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枚500磅级航空炸弹,结果就有1枚击中“墨河”号。

    哪怕隔着几十千米,都能够看到爆炸后升起的烟云。

    只是,没时间为“墨河”号担忧。

    在9点42分,也就是“墨河”号中弹的时候,另外一个中队的SBD正在朝“龙江”号这边飞来。

    多了几分钟的时间,“鲁河”号与“龙江”号的距离稍微拉开了一点。

    这样一来,“龙江”号上的高射炮也能自由发挥了。

    要说的话,“龙江”号上的防空火力不比“鲁河”号差,还因为40毫米高射炮更多,近距离防空火力更加凶猛。

    为了保命,不凶猛才是怪事!

    关键还有,低空没有鱼雷机。

    有6架SBD在逼近的途中被高射炮击落,只有两架成功进入到俯冲阶段,而且有一架在投弹之前被击落。

    只有一架投下炸弹,而且随后就被高射炮击中。

    因为没有完全进入俯冲状态,所以那架SBD投下的炸弹没多大的威胁。

    真正的威胁是那架SBD!

    在被高射炮击中后,那架SBD并没有失控,而是直接朝“龙江”号飞来,准确说是砸过来。

    发生得太快了,而且非常的突然,之前没半点征兆。

    关键,没有人想到那架已经起火,急速朝海面坠落的SBD还能拉起来。

    结果就是,根本来不及躲避,连这一侧的高射炮炮手都没有反应过来。

    在撞上“龙江”号之前,那架SBD还仰起了机头,肯定是飞行员在最后关头拉回了操纵杆。

    不是因为害怕。

    SBD撞在了“龙江”号的屁股上,并滚上飞行甲板,横冲直撞的蹿出一百多米,溅洒出大量燃油。

    转眼之间,“龙江”号的飞行甲板就被大火吞没了。


………………………………

第348章 第一滴血

    10点15分,白止战才收到刘向真在“龙江”号上发出的消息。

    第21特混舰队上空的战斗在10点之前就已经结束,只是接下来,又花了十来分钟时间才搞清楚情况。

    “墨河”号遭到敌机的重点照顾,损伤情况非常的严重。

    除了直接砸中飞行甲板的那枚500磅炸弹之外,还挨了两条航空鱼雷,而且都击中舰体右侧。其中一条打在舯部靠后的部位,炸穿了舰壳与防鱼雷隔舱,导致包括2号锅炉舱在内的十几个舱室进水。

    短短十多分钟,“墨河”号的进水量就超过3000吨。

    击中飞行甲板的那枚炸弹在机库里面爆炸,虽然没有对舰体水线以下部位造成损伤,但是引发的大火对损管工作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燃烧产生的毒烟,让舰体内部成了生命禁区。

    在10点过的时候,为了扳回已经严重右倾的舰体,“墨河”号的舰长下令向左舷对应的舱室注水。

    即便如此,“墨河”号的右倾也超过了10度。

    这艘航母肯定没办法战斗了,哪怕能够挣扎着返回港口,也要几个月,甚至是大半年的时间才能修复。

    “龙江”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只是舰尾被一架SBD撞上。

    只是,也已经丧失航空作战能力。

    关键就是,那架SBD冲上飞行甲板,洒落出的燃油烧毁了飞行甲板后部的所有阻拦索与阻拦网。

    航母上有备用的阻拦索与阻拦网,能够在航行途中更换。

    只是,被烧毁的铺装甲板没办法全部更换。

    “龙江”级在改造的时候增加了装甲甲板,而且重点覆盖甲板的后端,以保护下方的锅炉舱与轮机舱。

    装甲钢板太硬,还要考虑防锈等问题。如果通过铆接的方式把装甲板连到一起,就得解决铆钉容易脱落的问题。即便采用的焊接工艺,焊缝也需要专门处理。通常情况下,在装甲甲板上面,有一层用木材制成的铺装甲板。类似做法被所有航母采用,区别只在于木板的材质与厚度。

    关键还有,木材在损坏了之后很容易更换。

    通常,航母会携带一些备用木板,方便在作战训练当中进行更换,只是没有哪艘航母会带上太多备用木板。

    这些木板还经常被用来堵漏。

    因为火势太大,还没有立即扑灭,所以铺装甲板被烧掉了一大半。

    只是清理飞行甲板就需要大半天,在清理好了之后,还要用一到两天的时间才能够重新安装所有的阻拦网与阻拦索。

    这场战斗,显然不会持续那么久。

    只是,也有一条好消息。

    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已经击沉“萨拉”号。

    在最后一架舰载机返航之前,飞行员目视确认“萨拉”号的舰尾,准确说是飞行甲板的尾端已经沉到海面之下。

    这艘航母至少挨了11枚250千克航空炸弹与7条航空鱼雷。

    必须承认,在对付拥有装甲甲板的航母时,250千克航空炸弹的威力明显不足,或者说是穿透力不够。

    因为质量太小,也就是惯性太小,所以哪怕在高空投弹,也很难砸穿装甲甲板。

    在连续遭到十多枚炸弹打击,飞行甲板被炸得稀烂之后,“萨拉”号依然顽强漂浮在海面上。

    相对而言,鱼雷的打击威力要大得多。

    两个中队的“飞鱼”都是从“萨拉”号的左舷方向发起进攻,7条鱼雷全都打在了“萨拉”号舰体的左侧。

    其中5条,打在了舰体的后半段。

    要不是舰长及时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恐怕“萨拉”号会在轰炸结束之前翻覆。

    只是,这也拯救不了“萨拉”号,只是延缓了下沉速度,为一千多名官兵争取到逃生的机会。

    因为舰体尾部受损最为严重,所以是舰尾首先沉没。

    在舰尾完全沉没后,“萨拉”号才从中部折断,随着舰体前部离开了水面,巨大的自重导致舰体断裂。

    10点23分,“萨拉”号完全沉没。

    此后,在下沉过程当中,“萨拉”号还断成了两截。

    全舰2000多名官兵,有1300余人幸免。

    此外,还有两艘轻巡洋舰被击沉,一艘轻巡洋舰被击伤。

    攻击机群在返航的途中,护航战斗机还拦截了一批杀回来的F4F。

    由此,“萨拉”号成为这场海战当中,被击沉的第一艘航母,也是纽兰联邦在参战之后损失的第一艘大型战舰。

    纽兰海军流的第一滴血!

    此外,由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另外一支攻击机群,在10点10分左右杀到纽兰第16特混舰队附近。

    只是,攻击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

    原因也很简单,由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在出发之后不久,就被第16特混舰队的护航战斗机发现。

    因为要在飞行途中编队,所以先出发的鱼雷机与轰炸都在中低空飞行,而攻击第21特混舰队的纽兰机群的护航战斗机是在高空。

    当时,纽兰机群已经逼近第21特混舰队,附近还有防空战斗机,所以护航的F4F没有攻击下方的鱼雷机与轰炸机,只是联系了领队长机,及时向舰队汇报情况,让舰队做好防空准备。

    正是如此,哈尔才能及时派出防空战斗机,其实是让战斗机集中到西北方向上。

    为了更有效的拦截来袭敌机,纽兰第16特混舰队的十多架F4F前出了100多千米,对攻击机群进行远程截击。

    效果非常不错。

    遭到拦截的一个“黄蜂”中队与三个“飞鱼”中队,有十七架被击落,剩下的也全都被打散。

    最后,这些轰炸机与鱼雷机,只有5架找到第16特混舰队,都没突破防空网,全在突击的过程当中被高射炮击落。剩下的都因为在搜寻的过程中用消耗了太多燃油,被迫丢掉炸弹跟鱼雷。

    其中7架还跟着后来到达的第4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飞往了第41特混舰队。

    此后,另外一个“黄蜂”中队与一个“飞鱼”中队到达。

    因为护航战斗机已经追上来,那些前出的F4F也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分散开来,舰队西北方向上已经没有防空战斗机了,所以这两个中队均顺利突破外围防空网,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逼近了纽兰航母。

    只是,遇到了紧急起飞的防空战斗机。

    在F4F全力拦截来自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时,在南面,另外一支攻击机群正快速逼近。

    没错,就是由第41特混舰队出动的攻击机群。

    其实,由刘向真与白止战派出的攻击机群,前后也就相差了大约15分钟。

    就是这15分钟的差距,当申普指挥的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纽兰第16特混舰队几乎处于不设防状态。


………………………………

第349章 突然到来的惊喜

    “申老大,你看到了吗?”

    听到后座导航员的提醒,申普还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没错,那就是一艘航母!

    这个惊喜,来得也太突然了,申普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呢。

    从甲板的大小,准确说是舰岛跟甲板的比例来判断,那是一艘“约克”级,而不是更大的“列克”级。

    不过,这也足够了。

    航母就在前方,距离还不到10千米。

    大概是发现了从低空逼近的攻击机群,所以航母正快速转向,试图让侧舷的高射炮派上用场。

    让申普倍感惊讶的地方,其实是附近不但没有护航战舰,连防空战斗机都没有。

    航母就在那里,与攻击机群之间没有任何的阻挡。

    最近的战舰在航母前方,隔着数千米。战舰上的高射炮正在猛烈开火,看上去像是一艘重巡洋舰。

    纽兰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去哪里了?

    前方,也就是西北方向上有什么,是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还是来自其他分队的水上飞机?

    “申老大!?”

    “招呼其他人,第4联队的跟着我上,第3联队的继续向前搜索。”

    “是!”

    在导航员开始呼叫联队里的其他中队长的时候,申普已经压下操纵杆,把飞行高度进一步降低到了100米以下。

    后面,两个中队的“黄蜂”在接到命令后,已经向两侧散开,同时向高空飞去。

    必须承认,周涌涛安排的战术很管用。

    在收到了“龙兴”号发出的电报,怀疑纽兰战舰上有炮瞄雷达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专门告诉申普等飞行员,纽兰海军肯定已经装备了防空搜索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来袭敌机。

    理由就是,炮瞄雷达的研制难度超过对空搜索雷达。

    为此,周涌涛在安排战术的时候,格外强调了一点。

    到达预定海域,准确说是离预定海域大概150千米,把飞行高度降低到500米以下,最好能控制在300米以下,由低空飞行性能更好的“飞鱼”在前面带路,“黄蜂”机群则滞后20到30千米。

    只有低空飞行才能避开雷达。

    在理论上,防空搜索雷达对在低空飞行的飞机,探测距离不超过50千米。要是天气不太好,甚至连40千米都达不到。

    如果把飞行高度降到300米以下,甚至在进入目视范围前都不会被雷达探测到。

    主要就是,海浪反射产生的干扰会掩盖战机反射的信号,因此防空搜索雷达很难发现低空飞行的敌机。

    其实,这些早就得到了证实。

    只要保持在超低空飞行,就有很大把握突破敌舰队的防空网。

    当然,这对护航作战提出了挑战。

    按照新的战术安排,战斗机也在后面,跟“黄蜂”一起飞行。

    只有在突前的“飞鱼”在发现了敌机,发出召唤后,护航战斗机才能前出。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果战斗机的性能不够好,尤其是速度,突前的“飞鱼”机群就会遭到防空战斗机的屠戮。

    在“哮天”服役后,才能够采用这种护航战术。

    总而言之,在逼近第16特混舰队的时候,第41特混舰队的机群都在低空飞行。

    “飞鱼”机群突前,不止是因为“飞鱼”低空性能更好,还因为“飞鱼”的速度本来就最慢。

    因为“黄蜂”机群还没有追上来,其实是还没有爬升到理想高度,加上需要花点时间完成投雷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导航员坐在后面的机枪手位置上,不是中间的位置,所以在逼近那艘“约克”级航母后,准确说是在逼近之前,申普就率领机群来了个九十度转向,朝航母前方绕了过去。

    这么做也起到了吸引防空火力的作用。

    面对来袭敌机,任何一艘战舰的高射炮炮手都会首先对付鱼雷机。

    一时之间,纽兰航母上面的一百多门高射炮全都瞄准了在低空徘徊的“飞鱼”机群。

    只是,距离超过了5000米,小口径高射炮基本上都是摆设,大口径高射炮对付近距离敌机的效率并不高。

    要说,在40毫米机关炮与5英寸高射炮之间,有几千米的火力空白区。

    这也是帝国海军开始为战舰安装中等口径速射炮的关键原因。

    因为在航母的西北方向上有一艘重巡洋舰,所以“飞鱼”机群飞到中途又转了回来,并且在转向之后重新编队。

    巡航阶段,8架“飞鱼”以纵队飞行。

    到了攻击阶段,得转变为雁型队,也就是在横向上也要拉开距离,以便在投雷的时候不受前方鱼雷机干扰。

    这个时候,一个“黄蜂”中队已经完成了爬升,进入到冲刺阶段。

    “申老大,毒刺已经到了!”导航员提醒了申普。

    “大家跟我上。”

    用不着做太多吩咐,飞行员全是老鸟,而且高空那些“黄蜂”再显眼不过,抬头就能够看到。

    最先杀上去的,其实是护航的“哮天”战斗机。

    因为附近没有敌机,至少申普没看到,所以“哮天”战斗机都朝航母扑了上去,用机枪扫射飞行甲板两侧的高射炮炮位。

    结果,那艘“约克”级航母的高射炮全都瞄准了“哮天”战斗机。

    或许,高射炮的炮手把战斗机误认为成俯冲轰炸机。

    没啥好奇怪的,“哮天”在很多时候被当成俯冲轰炸机使用,而且俯冲投弹的性能非常不错。

    关键,那些战斗机的俯冲角度非常大。

    为了扩大扫射覆盖范围,战斗机会把俯冲角度控制在45度以内,而轰炸机投弹的俯冲角度在70度以上。

    高射炮的炮手,就是通过敌机的俯冲角度来判断敌机的性质。

    速度?

    没有炮手能够准确目测出敌机的飞行速度。

    至于外形,那就更不靠谱了。

    隔着几千米的距离,看到的飞机其实只是一个影子。

    就算用望远镜观察,也很难从外形辨认飞机的型号。

    正是如此,申普率领的“飞鱼”机群毫无阻拦的进入到投雷航线,8架“飞鱼”依次投下了鱼雷。

    高空,8架“黄蜂”分成了两个四机编队,分别从航母的左后侧与右后侧进入。

    在理论上,俯冲轰炸机沿战舰的纵轴方向进入,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命中率,但是战舰会转向规避,所以轰炸机的进入航线会跟战舰的纵轴,准确说是航向有一个夹角,一般是在三十度左右。

    在俯冲轰炸机到来之后,纽兰航母才开始进行机动规避。

    要说,轰炸机在俯冲时发出的尖啸声,是最明显的特征,至少“哮天”在俯冲的时候没有那样的气场。

    可惜的是,这完全是徒劳的挣扎。

    被鱼雷机与轰炸机夹击,不管怎么机动都没用,因为就算避开了所有炸弹,也会被鱼雷击中。

    那艘航母,肯定完蛋了!

    。。m。


………………………………

第350章 替死鬼

    “帝都”号上。

    在收到由申普发回来的消息之后,司令舰桥里顿时就沸腾了。

    只是,白止战并没有半点兴奋的样子。

    见到司令官都如此,其他参谋也就纷纷老实了下来。

    在此之前,也就是收到第21特混舰队发来的,已经开始攻击纽兰第16特混舰队的消息之后,白止战立即想到,由申普率领的攻击机群肯定能一发入魂,西北方向上的战斗已经没有悬念了。

    同时遭到两支机群攻击,而且是夹击,那支纽兰舰队不完蛋才是怪事。

    按申普的报告,由他率领的第4联队机群攻击了一艘“约克”级,攻击结束的时候,该航母发生了大爆炸。

    该舰舰体严重侧倾,预计会在几个小时内沉没,没必要重新发起攻击。

    此外,第3联队的机群在大约10分钟之后攻击了另外一艘航母,领队长机飞行员目视判断是一艘“列克”级。

    该航母在连续被5枚炸弹与3条鱼雷击中之后,也发生了大爆炸,舰体内部的大火已经完全失控。

    只是,白止战关注的并不是这些。

    申普还在报告里面明确提到,发起攻击的时候,这两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都没有停放多少舰载机。

    那么,其他的舰载机去哪了?

    按之前的报告,第21特混舰队只遭到了一次攻击,而且第21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没有在飞行途中遇到另外的纽兰机群。可是那两艘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完全能组成两支攻击机群!

    放在机库里面?

    显然不大可能。

    不管是去攻击第21特混舰队的机群,还是防空战斗机,都不存在需要在短时间内返回航母降落的可能性。

    此外,在第21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杀到之前,纽兰特混舰队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准备。在此期间就肯定会让轰炸机与鱼雷机在飞行甲板上做准备,而不是留在机库里面生锈。

    在申普率领的机群杀到之前,那两艘航母没有受到威胁。

    当时,第21特混舰队的机群在外围遭到拦截,并没有逼近航母。

    也就是说,不存在因为受到威胁,从而把那些已经加满燃油、装好炸弹鱼雷的舰载机推进大海的可能。

    只有一种解释。

    在此之前,纽兰特混舰队就已经派出了第二支攻击机群,只不过攻击的不是刘向真指挥的第21特混舰队。

    是谁?

    在这附近,还有值得攻击的目标?

    北面的第43特混舰队?

    不管指挥那支航母特混舰队的人是谁,在拦截了从南面飞来的水上飞机后,都不会在第43特混舰队身上浪费兵力。

    只有可能是第41特混舰队!

    正是如此,在10点半左右,白止战就找到李铭博,让各舰密切留意低空。

    此外,还让周涌涛去对防空部署做出调整。

    如果敌机同样采取低空突防战术,就得让一部分防空战斗机呆在低空,确保能第一时间拦截来袭敌机。

    关键,让一部分战斗机前出。

    白止战很清楚,最有可能遭到攻击的不是第41。1分队,是突前的第41。2分队。

    在此之前,第41。2分队已经暴露。

    白止战的这个判断,很快就得到证实。

    还不到10点50分,“武州”号发来消息,提供防空掩护的战斗机发现了从北面杀来的敌机。

    没错,就是来自北面那支纽兰航母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

    只是,这些敌机并没有低飞。

    离第41。2分队还有一百多千米,就被四艘重巡洋舰的雷达发现,要不然也无法组织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

    敌人大意了吗?

    显然不是!

    以当时的情况,可能是敌舰队的指挥官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错误判断了与第41。2分队的距离。

    原因也很简单,第41。2分队发出电报之后就减速航行,缩短与第41。1分队的距离。

    此外还有,第41。1分队在出动舰载机的时候转为向北航行,因此其实际位置比正常航行的时候偏西。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第41。2分队与纽兰特混舰队的距离要比推测的更近一些。

    结果,纽兰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没有及时降低飞行高度,才被第41。2分队的防空雷达发现。

    因为低空飞行的油耗非常大,所以在巡航飞行阶段,得在中高空。

    只有进入攻击阶段,才要降低到低空。

    如果全程低空飞行,不管是帝国海军的舰载机,还是纽兰海军的,作战半径恐怕都无法超过200千米。

    正是如此,在战术规划阶段,航空作战指挥官得提前标定进入低空飞行的位置。

    通常是设定一个具体的时刻,比如在起飞之后多久降低飞行高度。

    要说,这也是战术改变之后,对航空作战参谋提出的新要求。

    早在几个月前,周涌涛就把第41特混舰队的参谋组织起来,针对新的攻击战术进行学习与交流。

    显然,在拥有雷达之后,纽兰海军恐怕也一样。

    八架“哮天”及时杀到,拦截了纽兰机群。

    其实,为轰炸机与鱼雷机护航的F4F总共就只有十来架,比攻击第21特混舰队的护航战斗机少得多。

    并不是轻视第41特混舰队,而是派不出更多的战斗机。

    不要忘了,在申普率领的机群发起突击的时候,纽兰航母附近根本就没有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

    就像白止战担忧的那样,第41。2分队成了替死鬼。

    正是如此,申普机群才没有在飞行途中遇到纽兰特混舰队派出的攻击机群。

    纽兰机群朝南飞行,而第41特混舰队的机群其实是朝东北方向飞行,两支机群的航线没有交错,在航线中点的间隔距离超过了30千米,而飞行员在良好天气时的目视距离也就只有20千米。

    显然,双方几乎是擦肩而过。

    虽然八架“哮天”拼尽全力,但是仍然有20多架轰炸机与鱼雷机突破防空网,逼近了第41。2分队。

    有趣的是,那些敌机没有立即攻击第41。2分队的重巡洋舰。

    它们是来攻击第41特混舰队的航母,而不是重巡洋舰,因此不会在重巡洋舰身上浪费宝贵的炸弹与鱼雷。

    可惜的是,在这附近根本就没有航母。

    虽然第41。2分队已经减速,但是跟第41。1分队的距离依然超过200千米,而且在其后方还有两艘远洋巡洋舰。

    11点15分,“武州”号再一次发来电报。

    敌机已经发起攻击,不过有数架SBD在投下了炸弹之后并没有返航,而是向南面与西面飞走了。

    显然,这些俯冲轰炸机还肩负着侦查任务。

    这还没完。

    在第41。2分队遭到轰炸之前,第二批敌机已经杀到,而且是来自东面!

    这支机群在降低飞行高度的时候,被“武州”号等重巡洋舰上的雷达探测到了。

    藏着的那支纽兰特混舰队终于显身了!


………………………………

第351章 出谋划策

    第41。2分队以东约200千米,纽兰海军“奋进”号舰队航母。

    通信参谋急匆匆的跑过来的时候,田实看了眼手表,马上就要到11点45分了。

    从时间上推算,在10点过后陆续出发的攻击机群,早应该飞到梁夏第41特混舰队的上空了。

    不出所料,通信参谋送过来的是攻击已经得手的好消息。

    没错,就是好消息!

    斯普迅速扫了一眼,就把电文递给了田实。

    虽然口语不怎么样,但是田实是科班出身,外语水平并不差。再说了,电文是机器打出来的,不像手写的那么潦草。

    由杜特少校率领的第二支攻击机群已经发现梁夏第41特混舰队。

    只是,报告中只提到发现两艘专门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的远洋巡洋舰,而且攻击了这两艘巡洋舰。

    航母在哪?

    在通信参谋汇报的时候,斯普的脸色非常难看。

    田实也很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斯普听信他的建议,已经孤注一掷的押上全部,而现在连田实都不敢保证,一定就能干掉白止战。

    其实,田实跟斯普一样,把身家性命押在了这场战斗上。

    几个月前,搭乘潜艇到达珍宝港之后,田实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向纽兰海军的同行介绍即将在战场上遇到的对手,也就是梁夏海军的白止战与刘向真,而是通过斯普与哈尔等人,尽最大的努力说服纽兰海军的高层,甚至是联邦当局的领导人,纠正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试图通过一场战斗打垮梁夏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田实到来前,这是纽兰海军里面一个认知度非常普遍,得到包括尼兹与哈尔在内的众多高级将领支持的观点。

    理由就是:纽兰海军拥有五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小型航母,梁夏海军只有四艘能作战的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

    关键还有,打与不打的主动权在纽兰海军手里。

    要说的话,还得把田实等人算上。即纽兰海军可以通过狭夷海军,对梁夏海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反,梁夏海军不是很了解纽兰海军。

    不要说在这场大战当中,哪怕是在上次大战中,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的交手此数也屈指可数。

    有这么多优势,有什么理由担心打不赢呢?

    结果就是,在田实到来之前的几个月里面,纽兰海军都围绕一举战胜梁夏海军的目的在制订作战计划。

    至少得在第一场海战当中歼灭梁夏海军的主力,也就是航母特混舰队。

    简单的说,就是抛出一个巨大的诱饵,让梁夏海军出动全部航母特混舰队,再一举将其全部歼灭。

    其实,这是在效仿梁夏海军。

    去年年底,梁夏海军就是通过第一场战斗,在短短的3天之内就打跨了貌似强大的狭夷海军,并一举奠定胜局。

    可问题是,战术上的东西能效仿?

    虽然纽兰海军也在为大战做准备,积极的努力了十几年,但是往根本上说,那是远远比不上梁夏海军。

    关键还有,纽兰海军没有像白止战与刘向真这样的将领。

    所幸,并非所有纽兰海军军官都认为能够一举分出胜负。

    持反对意见的就有斯普。

    要说,也就是在这件事上产生的分歧,让他引起了哈尔重视,并且由哈尔介绍给已经崭露头角的尼兹,从而获得进入东望洋舰队司令部的机会,并且成为了舰队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参谋。

    有趣的是,当时为了能不能一举战胜梁夏海军,斯普与哈尔差点干上一架。

    也就是这件事,让田实觉得,斯普更靠谱。

    此后,田实也是通过斯普来表达他的观点。

    任何想要一举战胜梁夏海军,也就是速胜观点,都只会带来惨败,甚至让纽兰海军遭遇劫难。

    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梁夏海军就只战败过一次,也就是上次大战。

    严格的说,算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