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要就是,2艘“北河”级配备的400毫米舰炮并没有进行升级,不但身管短,而且最大仰角只有32度。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其最大射程只有27千米。

    此外,有效射程在22千米左右。

    交战之后不久,纽兰舰队的指挥官就发现了这一点,因此一直把交战距离控制25千米左右。

    要说的话,这个距离对“北卡”级来说也非常的远。

    由此能够推断,纽兰指挥官似乎不急于在夜间结束战斗。

    此外,在交战期间,2艘“北河”级多次试图利用航速上的优势逼近对手,把400毫米穿甲弹的威力发挥出来。

    相对而言,速度是“北河”级唯一的优势。

    “北卡”级的设计航速为28节,可是实际能够达到的只有27节,在天气恶劣的时候甚至连27节都没有。

    与之相比,“北河”级能够以30节的速度持续航行。

    可惜的是,每次都遇到了纽兰舰队里的驱逐舰。

    在交战过程中,联合舰队其实一直跟着纽兰舰队在向南航行,准确的说是被纽兰舰队牵着鼻子走。

    主要就是,联合舰队的指挥官太想打赢这场战斗了。

    虽然没有收到确切消息,但是按参谋做的推演,联合舰队在夜间的战斗中,至少会往南航行200千米。

    这意味着,会在天亮前超出岸基战斗机的最大飞行半径。

    哪怕在天亮后立即转向返航,也要到中午前后,才能够获得岸基战斗机的掩护。

    上午几个小时,非常的致命。

    如果在战场南面有几艘航母,只是在上午就能发动2次打击。

    其实,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也就是在上午11点左右,白止战给海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提出由刘长勋直接下命令,让联合舰队立即结束跟纽兰破交舰队的战斗,转向后全速北上,争取在天亮之前回到岸基战斗机的掩护海域。哪怕是不想放跑纽兰舰队,也可以出动水上飞机跟踪监视。

    哪怕最终确认纽兰舰队里面没有航母,联合舰队也能靠速度优势发起追击,在几天之后将其歼灭。

    此外就是,立即安排部署在狮泉城与斯里兰卡的远程战斗机起飞。

    先不说这封电报能不能受到重视,或者说刘长勋下达的命令是否有效,只是发电报的时间就已经晚了。

    一个多小时后,也就是中午12点过,海军司令部发来电报。

    联合舰队遭到轰炸!

    此时,东梵炎洋那边也就刚天亮!

    可见,纽兰舰队指挥官没有浪费半点时间。

    此外,联合舰队已经在1个小时之前转向,并全速向北撤退,所有战列舰与巡洋舰都进入了防空作战状态。

    也许是白止战的警告产生了效果,也许是吕特晏斯上将猛然醒悟。

    虽然晚了一点,但是总比继续向南航行好得多。

    此外就是,部署在狮泉城与斯里兰卡的岸基航空兵已经出动,除了远程战斗机,还派出数十架重型轰炸机。

    哪怕重型轰炸机很难对航母构成威胁,也能够吓住纽兰舰队。

    这个时候,白止战已经基本断定,指挥纽兰舰队的就是斯普,在他手是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果真如此,斯普很有可能在发起两波攻击之后收手。

    关键就是,斯普没办法肯定第十一特混舰队还在穆阿海那边活动,而不是跟在联合舰队后面。

    当然,也是为了保存舰队的航空作战能力。

    哪怕后方就是奥洲大陆,也因为交通不便,很难补充在战斗当中损失的舰载机。

    只是,白止战同样觉得,斯普或许会拼尽一切。

    不说别的,如果能一举歼灭联合舰队,那么帝国海军将别无选择,只能从中转岛这边抽一支特混舰队过去。

    到时,斯普大可带着舰队去南梵炎洋,或者返回西南东望洋。

    相反,帝国海军却疲于奔命。

    闹到最后,如果让进军波沙湾的行动受到影响,又没按时打下中转岛,帝国海军保不准会进军西南东望洋。

    道理也很简单,奥洲成为了纽兰海军出入梵炎洋的跳板。

    如果不能攻占奥洲,由帝国本土前往波沙湾的航线就会受到威胁。

    等纽兰海军解决了海运问题,能够向奥洲西部港口运送更多的部队与物资,那么以奥洲为基地的纽兰舰队,必然会成为帝国海军在梵炎洋方向上的心腹大患,还会对炎海周边地区构成威胁。

    就算这种威胁不够严重,也可能导致帝国高层采取过激行动,从而把重点由中东望洋转向西南东望洋。

    哪怕在占领波沙湾之后,帝国高层都很有可能让海军首先进军西南东望洋。

    要说的话,这也是纽兰海军一直在努力实现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就完全能够理解,斯普为什么要带着2艘小型航母与2艘快速战列舰去梵炎洋了。

    不说别的,至少是在战略层面上,斯普抓住了重点。

    在帝国海军构建的,从穆阿海到中东望洋的这条战线上,唯一的薄弱环节,就是在东梵炎洋海域。

    在这个薄弱点,最脆弱、最容易被击溃的就是联合舰队,斯普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

    只要能够击溃这个薄弱环节,就能打乱梁夏帝国的战略部署,并盘活整个战局,逼迫梁夏海军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此,白止战早就有清楚的认识。

    如果他是斯普,也会这么干!

    只是,面对斯普发起的挑战,白止战却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或者说暂时找不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

第512章 真相大白

    虽然陆陆续续收到一些海军司令部转发的消息,但是到傍晚,才收到了最后的战报。

    3艘“迢曼”级装甲巡洋舰全部战沉,“宰相”号遭到重创,2艘“北河”级也受创。

    最后关头,正是3艘“迢曼”级主动减速,阻击追上来的纽兰巡洋舰与驱逐舰,并先后遭到重型鱼雷攻击,最终因为损伤太严重,在无法快速航行的情况下,被敌机投下的炸弹与鱼雷击沉。

    借助这个机会,3艘快速战列舰才得以摆脱追击的敌舰。

    “宰相”号的速度要慢一点,而且撤退的时候还在为3艘装甲巡洋舰提供掩护,所以遭到敌机的重点照顾,至少被5枚航空穿甲弹与4条航空鱼雷击中。不幸中的万幸是,敌机使用的500磅级炸弹。

    2艘“北河”级在天亮之前,在跟2艘“北卡”级的炮战中,就分别挨了几枚炮弹,而且纽兰舰队发起的首轮空中打击,就重点对付了这两艘防空火力异常强悍的快速战列舰,导致2舰的损伤变得更加严重。

    结果就是,在指挥官下领撤退的时候,2艘“北河”级率先转向脱离战斗。

    关键还有,2舰的航速最快。

    即便有所损伤,2艘“北河”级的航速都能达到29节,比“宰相”号稍微快一点,也超过了3艘装甲巡洋舰。

    只是,3艘战列舰能够逃脱,不止是3艘装甲巡洋舰的功劳。

    在3艘装甲巡洋舰奋勇阻击追击的敌舰时,从狮泉城起飞的轰炸机群赶到,随后从斯里兰卡出发的机群也杀了过来。

    虽然两支轰炸机群在突击的时候就遭到了拦截,还被防空战斗机打散,没有能够对纽兰舰队构成威胁,甚至没逼近纽兰航母,但是轰炸机群的到来,肯定让纽兰舰队指挥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就是,在轰炸机群赶到前的几个小时里面,3艘快速战列舰已经向北狂奔了200多千米。

    如果继续追击,下午再发动一波攻击,至少得耽搁2个小时。

    这么一来,就有可能在撤退之前进入岸基战斗机的作战范围。

    要搞不好的话,说不准会在下午遭到轰炸。

    以2艘小型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在连续发动3波打击之后,未必能组织起足够多的战斗机进行防空作战。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的双发中型轰炸机能使用航空鱼雷执行反舰任务,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这是从狭夷海军那里学来的。

    虽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有足够多的航母,帝国海军不会倚重岸基航空兵,但是在实战当中,双发轰炸机体现出了很强的战术灵活性,有时甚至能够充当远程战斗机,也由此受到海军高度重视。

    在轰炸机到达之后不久,同样来自狮泉城的远程战斗机就已经到达了联合舰队附近,驱逐了纽兰舰队的侦察机。

    正是如此,在中午的时候,纽兰舰队转向脱离了战斗。

    到此,这场激战才宣告结束。

    只是,情况一点都不容乐观。

    “宰相”号的受损情况极为严重,按照指挥官报告,战斗结束的时候,该舰进水量已经超过5500吨,而且舰体上的漏洞一直没堵上,内部的水密舱也不够完善,未必能够航行到斯里兰卡。

    关键还有,该舰只剩下一台锅炉还在工作。

    带动抽水机的柴油发电机也只剩下了一台,只能驱动两台抽水机工作。

    如果进水量得不到控制,也就是抽水速度低于进水速度,导致最后一座锅炉与轮机也因为进水而停止工作,就只能考虑放弃这艘战舰,甚至得在必要的时候,让随行的驱逐舰将其击沉。

    道理也很简单,附近保不准就有纽兰潜艇。

    关键就是,离斯里兰卡与狮泉城都太远了。

    巡逻机能够飞过来,却无法保证不间断的巡逻,而且搜寻范围很有限,能提供的掩护也非常有限。

    哪怕把“宰相”号保了下来,也很难修复。

    这艘战舰是由迢曼帝国建造,先不说工艺,只是采用的标准,就跟帝国海军的存在巨大差别。

    当然,帝国海军根本没有“宰相”号的零备件,而很多大质量或者大尺寸的设备只能由海路运送。

    简单的说,帝国的造船厂未必能够修复这艘迢曼战列舰。

    如果需要用到的设备都必须定制,或者为了使用帝国的零部件对战舰进行大改,维修成本将高得吓人。

    当然,也需要大量时间。

    综合考虑,不如重新建造一艘快速战列舰。

    2艘“北河”级暂时没有沉没的风险。

    这2艘战列舰肯定要返回造船厂,说不定还要在船坞里面呆上几个月,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出海战斗。

    其实,修复“北河”级的难度同样非常的巨大。

    原因就是,“北河”级上的很多设备都已停产,只能找厂商定制,采购配套的零备件也是一件麻烦事。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一直不愿意派“北河”级冲锋陷阵的关键所在。

    相对而言,“龙兴”级因为总共造了6艘,而且都还在服役,所以帝国海军还储备了一批易损零部件,更容易维护。也正是如此,在整个大战期间,6艘“龙兴”级的表现都非常活跃。

    经此一仗,联合舰队已暂时“不存在”了。

    此外就是,纽兰舰队里肯定有2艘小型航母。

    根据战报,纽兰舰队发动了两次轰炸,投入的舰载机不到70架,此外还在防空作战当中出动了大约40架战斗机。

    总共100架出头,差不多就是2艘小型航母的最大载机量。

    关键还有,攻击联合舰队的机群里面,有TBF“复仇者”鱼雷攻击机,而且出动的数量超过了20架。

    对飞行甲板不够长,又没有弹射器的护航航母来说,TBF太大了一些。

    在北夕落洋上,纽兰海军护航航母搭载的依然是老旧的TBD,主要就是没办法顺利的运作TBF。

    要说的话,即便是小型航母,运作TBF都比较困难。

    可见,能搭载TBF,并且让TBF携带鱼雷发起攻击,那就只能是小型航母,肯定不会是护航航母。

    最重要的一点,2波攻击的间隔时间不到2个小时。

    如此快的出动速度,必然是拥有弹射器的小型航母。

    综合这些,完全能断定,这支舰队来自珍宝港,而且指挥官极有可能就是斯普。

    其实,这也解释了在中转岛这边,帝国陆战队都已登陆成功,纽兰海军却没有派舰队过来的原因。

    在白止战率领舰队攻打中转岛的时候,斯普带着舰队去了梵炎洋!


………………………………

第513章 环环相扣

    吃晚饭的时候,白止战什么都没有说。

    一直到晚上10点左右,在收到海军司令部发来的回电之后,他才再次把主要参谋召集起来。

    傍晚,在收到联合舰队的战报时,白止战就让通信参谋给海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

    内容只有一条,询问陆军在巨大陆那边的情况。

    出发之前,也就是6月下旬,白止战问过巨大陆腹地战场的情况,而陆军司令部给的答复很含糊。只提到,由廉旭升指挥的地面部队已经推进到库什穆伦湖西南,攻占了一个叫做谢米奥焦尔诺耶的小城。

    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城镇。

    也就是说,陆军在夏季到来之前,已经推进到叶堡南面。

    当然,不是说一定能在今年占领叶堡,甚至不等于一定就要攻打叶堡。

    虽然有整整一个夏天的时间向北推进,但是更加需要考虑的,其实是要不要先向西攻打跋窟。

    要说的话,这是最大的问题。

    没人否认攻占叶堡的重要性,只是同样没人否认夺取跋窟的意义。

    那么,到底是进军叶堡,还是攻打跋窟呢?

    这是一个必须给出答案的选择题,暂时看来还是单选题。

    原因也很简单:从谢米奥焦尔诺耶往东一直到帝国本土,只有一条铁路线,而且是窄轨铁路。

    在理论上,这条铁路的最大运力,只能保证大概10个师在前线作战。

    即便算上公路,总运力最多支撑25万地面部队在前线进攻。

    如果全都是步兵,能增加到40万。

    要是以装甲兵为主,最多就25万。

    这里,还没有考虑航空兵的作战消耗,得尽量把航空兵靠后部署,并加大战略航空兵的出动规模。

    总而言之,后勤保障是个天大的麻烦。

    即便是廉旭升,拿着25万兵力,也就只能朝一个方向发起进攻,不要指望能够同时在两个方向发动进攻。

    那么,到底是北上攻打叶堡,还是向西去进攻跋窟?

    显然,这也是陆军司令部没有给出明确答复的关键所在。

    要说的话,在白止战发报询问的时候,陆军司令部或许还没做出决定,也就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在此之前,白止战也不是很关心廉旭升那边的情况。

    只要他在中转岛这边打好了,让纽兰军队自顾不暇,被迫增兵中转岛,就是对廉旭升最大的帮助。

    只是现在看来,显然没这么简单。

    在怀疑斯普带着2艘小型航母去了梵炎洋之后,白止战立即想到,这或许还跟巨大陆腹地的战斗有关。

    当然,也肯定跟西大陆上的战斗有关。

    说得直接一点,在斯普重创联合舰队之后,如果骆沙军队在西线,也就是在跟迢曼帝国的战线上发动进攻,肯定能给迢曼帝国制造巨大的压力,而且最终必然会转移到梁夏帝国的身上。

    到时,即便以最理想的情况考虑,梁夏帝国也要加大在巨大陆战场的投入。

    不管怎样,只有廉旭升发起猛攻,才能够牵制骆沙军队,也才能够减轻迢曼帝国受到的威胁。

    这样一来,帝国在东望洋与梵炎洋的投入都会减少。

    关键还有,这完全打乱了帝国陆军在巨大陆战场的进攻节奏。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陆军未必能按照计划,在今年秋季打下叶堡,也未必能够攻占跋窟。

    如果两头都没占到,那么今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等到冬季到来,骆沙联邦将获得至少4个月的时间调整兵力部署,从而加强与巩固东部防线。

    这同样意味着,到了新历102年,帝国陆军依然得在巨大陆腹地鏖战。

    此外,迢曼帝国未必能坚持到新历102年。

    如果帝国海军没能按计划拿下波沙湾,并打通海运航线,那么迢曼帝国很有可能在今年冬季断油。

    如果把罗利王国也算上,问题将更加突出。

    虽然罗利王国的贡献是微乎其微,军队的战斗力更加是垃圾级别,但是凭借4000万人口与不算差的工业基础,罗利王国在环陆心海地区是数一数二的大国,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人口众多,意味着能源消耗巨大。

    至少在战略层面上,这等于逼迫帝国海军把重点转向梵炎洋,无论如何都必须在今年拿下波沙湾,打通到陆心海的航线,至少能用船只把石油送到罗利王国,再通过陆路运往迢曼帝国。

    现在,联合舰队遭受了重创,就只能从东望洋抽调特混舰队。

    此外,还要集结陆战队强攻基布要塞。

    这简直就是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不可少!

    同样,这也正是纽兰海军想要看到的局面。

    不管梵炎洋那边打成了什么样子,跟纽兰联邦的关系都不大。

    只要能守住霍瓦依群岛,在中转岛几百了帝国海军,纽兰海军就能稳住东望洋战线。

    当然,在这些环节当中,最为重要的,其实不是白止战这边,而是廉旭升那边。

    要说的话,也就一句话。

    如果廉旭升能按照计划推进,哪怕只是朝一个方向推进,不管是拿下叶堡,还是攻占了跋窟,都能给予骆沙联邦致命的打击,逼迫骆沙联邦把重点放在东边,从而暂时缓解迢曼帝国受到的压力。

    战事缓解,迢曼帝国就能坚持得更久。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有全球最完善的煤炭化工产业,能够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缓解石油不足的问题。

    至于国内的生产与生活,迢曼帝国一直以煤炭为主。

    可见,其石油需求,主要就体现在军事上,特别是大规模战争所产生能的巨大消耗。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帝国陆军在巨大陆腹地发动进攻的关键原因,降低迢曼帝国的战争消耗。

    当然,如果廉旭升选择进军跋窟,自然是再好不过。

    只要拿下跋窟,帝国海军甚至不用急着进军波沙湾,也就不需要花时间与兵力强攻基布要塞。

    准确的说,其实是能够多获得几个月时间。

    这样一来,白止战就能够安心攻打中转岛。如果进行得比较顺利,说不定还能在占领中转岛之后再进一步。

    此外就是,到年底,纽兰海军将别无选择,必然把2艘修复的舰队航母派过来,跟帝国海军决一死战。

    要说的话,这将是本场大战的第一个“赛点”。

    不出所料,那将是一场决定性的舰队决战。

    只要能打赢下一场舰队决战,干掉纽兰海军最后的2艘舰队航母,帝国海军有希望在新历102年逼迫纽兰联邦投降,并取得最后胜利。

    就算纽兰联邦没有投降,坚持得更久,也必然输掉这场大战。8)


………………………………

第514章 奥援

    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是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而拟定计划的人,就是廉旭升。

    因为内容太多,所以分成了几次拍发。

    在看完第一份电报之后,白止战的心情就放松下来,同时是万分感慨。

    这份计划,其实是今天凌晨,准确说是当地时间的昨天晚上,由廉旭升从前线指挥部发给陆军司令部。

    核心内容只有一个:根据当前的局面,暂时放弃进军叶堡的计划,集中全部兵力向跋窟推进。

    此外就是,力争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入跋窟。

    在此,廉旭升耍了个小聪明,只保证攻入跋窟,没保证攻占跋窟。

    千万别小看这一字之差。

    虽然跋窟算不上大城市,但是做为骆沙联邦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石油产地,肯定是重兵把守,攻占难度非常大。

    当然,攻入跋窟就行了。

    骆沙联邦的石油几乎全都是跋窟出产,也正是有了这座油田,骆沙联邦才能打造出规模庞大的机械化部队,也才敢于同时跟巨大陆与西大陆的两个超级强权,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分庭抗礼。

    没有跋窟,骆沙军队的坦克都得趴窝。

    关键还有,跋窟在阔海西边,位于高加索山脉东部,往西越过枷锁陆桥就到了墨海。

    严格说来,跋窟其实在高加索山脉东部的一块山间平原里面,除了东边的阔海,另外三个方向全都是高山。

    唯一的地面通道是沿着阔海往北。

    由跋窟产出的石油,都是通过管道与列车,运往骆沙联邦的腹地,比如阿斯特拉罕与伏尔加格勒。

    只要帝国军队绕过阔海,攻入了枷锁陆桥,就能够切断从跋窟到骆沙联邦腹地的铁路与输油管道。

    关键就在这里。

    从谢米奥焦尔诺耶往西,几乎是一马平川。在到达阔海北部之后,还能通过水路运输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

    在这个方向上,骆沙军队是无险可守。

    此外,在平原地区作战,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不要忘了,廉旭升最擅长的就是指挥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突击。

    在冰风暴半岛那边,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证明什么,外界一度怀疑廉旭升的能力是吹出来的,存在很大的水分。特别是迢曼帝国参战之后,迢曼陆军闪击洛克共和国,以闪电般的速度击败了这个在上次大战期间,跟其鏖战4年的夙敌,创造了一个让全世界都倍感惊讶的军事奇迹。

    直到廉旭升回到巨大陆腹地战场,策划与指挥了突击卡拉干达的作战行动,他的能力才得到承认。

    此后几场战役证明,廉旭升指挥装甲部队快速突击的能力绝不在那些迢曼将领之下。

    相反,如果向叶堡进军,就得进入西西伯利亚高原,而且沿途有很多天险,还有不少人口众多的城市。

    不管怎样,叶堡都是骆沙联邦苦心经营了数百年的战略要塞。

    即便北上叶堡的距离短得多,可是算上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特别是装甲部队没法快速突击,作战难度反而大得多。

    至少站在廉旭升的角度,得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高原与山地。

    当然,进军跋窟也不是这么简单。

    头号问题,其实就是要应对来自叶堡方向上的反击。

    不要忘了,骆沙联邦一直把叶堡当成东部防线的主要支撑点,在此部署了重兵,囤积了大量作战物资。

    如果帝国军队没有北上,并继续向西推进,驻守叶堡的骆沙军队,必然在第一时间发起反击。

    那么,如何应对骆沙军队的反击?

    按照廉旭升的报告,进军跋窟至少需要动用20万地面部队。哪怕在防御作战当中,增加步兵的权重,在不影响进攻的前提之下,后勤保障最多能够支撑10万部队在谢米奥焦尔诺耶进行防御作战。

    显然,10万兵力肯定不够。

    不要说廉旭升得去指挥进攻作战,哪怕是留在后方,也绝对无法靠10万兵力顶住叶堡方向上至少200万骆沙军队。

    正是如此,在作战计划当中,廉旭升强调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时间!

    把发起进攻的时间推迟到8月底,利用之前的一个多月,尽可能在前线囤积弹药等作战物资。

    此外,加快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确保在11月底之前推进到跋窟附近。

    只有这么安排,才能确保在发起进攻的3个月之内,能够利用提前囤积的物资,动用大约20万兵力,在谢米奥焦尔诺耶的北面组建一道防线,并且顶住骆沙军队的反击,争取坚持到冬季。

    只要到了冬季,防御就不是问题。

    当然,不是说帝国军队在冬季更能打,而是装甲部队在冬季没法进攻,也就能够重点为防御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要说的话,这一切都跟提前发动进攻有很大的关系。

    开春之前,廉旭升就发动了进攻,不但耗费了大量作战物资,还导致用来储备物资的时间缩短一个月。

    现在,影响显现了出来。

    如果没有提前发动进攻,帝国陆军也不可能在5月份打下谢米奥焦尔诺耶。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把进攻时间推迟到8月底,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就得由帝国海军来唱主角。

    虽然在电报当中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是这个意思非常的明确。

    当然,不管是攻打跋窟,还是向叶堡进军,海军都得拼尽全力攻打中转岛,根本就不能偷懒。

    换个角度,廉旭升决定进军跋窟,其实就跟当前的局面有关。

    要说,这也是白止战感叹的地方。

    廉旭升肯定收到了联合舰队遭重创的消息,并且想到了白止战的处境,才提交了攻打跋窟的作战计划。

    至于这份计划,肯定早就写好了。

    或许,在廉旭升的手里还有一份以攻打叶堡为主的作战计划。

    不管怎样,廉旭升在这个时候把重点放在跋窟,而不是叶堡,也跟白止战有关,可以说是在替白止战分忧。

    真要站在陆军的角度看,也就是以迅速击败骆沙联邦为目的,其实应该去叶堡。

    叶堡不但是一座牢固的军事要塞,更是骆沙东部地区的行政中心,全国第三大城市,被称为“东都”。

    其实,这座城市的名字,就是源自把骆沙帝国推上巅峰的叶卡捷琳娜女皇。

    只是,廉旭升能够提供的帮助也就这么多。

    说得直接一点,白止战得在8月底之前打下中转岛,至少要确定胜局。

    如果拖到9月,在陆军发动战略进攻之后,即便刘长勋出面,也无法替白止战争取到足够的资源。

    显然,这就是摆在白止战面前的难题。


………………………………

第515章 举棋不定

    最后,海军司令部还发来了一封电报。

    首辅已经在原则上答应,在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结束之后,把2艘“旭海”级无常援助给迢曼海军,并且通过忒尔共和国,派遣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去迢曼帝国,帮助迢曼海军再建造2艘同级别快速战列舰。在打通海运航线之后,还会考虑通过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迢曼海军建造舰队航母。

    显然,这么做就是为了稳住迢曼帝国。

    按之前收到的战报,哪怕“宰相”号回到了狮泉城,也很难修复,恐怕会在船坞里一直呆到大战结束,或者是在打通了海运航线之后,想办法送回迢曼帝国,由迢曼的造船厂进行维修。

    不管怎样,都是麻烦事,不要对“宰相”号抱什么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