后进今日才明白,夫子所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真意!晚生也会死,可晚生不会怕,因为这都是注定的,没人舍生赴死,又如何能推动变法!而且晚生坚信,我们会赢的……即便我们都战死了,后面还会有人前赴后继,我们要给真正能推动变法的人闯出道路,做扑火的飞蛾,行博浪一击,百死不悔!”
刘三吾看了看茹瑺,老怀大慰。看起来燕王还是识人的,就冲这一点,燕王就有胜算。刘三吾的一双老眼,洞若观火。
他觉得朱元璋应该是有意引蛇出洞,想要一举全歼……在最后的关头,还把恩科交给东宫的人负责,先帝应该是打算让他们出错,然后才能断然出手。
而东宫这边,也到了不得不拼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损耗太大,急需补充新生的力量……如果先帝不是突然驾崩,或许此刻东宫的势力已经灰飞烟灭了。
如今先帝虽然去了,恩科这个武器还留着,甚至刘三吾觉得,这样拼下去,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北平他去过了,云南有柳淳在,那小子会干什么,老先生一清二楚,燕王在西北巡边,也肯定会有所准备。
真到了关键时刻,就三路发难,里外开花!
先帝或许能杀掉一些人,但是真正打起来,那才能彻底铲除反对变法的力量。
很多人都喜欢观察六部,勋贵,看看各地的高官大员,他们站在哪一边……从表面上看,支持变法的力量,是占据上风的。
可刘三吾太清楚了,之所以有这种假象,那是先帝的威望太高了,一个人就压制了整个官僚体系。
那些乡绅士人,面对老朱,半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很多投机之徒,也趁机混入变法一派,摇旗呐喊。
等到风向变化,这帮人就会带头反对变法派,让变法彻底失败!
看惯了人心险恶,看透了世态炎凉……到了这个年纪的刘三吾,突然觉得,来一场杀戮,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那一天他注定看不到了,因为老先生要为阻止杀戮,尽最后的努力。
听起来很别扭吗?
一个渴望杀戮的人,居然要用生命去阻止杀戮……或许这就是真儒,这就是真正的君子吧!
在历史上,刘三吾主持的科举尽数录取南方人,引来了北方士子的不满,出现了著名的南北榜案。
面对汹汹而来的压力,刘三吾坚持了心中的正道,既然是以文章取士,在科举之前,没有规定按地域录取,即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先生也不愿意妥协。
南北榜一案的最终结果,是朱元璋为了维护地域公平,南北分别录取……至于刘三吾,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而是流放戍边……其实从处置的方式上就看得出来,朱元璋也知道刘三吾没错,只不过他们坚持的东西各不相同罢了,但老头的人品绝没有问题,否则他又怎么会躲过洪武帝的屠刀!
到了这一次,刘三吾依旧坚守心中的正道,只不过他的正道变成了变法,老爷子为了维护变法,不惜耗尽一腔热血。
求仁得仁,这就是儒者最高的境界!不必伤心,只为道义!
恩科终于重新开始,魏琮从镇江匆匆赶回了应天,他是昨天晚上才到,只睡了两个时辰,就随着所有的士子,进入贡院,开始了再一次的科举淬炼。
在魏琮看来,或许这就是涅槃磨砺吧!
相比起柳先生贬官云南,他的这点苦,真的算不得什么。
那些北方士子,在科举考过之后,就在京城盘桓,没人离去。
他因为是镇江人,又因为鸡鸣山学院全军覆没,他想告别母亲,就去云南,追寻先生的足迹,继续求学。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有人在京城战斗,有人就需要更加丰富底蕴,学到更高深的本事,假如有一天能学到先生的三分本事,也就不要担心什么了……不过既然峰回路转,有了重新考试的机会,那就放手一搏吧!
三场九天,结束考试之后,几乎每个人都虚脱了。
可大家并不敢放松,每个人都在焦急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十天之后,榜单终于出来了。
一共录取一百一十二人,其中北方士子三十九人,南方士子七十三人,看起来依旧是南方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但是,仅仅鸡鸣山学院,就贡献了四十人!
比所有北方士子加起来还多,另外还有凤阳学院,还有长沙岳麓书院,再有,北方士子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北平!
是朱棣培养出来的一群人,也是广义的柳学门下,总计,支持变法的柳学门人,达到了惊人的九十六人!前二十人,更都是柳学门下,完美霸榜!
此榜一出,朱允炆,还有他的师父们,全都黑了老脸……这算什么,要坐视柳学把持科举吗?
顶点
………………………………
第390章 请柳公出山
“恭喜你啊,名师出高徒,弟子们都考上了进士,这下子在朝中的人马又多了不少,以后对付朱允炆,也就更容易了。”
蓝新月喜滋滋的,阴雨天过去了,天空放晴,她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奈何柳淳却没有这么乐观,“天子就是全天下,古往今来,最大的流氓,当道理讲不过的时候,就会耍流氓……其实先帝就是老流氓!他抢了我的银行,抢了我的学生,抢了我好多东西……”提到了老朱,柳淳又咬牙切齿起来,他现在真想跑去孝陵,对着老朱的坟头大骂一顿,最好能把老头气活过来才好!
蓝新月还是头一次见丈夫这么孩子气的一面,忍不住哑然失笑。
“我知道你想念先帝,这些天,我们在民间行走,先帝的确是最好的皇帝,老百姓都感念先帝的恩德,先帝真的很了不起!”
“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是先帝!假如有人偏要不讲道理,偏要耍弄流氓手段,推翻棋盘,那又该怎么样?”柳淳反问,蓝新月想了半天,“我也不知道,难不成还能不要皇帝吗?”
柳淳轻笑,“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皇帝和皇帝,也是不同的,我相信还会出现一个更先帝一样的好皇帝,即便他做得不好,我也要有力量,逼着他改变!”
“你要改变皇帝?”蓝新月真的吓到了,丈夫的脑子里到底装得什么啊?
“准确说是约束皇帝……只不过要等到朱允炆众叛亲离,彻底被人抛弃,到了那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讨伐他了。”
柳淳也承认,如果还像历史上,走上靖难的老路,那么朱棣身上就会永远背负篡夺皇位的污点。
这是柳淳不希望看到的。
可现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第一,朱元璋已经把变法写入了皇明祖训,朝中也存在着强大的变法力量,民间百姓支持。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朱允炆还一意孤行,背弃变法,那么就可以登高一呼,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改天换地。
而且可以借着讨伐作战,彻底扫清阻碍变法的力量,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重新塑造权力结构。
哪怕柳淳对朱棣有信心,可朱棣之后的皇帝呢,那就不一定了……所以战争还能带来新的权力划分。
未来的永乐大帝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制约,别想为所欲为,只能老老实实开疆拓土,励精图治,让他给亿万百姓为仆……柳淳欣欣然想着,他对未来的走势,渐渐有了推测,只不过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
尤其是朝臣这边,他们还没有彻底臣服,跟朱允炆的战斗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激烈……柳淳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知道这很残酷,需要牺牲掉无数的生命。
可柳淳依旧觉得是值得的。
朱允炆绝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两千年的皇权,代表着士绅地主集团,他们树大根深,力量强悍无比,在任何角落里,都可能藏着对皇帝愚忠愚孝的人,朱允炆也不会缺少爪牙……这注定是一场远远胜过叔侄之争的超级大战。
新旧之争,工商集团和土地集团,勋贵武人和传统士大夫,科学与理学,孔子和墨子……从不同的角度,就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再去纠结什么正统啊,篡位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就让我们化身披坚执锐的勇士,向着两千年的传统,发起最强烈的冲锋吧!
而此刻,站在第一线的,是一位年近九十的老战士。
刘三吾一身蟒袍,这是先帝特赐给硕儒老臣的,此刻的老爷子,满脸红润,充满了斗志。
“启奏陛下,恩科结果已经上呈,却迟迟不见批复,莫非有什么不妥之处?”
当然不妥,大大的不妥!
朱允炆绷着脸没说话,而是右副都御史景清开口了,此人是东宫在言路的主要支持者,地位仅次于练子宁。
他横眉道:“刘老大人,前番北方士子闹事,说恩科没有录取北方士子,如今重新考试,录取的尽是柳学门下,你又作何解释?难不成,也有弊端吗?”
刘三吾哈哈一笑,“景御史,老夫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你能先说说,什么是柳学吗?”
“这个……人尽皆知,又有什么可说的?”
“当然该说!你承认有柳学,那就是承认,当世之上,有圣贤在世,能开创一家之言了?”
“刘老大人!”景清怒斥道:“柳淳所谓的学问,皆是不值一提,胡言乱语,祸乱人心。他以杨朱门徒自居,就是当世最大的奸邪,如何到了老大人的嘴里,变成了圣贤?简直岂有此理!”
景清毫不客气,茹瑺等人生怕老爷子招架不住,想替他说话,可今天的刘三吾,战意高昂,谁也不用,就凭他,一样可以横扫八方!
“景御史,首先,柳学之说,只是民间的说法,身为朝廷大臣,拿到金殿上讲,十分不合适!其次,陛下也是柳淳的弟子,也算是柳学门下,你想说陛下什么吗?”
老爷子一句话,堵住了景清的嘴巴,他却没有继续追打,而是话锋一转,“启奏陛下,先帝推崇柳淳的学问,人尽皆知。老臣就听闻先帝曾经彻夜通读算学,还曾经刊印一批算学书籍,交给户部,命令户部官吏尽数研读。”
“还有,陛下身体力行,钻研金融货币之道,如今皇家银行,就是依照柳淳提议建立的。如今每年给皇家提供几百万贯的收益。所谓饮水思源,柳淳之功,人尽皆知,只是有些奸邪小人,诋毁中伤。陛下身为柳淳的弟子,应该主持公道,以免让人误以为陛下不敬师长……毕竟柳淳是先帝为陛下挑选的师父,和其他人,还是不同的!”
刘三吾真是老尔弥辣,他几乎是用老前辈教训后辈子侄的语气,在教训朱允炆,
偏偏老头处处都打着先帝的旗号,让朱允炆只能徒呼奈何。
本来录取了一大堆柳淳的弟子,就够朱允炆糟心的了,现在还逼着他认师父,这个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可不管怎么难受,他也不敢否认。
“景清,柳先生曾指点学问,朕获益良多,你不许胡言乱语!”
景清也不是吃素的,他故意绷着脸,“陛下既然是柳淳的弟子,那就更应该避嫌才是!如今取中的进士,有数十人出自柳淳门下,让世人怎么看?他们会不会说,是陛下包庇纵容,故意取中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假如是这样,岂不是有损陛下的圣明!”
“哈哈哈!”
刘三吾笑得更开心了,“景御史,老夫刚刚指点了你柳学的错误,现在你又错了!什么是柳淳门下?鸡鸣山学堂乃是先帝下令设立,先帝曾经多次以师长自居,是这些学子为门人弟子。而且在设立学堂之初,先帝就曾有言,创办学堂的初衷是为了推行变法培养人才。”刘三吾转头,对着朱允炆道:“陛下,老臣很想请教,这变法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先帝在皇明祖训当中的规定,还要不要奉行?”
“这个……皇祖父所言,自然是金科玉律!”
刘三吾笑道:“陛下圣明,既然如此,多录取能为变法所用的人才,又有什么错误?更何况恩科名单,还有一些旧派读书人,能给他们机会,就是不忍十年寒窗,化作一场梦……不过老臣以为,以后的科举,更要以科学人才为主,科举考科学,这才是正办!”
刘三吾随后又抛出一个炸雷,“陛下,老臣还提议,应该立刻召柳淳进京,辅佐陛下,推行新政!”
“柳公不出,天下难安!”
吏部尚书茹瑺简直大喜过望,老爷子,您可真是神了!
他慌忙道:“陛下,臣以为柳淳的确是当世奇才,臣愿意以吏部尚书之位,虚位以待,等柳大人进京,主持大局。”
这下子好玩了,光有学生还不够,就连正主都要进京了……
顶点
………………………………
第391章 柳淳死了
刘三吾的确是老辣,早朝结束之后,老先生立刻挥动大笔,连夜写文章……他阐述了三大内容……朱允炆有遗诏不假,可别忘了,还有一样,那就是皇明祖训。
从某种意义上讲,遗诏是个临死前,甚至是死后大臣代拟的,虽然重要,但还是能避开的。
可皇明祖训不同,这是朱元璋给后世子孙定下,万世不移的国策。老朱说不许恢复宰相,就是没有恢复!
哪怕大学士有宰相之实,也没有宰相之名。
皇明祖训是老朱身体健康的时候,经过深思熟虑后拟定,又颁行天下,人所共知,这就是祖宗法度!
刘三吾从这个角度出发,敦促朱允炆,必须继续推行变法。
要推行变法,就必须贤臣辅佐,东宫师父当中,齐泰为人卑鄙,作恶多端,已经伏诛,难保不会有更加阴险小人,还没有揪出来。因此必须要重新选派贤臣,给天子讲解国政,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第三,恩科结果表明,以鸡鸣山学院为首的新派学子,不但能力出色,而且也是变法可以依赖的力量。
因此必须请柳淳回朝,一方面辅佐天子,推行变法,一方面推广新式学堂,革新教化……有些时候,还真不能小觑笔杆子的力量。
刘三吾的这篇奏疏,牢牢抢占了道德制高点,根本不给朱允炆拒绝的机会。敢不同意,就是违背祖训,大行皇帝尸骨未寒,新君如此薄凉,就不怕天下人共同击之吗?
刘三吾发动之后,朝野上下的舆论也都跟着发动起来,到处都有人疾呼,柳公不出,奈苍生何?
柳大人,你在哪啊?
柳大人,请你出山!
……
“看样子,你又要回京城忙活了。”蓝新月嘟着腮,很无奈道,离京的这段时间,差不多是她最开心的日子,尤其是最近,她跟心爱的丈夫就像是普通夫妻,走街串巷,吃小吃,逛庙会,虽然还要关心朝廷的事情,但总体上,他们真的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但是蓝新月也清楚,丈夫是干大事情的人,不会一直陪着她,这段宝贵的经历,足够她回忆一辈子了,往后再也不会有了……
瞧了眼落寞的妻子,柳淳抓起她的手,贴在自己的心口,笑嘻嘻道:“傻丫头,别瞎想了,这回我终于能好好陪你了,尤其是要抓紧时间,开枝散叶,给俺柳家添一个带把儿的!知道吗?”
蓝新月脸涨得通红,都结婚一段时间了,怎么就是没动静啊?
“不对!”蓝新月猛地摇头,这不是重点啊!“你,你怎么会又有时间了?”
柳淳轻笑,“你可真是个傻瓜,我问你,朱允炆会允许我进京吗?”
“这个……那他能怎么办?”蓝新月突然惊呼道:“莫非,他,他要害你?”
“不是要,而是一定!朱允炆和东宫的那些人,不会看着我回到京城的!”
蓝新月轻笑道:“那你怕什么?现在我们就去京城,不就行了?”
柳淳大笑,“你真是个傻姑娘,我是先帝贬去云南的,随便回京,就会落人口实,怎么可能呢!上次东宫那边就想用沐春杀我,这一次他们的手段必定更加残忍!”
“啊!”蓝新月花容失色,忙道:“那可怎么办?造反吗?”
柳淳吓得连连摆手,“造反可轮不到我的头上!既然他们想让我死,那我就不妨死一回。”
蓝新月有点跟不上丈夫的节奏,“你别打哑谜了,快说,要怎么办?”
“我和燕王,是朱允炆心中的两根刺儿,我虽然有些名望,但我没有兵权,至少表面上没有!所以朱允炆会先杀了我,然后清理在京的变法派臣子,安定后方,然后就去对付燕王,削平藩王,彻底巩固皇位。”
“哦!原来如此啊!”蓝新月晃了晃脑袋,“我懂了,你是想等着燕王起兵,然后你再起兵,对不对?你说,要不要去跟我爹说一声,让他老人家辅佐你登基啊?”
柳淳正喝茶,一口喷出三尺!
“我说傻丫头,你就那么想当皇后啊?”
“皇后?”蓝新月迟疑片刻,她想到了吕氏,想到了表姐常氏……“别人我不知道,可我看她们就知道宫里的女人不好过。如果允许,我就想和你一直这样,像个普通夫妻一样。”
柳淳握紧妻子的手,轻笑道:“我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奈何实力不允许啊!不过你放心吧,我不会傻乎乎跳出来的,江山社稷,沙场征战,开疆拓土,建立万世不拔的基业……这些脏活累活,都交给燕王算了,而我呢,就在家里陪陪老婆,养养孩子,教教学生,弄点小发明,写写书就好了。”
蓝新月听到丈夫的心,心满意足,“那个……咱们还是抓紧生孩子吧!不然,怎么养啊?”
……
蓝新月陪着丈夫,过安稳的日子,倒是另外一个女人发愁了。
“那个……妹妹,哥要去一趟云南。”李景隆闷声道:“这次的时间有点长,路途或许也有些意外,你,你别怪大哥!”
李景隆吞吞吐吐,神色怪异。
李无瑕瞥了眼大哥,轻笑道:“哥,你怎么连话都不会说了?你大老远的办差,我该担心你才是,有什么好怪你的?”
“是,是该担心,担心我……啊,也不全是,还,还有……”李景隆只好轻咳道:“陛下刚刚降旨了,让我去云南迎请柳淳回京!”
李无瑕心微微动了下,笑道:“大哥,柳郎能回京,那可是好事情。陛下派遣一位国公去迎接,也足见对他的重视,这是好事,好事情啊!”
“是,是好事情,是好事情……不过海上风浪太大,我,我怕有意外啊!”
“海上?你们要走海路?”
“嗯!是陛下的意思,他希望快点见到柳淳,还说海路快捷安稳,进献异兽就是走的海路,这一次走海路正好!”
李无瑕哼了一声,“我觉得不好!海上风浪那么大,如果出了点意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该怎么办?”
李景隆被问得越发尴尬了,“那个是圣意……妹妹啊,你看看咱们家,好歹也是国公门庭,有身份的人,你一心恋着柳淳,他都娶亲了,估计快有孩子,你,你怎么还不死心啊!”
李无瑕默默听着,缓缓低下粉颈,露出了思忖之色。李景隆觉得有门,便又道:“妹妹,柳淳的确不错,可他年纪轻轻,锋芒毕露,得罪了太多的人,跟着他未必有什么好下场,我看你还是另做打算吧!总而言之,大哥是希望你过得好,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是个大姑娘,咱爹死的时候……”李景隆还真是个感情丰富的人,说到这里,居然眼圈泛红,抹起眼泪。
李无瑕依旧沉默,突然,她抬起头,冲着大哥笑了,“你怕想说的不是让我死心,而是这一次必须有人死吧!”李无瑕探头,靠近了哥哥的耳边,低声道:“是不是陛下让你在海上杀了柳郎,来个人不知鬼不觉,对吧?”
“啊!没,没有!真的没有!”
李景隆吓得慌忙摆手,“妹妹啊,你可别胡思乱想啊,绝对不会有这种事情的,哥哥对天发誓!”
李无瑕三岁的时候,李景隆就骗不了她。
“大哥,你当真要听陛下的话?”
李景隆痛苦挣扎,半晌叹口气,万般无奈道:“妹妹啊,大哥真没办法啊!人家现在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咱们李家是勋贵世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命都压在我的头上,我也不想干,可,可我没法子啊!再说了,就算我不动手,不是还有其他人嘛?”
“说起来,都怪刘三吾,那老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非要请柳淳回京主持变法,他要是真回京城了,这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啊?一山不容二虎,柳淳怎么都是死路一条……我,我对不起他,也对不起你,我不配当你的大哥,我该死!”
李景隆攥紧拳头,嘭嘭捶着脑袋,痛苦纠结。
李无瑕却突然笑了,她伸手抓住大哥的手腕,“别敲了,本来就不聪明,再敲地更傻了就没救了。”
李无瑕突然压低声音,“哥,你听过赵氏孤儿这出戏吗?”
“赵氏孤儿?”李景隆大惊,“妹妹,你是说,让我保住柳淳的血脉,让他的遗腹子将来报仇雪恨?”
李无瑕无语翻白眼,“什么啊!陛下不是让你在海上杀人吗?”
“对啊!只有在海上杀人,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啊,到时候推给风浪就是了!”
“哥,在海上,死人找不到,活人也同样找不到啊!”
“吸!”李景隆突然变色道:“你,你是让我抗旨不遵?”
“我是让你给咱们李家留一条生路!”李无瑕哼道:“傻哥哥,别看朱允炆登基称帝,他手下没有多少人才,内忧外患,群臣都不服气。依我看,他把柳郎请回来,让柳郎主持大局,他还有一线生机。可若是杀了柳郎,他就只有跟群臣,还有藩王对着干!你想想,他能有多少胜算?”
李景隆抱着脑袋,痛苦思索着。
“妹妹,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天子,几十万的禁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