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争霸-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由别的方式获得。唯一无法由学习与锻炼获得的,就是与生俱来的直觉。
换种方式来说,这就是天赋。
有与没有,有什么样的天赋,不但是指挥官的特点,而且是个人才能的天花板,决定了一名指挥官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
白止战果真有如此敏锐,而且准确的直觉,前途必然是不可限量!
………………………………
第42章 戛然而止
为了保证公平,海军司令部发出邀请,贺永兴与刘长河也接受了邀请,各带了几名高级参谋前来观摩。
连续几个小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别说贺永兴与刘长河,连祝世建都吃不消了。
秘书进来,在祝世建的耳边低语一番,祝世建随后就起身出去了,贺永兴与刘长河都没有当回事。
坐了几个小时,就算是再稳得住的人,也要去上厕所吧。
其实,贺永兴与刘长河也快憋不住了。
两人依然纹丝不动,大概在比拼肾力。
随后,两人就开始暗自庆幸,觉得祝世建在这个时候出去上厕所,实在亏大了,因为推演突然就进入到了高潮阶段。
确实突然,非常的突然。
先是帝国舰队那边,在演习时间的清晨派出侦察机,开始新一天的第一轮侦查行动。虽然侦察机是在天亮之前起飞,但是肯定在天亮之后返航,还承受了百分之十的事故损失,因此这番操作并没有违规。
随后,裁判组做出了推演开始之后的首次关键裁决。
帝国舰队的侦察机发现了正在返航的联合舰队,因为侦察机是在天亮之后到达,所以联合舰队及时出动战斗机,击落数架侦察机,只是没有能够阻止这些侦察机发报,将发现联合舰队的消息通报给旗舰。
因为行踪暴露,所以联合舰队立即加强了防空,把战斗机分成了两批,依次升空在舰队附近巡逻。
此外,联合舰队也在这个时候派出侦察机。
拿到反馈的消息后,帝国舰队立即组织发起了打击行动。
接着,裁判组做出了最为关键的裁决。
在连续三个波次的打击行动当中,帝国舰队损失了近两百架飞机,占到出动飞机总数的四分之三。
按照裁决,帝国舰队暂时丧失了打击能力。
只是,帝国舰队同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因为遭到集中打击,所以联合舰队的两艘母舰被判定为战沉,而且联合舰队由此损失了除水上飞机之外的全部航空力量,哪怕裁判组同时判定,联合舰队的侦察机已经发现了帝国舰队。
只是,推演并没有就此结束。
三轮打击过后,就到了夜晚,而帝国舰队无法在夜间继续出动航空兵。
所幸,裁判组同时裁定,在经过一个晚上的紧急抢修与调整之后,帝国舰队的航空作战能力能恢复百分之四十。
考虑到联合舰队已经没有战斗机,帝国舰队不需要保留防空力量,也不再需要为执行轰炸任务的机群提供掩护,能让包括数十架战斗机在内的所有飞机执行轰炸任务,所以打击能力恢复到最大值的六成。
关键还有,帝国舰队与联合舰队的距离并不远,还不到三百千米。帝国舰队所在区域靠近设定海域的边缘,因此按规矩,帝国舰队不能通过撤退来扩大距离,也就有可能在夜间与联合舰队遭遇。
其实,这是最大的变数,可以说是联合舰队最后的机会。
不要忘了,在三轮打击过后,联合舰队只有两艘母舰被判定沉没,四艘战列舰与四艘战列巡洋舰完好无损。只要双方在夜间遭遇,帝国舰队根本不可能靠四艘战列巡洋舰击败联合舰队。
此外,按照推演的规定,只有在距离超过五十千米的时候才能出动航空兵。
可见,胜负将在天亮前揭晓。
只要逮住帝国舰队,联合舰队就能够依靠数量多出一倍的主力舰,用传统的炮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相反,帝国舰队只要能够坚持到天亮,就能出动航空兵打垮联合舰队。
两支舰队接下来的战术,准确说是选择的航线,实在是太重要了。
结果就是,白止战与刘向真都保持了沉默,没有立即对航线做出调整,似乎都在猜测对手可能采用的战术。
这两个愣头青,难不成又要拖上几个小时?
在实战中,花上几个小时做一个决定,并不是什么怪事,可这是推演,不需要完全参照实战。
只是,贺永兴与刘长河都很沉得住气。
站在两个世家,两大舰队与两个派别的立场上,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的推演,其重要程度不在一场舰队决战之下。
其实,来自海军学院的那些裁判同样明白。
裁判中心的气氛很紧张,安静得出奇,裁判组的工作人员都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人到处走动。
或许是怕受到关注,甚至没有人交头接耳。
直到房门“吱呀”一声推开。
看到走进来的是祝世建,房间里的人员才松了口气。
只是,贺永兴与刘长河已经注意到了祝世建的严峻神态,而且马上意识到,肯定发生了很不好的事情。
“让他们出来,今天就到此为止。”
“祝司令,这……”
祝世建根本没多说,朝贺永兴与刘长河点头示意之后就转身走了出去。
两人哪敢耽搁,各自吩咐了随行人员一番,马上就跟随祝世建离开了裁判中心。
外面,祝世建已经离开,不过他的秘书没有走。
随后,两人跟秘书去了司令官办公室。
在他们到达的时候,祝世建在打电话。
看到他俩,祝世建朝沙发指了指,然后朝秘书挥了挥手,示意秘书出去的时候顺手带上房门。
“好,我知道该怎么办。”
说完,祝世建就挂断了电话。
贺永兴与刘长河看着他,不过都没有开口发问。
“刚收到消息,陛下病危住进太医院,不过病情已经稳住了。按照太医的会诊结果,情况不乐观,恐怕没有几天了。”
两位上将都是一愣,刘长河腾的一下站了起来,紧接着又一屁股坐了下来。
“开始是枢密院打来的,已经按规矩,派人去西部战线,肯定会在春节之前把皇太子接回来。”祝世建长出口气,又说道:“按首辅的意思,我们得加快谈判进程,尽快让停战协议落地。”
“这么说,需要我们拿出海军的发展规划?”贺永兴说了一句。
“现在这局面,一切得从速。刘将军,你没意见吧?”
“连首辅都这么说,谁还有意见?”说这话的时候,贺永兴朝刘长河看了过去,摆明是让刘长河小心掂量。
沉思一阵,刘长河微微点了点头,也算是做了回答。
“刘将军没有意见,那就好。这次推演的事情,暂时不对外宣传。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到此,大家都早点回去休息。”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祝世建通过眼神暗示了贺永兴。
………………………………
第43章 讨教
推演突然终止,然后被总司令的秘书叫了出去,去了秘书办公室,半个小时都没人过来招呼。
白止战不但是疑惑,还惴惴不安。
是不是做错什么了?
也许是吧!
因为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战例可以借鉴,所有在整个推演过程当中,白止战都只能跟着感觉走。
准确的说,应该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指挥舰队作战。
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大胆尝试。
通过这次尝试,白止战对航空作战有了更深刻,或者说更直观的理解。
其实,在推演突然终止之前,白止战有很大的把握取得最终胜利,他甚至觉得已经抓住了致胜的窍门。
可惜,在总司令秘书推开房门的瞬间,那灵光一现的奇思妙想也就消失了。
现在来到总司令办公室外面,白止战心里更加是七上八下了。
在推开房门后,秘书还朝他点了点头。结果等到白止战进去,秘书拉上了房门,没有跟进来。
房间里面,只有祝世建。
“祝司令。”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校长’这个称呼。”
“校长。”
祝世建笑了笑,又说道:“随便坐,别傻站着。我这人没啥爱好,很多人都觉得我不像海军将领。白开水,来一杯?”
白止战没拒绝,他确实渴了。
“虽然推演的结果还没出来,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结束了,至少我觉得,已经分出了高下。”
“校长……”
“虽然我们常说胜负不重要,但是我们得有争胜心,而且这次推演确实非常重要。”祝世建压了压手,打住白止战的话头,又说道:“我叫你过来,其实是想私下里向你讨教几个问题。”
白止战先一愣,随即就吓了一跳,赶紧说道:“校长言重了,我哪有本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这次,祝世建依然没有让白止战把话说完,不过也没再浪费口水。“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致力发展航空力量,打造以航空兵为主的海战体系,能够有多大胜算?”
白止战一下就被难住了。
这是一个问题?
就算是吧,可是能够随便回答吗?
“不要有顾虑,我只想知道你的判断,或者说你觉得下一场海战会怎么打。”
“只是个人的想法?”
祝世建点点头,让白止战大胆说。
沉思片刻,白止战说道:“其实在发展航空兵,准确说其实是变革这个问题上,关键不是有多大胜算,而是我们根本没得选。现在唯一能确定的是,继续走老路,我们会在下一场战争当中败得更惨。只不过,如果我们选对了,而且掌握了先发优势,加上帝国本身的强大实力,胜算不会小到哪里去。”
“第二个问题,如何才能掌握与保持先发优势?”
这是一个问题?
“校长,你也知道,我不是学技术出身的,所以这种技术方面的问题……赵禹更有资格回答。”
“策略呢?”
白止战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只是在明白祝世建不会放过他之后,就没再东拉西扯。
迅速思索一番,白止战才说道:“其他的,我也说不准。就个人所见,向航空兵转型是大势所趋,俗话说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飞机与生俱来就拥有速度优势,技术发展的势头更是猛不可挡。”
“这么说,不管怎么样,西方列强同样会发展空中力量?”
“我们是主动,列强是被动。”
祝世建锁紧了眉头,不过没有打断白止战的话。
“我们都知道,帝国海军唯一的出路就是变革,这甚至关系到帝国的命运,我们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也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对我们来说,变革本身就是强大的动力,也只有变革才有希望。西方列强呢?在已经取得了开创历史的、空前巨大胜利后,并不存在主动求变的动力,维持现状就能够保住既得利益,也只有维持现状才能消化胜利果实。即便不考虑基本上无法调和的内部矛盾,列强在战后也会沾沾自喜,并且竭尽所能的保护已有优势。”
“你是说,我们能将此当成限制海军军备的切入点?”
“其实是借此强调传统海军力量的重要性,让列强觉得,航空兵不过是传统海上力量的有效补充。”
这下,祝世建听明白了。
按照白止战的意思,要让西方列强相信航空兵无足轻重,肯定办不到,毕竟航空兵在大战期间的表现有目共睹。只不过,如同以刘长河为代表的成稳派不肯相信航空兵能够取代主力舰一样,西方列强也不会立即接受航空兵将在未来称霸海洋战场的论断。因为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海军又高度倚重钢铁等资源型重工业,所以没哪个国家能够面面俱到,必然得有所取舍。
一舍一取,关系就大了。
别说是打赢了大战,尝到甜头的西方列强,哪怕大败亏输的帝国海军,要想全面彻底的放弃传统路线,也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周宽德以最为极端的方式急流勇退,把举荐祝世建接任海军总司令的推荐信直接呈交给了当今圣上,就与此有关,因为只有祝世建能够推动海军进行变革。
让刘长河接班?
由成稳派来干,恐怕会用二十年的时间打造五十艘超无畏舰,去挑战到时拥有一百艘超无畏舰的同盟集团。
贺永兴呢?
要是让贺家执牛耳,两大世家肯定会斗得天翻地覆,根本顾不上发展。
关键还有,祝世建在海军学院当了二十多年的校长,更能接受新事物,也更加愿意推动变革。
至于人望,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周宽德没有选错人,却没有想过,此举等于把祝世建架到篝火上炙烤。
想到这里,祝世建不忍叹了口气。
“校长?”
在白止战提醒之后,祝世建猛的回过神来,发现已经过去了好几分钟。
“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校长,您也早点休息。”
起身告辞,在走出总司令办公室的那一刻,白止战才如释重负的出了口气。
开始,祝世建一直低头不语,白止战觉得他还会提出几个更难回答的问题,哪想到是在走神。
不管怎样,至少可以回去休息了。
白止战没有注意到,他前脚刚走,另外一个人就进了总司令的办公室。
………………………………
第44章 重点栽培
贺永兴没有走,一直在外面,只不过避开了白止战。
把白止战叫来,让祝世建以请教的名义向白止战询问海军的发展规划,其实是贺永兴的意思。
为了让祝世建重视这个年轻军官,贺永兴提到了守望者海峡海战的事。
没错,就是在没有掌握任何确切情报,不知道备用作战计划的情况下,准确的判断出跟第一战巡分队遭遇的时间与地点,并且在讨论的时候大胆提出来,在遭到质疑之后依然坚持己见。
用贺永兴的话来说,拥有敏锐的直觉不算什么,关键是对直觉的高度自信,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品质。
当然,说是天赋其实更准确。
贺永兴的言外之意就是:白止战是一个难得的苗子,值得重点培养与大力提拔。
在举荐这个年轻部下的时候,贺永兴忘了一点,白止战是海军学院的学员,当初是拿着祝世建的推荐信到第21分舰队报道,因此真要说起来,祝世建对白止战的了解肯定不在贺永兴之下。
或许在贺永兴看来,海军学院的优秀学员都有一封校长签名的推荐信。
至于贺永兴的意图,无非想培养一个心腹,淡化南方舰队的年轻军官,即在推演中跟白止战分庭抗礼的刘向真。
这点心思,能瞒得了祝世建?
在祝世建眼里,贺永兴在本质上与刘长河并没区别,因为他俩是家族旗手,肯定会有所顾虑,必然会受到掣肘。
他们会考虑帝国海军的利益,也会以帝国利益为重。
只是,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肯定免不了受家族利益影响与左右。
两人不是没有区别,跟刘长河比,贺永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积极进取,也更加愿意接受变革。
其实,这也是贺家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数十年来,贺家的根基在造备系,在贺永兴之前一直没能插手指战系,变革能够让贺家获得控制指战系的机会。
换个角度,这正是刘长河抵制变革的关键所在。
事到如今,最大的转变,就是刘长河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与面对变革,让刘向真取代刘向斌,主持第二阶段的兵棋推演就是一个明确信号。在大势所趋之下,刘家也只能顺应潮流。
那么,还要继续助贺抑刘吗?
对祝世建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而且得马上想清楚的问题。
“怎么样?”
“直觉非常准,也很有自信,完全放开之后跟优秀。”在贺永兴去倒水的时候,祝世建起身走了过来。“只是略显稚嫩,还严重欠缺历练。不管怎么说,他只是一个刚走出学院大门的年轻军官。”
“毕竟才二十来岁。”贺永兴这么说,其实是在告诉祝世建,你我年轻的时候,其实也一样。
不要贺永兴是祝世建的学生,其实两人只相差了十七岁。
“你要是愿意,我可以在海军司令部给他留个位置。”祝世建也是老狐狸,随便一句话就带过了这个话题。
贺永兴的眉头迅速跳了几下,随后就露出了一丝略显尴尬的笑容。
什么叫“在海军司令部给他留个位置”?
这种挖墙角的方式也太露骨了吧。
“舍不得?”祝世建笑了笑,说道,“就像你说的,他是一个值得栽培的人才,只是我想问清楚。在你的眼里,或者说在你看来,他是哪一种人才?统帅千军征战沙场的那种,还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
这下,贺永兴被难住了。
那为难的样子,暴露了他的心思。
这些,祝世建看得一清二楚,只是没表现出来。
什么心思?
如果贺永兴真把白止战当作人才看待,并且打算大力的栽培,会给他更多机会,让他获得更好的锻炼。
显然,这并非贺永兴的本意。
在他眼里,白止战属于后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在古代称为军师或者谋士,现在一般叫参谋。
前者?
统帅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当的!
对此,祝世建是再清楚不过。
不要忘了,二十多年前,祝世建就是看透了世家门阀那一套,不愿意趋炎附势,才选择急流勇退。
当初,祝世建还有选的余地。
可是现在,白止战有得选吗?
“让他回去吧。”
当祝世建再次开口,贺永兴才抬头朝他看过去。
“不管怎么样,他还很年轻。再说了,就算解决了一切困难,以最理想的方式发展,也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元气,也才谈得上报仇雪恨。他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让他自己去证明。”
“还是校长最了解学生。”
听贺永兴这么一说,祝世建只勉强笑了笑。
有很多话,听懂就行了,用不着表现出来,更不用加以解释。
贺永兴这话是一语双关,表明他已经搞清楚了祝世建的意思,知道祝世建是在为白止战创造条件。
这是干嘛?
没错,祝世建在栽培白止战,或者说是给了白止战更多机会,想方设法为白止战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了机会,才有更多的可能。
难道,祝世建想发展自己的势力?
突然冒出来的这个念头,让贺永兴很惊讶。
祝世建快六十岁了!
如果他有野心,那么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应该迎娶刘家大小姐,然后向海军总司令的宝座进发。
三十多岁的时候不努力,快六十岁才发奋?
当然,就算是,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在这个世界上,再厉害的人,唯一无法战争的就是岁月。
始武大帝与八大国柱那么的厉害,还有战神陈炳勋,不是照样倒在了时间面前?
再说,白止战是由贺永兴提拔起来的,哪怕祝世建有意栽培,他也未必会因此对老校长感恩戴德。
还有,白止战还很年轻,总有成家的一天。到时候能像祝世建那么洒脱吗?
这时,房门被敲响,秘书随后就走了进来。
见此情形,贺永兴立即起身向祝世建告辞。
等贺永兴出去之后,祝世建才重重的叹了口气。
其实,提出让白止战接受更多历练时,祝世建就在担忧,觉得这是害了白止战,毕竟他只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
现在让他出头,跟当年把周宽德推出去有什么区别?
可是,谁说得准呢?
帝国海军的不世战神陈炳勋,就是在二十五岁走上指挥岗位,在三十岁前就已造就不世功绩。
或许,他会是下一个陈炳勋。
或许,在下一场大战结束后,帝国海军将出现新的不败战神。
或许,到那个时候,帝都会增添一座胜利广场。
………………………………
第45章 伤离别
大年初二,帝都火车站。
白止战他们原本打算在年前回去,只是贺鹏飞盛情邀请,又不好推脱,只能留下来过了春节再走。
仅仅几天而已,帝国国内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是因为战败,是因为还没战败!
白止战也是事后才知道,在进行第二阶段推演的那一天,圣上住进太医院,还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同一天稍微晚些时候,枢密院按照最糟糕的情况,派遣专人去西部战场,把在禁卫军服役的皇太子接回帝都。也正是如此,祝世建才终止了兵棋推演,还下令禁止任何人向外透露推演的事情。
关键就是,皇太子是不折不扣的战争分子!
虽然在宪改后,帝国大权落到内阁与论议两院手上,就连国玺都交给了枢密院,皇权变成了一个象征符号,但是在战争时期,皇室仍然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可以说是所有军民的精神领袖。
问题就在这里。
如果皇太子在继位之后,号召全国军民跟敌人死战到底,麻烦就大了!
所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发生。
圣上没有驾崩,皇太子依然是皇太子。
只是,没有人知道圣上还能在病床上坚持多久。
有趣的是,担心害怕的不止是主和的帝国内阁官员,还有之前一直在向帝国施压的同盟集团。
显然,同盟集团同样担心梁夏帝国在皇帝驾崩之后,会在年轻气盛的新皇帝的统帅之下血战到底。到那个时候,哪怕打赢了,取得了更加全面与彻底的胜利,同盟集团也要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大局已定,惨胜显然是得不偿失。
关键还有,骆沙帝国的叛乱分子已经夺取与控制了西部地区,流亡到东部地区的前政府至今没有缓过气来。不管是直接出兵,还是提供武器弹药等物资,同盟集团都得跟梁夏帝国合作。
准确的说是获得梁夏帝国的支持协助。
结果就是,几个原本悬而未决的问题,都迅速得到解决,准确说是达成了一致。
大年初一,也就是昨天,梁夏帝国与同盟集团五个主要成员国的代表,在南珠国首都马拉城,正式签署了停战协议。
这就是有名的《马拉协议》。
严格说来,其实还不是“和约”,至少不是一份完整的和约。
主要就是太过仓促,也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先让已经达成一致的条款落地,通过缔结协议的方式结束战争。
剩下的嘛,等停战之后再谈。
正是如此,才叫作停战协议,而不是和平条约。
整份协议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限制海军军备的部分,而且这也正是最难谈拢的部分。
协议只提到了一点:以年底为限,梁夏帝国必须就限制海军军备的相关事宜跟同盟集团五国进行谈判。
具体来说,梁夏帝国得在年底前拿出具体方案,不然就必须接受由同盟集团提出的相关方案。
从时间上来看,几个月肯定不够。
关键就是,任何跟限制军备有关的事情都只能通过谈判协商加以确定,才能得到广泛承认与全面落实。
要在几个月内谈妥,难度非常大。
只是,不管有多么困难,停战是大势所趋。
这才停战的第二天,帝都火车站里面就是人山人海,而且大部分都是军人,不过几乎全是陆军的退役军人。
就在昨天晚上,帝国陆军发布了首份裁军名单。
这一下就砍掉半数陆军官兵,也就是大约七百万军人的饭碗!
按照陆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所有被裁剪的军人都得在月内复员,除了高级军官与少数技术士官之外,其他被裁剪的官兵都得首先回原籍报道,而且只有在报道之后,才能获得当局的就业帮扶。
正是如此,火车站才这么多的人。
不要忘了,帝都卫戍部队就有上百万官兵,哪怕裁员比例没达到五成,也肯定裁掉了数十万官兵。
就这几天,将有几十万退役官兵离开帝都。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就送你们到这里吧,望诸位多多保重!”
“你也是!”
白止战首先跟赵禹拥抱告别,然后李杰等人先后上前跟赵禹道别。
这家伙也耿直,把该白止战说的话给抢了。
虽然在推演中表现出色,但是白止战没有能够留在帝都,拿到了由贺永兴亲自签发的任命书,回浦州海军造船厂担任“龙江”号的监造长,确保在重新设计之后,建造工作能顺利进行。
不出所料,“龙江”号将改造成母舰。
正是如此,赵禹留在海军司令部,担任设计团队的总工程师,专门负责母舰的改造设计工作。
当然,白止战不是空手而归。
此次帝都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五个铁哥们拉了一把。
贺永兴批准了白止战的请求,签发了李杰等五人的调令,把他们全编入了“龙江”号的监造团队。
只是,也并非尽善尽美。
年前,祝世建在南方舰队的压力之下,对在建的四艘战列巡洋舰做了重新分配,其中刺州海军造船厂的两艘分给了南方舰队,建造序列也做了调整,由“横江”号取代“墨河”号做二号舰。
此外,祝世建保证会尽最大努力,把四艘战舰全都保存下来。
关键还有,内阁首辅在原则上答应让帝国海军用已有运输船改造一艘母舰,以便提前进行相关的战术研究。
按照赵禹所说,只要经费批下来,改造也就几个月的事。
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当务之急,因为在有了母舰,并且用起来之后,才知道母舰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也只有在拥有母舰之后,才能摸索与总结舰载航空兵的战术用途。
技术上的问题,可以丢给赵禹去头痛。
战术上的事情,就只能靠自己了。
临行之前,白止战专门给桂伯勇打了电话,希望他能找机会跟上面强调这件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浦州海军造船厂,一个崭新的开始正等着白止战与他的五个铁哥们,而一段辉煌的历史也等着由他们去开启。
此时此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