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飞行员没撒谎,就至少击落了74架敌机。

    果真如此,这是自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或者说是进入到喷气时代之后,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单次空战。

    至于损失,那是完全没办法造假。

    32架参战战斗机,已有31架回到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唯一没有返回的,也就是李天凌的那架。

    吃午饭的时候,施授良拿到了由另外一名联队长提交的报告。

    此时,营救部队已经找到李天凌,正带他返回。

    按照特种部队发回来的消息,这名新鲜出路的,也是帝国空军在波伊战争之后诞生的第一个王牌飞行员只是受了点轻伤。

    如果还有战斗机可以用,他能够立即重返战场。

    可惜,暂时没有可用战斗机。

    交战过程并不复杂,跟过去几年在“西进”演习当中采用的战术,而且是最基本的战术几乎如出一辙。

    在超视距空战阶段,只是位于边境线中段的2个“战…11B”战术单位,8架重型战斗机前后三次开火,就击落了34架伊拉克战斗机。进入到格斗阶段,2个“战…10B”战术单位的8架中型战斗机取得9个战果。到最后,在该方向上,只有大约10架伊拉克战斗机侥幸逃脱。

    晚了大概15分钟,在边境西段,第二场空战打响。

    这场战斗,更加没悬念。

    在遭到4架“战…11B”两轮拦截,总共15架战斗机被击落之后,剩余的伊拉克战斗机全都转向逃逸。

    因为伊拉克战斗机迅速飞离了禁飞区,所以指挥战斗的联队长下达了收兵命令。

    按击落58架敌机计算,有49架是被中程空空导弹在视距外击落,只有9架被格斗导弹击落。

    至于航炮,连使用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空战史上,中程空空导弹首次唱主角,超视距空战首次超过了视距内空战。

    被全球各国空军吹了几十年的视距外空战,总算是修成正果。

    只是,问题也非常突出。

    在这份由联队长直接提交的战报当中,重点提到两种中程空空导弹的表现,并且要求尽快用“KK…12”全面取代“KK…6”。

    道理就是,在49个战果中,属于“KK…12”的就有42个!

    “KK…12”取得的战果高达“KK…6”的6倍!

    关键还有,12架重型战斗机,总共也就发射了56枚“KK…12A”,单发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75%。

    “KK…6F”呢?

    发射了40枚,只击落7架敌机,命中率不到17%。

    两种导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说一目了然。

    按联队长的评价说,如果不是提前装备了足够的“KK…12A”,格斗阶段的战斗必然更加凶险,损失肯定是在所难免。

    其实,此后通过审讯抓获的伊拉克飞行员,也能证明这一点。

    伊拉克空军采取的战术,就是用数量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尽最大的力让空战进入到格斗阶段。

    简单的说,只要有足够的战斗机顶住梁夏空军的“三板斧”,就能在格斗空战当中获得兵力优势。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就用这种战术来对付装备了F…14A的波伊空军,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格斗空战中,拥有兵力优势的一方,肯定能够占便宜。

    可惜的是,时代早就不同了。

    再说,两伊战争期间的空战,早公认是用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战术在使用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斗机。

    结果就是,在连续遭到迎头痛击之后,剩下的伊拉克战斗机飞行员早就吓破胆,根本就不敢恋战。

    在第二场战斗当中,就是因为觉得没胜算,后方指挥官才下达了撤退命令。

    当时,在边境线的南面,其实只有8架战斗机。

    如果没有撤退,让剩下的30多架战斗机继续突击,就肯定能够在格斗空战中获得兵力优势。

    可惜的是,伊拉克飞行员已被打怕了。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电子干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拉克空军的指挥官自始至终都没获得准确的战场信息,并不清楚对面的情况,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连对手还有多少战斗机,以及战斗机所在位置都不清楚,不败就没道理了!

    吃过午饭之后,施授良去医院看望了刚刚被特种部队救回来的李天凌。

    在军事城里面,有一座设施与设备齐全的军事医院,不但能够收容上前名病员,还能医治与处理各种创伤。

    李天凌只是在弹射的时候擦破了额头,身上有几处淤伤,严格说来连轻伤都算不上。

    不过,他暂时只能留在地面上了。

    施授良只是让他安心的养伤,没有说不准重返战场,前提是自己去搞到一架战斗机。

    此后,施授良回到作战指挥中心。

    在吩咐负责舆论宣传的参谋尽快草拟好新闻稿之后,他才叫上此战的头号功臣,负责策划战术行动的丁镇南去了办公室。

    虽然兼顾空中作战行动,但是丁镇南隶属陆军,是一名上尉。

    他在前年才从军校毕业,以帝国联合军事学院当年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被分到了西北战区司令部担任参谋。

    在当年的“西进”演习当中,丁镇南的突出表现引起了施授良的高度关注。

    去年,他晋升中尉。

    然后在“西进149”演习中,他获得更多表现机会,而且没让施授良失望,再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此外,因为在演习中的突出表现,他获得破格晋升。

    两年升了2级,在战后是非常少见的。

    要说的话,成就了丁镇南的,其实是军事改革。

    关键,也就是帝国联合军事学院。

    这座帝国的王牌军事院校诞生不到30年,而且帝国在大战之后,只创建了这一所军事院校。

    该院校的宗旨,就是培养全能型指挥人才!

    为此,联合军事学院并不在民间招生,而是从三所一流军校,也就是陆军指挥学院、海军学院与空军飞行学院,招收优秀的学员,进行三到五年的专业培训,以及为现役官兵提供进修培训服务。

    此外,学院的讲师与教官全是来自一线部队的高级军官,而且采用轮替制,确保教师团队始终站在军事理论最前沿,把积攒的经验与总结的理论传授给学员,引领军事理论的发展潮流。

    虽然才短短30年,但是帝国联合军事学院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最好的军校。

    当然,进入联合军事学院的都是军人当中的佼佼者。

    虽然有侧重,但是所有的学员都必须精通联合作战。

    只是,个人能力同样很重要。

    之前的演习没什么好多说的,而这次的实战表现最有说服力。

    开战之前,丁镇南就明确的提到,伊拉克军队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会在开战初期发动大规模反击。

    不是说伊拉克的将军很自信,是跟幕后的迢曼帝国有关。

    显然,丁镇南的这个判断已经变成了事实。

    关键还有,他坚信,靠3个“远征混成联队”就能够打垮伊拉克空军,并且让禁飞行动得到落实。

    做这个分析的时候,他只强调了一点。

    伊拉克不过是一个地区强国,根本没有资格跟帝国叫板,拿“西进”演习中对付西陆集团的战术来对付伊拉克,简直是大材小用。

    正是如此,施授良才只调用了3个“远征混成联队”,从而腾出更多运力,准确说是机场的吞吐能力来运送其他的,也更加关键的设备与物资,比如进行长时间作战行动所必须用到的维护保养设备。

    事实再次证明,丁镇南的判断又对了。

    其实,禁飞战术也是出自丁镇南之手。

    分成两个阶段,先设为100千米,在有了足够的兵力之后扩大到300千米,其实是丁镇南的主意。

    当时,施授良还为此表达过担忧,觉得这么部署太过冒险了。

    不过现在看来,丁镇南的安排并没错。

    “我们得尽快调整部署,让3个联队都做好对地打击的准备,至少要让一半的战斗机在地面待命。”关上房门之后,丁镇南就说开了。“在这边安排好了之后,我就去陆战队的临时据点看看。”

    “需要这么急?”

    “在空中吃亏之后,那就只能在地面做文章了。以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更应该担心侯赛因会恼羞成怒。”

    施授良锁紧了眉头,神色也很是低沉。

    其实,丁镇南最突出的地方,是他有着远超一般军人的政治眼光,因此总能站在战略高度上看待问题。

    “中午这一仗之后,伊拉克空军最快也要明天才能回过神来。如果我没有猜错,巴格达那边会把希望放在晚上,觉得可以趁夜色发动突击。如果侯赛因觉得必须冒险,那就肯定是今晚。”

    “我们只有2个营。”

    “两个最精锐的营!”

    施授良依然很担心。

    “我们现在并不需要担心伊拉克会大举入侵沙乌地,毕竟没有制空权,迢曼顾问会让侯赛因冷静下来。真正需要担心的,其实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军事冒险,比如通过入侵诱使沙乌地发起反击,或者要我们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比如在正式反攻之前,部署更多的作战部队。”

    “拖下去?”

    “目前看,拖下去也许就是侯赛因能够争取得到的最好结果。”

    听丁镇南这么一说,施授良立即明白过来。

    “行,你现在就去安排。”

    “如果有需要,我在明天上午再回来。”走到门口,丁镇南好像想到什么,又回过头来对施授良说道:“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提前部署防空系统,做好应付导弹袭击的准备,毕竟侯赛因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

    施授良长出了口气,才点头答应下来。

    他没有忘记这件事,只是没有想好要不要调整部署,而丁镇南提醒后,他也觉得确实有这个必要。


………………………………

第21章 导弹威胁

    帝都首辅官邸。

    “你怎么看待此事?”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周涌涛把一包还没拆开的香烟放到林世平的面前,然后去打开了面向花园的窗户。

    这明显是要堵住林世平拿抽烟开溜的借口。

    战争已经开始,时间无比的宝贵。

    就算周涌涛很讨厌别人抽烟,现在也只能将就。

    再说,林世平在赶过来的路上遇到大塞车,耽搁了一些时间。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真的应该好好考虑迁都的事情,至少需要考虑把行政机构搬走。

    帝都的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了!

    在这座拥挤的城市里面,每天只是浪费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超过了4个小时,而遇到重大活动,必然会全城瘫痪。

    人口密度太大,还有大量需要保护的名胜古迹,哪怕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庞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也无济于事。

    前几天林世平还跟周涌涛开玩笑,说要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得施行全城戒严。

    其实,迁都的事情,周涌涛早在考虑,也获得了论议两院的支持,只是肯定无法在这个时候实施。

    至于戒严,那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的紧急事件,交通问题还不大。

    不要忘了,帝都时间比战场时间晚了5个小时,因此施授良发消息回来的时候,刚好是帝都的晚高峰。

    要是再晚一点,就能错过晚高峰。

    只是,此事根本拖不得。

    秦风烈在接到施授良的战报之后,立即给周涌涛打电话,除了报喜外,也就是提出向沙乌地部署最新式的防空系统。

    没错,就是绰号“神箭手”的“DK…10A”远程防空系统。

    这是帝国空军与陆军联合投资研制的,创造了好几个全球第一的,最为新锐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首先就是,该系统第一次采用相控阵雷达系统。

    得益于相控阵技术,特别是小型化与高集成度,首次将搜索与照射功能整合到一起,大幅度的简化了火控系统。

    此外,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可靠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暂时没得到实战验证,意义与价值却非同凡响的第一,具备了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

    其实,这是意外的发现。

    在设计的时候,帝国空军与陆军没要求“神箭手”能够拦截弹道导弹,毕竟需要的技术太过先进,如果无法在规定的研制周期内取得突破,肯定会拖累整个项目,至少会推迟“神箭手”的服役时间。

    哪里想到,军方进行验收测试的时候,发现该系统有一定的反导能力。

    不是很强,不过总比没有好。

    按照军方做的测试,对付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的弹道导弹,“神箭手”的单发杀伤概率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因此理论上用两枚“神箭手”拦截一枚来袭导弹,就能够把击落概率提高到84%。

    针对导弹防御,这个击落概率已经足够了。

    正是如此,在完成验收之后,陆军抢先订购了一批,并装备主力部队,应付日益严重的弹道导弹威胁。

    有趣的是,帝国陆军其实一向不重视弹道导弹。

    归结起来,无非是帝国陆军从不欠缺火力支援。除装备大量火炮与火箭炮,还有一千多架武装直升机,而且随时能够获得空军与海军支援,根本就不存在需要用弹道导弹来进行火力支援的必要。

    至于战役级的火力突击,更加轮不到弹道导弹。

    空军有那么多的轰炸机,还有数千架攻击机与多用途战斗机,而在传统战术中,全都用来执行战役级突击任务。

    按照职能划分,空军战术航空兵本身就是为陆军存在的!

    在帝国空军的编制体系当中,根本没有弹道导弹的位置。

    不受重视,也跟弹道导弹的作战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波伊战争的后期,帝国陆军完成了具备末端自导能力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测试,而且各项性能都达到与超过了设计指标,比如命中精度高达50米,战斗反应时间最短能控制在5分钟之内,但是到最后,陆军还是没采购,而是在支付了相关的研制费用之后,将其当成了技术储备。

    关键就是,效费比实在是太低了。

    这种绰号“山火”,最远射程达到14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就连批量采购的单价都高达350万金元,而且是新历130年的币制,相当于现的1600万,差不多是同射程巡航导弹的20倍。

    “山火”的性能再先进,作战效率也肯定无法达到巡航导弹的20倍。

    用陆军将领的话说,只有欠缺有效的火力打击手段,才会把效费比低得吓人的弹道导弹当杀手锏。

    当然,这也是实话。

    当今全球,实力最强大的梁夏军队与纽兰军队,都没大规模装备弹道导弹。

    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确实有大量弹道导弹,而关键就是,西陆军团确实欠缺有效的打击手段。

    对众多二流与三流国家来说,那就更加如此了。

    在两伊战争中,弹道导弹的军事价值获得证明。

    不过,严格说起来,只能算反证。

    在进入到战略僵持阶段之后,因为双方欠缺突破对方防线的进攻手段,又不愿意接受无法取胜的既成事实,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战线后方,妄图通过打击对方的非军事目标让对方屈服。

    最初,双方还主要依靠空军。

    可惜的是,面对逐渐完善的防空体系,传统的突防战术根本就是送死,战损率高得让双方都无法承受。

    在这个背景下,双方都把目光转向了弹道导弹。

    虽然效费比非常低,但是不存在被击落的问题,更不需要担心飞行员伤亡或者是被敌人抓获。

    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交战双方各采购与消耗了数千枚中短程弹道导弹。

    受到精度限制,双方都把弹道导弹用来袭击对方的城市!

    到两伊战争结束的时候,伊拉克军队还保留了上千枚从西陆集团引进的“飞毛腿”,以及仿制“飞毛腿”的“侯赛因”导弹。

    要说的话,这些导弹才是伊拉克军队的撒手锏武器。

    在上个月,商讨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的时候,陆军就在反复强调那上千枚威胁不小的弹道导弹。

    用秦风烈的话来说,就算那些导弹无法改变战争的结局,也能够让帝国军队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如果运气够好,一枚装载了半吨炸药弹道导弹能炸死数百名帝国军人!

    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施授良提出,在必要的时候向沙乌地部署“神箭手”,获得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

    哪怕只是安慰,也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得多。

    当然,要弹道导弹,只是部署“神箭手”肯定不够,而且按照帝国的套路,肯定是首先考虑进攻。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空军就提出,让已经服役的“战…16A”参战,专门执行搜寻与摧毁弹道导弹发射车的任务。

    理由也很简单,只有“战…16A”有足够的航程与载弹量,能执行这类任务。

    空军发起“先进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就是想获得一种用来执行战场折断任务,能够克制敌方远程投射武器的战术平台。为了达到空军提出的设计指标,“战…16A”在几乎放弃了空战能力的情况下,获得高达13吨的载弹量,而且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超过2000千米。

    总而言之,得把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当威胁看待,绝不能忽视。

    正是如此,秦风烈提出,除了部署“神箭手”系统,向以利雅得与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为主的,沙乌地的重要城市与军事基地提供防空反导掩护之外,还要考虑安排“战…16A”执行猎杀任务。

    此外,得尽快做出决定。

    用秦风烈的话来说,在周涌涛批准后,肯定需要花一些时间进行部署,所以在决策环节耽搁不得。

    为此,周涌涛在第一时间给林世平打电话。

    找林世平,其实是要搞清楚,伊拉克的那些弹道导弹到底有多大威胁,有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不是说周涌涛不信任秦风烈,而是觉得伊拉克的威胁不至于那么严重。

    毕竟周涌涛是老牌军人,还是曾经的海军元帅,自信心可不是一般的强大。

    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林世平给出的专业意见。

    没错,就是准确的情报。

    “施授良上将的担心确实有道理,也不能说是谨小慎微。”林世平长出口气之后才接着说道:“怕的不是一万,是万一。”

    周涌涛没接话,在林世平点上香烟的时候,他起身走到窗边。

    如果不是情况特殊,没有人敢在周涌涛的面前抽烟。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没有哪个海军军人喜欢烟草的味道。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发射的那些‘飞毛腿’,对战术目标的命中率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因此到后期才被用来打击城市。问题是,我们最为主要的军事基地,也就是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更像是一座城市,而且其占地面积,跟一座中等城市相当。”

    “你是说,侯赛因会用导弹袭击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如果其他的反制手段都用不上,或者靠不住,这就是他唯一的选择。”

    周涌涛长出了口气,他当然清楚林世平为什么要这么说。

    其实,在输掉了今天的空战之后,除非侯赛因愿意冒险发动地面进攻,或者说是地面行动获得了意外收获,不然在无望夺回制空权的情况之下,还靠得住的反击武器,也就只有弹道导弹了。

    哪怕只有象征意义,也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到时,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肯定会首当其冲遭到打击。

    要说的话,只要拿出两伊战争中导弹袭城战的力度,就足够让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的帝国军队喝上一壶了。

    那么,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又暗自叹息了一声,周涌涛才转身对还在吞云吐雾的林世平说道:“首先部署3个‘神箭手’营,应该够了吧?”

    “关键不是‘神箭手’。”

    “如果要以攻代守,提前部署‘战…16A’机群,而且只用来执行搜寻与摧毁弹道导弹发射装置的任务,肯定会对其他的部队产生影响。再说了,计划在‘铜墙铁壁’之后,才发起空中打击。”

    “那就缩短第一阶段的作战时间。”

    “这……”

    “7天确实太多了,如果能够在3天搞定,就可以提前进入第二阶段,并且首先部署专门执行打击任务的‘战…16A’。”

    “3天就够了?”

    “要说够的话,那肯定不够,不过在最初几天,我们可以加大轰炸机出动动量,减轻前线作战部队的负担。”

    周涌涛锁紧了眉头。

    “这也意味着,战争开支肯定比预料的多。”

    这林世平也是个实诚人,直接说出了周涌涛的心事。

    先进行为其7天的“铜墙铁壁”行动,也就是通过防御稳住战局,目的并不是阻止伊拉克军队南下攻打沙乌地,而是为完成部署争取时间,即帝国军队需要用7天时间向沙乌地运送装备与物资。

    这里面主要就是空军的后勤保障设备。

    从帝国本土往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运送一个拥有60架作战飞机的战术航空兵联队的全部保障设备,需要“运…10”这个级别的战略运输机飞行32个架次,此后每周还要用4个架次运送耗材。

    至于为什么是7天,那是经过反复的推演,并且演算之后得出的结果。

    压缩到3天肯定有影响,比如战术航空兵无法部署到位,而且在部署到位之后也无法达到完整的战斗状态。

    正是如此,林世平提议增强战略轰炸机的出动力度

    这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巡航导弹!

    一枚空射巡航导弹,军方采购单价大约100万金元,而一枚同等当量的500千克级炸弹最多就5000金元,哪怕是激光制导炸弹,采购价格也不会超过5万金元,比巡航导弹便宜了几个数量级。

    大量使用巡航导弹,谁都会肉痛。

    不过,还有别的选择吗?

    沉思一阵,周涌涛才下定了决心。

    当然,用不着给林世平下达命令,也轮不到林世平调兵遣将。

    给秦风烈打了电话,让秦风烈跟总参谋部的几位参谋长商量,通过调整作战计划来提前部署“神箭手”与“战…16A”机群后,周涌涛还给林世平安排了一个任务,抽空去几个铁杆盟友那跑一圈。

    任务只有一个,让那些不愿出兵,没办法出兵,或者出兵不够的盟友,承担更多的战争开支。

    当然,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

    只要愿意承担更多战争开支,出更多的钱,可以少出兵,甚至不出兵。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钱。


………………………………

第22章 空地联合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北面,边境线以南大约50千米,被戏称为“美女之家”的2号临时据点。

    在取名字方面,陆战队还是那么奔放。

    上次大战当中,陆战队把伤亡了近3万官兵的塞岛称为“天堂”,把同样通过血战打下的中转岛称为“阳光海滩”。

    在这个方圆上百千米都杳无人烟的鬼地方,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美女。

    说是临时据点,实际上是一座设施齐备的军营。

    与正规军营比,唯一的区别就是,所有营房都是用工程板材搭建,看上去跟建筑工地上的工棚差不多。

    当然,只是看着差不多。

    这些军用营房,全都采用高质量复合板材,在干燥的波沙湾地区能使用几十年,不需要担心老化材料问题。

    此外,所有的营房都是超标规格。

    简单的说,一个双人士兵宿舍占地面积高达20平方米,随时可以通过增设床铺来扩大容量。

    与以前的军营相比,用工程板材搭建军营,绝对算得上是军事工程领域的进步,其实也是在战场上买来的教训。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军队吃够了营地的基础设施落后的苦头。

    当时,使用的最多的是在大战期间流行的帆布帐篷。

    在波伊国北部地区,只要到雨季,驻军就别想过上安稳日子,不止是帐篷经常漏雨,营地里面更像是中世纪的西方城镇,到处是淤泥,还经常因为清洁卫生没做到位,导致非战斗减员。

    按非官方统计,因为流性疾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占到部队减员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了支援前线,像“黄连素”与“氟哌酸”等用来治疗肠炎的药物还经常断货。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帝国军队是痛定思痛,投入资金研制了能够防水隔热,而且易于拼装的新式工程板材。

    要说的话,最大的好处,其实是易于拼装。

    所有的板材都是标准件,而且按地板、墙板与天花板分成了几种规格,并且采用统一的接口。

    在不使用大型工具的情况下,2名士兵能够在半个小时之内,搭建一座最多供12人居住的宿舍。

    这个效率,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从直升机上面俯瞰,这些营房就像是摆放整齐的豆腐块。

    如果说有什么欠缺的话,就是少了制冷的空调。

    大概是营房里面太闷热,大部分官兵都在外面露宿,在营房外面的空地上,摆满了官兵自带的沙滩椅。

    其实,在日落之后,这里没什么娱乐活动。

    毕竟是刚刚建立起来的临时据点,很多设施都还在搭建当中,别说是娱乐设施,连餐厅都没有弄好呢。

    从直升机上下来后,丁镇南就看到了一身戎装的刘尊山。

    两人不是朋友,不过算得上是老相识。

    当年,刘尊山从斯里兰卡回来之后就拿推荐信,到帝国联合军事学院深造,为今后晋升提供有利条件。

    其实,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

    只要是参与过实战,在战斗当中有杰出表现的军官,都有机会获得到联合军事学院进修与培训的机会。

    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军官,把现代战争的特点介绍给那些没有上战场的学员。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相互交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认识了刘尊山,而且通过交流相互熟悉与了解。

    不过,刘尊山只在联合军事学院呆了一年,因此两人的交情算不上有多深。

    “准备好了吗?”

    “收到消息后,我就把部队派出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