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就一定是第十一特混舰队!
………………………………
第562章 杞人忧天
3天之后的11月4日,第十一特混舰队才到达亚丁湾,并且在当天出动舰载机轰炸了基布要塞。
耽搁3天,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需要等登陆舰对与扫雷舰分队赶到。
此外,第十二特混舰队还在赶往东北梵炎洋的途中。
因为在中途花了一天半的时间进行燃油与弹药补给,还要对几艘在战斗中受损,不过能够继续作战的战舰进行了必要的维修,所以第十二特混舰队到达东北梵炎洋的时间,由原订的4日推迟到7日。
多了3天,同样有好处。
用这3天时间,工程部队在巴厘岛扩充了2座野战机场,陆航随后在前线部署了2个战术航空兵分队,增派了200多架作战飞机。海军的岸基航空兵则抓紧时间,派遣巡逻机搜寻了整个阿拉弗拉海。
到11月7日,仍然是由第十一特混舰队率先出手。
当天清晨,2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全力以赴,连续对基布要塞发动了3次规模超过60架次的空中打击。
这也是大型航母的极限出动能力。
到了下午,前出的支援舰队赶到基布要塞外面,炮击了基布要塞。
这是大战爆发之后,帝国海军的舰船第一次对基布要塞进行炮击,也是第一次杀入曼德海峡。
也就是这轮出其不意的凶猛炮击,宣告强攻基布要塞的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打到这个时候,就算基布要塞的布兰将军是个蠢货,也能判断出,亚丁湾里面有一支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
如果布兰军队有几台无线电监听设备,还能够发现,就在要塞东边几百千米外,有几十艘大型登陆舰。只要对无线电信号做对比,就能够断定,之前在波沙湾那边活动的,就是这些登陆舰。
那么,纽兰海军会不知道吗?
吃晚饭的时候,白止战专门叫来通信参谋,询问有没有收到跟第十二特混舰队,或者是东北梵炎洋那边的消息。
其实,他已经问过十多遍了。
可惜的是,通信参谋给出的答案依然如故。
别说是李铭博与周涌涛,就连其他参谋都看了出来,白止战一整天都忧心忡忡,脸色就没好看过。
白止战的担忧,也不是毫无道理。
只要基布要塞的指挥官不太差劲,或者说遭到强攻的消息及时汇报了上去,那么在几天之前,布兰皇家海军就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并且把相关情报告诉纽兰海军,而斯普肯定不会错过大好良机。
3天时间,能够做很多的事情了!
如果在11月4日,第十一特混舰队开始轰炸基布要塞的那一天,斯普率领的纽兰舰队就在珀斯附近,那么在这3天里,他至少都能够机动2000千米,甚至能够运动到刘向真的西边。
当然,前提是,得提前掌握第十二特混舰队的行踪。
关键就在这里。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十二特混舰队的行踪并没有泄漏,海军司令部那边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但是到现在,特别是在第十一特混舰队现身之后,推测出第十二特混舰队的行踪其实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斯普做出准确判断,还大胆采取行动,那么最有可能发起偷袭的时间就是今天!
原因就是,在今天的几次大规模轰炸之后,才能够断定第十一特混舰队还在亚丁湾。
之前几天,因为轰炸力度不太大,所以没法肯定那些作战飞机是来自航母,还是来自索科特拉岛。
或许,斯普一直在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大概是白止战的情绪不大好,参谋都识趣的加快了进餐速度,负责军官餐厅的厨师还特意做了几样白止战喜欢吃的点心。
其实是李铭博提前打了招呼,厨师才有所准备。
“不管怎么样,还是吃点东西吧。”
“没胃口。”说这话的时候,白止战端起了咖啡杯。
他这一天,饭没吃几口,咖啡却喝了不少。
“现在担心也没用,而且刘向真与卫军是老将,肯定有分寸。再说了,现在没消息,其实就是最好的消息。”
白止战笑了笑,抬手看了眼腕表。
“晚上还是我值班,你要是……”
“那边应该是夜间8点过了。”
李铭博愣了下,没搞懂白止战的意思。
“到现在都没消息,那么今天就没有消息了。”白止战长出口气。“就像你说的,现在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没有跟纽兰舰队交战,总比打了败仗好。说实话,这一天没怎么吃东西,还真有点饿。”
李铭博很无语,不过立即朝厨师招了下手,让厨师赶紧把准备好的晚餐送过来。
狼吞虎咽的吃完晚饭后,白止战没有立即回舱休息,而是上飞行甲板转了一圈。
最后一批执行攻击任务的舰载机已经返回,因为会在夜间撤下去进行补给,所以不需要安排夜间巡逻,航空勤务人员正忙着清理飞行甲板,清除掉战机起降时产生的异物,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其实,这是每天的例行工作。
即便是在战时,除非是航母遭到重创,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那么不管白天的战斗是多么的辛苦,或者是明天的行动有多么重要,都必须在一天的航空作业结束之后,对飞行甲板进行全面清理。
此外,该工作必须由航空部门的官兵亲自完成。
就算人手不够,最多能够找机组成员帮忙。
要说的话,帝国海军是在付出了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之后,才定下这个规矩。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发生的航空安全事故,有三分之一跟飞行甲板上存在异物或者安全隐患有关。
关键还有,发生在降落阶段的事故多半会机毁人亡。
可见,对飞行安全、对包括飞行员在内的航空人员的生命负责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舰队官兵。
飞行甲板的完好与整洁,就是安全的基础。
绕着飞行甲板走了一圈,说是饭后运动有助于消化,其实是想要冷静下来。
像李铭博说的,担心也没用。
等到心情平复下来,白止战才返回司令官住舱。
不用专门吩咐,一直是李铭博在夜间值班。
其实,司令舰桥后面有一个专门的小舱室,里面有两架上下三层的单人床,专门供值班参谋休息。
只要进入战斗状态,李铭博都在那里睡觉,专门给舰队参谋长的担任住舱,往往用来当仓库使用。
留下参谋值班,也是为了在遇到突然情况之时,能立即着手处理。
这个晚上,没出现需要李铭博处理的突发情况。
其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面,也没有意外发生。
似乎,白止战的担忧都是多余的,更像是杞人忧天。8)
………………………………
第563章 攻敌不备
登陆之前的火力准备总共持续了6天,比预定时间少了4天。在11月10日的上午,陆战队发起抢滩登陆。
选择的登陆地点不是在直落要塞,也不是在要塞的南面,而是在要塞北面。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同样出其不意的战术。
在本质上,基布要塞其实是一座军港,或者说是围绕着海湾修建,类似凡尔登或者列日那样,已经全面要塞化的地面堡垒群。从要塞最外围的防线算起,往内陆十多千米,就是广袤的东玄高原。
从要塞往北是曼德海峡,而往南,则是濒临亚丁湾与穆阿海的索马里半岛。
对进攻的一方来说,其实没多少选择。
因为基布要塞早已经全面军事化,直接攻打的难度极大,所以进攻者往往选择在较为开阔的南面登陆。
当年,帝国陆军就是在索马里半岛的西边登陆,然后冒险向内陆挺进,出其不意的切断了通往基布要塞的地面通道;同时由海军封锁曼德海峡,切断了海运航线;最终通过长期的围困,以及持续了数个月之久的凶猛炮击,才拿下基布要塞,准确说是逼迫弹尽粮绝的守军缴械投降。
如果在要塞的北面登陆,首先要让登陆舰队冒险进入狭窄的曼德海峡。
显然,如果一次投送几个陆战师,需要动用数十艘,甚至是上百艘大型登陆舰,那么只是让登陆舰队在海峡北面的狭窄海域展开,也就是获得一出合适的登陆场,都是一个巨大的麻烦,或者说根本就办不到。
在登陆成功后,还要面对地面进攻的难题。
因为往内陆数千米就是东玄高原,也就是滨海山脉,地面部队没办法展开,突击的难度非常巨大。
简单的说,守军只需要集中兵力封锁沿海平原地区。
绕过滨海山脉?
先不说有没有道路,就算有,接下来也要垮过数百千米的无人区,也就是连一块绿洲都没的荒漠。
进攻难度之大,就算廉旭升来了,也只能望而却步。
这样一来,登陆部队就得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强攻敌人的防线,也就存在在登陆之后被击溃的风险。
当然,准确的说是风险更大。
正是如此,在历史上攻打基布要塞的军队,要么直接在要塞附近登陆,要么在要塞南面的索马里半岛登陆。
这次,帝国海军选择了北面的阿萨布地区。
必须承认,确实达到了战役的突然性。
在此之前,要塞守军的重点是在南面。
为了阻止帝国军队在索马里半岛方向登陆,布兰皇家陆军不但扩大了防线,还预先设置了几十处雷场。
要说的话,在几乎所有可能被帝国海军选为登陆场的海滩上,布兰皇家陆军多多少少的埋了地雷,而且会在附近留下一支主要负责侦查监视的巡逻部队,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登陆的帝国军队。
此外,布兰军队每天夜间都要派小型飞机巡逻索马里半岛的沿海地区。
最重要的,要塞守军的主力全在南面。
为了能及时挫败登陆的帝国军队,布兰皇家陆军还把有限的装甲力量,也就是几十辆轻型坦克集中起来组建了一支突击部队,专门充当反击行动的突击部队,协助防线上的步兵击溃来犯的帝国军队。
当然,布兰军队的火炮也集中部署在要塞南面。
关键还有,布兰皇家陆军还留了一手。
按六局提供的情报,布兰皇家陆军在基布要里塞至少储备了20万枚地雷,而且在上个月就分发给守卫要塞的主力部队。因为不可能阻止帝国军队在索马里半岛登陆,所以守军司令官早已下达命令。只要南面防线被突破,要塞守军就立即用上这些地雷,在要塞的南面布设更多的雷场。
为此,要塞守军还专门组织一批官兵学习了快速布雷的技巧。
如果20万枚地雷全都用上,只是扫雷就得花掉好几个月的时间!
要说的话,如果布兰军队能在遭到强攻的情况下坚守几个月,就算最后沦陷了,那也算打了胜仗。
至于北面,只零星分布了几支巡逻队。
可见,布兰军队压根没想过,帝国陆战队会在要塞北面,在曼德海峡西岸登陆!
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帝国海军也做了充足准备。
首先就是,第一波登陆行动只出动了24艘登陆舰,其中半数还是坦克登陆舰,执行抢滩登陆任务的,只有半个陆战师,准确说是一个步兵团、一个加强的坦克营与一个加强的机步营。
全是精锐部队。
此外,还投送了足够的作战物资。
按照安排,登陆成功之后发起进攻的,其实2个加强营,而率先抢滩的步兵团负责守卫滩头阵地,在进攻的时候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如此一来,在抢滩成功之后,就能立即向纵深推进。
关键还有,参与行动的登陆舰是轮番上阵。
在完成了抢滩行动之后,第一批24艘登陆舰必须在规定的24小时内撤离,把登陆场腾出来。
次日,第二批24艘登陆舰就将到达。
同样只有24小时,这批登陆舰部队把搭载的部队与物资送上岸,就算没完成,也必须按照计划撤离。
此后是第三批24艘登陆舰。
在第三批登陆舰完成投送任务后,率先发起抢滩的第一批登陆舰就将返回。
总而言之,就是尽可能加快部队与物资的转运速度,确保在任何时候,登陆场里都没有太多的登陆舰。
正是如此,才把兵力多达4000的步兵团留下,让总共才1800名官兵的2个加强营向要塞推进。
至于另外一个问题,布兰皇家海军布设的水雷,就只能依靠扫雷舰了。
所幸的是,对帝国海军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扫雷舰。
大概是在上次大战期间吃够了水雷的苦头,所以帝国海军一直都很重视扫雷舰,更重视扫雷技术。
即便是在海军假期,帝国海军都没有降低在扫雷技术领域的投入。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拥有的扫雷舰比另外3个海军强国的总和还要多!
虽然大部分是上次大战期间建造的老式扫雷舰,但是上面的设备,以及跟扫雷有关的技术一直都没有停止发展。
大战爆发之后,帝国海军在第一年里就订购了150艘扫雷舰。
打到现在,帝国海军的扫雷舰总量已经超过400艘,而且还在以每个月差不多10艘的速度增长。
要说的话,敢于选择在要塞北面登陆,让登陆舰队冒险进入现在,而且水雷密布的曼德海峡,靠的就是全球第一的扫雷实力。
………………………………
第564章 底气所在
登陆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不过在预料之中。
要说的话,在整个登陆作战行动当中,对登陆舰队与登陆部队威胁最大的,其实就是海峡里面的水雷。
登陆的第一天,就有3艘登陆舰在曼德海峡里触雷,所幸都只是受到重创,最终全都挣扎着返回了索科特拉岛。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可能遭受的损失,运送到前线的弹药物资肯定能有很大的冗余。
损失3艘专门运送作战物资的登陆舰,差不多少了1500吨弹药,以及提供给装甲部队的几千吨燃油,问题还不大。
接下来的几天,几乎每天都有登陆舰在海峡里触雷。
不是扫雷舰没尽力,而是到登陆海滩,登陆舰必须经过雷场,而布兰皇家海军在远离主航道的雷场部署了大量漂雷。
这种水雷,威力不太大,扫除难度却极大。
触雷的那些登陆舰,大部分是被漂雷炸伤,只有少数运气不好的,撞上了没被扫雷舰发现的锚雷。
要说的话,参与登陆作战行动的40多艘扫雷艇绝对是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这40多艘扫雷艇,不但要损失更多的登陆舰,登陆作战行动也很可能以惨败收场。
在11月10日,登陆行动开始的那天,天亮之前的几个小时,负责开辟航道的14艘扫雷舰,有4艘触雷,而且都是为了扫除已经发现的漂雷,在没有做好准备,冒险进入了危险水域。
这4艘扫雷舰全都沉没,上百名官兵阵亡或者始终。
所幸的是,也就是在扫雷舰的努力下,才赶在天亮之前,开辟出一条勉强算得上安全的航道。
不然的话,登陆舰队根本无法把陆战队送上岸。
在接下来几天里面,又损失了3艘扫雷舰。
按不完全统计,第一阶段登陆行动结束前,也就是到11月18日,参与战斗的44艘扫雷舰,总共发现与清扫了1400余枚水雷,其中大约1000枚在登陆场附近的海域,对登陆舰艇有巨大的威胁。
要说的话,就是有了这些扫雷舰,才开辟出登陆场,登陆行动也才进入到第二阶段。
从作战效率看,帝国海军的扫雷舰绝对是非常的高。
关键就是,帝国海军拥有全球性能最好的扫雷舰与经验最丰富的官兵。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设计与建造了几种大型扫雷舰,只是受经费限制,每种型号也就建造一两艘。
其实,这些大型扫雷舰全都带有试验性质,主要价值就是用来测试与检验扫雷装备。
此外,所有的大型扫雷舰都是按照母舰的标准建造,确保在战争时期,能够支持小型扫雷舰艇执行任务。
在性质上,跟潜艇支援舰差不多。
到了战争时期,这些大型扫雷舰全都成了“母舰”。
在前线执行扫雷任务的,都是吨位低得多的小型扫雷舰,大部分还不到500吨,只能算是扫雷艇。
关键还有,这些扫雷艇,几乎全都是用木材制造的船壳。
不是说帝国没有足够的钢铁,而是用木材更好。
原因就是,帝国海军已经研制出磁性水雷,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几个主要对手同样有磁性水雷。
木材没有磁性,因此引爆磁性水雷的概率更低。
不足的地方是,扫雷艇吨位太小,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续航力也很有限,因此需要母舰的支持。
在高强度的扫雷作业中,扫雷艇的官兵还会轮换去母舰休整,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因为吨位更大,所以母舰能搭载尺寸与质量均较大,扫雷艇搭载不了,或者不需要配备所有扫雷艇的技术装备。
从这个角度看,扫雷母舰的主要价值就是充当支持扫雷艇的前沿平台。
关键,帝国海军还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探雷设备。
没错,就是由超声波探测仪发展来的声纳。
虽然在大战中,声纳获得了更广泛的应有,到后期成为了反潜的利器,甚至用在反潜鱼雷上,让鱼雷具备自导能力,但是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投资开发声纳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能有效探测沉底雷与锚雷的手段,以及让扫雷舰在安全距离及时发现水雷,降低扫雷的风险。
采用磁感应引信的磁性水雷,大部分是锚雷或者沉底雷,藏在水面下。
在声纳出现前,扫除磁性水雷的唯一办法,是让扫雷舰冒险进入雷区,通过制造的强磁场来引爆水雷。
帝国海军一度高度重视扫雷舰的航速,造了几艘航速高达45节的扫雷舰。
测试之后发现,航速在块都没用。
帝国海军甚至想过,用大型飞机拖拽电磁线圈,从布雷海域上空飞过,由电磁线圈产生的强磁场引爆磁性水雷。
至于结果,同样不理想。
在测试的时候还摔了几架运输机。
直到声纳出现,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在这场场大战中,至少到目前为止,面对的水雷都算不上先进,或者说先进水雷不是很多。
打到现在,不管是在东望洋那边,还是在梵炎洋上,同盟集团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封存了20多年的老式水雷。
原因也很简单,同盟集团在上次大战当中,生产了太多水雷,结果到大战结束,有很多水雷都没用掉。
此外,水雷的储存期长达数十年。
在封存状态下,就算没进行定期维护,水雷也能够稳定的储存30年,甚至是50年。
很多在上次大战当中布设的水雷,在时隔20多年之后,依然能正常引爆,而且有着巨大的威力。
结果就是,同盟集团并没有生产多少水雷,布设的都是库存水雷。
只有在少部分关键海域,比如军港的外面,才布设了少量的新式水雷。
要说的话,如果全都是新式水雷,比如磁性沉底雷,别说是40艘扫雷舰,哪怕再增加两倍,派遣120艘过来,也未必能够在9天的时间之内,扫除1400余枚水雷,开辟出足够让上百艘舰船锚泊的登陆场。
当然,从战术的角度看,这些扫雷舰艇就是帝国海军的底气所在。
换个角度来看,基布要塞的守军肯定无法想到,帝国海军会出动这么多扫雷舰,强行在曼德海峡里开辟出安全航道。也就是对雷场的盲目自信,让布兰军队觉得,帝国军队不会在要塞北面登陆。
结果就是,在短短9天时间里面,帝国海军不但把2个陆战师送上岸,精锐突击部队还推进到了基布要塞外围。
其实,就在前几天,布兰军队还认为北面的登陆行动是佯攻。
理由就是,出现在那边登陆舰并不多,而且都来去匆匆。
等到布兰军队猛的回过神来,帝国陆战队已经兵临城下,主力部队也开始上岸。
当然,主力是陆军,不是陆战队。
………………………………
第565章 去向不明
登陆行动开始之后,白止战的情绪一直不太高,或者说没有因为登陆行动进行得顺利而格外高兴。
原因就是,一直没收到第十二特混舰队的消息。
虽然用李铭博的话来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白止战一直觉得,现在还这么平静,实在是太反常了。
不管怎样,对纽兰海军而言,现在都是发起反击的绝佳机会。
此外,轰炸奥洲西北机场的行动在11月11日,登陆作战行动的次日开始,东望洋那边的2支特混舰队也都已现身。
如此一来,至今没有出现的就只有刘向真的第十二特混舰队。
站在斯普的立场上,不管寻找第十二特混舰队,还是偷袭在阿拉弗拉海活动的2支特混舰队,时间都非常充足。
可是直到现在,纽兰舰队都没有出现。
关键还有,连六局都没有搞到纽兰舰队的情报。
也就是说,纽兰舰队在10月初离开悉尼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港口。
之前,大家都觉得斯普率领舰队去了珀斯。
可是现在看来,还未必如此。
如果斯普没有去梵炎洋,那会去哪里?
显然,很可能是霍瓦依群岛。
要说的话,这也是白止战担心的地方。纽兰海军会利用这个机会,调集全部兵力反攻中转岛。
关键就是,目前在中转岛那边活动的,仅2艘小型航母。
之前掩护陆战队的4艘小型航母,在10月底就已经分成了两批,其中2艘去了狭夷皇国东都湾,跟提前部署的浮船坞汇合,进行建成服役之后的第一次全面检查与维护,还顺带做了几项必要改进。
最关键的改进,是把飞行甲板延长了几米,以便搭载新式舰载机。
如此一来,留在中转岛附近的就只有2艘小型航母。
按照计划,这2艘小型航母将在年底,跟完成维护与改造的2艘交换。
其实,海军司令部早就认识到这番调整的风险,所以做了必要的准备,以确保消息不会泄漏出去。
为此,才选择了东都湾,而且安排浮船坞为航母提供维护与改造。
如果消息已经走漏,纽兰海军很有可能会将此当成机会,派斯普率领3艘小型航母偷袭中转岛那边的舰队。
在夺得制海权之后,派陆战队反攻中转岛。
哪怕打不下中转岛,也能够逼迫帝国海军回军,从而消除奥洲这边受到的威胁。
如果反攻势头够猛,说不准还能够拿下中转岛,让帝国海军不得不在几个月之后再次攻打中转岛。
在战略层面上,或许还能够让帝国海军进军西南东望洋。
道理就是,在纽兰海军夺回中转岛后,帝国高层或许会认为,已经错过了进军霍瓦依群岛的最佳时机。因为再次打下中转岛的难度非常大,所以帝国高层会认为,进军西南东望洋才是理想选择。
总而言之,未必要在东北梵炎洋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在11日的时候,白止战给海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警告在中转岛那边活动的舰队。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加强在巡逻力度。
随后,海军司令部发来回电。
除了加强中转岛那边的搜寻力度,海军司令部还给所有在西南东望洋,以及中东望洋活动的潜艇下了一道命令,密切留意前往霍瓦依群岛的船只与舰艇,有任何可疑发现都要及时汇报。
此外,还紧急向图克要塞派遣了几艘潜艇。
简单的说,东望洋那边,帝国海军已经是严阵以待。
即便如此,白止战依然忧心忡忡。
原因就是,同样消失的,还有刘向真指挥的第十二特混舰队。
虽然按照不成文的规矩,第十二特混舰队是在执行掩护任务,要在发现敌人之后才会打破无线电静默,但是没人敢保证,刘向真一定按照计划,老老实实在东北梵炎洋那边等着斯普去送死。
进军梵炎洋的时候,白止战不就没按照计划行动吗?
当时,如果白止战老老实实的按计划行动,哪怕能顺风顺水的杀入梵炎洋,也绝不会有西南梵炎洋海战的大胜。
刘向真不会照葫芦画瓢?
如果斯普带舰队去了东北梵炎洋,或者说有情报证明他就在那边,刘向真或许还会留在战场附近。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情报能够证明斯普还在梵炎洋。
相反,有不少迹象表明,纽兰海军或许会趁着这个机会在别的方向上展开行动。
那么,对立功心切的刘向真来说,还真有可能带着第十二特混舰队去冒险。
到11月19日,准确说是20日凌晨,在完成燃油补给之后,白止战才下令舰队转向离开亚丁湾。
登陆作战行动已经进入了到第二阶段,陆军的作战部队开始陆续上岸。
此外,陆军的第七战术航空兵联队已经进驻索科特拉岛,计划在月内部署大约1200架作战飞机。
虽然名为战术航空兵,但是有一半是双发轰炸机。
按陆航的规矩,只有四发重型轰炸机,以及双发远程战斗机归属于战略航空兵,其他的都属于战术航空兵。
即便同样有四台发动机的运输机,也隶属于战术航空兵。
为了运输机的事情,李云翔还闹到了首辅官邸。
也就是在李云翔争取后,陆军司令部才放开了口子,答应在主要战区的运输机也听从战略航空兵调遣。
现在,李云翔已经在战略航空兵司令部下面组建了运输航空兵指挥部。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此外,率先上岸的工程部队还准备在要塞北面修建野战机场。
总而言之,已经不再需要特混舰队提供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
至于火力支援,那是支援舰队的事情。
因为已经熬了一夜,所以白止战没有去睡觉的意思。
到了白天,还要跟返回的快速战斗支援舰汇合,补充一部分在战斗中消耗掉的弹药。
因为担心接下来会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所以白止战特意做了安排,让2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提前返回科伦坡,装上几百吨鱼雷与航空穿甲弹,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