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王败寇,他并不怜悯他的敌人。

    只是,他突然有了闲心去胡思乱想的结果是,他想知道,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他,或者说是原本那个不存在前世记忆的徒瑜,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

    他忽然很想去见见原本这个世界的主角:荣府的贾宝玉,还有林府的大姑娘,被自己救过的,林黛玉。
………………………………

第二十七回(上)

    第二十七回

    却说那荣姑姑自到了林府,虽不算是姑娘的正经先生,却因黛玉尊重,夫人老爷也高看一眼,林家众人皆是不敢慢待的。

    林夫人其实心中对这位荣姑姑并不十分满意,他本来是想找一个没家累的,日后好叫随女儿一同出嫁,也好为女儿一条臂膀。这想法虽有些自私,然而却也是林夫人爱女一片真挚之心。只是这荣姑姑应是贾老夫人寻来的,林夫人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得忍下。

    然日子久了之后,林夫人却把那不满尽去了,甚至主动派人去为这荣姑姑去寻亲眷。原因无他,自是这荣姑姑果然是个极有本事的,只是这却也是后话了。

    时人请教养嬷嬷,大多说的是请来教规矩。但事实上,哪里会有大家闺秀需要特特的去请嬷嬷来教规矩呢。大家子里的规矩礼仪,从来都不是能教会的,而是在家中自然而然养成的,都是自小起,自己也好,旁人也罢,行事举止都按着规矩礼仪来。日子久了,这规矩礼仪自然就浸在了骨子里。

    黛玉的规矩自然是不差的,只是作为林如海独女,虽有一弱弟,也难改她金贵的身份,父母家人难免娇惯几分,她又是个好强娇贵的性子。虽有前世过的并不十分自在的经历,然而说到底,在贾府虽是风刀霜剑严相逼,但那里本就不是什么规矩的地方,她又是自小养在贾老夫人身边,那位老太太对这外孙女还有几分怜爱,因而黛玉倒也并未受太多规矩的桎梏,不然也不会在贾老夫人的暗示下对宝玉有些情愫了。然说到底,黛玉到底是林家出来的,便是生了情愫,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再有的,也不过是偶尔会发些小姑娘都有的小性儿罢了。纵是如此,也难掩她出自书香门第的教养,便是心中郁郁也总是大局为重,从不叫身边人尴尬。

    待到了这一世,林府不像贾家那般腐朽,又是有底蕴的世家,自然不像贾府那般毫无顾忌,且不论别的,至少不会叫那已过了七岁的男孩儿还呆在内院。林夫人也是重规矩的,然而本来在寻常父母心中,自家儿女便是最好的,黛玉又是好不容易得来的女儿,自是十二分的娇宠。便是黛玉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只会觉得是家下仆妇没有服侍好,更何况黛玉本就不差呢。

    要真说起来,黛玉若有甚不合世俗人的看法,也只有那一辈子在贾老夫人的暗示下对自己表哥有些念想了,然到了这一世,却早就放下那对宝玉的执念了。

    但话又说回来,若真要拿黛玉和那真真正正在家族生活中浸淫了多年的世家大族的闺秀相比,大面上黛玉也许和她们可以比肩,甚至于诗书学问远胜她们,可是小节上黛玉却不得不承认要稍逊些许。

    起码目前,黛玉是做不到察言观色,八面玲珑的。但这世间,于大多数女子而言,内宅的方寸之间,便是她们生活一世的地方,尤其是嫁了人的女子,生活的全部重心都在这里。

    即便是再有规矩的人家,也会有阴暗的地方,再公平的长辈,也会有偏爱的子女。然而,阴暗的地方是可以被利用的,偏爱的对象,是可以被改变的。

    林夫人知道自己女儿的优秀之处,知女莫如母,她也同样知道女儿的不足之处。黛玉孝顺,聪明,有才气,待下温和,处事也不乏决断但同样也傲气,天真,有些儿任性。

    这些优秀在自家人眼里,都是极好的地方,而不足都是可以被弥补的。但黛玉毕竟是个女孩儿,不可能长长久久的呆在娘家,她总有嫁出去的那么一天。在婆家,孝顺可能会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聪明和有才气可能会遭人嫉妒,待下温和可能会被理解为好欺负,处事决断可能会让人觉得心狠,至于傲气,天真,任性更是大家族的妇人绝不可以出现的东西。

    做姑娘和做媳妇毕竟不是一样的。

    这也是林夫人为黛玉请教养嬷嬷最关键的原因,林如海和林夫人虽然不愿在任上为黛玉择婿,然而女儿的终生大事,早做准备总比晚的好。

    荣姑姑是个很聪明的人,不然也不会深得先皇后,当今和宁王的信任了。信任这种东西,并非只有够忠心就能得到。她在林府呆了几天便明白了林夫人需要的是什么。至于黛玉的想法,那并非她要考虑的因素。

    她教的是规矩,然而又不只是规矩。她知道林府的老爷夫人有多么宠爱这个女儿,也知道黛玉并不愚笨,更知道黛玉心里对学规矩其实只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排斥,也不喜欢。

    但是这就足够了。

    她纠正黛玉平日里不太注意的细节,从举止,仪态到话语。她发现黛玉是个很有灵性的人,哪怕她只做一遍的事情,黛玉也可以依样做到极好,但这改变却好像又并没有什么改变,她已把大家闺秀的气派放到了骨子里,就好像从生下来开始就是这样完美一般。

    荣姑姑不得不对她多了几分欣赏,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忧虑。说到底,这些小节可能会影响一些事情,但并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单从这些小节来看,这位林家姑娘很聪明,甚至有些聪明的,过了分。

    聪明不是坏事,但是聪明和天真放在一起,对于一个迟早要嫁到大户人家的女子来说,却并非幸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荣姑姑求见了林夫人,将黛玉的情况一一诉说。林夫人为黛玉生母,哪里会不清楚自家女儿的秉性。见荣姑姑短短几日便看出问题所在,便信了这位原是有些本事的。又见女儿对这位教养嬷嬷虽尊重,却也始终有些淡淡的,便私下里唤过女儿,教她多看重此事几分。

    岁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仲秋。

    自荣姑姑来了后,黛玉的日子说变也变了些,然而要说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却好像也找不出来。荣姑姑的教导便如流水,乍一眼看过去好像并无变化,事实上,日子久了,黛玉处事却好像比之前更精细了许多,或许黛玉自己也没有发觉,但林夫人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算起来林夫人如今也没甚可操心的事情了,家务是打理惯熟的,原先还有个出头的椽子安氏喜欢闹腾,虽不过是个玩意儿,但没了倒也更清闲。如今三个姨娘都是丫鬟出身,既无子嗣又无宠爱,老实的恨不得做只鹌鹑。往日里林夫人还会和外面的各家夫人太太往来一番,可如今,因着一场大变,虽说内宅之中并无干系,可到底因着旧人去了,新人方来,大家都不甚熟稔,纵有几场小宴,却也并不十分热闹。

    至于两个孩子,黛玉一向乖巧,晋贤是个男孩,虽说林夫人也十分看重心疼,可男孩子到底是不能困在内宅里的。林如海一向对这独子十分看重,自他开了蒙,先是特特为他寻了蒙师,待他稍稍懂事,又将他送入书院就读,每日里便是再忙,也亲自过问功课。又因他上回被那歹徒吓病了几日,待病好了,林如海又细细的教导,便也慢慢的懂事起来。倒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了。如今林夫人所能为这儿子所做的,也不过是安排好衣食住行,闲时也不免感叹,这儿子虽常被父亲教训,却更加敬重亲近父亲,反倒不像小时那般腻着母姐了。

    不过林夫人虽心里有些失落,但也知这是正理,从来没有听说那家的男孩常年混在内宅有什么出息的。更何况晋贤如今虽守礼,不常呆在内宅,可晨昏定省却是从未耽误过的,更不必说他和他姐姐关系向来极好,偶尔和他同窗出门游玩,也不忘给他姐姐带些小玩意儿,倒是难得的情谊。

    贾府那边,林夫人已派了送节礼的过去,待家下人送了娘家回礼来,林夫人又接了母亲贾老夫人的回信,言道如今她已年岁渐老,唯独放不下的便是年幼的嫡孙和她这个幼女,又不免旧事重提。

    林夫人虽近年来与娘家偶有间隙,然而,母亲到底是自己的母亲,哪里有不心疼的。然而旁的也就罢了,这一对儿女却是林夫人的心头肉,且不说林夫人旧年与二太太有些不虞,便只说门第。贾老太太想要自己的外孙女儿许给自己的嫡幼孙子,说来姑表做亲,倒也不失一佳话。可若真算起来,黛玉是二品大员的嫡长女,出身清贵。可那贾宝玉,虽说是国公府的门第,可却并非嫡长。说到底,是迟早要分出去的。日后贾宝玉这一支至多不过是国公府一旁支,虽说如今老太太偏爱,可爵位到底不是他的。

    不是林夫人势利,然而时人做亲都是要讲究门当户对,林夫人不过是个寻常母亲,如何能例外。要真论起来,宝玉之父是个五品官,林如海呢,已经官至二品。若是孩子自己争气也就罢了,可这孩子的性子,却又不是那肯苦读的。不说旁的,那孩子的年岁比黛玉大了两岁,说来也该是懂事的年纪了。也不求他已有功名,但至少该知道好坏。林夫人听说他十来岁的年纪居然还在内帷中厮混,只与姊妹们一处玩,便不得不皱眉了。

    虽说母亲常道此子聪明伶俐,性情容貌类其祖父。可林夫人却无法想象自己才德兼备却英年早逝的父亲十来岁还在内院里混玩。

    林夫人是打定主意不愿如自家母亲的意了,可却也不愿再硬驳母亲之意,便在回信中婉转回绝。一面说黛玉年岁尚小,自己夫妻有意多留她几年,一面又隐约透露出林如海有意给自己女儿寻个科举出身的女婿。

    林夫人话语写的隐晦,但意思却的的确确写的明白,宝玉既无功名,便不可能与林家结亲。

    送出了回信,林夫人倒是真的开始考虑起黛玉的终身来。

    往日总觉得自家女儿尚小,似乎还能多留几年,平日里虽有几家太太露出要结亲的意思,却也给自己含糊过去,但心里也却是在为黛玉的亲事做准备了。

    黛玉如今虚岁也有十岁了,看上去说亲似乎早了些,但讲究的人家说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哪怕是极顺的,光是那些礼节全乎的办起来也少不得有两三年,再者,合心意的女婿从来只少不多,相看起来,也总得要些时日。黛玉又是长女,自己哪怕是想多留她几年,也要想到日后晋贤也长成了,他的媳妇也是林家未来的宗妇,亲事也是耽搁不得的。

    要说起来,林夫人心里清楚,黛玉虽说身形还未长成,但已有窈窕之姿。虽说娶妻娶德,可妇容却也不容小视,那一个少年不慕少艾,那一个又愿娶一个无盐妻呢。又有这样的家世,不敢说才华横溢,却也算是粗通诗文,不敢说德行出众,但也称得上是温良娴静。

    以往那些有意求取的,虽也有那看重林家家势的,但更多的也是真心觉得黛玉秀外慧中,可堪为妇的人家。

    真要说起来,林夫人也是隐隐有些为这个女儿自豪的。

    林夫人这里暗暗的为女儿的终生谋划,黛玉却压根想不到自己母亲已经在为自己的亲事着想了。上辈子无人为她谋划,又听了外祖母的一言半句,把一颗心都摊给了贾宝玉,却迟迟没有一个结果。这一世,虽然心里也明白自己迟早要嫁出去的,可却本能的不愿多想,巴不得能一辈子留在父母身边。

    但倘若身边的好友有了喜讯,黛玉自然也是极欢喜的。

    自平悉随父母离开扬州后,虽还和黛玉有诗书往来,然而却因路途甚远,往来不便。又因往日里那些交好的友人也大多随父兄离去。黛玉这里难免孤寂了些。好在还有个往日便相处甚为融洽的宜玥在,虽也不是常常见面,但寻常你打发个婆子送些瓜果,我打发个媳妇送些点心,又常将平日里所得的诗文词句相互鉴赏,感情也是愈加亲近了。

    这一日,黛玉展信,却见宜玥在信中写道,家中也为她议定了亲事,却是那京中一门两候的史家。

    这史家原是贾老太太的娘家,史家承爵的两兄弟正是这贾老太太嫡亲的侄儿,一是忠靖候史鼎,一是保龄候史鼐。宜玥所许的正是这保龄候的嫡次子。
………………………………

第二十七回(下)

    。黛玉从前在荣府久住,外祖母又是史家的姑老太太,加之她与史家的大姑娘也算交好,因而对这一门二候的史家也算略知一二。

    宜玥所许的史家公子听说是保龄候家公子,保龄候虽与忠靖候都是侯爵,但这保龄候不同忠靖候,乃是以军功另外封的侯,这爵位却是史家祖上传下来的。当年湘云亡父亦承此爵位,湘云父母过世后,湘云便跟着二叔二婶也就是保龄候史鼐和夫人生活。

    想到湘云对保龄候夫人的描述,黛玉不得不为宜玥有几分担心。自己虽见过史夫人几面,但却着实算不上熟悉,看过去也只是个略显精明外露的妇人罢了。然而湘云这个亲侄女却对这二婶颇有微词,虽说只是湘云的一面之词,但整个荣府都知道这史二夫人有些苛待这兄嫂留下的孤女,以至她常要半夜做活计却是事实。亲侄女都待之如此,那嫁进来的儿媳妇就更不好说了。

    不过婚事都已经定下来了,又是人家父母点头同意的,黛玉也只能在回信中说些好话,又赠了些表礼相贺,暗自安慰自己湘云惯是一分不好要说成十分的人,便是当年不也说过自己小性儿的话么,那史夫人或许也并不像湘云说的那般刻薄。

    宜玥只是定亲,又是要远嫁,因而费太太一片慈母之心,并不愿宜玥早点出门,加之她又是嫡幼女,也不用担心她的晚嫁会耽误下头弟妹的亲事。至于史家那边,因为孩子还小,又非长子,倒也不很急。因而她虽是已定了亲,但离真正的婚期却还有两年多的时日,只是费太太对她的管教却也越发严厉。然而宜玥到底大了,不似小时候那般顽皮,倒也明白费太太的苦心,近来也乖的很,与黛玉的联系也渐渐缓了些,不比过去来往密切了。

    却说过了些许时日,那新科的状元归乡,原也姓林,自绪之。此人本是扬州寻常一学子,虽有才识却无家世,苦读到三十许方中了秀才,却是从此时来运转,连中三元。又得圣上看中,入了翰林,此番借着探亲却是衣锦还乡了。

    正好那新任的知府宴客,林如海与这林状元同在宴上,言谈颇为投契。细论之下,发觉这二林家虽一是出身扬州林家,一是祖籍姑苏,但在祖上却算是同族,细论了辈分,林如海恰和这林状元同辈。

    那林状元本也和林如海算是同病相怜,因他祖父唯有一女,便招了一还算老实的佃户之子做赘婿,便是林状元之父。哪知这人也是短命的,好容易生了个儿子,却是得了急病死了。他祖父母眼看女儿做了寡妇,又只有一个还不到周岁的儿子,心里抑郁,竟都生生愁死了。

    如此以来,那本就有怨言的族人更是议论纷纷。也亏的这林母拉的下脸来,一身白孝带着儿子在家门口当着族人和四邻的面大哭一通,又拿着白绫要当着人面吊死。这族长眼见这林家原也不算很富裕,不过只是有个几亩地日子还算过的去。不愿为这点东西担个逼死孤儿寡母的名声,便不许族中人再去骚扰,但却也不再管这母子两的死活。

    这林母因是独女,父母又年老,一开始便是将她当作当家立户的人培养的,因此性子十分泼辣。后来没了丈夫也没了父母,儿子幼小,越发把那泼辣劲儿使到了十分。旁人皆不大敢招惹她,她便靠着父母留下的几亩田地的地租并他自己纺纱织布,竟也养活了母子二人。这林绪之读书久不成材,也亏得靠的他母亲妻子没日没夜的织布换些钱粮,方才坚持了下来。

    林如海许是欣赏此人,便微露了交好之意。那林状元本就因没个亲朋好友在官场可襄助,心里不稳,如今有个二品大员有意交好,又是同姓,自然很有些攀附之心,便择了吉日携家眷拜访,和林如海连了宗,从此二家便算做亲眷了。

    林绪之虽是状元,却已得了翰林官职,自然也不能在家乡多做逗留,便携家带眷的北上赴任。

    林旭之来去匆匆,虽说和林家也算是扯上了点关系,然而却还没把情分处出来,便去了京城赴任。不说黛玉晋贤不以为意,就是林如海心里也没当回事。当日之所以连宗,原也不算是林如海心血来潮,却是他自知年老,而子嗣尚幼。唯恐自己有个万一,儿女不好过活。族中是指望不上了,他便有些想要寻后路的意思,尽力拉拢几个关系靠近的,日后晋贤出仕,哪怕有个面子情帮把手呢,也比没有的好。

    只是这原也不能太过当真,林如海虽是几代单传,但却还有几门远亲仍在高位,岳家虽不大靠谱,却还是儿女的亲舅家,更不用说在朝堂上的那同科同门交情不错的也多的是,哪里会指望一个隔了八百辈子的同姓亲戚。与这林状元连宗,于林如海而言,不过是因着恰好同姓,他又是科举出身,有意结个善缘的意思,倒也没指望过旁的。

    却说黛玉这里寻常并无甚可叙之事,每日无非是看书写字,帮着母亲料理家务,间或练琴,习画,做些女红,再没有旁的事情。

    却又有那茉莉原也到了许人的年纪,她本是家生子,老子娘虽不算很有脸面,却也不是那没根基的,她自己又是在夫人姑娘身边有脸面的大丫鬟,林家之内有意求娶她的小厮自然不会少了。

    原本这世上惯例,奴仆们的婚事主人家决定了也就是了,只是林黛玉向来看重茉莉,便私下许了她婚事自由。茉莉又是个孝顺的,父母为她择了姑母家的表兄做亲。她不好意思直接回禀黛玉,便托了锦瑟代为相告。

    黛玉听说原是茉莉父母择地女婿,茉莉自己原也是愿意的,便也无话。自去求了母亲,却不说是茉莉请托,单说茉莉服侍的好,想着她也到年纪了,又是家生子,倒不如赏她个恩典,令他父母自行聘嫁。

    林夫人原是无可无不可的,茉莉原本是她的丫鬟,见黛玉这样说,也乐得给自己女儿一个面子,便也应了。又因她是黛玉房中第一个嫁出去的丫鬟。便也赏了两匹绸缎,一副钗环并一对手镯做陪嫁。黛玉也是个手头散漫的,只不好越过母亲,便赐了一副赤金手钏并一对宝珠耳环,私下里又塞了四对梅花金锞子,余下诸丫鬟亦皆有表礼相赠,虽未必值钱,却也是心意满满。

    林家待下本就不薄,茉莉服侍的两个主子都是大方的,她又得宠,因而私房颇丰,她父母也疼她,虽未必能为她多出多少嫁妆,倒也没克扣了。他姑丈原也是府里的一个小管事,家中也还算不错,她本就是姑表做亲,又有一大笔私房,夫家也待他不同,出嫁那日也算是热热闹闹的。林夫人和黛玉虽未亲往,也派了身边的丫鬟嬷嬷相贺。

    茉莉的夫家见此,越发觉得她在主家面前是有脸面的,自然更不敢小觑。

    如此这般一来,黛玉身边又空了个一等丫鬟的缺,诸丫鬟虽说平日里关系甚好,然而一等丫鬟毕竟诱惑巨大。亏得黛玉平时管教尚算严厉,除了诸人勤快多了外,常常往黛玉身边凑近乎外,倒也没旁的异状了。

    黛玉自然是早就看出来了,哭笑不得之余,倒也没说旁的,只乐的看她们献殷勤。她才不会说自己听父母说了,父亲过不了多久就会卸任回京,她身边要补人添人,只会到回京之后再做决断。

    至于这会子,且叫自己好好受用受用他们的殷勤罢。
………………………………

第二十八回

    转眼间又几月过去,荣姑姑当日里虽说和家人久无联系,好在她祖宅还在,林如海又是一方大员,为她寻亲倒还真不算什么难事。只是到底她年纪也大了,父母自不用说是早早的仙逝了,如今唯有一幼弟还依稀记得早年入宫为奴的长姐,却也只是和老婆孩子靠爹娘留下的几亩贫瘠土地刨食罢了。

    姐弟二人算起来也有一二十年未曾见过了,若论情分,自是有的,却也不够荣姑姑能将身家全部托付。姐弟两个叙了旧时之事,又泣了一回逝去的父母兄弟。荣姑姑见弟弟弟媳一家过的实在穷苦,便将那随身所携的首饰分了些赠给弟媳侄女,又临时遣人去布店扯了些厚棉布给弟媳教她给家里人做些衣裳。

    荣姑姑是记得当日家中穷苦的,不然也不至于让小小年纪的她进宫去做宫女。宫女之中,虽有些能飞上枝头当凤凰的,但那毕竟是极少的,更多的是背井离乡多年,人老珠黄方得离宫,多年不得见亲人。更有甚者,自入宫起,至死也不得出宫再见亲人一面。因此,比起做宫女来,穷苦人家甚至更愿意把女儿卖进富贵人家作婢女,那样好歹还有相见的机会,若是主家开恩,凑足了银钱还能赎出。

    荣姑姑多年未归家,虽知家中境遇不会很好,然而亲眼见到,心里还是极不好受。只是她在宫中多年,看的事情多了。哪怕是对至亲亦是留了个心眼,从林家出来虽带了平素并不戴的好些首饰,却都是些不大值钱的金包铜或是银饰,这些大多是她作小宫女时积攒下来的,至于那些她后来所得的私房,却是还牢牢的锁在她箱子里。她私房中虽有从京城带来的上好的衣料和林夫人所赠的束修,却并不敢随意拿出来,只另拿了银钱教林家派来服侍她的小丫鬟临时去布庄里买。

    林家跟随她的小丫鬟虽奇怪,却也不敢质疑。她哪里知道,这荣姑姑虽心疼这骨肉至亲,然而更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多年未见的兄弟和从未见过的弟媳,情分也就那么多,谁知道心性如何。多少离宫的宫女回到家是被兄弟夺了傍身钱,一把年纪还不得不当教习做绣娘养活自己,这倒也算好的了,更有甚者是被自家的亲人强卖去做奴仆和填房的,上半辈子在宫里熬着,下半辈子还得受人辖制半死不活的混日子。她原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了,又素来有主意,自然不愿有丝毫可能使自己落到那种田地。因此她一直是打着过继一个侄儿养老的主意。横竖她也不过三四十岁,私房也不算少,自己养个孩子到也不算吃力。日后在乡下买几亩地租出去,盖个一进的小院子,再买个婆子,下剩的也够她的棺材本。

    荣姑姑的想法对她自己而言不可谓不好了,只是她也知道弟弟家虽穷,若要人家儿子,虽是亲姐弟,也未必肯应。旁的族人家养不活孩子巴不得送走的倒是也有,只是哪里有自己的亲侄儿亲近。弟弟家正好两个儿子,女儿虽多,日后却是要出门子的,依靠不得。她小侄儿正好两岁,还不记事,却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纵然此事未必可行,只要自己掌着钱财,也不愁侄儿们不孝顺。

    只是这事却是急不得,她虽在教导黛玉的闲隙时候回过好几次弟弟家,却从未提过此事。只是待小侄儿格外的好,每次带回的礼物,面上看起来大小侄儿并无差异,然而却总是最讨小侄儿欢心的。她弟弟弟媳虽然看出她待小的分外不同,却也没往别处想。还说她傻,她又不打算嫁人,日后还不是要靠两个侄儿照顾。她年纪又大了,哪里好指望小的照顾。不对大的好些,倒心疼小的。只是父母多疼幺儿,这对夫妻也不例外,横竖得利的都是他们儿子。

    又见她每次必带礼物,随身还跟着小丫鬟,又听说她在城里给大官家的女儿做教养嬷嬷,他们穷苦人家是不知道教养嬷嬷是什么意思,只当她是从宫里出来继续给大户人家当奴才。饶是如此,心里也不由得暗暗谋划起她的私房起来,想着她虽是奴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日子比他们庄稼人好些。又想着他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日后必当是仰仗她侄儿过日子,还不得把钱财奉上。给了他们的儿子,还不就是给了他们。因而对这有钱的姑奶奶到越发殷勤起来。

    荣姑姑倒也安之若素,心里到更安定了几分。许是眼见终生有靠,她也没了后顾之忧,越发对黛玉尽心起来,这教导之事繁杂枯燥,却是不必在多提了。

    却说黛玉,如今父母双全,眼见弟弟也日渐懂事,本来应是心满意足。只是记忆中前世便是此年冬末得了父亲病重的信,因那会行路艰难,自己这个不肖的女儿到了春末才回了扬州,父亲勉力撑了几个月的时日,便也去了。黛玉虽知父亲如今身体甚为健朗,然而也不由得平日里十分小心,哪怕是林如海偶一咳嗽,也要立逼着要去请大夫调养。

    因她素来孝顺,林如海林夫人倒并不以为意,只说她越大越晓得心疼人了。

    再有黛玉之弟晋贤,虽不过垂髫之年,却是十二分的早慧,早前便已过了县试,府试,只待过了院试,便算得了秀才功名,正经算是个读书人了。便是一贯对儿子严厉的林如海心里也是十二分的欣慰。

    这日里,恰逢林如海归来,却说是朝廷来了公文,扬州盐政另有人来接任,却令他回京就任户部尚书,虽则回京乃是林如海意料之中,然而接到户部尚书的任命却也实在叫林如海措手不及。

    无他,林如海虽是地方官员,却也十分清楚,如今朝野上下虽说面上四海升平,然而因为多年的党争,加上各地又频发灾祸,内囊早已虚了。太上皇在位时,令自己出任盐政,也是信得过自己,不欲叫那些过于贪心的污了这一笔大进项。然而自己到底并非是当今的心腹,当日太子一系和三王一系均有拉拢,然而自己却是做了纯臣,既不肯为太子卖命,也不肯为三王出谋划策,虽是臣子本分。然而圣心难测,谁知道这在当今眼中是不是不识时务。盐政一职权重位高,油水颇丰,圣上另有打算也是寻常。

    林如海本就想着自己年老,欲谋个清闲的官职聊以度日的,之所以不愿告老还乡,却偏想回去做个不掌实权京官,说来也不过是为儿女存着一点私心罢了。只要自己仍在朝中,哪怕无甚权位,只那品级资历在那里。无论是黛玉出嫁,或是晋贤出仕,都还是有些助益的,但若是自己致仕了,许多事情便不那么方便了。

    但这户部尚书一职,于本朝而言,虽是位高权重,然而也实实在在的算是风口浪尖上了。自己在盐政这里纵然小心翼翼,可多年以来办差亦是得罪了不少同僚亲贵,好不容易以为能卸下重担,却不想得了这个官位。说不欣喜那也是矫情,读书人,那一个不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呢,便是林如海,也不是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林家进京已是必然。只林晋贤仅差一院试便可得秀才功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