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幸,短波频段的语音电台能够正常使用。

    其实,语音电台已经取代旗语与灯语,成为舰队作战当中的主要通信工具。

    在航母与战列舰上,语音电台还是备用的内部通信工具,进行损管抢修的时候,特别的管用。

    在天亮前,第43特混舰队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表现神勇的还是“炎海”号。

    在第5轮到第11轮齐射当中,“炎海”号总共击中一号敌舰8次,而且全都打中敌舰的上层建筑。

    打到第14轮齐射,“炎海”号立下奇功。

    虽然在事后的勘探证明,一号敌舰“科拉”号战沉的首因是损管不力,使得舰体内部的火势完全失控,最终引爆了位于舰体左侧的副炮弹药库,但是往根本上说,依然是“炎海”号的功劳。

    没有被“炎海”号连续击中,“科拉”号的内部也不会燃起大火。

    在弹药库的大爆炸当中,“科拉”号,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旗舰,也是纽兰第一舰队的旗舰沉没。

    几分钟后,二号敌舰“马里”号也撤出了战斗。

    在之前的战斗当中,这艘“科拉”号的姊妹舰非常倒霉,不但B炮塔出了故障,两门主炮没办法射击,还遭到两个对手照顾,相继被“北河”号与“南江”号击中十多次。在最后一座主炮炮塔报废,基本上丧失战斗力后,该舰的舰长下达撤退命令,把战斗丢给了另外四艘战列舰。

    当时该舰的舰长劳尔上校已经是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了。

    打到天亮,双方的兵力变成了四比四。

    直到这个时候,李杰才调整战术,用通常的方式跟纽兰舰队交战。

    在此之前,第43特混舰队一直顶着炮火,其实是“北河”号与“南江”号顶着炮火在战斗。

    纽兰舰队的后四艘战列舰瞄准的是“北河”号与“南江”号。

    必须承认,姜还是老的辣。

    这两艘由战列巡洋舰升格来的快速战列舰,一直在利用速度进行规避,而且连续取得了战果。

    如果这两艘战舰没能扛住敌舰的凶猛火力,就不会有后面的大胜。

    两位舰长,还有主要军官可以说居功至伟。

    当然,两艘战舰也不是毫发无损。

    “北河”号丢掉了前端的甲炮塔,而且尾部的丙炮塔左侧的主炮发生炸膛事故,只有一门主炮还能用。

    “南江”号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只被打掉两座130毫米高射炮,八门主炮都还在。

    有趣的是,唯独“旭海”号几乎毫发无损。

    这是因为“炎海”号一直在朝“科拉”号开火,而且是又准又狠,简直是拳拳到肉,所以在交战进行了十多分钟后,“科拉”号就把炮口转向了“炎海”号,没有再向“旭海”号开火。

    等于是说,“科拉”号与“马里”号都在朝“炎海”号开火。

    所幸,“炎海”号确实非常幸运。

    在天亮之前挨了4枚16英寸穿甲弹,其中的2枚竟然没有爆炸,还有1枚斜着打穿了露天甲板,然后在舰体外面爆炸,最后的一枚也是在舰首防护区外面爆炸,除了把舰首的水兵舱炸得粉碎之外,没造成更大损坏。

    在战斗的时候,水兵肯定不会在住舱里面。

    舰首挨的那枚炮弹,除了让“炎海”号变得更加的狰狞,以及得启动柴油机发电机,用抽水机抽出高速航行涌入舰体的海水,在战斗中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在返回造船厂之后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维修。

    此外,在战后检查,“炎海”号还被两枚16英寸穿甲弹打中,只是因为全都打在了主防护区外面,没有受到装甲的住挡,都是在穿透舰体之后,在海里爆炸,被观察弹着点的瞭望员当成近失弹。

    用金洪的话说:原本应该打中李杰的炮弹,都落到了他的战舰上。

    为了这事,李杰后来还专门敬了金洪三杯。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自家兄弟不需要斤斤计较。

    换个位置,如果需要站出来吸引火力,李杰同样不会有半点犹豫。在战斗当中,金洪根本没想那么多。

    其实,“炎海”号经历的战斗,足以证明“集中防护”的正确性。

    如果是老式战列舰,采用全防护概念,哪怕铺设在次要部位的装甲不够厚,也能引爆穿甲弹。

    哪怕在非要害部位,穿甲弹爆炸都会产生严重损伤。

    反过来看,这也正是纽兰海军的老式战列舰没能扛住的关键所在。

    “科拉”号挨的那十来枚穿甲弹,至少有一半是打在了条约型战列舰的“主防护区”的外面。

    如果换成条约型战列舰,这些穿甲弹很有可能都不会在舰体里面引爆。

    少挨了一半的炮弹,“科拉”号未必会落得弹药库殉爆的下场。

    “马里”号核心部位的装甲经受住了考验,却因为次要部位多次遭到直接命中,而丧失了战斗力。

    要是那些打在次要部位的穿甲弹没有爆炸,而是穿过了舰体,“马里”号未必会在天亮之前撤退。

    跟新式的条约型战列舰相比,前条约型战列舰欠缺的不止是速度。

    只是,在这场用舰炮对决的战斗当中,真正决定胜负的或者说左右战场局面的,还就是速度!


………………………………

第364章 一面倒

    在天亮之前集中火力打击一号敌舰与二号敌舰,无非是消除数量上的差距。

    达到目的之后,李杰立即对战术做了调整。

    其实就是充分利用速度优势,跟敌舰保持最有利的交战距离,确保本舰始终处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关键就是交战距离。

    在理论上,只要使用新式重型穿甲弹,“旭海”级与“北河”级能在主炮全射程范围内打穿纽兰老式战列舰的装甲。

    只是,纽兰老式战列舰却未必能办到。

    如果使用的普通穿甲弹,哪怕是16英寸舰炮,也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14千米,才有可能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或者是在17千米的距离上打穿“北河”级的主装甲。即便使用重型穿甲弹,这两个距离也就分别提高到19千米与21千米。至于14英寸舰炮,也许要缩短到11千米内,才有希望打穿“旭海”级的主装甲。简单说,在全射程范围内,哪怕使用重型穿甲弹,14英寸舰炮也打不穿“旭海”级的水平装甲与主装甲带,对“北河”级的威胁也很有限。

    当然,这些都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其实,这些性能指标也是在战后才公布的。

    大战期间,战列舰主炮穿甲弹的威力,还有装甲防护都是海军的绝对机密。

    不要说是对外公布,即便在海军内部,知道的人也不多。

    因为很难搞到敌国主力舰核心性能的确切情报,所以设计战舰的时候,列强都是在闭门造车,准确的说是按照自己掌握的火炮与炮弹技术,来衡量与确定战列舰所需要达到的防护水准。

    梁夏帝国拥有一流的火炮与炮弹技术,结果在大战期间,都是在“高估”对手。

    纽兰联邦的火炮与炮弹技术也很先进,跟梁夏帝国旗鼓相当,所以双方在战列舰的防护设计上有很多类似之处。

    要说的话,火炮与炮弹技术落后的狭夷海军一直在“低估”对手。

    最典型的,就是被狭夷海军寄予厚望,当成决胜武器的“狭夷”级超级战列舰。

    这种满载排水量接近7万吨,有9门46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不管是火力、还是防护均没超过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在同期代建造的,满载排水量还不到6万吨,航速却快得多的快速战列舰。

    战前,情报机构只给出了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笼统的数据,把交战距离保持在20千米以上才比较安全。

    如果想更安全一些,那就最好扩大到22千米以上。

    只要超过25千米,那就是绝对安全。

    可问题是,超过了25千米,即便用炮瞄雷达指挥,也未必能够让本舰炮击的精确性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受海面反射的杂波干扰,哪怕是天气晴朗,炮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就25千米左右。

    再远,就测不准了。

    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把交战距离控制在22千米左右是最稳妥的选择。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以此为基本原则。

    几乎整个白天,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李杰指挥下,跟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保持着22千米左右的交战距离,并且在持续近8个小时的战斗当中,陆续击沉了这四艘纽兰战列舰。

    在上午9点前,发挥神勇的“炎海”号再一次创造奇迹,用连续3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齐射,将四号敌舰,也就是“新墨”号送到了海底。

    根据“炎海”号的交战记录,在第31轮到第33轮的齐射当中,只是由瞭望员观察到的直接命中就达到了5次。

    因为有2次命中没有观察到,所以是7次!

    在第33轮齐射中,有一枚穿甲弹直接击中“新墨”号B炮塔的炮座,而且在提单通道里面转向,钻进主炮弹药库。

    就是这枚炮弹葬送了“新墨”号。

    在大爆炸发生之后,该舰近2000名官兵当中,仅6人幸免。

    这6人当时都在主桅杆的瞭望塔里面,在爆炸发生的时候被抛出了瞭望塔,也由此侥幸活了下来。

    其余的全都随同“新墨”号沉入海底。

    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北河”号单独击沉了五号敌舰“密西”号。

    这个战果存在质疑。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打沉“密西”号的很有可能还是“炎海”号。

    原因就是,在“密西”号的右舷高射炮弹药库发生爆炸之前,前方三号敌舰“西弗”号释放烟幕,试图在烟幕的掩护下调整航向。结果导致当时在协助“旭海”号的“炎海”号没办法瞄准,不得不调整目标,朝后面的五号敌舰“密西”号开火,并且在5分钟内打了两轮齐射。

    其中的第一轮齐射,其实是为了校炮。

    当时,“炎海”号的主炮已经打了几十轮齐射,而且都是全装药发射,身管磨损得非常严重,需要观察弹着点校准偏差。

    结果,在“炎海”号打出第二轮齐射之后,“密西”号就因为高射炮弹药库爆炸而翻覆沉没。

    因为间隔了大概5分钟,所以没人相信是“炎海”号的战果。

    可问题是,在“密西”号爆炸前大概30秒钟,“北河”号才打出了第42轮齐射。

    也就是说,同样不可能是“北河”号的炮弹打中“密西”号的弹药库。

    相聚20多千米,炮弹要飞行差不多1分钟。

    为了这个战果,金洪后来还闹到了海军司令部。

    可惜,他没办法拿出是“炎海”号击沉了“密西”号的证据,所以按惯例,也就是“交战对象”原则,把战果算给了“北河”号。

    此后,在接近12点的时候,六号敌舰“爱荷”号被“南江”号击沉。

    战斗持续到下午2点30分左右,三号敌舰“西弗”号才在“旭海”号的猛烈炮击下缓缓沉入了大海。

    到此,除了在天亮之前逃走的“马里”号,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全部战沉。

    后面的战斗拖了那么久,其实就一个原因。

    在12点左右,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都用光了重型穿甲弹,只能使用老式穿甲弹。

    其实,老式穿甲弹也没多少。

    为此,李杰在12点前,也就是“爱荷”号沉没前下达命令,把齐射间隔时间延长到10分钟。

    这么做也是为了让主炮炮管能够充分冷却。

    跟炮弹比,战列舰主炮的炮管贵得多,可用寿命都很短,更换是非常麻烦。

    在击沉最后一艘战列舰之后,还花了大约一个小时,驱逐赶过来营救落水官兵的纽兰巡洋舰与驱逐舰。

    正是如此,直到下午3点半过后,战斗才正式宣告结束。

    当时,第43。2分队也已经赶到,有一艘轻巡洋舰在“旭海”号附近,李杰就让这艘巡洋舰发了电报。


………………………………

第365章 宣告结束

    与第43特混舰队这边几乎一边倒的战斗不同,在第42特混舰队那边,就没怎么打!

    天亮之后,纽兰第12特混舰队就已主动撤退。

    追了2个小时,在上午9点左右,张国柱下令减速转向,理由是担心纽兰运输船队会趁机向狭夷皇国航行。

    以当时的情况,张国柱是担心遭到纽兰舰载机轰炸。

    当时,已经发现了纽兰航母特混舰队,空中决战更加是一触即发,如果第42特混舰队贸然追击就有可能遭到轰炸。

    此后,双方的巡洋舰又纠缠战斗了2个多小时。

    在上午11点过后,第42特混舰队的战斗就已宣告结束。

    有那么点收获,比如击沉了一艘轻巡洋舰与三艘驱逐舰,有可能击伤了四艘战列舰。

    只是,根本就不值一提。

    其实,第43特混舰队的战斗也算不上一面倒。

    在战斗宣告结束的时候,四艘快速战列舰都已伤痕累累。

    “炎海”号最神勇,损伤也最为严重。

    舰首前端的甲炮塔几乎完全报废,尾部的丙炮塔也被炸飞了一根炮管。

    要不是主炮炮塔正面装甲足够厚,击中甲炮塔的那枚16英寸穿甲弹恐怕会在炮塔里面爆炸,至少会炸飞炮塔。

    “旭海”号的损伤最轻,不过样子也非常难看。

    关键还有,四艘战列舰都打光了炮弹!

    打到最后,就连高爆弹都用上了。

    是用来对付纽兰海军的轻巡洋舰,不是用来对付战列舰。

    在战斗结束的时候,“旭海”号还剩下了17枚主炮炮弹,“炎海”号为8枚,“北河”号为21枚,“南江”号为14枚。

    自从建成之后,这四艘战列舰的主炮弹药库从来没有这么空旷过!

    没有炮弹,拿什么战斗?

    可见,斯普的担心确实有点多余。

    哪怕在夜间遭遇第43特混舰队,只要顶住前几轮炮击,就完全可以把那四艘战列舰当空气。

    没有炮弹,难道冲上去撞沉纽兰航母?

    要比绝对速度,快速战列舰还是比舰队航母慢一点。

    只是,斯普并不知道这一点。

    收到李杰发来的战报时,白止战已经在“陪京”号上了。

    当时,周涌涛正在向他说明情况,争取说服他下令转为向东航行,从而在下午发起一次攻击。

    由李杰发来的战报堵上了周涌涛的嘴。

    因为弹药耗光,所以第43特混舰队已经返航,在明天凌晨跟第21特混舰队汇合后,随同“龙江”号返回本土港口。

    四艘快速战列舰的损伤太过严重,肯定得回造船厂进行大修。

    “龙江”号因为飞行甲板受到了严重破坏,哪怕不需要回造船厂,也要在港口里面呆上一段时间。

    此外,“墨河”号已经沉没。

    虽然损管部门的官兵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有几十名官兵在抢险时牺牲,但是“墨河”号的舰体进水太严重。

    下午1点左右,海水漫过机库甲板后,舰长不得不下达弃舰命令。

    “龙江”级的横向水密隔舱,其实就做到机库甲板下面,只要海水漫过了机库甲板,航母肯定没救了。

    到下午2点30分,在所有官兵都已撤离之后,随行的驱逐舰向飞行甲板都快被海水淹没的“墨河”号发射了2条鱼雷。

    不是担心“墨河”号沉不了,而是在用鱼雷为这艘航母送行。

    其实,这是帝国海军的传统。

    如果战舰在战斗中严重受损,没办法返回港口,就必须由自己的战舰将其击沉。

    这样一来,就不是被敌舰击沉了。

    按帝国海军的传说,如果战舰有灵魂的话,那么在亲手埋葬之后才能安息,也才能转世投胎。

    数十年来,只有被自己埋葬的战舰的舰名才会重新使用。

    大概是觉得不够吉利吧,所有被敌人击沉的战舰的舰名,都不会再次使用。

    第43特混舰队已经撤走了,继续追击第17特混舰队还有保障吗?

    就算第43特混舰队没撤走,也帮不上忙。

    第43。2分队只有几艘轻巡洋舰,而且都是条约型轻巡洋舰,根本不是纽兰重巡洋舰的对手。

    当时离得最近的重巡洋舰是第42。2分队的4艘“淄州”级。

    可惜,还在300多千米之外,而且那4艘重巡洋舰整在四艘“龙江”级的后面,北上去拦截纽兰运输船队。

    此外就是第21特混舰队的几艘重巡洋舰。

    只是,第21特混舰队在后方400多千米开外,而且刘向真绝对不会派重巡洋舰过来掩护白止战,更别说帮白止战扩大战果。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刘向真有心,早就让第21。3分队的4艘重巡洋舰赶来了。

    其实,以第41特混舰队与第21特混舰队的相对位置,就算在战斗打响之后,第21。3分队全速前出,也无法在天黑之前追上第41特混舰队,自然谈不上在夜间为第41特混舰队提供掩护。

    追上了又怎么样?

    第21。3分队的是4艘“昆州”级为第一代条约型重巡洋舰,性能并不算强大,没有进行真正的改进,也没有配备炮瞄雷达,根本就不是纽兰第17特混舰队的4艘“新奥”级重巡洋舰的对手。

    要打起来,未必能占到便宜。

    不要忘了,纽兰第17特混舰队的重巡洋舰都配有雷达。

    哪怕不是炮瞄雷达,是对空搜索雷达,在夜战中也有很大的帮助,能大幅度提高炮击命中率。

    可见,第21特混舰队根本指望不上。

    在白天的战斗当中,特别是在发现纽兰第16特混舰队之后,第41特混舰队一直在向北航行,就是希望能够缩短跟第43特混舰队的距离,好在战斗结束后,能获得第43特混舰队的掩护与支持。

    哪里想到,李杰也拼得精疲力竭。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大概因为平时只能在后方看航空兵表演,所以逮到机会后,李杰与金洪就会拼尽全力。

    感情,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部队呆了大半年后,回家跟老婆亲热。

    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

    不管怎样,李杰发来的战报宣告战斗正式结束。

    其实,还算不上是结束。

    当天晚上,一艘纽兰潜艇偷袭了返航的“龙江”号。虽然所有的鱼雷都射偏了,但是其中一条打中了护航的“鲁河”号。猛烈的爆炸,在“鲁河”号的舰体左侧撕开了一条数米长的大口子,导致上百名官兵阵亡。因为没离开战区,全舰还处于战备状态,所以进水及时得到了控制。

    这条鱼雷,让“鲁河”号回造船厂躺了三个月。

    到13日凌晨,编在第二舰队名下的十多艘破交巡洋舰在第42特混舰队掩护下,开始拦截没来得及逃走的纽兰货轮。

    混战持续到15日,最后几艘纽兰货轮被击沉之后,才宣告结束。


………………………………

第366章 谁输谁赢

    对“西北东望洋大海战”的结果,不管是战术层面,还是战役与战略层面上的输赢,并不存在太大的争议。

    只是在宣传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白止战是在返航途中收到的消息,纽兰海军部对外宣称,在海战中击沉了梁夏海军四艘舰队航母!

    是哪四艘?

    “龙江”号,“墨河”号,“帝都”号,“陪京”号。

    虽然没隐瞒自身遭受的损失,承认有三艘航母战沉,一艘遭重创,只有“奋进”号完好无损,但是依据击沉梁夏海军四艘舰队航母的结果,纽兰海军宣称自己才是这场海战实质上的胜利者。

    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

    不要忘了,纽兰海军还损失了五艘战列舰,一艘战列舰遭到重创,还有两艘重巡洋舰被击沉。

    可见,就算梁夏海军损失了四艘航母,只是按照损失的战舰的总吨位计算,纽兰海军也没能取胜。

    何况梁夏海军只损失了一艘航母,只是有两艘遭到重创。

    从短期的结果来看,双方其实是半斤八两。

    在海战结束后,纽兰海军只剩下一艘航母,也就是“奋进”号还能够继续作战,要组织发起进攻,得把两艘小型舰队航母从夕落洋调入东望洋。因为两艘小型舰队航母的战斗力很有限,未必能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就算有三艘航母,纽兰海军也未必能够在东望洋组织发起进攻。

    梁夏海军也只剩下了“陪京”号,要重新组织发起进攻,就得把状态不好的“横江”号动用起来,而且也只有两艘。从战术的角度看,用两艘舰队航母很难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影响。

    哪怕纽兰海军没有航母,也能用岸基航空兵对付由两艘航母搭载的舰载航空兵。

    如此说来,双方在战役的层面上,算是打了个平手。

    在宣传的时候,纽兰海军肯定不会这么说。

    按纽兰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纽兰海军才是胜利者,因为在这场海战之后,梁夏海军已经丧失了发起战役级进攻的能力,开战之后的战略扩张由此戛然而止,等于稳住了东望洋的战局。

    实际情况跟宣传却截然相反。

    就后来披露的消息,其实就在13日当天,洛福斯签署了一道总统令,授权刚刚走马上任的东望洋陆军总司令麦克中将,让南珠国的驻军做好撤退准备,确保在必要的时候能火速撤往奥国。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洛福斯就决定放弃南珠国,至少不会死保这块殖民地。

    以当时的情况,在梁夏军队发起进攻之后,纽兰军队无论如何都守不住南珠国,而奥国的战略价值远在南珠国之上。

    总而言之,绝不能为了南珠国而放弃奥国。

    在战役层面上,纽兰海军同样遭受了惨败。

    至于在战略层面上,其实也一样。

    在对外宣传的时候,纽兰当局一直在强调挫败了梁夏海军的进攻势头,打破梁夏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事实真是如此?

    几个月后,梁夏海军将获得四艘大型航母与四艘快速战列舰,如果到时候能修复两艘遭到重创的舰队航母,还有四艘快速战列舰,就拥有七艘航母与十艘快速战列舰,以及大约十艘老式战列舰。

    在澄江港里面的九艘战列舰都已打捞起来,其中两艘“龙兴”级的维修工作肯定能够在年内完成,另外的七艘战列舰也基本能在新历101年内修复,其中伤势较轻的四艘能赶在上半年重新入列。

    也就是说,到新历101年6月底,帝国海军有7艘航母,10艘快速战列舰与6艘“龙兴”级战列舰,还新增4艘重巡洋舰、4艘远洋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与差不多20艘大型驱逐舰。

    如果一切顺利,利用迢曼技术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远洋潜艇都能够赶在6月份交付给帝国海军。

    纽兰海军?

    最快要到新历102年的年初,才能获得“埃塞”号。

    哪怕“列克”号在几个月内修复,纽兰海军也只有两艘航母。

    快速战列舰在明年上半年最多有2艘,另外4艘要到新历102年才能建成交付。

    至于已经很难充当主力使用的老式战列舰,哪怕把夕落洋舰队的全都调派过来,也就十来艘。

    可见,即便到了新历102年,纽兰海军都未必能够获得兵力上的优势,就更别说掌握战略主动权。

    到新历103年,哪怕纽兰联邦完成了战争动员,新造战舰开始下饺子,也未必能获得战略主动权。

    从新历102年开始,帝国海军新造战舰就会开始下饺子!

    除非能够给予帝国海军重创,让帝国海军遭受巨大损失,比如击沉说几艘航母,不然就算熬到战败前的那一刻,纽兰海军的战舰,特别是航母与快速战列舰等主力战舰的数量超过帝国海军。

    其实,纽兰海军在西北东望洋海战中拼尽全力,所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做一个好表率,把盟国发动起来。

    10月14日的上午,白止战刚刚睡醒,在吃早饭的时候,通信参谋送来了在昨天晚上收到的消息。

    布兰王国首相丘尔,已经在当地时间昨天下午,也就是帝国时间13日夜间向梁夏帝国正式宣战。

    受此影响,刘向东已经亲自率领第一舰队进入炎海。

    说是舰队,而且是“第一”舰队,主力其实是4艘重巡洋舰,以及因为大战爆发而迟迟没有报废的“海龙”号。

    确实非常寒酸,不过对付列强部署在炎海周边的殖民地军队,也够了。

    此外,按照六局的推测,布兰皇家海军梵炎洋舰队不会立即进入炎海,会等航母战斗群到达。

    这支舰队,主力是几艘老掉牙的,在上次大战爆发之前建造的装甲巡洋舰。

    要想有所作为,丘尔就得在近期派航母前往梵炎洋。

    至于是否杀入炎海,还得看有没有足够的把握,以及是否能够获得相应的好处。

    到底如何,现在还说不准。

    炎海是陆间海,四周全是陆地与岛屿,就算海域非常的开阔,舰队也很容易遭到岸基航空兵打击。

    没有航母,派舰队过来,等于是送死。

    再说,要派航母过来又谈何容易。

    不说别的,后勤保障就是天大的问题,而且迢曼海军还跃跃欲试,布兰皇家海军未必敢分兵。

    洛福斯给的好处不够大,丘尔未必肯为其火中取栗。

    这么一来,拖上几个月也很正常。

    只是,布兰王国向帝国宣战,意味着再也无法从波沙湾进口石油,也意味着通过梵炎洋的航线全都被切断。

    这可不是好事!


………………………………

第367章 初具规模

    到10月17日,白止战才随“陪京”号回到那球港。

    虽然“陪京”号没在战斗中受损,但是动力系统的老毛病又犯了,得趁回港的机会好好检修一番。

    今后的几个月,“陪京”号是帝国海军唯一能够出战的航母。

    “横江”号呢?

    按照海军司令部在16日发来的消息,“横江”号的舰体出现了结构性损伤,原本计划在年底回造船厂进行大修。因为有很多主力战舰需要维护,所以“横江”号的大修工作已经推迟到明年。

    这艘航母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其实,因为“横江”号缺席,所以海军司令部准备把跟随第一舰队南下的“海龙”号调回来。

    第一舰队有没有“海龙”号,问题都不大。

    可是对大批在大战爆发之后招募的飞行员,能不能到航母上进行训练,影响就非常的巨大了。

    哪怕只是驾驶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几次,意义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