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公布阿巴斯三世已经逃离科威特的消息吗?”
周涌涛沉思了一阵,才问道:“王储呢?”
“已经到了利雅得。”
周涌涛又思索一番,才说道:“不急在这一时,国王到了利雅得,外界自然会知道,不需要我们操心。”
“行,那就这样吧。”
林世平很清楚,周涌涛关心的也只是阿巴斯三世的死活。
至于交战情况,反到没有什么好说的。
科威特是一个弹丸小国。
长期以来,科威特当局都把安全建立在与梁夏帝国的同盟基础上,为此把绝大部分油田的开采权转让给梁夏帝国的石油企业。其国防力量,也就是皇家军队,总兵力才5000,而且没几件先进装备。
说得直接一点,科威特皇家军队的头号使命是在迎接到访外宾的时候充当仪仗队!
对一个人口300万出头,面积不到18000平方千米的城邦小国来说,倾尽全力也打造不出与周边强国抗衡的军事力量。
面对强大的伊拉克军队,科威特军队也就够塞牙缝!
正是如此,林世平上个月在科威特城,直言不讳告诉阿巴斯三世,战争爆发后,直接投降就行了。
不用感到耻辱。
战争在科威特本土进行,打烂了还要科威特自己来重建。
再说,受点辱,今后才会有长进。
针对波沙湾的紧张局势,总参谋部搞了好几次兵棋推演。
即便没有发起突然袭击,以常规方式发动进攻,伊拉克军队也只需要一周,就能攻占整个科威特。
如果不宣而战,三天就够了。
当然,对帝国军队来说,前期防御性部署,最多也就只需要三天。
等到下午3点,才收到外交部的消息。
在经过不到1个小时的磋商之后,沙乌地国王已经答应,无条件向梁夏军队开放领空与领海,并提供军事基地。
该消息同步发给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
…………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骆沙联邦共和国军事基地。
在收到塔台发出的指令之后,李天凌才压下油门杆,随后松开了刹车。
伴随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战…11B”迅速蹿了出去,滑行不到600米,就风驰电掣的冲入了蓝天。
后面,另外7架“战…11B”正排队起飞。
这次,李天凌没犯错误,把“大小二双”编入了预备队,让他俩老老实实的跟随地勤人员乘运输机前往目的地。
爬升到高空后,李天凌启动了自动驾驶仪。
按照安排,由他统帅的“远征混成联队”首先南下,经巴铁的领空进入穆阿海,再转向飞往沙乌地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为了避免占用前进基地,联队里的轰炸机都将飞往迪戈基地。
其实,也没有必要把轰炸机部署在距离战场只有几百千米的地方,毕竟轰炸机不存在作战半径不够的问题。
其间,战斗机还将在穆阿海上空进行一次空中加油。
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远征混成联队”将以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为基地,守护沙乌地的领空。
简单的说,执行的是战役级战场遮断任务。
这也是“远征混成联队”存在的最大价值。
5年之前,空军在新军事变革推动下,组建“远征混成联队”的时候,赋予的头号使命就是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之下,依托设施简陋的前进基地,为帝国空军完成参战动员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正是如此,“远征混成联队”采用了小而全的编制体系。
通常,一支“远征混成联队”包含2个战斗机中队,1个运输与保障中队,1个战术支援中队与1个混编的轰炸机中队。只是在前进部署之前,会根据任务需要对编制体系做出适当的调整。
比如这次,就没有让轰炸机中队靠前部署。
当然,大部分时候也不需要让轰炸机靠前部署,只是需要安排轰炸机为前进部署的战术飞机提供掩护。
如果执行的是攻势防御任务,或者是进攻任务,轰炸机中队就是绝对主力。
执行以保证制空权为主的防御任务时,主力就是战斗机,尤其是作战半径更大的重型战斗机。
正是如此,编入“远征混成联队”的全都是帝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而驾驶这些战斗机的飞行员全都是精锐。
在预警指挥机的支持下,一个中队的8架“战…11B”能控制1000千米到1500千米空域的制空权!
此外,在过去几年的联合演习中,拔得头筹的几乎都是“远征混成联队”的飞行员。
按照空军内部做的推演,哪怕做不到以一当百,也肯定能够以一当十。
在理论上,对付伊拉克空军这类对手,一支“远征混成联队”的2个中队,即16架战斗机,就足够在依托后方指挥系统支持的空优战斗中掌握主动权,并击溃规模在大队以下的来犯敌机。
对“战…11B”的战斗力,李天凌有十足的信心。
不止是这种战斗机,还跟使用的新式弹药有关。
在年初的时候,准确说是春节后,李天凌统帅的联队率先换装了新式导弹,其实是进行军方验收测试。
没错,就是绰号“闪电”的“KK…12”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这是梁夏空军的第一种,也是全球第一种达到服役标准,并且正式装备作战部队的主动寻的空空导弹。
至于这种导弹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李天凌最为清楚。
在完成了几轮试射之后,李天凌就以联队长的身份,建议立即订购与装备这种能改变空战面貌的新式导弹。在一份绝密的测试报告中明确提到,该导弹对50到90千米内的敌机有绝对的杀伤力。
只是射程,就比半主动雷达制导的“KK…6”提高了一倍以上。
优势不止体现在射程上。
“KK…12”让“战…11B”获得了真正的多目标交战能力,也就是能同时对多个目标发起攻击。
这可是空军梦寐以求的,或者说是志在必得的作战能力。
不要忘了,海军的“战…9A”在10多年之前就获得了多目标交战能力,能够同时对6架敌机开火。
“战…11B”靠新式火控雷达,在理论上能同时控制8枚导弹攻击8个目标,可是在实际当中,受导弹限制,根本办不到。
因为不具备多目标交战能力,所以在之前10多年的联合演习中,空军被海军的战斗机虐得体无完肤。等到“战…9B”服役,就连近距离格斗空战,空军也胜少败多,可以说被教训得毫无脾气。
其实,也就是在李天凌的大力推动下,“KK…12A”才提前定型与量产。
现在,李天凌驾驶的“战…11B”就挂了4枚“KK…12A”,而且在4架“运…10A”的货舱里面还有100多枚。
如果按照高达80%的单发命中率计算,这些导弹能干掉小半个伊拉克空军。
只是,就算真的有仗打,那也是10多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
此时,科威特境内,共和国卫队的汉谟拉比师。
追上前锋部队之后,阿里立即下达停止推进的命令,还让官兵立即就地对主战装备进行检查维护。
不是坦克跑不动了,是阿里有点害怕。
打到现在,已经深入科威特境内20千米,竟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沿途的几处街垒性质的防御阵地,要么早就被抛弃,要么在伊拉克军队杀到时,守卫阵地的科威特军人立即就缴械投降。
结果就是,这一路上基本上一枪未放!
按照投降的科威特官兵交代,他们一直没有收到上级下达的战斗命令,而且长官让他们决定是否投降。
科威特就这么不战而降!?
随后,阿里就收到了后方发来的消息。
就在发动进攻之后不久,空军战斗机轰炸了一支离开王宫的车队,有理由相信科威特国王在车队里面。
也就是说,科威特国王阿巴斯三世很可能已经被炸死了!
此外,阿里还收到了由侯赛因发来的命令。
火速攻占科威特城,但是在没有直接命令的情况下,不得继续向南面推进,不得攻打沙乌地。
阿里当然明白其中关键。
科威特国王阿巴斯三世,原本只是一个亲王级别的酋长,获得梁夏皇室承认后,才登基称王。
也就是说,梁夏皇室为科威特王室提供了安全保障。
这可不是一句口头承诺。
虽然梁夏帝国早已完成宪改,皇帝只是国家的象征,但是皇室的地位非常稳固,皇帝的保证也就是帝国的保证。
炸死梁夏皇帝庇护的科威特国王,绝不是小事!
要搞不好,梁夏帝国完全可以将此当成参战的理由。
不要忘了,在东边几百千米外的波沙湾里,搭载近百架舰载机的“祝世建”号早就严阵以待。
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能在半个小时内飞到科威特上空。
阿里知道,害怕也没用。
所幸的是,因为进攻是一帆风顺,所以就算现在放慢前进的速度,也能在72小时之内拿下科威特城。
当然,把速度放慢一点,更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梁夏帝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参战,那么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共和国卫队得在打下科威特城之后继续南下,朝沙乌地首都利雅得推进,因此得在此之前,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
最关键的,也就是后勤保障。
别看整个波沙湾下面都是油田与气田,可是炼油厂却没多少,坦克与战车需要的然后都得从后方运送。
其实,有这个担忧的不止是阿里。
…………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总统府。
凌晨,侯赛因就把主要将领与官员召集了起来,还让人在巨大的中央办公室里搭了一个沙盘。
其实,是从共和国卫队司令部搬来的沙盘。
显然,侯赛因原本觉得,在进攻开始之后,能够通过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
不管怎样,他首先是军事家,其次才是政治家。
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可是哪里想到,战局跟他预料的几乎完全相反。
在之前的一个月里,大家都相信,在梁夏帝国出面之后,科威特王室肯定会下令让军队死战到底。
此外,迢曼军事顾问还提到,科威特军队其实是梁夏教官在指挥。
反正就是,能够拿下科威特,不过肯定有一场恶战。
不然的话,也不会投入精锐的汉谟拉比师。
现在这个局面,让侯赛因有点找不着北了。
其实,关键不是阿巴斯三世有没有被炸死,而是梁夏帝国到目前都没任何反应,连一份正式的外交声名都没有。
因为局势不明,所以气氛非常的低沉。
直到侯赛因最信任的人,共和国安全局的局长,情报主管贾马尔到来。
向侯赛因汇报,并且获得侯赛因的准许后,他才让参谋把刚刚获得的军事情报标注在沙盘上。
科威特城东边大约100千米,波沙湾西部国际海域,有一艘梁夏帝国的导弹护卫舰。
从部署的位置来看,这艘战舰是在掩护从科威特出来的民用船只,比如那些满载的超级油轮。
当然,大部分油轮属于梁夏帝国。
没有人做解释,也没有这个必要。
作战计划是早就制订好了的,政府与军方的高层都心里有数,而头号目的其实是试探梁夏帝国的底线。
从来就没有人担心攻打科威特的难度。
关键就是,打下科威特之后,要不要继续向南推进。
显然,这就得看梁夏帝国的反应。
6年多前,斯里兰卡的军事政变爆发之后,仅过了半个小时,梁夏当局就发表了一篇措辞强硬的声明。
此后就是按照这份声明,发起干涉斯里兰卡的军事行动。
可是现在,梁夏帝国根本就没有反应!
过了一阵,侯赛因才用目光询问了站在沙盘四周的军政要员。
没人吭声。
把目光收回去,又盯着沙盘看了一阵,侯赛因才面色严峻的点了点头,给贾马尔使了个眼神。
这已经足够了。
贾马尔没多问,转身离开中心会议室。
………………………………
第9章 导弹投手
幼发拉底河三角洲,当地时间下午1点过。
在飞跃巴士拉之前,哈桑控制“超级军旗”攻击机,把飞行高度降到了150米,躲避东边那架舰载预警机。
早在几年之前,伊拉克空军就见证了预警机的巨大价值。
其实是“被”用来证明预警机的价值。
当时,与波伊国的战争进行到第二年,在获得迢曼帝国全力支持,以及梁夏帝国的默许之后,伊拉克军队发动反击,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在最后一次反击行动当中,伊拉克空军投入近300架作战飞机,试图通过一次大规模进攻,夺取波伊国的低地省,并逼迫波伊当局承认战败。
在这场决定两伊战争最终结局的大会战中,哈桑就驾驶战斗机在前线冲锋陷阵。
可惜的是,美梦仅仅存在了3天。
战役的第四天,准确说是第三天晚上,波伊空军发起了绝地反击,只用几个小时就扭转战局。
次日清晨,在哈桑驾驶战斗机杀到的时候,已经决出了胜负。
其实,在最初4个小时,波伊空军就通过突击行动,摧毁了伊拉克空军部署在巴士拉郊外的防空阵地。
8个营的32套防空导弹系统全部被摧毁!
此后,波伊空军还在空战中,击落了50多架伊拉克战斗机,并宣称没在空战当中损失一架战机。
当然,这肯定是在吹牛。
哈桑所在中队,就在当天的战斗当中击落了一架波伊战斗机,而且很有可能是从纽兰共和国进口的F…14A。
只是,没人能否认,伊拉克空军在当天遭受了惨败。
输掉这场空战,直接导致伊拉克空军丧失了战场制空权,无法继续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在鏖战数个月,伤亡数十万官兵之后,伊拉克军队才不得不放弃攻占低地省的行动。
此后奋战6年,伊拉克军队都没能攻入低地省。
直到筋疲力尽,双方才坐下谈判。
哈桑早就知道,在那“黑色12小时”中,帮助波伊空军取得胜利的,就是纽兰共和国紧急援助的3架预警机。
全都是舰载预警机。
不是说舰载预警机更加先进,是恰好相反,即技术门槛更低,出口限制小得多,也更容易掌握与运作。
在整场空战中,波伊空军依靠预警机,掌握了伊拉克空军的一举一动。
说得难听一点,伊拉克战斗机在升空之后不久,就被预警机发现,此后的动向更是一目了然。
依靠地面雷达的伊拉克空军,始终都没掌握战场主动权。
敌暗我明,还能不败吗?
正是如此,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前,伊拉克共军就在全世界求购预警机。
虽然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在去年,通过迢曼帝国买到了由几个西陆集团成员国联合研制的大型预警机,但是这架耗费数十亿马克,性能指标也非常先进的预警机,在交付一年之后都没有形成战斗力。
按照迢曼顾问所说,就是因为太先进,所以可靠性不高。
感情,那架预警机并不是用来打仗的武器,而是一个充门面的高科技玩意。
梁夏海军预警机的性能,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全球第一种舰载预警机就在梁夏海军诞生,此后的几十年里,梁夏海军一直拥有最先进的舰载机。
纽兰共和国卖给波伊国的舰载预警机,其实都是梁夏舰载预警机的山寨货。
当然,在迢曼顾问的教导下,哈桑等伊拉克飞行员早就知道,现阶段躲避预警机的最好办法是超低空飞行。
在进入波沙湾上空之前,哈桑再一次降低飞行高度,还检查了主要设备的状态。
之前,为了避免过早的暴露攻击意图,哈桑在起飞之后,就跟在一队飞往科威特城执行轰炸任务的“幻影”F1战斗机后面。在第一次降低飞行高度的时候,他才转向脱离战斗机编队。
不过,按照迢曼顾问提供的战术,在海域上空飞行得把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
梁夏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海面产生的镜面干扰做了优化,对掠海飞行目标有很强的探测能力。
当然,这也是唯一需要飞行员注意的地方。
就在巴士拉的东面,准确说在哈桑驾驶的这架“超级军旗”上方10000米高空,有一架隶属于中央战区司令部的巡逻机,正在用对海搜索雷达,监视那艘一直在公海徘徊的梁夏护卫舰。
等下,巡逻机机将用数据链,把战场信息发给哈桑驾驶的攻击机。
正是如此,并不需要在发起攻击之前,爬升到500米的高度,并且用火控雷达搜索那艘战舰。
这样,就更加不存在暴露的可能性了。
其实,也大幅度简化了攻击过程。
如果没有巡逻机支持与协助,通常由2架“超级军旗”协同作战,其中一架专门负责导航与搜寻目标。
有巡逻机,那就不同了。
正是如此,这次由哈桑单独执行任务。
要说的话,他的任务就是驾驶“超级军旗”到达发起攻击的海域,在收到巡逻机提供的目标信息之后,把挂载的反舰导弹射出去。
关键就是那枚导弹!
与“超级军旗”一同从洛克国引进的“飞鱼”反舰导弹!
伊拉克空军最想要的是“飞鱼”导弹,而且同样是从洛克国进口的“幻影”F1战斗机也能使用这种导弹,可是洛克国坚持捆绑销售,不愿意单独出售导弹,伊拉克空军才不得不购买了一批“超级军旗”攻击机。
当然,“超级军旗”也不是不无用处。
“幻影”F1是战斗机,采用低翼载气动布局,没办法在贴近海面的高度以0。95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超级军旗”本身就是攻击机,翼载比战斗机高得多,因此低空飞行的稳定性也要好得多。
不过,重点依然是“飞鱼”导弹。
这是全球第一种具有贴海飞行能力的高亚音速反舰导弹。
此外,也是迄今为止取得战果最多的反舰导弹。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的“飞鱼”可以说大发神威,取得大量震惊世界的战果。
只是,大部分都不值得炫耀。
除了击沉几艘波伊国的小型舰艇之外,最具有震撼性的一个战果,就是误伤了一艘梁夏海军的护卫舰。
当然,梁夏帝国也因此大发雷霆,炸掉了几座伊拉克的油田。
此外,被“飞鱼”打中的全是没有武装的油轮。
按之前取得的战果,“飞鱼”对大型舰船的单发命中率高达80%。
现在,那艘梁夏护卫舰就是大型目标!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被“飞鱼”锁定,哪怕是战舰,也在劫难逃!
当初,那艘梁夏护卫舰在被“飞鱼”锁定之后,进行了机动规避,还释放了干扰弹,最终仍然被导弹命中。
至于让导弹锁定护卫舰,哈桑同样是信心十足。
“飞鱼”导弹先进之处,就是其攻击方式。
发射之后,导弹先按照规划好的线路飞行,并且在预定海域启动雷达搜索目标,再主动发起攻击。
对护卫舰这类大型目标,雷达的探测与锁定距离在20到30千米之间。
这个距离,并不比防空雷达对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近多少。
关键还有,“飞鱼”导弹并不大,发射质量才670千克,反射的雷达信号强度远低于战斗机。
在理论上,防空雷达对“飞鱼”的探测距离也就在20到30千米之间。
正是如此,除非被预警机探测到,不然只是依靠自身的雷达,战舰肯定无法及时发现逼近的“飞鱼”导弹。
只是,“飞鱼”也并非完美无瑕。
除了战斗部不够大,导致毁伤能力差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稍微短了点,通常只能够达到40千米。
在现代化防空体系面前,40米的射程实在太近了。
梁夏海军的区域防空导弹拥有120千米的射程!
正是如此,才需要经验丰富的哈桑来执行这次攻击任务。
在哈桑想着这些的时候,信号指示灯亮了起来,已经收到由巡逻机发来的信息,那艘梁夏护卫舰并没离开。
“超级军旗”距离梁夏护卫舰已经不足50千米。
哈桑没有多想,立即把收到的目标信息输入了火控系统,而火控系统自动把相关信息写入导弹的控制系统。
关键,就看最后这一**作!
哈桑一直盯着导航屏幕上的读数,在距离读数变成“40”的时候,哈桑才猛的拉起了操纵杆,并同时推下油门。
其实,这个距离稍微近了点。
如果是在以往,哈桑会在距离目标50到45千米处拉起攻击机,从而在离目标40千米之外发射导弹。
哈桑把发射导弹的距离缩短5到10千米,主要是目标情况不明。
由巡逻机提供的目标战舰的位置信息,存在约10分钟的时间差,而那艘梁夏护卫舰肯定不会在原地抛锚。
如果在朝东南方向航行,10分钟能够航行几千米。
说是拉起,其实也就只是稍微提高了飞行高度。
高度读数重新出现,准确说是在高度指针跳动了几下的时候,哈桑就摁下了发射导弹的按钮。
其实,这是一个由洛克教官传授的小技巧。
“飞鱼”导弹的最小发射高度为50米,“超级军旗”高度表的最小读数也是50米。
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来确定发射高度,而不是一定要等到高度表恢复正常工作。
用教官的话说,等到高度表恢复正常,飞行高度肯定远远超过50米。
攻击机轻微震动了一下,随后就急剧蹿升。
所幸,哈桑的经验十分丰富,在感觉到震动的时候,他就收了点油门,随后控制攻击机转向。
没有立即降低飞行高度,是因为在转向的时候肯定会掉高度。
如果高度不够,攻击机就会坠海。
在确认攻击机处于水平飞行状态之后,哈桑才回头看了一眼。
导弹已经射了出去,正以几乎贴着海面的高度向东飞去。
3分钟后,也许只要2分30秒,这枚配备165千克重半穿甲战斗部的“飞鱼”导弹就能击中那艘护卫舰。
不过,那已经跟哈桑没有关系了。
出发之前,基地的司令官就明确告诉哈桑,如果他驾驶的战机被击落,而且不幸落到了敌人手里,就必须咬定,攻击的是一艘运载了危险物品的科威特货轮,没有瞄准那艘梁夏护卫舰。
哈桑早就想到,就算攻击得手了,巴格达当局也不会承认是他的功劳。
也许要在几年之后,才会给他一枚象征荣誉的勋章。
当然,如果因此与梁夏帝国开战,他会立即成为伊拉克民族英雄!
回过头来,哈桑先愣了一下,其实就只有零点几妙,接着就立即回头,朝东边的天空看过去。
他觉得是自己眼花,或者是太紧张产生的错觉。
可惜的是,他既没眼花,也没有产生错觉。
高空,两道笔直的白烟俯冲而下,朝着哈桑驾驶的“超级军旗”射来。
完了!
跟波伊空军鏖战了数年,且多次跟F…14A交手,还被击落过2次,哈桑很清楚那两道白烟代表着什么。
哈桑根本没有多想,立即握住并且用力拉起两条大腿之间的弹射手柄。
这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战斗机弹射座椅。
…………
西波沙湾,“攀枝花”号导弹护卫舰。
在大约5分钟之前,那架“超级军旗”进入波沙湾上空,朝这边飞过来的时候,卫少龙就下令拉响了战斗警报。
其实,在上午赶到的预警机早就发现了那架伊拉克的攻击机。
至于预警机为什么要前出400多千米,还把飞行高度降低到5000米以下,卫少龙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就算飞行高度为4500米,“指…6C”对掠海敌机的探测距离也高达120千米。
这个探测能力,足够及时发现迫近的威胁。
也就是在接到预警机的消息之后,卫少龙才发出了战斗警报,让全舰300多名官兵进入战斗岗位。
只是,到底有没有威胁,没有人知道。
预警机只是探测到了那架攻击机,没有探测到攻击机发射的导弹,而且那架攻击机已在开始转向飞走。
不过,卫少龙没有掉以轻心。
4年多前,也是在这片海域,“昭通”号被反舰导弹击中的时候,卫少龙就是该舰的航海长。
当时,他是亲眼看到导弹飞过来,并且击中战舰的舰体!
虽然在此之后,帝国海军对伊拉克发起持续24小时的狂轰滥炸,但是并没有让殉国的30多名官兵起死回生。
也就是那一次,卫少龙清楚的认识到。
在战场上,任何疏忽大意都要用鲜血与生命来补偿!
为此,他发誓,这辈子绝不犯这样的错误!
………………………………
第10章 鬼使神差
头顶上的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卫少龙先是一愣,不过就迟疑了半秒钟,随后就一把拔出话筒。
“司令舰桥,我是舰长。”
几秒钟后,卫少龙“砰”的一下又把话筒插了回去,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说。
“右满舵,全功率推进,航向030!”
没等舵手反应过来,他已经离开了舰长的位置,接住士官长递来的望远镜,朝左侧露台走去。
在他来到露台上的时候,“攀枝花”号已经在全速转向。
外面,操作高倍警戒望远镜的瞭望员在见到舰长后,明显被吓了一跳,而且不知道是否应该把望远镜让给舰长。
没啥好奇怪的,在战斗的时候被分配到室外的,肯定是刚上舰的新兵。
如果近处存在威胁,还可以在旁边的环形轨道上安装一挺13毫米重机枪,并增加一个机枪小组。
卫少龙没理会那名新兵,在出来之后,他朝后方机库上的那门机关炮看了过去。
那可不是一般的机关炮,那是一门采用加特林原理,有7根30毫米炮管,最达射速高达每分钟4200发的近防速射炮。
这门采购价格高达1500万金元的速射炮,其头号价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