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尸界-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外道说后,都争着从桥上走过,走到桥的中心,忽然哗啦一声,桥梁折断,大家都堕入水中,一片哀呼求救之声,震动了原野。
佛陀到达时,宝桥仍然恢复如常,佛陀和诸比丘走在桥上,见到桥下诸外道随波逐流的在水中挣扎,大生慈悲,即刻运用神通之力,把外道一个个的从水中救起,叫外道跟随身边,然后才次第安详的走过,宝桥随后即隐没。
当佛陀和诸弟子在受供时,诸外道因衣服潮湿,每个人都向着太阳而蹲,希望快点把衣服晒干。
这一次舍卫城联合供养的公宴,使诸外道都觉得自己微弱的灯光,实不足与那如日月之光的佛陀和其弟子相比。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目犍连和舍利弗奉佛陀的慈命,到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领导诸比丘并向社会施行教化,他二人共住在一间禅房中。
夜是静静的,大地没有一点声响,禅房中有一盏灯光,与明月的光辉相映。
初夜过去了,中夜也过去了,到了后夜的时候,舍利弗打破了沉静的空气,对目犍连说道:“尊者目犍连!请原谅我问话的唐突,你今夜是不是又住在寂灭正定中了?”
“你为什么要这样问我?”目犍连轻声的反问。
“尊者目犍连!因为我好久都听不到你喘息呼吸的声音,你一动也不动,房中就好象没有你这个人一样。”舍利弗解释着说。
“尊者舍利弗!我今夜因想起一个修行上勤奋精进的问题,特去请示佛陀指导。刚才你觉得我无声无息,是我在和佛陀共语。”
“尊者目犍连!你说的话叫人真难以了解,佛陀现时住在北方的祇树给孤独园,我们则是住在南方的迦兰陀竹园,两地的距离,非常遥远,你怎么可以和佛陀共语呢?你是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过了吗?还是佛陀用神足通来过了这里呢?”
“不,都不是这样,”目犍连回答道:”我没有用神足通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也不曾用神足通到我们这里来。”
“那么,尊者目犍连!你究竟怎样能和佛陀共语呢?”
“尊者舍利弗!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佛陀有天眼通和天耳通,像你也早就证得这些神通,所以只要加以运用,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和佛陀共语。”
舍利弗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一向都喜欢带着谦卑的态度和人共处。
目犍连说后,舍利弗很欢喜,当即赞叹道:
“尊者目犍连!你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我能和你共师共学,实在感到无上的光荣。你好比是巍峨的高山,有人将我这小石子投在你的身旁,和你同座而坐,真是难得的因缘,世间上如果有人和你交游往来,恭敬供养,一定获得大的善利。”
目犍连尊者听后微笑着说道:“尊者舍利弗!我今得与你大智大德的长老同座而坐,也正如以小石投向大山,获得很大的安稳,我也是感到荣幸极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是老同学老道友,他们互相尊敬,互相称赞,自始至终,道情友爱就过于常人。
说起目犍连的老朋友舍利弗,不但有大智能,也有大神通,他初到舍卫城监督祇园精舍的工程时,就曾向外道的首领劳度差显过十八变神通,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舍利弗留给舍卫城人民的影响,也是一位有大智能大神通的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月之十五日,于阿耨达池边为诸比丘说戒,座中少了舍利弗,佛陀就对目犍连说道:
“目犍连!你去舍卫城把舍利弗请来,你就说是我的意思。”
目犍连应声而去,他到了舍利弗座前,即说道:
“尊者舍利弗!佛陀叫我来请你到阿耨达池边说戒的地方去。”
舍利弗听后,满面慈和的答道:“尊者目犍连!谢谢你把佛陀的圣意传达给我,我们马上就去,不过现在我和你来作一场游戏。”
“什么游戏呢?”目犍连怀疑的眼光望着舍利弗。
“尊者目犍连!你是有大神通的长老,这里有一条衣带,希望你把它结成阎浮提树!”
舍利弗说后,即把衣带放下,目犍连就用手去拿,但不能移动,他就显用神通,尽力举起,大地震勋。舍利弗赶紧以带缠缚须弥山,目犍连很快的把须弥山举起;舍利弗随即把衣带缠缚在佛陀的狮子座上,目犍连再用尽神力,也不能动了,舍利弗笑着对目犍连说道:
“尊者目犍连!我们所学与所证,和万德万能的佛陀相比,实有天地的悬殊。我们的神力即使可以摇动须弥,震撼天地,但佛陀的法座是不能摇动分毫的。我对我的神通力发生怀疑,所以才请你试试。现在我们赶快去拜见佛陀,你先走,我随后就来。”
目犍连很佩服舍利弗的话,他点头以后即运用神足来到阿耨达池,当他到达时,已经见到舍利弗结跏趺坐的坐在佛陀的身旁,他顶礼佛陀以后,就满怀疑情的问道:
“佛陀!难道我失去神足通了吗?我从祇园精舍回此,是走在尊者舍利弗之前,怎么他会先我而至?佛陀常说我神通第一,这尊号我想称于尊者舍利弗才恰当。”
………………………………
第四百五十二章 佛母姨母1
佛陀慈和的安慰他道:“目犍连!你有大神通,除佛陀外,不亚于别人,你并没有退失神通,但你要知道,舍利弗比丘是有大智能哩!”
佛陀在阿耨达池边说戒后,带领诸子回到舍卫城,舍卫城的信众知道这件事以后,大家都纷纷议论的说舍利弗的神通胜过目犍连。
目犍连耳闻到这些风评以后,没有一点不平之感。他阔达的胸怀中,很谦卑的觉得舍利弗是应该胜过他的。人家称赞舍利弗,这一分光荣好象称赞他一样。
可是舍利弗的心中很不安,他以为这是委屈了目犍连,他对佛陀禀告道:“佛陀!尊者目犍连有大神通力,大功德力,前次我先到阿耨达池,实因我急于听佛陀说戒,尊者目犍连虽然运用神力,但他并未想争取时间,现在大家都纷纷议论,说我的神通胜过尊者目犍连,这是我不敢当的,希望佛陀方便除去众人不公正的批评。”
佛陀听舍利弗的禀告以后,慈和的笑笑,点点头,佛陀知道他二人都非常谦虚友爱。
有一天,佛陀在讲完一部经后,就对目犍连说道:“目犍连!你是我比丘弟子中神通无比的弟子,现在你可以于大众之中现其神通威力,启发初学者的信心。”
目犍连就遵佛陀的慈命,即于座起,以一足踏着此地球,另一足则踏上梵天,使大地六次震动,并于空中以梵音说偈,座中有六十比丘因此漏尽意解。
从此,大家又都异口同声的赞叹目犍连是神通第一了。
劫生忍着心痛来到观音大士面前问观音大士此人是谁,观音大士把目犍连的事告诉了劫生,劫生这才恍然大悟!
劫生赶紧上前作揖说道:“目犍连,感谢您来助战,也感谢佛祖的恩惠!”
目犍连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客气了!”
劫生又问道:“敢问目犍连尊者,可有办法破了元璟的绳索!”
目犍连点点头回答道:“我佛慈悲,佛祖特让贫僧同佛母与姨母一起来,就是为解你的为难!”
有福德的人,会与有福德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有智慧的人,则与有智慧的人相遇相处而共同建立他们的文明、文化、道德、宗教等的幸福世界。有大福德的人,必定也有大智慧,能够福慧双运的人,方是人格完美的!
释迦牟尼世尊,当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间时,早已是一生补处位的最后身菩萨,名叫护明,为了救度人间众生的疾苦,所以示同凡夫而入母胎,受人身,修行成佛。
但是要成为佛的生身母亲,决非一般心薄无智的女人所能胜任。如要成为怀孕佛陀圣胎的女人,她必定具有三十二种功德相:例如正德而生,肢体具足,所生之处尊贵,德行无缺,种族清净,端正无比,身体容貌上下相称,从未生育,心常随顺一切善事,无有邪心,身、口、意三业自然调柔,要多闻,极工巧,心无所畏、无谄曲、无诳诈、无镇恚,无嫉妒、无悭吝、能忍辱、有惭愧,薄淫、怒、疑、无有女人过失,孝顺父母,心向丈夫,能生一切诸功德等。
像这样一位几乎是十全十美的女性,究竟是谁呢?为了释迦世尊的降生人间,
因缘已经有了安排。
古朝,迦毗罗卫国,是由释迦族所建的小国家,离其国都不远处,另有一城,名叫天臂,也属释迦族的一支,城中有一位豪贵的长者,名叫善觉,他的财富之多,无法估计,当时的人,把他看做财神。他一共生了八个女儿,
相师们看了这八个女儿的相貌仪容,均说当生富贵福德之子。这消息被毗罗卫国的净饭王知道之后,便遣使者前往求婚,结果,迎娶了摩耶及婆耶波提。这两位伟大的女性,是与释迦世尊历劫以来,有过大善因缘的人,她们来到人间,正是为著迎接释迦世尊的降生和抚养成人。
因此,当释迦世尊入胎之前的当天晚上,摩耶夫人即向净饭王请示,能否让她从那天夜里开始,受持八戒,所谓八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说无意义话、不贪镇愚痴及不邪见。净饭王不但不反对,并且也受了同样的八戒。
因此,经中有一首诗赞叹净饭王的道心:大王见了菩萨的母亲,从座起立而生恭敬的道心;视同母亲又像是姊妹,打心底起忘了欲想和欲行。
护明菩萨从兜率天,下降人间之际,一切世间光明普照,大地震动,大海奔涌,诸水逆流,一切草木花卉,无不欣欣向荣,乃至人间地狱的苦恼众生,一切也蒙受了快乐。摩耶夫人则于梦中清皙地见到菩萨化作白象,骑著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肋,进入胎腹。当时她的身心,均感到有无比的清凉、爽快和愉悦。根据占梦师的判断,这是将生贵子的吉兆。此子将来若不成佛,必能名闻远扬。
摩耶夫人怀著菩萨的圣胎之时,与一般的孕妇完全不同,她自怀胎以后,从没觉到腹痛腰酸,而且没有惊植牢分,百毒不侵,众秽不染,身不疲倦,反而有大安乐,持戒清净,不起欲想,不贪异味,没有寒热饥渴的感受,经常心地开朗,喜行布施,慈悲愍念一切众生,以平等心作大利益。
菩萨住胎之时,摩耶夫人也能显大神迹,不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凡是被鬼神所祟者,一见摩耶夫人,立即恢复正常;或有黄肿病、疯癫、癣癞、肿瘤、痈疽,以及一切疼痛,奇难杂症,只要来到摩耶夫人之前,夫人为其用手摩揉,或随取草茎、草叶、树叶相与,便可痊愈。
释迦世尊降生人间的目的,是为救度人间的大众,所以他要和其他的凡人一样,住胎十个月,然后光临我们这个世界,用以显示,佛是由人而完成的,以说明人人均有完成佛的伟大人格和福德智慧的可能。
未成佛时,仍被称为菩萨的释迦世尊,将要出生之前,天臂城的善觉长者,依照当时印度的习俗,派遣使者去向毗罗卫的净王要求,准许他将摩耶夫人迎回娘家生产。
一个叫大世主的,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养母,更是比丘尼的创始之祖。
当时的狮子颊王与善悟王,统治著两个国家,他们一向很友好,并且早已有著姻亲的关系。
狮子颊王生有四个王子,最大的一个叫做净饭,故被立为王位的继承人。在同一个年代之中,善悟王也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极其美丽的美女。因为生得太美了,当第一个女儿出世不久,便被宫里所有的宫娥彩女,惊为天仙下凡,以为是神仙造作的,不是人间所生的,所以给她取名叫做幻化。但是,幻化虽已美得惊人,当她的妹妹出世的时候,却比她更美,于是她的美名,被妹妹占了上风,大家便给她妹妹取名叫做大幻化。年龄虽然姊姊大,名字却是妹妹大了。
当时,有好多精于看相的婆罗门,多来为她姊妹两人看相,大家都说,这两位公主,不但艳丽绝世,尤其富贵殊胜,相师们都一致认定:幻化当生贵子,将来要做力轮王;大幻化所生贵子,则更贵于幻化所生,将来要做转轮圣王。善悟王听了相师们的预言之后,心里自是高兴非常。渐渐地,幻化与大幻化,已经长大成人了,善悟王为他自己的两个女儿的终身大事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想到了狮子颊王的净饭太子,他想,自己的两个女儿既然都有大富大贵的大好命运,并且可能生出力轮王与转轮圣王来,如果把她们嫁给一向与自己友好的狮子颊王做太子妃,当然是最最理想的事了。因此,他把他的意思以及他两个女儿的好命运,派遗使臣,告诉了狮子颊王。
这对狮子颊王而言,的确是一大喜讯。于是很快地,两个国家的宫庭里,著手筹备喜事了。因为大幻化的年龄虽然较小,容貌却比幻化更美,命运也比幻化更好,
所以首先迎娶了妹妹大幻化立为净饭太子的第一妃子,再娶姊姊幻化,成为净饭太子的第二妃子。
没有几年,狮子颊王的年纪老了,终于崩了,所以,净饭太子继承了王位。
接著,最伟大的局面开始了,最神圣的时代来临了。净饭王的第一夫人大幻化──后来大家称她摩耶夫人,在她娘家善悟王的王家花园──蓝毗尼园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由于悉达多太子的诞生,鼓舞了整个的印度社会,也为宇宙之间带来了无限的幸运与无上的光辉,整个大千世界的天上与人间,从此便迈入了光明灿烂的境界。
很多有名的相师,皆来为悉达多太子看相,在他们的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像悉达多太子这样殊胜的身相。自头顶至脚底,具足三十二种大人之相,普通人能够有了其中的一种,便可大富大贵,何况具足了三十二种。据他们的相法中说,凡是具足了三十二种大人之相的人,必定能做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便可证得无上的佛果。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佛母姨母2
净饭王在兴奋欢欣之中,又请了当时最最有名的五通仙人阿私陀,来为悉达多太子看相。没想到阿私陀仙看了之后,竟然老泪纵横地哭了起来。他这一哭,惊动了净饭王,随即问他:“难道说我这个孩子有著什么不祥之相吗?”
“不,他没有丝毫的不祥之处,只是因为他的身相太好了,所以我为我自己感到悲哀。毕竟他……”
“这是什么意思,他,到底是什么身相,请问大仙?”净饭王非常怀疑。
我是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定会出家,必定会成佛;而我自己,却没有这分福气亲近佛陀了,我已是老得不久人世的人了。”阿私陀还在伤感地流著眼泪。
“我们不会让他出家的,很多相师已说过,这个孩子,将会成为转轮圣王。所以你这样说的话,丝毫不能让我信服!”净饭王兴致勃勃地说。
“唉!那是他们的无知,要知道,在此末劫的时代之中,是不会有轮王出世的,所以我知道他将来必定出家成佛。”阿私陀仙看完相说完话,便离开王宫,走出王城,又回到他的山上去了。
这一来,既使净饭王高兴,又使净饭王担忧。当然,他这绝不希望悉达多太子真的出家的;即使出家以后会成佛,在世俗亲情的观念之下,他也绝不希望。他所希望的,是能继承他的王业,扩大他的王业范围,乃至真如相师们所说的,成为转轮圣王,以和平善圣的政治,统理四天下的世界与人民。
但是,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大幻化摩耶夫人,诞生了悉达多太子的七天之后,便去世了,这对于悉达多来说,襁褓丧母,固然不幸,即使对于整个的王族而言,也是一大损失。幸好,净饭王的第二夫人幻化,她是摩耶夫人的姊姊,同时,幻化夫人也生了一个孩子,身相也很殊胜,他叫难陀,他有三十种大人之相,仅比悉达多太子少了两种,如果不出家,也能做到银轮王,能够统治三天下的世界与人民。
这样一来,抚育悉达多太子的责任,便由幻化夫人承担起来了。她爱护自己所生的难陀王子,却更爱护她妹妹所生的悉达多太子。她对悉达多太子的情感和用心,不像是姨母,更不像是后母,完全像一位亲生的母亲。虽然太子从小就很乖巧,就很听话,就有过人的智慧,就有超人的体力,但是身为王子的母亲,尤其是身为太子的保护人,其中的苦心,当可推想而知。
悉达多太子终于在幻化夫人大爱道的悉心抚育之下,渐渐地长大了。使得大爱道高兴的是:她所抚育的太子和王子,并没有使她失望,在王族里有很多同样年龄的许多王子,从小在一起游戏玩乐,不论是比智慧也好,比武功也好,每次总是悉达多太子第一,难陀王子第二,另外一个最顽皮最捣蛋的提婆达多王子,他是净饭王的侄儿,虽然事事想占先,但却次次是第三。
但是,阿私陀仙的须言,终究应验了。净饭王唯恐太子真的出家,先后为太子娶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妃子;然而,终究阻止不了太子要出家的决心。到了二十九岁那一年,出游了四个城门,发现了生老病死的恐怖,觉察了一切众生的痛苦之后,便想要找出一个方法来为一切众生解脱痛苦了。因此,就在一个深夜之中,骑著一匹马,带了一个马夫,悄悄地离开了王宫,并得天神的拥护,越出城墙,渡过城池,去出家了。
对于太子的关怀,除了净饭王外,大爱道夫人便是最最亲切和体贴的人了,所以,太子逾城出家,虽在夜里,大爱道夫人却依然得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四种奇怪的景象:一是月蚀;二是东方日出,随即不见;三是见有许多人来顶礼;四是见到自己或笑或哭。当她知道太子已经悄然出家之后,才明白这个怪梦,是应在太子身上的,虽然还是不解梦的真意。
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一去就是六年多,在这时间之中,大爱道自然是常挂念著,尤其听到太子在雪山苦行的消息之后,听说太子已经瘦得像一把枯柴,憔悴得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女人时,自净饭王以下,宫里所有的人,都伤心落泪,这对于大爱道,自也是极其心疼的事。
好在佛陀成道的消息,传回到宫里了。过了不久,又听说佛陀要回来跟大家见见面了。于是王宫里又掀起一阵兴奋与欢欣的热潮。
佛陀的回宫,虽然没有因此常住下来,并且也没有在宫里住下一夜。但是,佛陀的一举一动,却都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清新而*的印象,特别是佛陀的言谈开示,更使大家产生了一种超脱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连净饭王在内,都皈依了三宝,证得预流果;净饭王并还劝令王族的许多子弟,跟随佛陀出了家。这些情景,都看在大爱道的眼里,听在大爱道的耳里,也记在大爱道的心里。她想:太子出家了,也真的成佛了,许多王族的子弟们也都跟著出家了,她自己所生的难陀王子,也被度去出家了。佛法既然这样好,出家既然这样好,男人可以出家修道,女人是否也是出家修道呢?
这个念头,在大爱道的心里盘旋了很久,终于她也下定了决心,并向宫内的妇女们宣布了她的决心,她决心要随佛出家去了。
事实上,宫里的妇女们,也早有了这样的希望,只是身为宫女,没有自由,不敢说出口来,既经大爱道一宣布,大家也就随著大爱道的行动而行动了。这一风声传出之后,许多的王族妇女们,也来跟随大爱道了。这是释迦族空前绝后的一次妇女出家运动,也是佛教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妇女出家运动,跟随大爱道集体出家的妇女,竟有五百人之多。
但是,佛陀自从回到祖国迦毗罗卫城的王宫,度走了大批的青年王子之后,为了不使已经出家的王族子弟,再受俗情的牵累,故很少再回到祖国来。等了很多年,佛陀终于又回到祖国来了,这对于大爱道来说,实在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当她听说佛陀又回国了,并且就住在城外的多根树园,她以为她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便带了五百个妇女,到多根树园去礼见佛陀。首先请佛陀向她们宣说佛法的道理,然后便由大爱道领导著全体的妇女,向佛陀合掌恳求,她们使用很技巧的话说:“大德世尊啊!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的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圣果的呢?”
佛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的一切智人,对于大爱道的用意,是早就明白了的,所以也就直接了当的回答道:“你们要问这些事吗?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大爱道,你们可以穿著在家的服装,修学佛法的清净梵行,若能做到纯净圆满无垢无染的程度,同样可以得到无上的利益安乐。”
“大德世尊啊!恳求慈悲吧,也让我们妇女们出家吧。”大爱道再次三番地向佛陀恳求,佛陀的回答,却是同样地劝她们在家修行。这使她非常伤心,但是佛陀的威德,使她不敢继续恳求,只好恭恭敬敬地礼辞了佛陀,怏怏然地重新回到宫中去。
可是,佛陀的不允所请,虽使她很伤心,但却毫不灰心,也不退心,相反地,她竟号召跟随她的妇女们,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自动地剃除了各人的秀发,自动地披著了坏色的架裟,一切办妥之后,再度去晋见佛陀。
然而,当她们赶到多根树园时,佛陀以及诸大比丘弟子们,已在先一天离此他去了!大爱道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率领著五百个妇女,沿著佛陀所经过路线,随后跟了前去,但她们与佛陀之间的距离,始终隔著一天的路程。
终于佛陀在一处名叫相思林的地方,暂停了一天,而让她们赶上了。
王族的妇女们,一向居在深宫中,从未有过长程的跋涉,从未吃过这样的辛苦,在路上,昼行夜宿,餐风沐雨,日晒夜露,没有定时定量的饮食,也没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好天时,漫天是飞扬的尘土;阴雨时,满路是肮脏的泥泞。走了好几天,她们的脚上都起了水泡,她们的身上也增了一层尘垢的壳,当她们赶上佛陀,礼见佛陀的时候,已是疲惫不堪,已像一尊尊泥塑的人了。
佛陀见她们这样辛苦,这样虔诚地赶到了,便给她们安慰了几句,并且依照惯例,给她们说了一些佛法。这对于她们是非常欣喜的事,她们以为佛陀既然这样慈悲地安慰了她们,一定已被她们的行动所感动了,这一下一定会准许她们出家了。
故在闻法之后,大爱道又领导全体妇女,礼佛合掌,恳切哀求,如前次一般,请示佛陀道:“大德世尊啊!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的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圣果的呢?”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多宝神佛
想不到,佛陀虽已看到她们,都已剃了光头,披唆卖模但却并未改变最初的原则,佛陀说:“你们要问这些事吗?不过我可告诉你们,大爱道,你们可以剃除头发,披著漫条无祠卖模在家乃至尽形寿,坚修清净梵行,若能做到纯净圆满,无垢无染的程度,同样可以得到无上的利益安乐。”
大爱道又作了如上同样的再三恳求,佛陀还是不承认她们出家的要求。
现在,大爱道感到失望了,感到无以告求了,感到空虚、惆怅,无以自抑、无以诉说的悲哀,她离开了佛陀,茫茫然地站在门外,痛哭流泪!
此时,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适巧从门外进来,见到佛的姨母,站在佛陀的门外,正在悲伤的哭泣。阿难尊者心肠最软,但他尚未证到阿罗汉果,他对佛陀的心思,更是莫测高深,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使他非常同情。他近前去问明了大爱道哭泣的原因,便对她说:“答弥,你且不要伤心。你等一会,让我去为你们再向佛陀请求一下试试看。”
阿难尊者非常尊敬佛陀,佛陀也特别爱护阿难尊者,他经常随侍在佛陀的左右,所以说话比较方便,尤其他想到大爱道是佛陀的姨母,在抚育佛陀的恩情上说,也等于是佛陀的母亲,所以他想,佛陀应该允许大爱道出家的要求。但他顶礼了佛陀之后,也是用技巧的方法向佛陀请示:“世尊,我想请示一个问题: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
圣果呢?”
佛陀知道阿难尊者问话的用心,是为了替大爱道求情,但佛陀还是照实告知他说:“是的,有的,在过去诸佛的时代,都有四众弟子,那就是男人出家为比丘,女人出家为比丘尼,男人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如法修行,都可以证到四种沙门圣果,从初果预流到四果离欲的阿罗汉,男女一律平等。至于在家学佛的男女,便是优婆塞与优婆夷,如法修行,除了不得阿罗汉果,都可以证到三种圣果,从初果预流到三果不还,男女也是平等。”
阿难尊者静静地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接著就说:“既然如此的话,世尊是不是也可以准许女人出家呢?”
佛陀听了阿难尊者的请求,显得非常严肃,佛陀说:“阿难!你不要多管闲事,你不要替女人请求在我的佛教中出家,你不要为佛教制造不幸的命运。你要知道,如果允许女人出家,我的佛法,便不能久住于世,正法住世的时间,便要减少五百年。许可女人出家之后,想出家的女人必然很多。
譬如一个人家,男少女多,这个人家一定不会兴旺,一定难防盗贼的偷劫与损害;所以女人出家,破坏正法,也是如此。阿难!又像种田人家,苗长谷熟之际,忽被狂风所吹,冰雹所打,损失必定惨重;女人出家,对于正法而言,也是如此的不利。阿难!再像收园田,即将成熟之时,突然遭受到病虫那质,收成一定很差;女人出家,对于正法而言,也有同样的不幸。所以,你不要为女人求情。”
“是的,世尊。”阿难尊者又接著奉劝佛陀道:“女人出家虽然对正法不利,但是,大爱道是世尊的大恩人,佛母命终之后,全由大爱道来抚养乳育世尊的,念在这分母子的恩情上,难道就不该度她出家吗?”
“阿难!你的话不错。”佛陀又继续说下去:“大爱道对我,的确恩重如山;但是,我也并非不知报恩,为了整个佛法的命运,为使正法住世的时间更久,为使能有更长的过程接引更多的众生来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