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天高-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他自己的。
………………………………

第43章 夺佃

    牛婶的事情算是解决了,但还有几家更难缠的佃户在等着莫钟书。

    大富去通知佃户提早收割稻谷,大多数的佃户都是按要求去干的,只有几家不相信有所谓蝗灾,见莫钟书主动把田租减至四成,竟打起了等待稻谷完全成熟好发财的主意。至于莫钟书那句“三天后不交租子的,明年就不要种我的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忽略,莫钟书才只七岁,派来收租的大富又是个极好说话的,料想缓几天交租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自己按兵不动,还笑话旁边正紧锣密鼓地忙着收稻子的佃户:“一个小毛孩子的话也能当圣旨,他说要收割你们就收割了?只消拖上几天就能多得一倍收成了。”

    过了几天,田里的稻谷变得金黄,他们才刚打算动手收割,蝗灾却不打招呼就突然降临了。田里别说那金灿灿的谷子全没了,就连稻草都没给他们留下一根,光秃秃的田间一片荒凉。

    要是他们就此接受教训,莫钟书也不会那么恼火了。

    莫钟书听书院里的夫子们说,因为今年先是大旱,又闹蝗灾,许多人家颗粒无收,澄州城里来了许多难民。而莫钟书因为田里早先已经收过一茬绿豆,牧场里的草地又保住了一块,心里头正高兴,便把收来的两百石占城稻都捐给了负责接济难民的济善堂。

    这事是交给大富去办的。大富从未学习过雷锋精神,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高风亮节,捐赠粮食时把莫钟书的名字也留下了。

    这时候的粮食价格飞涨,就连占城稻的价格也比蝗灾之前翻了一倍,两百石占城稻的价格相当可观。

    于是用不了一天工夫,莫府五少爷小小年纪就乐善好施的美名就在澄州城的大街小巷被人传诵,就连那两百石占城稻也被三姑六婆们几句闲言碎语就包装成了价格不菲的好米。

    那几家受了灾的佃户得知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家里也有损失,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莫钟书的救济补偿。可是莫钟书竟然象是忘掉了他们一般毫无表示,他们便聚集起来商议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是他们好言好语地说话,也未必完全没有可能。可他们派来牧场的代表太不懂莫钟书的心,三男二女都没说上几句话就开始表演哭功。

    莫钟书的信条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别说男子,就连女生在他面前掉眼泪都会招他厌烦。何况这些人只不过是因为不听指挥损失了一茬稻谷就来哭天抹泪装可怜,只能叫他鄙视到极端。莫钟书虽然把田产都交给大富掌管,但对自己的田地和佃户了如指掌,就算不种后来的占城稻,这些人也不至于生活有困难。见他们如此作态,他心里不耐烦便挥手撵人。

    第二天早上,莫钟书去到书院,竟有三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带着几个孩子跪在书院门外等他。旁边已经围了一圈看热闹的学子了。

    莫钟书这时候还不愿把事情闹大,想悄悄绕过去算了。不料那几个女人眼神太好,早就看见了他,竟然飞快地跑了过来又跪在了莫钟书脚下,几只手紧紧扯住了莫钟书的衣襟,生怕他插翼飞了似的。

    那一瞬间,莫钟书只觉得血往头上涌,恶向胆边生。昨天没达到目的,今天就跑书院来控诉自己的冷漠无情为富不仁?想借书院的夫子同窗悠悠之口来掣肘自己?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五少爷,我们的稻子都被蝗虫吃光了,求五少爷不要叫我们交田租了!”

    几个小孩子也哭喊着道:“家里连饭也吃不上了。。。。。。”

    大人小孩的哭声震天,凄凄惨惨戚戚,简直就是收租院的场景再现。

    莫钟书眉毛直跳,心中却开始冷笑,大富收租的时候早过去了,这时候来求他免什么时候的田租?再说早先的绿豆丰收,那时候卖价正高,这才过去两个多月就揭不开锅了?骗谁呢?莫钟书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蓝天,蓝天会意,跑开了。

    莫钟书一直板着脸,等到蓝天领着书院的门房过来,他才慢吞吞地开口,声音温和悦耳听不出一丝恼怒:“田产的事,一向是大富全权办理的,你们有什么要求直接找他说道。”既然要演戏,就大家一起上,看谁能得奥斯卡!

    跪在地上的几个人听他把事情都推给大富,一下子都愣住了。有个女人反应过来,大富虽然好脾气,怎及得上这个小地主好糊弄?

    不过这时蓝天已经蹲下去掰开那几只扯住莫钟书衣服的手,又和书院的门房一起拦住这些人,莫钟书可以抽出身来了。他进了书院,不过一路上都没少人指指点点地对他行注目礼。

    莫钟书无奈,只能提醒自己好好享受,过了今天就难再有这个影帝的待遇了。

    进了教室,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番善意或恶意的询问关心,莫钟书好脾气地拿出明星派头,彬彬有礼地回应一众粉丝们和记者们的热情追问,暗地里还得遗憾这里找不到太阳镜,少了这个道具他的造型就不够酷了。

    好不容易熬到上课前,王夫子都快来了,同窗们终于各自归位。

    莫钟书抓住这个空档,让蓝天去告诉大富两个字:“夺佃”。连年初发下去的猪崽,虽然现在还只长到半大,也要按约定收回一半。哼哼,你们强行支付了那么多的眼泪,我都不好意思不让你们进入悲惨世界了。

    下午上琴课的时候,齐成章早就从方睿那问清了前因后果,趁机敲打莫钟书:“可曾想过今日为何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莫钟书老实交代:“想来是那些人以为我年小不懂事,闹出些事来,就可以迫我就范了。”其实他年纪小是一个劣势,也未尝不是个优势。仗着自己年纪小,可以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大富头上去,黑锅也让他背了,自己当个幕后老板还不落骂名。

    “凡事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你年纪尚幼,本就不该操心财务。多少田主比你苛刻,他们的佃户比今日来人艰难更甚,田主却从未遇到此种尴尬,何故?他们皆已成年,人不敢欺。”齐成章三言两句就绕到他的目的:“当前你最该做的是专心学问,努力上进。”

    莫钟书洗耳恭听,那谦恭的姿态看得旁边的方睿自叹弗如,耳中就响起莫钟书往日里向他和李长义传授的八字诀:“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再说那几家佃户,当天下午见到大富带着人上门的时候,心中还在得意,以为自己的谋划要成功了,不料却听到一道晴天霹雳。

    莫钟书的地虽然不算好,但他的市场嗅觉十分敏锐,种的几乎都是收获时卖价最好的品种,佃户的收入也就不薄。而且他每年春天提供猪崽,猪粪肥田,又让家家佃户年底都有猪肉可吃。这一下要把田地和猪只收回去,可真让这几家佃户慌了神,假哭变成了真哭。

    大富十分为难,这些人看着可怜,却是咎由自取。他们要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贪心不足,步步进逼,莫钟书也不会发脾气要夺佃。

    莫钟书平日看着为人和气还不怎么理事,大事小情都交给他和二柱阿贵代办,即便他们没有办好也极少责罚,就如去年他自作主张买下的荒地,莫钟书也没有一句重话,只想方设法地收拾烂摊子。可这个极好说话的五少爷一旦拿定了主意,那就是无法更改的了。今早他特意遣随身的书童回来送消息,显然是恼怒到了极点。大富可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这一场夺佃风波闹得动静挺大,连莫府里的人也听到了风声。在莫钟书休沐回府的时候,刘姨娘就很善解人意地找上门来。

    “这帮刁民太无法无天了,不就是欺负咱们五少爷年纪小吗?五少爷你也别忧心,这些事儿今后就交给你二哥哥照管吧,不信他们还敢不服服贴贴地来交租。”刘姨娘义愤填膺,又是打抱不平,又是拍着胸口保证。

    莫钟金现在已经不去书院念书了,莫荣添也不要他插手生意,他便每天到处闲逛。好在澄州城里给这种公子哥儿准备的去处着实不少,只要舍得花银子,倒也不愁无聊。

    真是打得好算盘,要是交给你们,佃户不敢不交租了,我却要连一个钱儿也见不着了。莫钟书心中冷笑,口中却也礼貌周全地谢过刘姨娘母子的关心,最后话头一转:“二少爷愿意帮我管理田产自然是再好不过。只是,二少爷是个做大事的人,会看得上我这三两银子一亩的下等田吗?”

    刘姨娘一窒,她没听错吧?外面都在传这小子捐钱捐粮赈济灾民,她还以为他得了老太太多少好东西呢,闹了半天竟然是才三两银子一亩的下等田!这种田不好耕作,白送她也不要!原来老太太也是只铁公鸡!

    刘姨娘一下子就全没了兴致,敷衍几句就走了。没有人告诉她,莫种书那几百亩下等田,因为施肥充足耕作得法,产量已在中等田之上。
………………………………

第44章 雷雨

    莫钟书看着刘姨娘的背影,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这些年看得清楚,刘姨娘母子上蹿下跳,为了得到老太太或莫荣添的一注钱财没少费心思,还花了不少冤枉钱,最后却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他们还是只知道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其实如果他们把这些力气钱财用来投资,几年下来都不知可以买到多少田地或商铺了。

    莫荣添妻妾成群,已经生了五个儿子,也许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儿子,除了莫钟书,其余几个恐怕都打着要从莫荣添的锅里多抢几碗羹的心思,早晚莫府要乱成一锅粥。大宅门里四角的天空,不但圈住了女眷们的活动空间,也圈住了男儿们的视野,没有人想过,出了这个门,外面就是海阔天高的大世界。

    飞蝗已经过去好些天了,天还是没有下雨。好些地方的青草开始枯萎,甚至浅一点的小溪已经见底干涸了,道路上尘土飞扬。

    这一天早上起来还是晴空万里,不料才刚吃过早饭不久,一大片一大片乌压压的黑云已然从北边的天空直压过来,温热而粘滞的风随着这黑云的快速移动也变得爽利起来,湖边几株垂柳的枝条随风乱舞,隐隐透着一股凉意。

    莫钟书望着北面黑压压的天空,招呼李长义和方睿:“快走,怕是要下大暴雨了。”

    这时空气中甚至能嗅出土腥气味来。风骤然吹紧,凉意渐渐增加,他们的衣衫被吹得紧紧鼓起,猎猎作响。

    三人忙把筏子撑回湖边,跳上岸向山顶上的房子冲去。

    他们冲进屋里的时候,一直劲吹着的北风猛然停了下来,四周一片静寂,连屋旁高出房顶的竹子上的竹叶都停止了晃动。天空上的黑云从愈来愈低,光线愈来愈暗,似是夜幕即将降临。

    突然之间,狂风再起,飞沙走石,闪电如凌厉的长剑劈开黑色的天幕,霎时,豆大的雨滴的落了下来,打在屋顶的瓦片上“霹雳叭啦”乱响,象是在放鞭炮一般。闪电一道接一道地在头顶上闪耀,将幽暗的天空照亮,滚滚炸雷从天边“轰隆隆”由远及近而来,在头顶低低的云端炸响。雨水像是一盆接一盆地从天上往下倒,哗哗啦啦的倾泄而下。

    从开着的门口望去,外面的世界已被白花花的雨雾笼罩着,只能勉强看清一丈之内的东西,天地之间一片苍茫,“哗哗哗”的雨声与“呼呼呼”风声交织,电闪雷鸣,而且闪电与雷声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

    天色沉暗,空气有点凉飕飕的。莫钟书走进里间,端出一只碳盘,烧了红红的炭火。然后他又去屋角的小柜子里翻找,李长义也凑了过来,借着闪电的亮光,看到柜里锅碗瓢盆俱全,米面各一袋,几块腊肉,几条鱼干,十几只蛋,柜边还有一把捆杂整齐的木柴,不禁吃惊道:“好家伙,你竟然藏了个小厨房在这里!”

    莫钟书只是淡笑:“如果不是因为这儿一切设施齐全,我有必要带着你们避到这儿来吗?”他一边说一边拿了一只瓷盆,搁到碳盘里,里面摆上几条红薯,上面再扣上一只瓷盆。

    几人一边烤火听雨,一边聊着书院里的闲话。没过多久,一股焦甜的烤红薯特有的香味就从碳盘里传来。

    方睿话也不说了,就眼巴巴地守在碳盘边。好不容易等红薯熟透,拿筷子捞出来就往嘴里送。不想那红薯刚从火里拿出来,就和烧红的碳火一般,烫得他大叫一声。

    李长义拿个罐子到门外去接了雨水回来,在碳火上煮水,水开后又泡好茶。这才坐下来,这时候红薯的温度刚刚好可以吃了。

    方睿一见他们只拿了两个杯子,就扑过来要先抢。莫钟书和李长义一人护了一杯,急得方睿直跳脚。

    莫钟书等他跳够了,才慢条斯理道:“你没听说过一句话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么?那边有的是杯碗,想要喝茶就自己去拿!”

    方睿取了杯子自己斟了茶,端在手中却没有喝,看着莫钟书嘀咕道:“我真奇怪你到底是怎么长大的?明明就是个富家少爷,行事做派却和个穷家小子一般。。。。。。”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见空中一道亮光闪过,同时一声巨大的声响在头顶上炸开,震得几个人都不自觉地举起手来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这一声雷响过后,雷公电母就鸣金收兵了,只剩下风雨继续肆虐。外面的雨已经不象是雨,而是象一个特大瀑布,雨花咝咝地从门缝窗缝处溅进屋里来。

    雷电停止之后,张嫂才从山下的厨房送了饭菜上来。饭菜装在食盒里,外面又裹上油布,虽然淋了一路风雨,总算还保持着温热。

    三人虽是被大雨关在屋里,不过饿了有东西吃,渴了有水喝,累了还有床睡,倒也不觉得难熬。

    大雨滂沱了一日一夜之后,雨势渐小,淅淅沥沥了大半个时辰,又演变成牛毛小雨,两个时辰之后终于完全停歇。铅云退去,天边出现一抹火烧一般的晚霞,将西边的半面天空烧得火红。

    三人去到书院的时候,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周奎死了,他是被雷击倒在山顶上的。

    莫钟书找到书院后面那排仆役房,苏直面无人色地坐窗边,他的嘴唇干裂,声音嘶哑,眼睛盯着前面的一小块地面发呆。莫钟书进去了好一会儿,他才突然发觉身边多了个人,也不等莫钟书相问,他就主动开口说起了事情经过。

    “昨天我和周奎,谢一鸣,还有几个同窗,商量着砍些柴去换几个钱。才刚到山顶,就变天了。雨来得太急,大家只得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当时电闪雷鸣的,大家都吓得蹲在地上,抱着头不敢看天。只有周奎胆大,还站在一边。忽然,我看到一道强光闪过,接着就眼前一黑,昏了过去。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我看到旁边好几个人都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还闻到了一股皮肉烧焦了的气味。我一个一个地摇醒同伴们,但是周奎怎么也醒不过来了。真恐怖啊!你没看到他的脸,真恐怖啊!”

    莫钟书任由他象祥林嫂一样翻来复去神经质地说着“真恐怖啊”。苏直现在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被这惨状吓坏了也正常。

    莫钟书走到桌边,桌上摆着一只大茶壶,壶里的水早凉了,不过他还是倒了一杯,送到苏直嘴边。

    苏直接过茶杯,一口气便“咕嘟咕嘟”全喝了下去,又将杯子递回:“再给我来一杯,我渴坏了。”

    莫钟书点了点头,知道口渴是好事,起码他的意识已经回来了。又去给他倒了一杯来。

    苏直一连喝了好几杯凉水,脸色渐渐回转,不再那么苍白了,人也镇定了许多。

    莫钟书又等了一会儿,看着他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才问:“周奎当时身上是不是带着刀具或者别的金属器械之类?”

    苏直想了想,道:“是呢,我们一行人中,就他一个人带了斧头,我们都不太会用斧头,说好了他砍树,我们背下山去。”

    “这就是了,就是那把斧头把雷电引到周奎身上的。”

    苏直懵了:“周奎的死跟那斧头有关?”

    莫钟书点头:“你们不该呆在树底下,周奎更不该拿着斧头站得高高的。”他看苏直还很糊涂,没再细说下去,只郑重其事地强调:“总之你记着,今后如果再遇到雷雨天,一定要离开高大的树木,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器物,尽可能躲到屋里或者山洞里去,但不要靠着墙壁。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不会再有这么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苏直愣了半晌,之后就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真的?”他想到这个表弟虽然比自己小两岁,但博学多才,更从来没骗过自己什么,就真的放下了心中的千钧重担。这两天,他一闭上眼睛,就看到倒在地上不醒人事的周奎,就吓得寝食不安。

    这个时代科学不发达,人们总是习惯把种种自己不懂的自然现象解读成天谴。因为周奎是被雷电击死的,引发了人们关于他和他的家人是不是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的猜疑,因为他死时年方十二岁,人们便猜测他是不是在替他的爹娘受过。所以,人们都不由自主地疏远了他的父母,生怕自己也受了牵连成为代罪羔羊。就连一直受着他们一家照顾的谢一鸣也躲开了。

    莫钟书一直留意着苏直和谢一鸣的举动。谢一鸣家境不好,过去几年间没少吃周奎的娘偷偷从厨房里给他捎回来的好肉好菜,以前一直“大叔大婶”地叫得亲热,现在却对他们视而不见。苏直崇拜谢一鸣,因为谢一鸣和他一样出自贫家寒门,功课却在班级里遥遥领先。莫钟书很担心苏直会不会也学了谢一鸣的凉薄无情,幸好苏直还经常去看周奎的父母,也曾试着把莫钟书告诉他的那些雷击理论转述给大家,可是没人听他的。
………………………………

第45章 纸鸢

    周奎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够悲伤了,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仿若众叛亲离一般的尴尬局面。安顿好儿子的后事之后,夫妇俩便也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伤心地。

    他们夫妇一个是书院的杂役,一个在厨房帮厨洗碗,收入微薄积蓄不多,这一下骤然离去,今后的生计恐怕还是个问题。

    过去一直不与周奎来往的方睿突然找到苏直,从袖子里拿出一张银票递过去。

    苏直接过来一看,面值还不小,他狐疑不解地望向方睿。

    方睿脸色有点不自然,摸了摸鼻子,道:“我以前向周奎借过一笔钱,一直忘了归还,欠债还钱乃是天经地义,你替我把钱捎给他父母吧。”他口中说着,心中狂喊:“丫的,做好事比打架难为情多了!都是莫钟书那小子阴险,骗着自己打赌,然后逼自己来扮善人,他却站在一边看戏。”

    苏直满脸怀疑,方睿这个小侯爷什么时候要跟别人借钱?而且还是跟身无长物的周奎借?不过有钱送给周奎的父母总是好事,这么想着他便一口答应下来。

    方睿“还钱”的消息传出后,倒是有好几个人去找苏直帮忙“还钱”,总算给周奎的父母筹集了一笔善款,起码可以保证他们短期内不会挨饿了。

    莫钟书一直盯着谢一鸣。他知道谢一鸣没有钱,只想看看他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想起周奎一家对他的帮助照顾,会去安慰一下周氏夫妇。可惜一直到周氏夫妇离开书院的那天,谢一鸣都没去和他们说上一句话,偶然一次在路上遇见还远远就避开了。莫钟书知道时人无知迷信,也可以理解他们因担心受到连累而刻意疏远的行为,但仍觉得谢一鸣罔顾多年的情谊甚至恩惠的冷漠让人心寒。

    莫钟书自此更加厌恶谢一鸣,更怕他带坏了苏直,那个傻表哥在这个人面前简直就是言听计从。有时候,他甚至考虑是不是干脆叫苏直辍学算了,可是一时半会的,又找不到什么好去处给他。

    为了削弱谢一鸣对苏直的影响力,莫钟书毫不犹豫就把谢一鸣拉下了“第一名”的宝座。以前他不欲与谢一鸣相争,每次考试都故意跳过最简单的题目不答,现在只要把考题全都答上就行了,倒真不费他什么事儿,只是心中有点小疙瘩,他的智商和心理都已是三十七岁高龄,欺负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实在是胜之不武,不过想到谢一鸣常撺掇苏直做傻事他又坦然了。

    班上富贵帮的同窗对莫钟书的突然胜出自然是欢欣鼓舞,贫寒帮的却对他横眉怒目。莫钟书心中好笑,只觉得这些小孩子的派系划分太阶级鲜明了。要不是因为中间夹着个苏直,他还真不想去打乱两个派系的平衡。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又是中秋。书院也放假三天。

    莫钟书与莫钟宝、莫钟银一起回了莫府。

    莫府里张灯结彩,一片忙碌,好不热闹。莫钟书习惯性地无视,热闹和忙碌都是别人的,如果有得选择,他宁愿一个人在牧场里过节。

    再见到罗姨娘的时候,她很友善地笑着和莫钟书打招呼,他便也报以同样礼貌的一笑。

    莫钟书虽然有些日子没回莫府,不过府里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

    罗姨娘在老太太那碰壁多了,总算明白老太太就是一堵油盐不进的铜墙铁壁,她攻不进去;莫钟书又是个不开窍的呆子,还老待在书院里不回来,想下手也没有机会。于是很明智地放弃了老太太这块小骨头,开始和几个女人争抢莫荣添那块大骨头。别看她年纪比人小一截,修行却高出她们几级,深知莫荣添虽然好色但更重利的商人本质,频频给他出谋划策,效果还相当好。莫荣添认为她是个人才,渐渐地也会和她商量生意上的事情了。

    莫钟书在老太太那儿吃过饭,祖孙俩正一边喝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的时候,刘姨娘哭哭啼啼地闯进来了,一下子就跪到老太太前面,抱着老太太的大腿哭了起来。

    老太太嫌恶地皱了皱眉,旁边的丫鬟仆妇忙上来把刘姨娘拉开。

    老太太还没开口,刘姨娘已经呼天抢地地嚎起来了:“老太太您给评评理看,二少爷好歹还是这个家的主子,他手上都还没有铺子呢。”

    刘姨娘抹了一把泪,继续哭:“她一个连子嗣都没有的姨娘,怎么能越过主子去?”

    刘姨娘又哭又闹,总算也把事情说了个大概。原来是莫荣添把一家生意很不错的丝绸铺子交给了罗姨娘打理,而莫钟金却还不被允许插手莫府的生意。刘姨娘替自己的儿子鸣不平来了。

    “老太太您一定要给我们母子主持公道哇!”

    莫钟书目不转睛地望着茶碗里的茶叶,轻轻地吹散杯面上浮着的热气。太太王氏应该早就得到消息了,也猜准老太太不会理会这些破事,她躲在后面,却唆使刘姨娘这个笨蛋来找老太太,把事情闹得人尽皆知,看莫荣添怎么收拾。

    老太太抿了一口茶,闲闲地打着太极,“我这个老太婆早就不管事的了。你有什么委屈找太太说去。”王氏那女人是个人精,她又岂是傻子?

    莫钟书自始至终都像看戏一样,藏在杯后的唇角一时翘起来一时又弯下去。刘姨娘是个蠢货,可是为了给儿子多争取一丁半点的利益,却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如果苏姨娘还在,她会不会也为了自己挺身而出呢?一定会的,她连性命都舍给了自己。

    这时候他耳边就响起了罗姨娘那句话:“你忍心让苏姨娘死得不明不白吗?”他不忍心,可是有些事情不是忍心不忍心的问题。

    苏姨娘已经去世七年。她只是一个丫鬟出身的小妾,还不得莫荣添欢心,娘家人又都老实巴交不会搅事,就算他查出了真相又能如何?有谁会为她主持公道惩治凶手吗?莫荣添和王氏当然不会,在老太太眼中,她也只不过是个忠心可用的丫鬟,完成了主子交代的任务之后,死了也就死了。如果他想要为她讨还公道,还得先想好惩罚措施。

    刘姨娘被人半推半劝走之后,老太太看着喝茶不语的莫钟书,沉吟一下,出言点拨道:“王氏那女人才是真精明,既不甘心让罗姨娘占了便宜,又不愿出面得罪莫荣添,故意支使刘姨娘来我这里闹,我要是接了这个茬,她正好躲在后面捡便宜。我要是不管,她也不吃亏。”她到底还是关心这个孩子,他虽然聪明,却年幼不知世事艰险,一个不小心就会在后宅的硝烟中吃亏。

    莫钟书沉默不语,老太太又安慰道:“小五你也别担心,将来祖母名下的东西全都留给你一个人。府里那些东西,能给你多少就多少,全不给你也没关系,就让他们争个头破血流去吧,咱们在边上看热闹就好。”

    莫钟书只淡淡地一笑,心道:“你们的东西我都不稀罕!谁爱争谁争去!”

    今年老太太对他格外亲近,莫钟书心知肚明,蓝天把他那番关于谁是谋害苏姨娘凶手的话报备给老太太了。老太太听得莫钟书如此信任自己,当然心花怒放。

    莫钟书毫不意外蓝天会背着他打小报告。他身边的人全是老太太给的,就连大富都会隔个十天半月就跟老太太汇报一次他的情况。不过这些人替他办事也还算尽心尽力,莫钟书便只当不知道他们的小动作。他和老太太目前还没有利益冲突,也就不怕老太太知道他的举动。不过,他已经很谨慎地把所有田契地契都抓在自己手中,将来真到了那一天,就算这些人想帮着老太太阻拦他的脚步,也没有机会。而老太太见他毫无芥蒂地使用着她派去的耳目,心里的满意又添了几分。

    从老太太那里出来,莫钟书去候府找到方睿。随着他的年龄增大,老太太对他的限制也日渐放松,现在他的行动已经相对自由许多了。

    “你要做纸鸢?”方睿奇道:“现在可不是放纸鸢的时节,街上也没见有做这个的匠人。”

    莫钟书有些扫兴,难道还得自己动手做?他最多也就能做个普通的方形风筝,还不一定能飞得起来。

    方睿想了想,又道:“不过,听说欧俊年的书童就有这个手艺,每年春天他都会做许多来,邀大家一起去城外放纸鸢。”

    方睿带莫钟书去找到欧俊年,他毫不含糊地答应下来:“没问题,我马上就叫他来给你做。”他把书童叫来,书童问清莫钟书想要的纸鸢形状大小和其他要求之后,就找来工具要开工。

    莫钟书忙制止他:“到我那儿去做行不行?”这么大的纸鸢要拿着走进莫府大门太惹人注目了,最好是藏在他房里悄悄地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欧俊年点头道:“无所谓。”他一个大少爷在家也闲得慌,既然莫钟书热情相邀,他当然不会拒绝上门作客,更何况他近来对这个小同窗也很友好。
………………………………

第46章 鬼故事

    几人回到莫府。

    欧俊年的书童在莫钟书的书房里糊纸鸢。莫钟书不放心,又叮嘱了他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