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标准的通信稿,帝国论议两院已经通过了战争授权提案,帝国首辅将在下午两点半发布电视讲话。
此后,首辅将亲自在官邸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相关的消息,并且接受记者的提问。
这下,记者们立即行动起来。
不为别的,赶紧去首辅官邸新闻厅抢位置。
那地方原本是一才用来堆放杂物的储物间,最多摆放几十张椅子,要是去晚了,不要说坐的地方,连站的地方都没。
当然,内幕消息也随着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传了出来。
下午两点,帝国官方电视台率先做了报道。
在论议两院全体会议上,由首辅周涌涛提交的军事行动授权法案,以全票通过。
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
这是上次全球大战,即薛远征提交的对狭夷皇国的宣战法案之后,第一份获得全票支持的战争授权案。
不过,这是一份非完整的战争授权案。
简单的说,授予首辅的是调动现有军事力量的权力,是否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依然需要由论议两院批准。
此外,现有军事力量包括预备役部队。
也就是说,周涌涛可以按照授权下达军事动员命令,采用征召预备役官兵的方式扩充正规军军力。
要说,对付一个伊拉克,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在波伊战争后,帝国的常备兵力一直维持在350万到400万之间,其中陆军兵力占到了六成。
虽然以帝国的疆域,以及控制的势力范围来说,哪怕是400万正规军,也就只够和平时期的正常需要,比如对假想敌构成足够的威慑,确保自身的核心权益不受侵犯,以及赋予盟国基本的战略安全,但是放眼全世界,真正能够对帝国构成威胁,能够侵犯帝国盟友的也就只有另外2个超级霸权。
如果是帮助科威特复国,哪怕需要彻底打败伊拉克,动用的兵力也不会超过30万。
显然,以帝国的总兵力,抽调30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动员预备役部队,明显是另有所指。
在很大程度上,预备役部队,也就是以地方武装力量为核心,包括民兵在内的准军事力量才是帝国战略安全的基石。
按帝国当局公布的相关资料,预备役部队的总兵力一直维持在800万左右。
其中,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在250万到300万之间,编在地方武装力量里面的空军与海军预备部队还有大约100万。
也就是说,主力预备役部队跟正规军几乎是一对一配置。
这些兵力就是为全球大战准备的!
说得直接一点,在大战爆发之后,每一支预备役部队都有明确的支援对象,也就是正规军的作战部队。除非是出现了战略溃败之类的意外,不然在战争初期,预备役部队的主要价值就是为正规部队补充兵员。
显然,接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官兵,肯定要比刚招募的新兵更有战斗力。
关键还有,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准不比正规部队差!
就拿陆军的预备役部队来说,除了接收从一线部队撤下来的主战装备之外,还有不少的现役主战装备,而且占比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这么做,就是让预备役官兵能够接触到最新式的武器装备,确保在战争突然爆发之后,抽调到正规部队的预备役官兵能够立即参加战斗。
可见,帝国的预备役部队比很都国家的正规军都要强大!
对付一个小小的伊拉克,帝国竟然需要动用预备役部队。
要说的话,还真是看得起侯赛因。
其实,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可以看成是给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警告,千万别做落井下石的蠢事。
波沙湾算不上是井,帝国也没落下去,而且伊拉克与波伊国更加算不上是石头!
真要开干,帝国绝不会手软!
在大会堂等了十多分钟,等记者全都离开之后,周涌涛才动身返回了首辅官邸。
利用这点时间,他修改了等下要用到的演讲稿。
此外,在两位议长公布表决结果之后,周涌涛就当众宣布启动针对伊拉克,准确的说是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从这一刻开始,波沙湾战争正式打响!
…………
此时,波沙湾地区,沙乌地本土北部。
万米高空,两架“战…10B”已经抛掉形同累赘的副油箱,并且在转向之后,打开了发动机加力燃烧室。
仅用了不到三分钟,这两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就达到了2。0马赫。
随即,就越过了沙乌地与科威特的边境线,进入科威特领空。
只是,两架战斗机并没转向,而是沿着连接两国的3号公路,朝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飞去。
这条公路,也是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的主线。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7个师,大约10万伊拉克大军就是沿着这条公路攻入科威特。
此外,伊拉克军队的后勤保障也主要依靠这条公路。
要说的话,3号公路就是10万侵科伊军的生命线!
那两架战斗机明显是在执行侦查任务。
在进入科威特领空之前,这两架“战…10B”就被巴士拉郊外的防空雷达发现了。
没啥好奇怪的,飞得那么高,没有被发现才是怪事。
正是如此,在两架“战…10B”进入伊拉克领空之前,在巴士拉附近徘徊的几架伊拉克战斗机就已转向。
其中,包括2架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绰号“支点”的MG…29。
与梁夏空军的“战…10”一样,MG…29也是中型战斗机,号称是第三代战斗机,拥有不输给“战…10”的性能。只不过,MG…29属于典型的前线防空战斗机,并不需要太大的作战半径。
至于性能到底如何,就说不准了。
当然,那两架MG…29早被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北面巡逻的“指…8C”,以及在波沙湾西部上空徘徊的“指…6C”探测到,而且受到了重点关照,其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并同步传输给后方的作战指挥中心。
两架MG…29转向南下,朝突击的两架“战…10B”扑去,作战指令下发给了在沙乌地国境线南面超低空徘徊的4架“战…11B”。
率领该编队的,就是李天凌。
两架“战…10B”冒充侦察机,把伊拉克空军的防空战斗机引过来,再由“战…11B”发起攻击。
这套伏击战术非常简单,实施难度也不大。
关键就是,得让伊拉克战斗机进入科威特领空,最好进入沙乌地领空。
别看巴格达当局丝毫都不肯示弱,没有理会帝国下达的最后通牒,但是在战术方面,伊拉克空军十分谨慎。
从4号的凌晨开始,伊拉克空军就停止了对地面部队的空中支援。
当然,科威特军队早已溃散,而且科威特境内也没有多少值得轰炸的目标,有没有空军提供支援都无所谓。
正是如此,伊拉克战斗机一直在本土上空活动,没有进入科威特领空。
也没有靠近边境线,没进入即将生效的禁飞区。
要说的话,这也跟三天前的战斗,也就是李天凌打的第一枪有关。
那次突然袭击等于警告了伊拉克空军。
跟拥有完整体系的帝国空军交战,伊拉克空军的那些战斗机,不管号称拥有多么先进的性能,也不堪一击。
关键就是,伊拉克空军的体系存在太多的漏洞。
这些问题,在两伊战争期间就得到了体现。
在跟波伊空军的战斗中,伊拉克空军就体会到了缺乏预警机,以及缺少远程攻击手段的苦头。
正是如此,才会花巨资从骆沙民主共和国采购能使用中程空空导弹的MG…29。
此外,还购买了20多架最快速度达到3马赫,能够威胁到预警机的MG…25战斗机。
可惜的是,伊拉克空军一直没有能够获得可以使用的预警机。
依靠防空雷达,根本就不可能探测到在超低空待命的4架“战…11B”,也就不可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在两架“战…10B”转向之后,李天凌才控制战斗机开始爬升。
这个时候,“战…11B”最为突出的性能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依靠大推重比获得的出类拔萃的垂直机动性能。
在空战状态下,“战…11B”的推重比超过1。25,而放眼全球,能够与其媲美的战斗机就只有纽兰的F…15A。
其实,这也是“战…11B”的看家本领。
在跟海军的“战…9B”进行的对抗训练中,空军的飞行员总结出,只有进入到垂直机动状态,才有取胜的可能。换种方式说,“战…11B”的盘旋性能确实不太好,但是要比爬升与俯冲,能够轻易碾压其他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截击机”的一大特点。
不要忘了,在设计“战…11”的时候,空军就明确要求,要取代的除了制空战斗机,还有所有截击机。
在极限状态下,“战…11B”能在1分钟之内,从海平面爬升到6000米,在2分钟内爬升到1万米。
当然,加速能力也非常突出。
同样是在极限状态之下,“战…11B”在8000米的高度上,从0。9马赫巡航速度,加速到2。25马赫,所需时间仅为115秒。
李天凌制订的伏击计划,关键就是“战…11B”出色的爬升与加速性能。
在2分钟之内完成爬升,那么就算被伊拉克的防空雷达探测到了,以伊拉克空军的指挥体系,也未必能够及时下令,让2架已经进入伏击圈的MG…29转向返航,而且那2架伊拉克战斗机根本就来不及逃走。
当然,该计划能够实施,主要还是看“指…8C”的表现。
准确的说,就是把握所有的战术结点。
此外,就是大小二双会不会犯浑。
所幸的是,那两个家伙,在上了战场之后,比谁都冷静,肯定不会犯糊涂,更别说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了。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还没有结婚生子,怕死得很呢。
就在“战…11B”机群全力爬升的时候,两架“战…10B”正在全速向南逃逸。
根据预警机发来的战场信息,那两架MG…29已经启动火控雷达,而且正在加速追赶逃逸的“战…10B”。
伊拉克战斗机已经锁定了“战…10B”,还没有开火,只是因为导弹的射程不够。
尾追开火,中程空空导弹的射程才迎头拦截的三分之一,而且脱靶的概率极大。
没有足够大的把握,飞行员一般不会浪费弹药。
………………………………
第17章 先声夺人
电视讲话这些,早就安排好了,周涌涛也就是照着稿子念。
因为消息早已传开,电视台也做了相关的报道,所以首辅的电视讲话反到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对帝国的军民来说,打仗根本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按照电视台的评论,在波伊战争之后的十几年,除了出兵斯里兰卡平定军事政变外,帝国就没有经历过其他值得一提的地区战争,反到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几场战争。
就帝国的历史而言,十几年没有打仗,反到非常的罕见!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是在南江口海战中诞生的,在梁骆战争当中发展壮大,在两次大战期间成为世界霸主。
上一次出现如此长久的和平,还是两次大战之间的“20年休战期”。
完事之后,周涌涛就回到了书房。
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不是因为刚刚面对摄像机念完早已准备好的讲稿,而是论议两院投票的事情。
虽然在3天前,周涌涛就已知道,肯定能获得战争授权,即论议两院的大部分议员表示会支持首辅的战争提议,但是让周涌涛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最终表决当中,竟然获得了全票支持。
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
这太不正常了!
五十年前,薛远征在论议两院的表决当中获得全票支持,是因为狭夷皇国不宣而战,偷袭了澄江军港!
这能比吗?
伊拉克军队不但没有攻击帝国的本土,也没攻击帝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而且科威特并不是帝国的缔约盟国。
此外,帝国皇室对科威特王室的安全保证并没有被打破,包括阿巴斯三世在内的科威特王室成员都已经安全抵达利雅得。
论议的两院上千名议员,为什么全部支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显然,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帝国的内部矛盾已经严重到,需要通过战争来缓解的程度了。
最严重的,其实就是经济方面的问题。
在根源上,还跟周涌涛有关。
6年之前,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周涌涛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授权陆战队在斯里兰卡采取行动,而是发起了代号“天网”的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工程,开始打造所谓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
当时,此事引爆了全球舆论。
按照西方媒体评论,如果梁夏帝国率先建立起国家战略防御体系,并且获得建立在该体系之上的战略打击能力,将拥有针对任何一个对手施行全面战略打击,而且不用担心遭到反击的绝对优势。
简单的说,打破了三足鼎立所形成的战略平衡。
在理论上,不管是迢曼帝国,还是纽兰共和国,因为缺乏对等的反击手段,都将在下一场大战中不敌梁夏帝国。
其实,在获得了几乎碾压优势的战略打击手段之后,梁夏帝国能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发动战争。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是把军备竞赛扩大到太空领域。
只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斯里兰卡的军事政变,成功的转移了舆论注意力。
可问题是,持续30多年的军备竞赛已经由此升级。
在同一年,纽兰联邦就率先启动了代号“星球大战”的战略计划,针对的其实就是帝国的“天网”。
到了次年,迢曼帝国也启动了代号“诸神黄昏”的战略计划。
也就是在此之后的几年里面,三个超级霸权先后在太空领域发力。
当然,领跑的一直都是梁夏帝国。
在过去几年里,帝国不但发射了数十颗“天眼”系列的军事侦查卫星,首次掌握覆盖全球的太空侦查能力,还正式启动了代号“指南针”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工作,完成了对本土的全面覆盖。
至于通信卫星,早就完成了布网。
当然,与之相对的,则是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
在周涌涛执政的这六年,帝国军费开支增幅一直保持在15%以上,基本上是经济增速的四倍。
去年,帝国的国防预算已经高达6400亿金元,占到中央财政预算的三成!
在新历143年,周涌涛执政之前的那一年,帝国国防预算才2300亿金元,即便把通货膨胀算上,也仅相当于新历149年的3000亿纪元。再往前的话,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最后一年,帝国的战争开支还不到600亿金元,相当于新历149年的8800亿金元,而且在中央预算的占比也只有三成。
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此,周涌涛最为清楚。
不过,这也是关键所在。
启动“天网”战略,并不是真的要获得基于太空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且在技术上根本就实现不了。
该计划有两个目的。
军事上的,其实就是向太空拓展,加快推进已经开始的第三轮军事变革的进程,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
其中,又以“指南针”卫星导航系统最为重要。
空军牵头,海军与陆军参与的下一代侦查、通信、情报、指挥与打击系统,难度最大与进度最缓慢的就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在军事之外的目的,其实是逼迫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跟进,在经济上给两个对手施加压力。
此外,就是提高科技在军备竞赛中的分量。
这是一场经济与科技的战争。
去年,纽兰共和国的军费开支超过了5000亿纽币,占联邦政府财政预算4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更是高达8%。
迢曼帝国的国防开支也达到了8500亿金马克,占财政预算45%,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10%。
和平时期,这绝对是不可承受的重担。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这将是第三次全球大战之前的最后一轮军备竞赛,因为支持不住的那个超级霸权,肯定会发动战争。
在根本上,这也是迢曼帝国教唆侯赛因政权发动战争的关键所在。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论议两院那些大老爷为什么会对出兵波沙湾,解放科威特如此的积极与热情。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没错,就是由巨额的赤字预算带来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贬值。
帝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连续6年超过了20%,目前的负债率相当于政府岁收的240%。
为了平衡预算,在过去六年里面,帝国一直在增发货币。
如果没有掌控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特别是主要的产油国均用金元结算,帝国金融体系早就崩溃了。
当然,发展到最后,其实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说产能过剩。
关键就在这里!
要想消除通货膨胀,解决过剩的产能,用掉大量囤积起来的剩余物资,唯一选择就是一场大规模战争。
要说的话,这才是根源所在。
面对该问题的,不止是帝国,还包括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
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当前这种局面根本就维持不下去了,最终必然有一个超级霸权倒下!
只有牺牲一个超级霸权,才能让全球经济恢复正常。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似?
不过,这也是周涌涛最为担心的地方。
迢曼帝国不用多说,就算没直接参战,也会变着花样支持侯赛因政权,并大力扶持西边的叙利亚。
关键其实是纽兰共和国。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纽兰共和国的军火商想趁机发一笔战争横财,就有可能怂恿波伊国参战。
秘密协议?
显然,那不过是一张纸!
只要纽兰当局点头,加上纽兰军火商提供支持,波伊国的好战份子会在第一时间向梁夏舰队开火。
真走到这一步,大战将在所难免。
可是,担心又有什么用?
像林世平说的,帝国当局唯一能够决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打好这一仗,把战后第二次军事革命带来的巨大提升展现出来,让对手认清跟梁夏帝国的差距,从而打消扩大战争规模的念头。
罗佑宾进来的时候,其实也就过去了十多分钟。
“开打了?”
罗佑宾点点头,才说道:“刚收到的消息,我军战斗机在科威特领空,击落了2架入侵的伊拉克战机。”
“我们有没有损失?”
“没有收到战损的报告。”
这时,周涌涛才长出了口气。
“施授良将军将在当地时间上午10点过,正式公布设置禁飞区。”
“让他去做吧,记得通知外交部。”
罗佑宾点头答应了下来,随后就退了出去。
设置禁飞区的事情,早就确定了,也已获得周涌涛批准。
推迟2个小时,也没什么奇怪的。
当然,等施授良以联合部队总司令的身份发布设置禁飞区的消息之后,前线作战行动就跟周涌涛没关系了。
他要做的,其实是替施授良解决后顾之忧。
头号任务,是让众多的盟国出兵参战,并且尽可能说服利益相关国家,让联合部队发展成货真价实的联合部队。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让罗佑宾通知外交部。
…………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联军司令部。
因为这是军事基地,所以只有受到邀请的记者才能入内,而且有宪兵维持秩序,新闻会场可以说秩序井然。
有趣的是,记者最为关心的,并不是接下来的作战行动,而是已经结束的战斗。
在大约十五分钟前,伊拉克国防部就抢先发表声明,宣称在上午九点的战斗中,成功拦截了入侵敌机,还击落了其中的7架。
为了“证明”这个说法,伊拉克国防部的新闻发言人拿出了几张很模糊的照片。
不过,已经有相关专业人事指出,伊拉克国防部公布的那些照片拍摄的战斗机,其实是梁夏帝国出口给沙乌地的“战…7”战斗机,而这种战斗机早已经退居二线,并没有部署到波沙湾地区。
其实,“战…7”本身就是“出口”战斗机。
只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或者说为了进行广告宣传,梁夏空军才少量采购装备,从来没有将其当成主力战斗机使用。还在梁夏空军服役的“战…7”几乎都在二线部队,还主要用于日常训练。
关键还有,按照十分可靠的内幕消息。
上午出动的梁夏战斗机,总共就只有6架。
那么,伊拉克空军去哪击落第7架呢?
同样是来自可靠渠道的消息,在上午的战斗中,梁夏战斗机在科威特上空击落2架伊拉克战斗机,而且很可能是MG…29。
这不止是传闻,在科威特的记者拍下了战斗机被击落的画面。
果真如此,伊拉克空军就亏大了!
MG…29是伊拉克空军拥有的最先进的战斗机,也是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少数几种第三代战斗机中的一种。
在此之前,骆沙民主共和国一直吹嘘,宣称MG…29是当今最先进战斗机。
至于梁夏空军出动的战斗机,很有可能是“战…11B”。
虽然“战…10”才是跟MG…29同级别的中型战斗机,但是西陆集团的新闻媒体,一直都拿“战…11”跟MG…29对比。
等待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已经有记者根据这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拟好新闻稿,就等最终证实了。
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报道相关的消息,那绝对能够提高报纸销量,或者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这场战争。
结果就是,当施授良来到会场的时候,还有很多记者在埋头赶稿,根本没注意到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
直到主持人用力的拍了拍麦克风,弄出很大的响动。
…………
军事城的另外一端,空军基地的跑道旁边。
从战斗机上下来后,李天凌并没有解开飞行服,只是把头盔给了地勤人员,然后找到地勤组长叮嘱了一番。
返航途中,2号发动机油料指示灯亮了几秒钟。
有可能是接触不良,不过也可能存在故障隐患,因此李天凌告诉地勤组长,要专门检查供油线路。
战斗已经打响,除非巴格达当局吞下失败苦果,不然肯定会大举出动,对梁夏空军发起挑战。
为此,2个中队的16架战斗机都得出动。
准确说是4个中队,李天凌所在联队负责东部地区,另外一个“远征混战联队”负责边境线西段,而第三个联队充当预备队。
为此,也就只有大概30分钟的准备时间。
如果不是发动机故障指示灯亮起,李天凌也不会架机返回军事城。
在军事城北面,2架大型加油机正在为另外几架战斗机补充燃油。
当然,借返航检修,还能补充用掉的导弹。
李天凌也就只是去厕所方便,面的等下尿在裤裆里。
地勤已经做了检查,没发现问题,2号发动机供油系统正常工作,而且油压与液压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李天凌也没再耽搁,在战机加满油与挂上导弹之后,就再次坐进了驾驶舱。
等他驾机升空,已经是当地时间上午10点过一刻。
………………………………
第18章 铜墙铁壁
巴格达总统府。
空军司令哈里里上将介绍交战情况的时候,侯赛因那憋闷的脸色,好像大半个月没有大便了。
做为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的独裁者,侯赛因很清楚当前局面有多么凶险。
虽然哈里里极尽所能的使用好听一点的词汇来介绍交战情况,但是没办法否认事实,伊拉克空军输掉了上午的战斗,两架最先进的g…29战斗机,在靠近沙乌地边境的科威特领空被击落。
此外,梁夏空军并没有遭受损失。
至于空军司令部公布的战报,是宣传需要。
战斗刚刚打响,先不要说还没有分出输赢,哪怕被打败了,也不能认输,肯定要把自己说成是胜利者!
可问题是,就连g…29都无法在空战中取胜,还能够守住制空权吗?
虽然已经时隔数年,但是侯赛因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在向伊拉克空军推销这种战斗机的时候,骆沙民主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营销人员反复强调,g…29是第三代战斗机,在空中所向披靡。
从当时进行的飞行表演来看,g…29确实是一种看上去很先进的战斗机。
不然的话,侯赛因也不会答应以6000万金马克的单价,从西陆集团的军火企业那里采购40架。
哈里里说了半天都是在介绍交战过程。
战术层面上的东西,侯赛因不太清楚,也没必要搞清楚。
联合部队的司令官已经宣布,沿着沙乌地,以及科威特的边境线,向两侧各延伸50千米设置禁飞区。
任何未经允许进入禁飞区的飞机,都将被击落!
梁夏帝国已经正式宣布,将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必要手段,帮助科威特复国。
部署在沙乌地的梁夏作战飞机接近100架,其中战斗机有大约50架,而且地面部队还有2个装甲营。
这仗,能打吗?
在上午的时候,侯赛因为了此事,跟外长哈桑谈了几个小时,而得出的结论是,只要能及时撤军,仍然可以避免跟梁夏帝国发生冲突。只要彻底的放弃吞并科威特的念头,还能保持主权完整与政治独立。
哈桑专门提到,梁夏帝国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调集足够的兵力发动进攻。
这几天就是停战的时间窗口。
也就是说,只要赶在梁夏帝国完成全面的战争准备之前妥协让步,就能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
按哈桑的意思,至少都还有7天时间。
这个判断,随后就得到证实。
就在开始,联合部队司令官施授良上将向记者宣布,以防御为主,代号“铜墙铁壁”的第一阶段作战行动,将持续到8月10日,也就是大约7天,并且根据实际交战情况决定要不要延长或者缩短。
预计从8月11日开始,联合部队就将由防御转为进攻。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