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刘向东这么一说,白止战才点头答应了下来。
这时,贺鹏飞驾车赶到。
大概是刘向东打了招呼,所以贺鹏飞去了白止战的宿舍,带上了一些衣服,特别是冬装外套。
帝都的冬天可不是一般的冷。
………………………………
第30章 帝都风暴
次日清晨,帝都火车站。
走出车厢,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白止战不由自主的哆嗦了几下,赶紧拉了身上的毛皮大衣。
还好,贺鹏飞没有耽搁太多时间,已经提着行李包跟了出来。
随后,两人离开了站台。
贺鹏飞本来就是帝都人,只是在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去了浦州,后来又回到帝都读了几年大学。虽然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过了,但是跟从没来过帝都的白止战相比,他显然更加了解这座城市。
其实,贺鹏飞在很多方面都比白止战知道得多。
要说的话,这正是世家子弟优势。
虽然并非所有世家子弟都是人才,其中大多数还是纨绔子弟,但是从小在家族大环境里侵染,见惯大场面,也就有了更加开阔的眼界,因此只要三观没问题,体智都健全,世家子弟的能力一般不会太差。
一路过来,贺鹏飞就向白止战透露了很多“内幕”消息。
首先是刘向东。
没错,他就是帝国八大国柱之一,海鲲公刘振堂的后人。在帝国海军,刘家是与贺家齐名的世家。
严格说来,帝国海军中,只有刘家与贺家达到了“世家”的标准。
刘家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指战系。
周宽德元帅的妻子姓刘,是当时刘家大家长的长女。正是在刘家的全力支持下,他才坐上了海军总司令的宝座。
所幸,刘家与贺家不是竞争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
贺家的影响力,主要在装备建造方面,也就是常说的造备系。
其次是桂伯勇。
他也算是贺家的人,即他是贺永兴的表弟,他的母亲是贺永兴的小姨,从小就给养在贺永兴家里。
显然,桂伯勇就是贺永兴最信任的人。
桂伯勇与刘向东确实是同班同学,关系还非同一般,哪怕没到穿同一条裤子的程度,也算得上是肝胆相照。
其实,这也是贺家与刘家关系的缩影。
数十年来,贺家与刘家相互扶持,前者掌握造备系,后者控制指战系,相互扶持与相互依托。也正是在这两个世家的推动下,帝国海军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横扫四海,击败了几乎所有对手。
贺永兴是一个例外。
虽然贺家也涌现不少的将领,但是从来没有贺永兴这种,能够指挥一支舰队征战四海的统帅。
关键还有,在过去两年多里,贺永兴率领第21分舰队打了不少胜仗。
相对而言,现在的刘家却是人才凋敝。
在这一代,刘家甚至要靠周宽德这样的外戚来支撑门面,在年轻一代当中,像刘向东这样的才俊还太嫩了。
用贺鹏飞的话来说,等到贺永兴掌舵,贺家肯定会超越刘家。
至于超越刘家会有什么好处,贺鹏飞就没说了。
很快,两人来到了车站外面。
与浦州车站不一样,帝都车站外的广场上没有那么多人,而且有不少穿着制服的军警在维持秩序。
在出站口外面停着几部军车。
看清楚从车上下来的人,白止战马上加快步伐跑了过去。
竟然是贺永兴!
“叔叔。”贺鹏飞跑得更快,几步就超过了白止战。
叔叔?
白止战觉得自己听错了,因为贺鹏飞与贺永兴是堂叔侄关系,按理不应该用这种较为亲切的称呼。
贺永兴只点了点头,贺鹏飞也很识趣,主动去了后面的轿车。
“路上还好吧?”
“还好,谢谢贺司令关心。”
贺永兴没啰嗦,毕竟现在是清晨,昨晚下了场大雪,室外气温还不到零下十摄氏度。
这个时候,白止战才注意到,桂伯勇没有跟来。
“先送你去司令部宾馆,晚上有一场很重要的会议。”等白止战上车,贺永兴把一个文件袋递给了他。“抓紧时间看完,晚上要用到。用不着紧张,到时候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别跑题就好。”
“贺司令,这……”
“吃过午饭后,我会派人来接你,带你去拜见校长。”
“校长!?”
虽然没有跟上贺永兴的思路,但是白止战知道“校长”是谁。在帝国海军,只有一个人能用这个称呼。
没错,就是帝国海军学院的校长,祝世建上将。
迄今为止,祝世建已经在帝国海军学院工作了三十多年,只是在校长位置上就坐了二十四年。他是帝国海军学院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而且有着极为崇高的威望。
现在的帝国海军中,上将以下的军官,几乎全都是祝世建的学生。
此外,像贺永兴这些在战争后期才提拔起来的上将,同样是他的学生。
“下午见面的时候,就该称呼校长为总司令了。”
“总司令……”
贺永兴点头表示白止战没有听错。“昨天,周宽德元帅告老还乡。枢密院已经批准首辅的人事认命书,由祝世建临代海军总司令一职,同时晋升为海军大将。战争结束后,再决定去留。消息还没有公布,只是以目前的情况看,让校长临危受命应该是最理想,而且是最合适的安排。”
这下,白止战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二十多年之前,祝世建没有能够成为分舰队司令官,而是留在海军学院当校长,跟他的出身有莫大的关系。
当时,祝世建是少数几个平民出身的高级将领!
关键还有,祝世建至情至性,做了一个在女人看来非常浪漫,对男人来说却很不理智的选择。
他拒绝了刘家的大小姐,娶了青梅竹马的平民女子。
周宽德能平步青云,就是因为他做出了跟祝世建完全相反的选择。
现在,周宽德告老还乡,其实是引咎辞职。如果由一名跟贺家关系密切的将领接任,肯定会节外生枝。
刘家这边,有能力的缺经验,有经验的没威望,有威望的差能力。
让祝世建接替,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当然,对贺家来说,这是一个能够接受的安排。很简单,祝世建再怎么样,也不会偏袒刘家。
想到这些,白止战也是暗自叹息。
显然,相安无事几十年的两大世家的争斗已经开始,而起因就是这场战争,准确的说是战败。
打赢了什么都好说,打输了就得有人背锅。
可见,此时的帝国海军,就像帝都的清晨,风暴已经在萧瑟寒风之中形成,像白止战这些出生平微的年轻军官肯定顶不住肆虐的狂风。如果没有及时找到避风的港湾,必然会被暴风雪埋葬。
………………………………
第31章 临危受命
从枢密院出来已经是傍晚了,虽然是万分疲惫,但是祝世建还得打起精神。
“校长。”
秘书把保温桶取出来的时候,祝世建摆了摆手,表示没胃口,不想吃晚饭,让秘书别麻烦了。
不要看祝世建是万千帝国海军军官的校长,可是年纪并不大,明年才满六十岁。
在二十多年前,祝世建是帝国海军最有才华的,还是同一批将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可以说前途无量。
只是,他同样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当时,唯一有资格跟他竞争海军总司令宝座的就是大他三岁的周宽德。
两人既是同班同学,还是肝胆相照的好友。
与外界的传闻不同,周宽德没有横刀夺爱,为了功名利禄才入赘刘家,而是在替祝世建背锅。
正是如此,祝世建才在此时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接过重担。
昨晚,周宽德不是告老还乡,而是想以死报国。
虽然枪口没有对准,子弹射偏了,而且警卫人员在听到枪声之后立即赶到,随后把周宽德送往海军总医院,还马上做了手术,但是到现在,周宽德都没有渡过术后危险期,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因为弹头射入颅腔,导致颅内大出血,所以哪怕保住了性命,也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帝国当局没有公布真相,而是以告老还乡掩盖,只是不想让事态扩大,因此影响到军心士气。
周宽德倒下后,也只有祝世建能负重前行。
想到从首辅那里拿到的,由周宽德亲手写的推荐信,祝世建就有一种很是荒谬,哭笑不得的感觉。
二十多年之前,由祝世建写的推荐信,把周宽德送上了通往海军总司令的阳关大道。
现在同样是一封推荐信,周宽德把这一切还了回来。
真是因果循环,屡试不爽啊!
“校长,饭菜都是热的,多少还是吃点吧。晚上的会议说不定会开到半夜,要是夫人知道了……”
“人员都通知到了?”
秘书点了点头,一副很是无奈的模样。
“行,就趁热吃点。”
听祝世建这么一说,秘书哪里敢啰嗦,立即拿起保温桶,取出放在里面的饭菜,那还是上午从家里带来的。
关键,这些饭菜是校长夫人亲自下厨做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也就是在二十多年前,让祝世建放弃了大好前程,心甘情愿留下来任教的那个人,能让他服服帖帖。
其实,祝世建惧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每每遇到为难之事,祝世建总会以“夫人不答应”为由加以婉拒,久而久之的,也就传开了。
只是,这也可以说成是聪明。
等祝世建吃完,轿车也回到了海军司令部。
院子里面停满车辆,全挂的军牌,主要是轿车,也有一些简陋的军车。
出于礼貌,与会人员都比通知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
全都是海军的实权人物,以高级将领为主。
严格说来,其实就两名高级将领。其中的一个,就是不久之前才升任上将,出任本土舰队司令官的贺永兴。另外一个则是贺永兴头号竞争对手,现在担任南方舰队司令官的刘长河上将。
其他参会人员,全都围绕他们两个转。
要论个人能力,贺永兴绝对在刘长河之上。
只是,这个刘长河也非等闲之辈。
首先,他是周宽德的小舅子。
其次,他是刘家这一代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个,也是最有资格顶替周宽德统帅指战系的人选。
从这个角度看,理应由他在周宽德之后出任海军总司令。
最后,在过去两年多里,由他指挥的南方舰队稳打稳扎,不但没犯大错误,还取得了不少的战果。
哪怕论功行赏,也应该给他官升三级。
当然,最关键的仍然是他与祝世建的关系。
贺永兴是祝世建的学生,哪怕是贺家之虎,也必须尊重老师,绝对不能无缘无故的跟老师对着干。
刘长河就不一样了。
他跟祝世建是同辈,只是小了差不多十岁。
还有,刘长河在月初就回到帝都,而且一直在积极活动。虽然没人能料到,周宽德会通过向自己脑袋开上一枪的方式来辞掉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但是帝国遭受了惨败,肯定得有人背锅,而且必须能够让军民信服,那么在必要的时候让海陆两军的总司令来谢罪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
可见,刘长河或许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下一任总司令。
哪里想到,竟然被人截胡了。
这感觉就好像,在进了洞房之后,才被告知不是新郎官。
要说起来,刘长河肯定把祝世建给恨死了。
他又哪里知道,是他的姐夫推荐了祝世建,并非祝世建主动请缨。
二十多年之前,面对两大世家的明争暗斗,祝世建选择了急流勇退与明哲保身。
如果祝世建真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二十多年前就入赘了刘家,名正言顺的当了刘长河的姐夫。
现在大厦将倾,他会愚蠢到站到危墙之下?
别说是祝世建,就连白止战这样的基层军官都明白,顶替周宽德出任海军总司令的人很有可能成为替罪羊。
刘长河真要恨,也该恨他的姐夫。
会议室内,泾渭分明的两派军官分别坐在两侧。就算是脸盲患者,也能够通过外表分辨出来。
总体来说,南方舰队的军官要胖一些,本土舰队的军官更加精干。
没啥好奇怪的。
过去两年多里,也就是纽兰联邦与狭夷皇国参战后,本土舰队承担了全部压力,南方舰队却一直在放大假。
当然,也不能怪南方舰队的官兵。
因为资源特别紧张,特别是忒尔帝国战败之后,丧失了最主要的石油产地,所以帝国海军的活动强度大为降低,很多战舰都只能停在港口里面,南方舰队只有少数袭击舰能够偶尔出海活动。相对的,在南方舰队所辖战区,食物等生活物资反到不太紧张,基本上能够做到敞开供应。
祝世建到来的时候,司令部的秘书正忙着准备茶水。
座位是提前安排的,前面几排的位置上都贴了名牌,后面有很多位置空着,足够容纳所有的参会人员。
等祝世建坐下,司令部的秘书才陆续离开。
秘书当中,有不少也是军官,或者是接受过培训的文职人员,严格说起来,也算得上是祝世建的门生。
最后那名秘书在出去的时候,顺手带上了房门。
大门一关,开始还在说话的军官全都闭上了嘴,原本吵杂喧闹的会议室里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
第32章 停战协议
争吵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白止战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话题扯开之后,与会的军官再无顾虑,把该说的与不该说的,一股脑全都倒了出来,简直是吓死人不偿命。
争吵话题,就只有一个:帝国海军是被谁打败,或者说是怎么失败的?
虽然白止战早就被吵得头昏眼花,但是没有犯糊涂,而且早就听出来,扯战败原因只是为了达到目的。
目的非常明确:由谁说了算,也就是帝国海军的实控权。
其实,自帝国海军诞生伊始,由贺家与刘家充当主演的,以帝国海军为舞台的闹剧就正式上演了。
只是,跟这场大战扯上关系,也就往前追溯十多年。
之前已经提到,在布兰皇家海军设计与建造“无畏”号之前,帝国海军的舰船设计师就提出了类似的设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无畏”号,帝国海军原本能提前十年发起军备竞赛。只可惜,该建造方案被搁置了十年,帝国海军由此完美的错过了引领海军发展潮流的绝佳机会。
那么,这是谁之过?
当时,鼎力支持建造新式主力舰的是贺家,而竭力反对的是刘家。
原因也很简单,贺家主宰造备系,必然是建造新式战舰的最大获益方,还能借机向指战岗位安插自己的人。
这仅仅是开始。
在此之后,帝国海军多次错失碾压其他列强的机会。
比如,随着“无畏”号下水,海军军备竞赛全面开始后,帝国海军却以新技术不够可靠为由,压下了很多新式主力舰的建造计划,仍然按部就班的建造了十多艘前无畏舰,浪费了大量资源。
关键,浪费了比资源还要宝贵的时间。
在大战爆发后,这些前无畏舰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如果多出十几艘无畏舰,再同步提前建造超无畏舰,那么在四年多前,也就是大战爆发的那一年,以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骆沙帝国为首的同盟集团,绝对不敢奢望能够夺得局部制海权。
在无法保证夺得局部制海权的情况下,以海权立国的布兰王国绝不会贸然发动战争。
没有布兰王国,另外两个列强哪来挑战梁夏帝国的勇气?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帝国海军能保持两强标准,大战或许就不会爆发。
当然,现在争这些其实没多大的意义。
此外,让白止战震惊的,并非帝国海军的内部矛盾,毕竟任何一名在海军学院呆了几年的军官对两大世家的恩怨情仇都有所耳闻。如果说两大世家没有矛盾,一直是和睦共处,那才是怪事。
真正的大新闻,还是即将签署的停战协议。
也就在前些天,白止战还在感叹,昔日不可一世的迢曼帝国也会穷途末路,签署丧权辱国的投降协议。
现在,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梁夏帝国身上。
虽然不是投降协议,但是跟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具体条款与细节内容跟投降协议没多大区别。
总结起来,其实也就一句话。
梁夏帝国必须无条件的,把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在世界各地掠夺的资源与圈占的地盘全都吐出来。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一朝回到宪改前”。
在陆地战场上,如果战线在梁夏帝国境外,梁夏军队就得撤回到战前位置,也就是退回国境。要是战线在梁夏帝国境内,则保持现状,等签署停战协议之后,再针对具体问题分别进行谈判。
比较特殊的是东北战线。
因为狭夷皇国不肯让步,所以同盟集团坚持要梁夏帝国妥协,接受狭夷皇国开出的停战条件。
承认冰风暴半岛为国际共管地区,在停战之后再做谈判。
这算什么?
虽然冰风暴半岛并不是帝国的殖民地,更像依托帝国的属国,但是就这么割让出去,根本没办法接受。
只是,狭夷皇国的态度也非常的坚决。
狭夷皇国出兵参战,伤亡官兵数百万,难道是竹篮打水?
数十年来,狭夷皇国进行的所有改革,包括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无一例外的是为了摆脱梁夏帝国的控制。
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登陆冰风暴半岛,其实是狭夷皇国成为列强的第一步。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办法上岸,就算扑腾上了天,狭夷皇国也只是东望洋里的一只小虾米。
不要忘了,在古语当中,“狭夷”又被称为“虾夷”,指的就是那些住在海岛上,捕捞虾米小鱼为生的蛮夷。
为此,同盟集团答应让西部战线保持现状,梁夏军队不用撤回去。
西南战线那边,因为梁夏军队一直以防御为主,所以不存在什么争议,保持现有局面就行了。
关键,其实是裁军,或者说限制军队规模。
其实,这也是双方争议的第一个焦点问题。
因为只是停战,又不是投降,所以最初的时候,帝国方面并不答应单方面裁军。只是谁都不能否认帝国已经战败的事实,而且在停战之后,肯定用不着继续供养多达一千五百万的官兵。
裁军是必然的,只不过得有限度,而且不应该是单方面行为。
谈到最后,依然是梁夏帝国妥协。
按照协议,在正式停战之后,梁夏帝国分三个阶段,在三年之内,逐步将陆军的总兵力裁减到一百五十万以内,保留的重炮不超过三千门,机关枪不超过一万五千挺,战马不超过十五万匹。
此外,梁夏帝国必须在半年之内,也就是第一阶段裁军行动前期,废除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战争动员体系。在完成三个阶段的裁军后,废除义务兵役制,逐步建立以募兵为主的志愿兵役制。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必须在三年之内,出兵参与针对骆沙联邦的军事行动!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同盟集团的指挥下出兵攻打骆沙联邦,帮助同盟集团扑灭兵变点燃的反帝运动。
其实,这也正是同盟集团让梁夏帝国陆军保留一百五十万兵力的关键原因。
如果只是保卫本土,以及弹压国内的动乱,保留五十万兵力就足够了。
至于出兵骆沙联邦,双方是一拍即合,除了出动兵力与指挥方式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分歧。
所幸的是,这份非常的苛刻,跟战败投降差不多的停战协议并不针对海军,或者说没把海军包括进去。
海军的事,单独谈!
………………………………
第33章 流派之争
贺永兴起身发言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桂伯勇回过头来,朝白止战递了个眼神,让白止战准备好。
因为时间太过紧张,所以在来海军司令部之前,白止战只把贺永兴给的那些资料大致浏览了一遍,对当前情况,准确说是这次会议讨论的话题有了一个了解,搞清楚了贺永兴让他来参加会议的原因。
起因,就是白止战当初通过桂伯勇向贺永兴提出的建议。
在停战谈判中,同盟集团要求把限制海军军备当成停战条件,得写入停战协议。帝国方面则坚决反对,强调这只是停战谈判,并不是投降谈判,海军关系到帝国国本,要是谈不拢那就打完再谈。
争到最后,双方都做了让步。
停战协议正式生效之后,双方再针对限制海军军备进行谈判。同盟集团答应不会对帝国提出额外要求,而帝国保证废除施行了半个世纪的两强标准,不再谋求打造与维持能横扫四海的超强海军。
在本质上,其实是帝国为了保住海军,在战略层面上做出了让步。
不要忘了,决定一个国家属性的,或者说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的帝国,就看有没有向境外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在绝大部分时候,向海外扩张,夺取海外领地与捍卫海外利益的只能是海军。
正是如此,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为了捍卫广泛的海外利益,帝国海军一直奉行两强标准的基本战略。总体实力超过两个最强大的对手的总和,在任何时候都都能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
帝国海军也由此称霸全球五十年。
现在放弃两强标准,其实就是放弃了称霸战略,等同把众多的海外利益拱手让给了其他列强。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西方列强发动大战的目的。
别的不说,一些西方列强的军事学家将第一次全球大战称为倒梁战争。
如果没有全球利益引诱,也无法让全部的西方列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的对付由梁夏帝国为首的协约集团。
可是,就这么放弃已经掌握与享用了五十年的霸权?
单独谈判,不等于不对海军军备进行限制。
其实,在经过了大战的摧残之后,限制海军军备已是所有国家的共识。
如果不对海军军备进行限制,那么要不了多久,说不定也就十年,列强就会在军备竞赛的刺激下,或者为了夺取属于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应付来自强敌的威胁,撕毁好不容易诞生的停战协议。
到那时候,再用数千万人的鲜活生命来填饱战争猛兽的贪婪胃口?
矛盾就在这里!
这也是祝世建在就任帝国海军总司令之后,马上就召开这次会议,让两大派系一起来讨论的原因。
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解决这个矛盾!
在限制军备的前提条件之下,让帝国海军迅速复兴,继续保持一流的实力,确保当战火再次点燃之时,依然能横扫四海,战胜所有的强敌,维护帝国的安全,夺取属于帝国的全球利益。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可能!
这可能吗?
有什么不可能!
前面几个小时主要是成稳派,也就是刘长河那边的军官发言,阐述与说明坚持原有路线的正确性。
没有什么新意。
用成稳派的话来说,只要建造足够多、也足够先进的主力舰,就能在下一场战争中碾压对手。
有趣的是,成稳派故意忽视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废除两强标准产生的限制。
只要协议落地,生效后成为条约,就算帝国的资源充足,也不可能按照成稳派的套路去打造舰队。
公然违背破坏协议,等于向列强宣战。
已经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列强,绝不会给梁夏帝国东山再起的机会,肯定会在帝国海军重振雄风前发动战争。
可见,在舰队规模上做文章,根本行不通。
在这几个小时里面,祝世建一直没有发言,只偶尔提出问题,让南海舰队的军官做出必要的解答。
看到桂伯勇递来的眼神,白止战深吸口气。
下午,白止战做了一些准备,虽然算不上充足,但是拿到会议上侃侃而谈,勉强能够应付吧。
“我们都知道,停战协议无法带来永久的和平,只是暂时扑灭了战火,在矛盾聚集起来之后,战争会再次爆发。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伤亡数千万人的惨痛教训,能够让全世界铭记数十年。等到战争再次爆发的时候,率领海军舰队出征的,书写胜利篇章的不再是我们这些老骨头。”
说到这里,贺永兴还故意朝对面的刘长河看了过去。
这也太露骨了。
就算没有明说,大家都知道,贺永兴比刘长河小了十岁。
“既然得由下一代,甚至是后几代军人去冲锋陷阵,我们为何不听取,不询问他们的意见呢?”
说完,贺永兴回头朝白止战看了过去。
白止战先一愣,随即才想到,轮到自己发言了。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白止战显然没有想到,贺永兴就几句话,没有像刘长河开始那样滔滔不绝的说上半个小时。
白止战很头大,因为他还没整理好发言的思路。
只是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在白止战站起来的时候,桂伯勇朝他招了招手,还挪到旁边的位置上,示意白止战到前面去发言。
这是能够容纳几百人的主会议室,在后排发言前面的人未必能听清楚。
暗自叹了口气,白止战干脆放下了手上凌乱的文稿。
就即兴发挥吧!
显然,白止战不是有点紧张,而是非常的紧张。
虽然步履平稳的走到了前排,但是在准备发言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麦克风,尖锐的噪声响遍了会议室。
“白止战上尉,如果我没有记错,你在去年毕业的学员当中名列十甲,而且是我推荐你去的本土舰队。”
“校长……总司令,您没有记错。”
“把我当成你的校长就好了。”
听祝世建这么一说,白止战长出了一口气,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没错,就当在给校长做报告。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白止战就代表航空侦查专业毕业生,上讲台向包括校长在内的全校官兵致辞。
当时,他一点都不紧张,反到很兴奋。
那么,就将此当成人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