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贤见母姊二人这番说话,便接口道,“咱们能想到的,外祖那边必定更周全了。民妇和诰命的丧仪规制照例区别甚大,也不知那里要如何料理。虽是晚辈,可也是外祖家的亲戚,咱们家也总不好什么都不问。”

    黛玉几乎带着惊奇的看了自家弟弟一眼,“贤儿说的很是,不过什么时候我们家贤哥儿于这些上也通了。”晋贤可谓是她亲眼看着大的,她心里对这弟弟是看的如眼珠子一样的。旁人看着她与晋贤差不多大,然而她心里却一直把自己作个如母的长姐,倒把弟弟一直当作幼童来照料,如今见着弟弟在这人□□故上有些划算,竟像是个大人模样,难免有些不适应。

    林夫人便点头道,“贤儿如今倒也知事了。”

    晋贤脸上便红了红,“不过是随便一说罢了,母亲姐姐可别笑话我了。”

    林夫人虽是听见这丧报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然而别人家的媳妇在自家儿子面前又算得上什么,便微笑起来道,“这有什么,也是懂事的年纪了。”又对黛玉道,“你爹虽然不当你们面说,却和我说了,上回宁王见了贤哥儿还赞了几句,说他年纪虽小,却懂事的很。虽是人家的客气话,可好歹也算是入了王爷的眼。我如今也这把年纪,也没什好求的,只盼你们姐弟两个都有个好前程罢了。”

    这话说的直白,晋贤便悄悄拉拉黛玉的袖子,比出一个“姐夫”的嘴型,只把黛玉羞恼的瞪了他一眼。

    对于林府诸人而言,去的不过是个隔着几代的亲戚晚辈,又没多少相处,又非骨肉至亲,也只林夫人心里伤感了一会倒也放开了。黛玉心里本存着事,虽然也为秦氏痛惜,却也很快恢复了心境,死生大事,本就非人力所能涉及。自己重活一世不说,父母也健在,还能指望些什么呢。

    然而荣宁街上的两座府邸却是一片愁云惨淡。外人说起来,宁府不过是没了个大奶奶,哪里晓得这位蓉大奶奶在贾府中是极被看重的。如今的宁府,上上下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且不说秦氏的两个丫鬟,一个瑞珠触柱而亡殉了主,一个因秦氏无子女,甘愿为秦氏义女,为其摔丧驾灵。便是当家主母尤氏也因悲痛过度引发了旧疾,而宁府之主,三品威烈将军贾珍,也因为儿媳没了,镇日里悲痛欲绝,如丧考妣。

    诸人便安慰道,“人已经去了,到底商量如何料理身后事才是要紧。”贾珍含泪道,“我这儿媳,合家谁不晓得,比我那不肖子还好上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只剩我们这老的,和这不中用的,可见长房日后无人了。”又泣道,“如今我只求她的身后事能样样齐全,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诸人听他这样说话,心里皆是不大自在,有那藏不住心思的便去看贾蓉这亡者的正经丈夫,却见他面色淡淡,倒也看不出什么来。

    宁府里贾珍当家,一意专行,又因其父久在道观炼丹修道,如何肯为一个孙媳的葬礼前功尽弃,也诸事不理,单凭贾珍混闹。

    贾珍并无其他可惧之人,见他父亲不问,便也愈加肆意起来,花了银钱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择日,议定停灵七七四十九天,又请了许多僧道超度解冤洗业醮。这些都且不论,因秦氏年少而亡,家里自然未曾准备她的寿材,贾珍又急急的亲自给她看板子,几副杉木皆不满意。亏得他有个做皇商的亲戚,便道,“我们木店里倒有副好板子,听说叫什么樯木。说是万年不腐的,是当年先父带来,原是老义忠亲王千岁要的。只是后来这老千岁坏了事,这板子也就一直封在店里,多少年了也没人敢要。你若想要,只管抬来使。”便半卖半送的把这板子给了贾珍。贾政虽觉不妥,然而到底是隔房的侄儿,劝了两句,见他不肯听,便也随他去了。

    寿材的事了了,贾珍一时又想到儿媳身上并无诰命,旁人看来未免失了面子,正巧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前来上祭。贾珍便乘机和他说了为儿子捐个前程等话。戴权如何不晓得贾珍之意,便笑道,“是想丧礼上好看些罢”。贾珍便赔笑道,“究竟老内相所见不差。”

    戴权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了,我也不瞒你,如今不必往日,太上皇渐渐不大理事,咱们这些老人说起话来,也不那么中用了。”贾珍便道,“老内相这话说的,太上皇最信任的便是老内相。旁的不说,便是宫里的那些个贵人在老内相面前也要退让几分呢。”

    戴权面上带了几分笑道,“这话可说不得。”又敛了笑道,“却不凑巧,本来有个美差,是龙禁尉缺了两员,说来也体面,倒是很合适咱们家孩子。偏生如今宁王管着那里,咱们到不好插手了。”

    贾珍便发愁道,“这可怎么是好。”

    戴权便笑道,“我与你出个主意,索性也不要打那龙禁尉的主意了。你家姑老爷如今不是做了户部尚书么,如何不去求求那位,正经到部里去寻个差事。”

    贾珍有些意动,然而想想到底还是求了眼前这位老内相,苦笑道,“旁人不知,您还不清楚,林姑爷虽也是勋贵出身,却是以科举入仕,和咱们早就不是一路人了。再说又不是嫡亲的姑爷,我们求过去,应不应的都罢了,最怕是给个七八品的小官敷衍,做又不是,不做又不是。”

    戴权便哈哈大笑道,“你这话说的到在理,也罢,我便给你想想办法罢。”又道,“且去写个履历来,我好给你们谋划一番。”

    贾珍听了大喜,忙令那懂文书的清客写了贾蓉的履历与他,又许了一千来两银子尽皆送到戴权的私宅里,到底给贾蓉谋了个五品的同知来,虽是个虚职,到底说来还算体面。又忙忙的把秦氏灵前一应供用皆换了五品职例。

    贾珍这做公公的一意要大办秦氏的身后事,虽外事尽齐全了,只是内里各诰命往来,却因尤氏病了,暂理不得事,旁的又不过是妾侍奴仆之流,只恐亏了礼数叫人笑话。想到此处,贾珍又想起素日秦氏的好处,又大哭了一回。

    好容易在旁人的劝慰之下把泪止住了,想到荣宁二府出自一脉,向来同声连气,若能请的两位婶娘出面帮忙主持,倒也不算没脸。然而这两位婶娘,二太太倒是个有本事的,只是据说如今只是一味吃斋念佛,连自己府里的事情都懒怠了,更何况别府。大太太呢,贪财也就罢了,自己也不缺那一点黄白之物,只是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是个没甚大用的。贾府里头那一个不知道,不说管家了,便是自己房里一两个略有脸面的丫鬟侍妾都难压制。这样的人,如何能把此事妥帖体面的办好。

    思来想去,最终竟是堂弟贾宝玉给他荐了一个极合适的人选,却是宝玉的嫂子,荣府的琏二奶奶王熙凤。贾珍听了大喜,先去托了贾琏。贾琏因道,,“只恐她年轻不知事,若是料理不清可教怎么好,倒是再烦别人罢。”

    贾珍便道,“弟媳从小儿起便是个杀伐决断自有一套的人物,如何会料理不清,便是有一点儿错,旁人看着也是错不了的。你便不看着哥哥嫂子的面子,只看在死了的面子上应了罢。”

    贾琏心里本不大愿意自己妻子出这风头,然而贾珍说的实在可怜,又兼他如今身体也有些症候,出入皆拄拐而行,倒也不好很驳,便道,“大哥哥这么说,我如何有不应之理。只是如今二太太不大理事,我们府里怕也离不得她。再者,我们做晚辈的也不好自己做主,若要她来,只怕还是要两位太太答应才是。”

    贾珍忙道,“这是正理。”说着便去了荣府,正巧邢夫人,王夫人,凤姐正和族内诸女眷一起坐着闲聊。听他来了,旁人避之不及,唯独王熙凤似有所悟,款款站起来。邢,王两位夫人见贾珍拄着拐进来,脸色也不大好看,便令人挪了椅子来给他坐,还道,“你身上不好,正当歇歇才是,如何又过来了。”

    贾珍便将前情说了,邢夫人见事不关己,又不欲得罪贾珍,便轻轻巧巧往王夫人身上一推道,“如今他们俩口子只在你二婶子家里过活,你二婶子应了便是。”

    王夫人本担心王熙凤经过这样的大事,怕她办的不妥反误了名声,然而见贾珍苦苦哀求,又听他说贾琏也是应了,便私下悄悄问王熙凤道,“你可能做这个?”

    王熙凤素来是个好弄权,擅理事的,在荣府多年府内大大小小的事都无有不妥,偏生只愁没得一件大事好叫她一展大才,如今贾珍求到她身上如何会不肯应。王熙凤见姑妈这样问了,便道,“也没甚不能的,纵我有些不晓得的,回来问太太就是了。再者珍大哥哥说的这样恳切,咱们也不大好推拒了。”

    王夫人本就无肯无不肯,见她这样说,便也应了。贾珍便拿了宁府对牌与凤姐道,“只求大妹妹多尽些心了,等事了了,我必重谢你。”

    凤姐因道,“一家子人,说什么谢不谢的,我也不是光看大哥哥你的面子,只我和秦氏好了一场,也不想辜负了她。”说着便拿起帕子抹泪。

    贾珍听她这样说了,忆起秦氏来,也不由老泪纵横。好容易把泪止住了,又说了一番闲话,方告了辞。
………………………………

第三十五回(中)

    黛玉听说这宁府的丧事因着贾珍之妻尤氏病了,便由凤姐主持,不由暗暗摇头,这凤姐还是这样爱争权夺先的性子,不过话又说回来,若她不是这样的性子,倒也不像那凤辣子了。

    因着林夫人小恙,黛玉问了长辈后,便亲自打点了些奠仪,令那素来办事稳妥的婆子去了宁府。

    这去宁府的婆子方走出不久,这荣府便遣了人来,来的却不是旁人,正是那荣府众人的眼珠子,贾宝玉贾二爷。

    原来贾老夫人得了女儿病了的消息,虽已听说只是微恙,然而到底一片慈母心意,便要遣人到林府去探问。本来这事儿,身边的丫环婆子都是做惯的,倒也轮不着贾宝玉这老太太的命根子劳动。偏生此人因着侄儿媳妇没了,心中郁郁,并没有去学里,这日正在老太太房里,听着老太太要遣人,忙道,“姑妈病中,若叫那些婆子去,岂不是惊扰了姑妈。孙儿也许久没见着姑妈和表妹表弟了,不如就让孙儿略尽尽孝,代为前往吧。”

    贾老夫人眯着眼睛笑骂道,“可是胡扯了,你姑妈是林家的当家夫人,又不是闺阁里的姑娘家,还会被婆子给惊了,再者我哪里会派那样上不得台面的婆子去。不过你既有这孝心,倒也是好事,去吧。”

    虽说贾老夫人这样说了,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又叫身边的丫鬟鸳鸯带着小丫鬟,婆子一同去。又叮嘱鸳鸯道,“瞧着姑太太身子怎么样,回来告诉我,若她那里有什么缺的,或是有什么要用的药一时找不着的,只管回来找我要,我这里尽有的。”

    鸳鸯便笑道,“老太太也是多虑了,按林姑娘说的,姑太太只是微恙罢了。想来不是什么大事,用的药只怕也是寻常。姑太太也是夫人,又是林府的当家太太,表姑娘表少爷都在身边伺候,哪里还会有疏忽的地方。”

    贾老太太便道,“话虽这样说,可你哪知道做母亲的心呢。那两个孩子生的晚,虽说都是好的,年纪也太小,一团孩子气,懂得什么。只怕会有一时不到之处,哪怕没有,便是白去问问,晓得她没什么大碍也是好的。”

    鸳鸯便笑道,“这便是老太太的慈母心了,我瞧着,老太太对林姑太太比府里的老爷还好些呢。”

    贾老太太便笑道,“你这小丫头看的倒是清楚,从我肚子里出来的这二子一女中,她年纪最幼,自然也是最疼的一个。只是嫁出去了,到底不比的当初在我身边啊。”说罢叹了口气,倒也没再说下去,便打发鸳鸯服侍着宝玉去了林府。

    可巧这日林如海和林晋贤都不在府中,林夫人又在房里养病。黛玉方把去宁府送丧仪的人打发走,回了母亲房里照看,便听说贾府的二爷奉了贾老太太之命来探望姑妈。林夫人与黛玉万想不到会是那贾府的宝贝儿,只当是贾琏,倒也未曾在意。

    虽说是外客,却又是林夫人亲侄儿,便叫人直接请进林夫人房里。不过一小会儿便听到,外头丫鬟道,“贾二爷来了。”

    黛玉便站起来,见丫鬟打起内室的帘子,进来的却是宝玉,心里略有些吃惊,面上却不露,道,“原来是宝二哥哥,快请进来。”

    林夫人见是宝玉,虽不大喜欢,却也笑道,“好孩子,这样冷的天,你怎么跑出来了。”

    宝玉虽内里有些呆性,然而到底是大家哥儿,面上礼数向来不差,忙道,“老太太听说姑妈身体不适,忧心的狠,所以遣我来探望。”

    林夫人便道,“我不过是略着了凉,年纪又大了,方借着病休养一会。哪晓得你妹妹没成算,碰着东府出事,竟惊动了老太太。”说着便指着房里的熏笼道,“这天气寒的很,你坐那里暖暖身子。”

    又见他身后的丫鬟眼熟,便道,“这丫头我瞧着是老太太身边的吧。”

    鸳鸯便上来行礼,宝玉在旁边道,“姑妈记性真好,这正是老太太房里的鸳鸯姐姐。”

    林夫人到还记得贾老太太对这丫鬟颇为倚重,便笑道,“原来是你,我倒想起来了。”便又与她赐了坐。

    鸳鸯便赶忙谢了赏,方在脚踏上坐了。因知道这位林姑太太夫家是书香门第,只恐规矩严苛,倒并不敢如往日在贾府那般伶俐了。

    宝玉原是个见着姐姐妹妹便昏头的,偏生这林妹妹虽是他正经表妹,却并不熟悉,又有长辈在旁边,倒也不敢放肆,便只道,“许多日子不见妹妹了,我和姐妹们都惦记着妹妹,不知妹妹一向可好,初回京城可有什么不适应的。”

    黛玉便道,“多谢宝二哥哥和姐妹们惦念了,我只初来时略有些水土不服,如今再没不适之处了。”

    宝玉还欲说话,却听林夫人道,“老太太可还好?东府的事情没惊着她老人家吧。”

    宝玉便回道,“蓉儿媳妇没了,老太太也是伤心的紧,不过她老人家身子骨一向还算康健,倒并不妨事。”

    林夫人叹了口气道,“老太太无碍我也就放心了。蓉儿媳妇,唉,也是这孩子命薄了些,如今她的身后事又是个什么章程?”

    宝玉便答道,“外头的事情,老太太不叫说给我听。只知道因着珍大嫂子身子不好,东府便托了琏二嫂子主持。”

    林夫人便道,“这也是了,你年纪小,不说与你也是对的。”又道,“琏儿媳妇也是好的,只是她既去了东府,府里如今又是谁管着呢?是你母亲,还是你伯母?”

    宝玉便道,“府里头大太太寻常不大管事,我母亲如今年纪也大了,因此还是二嫂子两头兼顾着。”

    林夫人听得他这样说,倒也没再多问,不过又将那家中人等拿来寒暄了几句罢了。因着及至午时,林夫人便道,“今儿迟了,越性就在我府里吃了饭再回去。”

    宝玉哪会不肯,便笑道,“那就叨唠姑妈了。”说着又偷眼去看那已在林夫人床边绣墩坐着的黛玉,许是母病的缘故,没有什么打扮的心思,只绾着一个家常的倭坠髻,除了支玉簪外并无其他钗环,身上衣衫也不过是件家常的柳黄色斜襟长袄。

    此时黛玉听母亲留客,便忙站起来道,“母亲这几日病着,沾不得荤腥,我瞧着这个点了,贤哥儿也该回来了,我打发人去叫他招待表哥。”

    林夫人便笑道,“你这丫头,就会在这上头用心。”

    宝玉听他们母女两个要打发表弟招待自己,心知黛玉必不会相伴,难免有些不痛快。然而他们说的也是正理,到底姑妈还病着,林妹妹哪来的心思招待自己。

    只是宝玉也不知是怎的,对这不过才见第二次的表妹总有些念念不忘之感,仿佛前世传下的缘分,总觉得自己当和她是极为亲近的。甚至,比宝姐姐和其他的姐妹还要亲近,熟悉的多。

    只是他虽有些呆性,却也不痴傻,林姑母虽说是自己的亲姑母,然而却好像并不大喜欢自己。也并非是林姑母做了什么或是说了什么,只是比之薛姨妈,总觉得林姑母似乎有些淡淡的。

    老太太原提过要接林妹妹到府里住上几日,和姐妹们一同玩耍,却被林姑妈婉拒了,总说林妹妹还不大适应京中水土,要休养些日子。可自己瞧着,林妹妹的确有些弱不胜衣之态,脸色却不像久病之人。

    可为何林姑妈不愿林妹妹到府里去呢,林妹妹只有一个嫡亲的兄弟,瞧着还是个只知读书的呆子。又没其他兄弟姐妹,日日在家里闲坐岂不寂寞的很。

    鸳鸯见宝玉似乎又起了呆性,她也是知道贾老太太的念想的,只恐他说出什么不经之言,叫林姑太太不满。便插科打诨道,“奴婢临来前,老太太还有吩咐,让奴婢瞧着姑太太这里可有什么缺的,回去好禀报老太太送来。可我来了这半天,瞧着府里这样的规整,林姑娘又这样孝敬,竟说不出有什么缺憾来呢”。

    林夫人本对鸳鸯就颇有好感,听她这样说,心里更是喜欢,笑道,“好伶俐的丫头,怪道在老太太面前服侍呢,老太太可还吩咐了你什么。”

    鸳鸯见宝玉还是呆呆愣愣的,暗地里不免叹了口气,嘴上答着话,心里却思量开来。自家这位宝二爷什么都好,偏生一看到长得略好些的姑娘便会起那呆性子,如今不知又犯了什么痴病,呆呆愣愣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往日本以为府上的几位姑娘容貌便是难得了,可谁知来了个宝姑娘便比府里的姑娘们更胜一筹。可比这位姑娘,宝姑娘似乎又缺了几分风骨,少了些雅致。若真论起来,大约也只有东府方去了的蓉大奶奶那样的绝色方能和这位比肩了。也难怪宝玉这样的见了要发呆病了。这样的容色,若论家世,比之史大姑娘那样的侯府闺秀也不差什么,若论实际的好处,怕比史大姑娘还要强些,比宝姑娘更是要胜出许多,若论亲近,正经的姑表兄妹,和宝姑娘差不多,却又比史大姑娘亲近多了。

    这么瞧着,若是老太太的心思真成了,倒也是一对佳偶。只是如今瞧着,这会子倒还像是老太太那边剃头担子一边热,姑太太对这亲侄儿到还没那薛姨太太对外甥亲近呢,更不要说林姑娘对宝玉似乎也是态度平平。

    若是老太太猜的不错,只怕这位林姑太太对林姑娘的亲事还真是另有打算。也是,远的不说,当日大姑娘也是送进宫里博前程么,宝姑娘当日进京,不也是为着参选来的。若是林姑老爷和姑太太有心,说不得也会叫林姑娘去赌个前程,若是如此,老太太的谋划可就真的要打了水漂了。

    一时众人说了会话,晋贤也回来了,因知道家中来了客,换了身衣裳便匆匆见了母亲。见来者是宝玉,又见黛玉也在房里,因知黛玉素来喜静,母亲又在养病,便忙把人引了出去。宝玉虽不大甘心,却也只好客随主便,还道,“待姑妈病好再来叨扰姑妈。”又对黛玉道,“妹妹得了闲还请到家里玩,家中姐妹都惦记着。”

    林夫人好容易把这侄儿打发走,却留了鸳鸯说话,也不过是问些娘家境况。又令丫鬟拿了统共六枝珠花来,笑道,“正好我这里前些日子得了些好珠子,叫人穿了珠花来,你且拿回去,府里的姑娘奶奶一人一枝。也不是什么正经贵重玩意,叫孩子们带着顽吧。”

    鸳鸯因借着丫鬟的手看了看,却是吃了一惊,她因掌着贾老太太的家私,这么些年来,倒也练出了几分眼光,见那珠子虽都不算大,却难得的颗颗浑圆,一般大小,花样也并不相同,十分精致,竟是难得的珍品。鸳鸯便道,“这样好看的珠花,便是姑娘奶奶们见了,只怕也要爱的不行呢。”

    林夫人笑道,“这值什么,我听说薛太太的女儿也住在府里,虽不是府里人,可若嫂子姐妹们都有,独她没有,怕她多心,你可别忘了她。”

    鸳鸯抿嘴一笑,道,“姑太太吩咐的事情,奴婢哪敢疏忽。”

    黛玉便在旁边笑道,“母亲既托了外祖母身边的姐姐帮忙,还不得掏些跑腿钱出来。我瞧着母亲前几日给丫鬟们置办的银钗就很好,不妨舍出一对给鸳鸯姐姐罢。”

    鸳鸯忙推辞道,“姑娘可别说这话,给主子们办差本就是奴婢的本分。若还要讨赏,岂不是羞煞奴婢了。”

    林夫人便笑道,“瞧瞧,我一人花的还不够,我这女儿生怕我这里东西多了,还要给我舍出去些。”说着便叫丫鬟道,“去,让魏紫到库里拿对银钗来。”

    鸳鸯诚惶诚恐道,“这怎么当得起。”

    黛玉便笑道,“有什么当不起的,鸳鸯姐姐服侍着老太太,就是替我们做晚辈的尽孝,别说是一对银钗,便是金的也是当的起的。只是如今东府在办丧事,虽是隔房的主子,到底有颜色的首饰怕还是有些不敬的。”

    鸳鸯听了这话,心里略有些不自在。荣府素来对下人宽和的很,她又是老太太身边得意丫鬟,平素得的赏赐向来不少,便是金饰也并不很稀罕。林夫人的一对银钗,其实在她眼里倒并不算什么。倒是黛玉后来的话让她有些警醒,虽知道旁人看不出来,仍旧觉得掩在袖子里的金镯子沉甸甸的有些碍手起来。说来也是,虽则府里的姑娘奶奶们因着辈分高,除了要去东府里应应景外,日常仍是一样打扮,自己也并不在意。可那是主子,自己可不是。要说老太太乐意看丫鬟们打扮,自己戴个金镯子也不算逾礼,可总归显得轻狂了。

    鸳鸯心里转了一圈,到底脸上没露出分毫,谢了赏。林夫人又赐了饭,方打发他们主仆回府。

    因着宝玉来了这一趟和黛玉竟没说几句话,心里难免有些不足,之后更是和那志不同道不合的表弟一块儿用宴,两人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宝玉心里难免后悔起来。早知道还不如去姨妈那里,不管薛大哥哥如何,好歹宝姐姐总是能陪自己说几句话的。晋贤也对这似乎对自家姐姐有些不轨之心的表哥没甚好印象,表兄弟二人不过你应付我,我应付你,草草用了饭,宝玉便告了辞。偏生告辞时,也只见到了自家姑妈,竟是连黛玉的影子也没碰着。宝玉在林府时尚能摆出一副笑脸来,出了林府,脸上便难免露出几分不痛快。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究竟哪里得罪了这只见过两面的林妹妹。倒不是说这林妹妹给他什么冷脸瞧,可就是给他一种,必要对他敬而远之的感觉,就像,就像是两人划了一道鸿沟,林妹妹在鸿沟另一边,怎么都不许他跨过去。
………………………………

第三十五回(下)

    却说那宝玉自回了荣府,正巧那去了的秦氏之弟秦钟寻他,因他不在,便只好先走了。宝玉听了便要去宁府寻他,偏他房里的丫鬟袭人追上来道,“之前去姑太太家呆了半日,如今这个点了还要出门,便是老太太不说,老爷今儿可在家呢,若是他问起来,你又不在,可怎么好。”

    宝玉平生最怕他老子,听了这话那还敢出门,正巧另一丫鬟晴雯方领了衣料来,道,“你又吓他,早前去姑太太家是老太太准的,秦大爷又是和他一块儿读书的,况且去一趟东府能废多少时候,便是老爷知道了,又有什么碍的。再不用说这几日府里为着蓉大奶奶的事儿忙的人仰马翻的,老爷哪来的心思管他。”

    袭人便笑道,“冬日里日头落得早,他往东府里去一趟,一来一回可不得黄昏了。罢罢,你给他撑腰我还有什么好说,我总归是辩不赢你的。”

    因宝玉素来对这些丫鬟颇为纵容,平素也言笑不忌,此时便笑道,“我今儿不出去就是了,晴雯,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晴雯便没好气的衣料往坑上一扔,道,“还能是什么,预备给你做衣服的料子,也不知你是哪来的癖性,人家好好的针线上人做得衣裳偏嫌不好,偏叫我们这些小丫头子做,也不怕做不好穿出去丢了你的人。”

    袭人便笑道,“我说怎么今儿炮仗脾气又出来了,合着是又有新差事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谁叫咱们房里独你针线最好呢,我倒是想替你做了,偏生我做出来的东西咱们宝二爷瞧不上呢。”

    宝玉忙道,“好姐姐,你这话可冤死我了。”

    话还没说完,便听窗外有人笑道,“这是怎么了,谁又冤枉你了。”只见一人转进内室,不是宝钗又是哪一个。

    房里三人见是宝钗,也是习以为常,晴雯最喜争那口舌之利,忙道,“还能是哪一个,这两人得了便宜还卖乖,我这做活的人反倒活该了。”

    袭人也不理她,笑道,“我去给宝姑娘倒茶。”倒是宝玉听她这样说,像是动了气,又忙不迭的去哄,宝钗也是惯常来的,倒不以为忤,见坑上放着新衣料,便笑道,“好丫头,你又气什么呢,你手艺好,满府人都知道。老太太不就是喜欢你那巧手才把你给宝兄弟的,回头把衣裳做好了,宝玉穿出去也是你的脸面,老太太瞧着也高兴。”

    一时袭人倒了茶来,笑道,“宝姑娘不晓得,她就是这个性子,别看她这时候唠叨两句,做活的时候到比谁都耐心,不说我们房里,便是整府里,她的手艺也是排的上号的,就是这爆炭似得脾气不好。”

    晴雯便冷笑道,“我也就一双手使得,比不得花大姑娘做事又能干,行动又随和,竟是人人都夸的,偏只李奶奶不喜欢。”说着便抱了衣料出门到自己房里做活去了。

    宝玉见晴雯跑出去了,本想去追,奈何宝钗还在房里。想着宝钗方病愈,自己也有日子没见到了,便使个眼色给袭人,叫她去劝劝晴雯,自己则在房里陪宝钗。

    袭人会意,便笑道,“我去看看那小蹄子。”说着便也出了门。

    宝钗因道,“你房里这些丫鬟也该管管了,如今年纪小你宠着倒还罢了,日后还是这个脾气可怎么好呢。”

    宝玉便笑到,“无妨的,她虽嘴利些,可心是好的,也从没耽误过什么事。”

    宝钗素来说话点到为止,听他这样说便也罢了。

    一时宝玉道,“前几日看姐姐还在修养,如今可大好了?”

    宝钗便笑道,“本来就是老毛病,也是习惯了,服了药也就罢了,是妈妈不叫我出来,怕我着了风。”

    宝玉便笑道,“姨妈也是疼姐姐。”又道,“姐姐今儿怎么想着来我这儿?”

    宝钗便道,“之前鸳鸯姐姐送了只珠花给我,说是林姑妈给的,我想着虽不能当面去谢林姑妈,也该去老太太哪里谢一谢。”

    宝玉见她头上果然簪着一朵珠花,忙道,“是姑妈给的?怎么我却没有。”又缠着让宝钗摘下来给他看。

    宝钗耐不住他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