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尸界-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鬼知道他们也很辛苦,也很无奈,可是没办法,但是转念一想前不久跖超已经来到这昆仑山了,于是老鬼又问道:“大哥,我向你打听个人吧!”

    “这荒郊野岭的哪有什么人?”那小哥说道。

    “他前几天来过这里,想要去昆仑山的话我想一定会经过这里的。”

    “那你说”那小哥很无奈。

    “他大概我这么高,穿一身花色的衣服,叫跖超”

    “哦,跖超啊,我知道,前几天确实来过这里,也在我这休息了,我们都劝他别让他上去,可是他说他必须上去,而且还让我给一个叫乐乐的捎句话!”那小哥说道。

    老鬼指着熟睡的乐乐说道:“他就是乐乐,跖超捎了什么话?”

    “他让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来到这里,一定要在这里等着,他说他找到需要的东西会尽快赶回来的”那小哥说道。

    老鬼点点头,又问道:“他还说了什么吗?”

    那小哥摇摇头,便离开了。

    老鬼想着那小哥的话,陷入了沉思,把事情给千瑶等人说了之后,几个人决定明天一定要去上山看看,毕竟跖超都已经去很久了,万一出现什么危险

    这时候又走过来一个慈眉善目的人,看着千瑶等人笑眯眯的问道:“几位可曾吃好喝好啊?”

    千瑶在心里打着嘀咕,要知道看着此人和其他几个小哥的感觉不一定,这个人非常有气场,好像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谢谢关心,我们已经吃好喝好了。”千瑶回答道。

    “几位不必担心,我来找你们只是想讨教一个问题,并无他意!”那眉清目秀的男子说道。

    “有话请讲!”

    那男子笑了笑问道:“几位可知道文殊菩萨?”

    老鬼瞬间摇摇头,千瑶思索了一会便说道:“文殊菩萨,都叫大圣文殊”

    不独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

    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筒,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

    “不错,和文殊菩萨确实是清贫一生啊,这位姑娘能够知道的这么详细,想必和菩萨也是有缘之人啊!”那个男子继续说道。

    “我哪里称得上详细,我只是看过关于文殊菩萨的一些故事,了解一些而已啊。”千瑶说道

    东灵国曾经有文殊菩萨下界的神迹。亦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记: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祐,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入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

    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

    有一天,小儿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

    其父原祐合掌问道:“大德何来?”

    其中一人答道:“我等从西方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

    饭后,抱儿相见,那几个和尚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

    那小儿就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母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哈哈,看来姑娘还真是饱读诗书啊!”那男子又说道。

    “哪里,哪里,不过那顿吉以后的事你们可知道?”千瑶卖弄这关子。

    “愿闻其详!”

    于是千瑶就缓缓说了起来。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东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明出家意愿。老和尚介绍他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你从何来?”

    顿吉回答:“从缘来。”

    尊者又问:“是何姓?”

    顿吉回答:“是佛性。”

    尊者笑了笑说道:“你尚且是一个俗人,怎么会知道佛性?”

    顿吉也回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授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善戒,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第二年,戒师与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台山同往北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神庙,是五郎祠。五郎神时常显灵,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化虎挡住去路,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你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偿。’五郎神像立即塌坏,五郎祠亦起火自 焚。

    第三年,戒师来到河阳,河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听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师悯其愚,为邪魔所惑,亲到其家,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各自现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类。向戒师哀求:“希望师傅能为我开导一二。”

    戒师说道:“你们这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众魔感恩而逃,李家自此安宁,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正信佛法。

    第六年的时候,戒师经过一处,见一屠夫名金炳,正缚着一头羊,欲举刀刺杀,羊咩咩哀叫不已。

    戒师说道:“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仅此两句话,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杀了。

    戒师开示说道:“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间。一切众生,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吃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归依三宝,永不杀生。”金屠夫听罢,放下屠刀,舍妻出家,忏悔罪业,戒师为其披剃授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遇强盗,被众强盗拦截痛殴,可化大声叫嚷:“冤家痛哉。”

    群盗笑着回答:“正是冤家。”

    将可化缚于树上,欲活剥其皮,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他无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师处,将经过告戒师。戒师说:“若无老僧救你,定还他八两了。”可化才知那盗首,正是戒师变身。

    那男子听千瑶说这些,微微点头。

    千 瑶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更是世人皆知”

    有一富家名江平父,一日对其夫人说:“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夫人同意,迎请戒师来,还没谈话,先进饮食,桌上酒菜为之一空。富家见戒师食量惊人,不禁称奇,但富家夫人,在后面窥见,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戒师将食物掷左右,众鬼神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暗中偷窥,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食,卖虾者来要钱,戒师囊空如洗,无法给予。虾贩大怒,声言无钱,还我虾来。戒师大笑,张口喷出满桌鲜虾,活泼蹦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

    周婆说道:“笑煞愚痴汉,管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又接着说道:“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

    戒师也说道:“疯僧疯婆,吃酒蹉跎,太守仁风,阇黎神诀。”

    原来过了几年,东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祷神祇,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烈。当时太守,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 责其不能泽而救民。夜梦神言:“你可知那龙王的职责,职司行雨,若无天命勒令,是不敢自专。城东兜率寺戒师,是文殊菩萨示现,乃能致雨,你试着去求他吧。”

    次日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往寺中求见戒师。其他官吏进去,见戒师醉酒未醒,并吐满地秽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师室,戒师清醒如常,且异香满室。

    届时看到太守便问道:“你身为太守,来这里做什么?”

    太守说明来意,恳请戒师慈悲致雨,以救民众。

    戒师回答:“太守不用心忧,当有报命。”

    太守走后,戒师取纸墨作书焚之,不久大雨骤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种,竟获丰收,农民欢喜的说道:“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热,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除热得清凉,歌声几时歇。”

    一日,戒师大显神通,放大光明,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然后对众言:“老僧世缘已毕,今与汝等作别。”

    戒师示灭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众曰:“我们的师傅是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戒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 焚,五色祥云缭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那个男子继续微微笑着,好像这些事情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你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千瑶看着那男子问道。

    “当然对,很对!”于是那男子摇身一变,变作了文殊菩萨。千瑶一看,连忙合掌作揖说道:“原来是文殊菩萨,弟子有失远迎”

    “不用拘礼,起来吧,我已经在这里等你们很久了!”文殊菩萨说道。

    千瑶很吃惊,便席地而坐和文殊菩萨说了起来。

    “是未来佛弥勒佛让我来这里等你们的,托我给你们捎几句话”文殊菩萨说道。

    而此时太明也赶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来者何人?为何擅闯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正在极乐世界游历,看到太明便怒声说道。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普贤菩萨的化身是天台山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山里,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取名拾得。

    由于拾得聪明伶俐,三年后升任斋堂香灯,及执掌出食等杂事。一日,四顾无人,竟登座与所供奉的圣像对坐而食,还呵斥圣像小果,焦芽败种。事被知库灵熠禅师看见,责其对圣像不恭,可能头脑有毛病,罢其香灯职,派往厨房洗碗碟,常将多余饭菜,盛于竹筒,赠其挚友寒山子。

    有一次,寺中饭食花果被鸟啄食,拾得竟执杖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皆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灵熠禅师至山神像前视察,果见山神像有杖打痕迹,始知拾得来历不凡。

    拾得与寒山子时相往来,还常对人说佛法。但人不信,反而讥诮怒骂,甚至打之。寒山对拾得曰:“世间人秽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我该如何对他?”

    拾得回答:“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后拾得掌牧牛之职,一日,正值寺中半月布萨,律师正为僧众在堂中说戒。拾得驱牛群到法堂前倚门而立,并抚掌笑说道:“悠悠哉,聚得作相,这个如何?”说戒和尚怪其不敬,怒斥说道:“下人疯狂,破我说戒。”

    拾得见其嗔心起,立刻劝说:“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合,一切法无差。”戒和尚见拾得嘻皮笑脸,气得下堂来打拾得,要他驱牛出去。

    拾得曰:“我不赶牛了,这群牛,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它们都有法号,不信,且看我叫它们出来。”

    随即对牛群说:“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即有一白牛作声而过。又说道:“前生典座光超出来。”又有一黑牛应声而出。拾得又叫:“直岁靖本出来。”又有一牯牛应声出来,最后,拾得牵一牛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合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广大,汝却辜佛恩。”

    自 此,僧众始知拾得,并非凡间俗子,不再以疯子看待。后因阿弥陀佛化身的丰干禅师,对丘太守说:“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圣迹显露,与寒山子同离国清寺,后不知所终。”

    文殊、普贤两位大士,一为诸佛母,一为诸佛长子,公孙二人,常在十方诸佛前,共作佛事,游戏人间,常在一起。淳熙年间,文殊菩萨应身为兜率寺戒阇黎时,普贤菩萨亦同时化身为周氏女,排行第七,人皆称她周七娘。生时便有种种神异,长大后不肯嫁人,每天行乞于市,晚常宿于普济桥下,常与戒阇黎在一起,妙行莫测。时人不解,笑为疯婆。后有圣者歌曰:“戒师文殊,周婆普贤,随肩搭背,万世流传。”后人始知是菩萨应世。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普贤菩萨,我是太古族的人,我有事要见佛祖,还请劳烦通报一声!”太明恭敬的说道。但是表面恭敬,但是内心却

    “太古族和我西方极乐世界想来毫无瓜葛,佛祖是不会见你的,你快快离开吧!”普贤菩萨说道。

    “哈哈,佛祖有这么大的面子吗?我告诉你,今日佛祖我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太明说的斩钉截铁,同时也为自己留下隐患。

    “你好大的口气,你们太古族在六界撒野也就算了,今日竟然还敢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撒野,我看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无尽意菩萨突然出来说道。

    “呵,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无尽意菩萨,就凭你和普贤菩萨也想和我动手?我劝你们还是省省吧!”太明自恃,也没把无尽意菩萨放在眼里。

    佛及菩萨的圣号,都是从他所有功德而安立的。无尽意所以得名无尽意,是依他的什么功德而安立的?这可从世界、众 生、悲愿三方面来加说明:世界方面,首要了解的,像娑婆世界这么大的世界,是有无穷无尽,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称为无尽世界。在这么多世界中,如以娑婆世界说,单是南赡部洲的人,已多得不得了。如以四大部洲的人综合来说,当然更多。除了人类还有其他众生,众生真是多得不可胜数。不但一个世界的众生是这样,每个世界的众生都如此,所以说众生无尽。这位大菩萨,运用其智慧,观察世界时,发现有无尽世界。在无尽世界中,有无尽众生活动。真是到一处有一处世界,到一世界有一世界众生。且诸众生,为烦恼的驱使,飘堕在业海,沉沦在轮回,受众苦的逼迫,永无解脱之期!无尽意菩萨不忍见无穷尽的众生,长期受诸苦恼,就从内心深处,发起无尽悲愿,愿度无尽世界中的无尽众生,令无尽众生成佛,而后自己方成佛,所以称为无尽意。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十八罗汉

    这无尽意有三重含义,第一是:世界无边尘绕绕……

    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我们不要以为这世界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得见,耳朵所听得到的,这就是世界的一种边界。不是的,这世界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有此世界、他世界、无量诸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国土,无尽无穷的,所以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什么叫绕绕?绕,就是绕乱;绕乱就是不定的意思,不定也就是动的意思。尘就是不清净,世界上有很多微尘,试看太阳一出来,在阳光反射的光线上、可以看到无法计数的微尘,在空中上上下下,飘摇动荡,忽高忽低的。这些微尘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世界上这么多尘土从那儿来呢?溯本穷源,追究这微尘的根源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切尘是从每一个众生心里所生出来的。为什么?因为众生心里妄想太多了。妄想就好像尘一样,绕绕不安、恒常变动的样子。试看,我们所能察觉的妄想已是多得不知其数,所察觉不到的更不知有多少?有数不过来那么多!在楞严经上有讲:在一念中就有九十个刹那。刹那,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而一刹那之中就有九百个生灭,所以世界无边尘绕绕。

    这世界是怎样有的?是因为我们众生依真起妄。一念的妄想,而变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继而成立。这也叫世界无边尘绕绕。

    第二是:众生无尽业茫茫。世界是无边的,就因为有世界,所以也就生出众生来。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有很多种的因缘和合而生。大概来讲有四种: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怎么会有胎生呢?胎因情有。胎生是因为有这种爱情,因而有了新生命。卵因想生,是由想而成的。湿生是依湿而生,在那个有湿气的地方也就生出来了。化生即变化而生,是自然能变化而生的生命,不靠父母之缘而生。

    再详细的讲有十二类的众生,其余八种: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有这么多的众生,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众生是从佛性那儿来的,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虽然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不是说众生就是佛了,不是说不修行就成佛。必定要用功去修行、参禅、学佛法……这样才能返本还原而成佛。不是说众生现在就是佛,不用修行了,这简直是一种邪知邪见!而是必定要修行、学佛法、依教奉行,才能成佛。因之,说众生是从佛性出来的。

    第三是:爱河无底浪滔滔。爱河,是指男女的爱;不单人类讲爱,就是异类、畜生也执迷不悟地执著这个爱,尤其畜生更不明理,所以其淫欲心非常重。它们时时刻刻都想行淫欲。若能清心寡欲,自净其心,割爱断欲了,就离成佛不远了。这爱河是没有底的,越陷越深,越深越向下沉,是没有底的。浪滔滔,这种波浪滔滔是连绵不断的,就像水波浪。为什么海水上会有波浪呢?就因为众生心里有波浪。众生心里有波浪,就因为爱河有波浪,这个爱你想扯也扯不断!用再利的刀想把情爱斩断,还是不容易的。但你若真正有了智慧,对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所谓:慧剑斩情丝。没有智慧的人,就掉在爱河里,越掉越深,掉到什么地方呢?根本就没有个底。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总而言之,没有完了的时候,是故名为无尽意。

    因为这三种意思,所以无尽意菩萨,欲把这无量世界,变成极乐世界。欲将无尽的众生,都教化成佛。又把这无底的爱河,统统填上。所以无尽意菩萨,名为无尽意本师释迦牟尼佛向无量菩萨大士传授大集经时,于东方自然出现大金色光,照此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若此世界所有地狱皆蒙其光,其中众生光触身时,除一切苦受微妙乐。佛前大众之中,其地自然出六十亿净妙莲华,所出诸香,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诸龙八部闻其香者。皆得妙喜渐离烦恼。佛告诉阿难,这是无尽意大菩萨,在此东方,与六十亿眷属围绕欲来至此,故先现瑞。

    应舍利弗尊者请问,佛讲述了无尽意菩萨的情况:东方有一个不眴世界,普贤如来在那里教化菩萨众。那里国土微妙**,平坦广大,无有恶趣。佛说:“彼佛世尊及诸菩萨。不以文字而有所说。彼诸菩萨唯修观佛。谛视无厌。目不曾眴。即便能得念佛三昧悟无生忍。是故彼土名曰不眴。”无尽意菩萨以神力让法会上的四众亲见不眴世界及普贤如来,并向普贤如来敬献了莲华。

    在听闻了佛讲述不眴世界无尽意菩萨等菩萨的功德后,法会大众纷纷供养无尽意菩萨及其眷属,喜云:“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亦得如是无量善利。若闻赞叹称其功德。悉皆当发无上道心。”

    无尽意菩萨看到太明便说道:“人贵自知,切不可随意胡作非为,现在是在西天,就算你是太古族人又何妨,如果你不听劝,一直目中无人,那休怪我们不客气!”

    太明轻轻一笑,看着无尽意菩萨,玩弄着手中的折扇回答:“这样吧,为了显示我的诚意,我决定让你们一只手一只脚,这样也省的你们说我欺负人!”

    无尽意菩萨一听,有点威严受到挑衅了,于是便说道:“阿弥陀佛,看来你是执迷不悟了!”

    “哈哈,是执迷不悟还是实力说话,我看还是先比较了再说!”太明说完便缓缓升至空中,无尽意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见状,连忙也升至空中,开始斗法。

    不消三两招的功夫,无尽意菩萨,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都已经技不如人,败下阵来,还好六佛赶来,把受伤的无尽意菩萨等人解救过来,并看着太明说道:“大胆狂徒,敢在西天撒野”

    “我说六位,你们凑什么热闹啊,我只是想见如来佛祖,可是你们却一直在这阻挠,我出手伤人也是无可奈何的啊!”太明说道。

    七佛者,谓过去**劫中三佛,现在贤劫中四佛。劫,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劫者,谓此劫中,多所**。贤劫者,谓此劫中,皆为贤人。只是名称而已,不必执著。

    毗婆尸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尸弃佛,意为火,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毗舍浮佛,意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拘留孙佛,意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俱那含牟尼佛,意金寂,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

    迦叶佛,简称迦叶,意译饮光。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释迦摩尼未出现。

    “少在这贫嘴,如来佛祖其实你想见就能见得,我劝你快快离开,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了。”迦叶佛说道。

    “不客气?你们还能如何不客气呢?连无尽意菩萨等人都不是我的对手,就凭你们六位?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吧!”太明有些猖狂。

    “哈哈,当然不只是我们六个,但是加上十八金刚罗汉,那你可就未必是我们的对手了!”拘留孙佛说道。

    太明有点后悔了,毕竟这十八金刚罗汉可不是好惹的。但是还是据理力争道:“你们这么多人欺负我一个,算什么西方极乐佛?”

    “这怪不得我们,这怪只怪你这个人毫无礼貌”俱那含牟尼佛说道:“十八金刚罗汉何在?”

    “十八金刚罗汉在此!”突然从西方的天空中出现十八位罗汉,为别是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朝论师之一。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跋陀罗尊者——过**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古都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之后跋陀罗尊者经常五湖四海去传道讲佛,因此称之为过**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十八金刚罗汉的第八位。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