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后,在北孤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之上,纽兰共和国发起“南进战略”,而这套由前总统罗纳德提出的,并且加以实施的经济政治战略,又被形象的称为“第二门罗主义”,核心思想就是重新霸占西半球。

    “南进战略”成了纽兰共和国崛起的标志事件。

    罗纳德也由此成为了纽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罗纳德之前,纽兰共和国更像一个区域强国。

    在罗纳德主宰灰宫的八年间,纽兰共和国完成了由区域强国到全球大过的蜕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超级霸权。

    在很大程度上,赫伯特是在享受罗纳德的政治遗产。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赫伯特给罗纳德当了八年副手,他在两年之前当选总统更像是由副转正。

    可问题是,这才10年!

    哪怕在过去的10年里,纽兰共和国的发展速度为全球最快,也不足以弥补自身的先天不足,更别说扭转实力对比。

    就算把枫叶国与墨西哥算上,按照北孤自由贸易区计算,人口也只有5亿,而南北孤大陆的人口总量还不到10亿。梁夏帝国自身有8亿,巨大陆东南地区还有大约4亿,狭夷皇国有1亿,高巨王国有大约5000万,如果把南方次大陆也算上的话,梁夏帝国势力范围内的人口总量超过20亿。

    这里,还没有算上新月地区与玄大陆东部那些国家。

    人口规模上的巨大差距,首先就决定了双方的经济实力。

    发展至今,梁夏帝国依然是全球头号强国。

    虽然对梁夏帝国经济总量的评估,不同的国际机构给出的结论不一样,但是总体差距并不是很大,没有一家机构否认梁夏帝国为全球头号经济体的事实,而估算结果,即梁夏帝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30%到40%之间,远远超过处于第二梯队的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

    差距有多大呢?

    按照较客观的估算,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相当于梁夏帝国的7成,最多不超过8成。

    如果不考虑进出口,仅计算本国生产消费,纽兰共和国还不到梁夏帝国的一半。

    简单的说,纽兰共和国更加依赖贸易,其相对庞大的经济总量跟北孤自由贸易区可以说不无关系。

    贸易在纽兰共和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0%,而在梁夏帝国不到10%。

    按照国内生产消费统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有梁夏帝国的6成。

    迢曼帝国也差不多。

    说是相当于梁夏帝国的50%,可是在扣除了西陆集团的增益之后,经济实力恐怕不到梁夏帝国的4成。

    此外,梁夏帝国拥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除了要大量进口资源之外,对外依赖程度并不高。

    在这点上,根本没得比。

    就算以北孤自由贸易区为准,纽兰共和国的部分工业产品也需要进口。

    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双方的战争潜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当今的国际局势勉强能够保持稳定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名义上,当今国际局势是三足鼎立,但是往实际上说,其实是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联手对抗梁夏帝国。

    在总体规模上,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总和,特别是加上北孤自由贸易区与西陆集团之后,肯定超过了梁夏帝国。

    可惜的是,这种非正式联盟必然效率低下,不可能把双方的潜力全都发挥出来。

    结果就是,也就只能勉强顶住梁夏帝国的压力。

    这也是罗纳德发起南下运动,竭尽权力的扩大在西半球,也就是孤大陆地区的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与迢曼帝国的友好关系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不管怎样,两个超级霸权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分道扬镳。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肯定不会让这种2打1的局面维持下去。

    最重要的,迢曼帝国未必能够坚持那么久!

    标志性事件就是10年前爆发的两伊战争。

    虽然在时发的时候,罗纳德还没住进灰宫,赫伯特也只是当选副总统,并不是事件的直接见证人,但是当时在任的总统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就把罗纳德与赫伯特请了过去,征询两人的意见。

    是否为波伊国提供支持。

    赫伯特记得很清楚,在得知此事之后,罗纳德顿时火冒三丈。

    原因无二,迢曼帝国是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准确说是在向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做出保证之后,才知会纽兰当局。

    根本就没有要跟纽兰当局商量的意思。

    以当时的情况,迢曼当局显然是觉得,纽兰共和国正处在联邦政府换届的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即将离任的民主党总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参与一场地区战争,要不然,不会把皮球踢给即将上任的共和党当选总统。

    可问题是,在这件事上,纽兰当局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两伊战争爆发了。

    在最初的一年里面,伊拉克占据绝对优势,压着波伊国在打,几个月就攻占了大半个低地省。结果是,等到罗纳德住进灰宫,而且完成了对内部机构的整理,立即加大对波伊国的支持力度。也就是在获得了纽兰共和国的全力支持之后,波伊军队在开战第二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场持续了八年的战争,确实改变了波沙湾地区的战略格局,沉重打击了梁夏帝国在当地的霸权地位。

    说得直接一点,梁夏帝国独霸世界油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也同样改变了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关系。

    在此之前,迢曼帝国一直以战胜国的身份自居,在跟纽兰共和国交往当中,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

    此后,双方的位置直接调转。

    两伊战争在2年前宣告结束,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迢曼帝国已经没办法继续为伊拉克提供支持。

    要继续打下去的话,由纽兰共和国支持的波伊国很有可能会赢得全面胜利。

    当然,前提是梁夏帝国不会借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迢曼帝国撑不住,在其退下后,梁夏帝国很可能会从幕后走到台前。

    真要如此,之前八年的战争就白打了!

    这场战争,让纽兰当局清楚的认识到,迢曼帝国并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其实,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罗纳德才提出了以“重返孤大陆”与“称霸西半球”为目的的“南进战略”。

    按照当时情况,也就需要10年时间,就能完成独霸一方的壮举,通过称霸西半球,获得单独挑战梁夏帝国的资本。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罗纳德赢得第二次大选的那年,梁夏帝国迎来了以立场强硬出名的首辅,海军元帅周涌涛。

    在他之前,也就是廉旭升之后的4任首辅全是文职官员,在对外态度上都比较温和。

    由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其实是梁夏帝国由战略收缩向战略扩张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对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进行战略扩张的反应。

    也就是在周涌涛的手上,梁夏帝国的军事建设重新走上正轨。

    结果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梁夏帝国就通过行动,宣告全球霸主的地位不可动摇。

    同样是这几年,迢曼帝国基本上吃光了在两伊战争中获得的战争红利,再一次被逼到了绝境。

    周涌涛推行的对外政策,几乎全都是针对迢曼帝国。

    这也很好理解。

    在把迢曼帝国干趴下后,梁夏帝国就将统治世界岛,并且依靠全球第一的海军,完成对纽兰共和国的全面封锁。

    因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军,所以纽兰共和国根本不可能称霸西半球。

    这也是在逼迫纽兰共和国为迢曼帝国输血。

    简单的说,除非纽兰共和国打算打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争,不然就必须耗费大量资源救助迢曼帝国。

    在把大量资源用在迢曼帝国身上之后,纽兰共和国拿什么去挑战梁夏帝国?

    要不了10年,纽兰共和国就会力竭不支。

    到那时候,梁夏帝国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能干掉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

    其实,迢曼帝国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怂恿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试图通过发动一场代言人战争扭转局面。

    不同的是,这次要挑战的是梁夏帝国,还提前跟纽兰共和国协商。

    为了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支持,肯定得提前通气。

    当然,说起来是给纽兰当局面子,希望能与纽兰共和国并肩作战。

    可是看现在的局面,支持迢曼帝国的军事冒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吗?

    自赫伯特往下,没哪个有足够的信心。


………………………………

第27章 悬而未决

    虽然没人承认,但是包括赫伯特在内,大家都知道,在10年前,当选民把罗纳德送进灰宫的那一刻,与梁夏帝国的全面战争就变得无法避免。此后发生的事情,只是加快或放慢了战争到来的步伐。

    只是,后来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初在决定迈出争霸的步伐,也就是称霸西半球的时候,包括罗纳德在内,大家都认为有足够的时间,让纽兰共和国在大战爆发之前,打造一流的军事力量,并获得足够跟梁夏帝国匹敌的综合国力。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纽兰共和国开始倾力打造海军,并大力发展空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罗纳德在当选之后就宣布,将在自己的任期之内,让大型战舰的数量达到350艘。

    虽然没有能够兑现这个承诺,即在离任的时候,纽兰海军只有335艘大型战舰,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也就是在罗纳德的努力下,纽兰海军由一次地区性的海军,发展成为除梁夏海军之外的第二支全球海军。

    空军实力也是突飞猛进。

    可惜的是,与梁夏帝国的差距依然很明显。

    至于在短期内追上梁夏帝国,明显是奢望。

    想到这里,赫伯特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虽然在年龄上,只比周涌涛小了5岁,但是在上次大战当中,周涌涛是梁夏海军的主要功臣之一,后来还晋升海军元帅,而赫伯特在战争当中只是一名鱼雷机飞行员,不过小小的少尉军官。

    其实,赫伯特这条命本来就是拣来的,或者说是拜梁夏帝国所赐。

    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由赫伯特驾驶的鱼雷机被击落,机枪手当场阵亡,导航员在迫降的时候撞破脑袋,只有他幸免于难,只是摔断了左臂,并且在3天之后被一艘梁夏驱逐舰捞了起来,此后在战俘营里面呆了几个月。在华莱士逃往霍瓦依群岛,并且建立檀香山政权之后不久,他就被释放,并且在此之后设法回到了纽兰本土,在大战结束之后成为共和党的联邦议员。

    如果不是碰巧遇到了那艘驱逐舰,以及驱逐舰上的瞭望员没有打瞌睡,赫伯特早就喂了鲨鱼。

    在邦交恢复正常后,赫伯特还专门去梁夏帝国,拜访与感谢了营救他的驱逐舰舰长。

    如果从个人的立场出发,赫伯特更愿意跟梁夏帝国和平相处,哪怕必须承认梁夏帝国为全球头号霸主。

    可惜的是,做为政治家,赫伯特肯定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处理国家大事。

    与罗纳德不同的是,赫伯特从来就不认为,纽兰共和国能够在下一场大战当中,战胜强大的梁夏帝国。

    这个观点,早在40多年前,还在战俘营里等待安置的时候就已产生。

    在那几个月里,赫伯特不但没有遭到虐待,还治好了摔断的胳膊,在遣返之前,体重比被俘时增加了差不多20磅。

    只是有待战俘,就足以说明问题。

    跟这样的对手交战,还有胜算吗?

    当然,选择权不在赫伯特的手里。

    在其他几位联邦官员与将领看完了卡伦送来的资料,也就是那些卫星照片之后,赫伯特才把目光转向了坐在旁边的科林上将。

    他是陆军的参谋长,也是参联会轮值主席。

    “当前的局面,其实并没超出我们的预料。”科林推了下眼镜,十分平静的说道:“如果让我们来打这一仗,除了需要在前期通过外交努力获得更多时间,在战场上的表现不会比梁夏军队差多少。不是说我们更加厉害,而是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太差,根本不是梁夏军队的对手。”

    “伊拉克能够坚持多久?”国务卿詹姆斯直接问了出来。

    科林没有急着开口,在赫伯特也表现出了兴趣之后才说道:“关键得看梁夏帝国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只是解放科威特,最快3个月,最多就半年。如果是要推翻侯赛因政权,至少都需要半年。唯一能肯定的是,在正式发动地面战争之前,梁夏军队会花很长的时间进行空中打击。”

    “有这个必要?”赫伯特都很是疑惑。

    “单纯在军事方面,确实没有这样的必要,而且尽快发动地面战争能更有效的检验新军事理论的价值,毕竟搞十几年的军事改革,梁夏军方推行的‘空地一体战’一直没有经受过实战检验,到底怎么样,谁都说不准。可是把政治算上,先进行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反到是更理想的选择。”

    “为什么?”国防部长布鲁斯追问了一句。

    这个问题,足以证明布鲁斯是门外汉。

    文职官员担任国防部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十多年前,民主党政府的国防部长麦克马拉曼还是个会计呢。

    “时间不允许。”

    科林没摆架子,只不过坐在他旁边的诺曼上将抢先做了回答。

    他是纽兰中央战区的司令官,而该战区以新月地带为主,司令部在德黑兰,他在昨天晚上才搭乘转机回到华城。

    诺曼开口之后,大家都朝他看了过去。

    “如果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没有什么好说的,不管怎么打,由梁夏军队为首的联合部队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问题是,谁敢保证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或者说不会发展成为全球大战?”

    这句话说到了关键点上。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维系全球和平的,其实是由三个超级霸权形成的动态平衡,即最强大的梁夏帝国没有把握战胜另外两个超级霸权,而另外两个超级霸权联合起来,也没法击败梁夏帝国。

    现在,这种局面明显是维持不下去了。

    诺曼的意思很明确,梁夏帝国不会立即发动地面战争的关键原因,就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为全球大战做准备。

    这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梁夏帝国的论议两院已经通过战争授权法,其中就包括动员预备力量,即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备状态。

    要说的话,这就是关键所在。

    不为了打全球大战,需要动员预备队?

    或者说对付差了几个数量级的伊拉克,需要动员预备队?

    也就只有为全球大战做战备,才得动员预备队!

    “诺曼将军说得对,这确实是需要担心的事情。”赫伯特打破了沉默。“不过需要我们担心的,并不是梁夏帝国。”

    这下,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赫伯特身上。

    “总统……”国务卿詹姆斯那焦虑的样子,明显是在提醒赫伯特,这里人太多,有很多话不能随便说。

    只是,赫伯特故意装着没注意到。

    在看了国务卿一眼之后,他接着说道:“早在年初,迢曼当局就暗示我们,会在波沙湾采取行动改变世界局势。虽然在当时,我们有过类似的担忧,觉得迢曼当局在玩火,而梁夏帝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但是没有人想到,局势会发展到这一步。按照获得的信息,迢曼帝国绝不会妥协。”

    “要直接出兵参战?”

    赫伯特没有回答诺曼提出的问题,还使劲的揉了揉额头。

    “没那么简单。”科林在这个时候接过话题,说道:“虽然迢曼帝国一直积极增进与忒尔共和国的关系,还提出可以考虑让忒尔共和国加入西陆集团,但是迢曼帝国在波沙湾的影响力很有限,没有向波沙湾投送兵力的可靠渠道。就是说,迢曼帝国还没有资格在波沙湾地区挑战梁夏帝国。”

    诺曼立即锁紧眉头,他已经猜到了科林的意思。

    在波沙湾不敌梁夏帝国,迢曼帝国唯一的选择,也就是开辟新战线,而必然引发第三次全球大战。

    见到诺曼已经会意,科林转而说道:“在当时,我们有过类似的担忧,也做过这方面的推演,得出的结论很不乐观。只要梁夏帝国是有备而来,哪怕我们跟迢曼帝国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目前这情况,梁夏帝国不可能没有准备!”

    科林点了点头,表示诺曼没说错。

    “很明显,在局势失控之后,最快在几个月后,迢曼当局会为了夺得主动权而抢先发起攻击,我们将被迫卷入这场注定赢不了的全球大战,葬送掉在过去几十年里面,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本。”赫伯特接过了话题,说道:“至于支持伊拉克在波沙湾地区做文章,同样行不通。”

    “这等于提前发动全球大战。”国务卿詹姆斯跟了一句。

    “没有别的办法阻止全球大战爆发了?”

    “不是去阻止,而是想办法推迟。事实上,没人能够阻止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能够推迟几年就很不错了。”

    诺曼眉头紧锁,认真思索着这个问题。

    赫伯特朝科林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往根本上讲,最应该担心的是迢曼帝国。如果没办法稳住迢曼帝国,第三次全球大战肯定会在几个月后爆发。相对的,以目前的情况看,梁夏定国反到不存在发动全球大战的意图与动机。”

    “这么说,需要想办法让迢曼当局打消发动全球大战的念头。”

    “我已经派遣特使前往白林,跟迢曼宰相商讨相关问题。”赫伯特在这个时候,接过了话题。“目前能肯定的就是,迢曼当局早就认识到,继续拖下去,他们将成为第一个倒下的超级霸权。所以要稳住迢曼帝国,我们得做出必要承诺,等到全球大战爆发的时候,我们会积极参战。”

    “这等于鼓励迢曼当局发动战争!”诺曼立即跟了一句。

    “事实上,这同样是我们担心的地方,或者说是需要将军解决的问题。”

    诺曼微微一愣,明显没搞明白总统的意思。

    “我们得稳住迢曼帝国,不过也要让迢曼当局知道,现在就发动战争,我们必然是败多胜少。那么换一种方式来说,什么时候开战的胜算更大?或者说,要推迟多久,要在几年之后才更有胜算?同样的,在此之前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够让我们在下一场大战中更有把握击败梁夏帝国?”

    这一系列问题,难住了诺曼。

    他不过是中央战区的司令官,一名货真价实的军人。

    只是,赫伯特显然没有打算就此放过诺曼。

    “换种方式说,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需要花多少时间,也就是要用几年,才能为大战做好准备?”

    科林的这番话,是在替诺曼解围。

    其实,并不是赫伯特等人要为难诺曼。

    在纽兰军队中,诺曼是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不然也不可能以不到50岁的年龄就成为了陆军上将,还坐上中央战区司令官的宝座。

    别看中央战区远离本土,在纽兰共和国的战略布局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其实就是波伊国。

    说得直接一点,波伊国是纽兰共和国在世界岛的立足点,决定纽兰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不然,纽兰共和国不会花那么大的代价支持波伊国独立,然后还跟由迢曼帝国支持的伊拉克鏖战八年。

    由此不难看出,诺曼的能力绝对不差。

    其实,这也是赫伯特让科林把他叫回来的关键所在。

    如果战争不能避免,那么首先就要问问统军征战的大将。

    沉思了好一阵,诺曼才说道:“首先就是,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进行战争动员,更别说是扩大到军队之外。再说了,大规模军事动员根本就不可能保密,肯定瞒不住。因此所谓的战前准备,最多就只是加快推进军事改革,加大改革成果的推广力度。从这个角度,我们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

    “5年就够了?”

    诺看看了眼提问的国务卿詹姆斯,并点了点头。

    显然,跟科林一样,他对这个什么事情都插上一手的国务卿很不感冒。

    科林的嘴唇动了动,不过最后还是忍住了。

    气氛明显有点尴尬,毕竟5年时间确实太长了。

    别看战后大体上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了45年,可是大家都知道,大战在最近爆发的概率非常大。

    矛盾摆在那里,根本就不用猜测。

    思索一阵,赫伯特才说道:“如果大战在近期突然爆发,胜算有多大,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大的胜算?”

    “这个不好说。”

    诺曼回答得如此的直接,赫伯特明显有点准备不足。

    “将军,这也不需要你马上做出答复。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有时间。”科林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诺曼也很聪明,知道该谈的事已经谈完了,就起身跟着科林离开了办公室。

    只是,会议并没有就此宣告结束。


………………………………

第28章 煽风点火

    稳住迢曼帝国?

    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等到科林回来,会议才继续进行。

    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是能不能稳住迢曼帝国。

    只是,包括赫伯特在内,没人对此抱希望,连一丝的幻想都没有!

    不是说迢曼当局不愿意为了取得大战的胜利而忍耐一段时间,而是诺曼提到的,5年太过漫长了。

    在之前的秘密接触当中,迢曼特使一直在强调,只要梁夏帝国出兵干预伊拉克,迢曼帝国就不会坐视不管,肯定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行动,确保在波沙湾地区的核心利益不会遭受损失。

    此后,CIA提供的情报证明迢曼特使所言非虚。

    关键不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而是迢曼帝国以及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已经严重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了。

    只是在今年上半年,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类生活必需品,在迢曼帝国的零售价格就大幅度的上涨35%,在西陆集团其他国家的上涨幅度还要大一些,即便是传统产粮大国洛克国与罗利王国,食品价格的涨幅都超过了20%。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西陆集团的内部稳定。

    至于原因,除了从去年开始,波及到整个北半球的干旱,也跟梁夏帝国的操作有关。

    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一直就是粮食的纯进口国,食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当然,也跟经济失衡有很大关系。

    为了维持军事实力,西陆集团的成员国一直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在关系民众生活的轻工业领域投入明显不足。

    由此引发的不止是内部经济危机,还对西陆集团的团结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问题,在骆沙民主共和国体现得最为明显。

    同样在上半年,就有大约10万名骆沙民主共和国的公民以探亲、工作等理由,申请前往由梁夏军队控制的东莫萨,而逾期未归的骆沙民主共和国公民,在6月底就达到了创纪录的550万。

    此外,骆沙联邦共和国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为移民提供培训,让移民通过工作融入当地社会。

    相关宣传,更是如同来自南方的季风,早就传遍骆沙民主共和国。

    为了获得工作机会,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成千上万的西骆沙公民涌入莫萨市,想尽办法前往东莫萨。

    受此影响,骆沙民主共和国被迫在上个月宣布暂时关闭边境口岸。

    这一政策出台之后,立即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

    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西陆集团的经济出了问题,还是严重的问题。

    在骆沙民主共和国内部,已经出现重新统一的呼声,而且越来越多的公民支持跟骆沙联邦共和国统一。

    关键还有,在骆沙联邦共和国也同样有重新统一的意愿。

    不同的是,骆沙联邦共和国更加希望在梁夏帝国的支持之下,以吞并骆沙民主共和国的方式实现统一。

    接受来自骆沙民主共和国的“移民”,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骆沙联邦共和国在梁夏帝国的允许之下,采取的针对骆沙民主共和国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加重骆沙民主共和国与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

    去年,骆沙民主共和国就以间谍罪名,逮捕了数百名骆沙联邦共和国公民,并将其驱逐出境。

    可惜的是,这些举措其实是适得其反。

    不管多么严厉的政策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西骆沙与东骆沙本来就是一个国家,边境线两变的骆沙人是同一个民族。

    这些问题,在根源上全都跟发展有关。

    原本条件更差的骆沙联邦共和国,在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之后,在各方面都超过了骆沙民主共和国。

    根据非官方机构的统计,骆沙联邦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8000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金元,在全球排名第七,此外还建立起了以石油开采与化工、有色金属加工与机械制造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在以东方集团当中,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综合国力排第四,仅次于梁夏帝国、狭夷皇国与高巨王国。

    以工业化程度而言,骆沙联邦共和国已经不比迢曼帝国差了。

    要命的是,骆沙民主共和国却在走下坡路!

    发展至今,骆沙民主共和国的人口就只有8000万,官方统计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万亿金马克,也就是大约7000亿金元。虽然拥有生产坦克与战斗机的能力,还有配套的工业体系,但是工业的种类严重不足,在很多关键领域需要依靠迢曼帝国,或者从西陆集团的其他成员国进口。

    其实,这也是骆沙民主共和国的民众最不满的地方。

    发展了几十年,骆沙民主共和国其实在开倒车,不但被骆沙联邦共和国追上了,连经济命脉都掌握在迢曼帝国手里。

    此外,民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西陆集团肯定会分崩离析。

    也许,迢曼帝国不会因为这场风波而完蛋,但是失去了西陆集团之后,迢曼帝国也就失去了争霸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