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不便。

    比如,执行低强度作战任务,需要持续不断的出动舰载机的时候,使用弹射器的航母可以把一部分待命的战斗机部署在起飞区的右侧,或者是左舷升降机的后面,或者是舰岛左前方的区域,即便在回收返航舰载机的时候,也能使用位于起飞区左侧的弹射器,确保随时能够让待命的战斗机升空。

    关键还有,这些战斗机都能满载起飞,而且以最快速度飞行到几百千米之外拦截来袭的敌机。

    与之相比,采用跃飞甲板的航母,就没这种能力了。

    就算能够使用跃飞甲板右侧的起飞点,也只能让待命的战斗机以轻载方式起飞,作战半径非常的有限。

    此外还有,因为无法在起飞区右侧停放舰载机,又要腾出降落的斜角甲板,所以处于待命状态的战斗机并不多。

    至于海军最为关心的全甲板攻击状态,两者的差距更加明显。

    “薛远征”级在全甲板攻击状态之下,理论上最多能够出动三分之二的舰载机,即便考虑回收返航舰载机,也能出动差不多一半。因为能够让留下的舰载机,特别是攻击机去执行伙伴加油任务,所以在不考虑第二次攻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在一个波次中出动三分之二的舰载机。

    这等于说,能在大约半个小时内,派出近60架舰载机!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无与伦比的能力。

    换成跃飞甲板航母,哪怕是吨位、飞行甲板面积这些都完全一样,因为要让攻击机挂上重型反舰导弹执行攻击任务,必须从左侧,也就是滑行距离最远的3号点起飞,所以能出动的舰载机,肯定无法超过40架。在实际操作当中,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能够达到30架就很不错了。

    在几年前,帝国海军还做了一次很有趣的测试,让一架空军的战术运输机降落到“薛远征”号航母上,然后再从航母上起飞。只是这次测试的目的,不是在航母上部署运输机,而是验证在紧急情况之下,能够用空军的战术运输机往航母上,或者说向舰队空运无法空投的贵重物资或者重要人员。

    当然,这些都无法否认一点。

    一艘足够巨大,而且经过了改进,拥有跃飞甲板的货轮,能够搭载与运作F…14与E…2C这样的舰载机。

    在北东望洋上活动的一艘这样的货轮!?

    ()


………………………………

第150章 左右为难

    “不管怎么样,纽兰舰队只会在一个地方,绝不会分兵两路。“

    等刘尊岭说完,白华伟又沉思了一阵,才微微点了点头。

    纽兰海军现役航母总共只有6艘,其中的1艘在造船厂进行大修,因此能够动用的航母只有5艘。

    关键还有,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纽兰海军没有参与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其实,现在的纽兰海军,跟40多年之前在东望洋跟帝国海军分庭抗礼的那支强大海军没有直接关系。

    那支海军,已经随尼兹阵亡,斯普投降而烟消云散。

    现在这支纽兰海军,前身是当初的夕落洋舰队,而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夕落洋舰队更像一支反潜大队。

    这个特点,在纽兰海军的重建过程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拿航母来说,纽兰海军花了差不多20年来积累技术,在此期间设计与建造了数种不太成功的小型航母,而且每个级别都只有1艘或者2艘,跟第一次全球大战前建造无畏舰的方式如出一辙。直到新历125年,纽兰海军才回心转意,正式启动了“纽兰”级大型航母的建造工作。

    因为从日薄西山的纽兰联邦挖走了大批舰船工程师,所以“纽兰”级在总体设计上,可以说相当前卫,很多方面都能够跟帝国海军的“陈炳勋”级媲美,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要稍微好一些。

    有趣的是,“纽兰”级最初只规划了2艘。

    道理也很简单,纽兰当局不太相信第一种大型航母就能做到尽善尽美,仍然抱着试制的心态。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完成了前两艘,即“纽兰”号与“小鹰”号的建造之后,被纽兰海军寄予厚望的“尼兹”级还没完成设计,不可能立即开工建造,而造船厂显然不会给几千名不做事的工人发工资。为了留住熟练的技术工人,也为了保留设计团队,纽兰海军采购了第三艘“纽兰”级。

    这就是“肯尼”号。

    只是,这艘以纽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的名字命名的航母,从建造阶段开始,就一直噩运不断。

    在建造的时候,该航母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火灾,导致上百名工人遇难。

    建成交付之后,在做最快速度测试的时候,一具螺旋桨断裂,结果不得不返厂,花了大半年时间进行维修。后来经纽兰海军调查,事故原因是制造螺旋桨的新工艺不过关,而且所有配备新式螺旋桨的战舰都得返回造船厂进行检修。总共有20多艘大型战舰,只是更换螺旋桨就耗费了数亿纽币。

    正式服役之后,“肯尼”号的状态一直很糟糕。

    虽然纽兰海军从来都没承认,但是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肯尼”号存在的问题根本没法通过维护与改进解决。

    原因就是,这艘航母在建造的时候就偷工减料。

    不要忘了,纽兰海军原本计划建造2艘“纽兰”级,并没考虑第三艘,是在“尼兹”级的设计工作没跟上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购第三艘。此后在建造过程当中,又要赶时间,好把船台腾出来,用于建造“尼兹”级。因为海军催得急,还拿合同里面的惩罚条款说事,所以造船厂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做手脚。

    只是排水量这一点就能说明问题有多严重。

    “纽兰”号与“小鹰”号在交付时的标准排水量在62000吨左右,有一些偏差,不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而“肯尼”号的标准排水量才59500吨,少了2500多吨,远远超过允许的误差。

    对此,纽兰海军宣称采用了新式设备,才在保持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减重2000多吨。

    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肯尼”号的服役表现,减少的这2000多吨,很有可能出在舰体结构上。

    结果就是,第一批3艘“尼兹”级正式服役后,3艘“纽兰”级相继调回了夕落洋,而且“肯尼”号在服役不到15年的情况下,就由作战部队转到预备役部队,此后就一直充当训练航母。

    即便如此,还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

    现在,躺在船坞里的就是“肯尼”号。

    由此可见,现在的纽兰海军,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别说3艘航母,哪怕把5艘航母都派过来,也未必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对手。

    不要忘了,帝国海军从来没有空闲过。

    哪怕是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进入到战略收缩阶段,海军也坚持全球存在,频繁执行作战与部署任务。

    任何时候,都有三分之一的航母处于部署状态,或者是正在执行作战任务。

    等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帝国海军变得更加的活跃。

    在波沙湾战争当中,能在短短的10多天之内往前沿部署5支航母战斗群,足以证明帝国海军的素质。

    至于帝国海军的战斗力,更加是无庸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纽兰海军敢轻敌?

    显然,那5艘航母肯定是在一起,最多分成2支航母战斗群。

    这意味着,在空军与军情局提供的2份情报中,肯定有1份是假情报,而另外1份是真情报。

    只是,哪一份是假情报,哪一份是真情报?

    显然,这才是关键所在!

    要说的话,这也是白华伟最为担忧的地方。

    从理性的方面来看,白华伟更加愿意相信军情局的情报,纽兰舰队在东边,正在寻找突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机会。可是白华伟同样知道,如果军情局的情报有问题,后果将难以设想。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相信了军情局的情报,向东迎战即将杀到的纽兰舰队,或者是向西规避,或者是向南运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都得远离霍瓦依群岛,没办法及时北上阻击在北东望洋横冲直撞的纽兰舰队。只要纽兰舰队指挥官稍微大胆一点,就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攻打阿留群岛。

    这或许就是纽兰海军的战略计划!

    更加要命的是,在准备充分,特别是投入足够多的兵力,愿意承受巨大的伤亡,纽兰海军甚至能对霍瓦依群岛发起攻击。

    到这一步,白华伟就将成为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比喻。

    此外,在东边,等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或许是一个陷阱。

    只需要在预设交战海域附近部署潜艇,在发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之后,就可以让空军出动战略轰炸机发起攻击。

    如果运气够好,纽兰潜艇会自己动手,用鱼雷来终结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航母。

    不要忘了,部署在约顿岛的反潜巡逻机已大为减少。

    可见,只要认定纽兰舰队在东边,而且针锋相对的采取行动,就要承受很大的风险。

    只是,另外一个选择也不见得好多少。

    如果认定空军提供的情报没有错,并依据这份情报采取行动,去北东望洋寻找纽兰舰队决战,就很有可能遭到偷袭。哪怕一直留在霍瓦依群岛南面,而且依托岸基航空兵,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只要遭到偷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凶多吉少。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航母进行的舰队决战当中,就没有在遭到偷袭后,还能反败为胜的战例。

    要说的话,这就是白华伟担心的事情。

    在第四十一舰队在霍瓦依群岛的南面活动,也就是为了避免遭到偷袭。

    反过来看,纽兰海军搞了这么多花样,最终目的同样是要获得或者创造偷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机会。

    北上,有可能遭到偷袭。

    其他选择,存在丢掉阿留群岛的风险。

    “不管怎么样,都要尽快做决定。”在说出这句话之后,刘尊岭叹了口气,他知道白华伟的为难之处。

    白华伟依然只点了点头,并没有开口说话。

    已经到中午了,下午将进行燃油补给,因此到底是北上,还是去别的地方,都得在燃油补给结束之前做出决定。

    留给白华伟的时间,也就只有几个小时了。

    其实,这还是白华伟第一次指挥舰队执行作战任务,也是帝国海军40多年来,第一次面对舰队决战。

    直到这个时候,白华伟才真正搞明白,为什么像李铭博与周涌涛这些才华横溢的将领都万分崇拜他的父亲。

    指挥官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对胜败产生影响,关系到成千上万名官兵的命运。

    做一个决定都如此之难,而他的父亲,帝国海军战神白止战元帅,曾经做出过无数个这样的决定。

    关键还有,一次都没错,每个决定都被证明是最佳选择。

    不然,白止战也超越不了陈炳勋,成为帝国海军的头号战神。

    “报告!”

    通信参谋突然大喊一声,别说白华伟,连刘尊岭都被吓得哆嗦了几下。

    不过,没等刘尊岭发火,就传来了警报声。

    又快又急,是反潜警报!

    “怎么回事!?”

    “东南方向有疑似潜艇通气管的可疑目标!”

    刘尊岭没多问,立即朝右侧舷窗走去。

    舰队向北航行,而东南在右后方。

    白华伟也走了过去,一名参谋还把望远镜送了过来。

    在航母右后方,大约10千米外,一艘远洋护卫舰已经开火,使用的反潜导弹,也就是火箭助推鱼雷。

    空中有2条明显的烟迹,一次发射了2枚导弹!

    在更远的海面上空,还有1个正在移动的物体。

    那不是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而是1架在该方向上徘徊的反潜直升机。

    只是,直升机未必能够及时赶到。

    反潜导弹的射程才20千米,哪怕把轻型反潜鱼雷的航程也算上,最多只能攻击20多千米之外的潜艇。

    这个距离,已经在重型鱼雷的有效射程之内了!

    如果那边有1艘纽兰海运的攻击潜艇,此时肯定发射了鱼雷。

    那艘远洋护卫舰在发射反潜导弹之前,就已经转向,只不过没有加速追上航母,而是跟在航母的屁股后面。

    这不是在与敌潜艇作战,而是在保护航母。

    该战术针对的,其实是尾流自导鱼雷。

    这种鱼雷,利用舰船航行产生的尾流进行自导控制,而且可以根据尾流的特点,攻击价值最高的战舰。

    因为战舰的尾流基本上无法模仿,所以很难通过干扰让尾流自导鱼雷失的。

    迄今为止,没有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有效干扰手段。

    至于拦截来袭鱼雷,就更加不靠谱了。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海军只能采取最原始,也是最为惨烈的手段:为航母安排挡鱼雷的贴身保镖。

    没错,就是远洋护卫舰。

    说得简单一点,航母遭到尾流自导鱼雷攻击的时候,负责近距离反潜掩护的护卫舰就得机动到航母的后方。

    这样一来,尾流自导鱼雷在击中航母之前,就会击中护卫舰。

    可见,也就是让护卫舰去挡住射向航母的鱼雷。

    虽然被重型鱼雷击中后,只有几千吨的护卫舰肯定凶多吉少,甚至是十死无生,但是跟航母遭到攻击,并且丧失战斗力相比,损失1艘护卫舰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至少舰队不会由此丧失战斗力。

    正是如此,在任何1支航母战斗群里,至少都有1艘远洋护卫舰伴随航母,确保在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

    当然,这也意味着,航母同样有可能遭到攻击。

    想到这里,刘尊岭回头朝开始喊报告的那名参谋看过去。

    参谋仍然拿着通信话筒,在刘尊岭看过来之后,他没有急着开口,又听了一阵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看到他的表情,刘尊岭也长出了口气。

    随后,参谋汇报了情况。

    警报已经解除,护卫舰与反潜直升机使用主动声纳搜寻了可疑物体出现的海域,并没有发现潜艇。

    或许,那只是一个浮在海面上的瓶子。

    也有可能是座头鲸或者抹香鲸喷出的水柱。

    其实,类似的虚警在作战的时候并不少见。在往年的舰队对抗演习中,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几十次类似情况。如果是在战场上,意味着要用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反潜鱼雷。毕竟对护卫舰的舰长来说,宁愿信其有,也绝不能信其无。哪怕就一次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几分钟后,负责电子战的参谋送来了最新报告,证明开始的警报并非无的放矢。

    就在护卫舰发出反潜警报的时候,附近几艘战舰都截获了一个不明无线电信号,而且是加密信号。

    关键还有,信号源就在可疑目标所在海域。

    显然,那是一具潜艇发射的通信浮标。因为发射的短波,使用的卫星通信频道,所以浮标是一次性消耗品,不存在回收需要。关键是,可以把发射时间设在几个小时之后,潜艇在此之前早就溜走了。

    开始,在这附近确实有一艘纽兰潜艇!


………………………………

第151章 声东击西

    那艘纽兰潜艇为何没有攻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还有,是否已经判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身份,还是说只是探测到疑似大型航母发出的噪声?

    对第一个问题,白华伟觉得还好理解。

    依靠被动声纳,特别是性能先进的拖拽线列阵声纳,并且充分利用海底声道汇聚区,潜艇能够在上百千米,甚至数百千米之外发现成群活动的战舰。虽然只是用被动声纳,很难确定噪声的准确位置,如果是通过海底声道汇聚区获得的信号,就无法准确判断与噪声的实际距离,但是对于执行侦察搜寻任务的潜艇来说,主要任务是发现航母,并非对航母进行准确定位。

    至于伏击航母,更加是可遇不可求。

    几枚潜射反舰导弹,根本无法突破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网,突防能力更好的鱼雷又存在射程不足的问题。

    其实,任何一支舰队的反潜网都有明确的针对性。

    比如,帝国舰队的反潜网分成外、中、内三层。外层反潜网最远能扩大到距离航母500外的地方,这个距离针对的潜射远程反舰导弹,特别是射程为460千米的BGM…109B反舰型“战斧”导弹。中层反潜网在50千米到150千米之间,而该范围覆盖的,基本就是各种型号的反舰导弹。50千米以内属于内层反潜网,而且重点区域一般不到30千米,主要针对的就是重型鱼雷。

    帝国海军的所有反潜平台与弹药,依据的都是这个基准。

    外围反潜的主力就是舰载反潜巡逻机,也只有舰载反潜巡逻机能飞到500千米之外,再用几个小时来搜寻藏在海面下的潜艇。中层反潜主要依靠反潜直升机,而内层反潜则使用反潜导弹与反潜鱼雷。

    哪怕是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也未必能够顺利突破帝国舰队的反潜网。

    如果纽兰潜艇执行的是搜寻任务,那么在探测到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之后,就会立即向上级报告。

    为了避免遭到攻击,潜艇的艇长会把发报时间定在几个小时之后。

    结果就是,等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靠近的时候,那艘潜艇已经溜走了。

    反过来说,如果那艘纽兰潜艇没溜走,也未必能获得偷袭的机会,因为很有可能在发起偷袭之前被反潜巡逻机发现。

    关键就是,那艘潜艇之前所处的海域,没有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航线的正前方。

    在快速航渡的时候,航母战斗群通常只对航线前方海域进行重点搜寻,最多覆盖航线两侧数十千米的海域。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不会无缘无故的扩大反潜搜索的范围。

    对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来说就更加如此。

    之前已经提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总共就只有12架反潜巡逻机,理论上只能同时出动3架执行任务。要扩大搜寻范围,得出动更多的反潜巡逻机,也就无法保证在主要方向上的反潜搜寻能够持续进行。在提高出动强度之后,通常在12小时,最多24小时之后就需要对反潜安排做出调整,即到时候还能够出动的反潜巡逻机,肯定无法保证在主要威胁方向上的需求。

    如果威胁特别严重,还必须对舰队的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不管怎样,那艘纽兰潜艇肯定在执行侦察搜寻任务,而且在几个小时之前就发现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关键就是,为什么没在发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之后立即发出电报?

    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按照白华伟的判断,那艘纽兰潜艇确实发现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只是没在第一时间确认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身份。

    不然的话,就会在第一时间发报!

    几个小时之前,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在南面100多千米之外,而且有一艘驱逐舰距离该潜艇不会超过50千米。

    这个距离,可以说相当致命。

    只要暴露行踪,而且没在第一时间击沉驱逐舰,哪怕只是让驱逐舰上的反潜直升机挂上鱼雷紧急升空,甚至只是发出了警报,那艘纽兰潜艇都别想逃走,肯定会在几十分钟之后被赶到的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击沉。如果已经断定从南面赶来的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里面有3艘大型航母,那还没什么。要是纽兰潜艇没有确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身份,无法确认已经发现了3艘大型航母,那就不能冒险了。

    一条虚假情报所造成的影响,比没有情报严重得多!

    其实,隔着100多千米,只是凭据被动声纳截获的噪声,确实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键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陈炳勋”级已经服役了几十年,采用的很多技术已经不再先进。比如专门为其开发的5叶可调距螺旋桨,在20多年前算得上独步全球,而现在装备了几乎所有的超级货轮。再说了,航母每过几年就要入坞做一次全面检修,肯定会清理船底,剔除附着在船壳上的藤壶之类的水生物。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航母的噪声特征不再特殊,而且会经常变化。

    总体而言,航母在以巡航速度航行的时候,发出的噪声,与排水量相当的大型货轮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只有航母高速航行,或者离得足够近,才能够辨别出来。

    因为白华伟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一直以巡航速度航行,而且采取的就是反潜编队。

    为了避免多艘战舰遭到一艘潜艇攻击,战舰的相隔距离都比较远。

    综合这些因素,完全能相信,那艘纽兰潜艇只是发现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并没确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身份。

    关键就是,没有确定3艘航母的身份!

    这个推断,反到让白华伟感到很为难。

    如果确定已经暴露行踪,那么现在应该考虑的,既不是前往北东望洋,也不是去约顿岛那边,而是以最快速度离开危险海域,同时向上级汇报此事,然后花几天时间重新确定作战计划。

    不是重新拟定一份作战计划,其实白华伟手里有现成的计划。

    花上几天时间,最为主要的,是要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恢复隐蔽状态,让敌人无法通过潜艇提供的报告推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行踪。只有在恢复隐蔽之后,才会考虑与纽兰舰队决战的事。

    道理也很简单,帝国海军处于防御的一方,有时间优势。

    换个角度,看得更清楚。

    纽兰舰队指挥官在收到潜艇发出的电报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正在北上,将在2天之后通过霍瓦依群岛进入北东望洋,或者到达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威胁下,纽兰舰队指挥官必然会对作战行动做出调整,而最简单的,就是取消原订的作战计划。

    这么一来,纽兰海军会放弃,至少推迟攻打阿留群岛的作战行动。

    如果纽兰舰队在东东望洋上,而且在向约顿岛南部海域航行,在收到潜艇报告之后,也会对作战行动做出调整。往简单的说,要是在2天之后确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到达北东望洋,或者是出现在霍瓦依群岛附近,纽兰海军肯定会放弃偷袭行动,甚至有可能就此结束第一阶段战略进攻。

    不要忘了,纽兰舰队前往约顿岛南部海域,唯一的目的就是偷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现在的问题是,这几个假设都不成立。

    在不清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行踪的情况下,纽兰海军没理由调整作战计划,也不会贸然做出改变。

    既然如此,那艘潜艇为什么还要发出电报?

    为什么不在确认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之后,再发出电报?

    关键还有,那或许是一艘专门执行侦察任务的潜艇。

    显然,在没有确定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情况下就发出电报,是一个合格的潜艇艇长不该犯的低级错误。

    如果这不是低级错误呢?

    想到这里,白华伟吓了一跳!

    要是那艘潜艇是故意统治使用声纳浮标的方式暴露行踪,真是目的就不是汇报情况,肯定是别有所图!

    图的什么!?

    潜艇发报的海域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右后方,也就是东南方向,约顿岛也是在这个方向上。

    难道,纽兰潜艇担心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会转向朝约顿岛航行!?

    白华伟没多想,立即让参谋把航海日志翻出来。

    跟他猜的一样,在转向北上之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每隔大约6个小时就会进行一次防潜的战术转向。

    上一次转向大约在4个小时之前。

    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纽兰潜艇发现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通过发出电报,其实就是要逼迫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继续北上。

    说得直接一点,在确认已经暴露行踪之后,白华伟首先想的就是继续北上,不过不是去北东望洋,而是去霍瓦依群岛的西部,获得部署在那边几座岛屿,比如中转岛上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此举必然会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变得更加容易遭到伏击。

    首先就是,因为担心附近还有敌人的潜艇,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必然会减速,并加强反潜搜索力度,北上的速度就会减慢,更有可能被从东边杀来的纽兰舰队追上,最后还会因为忽视防空而遭到偷袭。

    此外还有,回到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白华伟肯定会更加关注北东望洋的战斗。

    这个时候,纽兰海军很有可能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也就是按照白华伟之前推测的方式攻打阿留群岛中的某座岛屿,比如乌木岛,让帝国海军觉得能够趁此机会扳回一城,并且为此派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前去决战。

    显然,纽兰舰队没有在北东望洋,至少现在没有在北东望洋。

    到到时上演的,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在做出这个推测的时候,白华伟还想到了一点。

    不管那艘纽兰潜艇有没有确认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身份,都没理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等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靠近之后,才发出电报。关键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最快也要2天之后才能够进入北东望洋,而那艘纽兰潜艇只需要再等上几个小时,就能以更加安全,而且更加隐蔽的方式发报。

    几个小时都等不了!?

    毫无疑问,这显然说不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耐心的,恐怕就是潜艇艇长了。

    对于一名肩负着重大使命的潜艇艇长来说,在发现了敌人的舰队,特别是在确认舰队里面有航母之后,等上几个小时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过去,为了获得理想的开火机会,潜艇艇长会用几天追踪敌舰队。

    结合这些,白华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纽兰潜艇此举的目的,其实是要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继续北上,不过得减慢航行速度,而且得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花更多精力用来搜寻潜伏在附近的潜艇。

    这等于说,纽兰舰队将会在几天之内杀到。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才是真的!

    纽兰舰队还在东东望洋,在北东望洋那边,其实是几艘“民用航母”,最多还有几艘两栖攻击舰。

    关键就是,纽兰舰队肯定没办法及时杀到,有几天的时间差。

    不然的话,那艘纽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