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兵占领?

    那绝对是一个噩梦!

    哪怕梁夏帝国十分强大,拥有足够的动员能力,也无法轻松占领与控制梵罗国。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反过来看。

    占领与控制梵罗国,有什么好处?

    让7亿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吗?

    显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上次大战中,面对人口不到8000万的狭夷皇国,梁夏帝国都敬而远之,更何况是人口超过了7亿的梵罗国。

    如果没办法供养7亿人,那么占领梵罗国没有任何意义。

    这还意味着会跟7亿人为敌!

    即便在战争状态下,要通过暴力手段来控制7亿人,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理论上,只是占领梵罗国,并且施行必要的统治,就需要差不多300万军人。

    在上次大战中,梁夏帝国一直不肯出兵南方次大陆,哪怕在布兰王国战败之后,还让其保留在南方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权,其实就与此有关,帝国当局不愿意承担占领南方次大陆的巨大耗费。

    此外,在战后扶持巴铁,同样是这个原因。

    只要巴铁顶在前面,那么不管梵罗国变成什么样子,都跟帝国没关系,也用不着帝国去解决。

    可见,如果从占领与控制的角度来看,梵罗国对梁夏帝国构成的“威胁”甚至还在西陆集团之上。

    现在的问题是,巴铁未必顶得住。

    如果周涌涛的判断没错,那么梵罗国会在近期参战,而且首先对付的,就是帝国必须保住的巴铁。

    以当前的局面,拿什么抵挡梵罗国的百万大军?

    要论军事实力,梵罗国远远超过巴铁。

    即便没有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支持,梵罗国也能够凭借自己的兵力,在几个月之内击败与吞并巴铁。

    其实,在过去几十年里,制衡梵罗国的一直是梁夏帝国,即梁夏帝国在巴铁的军事存在让梵罗国不敢轻举妄动。

    任何时候,梁夏帝国在巴铁都有数万驻军。

    即便是在波伊战争之后,进入到战略收缩阶段,梁夏帝国都没有削弱部署在巴铁的军事力量。

    现在这个局面,梁夏帝国拿什么去制衡梵罗国,或者说支援巴铁!?

    “波沙湾那边打得如何?”

    “跟计划的差不多,陆战队在攻打巴士X,预计能够在本周拿下。没意外发生,应该能够按照计划打下巴格X。”

    “有没有办法抽调一些兵力出来?”

    林世平愣了下,不过也搞明白了周涌涛的意思。

    显然,如果能够从波沙湾那边抽调一部分部队出来,就能够在不对其他方向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加强对梵罗国的军事威胁,从而让梵罗当局更加理智,或者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为参战做准备。

    “如果我没有记错,那边有3个师的兵力,攻打巴士X的是第5陆战师,而计划用来攻打巴格X的是第7装甲师与第17装甲师。”周涌涛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陆战队第一阶段动员工作已经开始,4个预备役陆战师都能在本月完成人员动员。要可以的话,在打下巴士X之后让第5陆战师去巴铁,部署在南部滨海地区,加强对卡拉奇等主要港口与城市的保护力度。”

    “伊拉X那边……”

    “在施授良送来的作战计划当中,并没有考虑让第5陆战师参与攻打巴格X的行动,只是充当预备队。”

    “这……”

    “这件事,我直接出面的话,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行,我去找施授良谈。”林世平立即明白了过来,知道周涌涛是想让他出面。

    “告诉他,实在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哪怕暂时没办法提供增援,在作战时间上也有商榷的空间。”

    林世平点点头,表示明白周涌涛这番话的意思。

    “梵罗国那边也要盯紧,而且得及时警告巴铁。”周涌涛长出了口气,才说道:“不管迪迦拉有没有被炸死,不管最后得势的是哪一方,战争已经是在所难免,虽然我们相信巴铁的军事实力,也相信巴铁军民的斗志与勇气,但是提前做好准备总没错,比如先把指挥体系搭起来。”

    “指挥官人选?”

    周涌涛笑了笑,他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林世平思索了一阵,才说道:“暂时可以从国内派一名将军过去,毕竟巴铁的高级将领都来我们这深造过。如果波沙湾那边进展顺利,那么等到打起来,我觉得应该给年轻人更多表现机会。”

    沉思了一阵后,周涌涛才点点头,接受了林世平的提议。

    40多年之前,在受到白止战重用的时候,周涌涛也很年轻。

    “没有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不用急,一起吃晚饭。”

    “这……”

    “都准备好了,还跟我客气什么?”

    见周涌涛态度坚决,林世平没再客气,毕竟他跟周涌涛的关系摆在那,而且他也确实饿坏了。

    ()


………………………………

第115章 统帅之才

    吃了晚饭之后,林世平没有急着离开。

    周涌涛留他吃晚饭,显然不止是一顿晚饭,还有一些事情要跟林世平商量。

    其实,也就是林世平开始提到的,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虽然大战刚刚爆发,波沙湾那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丁镇南等年轻军官的才能已经得到证明。

    这里,要不要重点培养年轻军官,还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帝国有没有希望在第三次全球大战中大获全胜?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波伊战争结束前,帝国上下就只有一个目的:在20年的“休战期”结束后,打赢下一场全球大战。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第三次全球大战很快就会爆发。

    甚至有部分人觉得,根本没有20年的休战期,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10年之后爆发,最多15年。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

    只要纽兰共和国集中全力搞军事建设,并且跟迢曼帝国沆瀣一气,就肯定能在10年之后挑战梁夏帝国的全球霸权。

    只是,大家都相信,帝国肯定能赢得第三次全球大战的胜利。

    其实,这很好理解。

    在波伊战争前,梁夏帝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独步全球,不但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还有碾压级别的优势。

    要说的话,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加起来都比不上梁夏帝国。

    波伊战争把梁夏帝国推下了神坛。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看,梁夏帝国在战后的实力确实存在很大的水分,可以说是战胜国身份所致。

    就像是被吹胀了的气球。

    波伊战争之后,梁夏帝国上下都开始反省。

    讨论得最多的问题,还是第三次全球大战,争论焦点依然是能否取得全面胜利,只不过更加理智。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上下就开始反思打全球大战的思想。

    在此之前,大家都相信,凭借帝国的强大实力,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全球战争来击败所有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之前两次没打赢,都是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

    结果就是,帝国上下都在积极的为大战做准备。

    反思之后,从帝国高层开始,逐渐认识到,通过全球大战来击败所有对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这种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

    关键就是:全球大战其实是在拼消耗,没有哪个参战国能够从中获得好处,最后都会是输家。

    哪怕是战胜国,也会因为惨重的损失,成为战争的输家。

    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体现得非常明显。

    虽然梁夏帝国是战胜国,取得的辉煌胜利有目共睹,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跟迢曼帝国分道扬镳,随后就陷入了直接对抗的窘境,并没有因为取得大战胜利而获得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还要帮助众多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

    哪怕从长远看,特别是控制了波沙湾,金元跟石油挂钩,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都给帝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可是只要第三次全球大战不可避免,这些所谓的好处就全都是镜花水月。

    可见,帝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获得的好处,全都是不确定的。

    正是如此,帝国高层在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是否有打全球大战的必要。

    要说的话,在能不能通过全球大战获得实质性利益的问题上,帝国高层基本上已经达成一致。

    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是除了全球大战之外,还有别的手段吗?

    当然,这种战略层面的问题,仅限于高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提出了那套有名的军事理论,并且引起了周涌涛等帝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关键就是,丁镇南提出的军事理论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不是说按照速决战的思路打全球大战,而这套军事理论,从战术层面否决了全球大战的价值。

    或者说是证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管帝国怎么努力,都无法打赢全球大战!

    严格的说,梁夏帝国并没有取得第二次全球大战的绝对胜利,因为大战结束时,纽兰共和国没有战败投降。

    既然无法打赢全球大战,为什么还要打全球大战呢?

    可惜的是,丁镇南“出身”的时间太晚了。

    如果能早几年,哪怕在新历144年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套军事理论,或许就不会出现当前局面。

    多出3年时间,帝国能够做很多事情。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爆发全球大战,那么在打赢了波沙湾战争之后,帝国能用3年时间打一场规模更大,也更具震撼性的战争,也就有把握通过这场战争,让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知难而退。

    其实,相关的战略计划一直都有。

    按最后一次做出的调整,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帝国将通过支持巴铁,发动以肢解与蚕食梵罗国为目的的地区战争,从根本上消除最大的切身威胁,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检验由周涌涛提出的“蚕食战略”。

    以帝国军队在波沙湾战争当中的表现,打垮梵罗国不是什么难事。

    要说的话,只要针对梵罗国的战争打响了,全球大战将成为历史。

    道理也很简单,其他超级霸权肯定会效仿,或者说被迫效仿“蚕食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以全球大战为代表的对抗方式。

    这样一来,超级霸权都会走上蚕食周边小国的道路,而在上次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结盟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就将土崩瓦解。

    关键还有,只是蚕食周边的小国,就足够超级霸权忙活几十年了。

    其实,这也是战略转型。

    简单的说,就是由之前的决战性质的全球大战,转变为持续数十年的,以战略扩张为根本目的的局部战争。

    进入扩张时期,所有的扩张战争都有明确目的,或者说都以增强本国的实力为目的。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坚决主张首先拿梵罗国开刀的原因,而且第一步就是要肢解梵罗国。

    一个统一的梵罗国,谁都吞不下。

    就算梁夏帝国,一次吞下有7亿多人的梵罗国,也肯定消化不良,到最后甚至有可能被活活撑死。

    显然,蚕食才是理想的选择。

    也就是为了蚕食梵罗国,才得首先肢解梵罗国。

    换个角度,这也是梁夏帝国一直积极扶持巴铁,而且在周涌涛上台执政后,开始大力援助巴铁的关键原因。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要在几十年后,才能收获蚕食战略结出的硕果。

    别说年逾70的周涌涛,包括林世平在内,所有年纪在50岁以上的帝国领导人,恐怕都看不到帝国成为全球唯一霸主的那天。

    这意味着,得重点培养年轻一代。

    显然,这也是以丁镇南为代表的少壮派军官能够得到重用的关键所在。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别看丁镇南才30岁出头,以他的能力,也许在今后30年之内都没人能与之争锋。

    当然,丁镇南欠缺的其实是表现自身才华,并且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可是,一个丁镇南肯定不够。

    与丁镇南齐名的那两个?

    显然,那不过是外界的说法。

    要论个人能力,李天凌根本就不是统帅型人才,更像冲锋陷阵的干将,即更适合在前线统帅军队作战。

    当然,如果能假以时日,也许李天凌会有质的变化。

    在他爷爷,也就是李云翔的身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可问题是,就算李天凌在今后成长起来了,其能力也仅限于航空作战,最多也就成为空军的统帅。

    白华伟稍微好一点,不过依然没有达到统帅的高度。

    不是说白华伟的能力不够强,而是差在眼光上。

    很多人拿白华伟跟白止战比,并且认为白华伟是白止战的继承者,是当今最有可能达到白止战高度的海军军官。

    对此,周涌涛一直不敢苟同。

    要说的话,周涌涛是最接近白止战的存在,取得的成就仅次于白止战。

    显然,周涌涛最了解白止战。

    在他的认识中,白止战最厉害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指挥舰队作战。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白止战统帅帝国舰队打赢了数场海上大决战,但是在几乎所有的舰队决战中,战术指挥官都不是白止战,而是跟他搭档的参谋,在前期是李铭博,后来就是周涌涛。

    在更多的时候,白止战只是跟随舰队出征。

    要说个人能力,白止战最突出的,其实是远超其他人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战局发展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别说是在当时,即便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海军将领达到白止战的高度。

    周涌涛自己都承认远远比不上白止战。

    显然,白华伟没有白止战那样的战略眼光。

    要说的话,反到是丁镇南更像白止战。

    除了提出军事思想,最能够说明丁镇南的能力,特别是战略眼光的一件事,跟东望洋上的霍瓦依群岛有关。

    当时,在兵棋推演当中,几乎所有参谋都认为,得用空间换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在开战不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主动撤退到北马群岛一线,通过遥远的距离来削弱敌人的进攻势头,并且争取到更多时间,在离本土更近的地方稳住防线。

    只是,丁镇南坚决反对。

    按照丁镇那的意思,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得守住霍瓦依群岛。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会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岛之后,通过停止进攻,来主动寻求跟梁夏帝国和解。

    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之下,梁夏帝国没有更多的选择。

    哪怕是薛远征复生,也不可能冒着输掉整场大战的风险,去争夺离帝国本土上万千米的群岛。

    做为世界岛上面的国家,梁夏帝国首先得考虑本土安全,然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再说,退缩并不能换来安全。

    在收缩防线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本土遭受更严峻的威胁,并且丧失战略主动权。

    上次大战当中,帝国就因此吃了大亏!

    开战初期,如果没有受到狭夷皇国的牵制,帝国海军至少能够提前1年夺取东望洋的制海权。不管是逼迫纽兰联邦提前参战,还是让骆沙联邦知难而退,帝国都有可能取得全球大战的全面胜利。

    就是因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帝国不得不提前把重点转向梵炎洋与波沙湾,由此错失彻底击败纽兰联邦的机会。

    按战后解密的资料,帝国将在彻底打败纽兰联邦后,将其分割成数个国家。

    要是如此,梁夏帝国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称霸全球的千年敌帝国。

    此后,军情局获取的情报证明了丁镇南的这个猜测,即纽兰当局并没有彻底打败梁夏帝国的想法,基本目的就是夺回霍瓦依群岛,最多重返西南东望洋。如果帝国主动放弃霍瓦依群岛,就必然会导致纽兰共和国得寸进尺,从而丢掉西南东望洋,在东望洋上变得被动,甚至被敌人压制。

    现在这一代年轻军人中,至少在已经崭露头角的那些年轻军人里,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够跟丁镇南比肩。

    显然,这可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周涌涛把林世平留下来,就是要跟他谈谈培养与选拔军事人才的事情,或者说希望能够从林世平这里获得一些消息。

    可惜的是,林世平能够提供的消息也不多。

    不是他不了解军队里的年轻军官,而是大战才爆发,就算有才能,也未必能够获得表现机会。

    就算才华出众,那也要有表现的机会。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让马儿再跑一会。

    是不是千里马,一场跑下来,也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能够肯定的,丁镇南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千里马。

    不然的话,周涌涛不会提到,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让丁镇南去巴铁,负责跟梵罗国的作战行动。

    其实,如果不考虑年龄、军衔与职位,丁镇南绝对是攻打梵罗国的最佳指挥官。

    年龄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不过在后两个问题上,周涌涛能够帮丁镇南一把。

    跟林世平谈完之后,周涌涛就签署了给丁镇那的晋升令,将丁镇南破格提拔为帝国陆军准将,并且担任联合部队参谋长,代领联合部队总司令职权,也就是由丁镇南全权负责针对伊拉x的作战行动。

    这么安排也是为了让施授良尽快返回西北战区。


………………………………

第116章 快马加鞭

    施授良与丁镇南刚吃完早饭,机要参谋把首辅签发的任命书送了过来。

    其实,丁镇南与施授良都是一夜未睡。

    昨天晚上,其实是下午,在收到梵罗国总理迪迦拉??甘巴拉遇刺的消息后,丁镇南就来找到了施授良。

    只是,一个晚上都没有等到别的消息。

    不是没有消息。

    比如在当地时间的昨天晚上,梵罗国首都警卫部队宣布全城戒严,不但严禁夜间到户外活动,还禁止任何人员进出首都。为了实施戒严令,卫戍部队控制了机场与火车站,封锁了所有公路。

    这也是耽搁几个小时的原因,需要花时间完成相关部署。

    此后,就是持续了一整夜的动乱,或者说骚乱。

    只是,一直没有收到跟迪迦拉有关的消息。

    这个在出生的那一天就被认定会在将来成为国家领袖的家伙,到底死没死?

    丁镇南与施授良都觉得,梵罗国当局刻意封锁消息,并不是好事。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迪迦拉安然无恙,就该立即站出来稳定局面,并且动员忠于自己的力量追查凶手。

    关键,其实是稳定国内秩序。

    只要他还活着,哪怕无法继续履行总理的职务,那些图谋不轨的家伙就会知难而退,局势也就能得到控制。

    相反,他要是藏起来了,梵罗国或许就会爆发动乱。

    其实,迪迦拉也不是那种遇到危险就会藏起来的怕死鬼。

    正是如此,丁镇南觉得,迪迦拉就算没死,恐怕也伤得不轻,或许还没有脱离危险,随时有可能一命呜呼。

    梵罗国当局没公布消息,就是担心局势会失去控制。

    如果迪迦拉确实是命悬一线,那还需要时间确立下一任总理人选。

    要搞不好,选新总理的时候就会爆发内乱。

    至于首辅的任命书,丁镇南反到不太重视,或者说在他预料之中。

    在此之前,就已经确定,由丁镇南来指挥波沙湾这边的作战行动,施授良也只是名义上的联军总司令。等到联军攻入巴格达之后,施授良就将返回西北战区,担任该方向的盟军总司令。

    不是说帝国陆军没别的将军,而是没有哪个比施授良更了解西北战区。

    此外,施授良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是其他将领没法比拟的。

    不说别的,只是在东骆沙将士的心目当中,施授良就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因为在过去几年里面,都是由施授良指挥的帝国军队在联合演习中,让东骆沙军队遭受了惨败,吃够了苦头。

    在东骆沙军队里面,从将军往下,无不把施授良当成当今的战神,影响力堪比当年的廉旭升。

    有趣的是,反到没几个东骆沙将士认识丁镇南。

    这跟宣传有关,即在过去几年里,像丁镇南这样的年轻军官很少抛头露面,基本上都在幕后。

    让施授良过去,主要是为了稳住战局。

    在南方次大陆的局势变得风雨莫测的时候,能够过去救火的就只有丁镇南。

    在波沙湾这边,毕竟是由施授良挂帅,丁镇南只是以作战参谋的身份指挥战斗,不存在军衔不够高的问题。

    去南方次大陆,要独当一面,那就不同了。

    当然,这个时候送来晋升令,而且由少校来了个三级跳,越过中校与上校,直接晋升为陆军准将,也足够证明,南方次大陆那边的局面肯定是很不乐观,梵罗国随时可能发兵攻打巴铁。

    果真如此,波沙湾这边的作战行动就必须加速。

    趁着丁镇南去回电,施授良打了几个电话。

    不过,前后只耽搁了几分钟。

    “我问清楚了,仍然按之前安排,等到联军打下巴格X,我再去西北战区。”施授良没耽搁时间,他本来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南方次大陆那边的局面确实很紧张,随时有可能开打。不过也有一条好消息,空军开始加强在梵炎洋的军事部署,将在三天内向迪戈基地增派一百多架轰炸机。”

    丁镇南的眉头迅速跳了几下。

    虽然施授良说是好消息,但是丁镇南觉得,这并不是好消息,因为这表明,南方次大陆那边的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

    等打起来,一百多架轰炸机能做什么?

    面向南方次大陆的全面战争,差不多就是一场全球大战,一百架轰炸机连杯水车薪都谈不上!

    “在那边开打之前,这些轰炸机将由我们调遣,即参与攻打伊拉X的作战行动。”

    在施授良这么说了之后,丁镇南才回过神,并且问道:“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现在说不准,不过应该没有多少时间了。”

    丁镇南稍微思索了一番,才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得抓紧时间。我等下就去前线,看看能不能加快进攻速度。”

    “行,不过要注意安全。”

    丁镇南也没再啰嗦,跟施授良告辞后,就直接去了机场。

    当然,机场就在基地里,乘车过去也就十来分钟的事情。

    要说的话,现在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更像一座城市,不像是军事基地。

    在联军大规模进驻之后,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的驻军数量达到了30万,跟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差不多。

    为了接纳联军,沙乌地军队还在周边开辟新建了好几座大型军营。

    当然,还有配套的服务设施。

    不管怎样,供养几十万军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何况其中有大约15万是来自产油国的军队。

    在这些军队中,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以及大部分基层军官都有王家身份。

    只是在沙乌地皇家军队当中,就有差不多1000名王子!

    显然,这些王室成员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却非常重视生活品质。

    用施授良的话来说,这些产油国的“太子爷”大军把整座基地都搞得乌烟瘴气,根本就不像军营。

    为了增进相互了解,也可以说是活跃气氛,基本上每天都有联谊活动。

    比如昨天,就举行了赛骆驼比赛,跑得最快的那头骆驼获得了沙乌地王储奖赏的一面重达1千克,纯金打造的金牌。

    搞不懂的,还会认为是产油国的王室成员在此联欢。

    所幸的是,承担作战任务的核心区域还没受到影响。

    至于飞机,还是那架“攻…2EG”。

    虽然是战场观察机,主要任务为炮兵与战术攻击机服务,但是在很多时候,更加像是高级参谋的小型专机。

    其实,在上次大战期间,帝国军队就有很多类似的,专门用来运送参谋与通信军官的小型运输机。

    即便现在有直升机可用,不过在很多时候,参谋更喜欢使用航程更远的固定翼飞机。

    中午之前,丁镇南就到了巴士拉郊外的前线指挥部。

    围攻巴士X的战斗还在进行。

    从21日算起,攻城战已经进入到第4天。

    虽然第5陆战师投入了全部兵力,几个旅轮番上阵,而且在23日的下午,高巨王国的装甲旅也投入战斗,攻城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3万,但是推进速度依然非常的缓慢,还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打了3天,仍然有一半城区在伊拉克军队手里。

    不是说进攻部队不给力,也不是伊拉克军队很能打,而是城市战本身就很难打,或者说注定快不起来。

    这次,到机场来接丁镇南的是刘尊山。

    他的那个装甲营在后方休整,而且驻扎在机场附近,兼顾守卫机场的任务。

    在去前线指挥部的路上,刘尊山大致介绍了交战的情况。

    战斗打得如此艰难,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守军中有一支共和国卫队的步兵师,指挥官还是侯赛因的长子库萨。

    更加要命的是,库萨下了一道死命令,禁止平民离开巴士X。

    结果就是,巴士X的150万居民成了人质!

    之前几天,进攻部队遇到的最严峻的挑战,就是疏散转移交战区域里面的平民,并且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用刘尊山的话来说,有超过一半的官兵在保护平民。

    如果没有平民掣肘,联军早打下了巴士X。

    可惜的是,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解决。

    就算联军全力以赴,之前只疏散了不到50万平民,而且大部分仍然留在由联军控制的城区。

    以联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根本没办法安顿这么多无家可归的难民。

    何况,城区里面还有上百万平民。

    全都算上,安顿这些战争难民就够联军忙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前线指挥部在郊区,离机场不远,开车过去也就几分钟的事。

    在指挥部,从第5陆战师的侯晨晟少将那,丁镇南得到了相同的反馈意见,安顿平民花费了太多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