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争霸-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除掉2艘小型航母,纽兰海军还有2艘快速战列舰,数十艘巡洋舰与至少两百艘驱逐舰。

    这些战舰全体出动,而且在夜间出击,能够对登陆舰队构成巨大威胁。

    战斗打了2天,纽兰海军仅出动了鱼雷艇。

    白止战不得不相信,纽兰海军在故意保存实力,准备在登陆舰队到达之后,对登陆舰队发起攻击。

    如果能够击溃,哪怕是重创登陆舰队,都有更大把握守住中转岛。

    至少,帝国海军不可能通过轰炸来占领中转岛。

    不管把中转岛炸成什么样子,到最后都得把部队派上去,才能占领中转岛,也才能将其变成攻打霍瓦依群岛的跳板。

    为了达到目的,白止战还把4艘重巡洋舰派了出去,与4艘驱逐舰组成了临时编队,提前炮击中转岛。

    没错,就是去冒充火力支援舰队。

    交手几次,纽兰海军早已摸透帝国海军的战术,会在登陆前,由火力支援舰队进行前期炮火准备。

    当然,肯定是在特混舰队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之后。

    此外就是,前期炮火准备一般在5天左右,基本上不会少于3天。

    从时间上推算,从30日的夜间开始火力准备,那么在7月4日,也就是登陆舰队到达之后,就能够发起登陆作战。

    显然,这具有足够的欺骗性。

    结果就是,双方在当天晚上爆发了第二场海战。

    严格说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战。

    纽兰海军出动2艘重巡洋舰,掩护分成两支编队的12艘驱逐舰,从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同时对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发起冲击。

    炮战从凌晨2点一直持续到3点之后。

    虽然纽兰战舰打得非常顽强,而且2艘重巡洋舰配备了炮瞄雷达,有效的发挥出主炮的威力,但是跟对手,也就是2艘“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比,不但是完全不值一提,还没什么可比性。

    要说的话,“南珠海”号与“浊海”号起到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相距25千米,两艘战列舰就用400毫米巨炮宣示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成功阻止了纽兰巡洋舰的步伐。

    在如此远的距离上,纽兰海军的2艘重巡洋舰一直是在浪费炮弹。

    至于发起冲击的驱逐舰,遭到了以4艘远洋巡洋舰为首的护航编队的阻击。

    虽然远洋巡洋舰的主炮跟驱逐舰一样,但是贵在数量多,而且能够借助搜索雷达来提高炮击效率。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当中,有5艘纽兰驱逐舰被击沉,还有3艘遭重创,而且均在天亮后自沉。

    至于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只有几艘远洋巡洋舰战舰挨了炮弹,战斗力并没受到影响。

    这场战斗,表明纽兰海军没有放弃中转岛。

    此外就是,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的主力总算被纽兰海军发现了。

    直接结果就是,在天亮之后不久,由上百架B…17与B…24组成的轰炸机群直奔第二十一特混舰队而来。

    虽然拼尽了全力,但是这些重型轰炸机依然没能逼近航母。

    相反,有40多架轰炸机被击落,创造了开战以来,纽兰陆航在东望洋战场单日损失的最高记录。

    此后,在7月1日的上午与下午,纽兰军队都出动了轰炸机攻击第二十一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最多算得上骚扰。

    为了增强防空,在7月1日下午,第二十一特混舰队与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交换4个中队的舰载机,用“霹雳”换来“哮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纽兰军队一直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骚扰”第二十一特混舰队。

    期间,还差点发现第二十二特混舰队。

    只是,这种在夜间安排战舰,在白天出动轰炸机的骚扰战术,并没对第二十一特混舰队构成实质威胁。

    要说,最多也就是消耗了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得不把发起登陆的时间推迟3天,也就是由7月4日推迟到7月7日。

    此外就是,在7月3日,登陆舰队到达前一天,第二十一特混舰队与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交换阵位。


………………………………

第504章 潜艇的发现

    虽然遇到一些波折,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在预料之内。

    要说的话,甚至算得上顺利。

    这也是白止战最担心的地方。

    从6月28日到7月3日的整整5天里面,纽兰海军出动的最大战舰,也就是2艘重巡洋舰!

    那2艘小型航母去哪了,还有那2艘早已离开了纽兰西海岸港口的快速战列舰。

    此外,至少有6艘重巡洋舰行踪不明!

    这些战舰,足够组成一支规模庞大的特混舰队。

    虽然航空作战能力差了一些,但是其他方面都不弱,尤其是夜战能力,超过了第二十一特混舰队。

    只要能够逮住机会,这支舰队绝对能给予第二十一特混舰队重创。

    何况,现在顶上去的是第二十二特混舰队。

    当然,这也是白止战决定在登陆行动开始之前跟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交换的关键所在。

    要说指挥夜间炮战能力,在帝国海军当中,最有名的就三个,其中一个就是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临代司令官。

    早在开战之初,卫军就带着4艘“武州”级去双车海峡阻击狭夷舰队,在夜间挑战狭夷海军的战列舰!

    按照白止战的推测,如果纽兰海军要发起反击,会充分利用夜色掩护。

    如果是在白天,纽兰海军的胜算几乎为零。

    只有夜间,才有机会在重创对手的情况下,保存自身的主要战舰。

    正是如此,白止战决定把发起登陆行动的时间推迟3天。

    用这3天时间,第二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完成弹药与燃油补给,还能够补充在战斗中损失的舰载机。

    因为早就考虑到了战斗损失,所以在做安排的时候,让补给舰搭载了几十架备用机。

    主要是离后方是在太远,超过了舰载机的最大飞行距离,也就只能在前线组装备用机来补充损失。

    只是,白止战这么安排,主要是想看看纽兰海军的反应。

    帝国海军来势汹汹,还达成了战役突然性,纽兰海军未必能及时做出反应,或许还没有回过神来。

    最为重要的是,在登陆舰队到达之前,纽兰海军有可能认为这是佯攻。

    总而言之,纽兰海军得花一些时间做准备,确认梁夏海军的真实意图。

    补给作业从7月4日的上午开始。

    因为战列舰与巡洋舰得补充炮弹,而且要为航母补充舰载机,所以整个补给作业至少要耗费48小时。

    天气不好的话,恐怕要多耽搁十几个小时。

    关键是弹药补给太麻烦。

    帝国海军一向重视战斗补给,只是到现在,也没找到提高弹药补给效率的办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战舰下锚,通过考帮用吊车把弹药从补给舰运送给战舰。

    先不说安全的问题,只是作业效率就低得吓人。

    哪怕一切顺利,为一艘战列舰补充150吨弹药,都需要一个白天!

    通常,因为不可能做到一切顺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所以为战列舰补给弹药往往要两天。

    此外,就是安全的问题。

    因为缺乏有效反潜手段,或者说潜艇防不胜防,所以进行战斗补给的时候,必须得不断变更抛锚地点。

    按帝国海军的规定,在每一处海域的抛锚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而且两次抛锚海域的间隔距离不得低于20海里。

    正是如此,在实战当中,得尽量避免在战场上进行弹药补给。

    如果可以,最好回港口,或者有反潜艇网保护的锚泊地。

    在过去几场战役中,帝国海军都会在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设置锚泊地,或者是夺取一座港口,以解决补给问题,让战舰不至于在用光弹药之后,冒险在外海下锚。比如在攻打塞岛的时候夺取了北面的阿塔岛,在进攻狮泉城的时候获得了岱曼王国的宋卡,以及南趾地区的西贡。

    只是这次,显然是不可能了。

    要说,海军也做了准备。

    按照计划,在登陆作战行动开始之后,就会在登陆场附近设置锚泊地,供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停泊,并为战舰与补给舰提供安全的下锚海域,让支援登陆行动的战舰能够在前线进行弹药补给。

    只是,现在得提前进行一次弹药补给。

    确实非常麻烦,不过也没有办法。

    考虑到随后的恶战,白止战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就是在此期间,准确的说是7月6日,收到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一份暂时没有获得证实的情报。

    在7月5日的夜间,一艘在吉尔伯特群岛附近活动的潜艇发现了一支舰队。

    关键就是,艇长报告称,通过潜望镜观察到了1艘航母!

    可惜的是,遭遇时间是夜晚。

    当然,只有在夜间,潜艇才敢浮上来用潜望镜观察。

    如果是在白天,肯定不敢这么做。

    结果就是,这份报告的可行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实,连发报的艇长都觉得,那未必就是航母,或许那只是一支快速运输船队里的快速货轮。

    在纽兰本土到奥洲之间,有很多快速运输船队。

    主要就是,有大量军事物资需要运送,而普通船队不但容易遭到潜艇伏击,运输效率也不高。

    为了提高运输速度,纽兰联邦专门组建了快速运输船队。

    在通常情况下,快速船队的航速能达到20节,比普通船队高了10节左右,能把一个周期的运作时间缩短40%以上。

    关键还有,快速运输船队能够依靠航速,降低遭到潜艇攻击的概率。

    其实,除非运气特别好,不然埋伏在航线附近的潜艇基本上无法获得向快速船队开火的机会。

    虽然快速船队的运输成本高得多,但是把损失算上,综合费用反到要便宜一些。

    不说别的,只是减少三分之二的护航战舰,就能够节约大笔开支。

    如果把护航战舰在其他方向上的贡献算上,那么组建快速运输船队的综合效益,将远远超过普通船队。

    其实,正是在西南东望洋这边取得了成功,纽兰联邦加大了快速货轮的订购量,准备在北夕落洋上也组建快速船队。

    这份报告能够引起海军司令部的重视,并转发给白止战,关键就一点。

    电报当中提到,在那支舰队里面有吨位远远超过了快速船只的主力舰,艇长还怀疑是快速战列舰。

    理由也很充足,快速战列舰有明显的特征噪声,其他舰船都无法模仿。

    如果真的有两艘快速战列舰,就绝对是纽兰海军的主力舰队,里面很有可能有2艘小型航母。

    可问题是,纽兰海军把航母与快速战列舰派往西南东望洋干什么?


………………………………

第505章 登陆中转岛

    当时,这只是猜测。

    到了7月7日,局面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当天上午的一场战斗当中,第二十二特混舰队遭到了纽兰海军航空兵的攻击,而且敌机都来自东边。

    关键,遭遇的是F4F战斗机!

    在此之前的战斗中,纽兰军队出动全都是P系列战斗机,数量最多的是P…41,以及双发的P…38。

    这些战斗机都属于陆战队航空兵。

    不是说陆航战斗机更好,而是海军舰载战斗机的产能一直没有提起来。

    此外就是,陆航的战斗机更适合部署在地面上。

    为了保持足够的战斗力,纽兰陆战队一直在使用陆航的作战飞机,反到没有采购多少海军的作战飞机。

    这也是数个月以来,帝国海军在东望洋第一次遇到纽兰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而且有理由相信来自某艘航母。

    除了F4F,第二十二特混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还拦截了一批SBD。

    要说的话,只是没有遇到鱼雷攻击机。

    只是,卫军觉得这不是问题,即纽兰海军的鱼雷攻击机一直都很糟糕,而且在攻击航母的战斗中,俯冲轰炸机才是主力。

    总而言之,在当天下午,卫军就发了一份报告,宣称在东边有纽兰海军的航母活动。

    直到夜幕落下,在安排舰载机与水上飞机连续进行3轮侦查的情况下,都没有能够找到纽兰航母。

    可问题是,卫军并没有向白止战报告这一情况。

    当然,以当时的情况看,也没有必要报告。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没有报告就等于没有发现。

    只是,由此导致的影响就是,白止战并没有怀疑卫军的报告,或者说并不觉得卫军的报告有问题。

    7月8日凌晨,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回到了战场。

    因为火力支援舰队在7月5日就已经赶到,成为了主要打击力量,第二十二特混舰队只提供防空掩护,没有消耗太多的弹药,所以第二十二特混舰队没撤走,只是在当天晚上到后方补充了燃油。

    当天上午,登陆作战行动按计划开始。

    在进行了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猛烈炮击之后,登陆行动在8点出发,在9点左右冲上中转岛的海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专门为登陆而生的“火力舰”粉墨登场。

    说是战舰,其实是名不副实。

    所谓的“火力舰”,其实是安装了大口径火炮的小型登陆舰,而且使用的是从战列舰与重巡洋舰上撤下来的大口径舰炮。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废物利用。

    就拿战列舰的主炮来说,在发射穿甲弹的时候,寿命最多就只有1000发,为发射重型穿甲弹研制的长倍径身管甚至只有500发。只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并不等与不能用,只是不好用,即在全装药发射穿甲弹的时候,误差超过海军规定的范围,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不能继续在战列舰上使用。

    减装药发射高爆弹,肯定没什么问题。

    对身管做加固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炸膛的风险。

    即便对付坚固目标,也可以选择抵近射击,从而把穿甲弹的威力发挥出来。

    其实,在战场上几乎不存在能够扛住350毫米或者400毫米穿甲弹的目标,也就没有必要全装药发射。

    此外,重巡洋舰的200毫米舰炮的身管也一样。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把这些“报废”的炮管重新利用了起来,配备火力舰使用。

    至于搭载舰炮的小型登陆舰,都是现成的,而且建造成本也不高。

    一艘2000吨级船坞登陆舰,一般配备2门单装的350毫米或者400毫米舰炮,此外还能搭载上百发炮弹。如果是200毫米舰炮,能够增加到4门或者6门,并把载弹量提高到一千发左右。

    有了这些战舰,支援登陆作战的时候,就不需要让护航战舰一直留在登陆场了。

    关键,还能避免护航战舰频繁的进行弹药补给。

    要说的话,这也是专门为攻打中转岛弄出来的,因为在攻打塞岛,或者是进军西南东望洋的时候,弹药补给并不是多大的麻烦事,只有在攻打中转岛的时候,特别是在建立登陆场之前,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登陆作战打得不是很顺利。

    在陆战队冲滩之前,中转岛的守军就全力反抗,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

    结果就是,有十多艘登陆艇在冲滩之前被击沉,数百名陆战队官兵在踏上中转岛的海滩之前就已阵亡。

    这只是攻打一座面积不到一平方千米的孤岛发起的登陆作战行动。

    按照安排,第一批抢滩部队也就一个团的兵力,总共还不到2000人,出动的登陆艇也只有40多艘。

    超过三成的阵亡率,可以说高得吓人。

    这种局面,随着2艘配备了350毫米巨炮的火力舰开始发言,才得到控制。

    在冲滩成功后,战斗打得也非常艰难。

    整个白天,登陆部队都被敌人的炮火压制在海滩上,也就只是拓展了滩头阵地,始终没离开海滩。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负责掩护的舰队不得不在天黑后返回登陆场。

    此外,就是一整夜都在用照明弹,好让海滩上的陆战队官兵,以及战舰上的瞭望员看清楚敌人的情况。

    夜间战斗打得更加激烈。

    纽兰军队修建了很多的地下防御工事,而且储备了大量弹药。

    关键还有,纽兰军队吸取了塞岛攻防战的教训,没集中储备弹药,而是分散在了岛屿的各个地方。

    除了管理不便,不但更安全,还方便作战部队取用。

    此外,能更加灵活的设置火力点。

    在白天的战斗当中,纽兰军队充分利用了能迅速转移的小口径迫击炮,给登陆的帝国陆战队制造了巨大的麻烦。

    依托各个弹药储备点设置的机枪堡垒,也让陆战队极为头痛。

    很多时候,往往是炮击与轰炸刚过去,纽兰官兵就回到掩体里面,用机枪向冲上来的帝国陆战队官兵开火。

    登陆部队始终没能冲出海滩,与缺乏重型装备,特别是装甲武器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依靠步兵,根本无法在光秃秃的海滩上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只要离开堑壕就会成为敌人机枪的靶子。

    所幸的是,帝国陆战队也是有备而来。

    在塞岛鏖战几个月,帝国陆战队同样掌握了纽兰军队的常用战术,找到了应对之策。

    7月9日清晨,天色刚刚放亮的时候,一艘坦克登陆舰就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上了中转岛的海滩。

    随后,在航空兵的掩护与支援下,坦克登陆舰搭载的十几辆坦克冲了出来。

    有了坦克,局面立即发生了转变。


………………………………

第506章 强攻

    与预料的一样,中转岛很快就变成了血火战场。

    虽然帝国海军准备充分,登陆前的炮火准备进行了4个小时,几乎是用炮弹把中转岛耕犁了一遍,但是中转岛实在是太小了,不要说施展拳脚,哪怕在上岸之后站稳脚跟,都非常困难。

    帝国陆战队的将士,中转岛上的纽兰军人,全都拥挤在狭窄的海滩上。

    进入地面攻坚阶段之后,包括大口径舰炮在内,很多支援火力根本派不上用场。

    必须承认,纽兰军队的准备更加充分。

    不管怎样,中转岛是霍瓦依群岛最西边的岛屿,也是进攻与占领霍瓦依群岛必须夺取的前进基地。

    早在参战之前,纽兰军队就着手加强中转岛的防御部署。

    两年多的时间,足够让纽兰军队把中转岛打造成一座牢固的要塞。

    当然,中转岛受到重视,跟航空兵崛起有很大关系,甚至可以说,中转岛的价值就体现在航空作战上。

    因为没有水源,所以在航母诞生之前,中转岛始终只是一座荒岛。

    中转岛第一次获得利用,就是修建了一座水上飞机码头,为横跨东望洋的邮政专用航线的中转站。

    只是,直到新历95年之后,随着跨洋客运航线的开通,中转岛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在登上中转岛之后不久,准确说是第三天,帝国海军陆战队见识了纽兰军队的杰作。

    在7月11日那天,陆战队用伤亡一百多名官兵的惨烈代价,打下了一座地堡,准确的说是地下防御工事。

    此后,才发现这只是一整套地下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关键就是,所有坑道与洞窟都深埋在地下,距离地表至少都有十五米,通过垂直的竖井上下进出。

    在重要的区域,比如弹药库、燃油储备点与屯兵洞,顶部用数米的钢筋混凝土加固,能够抵抗400毫米炮弹或者是500千克航空炸弹直接轰击。因为地表是沙土,所以能迅速填上弹坑。

    这一处地堡能容纳大约一个营的兵力。

    如果不是误打误撞的炸断了通往后方的主坑道,使该地堡被孤立,陆战队根本就不可能占领这座地堡。

    显然,这只是冰山一角。

    其实,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即纽兰海军为什么没有派舰队过来。

    在坚固的地下防御体系面前,帝国海军拥有的火力优势几乎全都成了摆设,只能派遣陆战队上岛强攻。

    不管帝国舰队有多强大,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这意味着,肯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也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打下中转岛!

    7月12日一大早,在跟卫军等舰队将领,以及陆战队的几位指挥官商量之后,白止战给海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电报,提出对作战计划做出调整,不但要延长作战时间,还要提前投入预备队。

    不过,关键是扩大登陆场的规模,并且设置临时锚泊地。

    按照白止战的意思,海军得尽快把辅助舰船派过来,为陆战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减轻前线部队的作战负担。

    要说,最重要的就是医疗船。

    几天战斗下来,登陆舰上的医院早已人满为患,不得不把部分伤员转移到特混舰队的战舰上进行医治。

    按几天的势头,特混舰队的医疗能力也很快会达到极限。

    所幸,帝国海军有十几艘专业医疗舰,其中6艘在支援舰队里面。

    当然,还要尽快把补给舰派过来,为登陆部队提供更多重武器与弹药,减轻支援舰队的压力。

    不管怎样,中转岛上的战斗打得极为艰难。

    要说,纽兰海军反到没有来制造麻烦。

    大概是中转岛的守军表现得非常神勇,所以在这几天里,纽兰海军只是在夜间用巡逻机向中转岛运送给养,给守卫中转岛的官兵带去一丝希望,顺带在返航的时候运走伤势较重的伤员。

    主要威胁,反到来自纽兰陆军航空兵。

    因为之前几次针对特混舰队的轰炸行动全都以失败收场,而且损失非常的惨重,上百架重型轰炸机被击落,上千名机组人员阵亡,所以在进入登陆作战阶段之后,纽兰陆军航空兵调整战术,不再去找特混舰队的麻烦,而是盯上登陆舰队与登陆部队,还把轰炸时间设定在夜间。

    连续几个晚上,纽兰轰炸机群都光顾了登陆场。

    要说,威胁也不是很大。

    因为获得了支援舰队提供的掩护,而且巡洋舰都有雷达,能够在夜间执行防空任务,加上登陆的陆战队在海滩上部署了足够的探照灯,所以纽兰轰炸机群都是从高空进入,并且在高空投弹。

    只是,威胁依然是不容低估。

    结果就是,陆战队不得不在夜间疏散集结在登陆场的运输船,让登陆部队尽可能的呆在掩体里面。

    按照安排,运送重型装备与弹药物资的补给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

    因为没办法在夜间进行补给,只能安排在次日上午,从而导致在白天的进攻时间大幅度缩短。

    当然,补给作业的效率也降低了许多。

    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无法送上岸,陆战队不得不控制推进的速度,避免过度的消耗。

    要说,这也是登陆之后,陆战队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任何时候,前线指挥官得时刻留意手里的弹药,并且尽可能的确保在天黑之前获得一次补充。

    如果准备的弹药不够多,那么在夜间的战斗中,很难顶住纽兰军队的反击。

    在天黑后,利用夜色掩护发动反击是守军最主要的战斗方式。

    白天藏在地下掩体里面,夜晚才出来活动。

    与塞岛那边不一样的是,中转岛的守军很少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发起反击,而且行动组织得更加严密。

    很多时候,就是通过打冷枪与放空炮的方式消耗登陆部队的精力。

    用前线官兵的话说,这种随时得提心吊胆,且片刻不得安生,简直是精神折磨。

    其实,这也是白止战要求尽快让预备队上来的原因。

    困难确实存在,只是克服困难的办法也有。

    在向海军司令部提出要求的同时,白止战同时提到,能够按照计划攻占中转岛,不会有太大偏差。

    现在才动用一个陆战师,预备队同样是一个陆战师,另外还有两个陆战师已经完成战斗动员。

    大不了把陆战师全都拉上来!

    强攻中转岛的局面一直持续到7月17日。

    这天上午,白止战像往常一样先去军官餐厅吃早饭,然后去司令舰桥,替换在夜间值班的李铭博。

    结果,没有等他把早饭吃饭,通信参谋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一封刚收到的电报,而且是李铭博让通信参谋来找的白止战。


………………………………

第507章 航母现身

    李铭博一直想不通,白止战哪来那么好的胃口。

    电报是由海军司令部发来的,而且是加急。

    内容只有一条:在当地时间昨天晚上,一支从科伦坡去狮泉城的运输船队,在孟加拉湾南面遭到伏击。

    总共有包括6艘护航驱逐舰在内的,22艘舰船被击沉,只有船队后面的几艘货轮及时转向,并侥幸逃脱。

    有4艘护航驱逐舰在战沉前发报,宣称遭到来自20千米之外的重炮轰击。

    布兰皇家海军梵炎洋分舰队早已退回基布要塞,就算是出港活动,也主要在亚丁湾与窄海里转悠。

    发动袭击的肯定是纽兰战舰。

    能够在20千米外开火,还能击沉驱逐舰,至少是配备了炮瞄雷达的重巡洋舰,数量还不会太少。

    毫无疑问,那是一支纽兰海军的破交舰队!

    要说的话,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梵炎洋那边,帝国的船只主要在北梵炎洋的穆阿海与孟加拉湾活动,而且沿途有不少军事基地,能够部署巡逻机执行反潜任务,帝国海军还派战舰为船队护航,所以纽兰潜艇的战果不是很大。

    相对而言,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一直在穆阿海那边活动,很少回孟加拉湾。

    在夺取了斯里兰卡之后,六局就发出警报,警惕敌人的破交舰队,最好安排巡洋舰执行护航任务。

    实在不行,也要尽量由巡洋舰担任护航舰队的旗舰。

    主要就是,执行护航任务的驱逐舰往往以反潜为主,主战武器是深水炸弹,没有配备太多的舰炮,有的甚至没有安装鱼雷发射管,因此遇到破交巡洋舰,肯定占不到便宜,很多时候只能靠速度逃脱。

    此外,在梵炎洋执行护航任务的,几乎全是舰龄超过20年的老式驱逐舰,其中一些甚至参加过上次全球大战。

    只是,六局的警报并没有引起帝国海军的重视。

    跟梵炎洋上的反潜护航相比,帝国海军在西东望洋上的任务更加繁重,暂时也没有多余的巡洋舰可用。

    新建的巡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