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纽兰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哪?
吃午饭的时候,准确说是快到下午3点的时候,通信参谋送来了最新消息,一份由海军司令部转发的情报。
由军情局控制的侦察卫星发现了纽兰舰队。
就在阿留群岛南面,而且有5艘航母,其中3艘肯定是飞行甲板长度超过330米的超级航母!
至于另外2艘,很可能是“纽兰”级大型航母。
此外,3艘超级航母编在1支舰队里,2艘大型航母在另外1支舰队。
纽兰海军竟然把能用的5艘航母全都派往北东望洋。
关键还有,侦查卫星还发现了1支规模庞大的登陆舰队,主力是6艘拥有直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
在这些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上,摆满了AV…8B“鹞”式战斗机。
虽然AV…8B根本不是战斗机,最多能算攻击机,但是有了这种战斗机,就不再需要让舰载航空兵承担对地打击任务。
在正规的两栖登陆作战当中,都是两栖攻击舰承担打击任务,航母战斗群留在外围。
此外,在登陆舰队里面,还有几十艘其他型号的登陆舰。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报告,这支登陆舰队能投送1个陆战师的兵力,足够打下1座中等规模的岛屿。
基斯岛或者乌木岛!
其实,这也是纽兰海军全部的登陆舰。
纽兰海军到底想干什么?
强攻阿留群岛有何意义?
趁着白华伟沉思的时候,刘尊岭把其他军官都支了出去,还去关上了舱门。
因为中午接连收到珍宝港发来的战报,所以午餐时间推迟了2个小时,不过航母上的餐厅全都是24小时开放。再说了,舰队司令部的人员在高级军官餐厅用餐,不会影响到其他官兵。
“现在看,我们或许从一开始就错误判断了纽兰当局的战略意图。”
在刘尊岭走回来的时候,白华伟只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接话。
他当然知道刘尊岭说此话的意思。
虽然纽兰共和国从来没有放弃对阿拉斯地区的主权诉求,哪怕在恢复邦交之后,纽兰当局也只是答应搁置争议,没有承认阿拉斯地区属于梁夏帝国,但是在过去数十年里,帝国上下并不是很重视该地区,不相信纽兰共和国会在大战期间出兵攻打阿拉斯地区,或者把重点放在这里。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哪怕纽兰当局不愿放弃阿拉斯地区,也肯定会先拿下更加重要的霍瓦依群岛。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帝国当局都认为,纽兰当局的终极目的是夺回霍瓦依群岛。
道理也很简单,霍瓦依群岛确实属于纽兰,不存在任何争议。在击败了日薄西山的斯班帝国之后,纽兰联邦就占领了霍瓦依群岛,随后通过国际条约获得了霍瓦依群岛的主权,并且得到包括梁夏帝国在内的众多列强承认。哪怕在打赢了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梁夏帝国都没有谋求霍瓦依群岛的主权。帝国只在霍瓦依群岛驻军,而军事基地的主权属于苟延残喘的纽兰联邦。
相对而言,阿拉斯地区的主权归属一直就存在争议,即便到现在,骆沙联邦共和国,也就是西骆沙都宣称拥有该地区的主权。
正是如此,战前拟定的作战计划,全都针对霍瓦依群岛。
如果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帝国海军在东望洋战败,丧失战略主动权,甚至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或者是把霍瓦依群岛当成谈判筹码,以争取跟纽兰共和国和解,避免遭受更加惨重的失败。
要是纽兰当局执意拿阿拉斯地区说事,帝国必然拿霍瓦依群岛做文章。
可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纽兰当局都没有理由在打下霍瓦依群岛之前,派重兵攻打阿留群岛。
“要我说,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
白华伟愣了下,才再次抬头朝刘尊岭看去。
对这个比自己大了3岁的参谋长,白华伟是再清楚不过。当年如果不是李云翔,也就是李天凌的爷爷早一步跨进白家的门槛,那么刘白华伟的妹夫就很可能是刘尊岭,而不是矮了一辈的李天凌。
在某种意义上,帝国海军在战后保持强势,成为第一军种的基础,就是白止战与刘向真和解。
虽然一直是白止战站在前面,但是没人敢否认刘向真做出的贡献。
如果刘向真没点头,刘家也不会在战后支持由白止战发起的改革,从而让海军上下团结一心。
刘尊岭有才华,而且以头脑冷静著称。
“在我们看来,纽兰当局会把阿拉斯地区与阿留群岛当鸡肋,可是在纽兰当局眼里,这里却是我们的软肋。”
白华伟的眉头跳了几下,不过没急着接话。
“你想想,我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放弃霍瓦依群岛,可是有哪份计划提到,我们可以放弃阿拉斯地区?”
在刘尊山说完之后,白华伟摇了摇头。
至少就他所知,没有一份战略计划提到可以放弃阿拉斯地区。
原因也很简单,在始武大帝击败骆沙帝国之后,帝国就宣称拥有阿拉斯地区的主权,而且从来没有妥协过。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阿拉斯地区确实是帝国的软肋。
在军事上,攻敌必救是掌握主动权的方法之一。
纽兰海军强攻阿留群岛,难道就是要逼迫帝国海军前去决战!?
………………………………
第144章 等待时机
下午几个小时,白华伟与刘尊岭拿已经掌握的情报,对当前局势做了一番简单推演。
与两人之前猜测的一样,纽兰海军派主力强攻阿留群岛,就是在逼迫帝国舰队北上,去北东望洋与之决战。
相对而言,北东望洋更适合进行舰队决战。
前面已经提到,在霍瓦依群岛与阿留群岛之间,方圆几千千米的区域,没有一座像样的岛屿。
这片广阔海域能够容纳数支舰队。
纽兰海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第一战,也是东望洋战场的战略转折点,北东望洋海战就在此进行。
在那场海战中,双方各投入数支特混舰队,参战的舰艇超过了500艘,各类作战飞机几乎有5000架。
即便如此,交战海域也只是在北东望洋的西部,仅相当于北东望洋的四分之一。
相对而言,在霍瓦依群岛的南面,就没这么理想了。
在霍瓦依群岛南边不但有约顿岛,还有莱恩群岛北面的几座岛屿,而且面积都大到能部署航空兵。
正是如此,只要帝国舰队退到约顿岛以西海域,就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纽兰舰队要想主动寻找帝国舰队决战,首先就得攻打约顿岛,或者在其他方向突破岛链防线。
由此可见,不管怎么打,在战斗打响之后,纽兰海军的作战意图就不再是秘密。
其实,从阿留群岛往南,经过霍瓦依群岛、莱恩群岛与马克萨斯群岛,一直延伸到土阿摩土群岛的“岛链防线”针对的就是纽兰海军,或者说是帝国海军为了独霸东望洋,掌握东望洋绝对制海权建立起来的战略防线。在这道防线的西边才是帝国的核心地区,而东边是可以放弃的边缘地区。
这也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霍瓦依群岛的西南,即约顿岛西边活动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岛链防线的西边,哪怕纽兰军队把霍瓦依群岛上的军事基地全都炸成了废墟,摧毁了约顿军港,也无法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至少不可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消灭这支强大的特混舰队。
关键还有,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在东望洋活动,纽兰海军取得的胜利,就只是镜花水月。
没有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纽兰海军根本无法在夺取的岛屿上站稳脚跟。在拥有了足够的兵力优势,重新获得东望洋的制海权,只需要一次有力反击,就能够夺回被纽兰海军攻占的岛屿。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存在大约6个小时的时差,那些照片是侦察卫星在上午9点左右拍摄的。
哪怕在拿到情报之后立即组织轰炸机发起攻击,也要耽搁好几个小时。
再说,阿留群岛的乌木基地已被摧毁,霍瓦依群岛西部岛屿的机场被转移的反潜巡逻机与战斗机占用,也就只能动用部署在后方,比如狭夷本土与北马群岛的轰炸机,耽搁的时间更多。
在理论上,能够在凌晨发起攻击就不错了。
对于能够以30节速度持续航行的航母战斗群而言,在这大半天里面,至少能跑出数百千米。
这意味着,无法依靠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发起反击。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一直不太重视侦察卫星,至少在战术层面上没有完全依靠侦察卫星的关键所在。
不是卫星不好,而是技术还不够先进。
要说的话,帝国海军其实最先发现侦察卫星的价值。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帝国海军就发现,必须提高对反航母作战的重视程度。
此后不久,论议两院就出台法案,把帝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限制为15艘。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再也不可能凭借数量取胜,因此在未来的制海战斗中,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战术手段。
首先就得建立一套新的,而且高效的侦查体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侦察卫星受到帝国海军的重视。
当时,还在海军服役的周涌涛就率先提出,建立一套以侦察卫星为主,覆盖全球的海洋监视系统。
可惜的是,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望。
在初期论证后,就连周涌涛都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倾尽全力,帝国海军也无法打造出这样的系统。只是打造一套由数十颗侦察卫星组成的天基系统,就要耗费上千亿金元,而且每年的维持费用超过100百亿。在当时,帝国海军每年的军费预算不到1000亿,花在装备上的才200多亿。
关键还有,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存在延迟,基本上没有战术价值。
在实战中,依然得依靠侦察机等传统侦查平台。
此外,侦察卫星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比如天气的影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侦察卫星还不如潜艇。
当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太昂贵,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军事层面上,帝国海军侦察卫星的需求也不是非常的急迫,也就没有理由用宝贵的资源来发展侦察卫星。
直到近10年,纽兰海军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对手。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纽兰海军最多也就只是有一些威胁。至于西陆集团的那些海军,别说在当时,即便到现在,也入不了帝国海军的法眼。
相对而言,空军主导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更有价值。
可见,如果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没有战术价值,那么在做部署的时候,纽兰舰队的指挥官就不会感到担忧。
其实,也没有哪个舰队指挥官会凭借几张由侦察卫星在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之前拍摄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就把舰载机全都派出去。事实上,在收到情报之后,首先出动的依然是侦察机。
正是如此,白华伟与刘尊岭认定,纽兰海军奔袭阿留群岛是引蛇出洞。
随后,两人对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做了分析。
首先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连夜北上。
因为东边几座岛屿已经遭到轰炸,而且阿留群岛是在霍努岛西北,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从霍瓦依群岛西边进入北东望洋。为了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尤其是反潜巡逻机提供的支援,在挑选航线的时候就会尽量靠近中转岛。如果有更确切的消息,比如纽兰舰队在同一时间南下,那么在途径中转岛的时候,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会着手为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做准备。
关键就是,会把反潜巡逻任务丢给岸基航空兵。
这个时候,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很容易遭到潜艇伏击。
中转岛附近有纽兰潜艇?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纽兰潜艇不会冒险靠近中转岛,更别说在中转岛附近伏击帝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但是只要前期准备的时间足够充足,潜艇的艇长敢于冒险,在中转岛附近部署几艘潜艇并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一次精心策划,而且早有准备的突击行动来说,肯定会提前部署作战部队。
此外,“洛城”级攻击潜艇,能够在海面下潜伏数十日。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座沉海底的情况下,“洛城”级攻击潜艇发出的噪声非常的微弱,即便是性能最先进的被动声纳,也未必能探测到。
用主动声纳进行大范围搜索,无异于大海捞针。
只要有1艘“洛城”级漏网,就能用重型鱼雷,在几分钟之内把3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送到海底。
其实,只需要重创3艘航母,甚至2艘航母就行了。
白华伟敢打赌,在中转岛的西边,有10多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在守株待兔。
对此,刘尊岭并没表示反对。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司令部也做出了类似推断,还采取了必要的行动。
在入夜后不久,海军司令部发来消息。
空军已经按照计划,出动战略轰炸机,对纽兰本土发起打击,不过要等到明天才能获得相关战报。
因为选择偏北航线,以充分利用部署在阿拉斯地区的战术航空兵,而且打击对象主要是纽兰西海岸地区的军事设施,所以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并没有深入北东望洋,也就没有跟纽兰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遭遇。
此外就是,打击基斯岛与乌木岛的不止是空射巡航导弹,还有纽兰海军的巡航导弹。
其中一些还是潜射巡航导弹!
这不是随意的推断,而是当地驻军找到了一些导弹残骸,乌木岛驻军甚至捞起了一枚没有爆炸的潜射巡航导弹。
为此,海军司令部已经下令,加强在北东望洋方向上的反潜力度。
如此一来,部署在霍瓦依群岛西部岛屿上的反潜巡逻机,大部分会被派往北东望洋执行搜寻任务。
近海反潜任务交给了海军的舰艇,主要是部署在中转岛的反潜巡逻艇。
这种只有几百吨的小型舰艇根本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反潜作战能力,数量也很少,部署在中转岛的仅仅10余艘。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周涌涛提出了“600”计划,还要求把舰艇总吨位保持在425万吨以上,这些在波伊战争期间建造,已经服役将近30年的小型舰艇,早就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拆船厂了。
此外能动用的,就是反潜直升机。
为了搞清楚海军的部署,白华伟还让通信参谋使用高频卫星通信设备,联系了珍宝港驻军司令部。
到下半夜,第四舰队司令部发来确切消息。
在霍瓦依群岛这边,最多能抽调1个中队的6架反潜巡逻机,而且最快要在天亮后才能出动。
所幸的是,海军司令部还没有下令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北上。
也就在下半夜,纽兰空军出动轰炸机,对霍瓦依群岛发起第二波轰炸,而且打击对象扩大到了群岛西部的岛屿。
在这场战斗中,帝国海军出动重型战斗机,在空军安排的大型预警机,电子侦察机与加油机的协助下,对来袭敌机进行了一次效果显著的拦截,取得击落敌轰炸机30多架的辉煌战果。
按照珍宝港发来的消息,海军在当晚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战术。
让电子战机取代大型预警机,通过被动探测发现了敌人的预警机,并且指挥重型战斗机发起冲击。
在驱逐了敌人的预警机之后,才由预警机指挥战斗机拦截轰炸机。
只是,这场截击作战并没有能够拦截所有敌机。
关键还有,大部分纽兰轰炸机从北面突击,没遭到拦截。
结果就是,包括中转岛上的机场在内,西部几座岛屿上的正规机场都遭到轰炸,暂时丧失了运作能力。
虽然几座野战机场得以保全,但是野战机场也只能让战斗机备降,无法支持航空兵持续作战。
因为担心会在天亮之后遭到更猛烈的打击,所以海军司令部已经做出调整,开始从南面抽调兵力。
不出意外的话,部署在约顿岛的几十架战斗机将在天亮之后升空,飞往中转岛。
与此同时,海军的工程部队将竭尽全力修缮遭到轰炸的机场,让这些正规机场重新投入使用。
其实,这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问题。
相对于强大的进攻力量,依托岛屿的防线极为脆弱,而且建立在岛屿上的军事基地很容易被摧毁。
哪怕是霍努岛这种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完善的岛屿,也抵挡不了高强度的空中打击。
显然,就算是防御,也必须以舰队为绝对核心。
支撑起整条防线的,就是还没参与战斗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连续两轮空中打击,都是以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为主,还主要使用价格昂贵,效费比不是很突出的巡航导弹,没有让海军的舰载航空兵登场,就是因为需要留下一支用来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力量。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暴露行踪,或者丧失战斗力,纽兰海军就会立即让舰队出手。
比如支持陆战队攻打阿留群岛或者霍瓦依群岛。
只是现在,真正让白华伟感到担忧的,并不是遭到袭击,而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能够隐藏多久。
不要忘了,头顶上有纽兰的侦察卫星。
哪怕在出港后,白华伟就尽量让舰队在积雨云层的下方活动,而且运气也不错,过去几天的天气都不太好,总会找到一些浓密的积雨云层,可是能挡住的也就只是那些使用光学设备的侦察卫星,云层对雷达侦察卫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至少无法确保信号特征明显的航母不被发现。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迟早会暴露行踪。
当然,这个“迟早”是一个相对概念。
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后,帝国空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派轰炸机发起反击,而是进行反卫星作战。
只是,肯定无法立即摧毁所有的纽兰卫星。
………………………………
第145章 舍本逐末
“宵夜还不错,有你最喜欢的酸辣粉。”
刘尊岭把那碗冒着热气的酸辣粉递到面前,白华伟只能伸手接住。
其实,他现在没啥胃口。
因为是在父亲白止战的家乡,也就是渝州读的小学,13岁那年才回帝都,所以白华伟的口味比较重,一直都很喜欢辛辣的食物,尤其是渝州特有的酸辣粉,跟刘尊岭等同龄玩伴显得格格不入。
“多少都吃点。”
“你是否觉得,我们之前做的那些推测其实是舍本逐末?”
听白华伟这么一说,刘尊岭立即锁紧眉头,坐到旁边椅子上。
只是,白华伟并没有说下去。
之前的大半个晚上,两人只讨论了一件事。
如果舰队北上,要怎样才能避免遭到纽兰潜艇伏击,或者说及时发现埋伏在航线前方的纽兰潜艇。
不要忘了,反潜一直就是舰队的头号难题。
相对而言,在大洋深处作战,反潜的难度还在防空之上。
因为执行的是战备任务,假象作战行动是跟纽兰海军的特混舰队交战,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各有1个中队的4架“巡…4A”舰载反潜巡逻机,以及4架“直…8F”反潜直升机。
此外,护航战舰还搭载了30多架“直…8F”反潜直升机。
在海面下,有4艘大型攻击潜艇,其中2艘是性能先进的“南江”级,另外2艘是服役快20年的“北河”级。
反潜兵力看上去并不少,可是在远洋作战,根本算不上充足。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至少是较确切的航行方向,而且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这点反潜兵力更显得捉襟见肘。假如需要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就算把反潜力量增加一倍,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其实,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很少独自面对海面下的威胁。
依靠分布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几乎在任何海域,特混舰队都能得到岸基航空兵,也就是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掩护。
按照出港之前做的安排,霍瓦依群岛的岸基航空兵将出动反潜巡逻机,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提供反潜掩护。
此前几天,一直有岸基反潜巡逻机在舰队四周活动。
现在的问题是,霍瓦依群岛上的正规机场全都遭到轰炸,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到理想状态,也就无法部署足够多的反潜巡逻机,更加无法让部署的反潜巡逻机以理想的效率执行任务。
只是因为保障不济,反潜巡逻机的出动效率至少会降低六成。
不说别的,只是在中转岛上,就有几十架反潜巡逻机因为没有获得必要的维护,没办法按照计划出动。
此外,还要抽调反潜巡逻机去北面的阿留群岛。
虽然海军司令部及时的做了调整,比如让部署在约顿岛的反潜巡逻机回撤,准确说是飞往霍瓦依群岛西北,在那边执行搜索任务,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部署在约顿岛的反潜巡逻机本身就不多。
按照第四舰队司令部在上半夜发来的消息,天亮前,派往中转岛西部海域执行搜寻任务的反潜巡逻机,只有之前安排的三成。如果依然按原订范围执行搜寻任务,发现敌潜艇的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就算不至于降低到三成,也肯定会由大概率事件变成小概率事件。
这意味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经由中转岛西部海域北上的时候,遭到纽兰潜艇偷袭的可能性非常大。
正是如此,白华伟与刘尊岭才在反潜搜索上费尽了脑汁。
关键就是,是否需要对航线做出修改,设法绕过纽兰潜艇埋伏的海域。
最理想的选择,自然是继续向西航行,依靠部署在威岛,以及管岛的反潜巡逻机提供的掩护,航行到狭夷海沟以东海域,再转向北上,然后从西边发起突击,与在北东望洋待命的纽兰舰队决战。
只是,绕这么大个圈子,至少要耽搁一周时间。
此外,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得在北马群岛附近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如果情况紧急,或者发生了意外,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要在燃油不足的情况下,跟纽兰舰队决战。反过来,如果白华伟坚持首先完成补给,就很有可能错过决战机会,从而丧失战场主动权。
当然,这是小问题。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有3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还有3艘速度慢一点的综合补给舰。如果只需要进行燃油补给,完全可以在航行途中进行,最多也就是无法全速航行,不过特混舰队本身就很少全速航行。
耽搁的一周时间才是大问题。
下午就已收到情报,在阿留群岛南面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登陆舰队,主力是6艘搭载了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在夺取了制海权,而且暂时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之下,纽兰军队肯定会发起登陆作战行动。只要后勤保障能及时到位,动用1个陆战师,肯定能在1周内打下1座岛屿。
让纽兰军队在阿留群岛站稳脚跟,绝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在军事上,丢掉一座常年冰封的孤岛,算不上什么大事,等到帝国海军夺得战略主动权,一个反击就能打下来,甚至不需要反击,长期的封锁就能让岛上的敌人投降,但是从政治的角度看,这是无法接受的失败,必然会对海军的声望产生影响,甚至会逼迫帝国当局调整军事战略。
说得严重一点,肯定会人为此丢掉乌纱帽。
关键就是,在第一次全球大战结束后,过去的70年里,帝国没丢掉一块领土!
可见,只要断定纽兰海军会在夺得制海权之后,或者是不存在需要争夺制海权的情况下发起登陆作战行动,帝国海军司令部就会命令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火速北上,寻找在北东望洋上活动的纽兰舰队,并与之决战。
这样一来,就不能向西绕行。
那么,为了避开埋伏在中转岛西边的纽兰潜艇,就只能从中转岛东边北上,直接穿过霍瓦依群岛。
其实,这也是白华伟与刘尊岭都在回避的问题。
不是说群岛中间的那些水道不够安全,而是此举很有可能正中敌人的下怀。
在下午获得的情报已经提到,纽兰舰队在阿留群岛南面,也就是北东望洋中部,距离霍瓦依群岛还不到3000千米。关键是,这是4日上午的情报,而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算立即转向北上,也要在5日上午才能够到达霍瓦依群岛中部海域,并且在5日下午经霍瓦依群岛进入北东望洋。
这中间相差了约30个小时。
充分利用这30个小时,纽兰舰队最多能向南航行1700千米。哪怕以巡航速度南下,也能在5日傍晚到达霍瓦依群岛北面大约1500千米处,从而在5日夜间,最迟6日凌晨攻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此外还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未必会全速北上。
考虑到燃油的问题,特别是在进入北东望洋之后很难获得进行燃油补给的机会,所以得在北上途中尽量的节约燃油,确保在进入北东望洋之后,剩下的燃油足够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执行5到7天的作战任务。
受此影响,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很有可能在5日深夜,或许是6日凌晨,才能通过霍瓦依群岛进入北东望洋。
如此一来,纽兰舰队有大约2天的时间来完成机动部署。
这意味着,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进入北东望洋,危险有可能来自任何方向!
关键就是,纽兰海军是否能够准确推断出,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在大战爆发后,通过霍瓦依群岛北上。
只要做出这个判断,那就肯定会南下截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此外,纽兰海军不但会出动由5艘航母组成的舰队,还会在霍瓦依群岛的北面,特别是主要海峡部署潜艇。
如果有准确的情报,纽兰空军会同时轰炸附近岛屿上的军事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北上就是去送死。
不要忘了,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仅3艘大型航母,本来就比不上有5艘航母,其中3艘还是超级航母的纽兰舰队。
别说遭到伏击,哪怕是正面交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也没多大的胜算。
正是如此,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主要策略,其实就是尽量避免过早的跟强大的纽兰舰队交战。
这里,涉及到了帝国海军在东望洋方向的总体战略。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准确说是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