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自然是打出来的交情。

    虽然跟刘尊山的关系不算特别好,但是相对的,廉明阳与白华伟都觉得这家伙还算是个男人。

    。m。


………………………………

第4章 太空猫眼

    这个刘尊山完全就是个憨子。

    跟小时后干架一样,打起仗来也是那种不要命的狠角色。

    其实,他仨个当中,只有刘尊山上过战场。

    不是说刘尊山更加厉害,而是沾了陆战队的光。

    当初,陆军航空兵独立出来,组建空军的时候,因为不想让海军成为头号赢家,也为了平衡军种,陆战队由海军下属的独立兵种,升格为由内阁直接领导的独立兵种,还差点独立建军。

    没有能够成为军种,是因为陆战队怎么都得依靠海军的舰船。

    此事,还催生了国防部,以及名义上隶属于国防部,实质上独立运作,由内阁首辅直接领导,向枢密院负责的总参谋部。

    当时,没有任何人想到,陆战队会由此发展成为陆海空面面俱到的小三军。

    催生这一切的,也就是波伊战争。

    在这场战争的后期,陆战队几乎独当一面。等到结束的时候,陆战队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装甲部队与航空兵,还有了一支由内河炮艇组成的舰队。要不是遭到海军强烈反对,恐怕还会分几艘小型航母给陆战队使用。

    发展至今,陆战队的兵力高达40万,拥有各类舰船上百艘,作战飞机近千架,直升机多达2000架,此外还有上千辆主战坦克,数百门自行火炮,约1500辆两栖战车,以及近万台各类装甲车辆。

    如果把帝国陆战队当成国家武装力量,在全球派在前20名之内。

    以战斗力衡量,帝国陆战队仅次于几个超级霸权与军事强国。

    陆战队能迅速发展壮大,关键就是由内阁直接领导,听命于内阁首辅,不受枢密院与论议两院的节制。

    当然,关键是摆脱了论议两院的控制。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遇到突发的重大事件,必须得采取军事行动,或者需要通过军事行动维护帝国利益的时候,帝国首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陆战队,而且帝国首辅能够直接调动的也只有陆战队。

    正是如此,在此后的几次小规模地区冲突当中,充当急先锋的都是陆战队。

    最近一次战乱,发生在4年之前。

    当时,斯里兰卡的亲梵罗青年军官团发动政变,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首都科伦坡,随后还出兵包围了亭可马里等军事基地,要求梁夏帝国交出逃亡的民选总统,并且无条件的从斯里兰卡撤军。

    因为总统的家人被叛军控制,所以局势非常的危急,随时有可能失控。

    在连续发出了三次最后通牒,外交努力宣告失败后,帝国当局不得不承认,军事行动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帝国当局并没有调动陆军,而是由陆战队承担了全部地面行动。

    只用一个晚上,陆战队就依靠直升机,用空中突击战术控制了科伦坡国际机场,随后由空军发起战略空运。

    到第二天上午,随着陆战队装甲部队开入城区,平叛行动就宣告结束。

    在这场冲突中,大出风头的是首次参战的,绰号“魅影”的“攻…11”隐身攻击机,没有多少人关注陆战队发挥的作用。

    “攻…11”能够用4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叛军总部,炸死叛军的全部高层人员,不是因为没有被雷达发现,而是陆战队特种部队提前部署到位,确定了叛军司令部的情况,还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

    至于派“攻…11”执行轰炸任务,只是想让这种刚刚服役的新式战机接受实战检验。

    斯里兰卡就没有几部像样的防空雷达,是否派遣隐身攻击机执行轰炸任务,对结果都无太大影响。

    可见,斯里兰卡平叛行动的头号功臣是陆战队。

    当时,护送民选总统返回总统府的那支装甲部队就由刘尊山指挥。

    用他的话来说,整个行动中,唯一的一场战斗,是用坦克炮轰开叛军设在总统府外面的街垒。

    正是如此,只要陆战队出现,那么离开战就不远了。

    这刘尊山也是实诚,坐下之后就直言不讳的告诉廉明阳与白华伟,他已经收到由陆战队司令部发来的命令,明天一早就乘飞机去沙乌地首都利雅得。只是具体的任务,陆战队司令部还没有安排。

    不过,这足以证明,帝国高层确实在考虑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可以看成是在为局势失控做准备。

    如果侯赛因没打算悬崖勒马,首先要保护好的其实是沙乌地。

    科威特太小了,又没有天险可守,沦陷是必然结果。

    如果侯赛因的胆子够大,或者说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已经做好准备,打算借此发起第三次全球大战,那么在扫荡了科威特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肯定会继续向南推进,攻入沙乌地境内。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不管是按照局部战争的方式进行,还是朝着全球大战的方向发展,在波沙湾方向上,帝国至少都需要用几个月时间来调集与部署军队,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以及发动盟国出兵参战等。

    在此之前,必须得把伊拉克军队挡在沙乌地的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需要在沙乌地的北面构筑一道防线,以此确保位于沙乌地东北,也就是波沙湾这边的油田不会受到威胁。

    要说的话,帝国的底线也就是沙乌地等波沙湾产油国的油田不会受到威胁。

    虽然第二次全球大战已经结束40多年,但是到目前,帝国依然是全球头号石油消费国与进口国。

    数十年来,帝国在波沙湾所做的一切,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保证石油供应,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用外界的话说: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帝国被赶出波沙湾的第二天打响。

    这也是派刘尊山去沙乌地的原因。

    因为战争还没爆发,也就没有论议两院的授权,所以帝国首辅现在能够调动的,也就只有陆战队。

    以当前的局面,论议两院肯定不会给首辅战争授权。

    聊了一会,三人才返回指挥中心。

    会议进入到了作战策划阶段,而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对外依然宣称“西进150”联合军事演习按计划进行。

    讨论进行到半夜的时候,才由施授良拍板,几套方案都获得保留,并各自拟定相应的计划书。

    至于到底采用哪套方案,由实际情况决定。

    对这种皆大欢喜的安排,自然没有人反对。

    其实,这也是惯例。

    哪怕气氛已经紧张起来,可是大家都知道,离真正开干还有一段时间,也就不用确定具体的作战计划。

    只是,会议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安排了任务之后,施授良发起了一个新话题。

    前期侦查。

    简单的说,不管是安排空军的隐身攻击机,海军的巡航导弹,还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来执行首轮突击,也就是通常说的“踹门”任务,都需要通过侦查,寻找合适的目标,并掌握目标情况。

    在几套作战方案中,都没提到前期侦查的执行方式。

    正是如此,施授良明确要求,负责拟定计划的陆海空三军军官得首先确定前期侦查行动部分。

    随后,施授良才宣布今天的会议结束。

    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过了。

    在施授良离开之后,白华伟就匆忙离开了指挥中心,甚至没有理会专门跑过来找他的廉明阳。

    开始已经说好,会议结束后给刘尊山送行,结果白华伟自己跑了。

    其实,在施授良提到前期侦查的时候,白华伟就想到了一件事情。

    …………

    此时,波沙湾西岸,伊拉克南部地区。

    巴士拉西南约20千米,距离伊科边境约40千米的荒漠腹地,一支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正在集结。

    最醒目的是共和国卫队的汉谟拉比装甲师。

    去年,该师才完成换装,获得了近200辆从骆沙民主共和国进口的T…72主战坦克,战斗力爆棚。

    其实,该师是南部地区,唯一装备了T…72的装甲师。

    为了让这支精锐部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秘密到达靠近边境的前沿基地,也就是进攻阵地,那可没少花功夫。

    前几个月,伊拉克国防军与共和国卫队就开始频繁调动部队,打乱了在南部地区的军事部署,为汉谟拉比装甲师南下打掩护。为了避免被侦察卫星发现,汉谟拉比师的主战装备都是在夜间运送。

    此外,该师的官兵还暂时换上了国防军的制服。

    总而言之,全都是为了保密。

    当然,除了坦克等主战装备,还调集了上千台后勤保障车辆,确保能够一口气向南推进上百千米。

    科威特不过是弹丸小国,根本就没有战略纵深可言。

    此外,科威特的国防力量也完全可以忽略。

    更加关键的是,科威特当局在两年前自毁长城,送走了梁夏帝国的军事顾问团,并且拒绝为梁夏军队提供基地。

    一鼓可下!

    阿里少将对此有十足的信心。

    在他看来,甚至不需要动用其他作战部队,只要给予汉谟拉比师足够支持,就能扫荡整个科威特。

    此外,要是后勤保障跟得上,他甚至有信心一路冲到利雅得城外。

    如果说有什么担心的话,那就是提前暴露战略意图。

    在这片面积不大的荒漠里面,除了汉谟拉比师,还有同属共和国卫队的尼布甲尼撒机械化师,以及国防军的5个步兵师。

    将近10万名官兵,全都聚集在一起!

    如果梁夏帝国早有准备,决定先下手为强,恐怕在波沙湾与穆阿海游弋的3艘航母已经派出了舰载机。

    想到这里,阿里不禁抬头朝繁星闪烁的夜空看过去。

    夜色,就是最好的掩护。

    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阿里就多次询问迢曼军事顾问,能不能确保夜间运动与集结时的隐蔽性。

    换句话说,梁夏帝国有没有能够在夜间拍照的战略侦查卫星?

    对此,迢曼军事顾问给出了明确答复。

    光学侦查卫星都只能在白天工作,雷达侦查卫星不是万能的,能够通过伪装等手段进行欺骗。

    为此,共和国卫队还专门采购了一批伪装工具,比如表面有金属薄膜的充气式坦克。

    关键还有,以汉谟拉比师为首的突击部队,像主战坦克之类的重型装备全都采用就地掩埋的方式进行隐藏。

    所有的坦克战车在到达前进阵地之后,均用黄沙与泥土覆盖。

    还有,迢曼军事顾问提供了一份关键情报:梁夏侦查卫星的轨道参数,也就是常说的“星图”。

    按照星图,在凌晨2点到6点之间的4个小时,为梁夏侦察卫星的空窗期。

    充分的利用这4个小时,就能够完成首轮突击。

    关键,其实是让以汉谟拉比师为首的突击部队展开。

    只要装甲部队发起冲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夜空当中,除了密密麻麻的繁星,什么都没有。

    不是没有,而是无法用肉眼看到。

    阿里并不知道,在他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在距离地面500千米的近地轨道上,一颗绰号“猫眼”的红外成像侦查卫星刚好从他头顶上方掠过,还连续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并且在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在运行到骆沙联邦共和国上空时,把装有底片的返回运载舱抛入了大气层。

    这颗编号“HZ…5031C”的侦察卫星,拍摄到的不止是部署在巴士拉郊外的军队,还有整个伊拉克南部地区。

    其实,它也是梁夏帝国的第一颗配备红外成像照相机的侦察卫星。

    如果不是波沙湾的局势骤然紧张,这颗卫星原本计划在明年才会正式投入使用,主要是其红外线CCD芯片依然存在几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没达到军方要求的分辨率,因此拍摄照片的军事价值存疑。

    不过,肯定能够拍下坦克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红外辐射。

    为了保密,该卫星暂时编在了“鹰眼”可见光照相侦查卫星序列里面,最初还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在轨几天后,帝国军方宣布该卫星的姿态控制发动机出了故障,为避免造成灾难而主动坠入大气层烧毁。

    坠入大气层的其实是一颗即将报废的气象卫星。

    通过多次变轨,这颗“猫眼”才转移到了近地轨道。

    正是如此,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情报机构才没发现这是一颗红外成像卫星,把它当成了军事通信卫星。

    这类战略欺骗,可以说见怪不惊。

    当然,该卫星提供的情报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在军情局拿到空军特种部队回收的照片舱,并对几张主要照片完成辨读时,已经是帝国帝都时间8月1日的清晨7点了。

    此时距离伊拉克发布的最后期限,巴格达时间8月1日上午8点,已不到6个小时。


………………………………

第5章 帝国首辅

    地球另外一边,纽兰共和国,纽城市。

    做为多边谈判的东道主,纽兰当局不但租下了整座帝国大厦,还为各方谈判代表提供了周到服务。

    只是,这些举措并没促成伊拉克当局回心转意。

    最终回合谈判已经持续了一整天,受时差影响,必须在凌晨之前达成协议,不然就将错过最后的机会。

    下午的磋商一直持续到7点过后。

    因为夜间磋商安排在8点30分开始,有很多文件需要及时处理,所以白华敏根本顾不上吃晚饭。

    整理好相关资料后,她就去了特使办公室。

    见到代表帝国首辅前来进行谈判的全权特使农承培,准确说是特使的神色,白华敏就意识到,结果已经出来了。

    “农特使……”

    “刚刚收到的。”

    农承培没多说,指了下放在办公桌上面的文件,就掏出香烟,走到了窗户旁边。

    白华敏稍微迟疑了一下,不过随即就走了过去,拿起了那份墨迹还没有干透的文件。

    只是一张电文,仅寥寥数语。

    大体意思就是,伊拉克军队已经完成进攻部署,战争将在几个小时后爆发,不用继续在谈判上浪费时间了。

    “就这么结束了吗?”

    “你去准备一下吧。”农承培重重叹了口气,随后就掐灭了只抽了两口的香烟。“虽然说希望即将破灭,但是我们还得做最后一次努力。我等会去找伊拉克的谈判代表,哪怕是为了问心无愧。”

    白华敏点点头,表示明白特使的意思。

    在农承培去找伊拉克特使的时候,白华敏给大使馆的联络人员打了个电话,让大使馆安排好外交专机。

    按之前的安排,不管是磋商失败,或者是通牒到期,帝国谈判团都将立即搭乘外交专机回国。

    白华敏是农承培的首席助理,主要负责杂务与协调。

    半个小时之后,农承培赶了回来。

    结果没有超出白华敏的预料,伊拉克的全权代表拒绝了农承培提出的替代方案,把最后通牒延长72小时。

    虽然距离最后期限还有几个小时,但是外交努力已经宣告失败。

    在给组织谈判的纽兰助理国务卿打了电话之后,农承培就带着帝国谈判代表团,出发前往肯尼迪国际机场。

    那边,外交专机已经做好了起飞准备。

    一路上没有人提谈判的事情,气氛非常的低沉。

    虽然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但是努力这么久,结果却两手空空,任谁都难以接受,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

    上了飞机之后,全都在闭目养神。

    在过去的3天里面,帝国谈判代表团,自农承培往下的20多名外交人员,连片刻的喘息功夫都没有。

    用农承培的话来说,如果能阻止战争爆发,拯救无辜的平民,再熬上三天三夜,那也是千值万值。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外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白华敏没有立即坐下来养神,她先去找机长说了返程的事情,然后找到服务员,给大家安排宵夜。

    因为最后期限还没有到,所以这架临时租用的,最大航程达到14000千米,能够由纽城直飞帝都的民航客机还得在肯尼迪机场等几个小时,要在一切变得无可挽回的时候,才起飞离去。

    其间,肯定要安排宵夜。

    等她忙完,回来坐下休息的时候,农承培在翻看一份今天的“纽城时报”。

    头版头条,就是针对当前紧张局势的社论。

    当然,在农承培的眼里,那些胡说八道的社论,更像三流作家撰写的惊悚。

    “你也休息一阵吧,说不定明天还有得忙。”

    “不要说明天,再过几个小时就能够安心睡觉了。”农承培收起了手里的报纸,从旁边的公文包里翻出一部加密手持电话。“这几天,最辛苦的人是你。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

    先是一愣,白华敏才接过了电话,起身朝前方舱门走去。

    只是,她没打电话。

    不是说不想打,而是没必要。

    如果谈判已经破裂,那么家里那口子,也就是李天凌肯定收到了调令,恐怕在几天前就回部队了。

    或许几天之后,他就将驾驶战鹰奔赴战场!

    …………

    此时,帝国帝都的首辅官邸。

    秘书把已经热了第三遍的早餐送进来的时候,会议还在进行。

    借着汇报消息,秘书提醒了首辅,已经快到上午10点,而且参会的内阁大臣与将军都没吃早饭。

    “时间不早了,大家先吃早饭吧。”

    在首辅这么说了后,众人才纷纷起身。

    只是,周涌涛一点胃口都没。

    等参会大臣与将领出去,秘书关上房门后,他才推开摆在面前的那碗汤圆。

    5年之前,在66岁生日的那天,曾经的顶头上司,也是他最敬佩的统帅,帝国海军前任总司令,白止战大元帅把一个选择摆在了他面前。

    要么在李铭博退役后出任帝国海军参谋长。

    要么提前退役去竞争帝国首辅的宝座。

    前者,肯定是十拿十稳。

    至于后者,需要周涌涛全力争取。

    也就在那一天,周涌涛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

    这个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让他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住进了首辅官邸的海军元帅。

    当然,按照由廉旭升开启的惯例,周涌涛在退役的时候获得的是元帅军衔,不是大元帅军衔。

    只是,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己。

    早在10多年之前,白止战为了让他回海军司令部任职,并推动海军改革,主动放弃入主首辅官邸的机会,还提前以海军大元帅身份退役,把海军总司令的位置让给了才能明显差了一大截的李铭博。

    此后,海军在周涌涛发起的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几乎是改头换面,重新成为帝国的强势军种。

    只是,在时任首辅的推动下,国防部迅速发展壮大。

    简单的说,白止战做的这些安排,特别是妥协让步,全都在为了在今后某一天让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没有出任首辅。

    原因也很简单。

    在他那个时代,还有廉旭升与李云翔,而且廉旭升捷足先登,轮到白止战,他都80多岁了。

    可见,力保周涌涛,就是因为周涌涛小了20多岁。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只有出一位首辅,帝国海军才能改变受陆军牵制,处处听从陆军调遣的命运。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周涌涛是再清楚不过。

    没错,跟波伊战争有关。

    在这场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帝国海军可以说尽职尽责,巅峰时期投入的参战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新历134年6月,只是部署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航母就多达22艘。

    海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仅舰载机就损失了上千架。

    可是,在战后,帝国高层与民众,竟然把战败原因归到海军身上,而白止战也因此愤然辞职。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舆论宣传上让海军背锅,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即最后一任前线总司令是官拜陆军大将的帝国皇太子,但是白止战坚持认为,这其实是在逼迫海军就范。

    简单的说,就是逼迫海军大幅度削减舰队规模。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依然超过1000艘,其中6成是在上次大战中建造与设计的老式战舰。

    只是维持这些战舰,就占用了将近3成的军费。

    要命的是,白止战与李铭博都反对以缩小舰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一直在努力保持舰队规模。

    用新式战舰一比一的替换即将退役的老式战舰!?

    对战后的帝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果真如此,陆军与空军,还有陆战队,都得饿肚皮!

    波伊战争结束后的5年之内,包括12艘“行省”级大新航母在内的,近600艘在二战中建造的战舰相继退役。

    关键,并没有建造替补战舰。

    结果就是,到李铭博担任海军总司令后期,航母数量由波伊战争爆发前的37艘锐减到了15艘,而且在大战之后建造大型航母仅有7艘,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首舰当时还在建造当中。

    在新历141年,跌到谷底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在编战舰仅383艘!

    这个数量,比维持全球霸权需要的545艘足足少了30%。

    此外,帝国论议两院还通过了一项看上去是在维护海军利益,实质上却是在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

    把航母的数量限定为15艘!

    也就是说,只有在爆发全面战争,废除该法案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才有权采购第16艘航母。

    不然,每服役一艘新航母就得退役一艘旧航母。

    为了此事,白止战还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出席当今圣上的登基典礼。

    不要忘了,他是小长公主的丈夫,帝国的驸马,按照民间的亲缘关系,他是当今圣上的姑父。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希望海军能诞生一位帝国首辅。

    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涌涛。

    只是,周涌涛同样清楚,白止战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显得过于偏颇。

    限制海军规模,其实是必然之举。

    此外,获益的不是陆军,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

    就连烟囱,都设计成向侧下方弯曲的样式。

    搞得这么极端,就为了一个目的。

    搭载作战半径超过2千千米,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从而让舰载航空兵拥有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

    可见,白止战同样清楚,未来以战略打击为主。

    可惜的是,“帝国”号开工不到一年,就因为军事调整被迫下马。

    当时,以卫军为首的一帮海军将领还以辞职相威胁,要求继续建造“帝国”号,而最终适得其反。

    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结果。

    在卫军等十几名功勋卓著的海军将领愤慨辞职之后,帝国当局做出了让步,在几年之后批准“陈炳勋”级,也就是战后第一种大型航母的建造申请,而且建造数量比海军希望获得的还要多2艘。

    “陈炳勋”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64000吨,而“帝国”号才60000吨。

    只是,为了迎合论议两院负责拨款的大佬,也为了避免遭到空军掣肘,“陈炳勋”级采用了传统舰型。

    至于白止战坚持的战略打击,在喷气时代,特别是加油机诞生后,已经不再是重型轰炸机的专属能力。

    此外,卫军等海军将领集体退役,也等于把周涌涛顶了上去。

    不要忘了,在整个大战期间,周涌涛一直担任参谋。

    虽然他始终追随白止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知名度上,显然无法跟一直担任指挥官的卫军相比。

    再说,论资历,周涌涛也比卫军差了一截。

    卫军不退,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周涌涛来为海军出头。

    当然,周涌涛没有让白止战失望。

    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不到一个月,周涌涛就轰轰烈烈的干了一件大事。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定斯里兰卡的叛乱。

    此后几年,在周涌涛统帅下,帝国逐渐走出波伊战争失败的阴影,而且借科技大爆炸发起新一轮军事变革。

    要说的话,推动军事变革一直是周涌涛的头号使命。

    其实,也只有他能做到。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是典型的高技术军种,海军将领对新兴科技更加敏感,也更愿意为技术装备提供支持。

    推动本轮军事变革的就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

    按照国防部的评估,这一轮军事变革的意义不再机械化革命之下,肯定会彻底改变战争面貌!

    对此,周涌涛并没有怀疑过。

    当然,如果5年前知道,将在任期内迎来二战之后最严峻的挑战,甚至有可能亲手点燃三战的导火索,不是说会做另外一种选择,而是在上任之后立即推动军事变革,并且同步调整帝国的基本战略。

    早5年做准备,至少不会像当然这样被动!


………………………………

第6章 情报头头

    “汤圆又凉了,我拿去热热。”

    叫住不知道在何时进来的秘书罗佑宾之后,周涌涛才说道:“不用麻烦了,我现在没有胃口,午饭一块解决吧。”

    罗佑宾也暗自叹息,动手收拾了碗筷。

    这碗汤圆已经热了三次,汤水都糊了,再热一次恐怕就成了糨糊。

    “农承培他们出发了吗?”

    “专机还在肯尼迪国际机场,离最后期限还有3个小时。按照之前的安排……”

    在看到周涌涛摆手之后,罗佑宾闭上了嘴。

    “去把国防部长与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