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天高-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几年前曾经在那岩石岛上躲避过一次风暴,发现那竟然是个天然良港,岩石岛与后面几个岛屿之间的水域深而且阔,几个岛屿更是很好的阻隔了强风大浪的侵袭。”

    “我想,既然李叔叔不愿意重回中土,不如带了帮中剩余的弟兄,到这岩石岛上去。那地方全是石头,不会有人跟他们争抢的。”

    “大海中的一块不毛之地,白送都不会有人要,当然更不会有人抢。”李长义心道,但他只安静地听着,并没有打断莫钟书的话。他了解这个朋友的习惯,一定是已经想到了要怎么利用那些大石头。

    “李叔叔到了那儿,可以和现在一样打鱼捕虾,也可以在岛上捉野羊。旁边几个岛上农作物丰富,买粮也方便。”

    李长义听到这里就笑了起来。莫钟书考虑问题总是先从最糟糕的一面开始。这便是说,最不济的情况也不会比现在的更坏。

    说完了最不理想的局面,莫钟书才开始展望美好前景。他的想法是,把那岩石岛建造成一个贸易港口,让中国和大食的商人在岛上进行各种货物交易,使其逐渐繁荣起来,李泉他们坐地收租便好。不过,那地方和古里相距不远,古里已经是个成熟的自由贸易市场了,这个岩石岛却要一切从零开始。这是弊,也是利,因为他们居住在松江多年,多次到过古里和大食,对这三地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以借鉴古里的一切好处,还可以改进他们的不足之处,更好的迎合中土和大食的客商。

    李长义这些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很快就明白了莫钟书的意思,两人就开始你一言我一句地谋划起怎么去抢古里人口袋里的糖。他们都一致认为,市场是可以被培养起来的,只要有人交易就会有市场。

    两人越说越兴奋,但又同时想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一带也有海盗出没,他们第一次遇到海盗就是在那附近。必须要防范于未然,否则等他们把一切都建设好了,到头来却被海盗掠夺去,岂不是白忙一场为他人做了嫁衣?

    两人都认真思索起来,倒是想到了许多办法,但随即又被一一否定了。

    他们说得认真,没留意到一直在甲板上玩儿的那两姐弟也溜进来听了大半天了。

    两个小家伙见父亲在皱眉沉思,便也转开了他们的小脑筋。

    莫云遥现在已经被培养得很彪悍了,攥紧小拳头,道:“我来帮李爷爷打海盗!”

    莫云逍不屑地撇撇嘴,“就凭你?海盗一巴掌就能把你拍飞。”

    莫云遥不服气道:“那我派兵马拦截。”

    莫云逍道:“海盗派将军来缴杀你的兵马,你打不嬴的。”

    莫云遥恼了,双手叉腰,大叫:“我还有元帅呢,谁说我嬴不了?”顺手抓过旁边一盒象棋,摆开楚河汉界,就要跟他姐拼命。

    莫钟书却突然得到启发,对李长义道:“要不,你们立国吧,自立为王,那岩石岛就是你们的城池,再把南海这边别的帮派中品行过得去的海盗多招募一些去,组建一支海军,谁要是敢来侵犯,就叫他有来无回。不仅要把小小的岩石岛护得像个铁桶似的,还要保住方圆数十里的海面平安,那才是一国之主的气派。”

    李长义惊诧于莫钟书这大胆的计划,虽然这并非造反,只是盘踞一个别人都看不上眼的岩石岛自创霸业,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对君权神授那套说法深信不疑,觉得自己这种凡夫俗子没有资格当天子的。

    莫钟书生来就对某间屋子某张椅子毫无敬畏之心,混不在意的道:“有什么不行?本朝开国皇帝起事之前只是个走街串巷的卖油郎,混得还不如你。吕熠的皇位倒是他家祖宗传下来的,可也没见他比别人多生了只眼睛或者少长了个鼻子。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能做得,你们自然也能做得。”

    李长义被他说得豪气顿生,不禁拍案长啸,道:“既如此,咱们就去占了那岩石岛,开辟一个新天地。”

    莫钟书很高兴,让船上杂役取了酒菜来,举杯预祝他们国富民安。

    李长义喝了口酒,却又冷静下来,琢磨了一会,问道:“你既有此心,为什么不自己去做那一番大业呢?”他刚才听莫钟书条条框框的规划,便知道这绝不可能只是一时的兴致,应该是酝酿许久深思熟虑的结果。李长义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不愿意乘此机会抢夺朋友的地盘和成果。

    “你早就看中那个岩石岛,谋划很久了吧?不如,你来当这个岛主,我都听你的,我爹他们一定也愿意。”这是真心话,他们父子都不爱占人便宜,能有一个安身之所便于愿足矣,也相信拥立莫钟书这样的人为王一定不会吃亏。

    莫钟书摆摆手,摇头道:“你还不知道我么?也就只会空想一番,并没有治国安邦的真功夫。要是没有大富和二柱阿贵几个,兴许连莫记船队都摆弄不过来,哪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李叔叔统领近千人的海盗队伍那么多年,一定积累了许多用人领兵的经验,你又是个白手起家的,深谙为商之道,由你们父子来管辖那个岛国,再好不过了。”

    莫钟书之前是想过要开发那个岩石岛,但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就好比港湾里停了一艘无主的航空母舰,他可以想象把它据为己有甚至开着它漂洋过海踏尽五大洋的浪花,但在行为上他绝对不会走近那航母,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去驾驭那个庞然大物。但是现在李长义意愿接掌这艘巨船,甚至愿意按照他设计的航线去走。他除了高兴还是只有高兴。

    李长义知他一向不喜欢虚言假语地做作的,必是真的愿意把那海岛让与他们,便也不再推让。船到松江之后,莫钟书带了孩子们回家去,他却又掉头回去与父亲商量。

    果不其然,李泉他们一听说还能有用武之地,病就已经去了一大半。待到李长义把他们带到那岩石岛上,简略说了“占岛为王,商业兴国”的计划之后,一个个就开始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再无一点病态。

    莫钟书只提了几个建议,之后就再不过问。那些事,应该由人家父子君臣共同努力,他一个外人不好瞎凑热闹。不过,他让大富给李长义送去了半箱子的银票,因为莫记船队自两年前就停止扩张不再购买新船,赚回来的钱正没处花。

    李长义有船,专程运了几船的建筑材料过去。这些海盗中,有几个原来就是做泥瓦匠的,此时便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带领伙伴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家园大建设。

    完工之日,也就是他们的开国大典,李家父子郑重其事地邀请莫钟书前去观礼。

    当那岩石岛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莫钟书一眼就看到了小岛东西两端各立起了一座高耸的瞭望塔,威风凛凛地注视着四周的海面。当他的脚踏上焕然一新的小岛时,他就知道,从今天起,海洋贸易就将是一个新的格局了。

    彼时,岛上已经有了一条气派的街道,道路宽敞,两边都是高大整齐的青砖瓦房,窗上还嵌着明亮的玻璃。李长义说,这些建筑物都是专门为来往的客商准备的就是客栈和饭店、茶楼、酒馆。现在的街道还很短,只有几百米。可是他们都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样的街道就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庆功宴席上,李泉已经喝得半醉,打着酒呃对莫钟书道:“莫贤侄,岛上的人就数你肚子里的墨水最多,劳你给咱起个响亮的岛名吧。”他打心眼里感激莫钟书,又出主意又出钱,却又早早划清界线表明不会从中谋取私利。

    莫钟书也不推辞,脱口而出,“乌托,乌托岛。”乌托邦,除了“乌有之乡,空想出来的国家”之外,还有一层意思,“完美得接近理想的地方”。他希望李泉这群人能建立一个近乎于理想的社会,岛上人人平等善良,没有争权夺利,没有压迫欺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祥和安乐。虽然他知道这不大可能,但就是忍不住暗暗地幻想一下。

    李泉不明白这名字的意思,但这两个字叫起来朗朗上口,便一拍大腿,道:“好,从今往后,这儿就叫‘乌托岛’了。”他的目光扫过满大厅的人,声如洪钟,踌躇满志,“我相信,只要咱们乌托国的君臣同心,定能改天换日,把这岩石岛变成黄金窝。你们,都是乌托国的功臣元勋!”

    话音刚落,欢声雷动,喜气云腾。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莫钟书跟着众人一起举杯庆贺。他心中快慰,看着自己的构想被一步一步地实现,成就感丝毫不逊于称皇称帝者。
………………………………

第104章

    场地建设好之后,就该招商了。

    按照计划,李泉负责乌托岛及周边的海域安全,招商引商的责任则落在李长义肩上。

    莫钟书作为《松江商报》的大老板,少不得也要帮忙烧把火。他亲自给商业要闻版撰写了一份报道,详细介绍乌托岛的地理位置和商业特色。于是,乌托岛上那一堆昨日还默默无闻的石头,一夜之间便在松江声名大振。有许多做海贸生意的商人嫌大食路途遥远,之前都是去古里,与同样不愿远到中土的大食商人做香料交易。读了这篇报道之后,这些人就开始考虑乌托岛之行。因为,相比于古里市场的言语不通,乌托岛上却是汉语世界,方便多了,何况岛上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令人心动。

    但是大食那边少有商船过来。

    不过,这难不倒李长义这个小船王。从此他麾下的几十条船就专门在乌托岛与大食之间来回。此时岛上的人气还比较薄弱,来的商贩不多,而他不到十天就有一条船回到乌托岛,带回大量的香料宝石,就连古里出产的胡椒和生姜也没落下,足可满足中土商贩的需求。交易之后,他又把中土商贩带去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运到大食销售。如此一对多的经营模式,竟然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足的货物供应把原本只抱着试试看心态的中土客商稳定了下来。

    从大食返回时,他们会刻意找几条大食商船结伴同行,虽然人家这一次跟着他们到乌托岛的可能性不大,但让那些大食商人知道了这个地方有交易市场,下次就有可能了,因为到古里去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正在减少。久而久之,就有不少的大食商船也转战乌托岛交易。

    李长义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尽管一开始之时,乌托岛上几乎就没有大食商人,他还是要求莫钟书支援几个阿拉伯语人才。

    莫钟书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但是送人不比送钱,说不定怎么就让人家误会他要染指乌托岛,所以一直等到李长义开了口,他才把李小满及其几个徒弟调过去。

    李长义和李小满早就熟悉,当年还是李长义和方睿先去李小满家的果园闹事大家才认识的。但现在的李小满早就不是那个木讷的农家少年了,他先是跟着二柱开杂货店,后来又学了阿拉伯语,跟着莫钟书下西洋,再后来长期派驻大食,与余春生一南一北地分管莫记船队在大食的所有业务,精明至极更兼面面俱到。他一到乌托岛,就把预备给大食客商的各项软件硬件设施都按照大食人的生活习惯做了改进,几个徒弟更是安插到适当的位置。等到第一批大食商人来到乌托岛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儿的配套设施甚至比古里的还要完善周到。

    在古里,各方客商们都是自己寻找买主卖主,谈妥交易条件,自行交换。在乌托岛上,除了这个交易模式之外,还可以委托岛方中介货物,先告知自己想要置换的货物及价位,由岛方帮忙找到买主卖主,撮合成交。

    这也是李小满想出来的主意,到乌托岛来的客商,登陆之前就先申报过他们的货物,他每天派人到关防那儿抄写申报资料,回来就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有客商要求中介货物时,只要查找资料,按图索骥,派人去找对方咨询几句,如果对方也有意,便可成就一笔交易。这种交易模式节约了买卖的时间而受到了部分客商的欢迎,而岛方也可以多收一笔佣金,算是皆大欢喜。

    莫钟书得知乌托岛的经营渐渐走上正轨,一切都和他原先想象的差不多。不过那时,他正深陷于史无前例的超级郁闷加苦恼中,因为老太太和潘慧言都认为两个孩子年纪大了该请先生来教导念书了,莫钟书毛遂自荐申请西席之职却被两位大人无情地驳回,理由是孩子们已经被他教得越来越不像话了,必须拨乱反正了。于是这位失业的奶爸便只好回头去寻找航海的乐趣。

    这些年,莫钟书已经结合他上辈子的经验,把船上的职务调整重设,改变了过去船老大一把抓的混乱局面,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这四个人分管了船上各项大小业务,责任明确,一切事务都整整有条。还有个水手长带领普通水手干活。这几个人的薪酬待遇比普通水手高出数倍。船长自然是总管负全责的,在船上威信最高,但他必须先在别的船上经历过从普通水手到三副二副大副等职位的磨炼,才能坐上那个宝座。这样的晋升渠道让普通水手们有了个向上努力的目标。

    这时候莫记船队旗下的商船,下西洋的路径中,已经加入了通过亚丁湾进红海到埃及这一段路程,带回来更多的黄金和钻石,如果舱位比较空,甚至会捎带些名贵木材。

    莫钟书开始筹划新的航线。此时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若想要到欧洲去,得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那个地方,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还有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而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即便是在上辈子那个物质和技术条件都相对先进完善许多的情况下,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他不敢拿个木帆船去玩命。

    莫钟书反复思量,最后决定往东北方向去,经过高丽和日本,到罗刹。这一路,大概可以换些皮货和老参回来,不过料想收获不会有下西洋的那么丰厚,因为每年从陆路经山海关出去的商人不在少数,听说有的人甚至进入深山老林去与山民猎户收货。但莫钟书现在对钱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之前赚回来的那些他送了一半给李长义建岛,剩下的还不知道要怎么花呢。现在出海,纯粹是想找点满足感。

    莫钟书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决定了的事情就不再拖延,趁着风向正好,几天之后他带着一船的丝绸出发了。

    朝廷并不禁海,南北沿海航线还是有人走的,从山东各口岸也有船开往高丽和日本。但海洋太大了,虽然莫钟书并不曾离开海岸线太远,可这一路上并没见到几艘船,极目远眺,只见鸥鸟翻飞,波涛接天,船上四张帆吃饱了风,径向东北。莫钟书迎风伫立船头,心胸也像这海这天一样爽阔起来。

    经过日本海的时候,莫钟书特意把船驶入黑潮的主流区域,这股从赤道来的暖流流速相当快,船走在其中,速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两三节,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回响,感觉就和高速公路上飙车差不多。莫钟书又让人撒下渔网去,不多久就可以收网,水手们都感叹这一带的鱼又多又大。

    莫钟书只是按着自己的心意调整帆向操控船速,对时间并不怎么在意。但船员中间有人掐着日子算天数,等到他们数到第一百八十四天的时候,船已经到了鄂霍次克海,秋季强暴风叫他们吃足了苦头,巨浪像小山似地一个接一个朝船压过来,打在船身上,发出阵阵轰响,犹如打闷雷一般。幸亏这船足够坚固没散架,船上的人随着船体摇来晃去好像在荡秋千。

    莫钟书也不敢再逞强,远远地观赏了从北面吹来的浮冰之后,便小心翼翼地掉转船头,开始归航。

    一路无话,几个月后便又回到了东海。

    这一日上午,万里长空明净如洗,万顷碧波一望无垠,金色的太阳将万丈阳光播撒在青碧如玉的大海上,无异于一幅恬静和谐的画卷。莫钟书举目远眺,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宁静的海面风光。他举起望远镜看去,远处一个黑点正往这边行来,没一会就看清了是艘小船的轮廓,接着那艘船越来越清晰,它连帆都没有,只是随波逐流地漂泊而来。

    在茫茫大海上出现一艘没有帆的小船,这事太不寻常。于是莫钟书就把望远镜一直对准了它。

    那艘船在海风的吹动下,越来越近,肉眼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船上密密麻麻地挤了三四十个人,看衣着像是日本国的水手。

    这些人应该是遇难商船上的水手,正在向着大船呼叫求救。

    当两艘船靠在一起的时候,大船上的人忙放下绳梯,把小船上的人都接到大船上来。

    莫钟书还来不及去问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船头负责瞭望的水手就来报告说前面又顺水漂流来了几十人,许多看着还能动。

    出海的人对落水遇难的人最有同情心,许多水手虽然眼睛望着船长等待他发号施令,但已经在准备动手救人了。

    刚从小船上来的人也是一阵骚动,指着水中抱着木板挣扎的人,激动地叫了起来。

    船上一下子多了三四十个人,而且这些人还要求继续帮助下面的几十个人上船。莫钟书觉得这情形有些诡异,只是此时此刻,他也说不出阻止水手们救人的话来。

    船长见此情形也犹豫了一瞬,但还是指示先把水里的人捞上来再说。
………………………………

第105章

    莫钟书走近去看那些被救上来的人,这些人连连打躬作揖表示谢意。

    等到船上的日本语通译来了,竟然言语也不甚通。原来日本虽小,东西方的语言差异竟然颇大,通译与他们说了半天,还辅以手势动作注释,总算搞清楚他们的遭遇。

    他们是日本一艘开往中国的商船上的水手,昨夜遇到了海盗的突然袭击,近半的人被屠杀,许多人都跳水逃生,这些水手拼死从海盗手中抢了一艘小船逃生,一路上又陆陆续续救了好些人,最后把那小船都塞满了,这超负荷的小船在大海中是支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幸好遇到莫钟书他们的大船。

    听了这毫无破绽的故事,莫钟书的心反而提了起来,眉毛也纠结成一团,如炬的目光在这些幸存者身上一一扫过。有些人受不住,就低下了头不敢再看他,也有个别用狠毒的眼神回瞪他。这种种动作,让莫钟书更加不相信他们的说辞。

    这时候,船长走过来,把莫钟书拉到一边,指着那些刚刚从海里捞救上来的人,道:“东家,这事儿不对劲。”

    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应该是脸色发白,全身浮肿,精疲力倦,只剩下半条命喘气儿。这些人虽然也是蓬头赤足落汤鸡般的狼狈模样,但个个神采奕奕,目中精光流露,哪有半点疲累的姿态。

    莫钟书和船长对视一眼,两人都想到了一种可能,脸色同时大变,就想要招呼水手们抵御。

    但此时醒悟已经太晚了。随着一声尖利的唿哨,前后两批上船来的人都从身上抽出短刃长刀,对准了刚刚才向他们援手施救的人。

    海盗们翻脸出手的速度很快,但船上的水手反应也不慢,闪身躲过迎面砍来的刀剑后,迅速抓起一切可用的武器进行反击,可惜几个回合之后,水手们已经落了下风,他们也不恋战,不约而同地以最快的速度往海里跳。

    莫记船队有规定,旗下的船只每个月都要组织全船人员进行海上救生、消防演习和急救培训,以使船员在出现意外时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和自救,反海盗演习也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一下变故来得突然,但大家都是训练有素的了,倒也不至于惊慌失措,跳下水后就夺了那条小船,挤不上船的就跟在船边奋力向前游。

    海盗们见他们逃走,只哈哈大笑着,也不追赶。因为那样一条小船承载不起那么多人,一个时辰之内这些可怜虫就会因为争夺船上有限的位置而自相残杀,更何况那船上无水无粮,最后剩下来的人也活不了几天。

    海盗们预料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小船走开一段安全距离之后,船上的水手就自发地跳到海里,换下面的人上船去稍作休息。

    莫钟书站起来,举起一直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四面张望一番,入目的只有茫茫的海水。

    小船顺流走了两个时辰,莫钟书终于看到北面有一条黑线,隐隐似是陆地,忙指挥大家把船向那边划去。又行了一顿饭时分,可以看得清楚,果真是个小岛。

    此时风平浪静,日光灼人,小船上热得难受,海里倒是凉快,但是大家都累了,不管是船上的还是海里的,都只能强忍着坚持向前努力。

    那小岛看着不远,可是大家又走了一个时辰还未到岸,只得咬牙继续。突然小船猛烈震动几下,原来在一块礁石上搁浅了。

    这地方离岸还有一段距离,但低头看看,海水清澈,水深大约一米五六。莫钟书索性跃入水中,跨步向前。原来游在水中的人也都站直了身子。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小命捡回来了。

    船长检点人数,少了两人。大家静默,似乎一路上都没有人见到那两个兄弟,不知道他们是安息在大船上还是长眠在海中了。

    夕阳已经西下,海面上金光点点,碎光闪闪,一直延伸到天边。如此美景之下,响起的却是“空腹交响曲”。一天没吃饭了,好多人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不但饿,还渴得嗓子都冒了烟。

    莫钟书躺在沙滩上,喃喃自语道:“要是这会儿能有一盘鱼脍就好了。”他刚才看得清楚,这海中鱼儿不少,生鱼肉鲜嫩多汁,填饥解渴正好。

    蓝天一直跟在他身边,把这话听得清楚,忙下海去捞鱼。水中徒手抓鱼不易,他便脱下外衣当作简易渔网,一小会儿就网了一条约有两斤重的鱼上来,小心地洗净血腥,又捡了块平整的石头,把鱼身放上去,切薄成片,这才端给莫钟书。

    虽然没有酱料香油佐食,这鱼脍入口仍是爽滑香甜,莫钟书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想,蓝天真不愧是老太太**出来的奴才,无论做书童还是长随,都能把主子伺候得很周到,可惜偏偏遇着莫钟书这种不怎么讲究生活细节的主子,他怎么努力也不能与大富二柱等人一般受重用。

    大家见莫钟书吃得鲜美,便也纷纷跳入水中,如法炮制,都吃了个半饱,正摸着肚子感谢佛祖保佑的时候,就听到莫钟书发狠道:“今后出海,必须要随身携带水囊,并保证里面有足够的水。要是再让我发现有谁违反规定,一定直接扣罚他的身股。”船队本来给水手们配发了水囊,规定要随身携带的,可今天许多人都不带水囊,更只有他和船长的水囊里有水,路上几十个人一人喝一口就没了。

    大家吐吐舌头,这东家越来越狠了,他们每年得到的红利比水手的工钱还要多,身股没了,收入可就去了一大半。不过东家丝毫不提他们招惹海盗上船的大过,大家就都很明智地让他在这小事上发火消气。

    吃饱了,也歇够了,大家这才分头去寻找淡水。他们运气不错,在前面的树林里发现了一条小溪流。

    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水手们又用钻木取火的法子,生起了几堆篝火,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地睡去。

    莫钟书却还在与船长商讨着如何才能回到松江去。他们现在的方位,离松江也不算很远,如果顺风坐船十天八天也就到了。可是现在只有一条小船,顶多只能容下二十个人。船长打算让大多数的人陪着莫钟书留在此地,他先带着十来个人回去,再开大船来接他们。

    莫钟书知道,靠着一条没有帆的小船在大海上漂流不但辛苦还很危险,船长是担心自己这个东家受不了苦,所以才让他留在这小岛上等待大船来接应。但在莫钟书眼里,这也就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不过游戏规则更加严酷,奖品不是美元而是生命,但总还是个不错的节目,他愿意参与。

    “何必那么麻烦?这树林里有的是木材,咱们又都随身带着刀刃,砍些树来扎几个筏子就够了。”莫钟书不怕路上吃苦,他最担心的是船只被劫的消息会吓着老太太和潘慧言,他必须在她们听到消息之前赶回去,否则他今后就别想再出海了。

    其实船长自己也觉得扎筏子回去最方便,要是莫钟书不在,他可能早就下令砍树了,这会儿见莫钟书也这么说,便也点头同意。

    第二天,大家吃过一顿烤鱼当早饭后,便开始伐木,再以树皮结索,将木料牢牢捆缚在一起,半天功夫,就扎了好几个可容十多个人乘坐的筏子,再加上那条小船,足够用了。

    三副手巧,看着这种用来作绳索的树皮柔软坚韧,便又用它编了几张小帆出来,虽然不及帆船上的布帆好用,但也远胜于无,毕竟有了帆,船和筏子的前进速度和方向就容易控制了。

    大家又进树林里打些野羊野兔,还在海里抓些鱼捡些蚌,全都烤熟了搬到筏子上,又装好足够的饮用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次日启航。

    是夜,莫钟书忽然被人推醒。原来有个水手起来小解之后再也睡不着,月色又正好,他便顺着海滩散步,不经意间就转到小岛后面,却发现他们被劫的船就在眼前。

    莫钟书一听便来了精神,一个鲤鱼打挺就跳了起来,跟着几个水手转到岛后,果然见到一艘大船停在前面,船头还画着他亲自设计的徽记,下面写着两个斗大的字“蓝鲸”,正是他们昨天不得不放弃的“蓝鲸号”。

    莫钟书不在乎那一船货物的损失,但很不愿意把财物送给盗贼使用,昨日拱手相让只是为了争取逃命机会,这会儿一见了船就眼中冒火,四下张望也不见那些海盗的踪迹,估计都还留在船上,他便想要放一把火将这些恶人和船都烧个干净。

    但有人拦住了他,“东家莫急,且先让我们上船去看看。”说这话的人叫欧阳明,旁边拉住莫钟书的叫黄东,他们都是王三和张七带出来的徒弟,专门负责船上的货物安全。只见他俩走到船边,向上一纵,身子就贴在船壁上,像两条壁虎一样向上爬,一会儿就消失了。

    一炷香之后,欧阳明回来了。据说,船上的海盗开了仓库里的好酒狂欢,都已经喝得醉醺醺不省人事的了,欧阳明和黄东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绑成一串人肉粽子。黄东在上面守着,欧阳明回来请示是不是把船重夺回来。

    这事儿根本就用不着商量,马上就有人飞跑着回去把船长和其余的人都叫了来,大家顺着黄东放下来的绳梯上了船。
………………………………

第106章

    船上静悄悄的。就着月光,他们看到这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