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就是,很多重伤员没能活到获得救治的那一刻。
此外,在巴尔梅尔那边,之前就修建了一座战俘营,关押了上千名在攻打巴尔梅尔时抓获的梵军官兵。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就已经是11日傍晚。
收到刘尊山发来的战报,丁镇南并没感到意外,不过也没有半点惊喜。严格说,还稍微有点失望。
不是陆战对表现得不好,而是表现得太好。
到11日傍晚,到达代奥格尔的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了5个营,其中1个还是装甲营,而且在当天晚上,还会有包括第二个装甲营在内的3个营到达。总体上,兵力投送速度比计划的快了12个小时。
关键就是,梵军的反击没有预期猛烈,守卫代奥格尔的民兵几乎没有抵抗,消耗的弹药等物资并不多,极大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也才能在不增加运量的情况下,运送更多的作战部队。
可问题是,这并非好事。
不要忘了,突袭代奥格尔的目的,其实是要把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引出来,利用坚固的防御阵地打一场歼灭战。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得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代奥格尔还能守住,或者发起反击就能够击溃敌人。
如果代奥格尔已经沦陷,敌人站稳了脚跟,反击的胜算不大,梵军就未必会在此浪费宝贵的兵力。
按照丁镇南的设想,在最初阶段,其实是围而不攻,让守卫代奥格尔的梵军向乌代布尔发出增援请求。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代奥格尔是一座小镇,本身价值并不大,但是在突击行动初期,特别是在陆战队建好防御阵地之前,代奥格尔守军发出的增援请求是梵军出动主力部队的关键理由。
当然,丁镇南做的预判也有问题。
守卫代奥格尔的不是正规军,仅仅是几百名武装起来的民兵。
至于第141步兵师,驻扎在代奥格尔南面,离城区有差不多30千米,根本无法在遭到袭击之后进驻城区。
正是如此,刘尊山才安排陆战队在10日夜间向南反击,寻找梵军的主力部队。
按照刘尊山的设想,只要能找到梵军,不管是撤回来守卫机降场,还是说发起进攻,都能够按照原订计划,逼迫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部队北上,从而在代奥格尔南面与陆战队决一死战。
哪里想到,第141步兵师仅仅坚持了一个白天,没等陆战队南下就已溃不成军。
此外,梵军的3个主力师是从阿拉瓦利岭西边北上,因为不会从代奥格尔经过,所以不存在必须得强攻代奥格尔的可能。
就算乌代布尔那边还有十几个师,也未必会派出来。
只要梵军死守乌代布尔,突击占领代奥格尔将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如果梵军加强在西边,比如巴利的防空力量,还会对空运航线构成威胁,从而逼迫陆战队放弃代奥格尔。
要说的话,等梵军回过神来,根本不需要动用防空部队,在巴利的南面部署一些使用单兵防空导弹的防空小组,就能对低飞的重型直升机构成威胁,让陆战队放弃效率更高的垂直空运。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打?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几套预案。
比如,在兵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沿着铁路线南下,通过强攻乌代布尔逼迫梵军的主力部队出战。因为是依托铁路作战,所以后勤保障的问题不会太大,最多不过让“运…15A”送几台小型机车过去。如果能够夺取乌代布尔北郊的列车场站,夺取停在那里的车皮,那就更加理想了。
哪怕兵力不够,也能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比如说攻占乌代布尔东边的吉多尔格尔,切断冈伽罗平原通往乌代布尔的铁路线。因为大部分生活物资,尤其是粮食,主要来自冈伽罗平原,所以乌代布尔的梵军别无选择,必然会动用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也就能在吉多尔格尔与之决战。
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跟丁镇南的战前预测有一些差别。
强攻乌代布尔?
按照计划,至少需要用3天,甚至是5天,才能向前线运送足以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的作战部队。
关键,也就是必须得用“运…15A”空运的主战装备,即“运…15A”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大规模空运的效率。
可惜的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用!
按前线反馈的信息,从乌代布尔出发,向西进发的梵军主力部队已经停了下来,而且巴利方向的梵军也在调整部署。就算梵军还没搞清楚情况,仍然认为东方联军在代奥格尔只是佯攻,那也只是暂时的。到了12日,梵军肯定会发现,东方联军通过战略空运向代奥格尔运送主力部队。
到时,梵军就会动用防空力量封锁前往代奥格尔的空运航线。
此外,还会使用战术弹道导弹等远程武器,打击代奥格尔的地面部队。
正是如此,在丁镇南拟定的计划当中,将在11日夜间把一个“神箭手”防空营部署到代奥格尔。
可问题是,这无法解决主要问题。
只要断定联军的主力部队在代奥格尔,梵军就会把主力部队撤回乌代布尔,而且会依托阵地死守这座战略重镇。
接下来要做的,也就是加强防御部署,等联军发动地面进攻。
关键还有,梵罗空军还没被彻底打垮。
此外,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一部分作战飞机,就部署在斋普尔附近,其中包括100多架前线攻击机。
在此之前,这些纽兰空军的A…10A已经在西北战场让联军尝到了苦头。
也就是说,如果不得不强攻乌代布尔,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至于另外一种选择,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在空中威胁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考虑。
与参谋讨论了一个晚上,在否决了之前拟定的所有预案之后,才有参谋提出一个看上去行得通的办法。
暂停运送地面部队,先把远程炮兵送过去。
哪怕远程火箭弹的价格十分昂贵,制导火箭弹更贵,也比出动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来打击敌人划算。
不说别的,远程炮兵至少不存在被敌人“击落”的可能。
此外,空运弹药也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部署到代奥格尔的远程炮兵投入战斗,那么不管梵军的指挥官怎么想,都要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要不了几天,部署在乌代布尔附近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将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那么,等着挨打吗?
除非梵军打算放弃乌代布尔,以及距离代奥格尔400千米的所有军事据点,不然就必须夺回这座军事重镇。
显然,梵军不可能放弃。
不要忘了,斋普尔距离代奥格尔也就300千米出头,因此部署在斋普尔附近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全都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关键是,梵罗当局把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其实就是为了避开第三十三步兵师的远程火箭炮,避免在开战之后,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由此可见,在远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后,梵军就别无选择。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采纳了这个建议,而且立即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还亲自给刘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间最后一轮空运,60架“运…15A”将30套远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奥格尔。
总共30辆PH…300B式发射车与30辆PZ…300A式弹药装填车。
其实,这支远程火箭炮部队来自第十七装甲师。
道理也很简单,PH…300由陆军投资研制,只提供给陆军的主力部队。
在大战爆发前,陆战队并没有采购这种远程火箭炮,而在大战爆发之后采购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陆战队也不会采购远程火箭炮。
毕竟,陆战队在需要远程火力支援的时候,可以动用航空兵,或者让海军战舰发射巡航导弹。再说了,对于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陆战队来说,对远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陆军。
此外就是,PH…300实在太过笨重。
装上12枚远程火箭弹之后,PH…300B的战斗重量达到了46吨,比ZT…88DG还要稍微重一点。
当然,PH…300的战斗力肯定无庸质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进,也就是能使用制导火箭弹,获得了对固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其实,现在列装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来,主要就是增加了卫星定位系统,提高了发射车的定位精度,确保在使用制导火箭弹的时候,不需要其他平台协助,能自行获取火控信息。
要说的话,也就是以全球定位卫星为基础的精确知道技术的出现,才让远程火箭弹具备实战价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误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通常,火箭弹的误差能够达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对弹道进行修正也不会低于射程的万分之五。
也就是说,射程为100千米的火箭弹误差在50米到500米之间。
其实,这还是理想情况。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误差将超过200米,甚至能达到2000米,而大口径火箭弹的杀伤半径一般才几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当中,火箭炮都是通过齐射来覆盖目标所在的区域。
如果射程不远,齐射还能够解决问题。
只是,当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时候,齐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毕竟大口径火箭弹本来就非常昂贵。如此一次需要发射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火箭弹才能摧毁目标,效费比肯定很低。
其实,也就是受此影响,帝国陆军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远程火箭炮。
当初研制PH…300,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或者说在面向南方次大陆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射程比炮兵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支援火力,用来替代受高原环境影响,无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远程火箭炮的作战效率,就必须在火箭弹上下功夫。
采用传统制导设备,只是成本就法让军方接受。
用采购导弹的钱购买火箭弹,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导弹呢?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指南针”全球定位卫星系统诞生之后,帝国陆军才找到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当然,初期小批量生产的单价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暂时只装备南方次大陆这边的主力部队,生产出来的制导火箭弹更是只用于对梵作战。
一个加强营的规模,足够让乌代布尔的梵军遭受灭顶之灾了。
只要弹药充足,这30门PH…300B能够在几天之内,让射程范围之内的任何一座大城市变成废墟!
………………………………
第248章 主力上场
炮火打击只持续了1天,准确说不到24小时。在12日傍晚,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部队就开始向代奥格尔进发。
其实,在这20多个小时里,每门PH…300B仅射击了17轮。
平均计算,每次开火的间隔时间超过一个小时。
不是说弹药不够用,而是没多少值得使用制导火箭弹打击的目标,尤其是防空阵地、指挥中心等固定目标。至于坦克战车等装甲目标,使用制导火箭弹打击的效果并不好,往往是得不偿失。
主要就是,现在生产的制导火箭弹全都配备高爆战斗部,暂时没有配备反装甲的子母战斗部。
此外,制导火箭弹并不便宜,单价高达20万金元,而25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价仅为4万金元,即便是KD…20远程巡航导弹也才80万金元。关键是,火箭炮往往以齐射的方式来对付面目标。30门PH…300B齐射一次,射出的360枚制导火箭弹的价值高达7200万金元。
所幸的是,在产量提升之后,制导火箭弹的单价肯定会降低,最终有望降到10万金元以内。
炮击针对的主要是军事基地,尤其是营地。
这也符合丁镇南确定的战役目的:杀伤梵军的有生力量。
当然,持续一天的炮击,已经让梵军领略到了远程火箭炮的恐怖之处。
用一句话来说的话,那就是惶惶不可终日。
按战后公布的资料,只是在12日的白天,乌代布尔这边的梵军主力部队就抓捕与处理了3000多名逃兵。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火箭弹,意志最为坚强的士兵也会感到绝望。
显然,东方联军完全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摧毁附近所有的军事重镇,把梵罗国的腹地变成火海。
在理论上,这30门火箭炮的覆盖范围达到了50万平方千米。
只要这套战术可行,东方联军就可以如法炮制,通过空中突击夺取下一处据点,然后用远程火箭炮摧毁附近的梵军据点。即便梵罗国的疆域不规整,也只需要占领与控制十余处代奥格尔这样的火力据点,就能用远程火箭炮覆盖梵罗国全境,然后通过大规模炮击把梵罗国送回石器时代。
不要说火箭弹太贵,只要能够消除切身的威胁,就算使用更贵的巡航导弹,帝国当局也十分乐意。
何况,这还是战争时期。
从战略的层面上看,梵军确实是别无选择。
为此,在12日的下午,梵军发起了一轮空中反击。
首先是梵罗战斗机登场,突袭在巴尔梅尔上空巡逻的预警机,试图引开防空战斗机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梵罗空军出动的那些战斗机根本不够看。
在朝预警机突击的时候,这些梵罗战斗机就遭到了拦截,全都在300千米之外被防空战斗机击落。
空战完全没有悬念。
结果就是,在梵罗攻击机赶到的时候,前方是严阵以待的防空战斗机。
最终,11架梵罗战斗机与22架梵罗攻击机被击落,而执行防空任务的帝国战斗机没有遭受损失。
直到战斗结束,部署在代奥格尔的“神箭手”防空系统都没有获得开火的机会。
其实,也就是空中反击失败,梵罗军方才决定发起地面进攻。
参谋把消息送来的时候,丁镇南正在餐厅等候用餐。
大概是上次去拉瓦空军基地,对狭夷后勤保障部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丁镇南回到卡拉港的第二天,狭夷皇家空中卫队就派了一支保障部队过来,接管了西南前线司令部的军官餐厅。
必须承认,在勤务领域,狭夷皇家卫队确实是无可挑剔。
哪怕只是一顿很随意的晚餐,也做得非常精致。
仅提供给司令官的个人服务,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按照管理,由一名后勤军官专门负责司令官的日常生活,包括一日三餐的菜肴,而且会提前一周把菜单交给司令官过目。在获得认可之后,才会交给专门的采购人员,安排相关的食材。
感情,这根本就不是来前线作战,而是在五星级酒店里度假。
其实,丁镇南根本没有细看由狭夷后勤军官送来的菜单。
反正都是美味,看不看都是一样。
当然,对狭夷皇家卫队的这一套,丁镇南也是早有感触。
不说别的,帝国三军的将士,都把派驻狭夷皇国当成是美差。
为了此事,帝国军方还专门搞了一套制度。这就是,在恨滨港等主要的军事基地修建了联合培训场地,以联合训练的名义让其他战区的部队轮流去狭夷皇国驻扎一段时间,以免被人说闲话。发展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一项专门提供给精锐部队的福利,被基层官兵称为“公派旅游”。
丁镇南就以轮训名义派驻过三次,前后总共呆了九个月。
在派驻期间的经历,让丁镇南对狭夷皇家卫队,或者说狭夷军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得直接一点,除了没有派“遣梁使”,狭夷皇国在复制1000多年之前的历史,全方位的向梁夏帝国学习。为了学到梁夏帝国的精髓,狭夷上下不惜采用最为卑微的手段,来讨好梁夏帝国。
正是如此,哪怕是最基层的士兵,在狭夷皇国都能享受特权。
至于军官,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丁镇南最后一次去狭夷皇国,是在3年前,而他当时已经是帝国陆军少校,西北战区的高级参谋。结果在派驻期间,一直都有2名狭夷皇家陆上卫队的少校军官陪同,执行由他下达的命令,满足由他提出的任何要求。不说那些正当的要求,在那3个月里面,丁镇南没有洗过内裤袜子,那些狭夷军官会在每天清晨把洗干净的内裤袜子烘干,在喷上香水之后放到床头柜上。
只是,丁镇南同样清楚,潜藏在卑微的表象之下的是天大的野心,以及由战败产生的耻辱感。
哪怕在帝国的强压之下,狭夷上下早已打消复仇的念头。
可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特别是经济总量超过东方集团的其他成员国,成为东方集团内部仅次于梁夏帝国的二当家,狭夷皇国上下肯定不会满足于从属地位,也就希望通过摆脱“战败国”的桎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受到梁夏帝国的重视,更有效的维护本国的核心利益。
当然,狭夷皇国的这个野心有多大的威胁,其实是由帝国自身的实力决定。
只要帝国足够强大,那么狭夷皇国永远都是帝国的从属。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控制狭夷皇国的手段,不仅仅是派驻的几万官兵,而是更加深入的东西。比如说,狭义皇国的进口物资,尤其是石油,几乎全都来自帝国的盟国,或者是帝国控制的产油区。又比如,那些在战后,依靠重建发展壮大的狭夷企业,几乎全都跟帝国金融集团,或者是大企业的有关。即便是让狭夷人引以为傲的高科技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也跟帝国息息相关。
其实,这也是帝国敢于持续削减占领军规模的主要原因。
以目前的情况,丁镇南也很享受由狭夷皇家空中卫队后勤保障部队提供的服务。
毕竟,吃得好才能够保持战斗力。
要说的话,来自前线的战报,也没有多少实质内容。
作战行动按照计划进行,梵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北上,从乌代布尔到代奥格尔的上百千米山路将成为数十万梵军官兵的不归路。因为对斋普尔构成了威胁,所以不管遭受多大的损失,梵军都不会放弃。哪怕没办法夺回代奥格尔,也必须牵制住东方联军的主力部队,减轻其他方向受到的威胁。
换句话说,如果梵军的反击行动半途而废,部署在代奥格尔的几十门远程火箭炮就会对准斋普尔。
可见,到这个时候,东方集团的反击行动才回到正轨上。
正是如此,在吃了由高级厨师精心制作的晚餐之后,丁镇南才给还在前线奋战的刘尊山发了一封电报。
在稳住代奥格尔的局势之后,就立即返回巴尔梅尔。
不是回去主持大局,而是去组织发起地面进攻。
空中突击,可一不可二。
关键还有,没法搞到更多的“运…15A”,而现有的60架,还得继续向代奥格尔运送主战装备。
只动用战术运输机,也就只能发起战术级别的空中突击行动。
此外,这还关系到整体战局。
让第五陆战师在南面主攻的时间只有5天,最多就7天,因此到了17日,就算代奥格尔那边的战斗还没结束,第十七装甲师都会按计划发起进攻。也就得在此之前,让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上场。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策划了代号“穆阿海”的南下作战行动。
看行动代号就知道,此次作战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南下攻入古吉邦,在西南战场开辟第二战线。
如果可以,还得从这边迂回到乌代布尔的南面,围歼乌代布尔那边的梵军。
要说的话,关键就是从巴尔梅尔往南,跨过卢尼河,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边进入古吉邦的那条公路。
这是唯一能绕过阿拉瓦利岭,不用踏上马尔瓦高原就能攻入古吉邦的进攻路线。
虽然在边境的对面,海德巴拉的南面有一条向东到达特拉德与拉滕布尔的公路,但是这条公路需要经过卡奇沼泽地,陆基非常的脆弱,无法让数十吨的主战坦克通行,而且很容易遭到封锁。
大战爆发之后,梵军就在几处狭窄路段部署了雷场。
因为公路两旁是沼泽地,所以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出动工程兵扫雷,不但得花费大量时间,还容易遭到打击。
此外,在战术意图暴露之后,进攻肯定会变得更加艰难。
除非发起两栖登陆,不然只能从巴尔梅尔南下。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第五陆战师将把主力全都用在该方向上,而且是由侯晨晟亲自坐镇指挥。
刘尊山则回归本色,在前面指挥突击部队。
关键,也就是前锋能否赶在梵军反应过来之前,向南突击200多千米,到达古吉邦北面的特拉德,并且占领这座位于卡奇沼泽地以西,梵罗沙漠以南的军事重镇,从而打开古吉邦的北大门。
只要能拿下特拉德,那么一切都好说。
从特拉德往南就是一马平川!
沿着公路南下,在攻下了拉滕布尔之后还能利用铁路来运送作战物资,继续向西南方向推进,也就是卡奇湾北面的几座城市。虽然卡奇湾没有天然良港,但是到了海滩就能够修建栈桥码头。
从特拉德往东推进,在拿下巴伦布尔之后也能一路往南。
此外,古吉邦的首府就在巴伦布尔的南面。
关键还有,巴伦布尔扼守着阿拉瓦利岭西边的交通要道,其南面的甘地讷格尔,也就是古吉邦的首府,就在乌代布尔的南面,是乌代布尔的大后方,承担着为乌代布尔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
也就是说,拿下甘地讷格尔就能完成对乌代布尔的战略合围!
当然,这一系列的作战行动,肯定需要投入足够的兵力。
道理也很简单:古吉邦是梵罗国在西海岸地区人口最多的邦,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有十几座。
此外还有,古吉邦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别说是在战时,即便在和平时期,该邦的民兵都多达数十万。
用丁镇南的话来说,搞不好的话,古吉邦会演变成吞噬第五陆战师的泥潭。
正是如此,丁镇南定下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作战目的。
除非需要合围乌代布尔,不然第五陆战师在攻入古吉邦之后就得全速南下,不以占领城镇为目的,更不能为了占领城镇放慢推进速度,主要任务是击溃该地区的梵军,消灭梵军的有生力量。关键的关键,就是尽快推进到滨海地区,夺取与控制港口,或者是修建能够供运输船只停靠的临时码头。
显然,只要在滨海地区作战,就能够掌握战局。
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在到达滨海地区,获得了港口或者码头,第五陆战师才能够从这边抽身。
不然的话,还要花大量时间从陆路返回卡拉港。
可见,第五陆战师南下扫荡古吉邦的行动至关重要,不但要高歌猛进,还得控制好作战范围。
说得直接一点,既不能偷懒懈怠,又不能用力过猛。
在根本上,强攻古吉邦也是佯攻。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让刘尊山打前锋。
要是交给侯晨晟去负责,他肯定会把佯攻打成主攻,通过造成既成事实让丁镇南放弃去东海岸的作战计划。
果真如此,就算按军法处理了侯晨晟,也没办法弥补产生的损失。
………………………………
第249章 一路狂飙
南下进攻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虽然梵罗沙漠的恶劣程度超过了穆阿沙漠,尤其是在下半年,沙尘暴十分常见,而且往往会持续数日。别说人,就算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很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但是对经历过波沙湾战争考验的第五陆战师来说,从巴尔梅尔到特拉德,这200千米野外行军,算不上艰难。
当然,运气也非常重要。
至少在这几天,梵罗沙漠里除了昼夜温差极大之外,并没有其他不适之处。
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在13日夜间出发,到14日清晨,已经行进了100千米,到达卢尼河下游的吉尔哈附近。
这是一座位于沙漠里的小镇,准确的说是卢尼河下又的一块绿洲。
因为是一条内陆河,所以只要到旱季,卢尼河就会断流,而从卢尼河下游经过的几条古商道,也就只能依托沿途的几处绿洲。吉尔哈就在古商道上,还是方圆上百千米内唯一的水源地。
即便到了现在,吉尔哈的地位都没有降低。
和平时期,一直都有商队在梵罗国与巴铁之间往返。
对这个“世外桃源”的居民来说,国界显然没有地图上那么明确。
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商道依然繁华,而且在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之前,当地人并没意识到即将被战火波及。
不过,这不是坏事。
至少在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居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把突然出现在小镇外面的坦克战车当成威胁。
刘尊山派去维持秩序的部队,还在小镇外面被一群孩子围观。
小镇的警察局,包括局长在内仅有的6名警察,在巡逻队到达之后就缴械投降,交出了3支古董级别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与1把仅剩下4发子弹的转轮手枪,随后就脱下制服回家去了。
突击部队只在吉尔哈逗留了几个小时,在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燃油,进行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就再次出发。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后勤保障。
虽然突击部队在公路上行进,但是道路的状况非常糟糕,还必须考虑在后面跟进的补给车队,准确说是那些越野能力相对较差的轮式车辆,特别是运输卡车,因此突击部队的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并没有占用公路,几乎全程在道路两旁的沙漠里行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严格说来,野外行军消耗的燃油是公路行军的数倍之多!
关键还有,突击部队必须保持好战斗状态,不能在烧光了燃油之后再进行补给,最多在用掉一半之后,就得停下来。要不然,在遭遇敌人之后,坦克战车就会因为没有燃油而丧失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吉尔哈停了几个小时。
此后,仍然是一路顺风。
到14日下午,突击部队就已经到了特拉德的北面,并且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脉,准确说是梵罗沙漠南边的丘陵地带北面停了下来。
此地,距离特拉德不到20千米。
刘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