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一个老兵来说,沉浸过去,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不幸。

    宝剑入鞘,马放南山。

    英雄难免迟暮,天下终于太平。

    他们这些武夫,越发格格不入了。

    王弼很悲愤,也很无可奈何。

    在这座陈列着无数兵器的房间里,能让人更深入了解一位老将的内心。

    “我已经彻查过了,而且也行文凤阳,让知府汤怀去查了王弼的老家,根据汇总的情况来看,王弼绝非贪官!相反,他十分清廉,除了侯爷的俸禄和陛下的赏赐之外,他几乎一文不取!”

    柳淳缓缓道:“诸位,我认为定远侯王弼,跟太仓一案,或许难逃失察之过,但他绝没有中饱私囊。而定远侯之死,又为何要自刎,我想,诸位应该秉持天子圣旨,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养奸!”

    柳淳的话说完,三法司,包括户部,全都一起点头。

    “柳大人放心,有圣旨在,我们一定会勇往直前,查个水落石出!”

    这帮人不光嘴上说,行动能力也是惊人的。

    他们纷纷返回衙门,调遣精兵强将,全力以赴,行动起来。

    所有人陆续从王弼的陈列室出来,最后包括蓝玉等人都走了,只剩下柳淳和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面色苍白,眼神飘忽,过了片刻,他终于定了定神,声音沙哑道:“师父,这些年,死的功臣不在少数了,即便是国公一级,也有了好几位……定远侯,似乎不值得先生如此大动干戈!”

    朱允炆说完,紧紧抿着嘴唇,他不敢和柳淳对视,只能努力挺直胸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有底气一些。

    柳淳轻笑,他不想跟朱允炆谈王弼之死的影响,只是走到了众多兵器架子的中间,指着一个空荡荡的架子道:“殿下,你知道这里原本放着什么吗?”

    朱允炆摇头。

    “放着一把宝剑!一把用白羊口炼出来的钢铁,打造的凯旋之剑……那是臣弄得一个噱头,然后臣转手卖给了太子殿下,十柄宝剑,臣敲诈了一万两。”柳淳又回想起当初朱标傻乎乎被他坑的样子。

    柳淳生怕太子会找后账,又额外给朱标打造了一柄太子之剑……谁知朱标似乎根本不在乎此事,他欣然把这些凯旋之剑,分赠给有功将士。

    蓝玉得到了第一柄,他的好东西太多了,干脆扔到了仓库里,根本不在意。

    倒是王弼,他拿到了第二柄,竟如获至宝,这几年,一直佩戴在身上。

    直到太子朱标死去,他悲愤哀伤,将宝剑供奉起来。

    这一次王弼自刎,用的就是这一柄宝剑!

    “殿下称臣为先生,说来惭愧,臣真的没有教殿下什么。殿下或许学不了当今天子的杀伐果决,却可以学太子殿下的仁厚之心……他万两白银,买了臣的十柄宝剑,转赠十名大将,其中定远侯王弼,从此之后,忠心耿耿,全都想着太子!殿下,或许你应该有兴趣,为何太子殿下从不惧怕储君之位动摇?”

    “是因为他是嫡长子?是因为陛下的偏爱?”柳淳轻轻摇头,“都不是,殿下以宽厚致诚之心,对待臣等。臣等自然会以死相报!”

    朱允炆苍白的脸色,渐渐转红,他情不自禁握紧了拳头,悲哀道:“先生,我也会以仁慈之心,对待每一个臣子。尤其是先生,你身负大才,又何必对自己有这么多偏见?”

    朱允炆嘴唇颤抖,终于,他们这对表面师徒,在这里摊牌了!

    柳淳轻笑了一声,“殿下,莫非还没有听明白臣的意思?王弼是被人逼死的,而且是以先太子的名义逼死的!”

    “啊!”

    朱允炆的脸,瞬间由红变白,由白变成了灰色,毫无生机的那种……他迷茫地盯着空荡荡的架子。

    王弼是用父亲给他的剑自杀的……父亲已经死了,尸体就埋在东陵,竟然还有人不想让父亲安眠,打着父亲的旗号,逼死王弼!

    你们想干什么?

    朱允炆终于怒了,紧闭的嘴唇,有鲜血流出!

    “丧心病狂,其心可诛!其人可杀!该灭他们的九族!”朱允炆扯着脖子,声嘶力竭地怒吼。

    柳淳默默看着他,“殿下,你熟读史书,自古以来的明君天子,未必样样出众……如汉武之英睿,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取一而为之,便可做一名垂青史的明君。先太子仁恕敦厚,难免有优柔寡断,踟蹰不决。然则不论文武,皆愿意为太子效命,皆因太子以诚待人,表里如一。”

    “殿下身为太子长子,理当以父亲为表率,臣言尽于此,该如何做,殿下自决!”柳淳说完,迈步往外面走。

    平心而论,柳淳已经发动了攻势,就断然没有停下来的可能。

    但是面对着朱允炆,他又忍不住想起了朱标,想起了自己的朋友!

    别管怎么说,朱老四继位的话,朱标这一系的子孙,都不会有好下场,不只是朱允炆一人。

    而且身为师长,理当好好教育弟子。

    貌似他这个师父,当得也不到位。

    罢了,最后点拨朱允炆一次吧。

    就算将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了。

    “等等!”

    柳淳刚到门口,朱允炆突然大声叫住他。

    此刻的朱允炆颇为激动,两个肩头不停颤抖。

    父亲死了快两年了,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为何王弼还愿意为了父亲而死!他是傻瓜吗?

    朱允炆颓然问着自己,身为一国储君,他多希望这样的傻瓜能多一点!很可惜,自己的身边,似乎一个也没有啊……

    “师父,弟子懂了!这个案子,不管会牵连到谁,弟子都会一查到底……就算是为了父亲,也必须查清楚,不能让他死后还被人泼脏水!”朱允炆断然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36章 战鼓响起

    朱允炆的坚决表态,让柳淳略感一丝欣慰,或许这个年轻的储君,的确不了解王弼一案的真相。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查案的步伐,事实上,走到了这一步,柳淳已经没有多少后退的余地了。

    “这么多年了,淮西勋贵,还从来没有捏成一团过!老夫都不知道,这个案子之后,陛下会怎么对付我们。”

    冯胜揉着膨胀的太阳穴,另一只手抓起一碗姜汤,猛地灌了进去。

    淋了小半天的雨,纵然老头还算硬朗,也有些撑不住。

    至于信国公汤和,早就瘫了,更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冯胜的情况还算不错,在他的对面,坐着柳三,旁边陪着侄女冯氏,三个人一边闲聊,一边等柳淳回来。

    冯胜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自从中山王徐达死后,淮西勋贵就没有真正的领袖了。暗中大家彼此勾结,互相合纵连横。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敢光明正大,展示自己的力量。

    道理很简单,让朱元璋给杀怕了。现在还残存的这些人,要么真的老老实实,要么就装得老老实实,以求在老朱的治下,苟延残喘。

    说实话,毕竟是带兵多年的人,一个个手握大权,桀骜不驯,又有谁,愿意真的当孙子!

    故此,王弼突然死去,舆论大造。

    一些勋贵就觉得自己要站出来,不光是为了王弼鸣冤,所谓兔死狐悲,他们也要争取自己最后的尊严!

    二十多年的一口怨气,他们要发出来!

    陛下,你以铁腕治国,杀戮百官,从来没有客气,其中不乏冤案。不乏被牵连的无辜之人。过去我们不敢说话,这一次,我们要挺身而出,再不说话,就永远没法说话了。

    这份悲壮情绪早就存在勋贵中间,柳淳只不过稍微点燃了一颗火星。

    凑巧的是,蓝玉暴怒,四大国公进京,彻底点燃了烈火,迅速变成滔天烈焰。

    而就在四大国公即将渡江,消息传到京城。

    六部尚书,整个文官体系,也都动了起来,

    不得不说,哪怕到了洪武末年,勋贵的力量,依旧不能小觑。

    再仔细观察文官,也能发现同样的情况。

    朱元璋登基这二十多年,遭到杀戮的文官,绝对是武夫的十倍以上,以至于各地的皮场庙,堆满了人皮枕头。

    还是那句话,里面的冤假错案,无辜被杀者,绝不在少数。

    君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尤其强烈。

    在安童一案的时候,柳淳挺身而出,提到过要依照真凭实据办案,要严谨专业,以《大明律》和《大诰》为依据……

    这个主张的提出,其实是切合了许多文官的心理的,他们私下里都推崇备至,甚至感觉遇到了知音。

    说来惭愧,居然是一个锦衣卫的头子,讲出了他们不敢讲的话。

    随之而来,在文官的集团当中,有些人渐渐站在了柳淳一边,虽然没有真的成为一家人,当有些情况,或多或少,都会替柳淳讲话。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变法的推动,一批相对中立的文官,尤其是循吏,也向变法一派靠拢。

    在王弼一案,文官们表现远比之前要积极太多了。

    分析到这里,态势愈发明朗,以柳淳为首,以勋贵为主体,结合变法派为主的文官,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团队,他们的目的是借着王弼一案,重新定义朝廷的规矩,在洪武大帝老去,控制力下降的紧要关头,拿到对朝政的主导权。

    另外一派呢,就是以言官清流为主,他们聚集在朱允炆的身边,希望通过支持太孙,在日后朝堂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王弼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死,竟然拉开了洪武末年,最后,也是最惨烈的一场大战!

    序幕拉开,演员就位,大戏开锣,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哪怕连柳淳也不例外,大家伙可选择的余地少得可怜。

    “我不在乎是否会动摇储君的位置,朱允炆可以留在台上,但是,支持变法的力量,必须掌握朝廷的主导权力,那些以清流自诩的卫道者,那些试图绑架太孙,废除变法的旧官僚,必须被清理!”

    “一句话,未来的储君,必须认同变法,必须真正支持变法!才能得到我们的鼎力支持。”

    柳淳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论断。

    哪怕冯胜,都为之一振,好大的魄力!

    “小子,你真的那么有把握吗?别忘了,还有陛下呢!我们这样公然展示实力,放在十年前,陛下早就屠刀高举了。”

    “现在是十年后!”柳淳笑呵呵道:“我敢确定,陛下也杀不动了,尤其是他把锦衣卫交给我,等于是最后一把刀,也被废掉了。当然,以陛下的性格,他绝不会轻易认输的。我们这些当头的,没准会遭到事后报复,甚至丢了性命。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男子汉大丈夫,总要干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吧!过去我就是太老实了!”

    冯胜干脆翻白眼了,你小子干的那些事情,还能算老实?你要是老实人,我们算什么?

    难道连人都不算了?

    冯胜也听出来了,柳淳在赌。

    朱元璋的确老了,虎老了就不咬人了,非是不想,而是无力。

    以太孙的状况,他如果登基继位,偏向传统文人的可能性非常高。

    在这个关头,柳淳必须出手,必须向太孙展示力量,告诉他,该站在哪一边!

    师徒情谊不管用了,也没有可能一点点教导了,那就用实力来教育朱允炆!

    柳淳也算计过了,他有一定的胜率,但是朱元璋依旧是最大的变数,老朱很可能出手,废掉柳淳身边的这些人。

    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老朱没有能力,杀光他们,

    既然杀不死,我们就会变得更强大!

    在柳淳的手上,还有一张最大的牌,那就是朱老四!还没有被打出来。

    最好不要闹到那一步发,否则,内外联手,一起发动一场靖难,迎接燕王进京继位……那可就好玩了!

    很显然。柳淳已经排兵布阵完毕,该怎么进攻,怎么防守,怎么撤退,甚至溃败之后,要怎么东山再起……他都想得清清楚楚。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好怕的!

    东风吹,战鼓擂,咱姓柳的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一句话,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柳淳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经过他整顿的锦衣卫,虽然距离柳淳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但是也露出了一丝峥嵘。

    通过锦衣卫仔仔细细的盘查,王弼贪财的嫌疑是洗刷干净了。

    但是太仓那边究竟怎么样呢?

    二十处军储仓,唐韵带着人,跟户部合作,昼夜不停,逐个清查,已经查了足足五天的时间。

    唐韵眼珠子通红,满脸胡茬,眼屎都有绿豆大了。

    这就是战争!

    没有硝烟的战场!

    锦衣卫,只许胜,不许败。

    他灌了一肚子凉茶水,再度冲向了一座储蓄仓库。

    “打开!”

    太仓存储粮食,是个非常高的技术活。历代都有共识,要有九年的存粮,才算安稳。

    而太仓粮窖的标准也是九年!

    为了防止霉变,挖好窖坑后,首先要用火烘干,然后把草木灰摊在窖底,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一层席子,窖壁也照此办理,这种“席子夹糠”法,可以使粮窖隔湿保温,犹如一个巨大的保温瓶,而且,封存粮食都在冬季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

    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说实话,古人的智慧,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唐韵打开的正是去年冬天,新储存的粮仓,按理说,里面的粮食,应该和新米一般不二。

    可就在打开的一刹那,一股浓烈的腐臭味道,充斥鼻孔,里面的粮食,悉数发霉腐烂。

    锦衣卫和户部的人,捏着鼻子,清点里面的粮食。在忙活了大半个时辰之后,突然有人提着一条破麻袋,跑到了唐韵的面前,熏得他差点昏过去。

    “大人请看,这上面有字。”

    唐韵扫了过去,只见麻袋上的确有洪武十八年的字样,还有户部的印记……这是入库太仓才会用到的。

    没有人会用洪武十八年的旧麻袋,去装洪武二十六年的粮食!

    一瞬间,唐韵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果不其然,有人用洪武十八年的陈粮,去冒充新粮!那新粮呢?不用问,一定是拿去谋利了,

    “快去查,查清楚,洪武十八年的陈粮,是怎么处置的,是谁负责的!一定要找到这个人!”唐韵兴奋地挥动拳头……太仓的真相,即将揭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37章 指向东宫

    人老了就不顶用了,汤和足足缓了三天,才晃晃悠悠爬起来。

    老爷子坐在床头,沉默了好久,还忍不住喃喃自语:“老夫也快了,就是不知道,我死的时候,能不能有王弼的风光?”

    “那就死一次呗!等看完丧事,再诈尸活过来。”蓝新月捧着一碗糙米粥,笑嘻嘻走进来,端给了汤和。

    老爷子白了蓝丫头一眼,“挺好的姑娘,别跟柳淳学,一点都不知道尊敬老人。”汤和抱着略显小巧的骨瓷碗,大口大口喝着,温度正适合,他很快喝光了一碗,抹了抹嘴巴。

    “还不错,算你有心了。”

    蓝新月接过空碗,好奇道:“老爷子,你一眼就看出我学柳郎,那我学的像不像?是不是很像?”

    她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儿。

    汤老爷子闻到了一股酸朽的味道,“丫头,就你这个脑子,再有十辈子,也赶不上那个小子了。”

    “赶不上就赶不上!这叫劳动没有贵贱,只是分工不同!”

    蓝新月探手,“走吧,我扶你出去转了转,晒晒太阳,不然你老都发霉了。”

    汤和无奈苦笑,“臭丫头,你那是学得像,都快一个模子抠出来了!算了,老夫还能走,我自己过去!”

    汤和嘴硬,可还是靠着蓝新月搀扶,才站起来,又帮着他过了门槛,目送他过了月亮门,蓝新月才往厨房走去。

    汤和晃着肥硕的身躯,到了书房,往里面看去,老爷子差点气歪了鼻子。只见柳淳一手抱着一只跟球差不多的黑猫,正在浇花呢。

    幸好黑猫打了个哈气,露出白森森的牙,要不然老爷子还以为是个球呢!

    奶奶的,这世上居然有比老夫还胖的东西啊!

    不对!

    老夫怎么能和猫比呢?

    也不对,是猫怎么能和老夫比!

    还是不对……我们俩就不该放在一起,那又是谁把我们放在了一起……汤和的脑袋都凌乱了,傻愣愣站在门口。

    柳淳听到了喘气声,才注意到老汤。

    这位怎么傻乎乎的?难道是老年痴呆犯了?

    “信国公,信国公,你没事吧?”

    汤和甩了甩头,怒道:“老夫当然没事,有事的是你!”

    汤和气冲冲走过来,吓得大黑猫从柳淳的臂弯跳下,赶快跑了,这个同类也太大了!

    “臭小子,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有闲心招猫逗狗的,你活得不耐烦了,是吧?”老汤怒气冲冲道。

    柳淳无奈摊手,“我说信国公,你觉得我该干什么?”

    “干什么?查案子啊!太仓的粮食哪去了?王弼都干了什么?他到底是不是清白的?还有,宫里陛下什么意思,百官又是怎么看的,还有民间……这么多事情,千头万绪,你小子把大家伙的火拱起来了,然后你躲在家里逗猫玩……兔崽子!”

    老汤突然探出蒲扇一般的手,抓住了柳淳的衣襟,柳淳也不敢躲,生怕闪了老爷子的腰。

    “我说信国公啊,你能冷静点行不?”

    “不行!”汤和哼道:“生死关头,老夫不能让你小子坑了大家伙……你跟我说,是不是你和陛下在唱双簧,故意把我们骗出来,来一招引蛇出洞?把我们一网打尽?”

    真难为老汤了,这么大年纪,脑洞还这么大!

    “我说信国公啊!你让我忙活什么?太仓的粮食,不是金银珠宝,动辄几十万石,上百万石的东西,没处藏也没处掖,其实太仓之粮,就在市面上!”

    “啊?那,那你怎么不查封啊?”

    “京城上千家粮行,我查哪一家,封哪一处?这些粮行背后,能没有神仙罩着么?对了,你信国公府,有没有粮行啊?”

    老汤迟疑片刻,慌忙摇头,“没有!绝对没有!老夫清清白白,什么都没有!”

    柳淳哼了一声,“有没有,不是你说的,反正查到了,你就麻烦了!”

    汤和才不怕呢!

    老夫早在好几年前,就把汤家在京的产业都给抛售了。

    京城是容易赚钱,可也容易出事。

    而且即便老夫在京有粮行,也不会贪图便宜,去贩卖太仓之粮……“哦!”汤和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有人从太仓弄出新粮,然后改头换面,在市上贩卖……太仓每年扔掉数以十万计的陈粮,根本没有成本。如果把其中五成的陈粮,偷换成新粮,从太仓运出……弄到市面上,差不多就能卖四五万贯啊!长年累月,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柳淳点头,“这还是一个方面……信国公,你最清楚了,每年都有一些粮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时把粮食运到京城……如果按照朝廷法度,是要严惩,甚至砍头的。这时候你手里有一批粮食,又跟太仓能通气,你会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高价卖粮啊!狠狠敲那些粮长一笔……这帮孙子都是大户人家,个个有钱……诶呦!”

    老汤又惊呆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我现在懂了,难怪在凤阳,有不少人,都绞尽脑汁,逃避粮长的差役……很多人甚至不惜逃走,更改户籍……原来这个粮长,真不是人当的!”

    柳淳点头,“这也是我力主改革粮长之制的原因所在……一个小小的粮长,不但没法在乡里征运粮食,就连交割的时候,都会出问题的。这里面的弊端之多,简直难以尽述!”

    老汤眯缝着眼睛,几乎修炼成精了。

    “老夫明白了,只要能找到负责销售太仓官粮的商行,顺藤摸瓜,就能找到获利之人,也就能揪出王弼死因的真相!”

    柳淳颔首,“这个案子说起来不复杂,但是能在京城大肆捞钱,没有够硬的靠山,那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只能大造声势,逼迫各方,谁也不敢把案子压下去,也不敢毁尸灭迹,只要追查,就一定能有结果!”

    “高!”

    汤和伸出大拇指,“小子,老夫这辈子佩服的人没几个,当初你接了我的玉貔貅,老夫还觉得你太嫩了,可今日一看,你小子智略过人,算无遗策,老夫服了。心服口服!”

    顿了顿,老汤又道:“可话虽如此,但这一次也暴露了咱们的实力啊,你有没有万全的打算?”

    “咱们?”柳淳轻笑:“老国公,你几时愿意跟晚生站在一起了?”

    汤和不爱听了,“我侄孙都是你的徒弟了,他在凤阳干的事情,我老人家都知道!”话说到了这里,汤和的老脸露出了难以掩饰的笑容,很满意,很幸福……

    对于一个成功人士来说,讲究什么呢?

    衣锦还乡,造福桑梓,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县志里,让家乡父老称赞,引以为傲,这才是真正的光荣。

    凤阳出了个朱皇帝,出了一大堆的淮西勋贵。

    可凤阳百姓依旧贫穷,依旧唱着花鼓,到处要饭,朱元璋甚至成了他们私下里调侃嘲笑的对象。

    这些事情老汤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让朱元璋给凤阳百姓,每人按月发放粮食吧!

    在这个时候,汤怀到了凤阳,接了知府的位置。

    他首先就开始兴学,利用凤阳的人力,开办学校,吸收凤阳子弟入学。随着办学的深入,汤怀开始利用学校,动员百姓,修桥铺路。

    这些事情很多官吏都干过,但是汤怀却玩出了花样!

    在凤阳,最丰富的资源就是石灰石和石英砂。

    而汤怀就是靠这两样东西,改变了凤阳……他从各处筹资,建立了一个水泥厂和一个玻璃作坊。

    当产业进驻凤阳之后,尤其是这种高大上的产业,整个凤阳百姓,迅速燃起了希望……到处挖石头,制造水泥,烧制玻璃……外来的商贾快速增加,凤阳又发挥了南北要冲的地理位置,开始发展商业。

    一句话,曾经贫穷的凤阳,开始有了希望。

    现在凤阳百姓,提到汤知府,简直比起朱皇帝还要骄傲!

    而且提到汤怀的时候,人们也会顺带着夸奖一下信国公汤和。

    至少,在家乡父老面前,汤和的腰杆比朱元璋要笔直硬挺!

    “小子,老夫只能这么说,你的那个变法,我是支持的,你想做的事情,我也赞同。我们这些人,打了一辈子仗,当了一辈子官,没能造福桑梓,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你小子点石成金,没你的指点,汤怀懂个屁!老夫既欠你的人情,也认同你的想法,所以……”汤和压低了声音,“我不想你出事,必要的时候,老夫可以死,但是你小子必须活着,不然,老夫死不瞑目!”

    正在这时候,唐韵急匆匆从外面跑来,“大人,我查到了!”

    柳淳豁然站起,“哦!是谁?”

    唐韵没说话,而是递给了柳淳一张纸。

    展开之后,柳淳看去,上面开列了足足五家粮行,这五家粮行,目前的东家还不清楚……但是,创始人都是一个人!

    吕平!

    “大人,我是费了好大的力气,从应天府的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差点就被搅碎做成纸币了。”

    柳淳突然恍然大悟,怪不得要那么快大义灭亲呢……原来这个吕平还牵连了太仓的案子!这么说起来,早在朱标活着的时候,这帮人就这么干了!定远侯王弼,死的真是有点冤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38章 风雨凄凄的朱允炆

    面对这个结果,柳淳还能说什么!

    吕氏,够狠!

    在历史上,这个女人名声不显,但是反过头来想想,她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朱标死后,朱允炆身边还没有太多的文臣相助,他一个少年郎,如何能把老朱都感动了,觉得此子纯孝,没几个月就立他做太孙,让一大帮叔叔美梦落空!

    如此看来,朱允炆的确受到过不错的教育,而能给予他提点的,多半就是这位吕氏了。

    前些时候,吕平兼并土地,闹出了案子,朱允炆跑去求柳淳,而吕氏则是果断大义灭亲,杀了兄弟吕平。

    在当时,柳淳只觉得这个女人太狠,断尾求生,来得也太无情了。

    可现在看来,吕氏应该是处心积虑,铲除祸根……而且吕平经营粮食生意,兼并土地,倒卖太仓粮食……这就顺理成章了,毕竟都是一个圈子。

    其实想想,假如自己有个姐姐,是事实上东宫的主人,自己会不会像吕平一样放肆敛财呢?

    或许多数人都会吧,只要别撞到枪口上就好。

    不过柳淳没有急着下结论。

    既然吕氏能帮着朱允炆拿到储君之位,她的心智手段就一定不弱……也就不存在姐姐心疼包庇弟弟,纵容违法的情况。

    更何况吕平是过继过来的,也不是吕氏的亲弟弟!

    那吕氏还纵容吕平敛财……这就很有趣了!

    吕平的钱去哪了?

    他是不是过路财神,只是替吕氏敛财,而吕氏拿了钱,又干了什么?她把钱花到了哪里?

    想要扶持儿子成为储君,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常氏和长子死后,朱允炆就是庶长子。

    那时候或许还料不到朱标的死。

    假使朱标能登基称帝,吕氏最大的愿望就应该是成为皇后,而她当上了皇后,朱允炆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嫡长子,也就是下一个太子的不二人选!

    但是话又说回来,朱标跟常氏感情深厚,又加上常家和蓝家的势力,吕氏处境依旧很艰难,朱允炆能不能成为储君,还在两可之间。

    身为一个母亲,吕氏岂会善罢甘休。

    她多半会找盟友,帮着自己和儿子说话,吕家又是文官的背景……她授意兄弟在外面经营,拿到了钱,自然是用来买通官员,结交党羽了。

    而且在朱标死后,民间有很多声音,说朱允炆贤能孝顺,这些话恐怕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柳淳理到了这里,整个事情的脉络就已经出来了。

    “大人,别犹豫了,动手吧!”唐韵焦急道。

    “动手?怎么动手?”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