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世祖-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英明。”闻言,薛琼脸上挂着点讨好的笑容,解释道:“此次是下官自辽州府库出资采购,又有本州名望、商旅,献捐资财,以助大军。”
平静的双目中闪过一丝波动,审量的目光再度落于其身上,那冷测测的眼神,很容易引起不适。待看得薛琼局促不安了,刘承祐慢声说:“薛使君,有心了。”
“殿下率河东虎师,以讨契丹,拯溺万民于水火,下官等自当鼎力相助,以资王师!”这些大义凛然的话,薛琼倒说得挺顺溜。
刘承祐却无心听这无甚营养的言论。刘承祐心里也清楚,那些捐献资财的辽州名望,恐怕不会是自愿的。也许,薛琼自己还截留了一部分。不过对此,刘承祐并没有深究的意思。
想了想,刘承祐说:“薛使君辛苦了!军中不便,且于虒亭镇中歇息。”
“是!”薛琼很识趣:“下官告退了。”
不过在告退之际,双脚没有挪动的意思,脸上却稍显刻意地露出了犹豫表情。
见状,刘承祐随口说:“使君还有何事?”
“不知龙栖第四军指挥使,是何人?”薛琼问道。
在刘承祐目光示意下,慕容延钊站了出来,拱手向薛琼:“末将慕容延钊。”
上下打量了慕容延钊两眼,薛琼轻笑道:“慕容将军治军有方,麾下官兵皆忠于职守,实令下官感佩不已。”
闻言,慕容延钊脸上有些意外,对其夸赞,有些不明所以,应和着说:“使君谬赞,末将愧不敢当。”
刘承祐却听出了点意味深长,开口道:“薛使君这话里,似有弦外之音,直言便可。”
薛琼一下子变了脸,对着刘承祐长身一揖,语气郁愤地诉起了苦,将北哨临检那点事讲了一遍。
听完其叙述,刘承祐眉头轻微地蹙了蹙,偏头对慕容延钊吩咐道:“去查查,是否如薛使君所言。”
“是!”慕容延钊瞥了薛琼一眼,应命而去。
而注意着刘承祐的表情,似乎有了少许严厉的变化,薛琼心中微喜,继续愤愤说道:“军规军纪,下官也能理解。对外来人员,可疑之人,自当善加盘查,以备不测。但州中押送之人,来往非止一次,何需次次盘查,如此岂非多此一举,刻意为难。而在下官表明身份的情况下,那都头杨业与其下属,仍加折辱,还口出威胁之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下官受点委屈没什么,然所运辎需,关乎军情战事,迁延之下,误了时辰,下官可吃罪不起。况且,若龙栖军士,人人如此,下官恐其败坏殿下您的威名啊。。。。。。”
刘承祐默默地听这薛琼倒苦水,等起讲完了,方才回过神一般。略作沉吟,抬手安抚:“底下人确实是过分了,薛使君受委屈了。这样,你暂且入虒亭镇歇息,孤调查清楚,一定有所交代!”
“谢殿下!”得到了刘承祐肯定的答复,薛琼这回很识趣告退了。
待其退下,刘承祐快速地眨了几下眼睛,淡淡地说道:“才知道,我,竟然还有些威名。。。。。。”
“殿下早已声扬河东,自有威名。”张彦威嘿嘿附和一句。
没有多久,慕容延钊归来了,行了个礼,报告说:“殿下,末将寻杨业询问,一切如薛刺史所言。”
“这个杨都头,声名在外,胆子确是不小!”刘承祐语气中透着点玩味。
第四军中属于“先天不足”的,兵力不过五百来人,故直辖四个百人都。而四名都头,就以杨业最为悍勇,其所率第一都也是战力最强的。杨业的名声,在第四军中,已经很响亮了。
有点把不准刘承祐的态度,慕容延钊却是忍不住出言维护:“殿下,杨业严格听从军令,忠于职守。反倒是那薛刺史,前倨而后恭,还差点强闯军营。。。。。。”
见慕容延钊语气稍急,刘承祐挥手止住他,吸了口气,扭头问随侍在侧的郭荣:“你怎么看此事?”
“如薛琼之言,若龙栖军士,人人如此,那。。。。。。天下大可去得!”郭荣肯定地答道,语气中掩饰不住赞许。
“如何处置杨业?”
“何谈处置?杨业与其部下,殿下当赏!”郭荣接着刘承祐的话,郑重抱拳。
“那就赏!”刘承祐以更快的速度果断接口。
此时,张彦威开口提醒刘承祐了:“殿下,您方才可是答应那薛琼,给他一个交代的。”
“此事好办!”刘承祐说:“一并赏赐即可。”
“殿下打算赏什么?”张彦威有些好奇。
“杨业与其部下,由慕容指挥使,备些肉食,替我抚赏嘉勉!”
语气稍顿,刘承祐摸着光秃秃的下巴琢磨了一会儿,看向郭荣:“至于薛琼,你晚点,拿一份初定的龙栖军法,给他送去!”
听刘承祐的安排,帐中三人不由互视了一眼,很快,露出了点浅笑。
“是!”
………………………………
第39章 连夜南进
收到刘承祐的“礼物”,薛使君表现出了点意外,随后便是沉思,慢慢地明白了什么,最终冷淡地一笑。除了私德有亏之外,这是个聪明人,蠢材是做不出辽州的政绩的。
就在傍晚时分,薛琼再次主动求见刘承祐,拜别归去,一脸笑吟吟的,对冲突之事,只字不提,仿佛完全揭过了一般。
不过以此人的气量,大抵是记恨在心里了,否则,何以连夜回辽州。从其态度,有点“无声的抗议”的意思。至于其心中记恨的对象是谁,那就不一定了。
薛琼的事,刘承祐并不是太在意,哪怕是一方刺史,于如今的刘承祐而言,仍旧是个小人物。况且,他的注意力,仍在潞州,在天下大势。
春夜的月光,仍有些幽冷,悄然洒落在静谧的军营之中。中军营扎于虒亭镇东南的高岗之上,营帐中,几盏烛火轻闪,将帐内的空间照亮。
刘承祐背手而立,默默注视挂在面前的一方舆图。舆图不甚完整,除了河东及其周边州县比较详细外,其余道州节度,都只简略地标注着地理位置。
刘承祐的目光落在东京开封,出神,昏黄的视线显得有些模糊。自开封始,刘承祐脑中不由模拟起契丹人北撤的路线,滑州,澶州,相州,磁州,洺州,邢州,赵州,一直到镇州(今石家庄)。
不由上前两步,贴近了看,刘承祐食指点在镇州上,绕着那片区域轻轻地画着圈圈,目光渐深邃:栾城在何处?杀胡林,又在何处?
思绪一转,刘承祐又重新落到潞州这边,两眼恰如鹰隼之目,满是凌厉之意,直勾勾地盯着上党。拖了这些许时日,潞州的事也该结束了。
“殿下!向训回来了!”外边传来亲卫的禀报声。
“请!”回过神,刘承祐立刻吩咐道。
未几,向训大步跨入帐***手便行一礼:“拜见殿下!”
“免礼,坐。”
向训直起身体,却没坐下,因为刘承祐还站着。
刘承祐目光清冷如常,打量着向训,风尘仆仆,面有疲态,气息尚微喘。从上党到虒亭,怎么算都有百来里,来回绝不轻松。
此前,刘承祐遣向训入潞州以探查,在进驻虒亭后,曾归来过一次,将上党的局情禀报了一番。其后,再身负刘承祐使命南下。。。。。。
亲自倒了一碗清水,走到向训面前递给他。双手接过,向训眼中浮现出少许讶异与感动:“谢殿下。”
见其仍旧端着水站着,刘承祐扭身至案后坐下,向训屁股这才落座。
待其喝了口水,平复了一番呼吸,刘承祐方才问道:“结果如何?”
面对刘承祐的问询,向训显然早有腹稿,几乎不假思索答来:“已经联络好了,节度判官高防、巡检使王守恩、肃锐指挥使李万超,皆顾念国家大义,愿意反正,以迎王师!李将军让卑职上禀殿下,只要我军南下,必使州城开门以迎!”
闻言,刘承祐略作思量,问:“节度留后赵行迁呢?”
“其人冥顽不灵,一心投靠契丹人,并无回头之意。”向训说道。
“可惊动其人?”刘承祐眉头微凝。
“此人压迫潞州将校,弹压军民,以抗王师。坐困帅府,一心等待着契丹人的援兵。”向训摇了摇脑袋,面露不屑:“”
“契丹援兵?”刘承祐立刻追问:“时间也不短了,那耿崇美,可有消息?”
提及此,向训脸上也不禁流露出一丝郑重,沉声道:“正欲禀报殿下,自节度府传出消息,耿崇美率伪辽兵马北上,已入泽州,迫近潞州。”
得到这个消息,刘承祐的表情显得严肃多了,起身,缓缓地踱步思量。
向训跟着站起身,继续禀道:“初闻此消息,卑职恐事情发生意外,火速北来。殿下,若使胡兵进入潞州,局面也许将脱离我军掌控,不得不防啊!”
“可知耿崇美率兵几何,距离潞州还有多少路程?”垂首复仰,刘承祐看着向训,欲确认。
向训却摇头,给了一个颇令人失望的回答:“卑职只探得其军已过泽州,余者,不敢保证。”
闻言,刘承祐眉头锁得更紧了,心情似有不佳,深吸了一口气,突地悠然一叹:“对方,应当不会连夜进军吧!”
听刘承祐这么说,向训有点愣神,不解其意。正欲深思,刘承祐已解了其疑惑,对他说:“看来,还要辛苦你一趟了!”
向训若有所思,当即抱拳:“请殿下吩咐!”
刘承祐没有直接回复他,而是朝外高呼一声:“来人,将马都校给我叫来!再叫上韩通!”
说完,便回身坐于帅案,静等。
没一会儿,马全义迈着干练的步伐走了进来,后边跟着韩通。不待其行礼,刘承祐开门见山,直接下令:“全义,你立刻率第一军将士,轻装简行,火速南下,趁夜直趋上党。我派向训辅助于你,届时与城中义士联络,里应外合,给我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上党,我自领军后续。”
“唔。。。。。。”说着,刘承祐又看了向训一眼:“上党城虽有联络,仍不得大意,务必当心,不可大意。具体情况,由向训告知于你!”
“是!”马全义初时还意外,待听明白之后,果断应命。
“韩通!”刘承祐转向韩通。
闻唤,韩通激动地一瞪眼,挺身应命:“在!”
“稍后,你率骑兵都与向训先行出发,去上党。其后,绕城向南刺查敌情,给我搞清楚耿崇美军的动向。记住,倘若发现胡兵行踪,不得打草惊蛇,引起其注意!”
闻令,韩通粗着声音吼了一嗓子:“是!”
命令下达,刘承祐身体又慢慢放松下来,摆了摆手:“去吧!”
随着刘承祐一道急令,虒亭的龙栖军将士再度动了起来,不止是第一军,全军都在准备拔营,平静许久的屯驻大营,很快便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第一军的效率很高,迅速集结起来,抛却一切重械,仅羸半日之粮,打着火把,顺着虒亭道路,抹黑南去。
而刘承祐,则多费了一个多时辰,将一切收拾完毕。
三军集合完毕,伴着刘承祐一声令下,龙栖全军,开始向上党进军!
………………………………
第40章 潞州三杰
上党的“革命”形势,事实上比起刘承祐预想的,还有乐观一些。向训的回报,实则仍显保守。
前节度使张从恩去汴之前,将军政尽委于三人,知节度留后赵行迁、节度判官高防还有潞州巡检使王守恩。
而这三人中,除了赵行迁之外,另外两人都对投靠契丹表示不满。尤其是高防,此人极具民族气节,在当初张从恩有有意“变节”,投诚契丹之时,便明确而强烈地表示反对。
从梁晋争霸起,中原政权几番更替,在这个过程中,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力量——河东武将集团。尤其是灭亡朱梁之后,河东集团已不再局限于晋地,开始向全国扩散。王朝兴衰,基本就是河东武将集团内部倾轧博弈的结果。
从后唐到后晋,再到如今的刘知远,中原王朝的迭代,从来就没有脱离“河东”这个基本盘。
而这高防,便属于河东武将集团中的一员,且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个层级。他是土生土长的晋人,武将世家,往上两代都是跟着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打江山的。地位虽不高,声名也不显赫,但始终活跃在政军之中。
眼下的上党,军政皆掌于高防、王守恩之手,这两人都是张从恩留下来辅助赵行迁的。王守恩还是张从恩姻家,服丧期间被召来委以要职,结果契丹使者至后,揽权敛财。怒而生恨,与高防一合谋,将赵行迁架空了。向训奉命一联络,更是毫不犹豫地献诚了。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肃锐指挥使李万超了,他麾下有一千多肃锐军士屯驻上党。但是,此君的态度甚至比高防的还要强硬,当年阳城大战,这位还领军与契丹人血战过。
至于那节度留后赵行迁,要说他真铁了心投靠契丹,欲一条路走到黑,却也不见得。只是在他知留后的这月余时间中,配合着耶律德光的政令,与潞州的括钱使,大肆括取钱财,得罪了太多人,城中军民有太多人欲杀之而后快。
对上党城中的危险局面,哪怕再迟钝的人,都能察觉到。北有河东兵马入境虎视眈眈,内部又离心离德,但赵行迁却没有丝毫办法,如今只能与契丹来使龟缩于节度帅府,苦苦期待着耿崇美的到来。到如今,连催促求援的信,都发不出去了。
夜半时分,晋中大地还笼罩在一片如墨的暮色中,一支骑兵擦着黑,匆匆南来。在上党城外,分为两波,大队过城,继续南行,小队十余骑,举着火把直接朝上党城靠拢,领头的正是向训。
原本一片宁静的城头立时被打破了,值守小校警醒地喝问:“什么人!”
向训带人,勒马于安全距离之外,喘息几许。仰头望着那高高的城垣,直接亮明身份:“在下是高判官与王巡检的朋友,烦劳去通禀一声,夜驰上党,有急情相告!”
亮出高防与王守恩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小校立刻派人去通知了。未己,城门打开一道口子,向训这十余人,被轻易地放入。
城中,肃锐军驻地,向训被指挥使李万超迎入他的军帐中。李万超身形强健,面目硬朗,头上带着一道明显的伤疤,一看就知道这是名历经戎事的将领。
“向兄,你且于帐中歇息片刻,王、高二公,稍后即到!”入内,指着布置简朴的军帐,李万超抱拳一礼。
“在下也就不与将军客气了!”向训拱手回了一礼,十分自然道:“随我南来的弟兄,烦劳将军安排一二。”
“那是自然,请向兄放心!”
向训的脸上,胡须蔓杂,两眼似乎已有些模糊,尽显疲态,一副糜顿的模样。南北连续奔走,甚少停息,又是夜行,两百来里路程折腾下来,向训也确是不容易。一倒下,便进入呼呼大睡的状态,身体的疲乏似乎伴着那一阵阵冗长的鼾声散去。
没能让向训歇息多久,不过片刻的功夫,高防与王守恩赶到肃锐营。被叫起,向训脸上也毫无不耐之色,见过礼后,便强打起精神与三人商量大事。李万超还十分贴心的,给向训准备了点吃食。
饭食虽然简陋,但向训吃得蛮香。也不顾什么礼不礼的了,边吃边同三人讲着:“三位,得知上党的情况,殿下已经决定连夜派军南下。龙栖第一军,已经率先出发,估其脚程,天亮之前,当能至城下。殿下中军,自在其后,上党这边,就看你们了。。。。。。”
嘴里嚼着东西,向训说话稍显含糊,但三人显然都听清楚了。在向训目光下,巡检使王守恩当即表态:“我等盼王师如盼甘霖,必定率城以归!”
王守恩这个人,要说他有什么能力,那倒不见得,为人分外贪婪,每任职地方,以聚敛为事,且毫无下限。只是他家世豪贵,有个十分厉害的老子,受其荫庇,一路官运亨通。
其父王建立,是随唐明宗起家的名臣,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性格严烈,手段酷辣,杀戮虽多,却极具威名,曾显贵至封王。纵观五代诸朝,异姓封王者,虽然不少,但能封王的,都是一时豪杰。
故在王、高、李三人中,王守恩隐隐为首。他表完态,李万超有点迫不及待地接话:“向兄,且放心,赵行迁与那契丹括钱使为恶,军民愤慨。我等早不甘为胡寇俎上鱼肉,纵使王师不来,亦有举义之心!”
对这三人的态度,向训早就摸清了,否则也不会大胆联络。此时闻言,点了下头,郑重地说:“殿下之意,要全城而下,不得引起上党动乱。接下来,还要对付,可能北上的契丹军队。”
“此事倒也无虞!”高防说话了,此人一脸稳重相,看着就使人心安:“上党军队,尽在我等掌握,赵行迁与契丹括钱使翻不起什么波浪。倒是那耿崇美,殿下顾虑的有道理,不得不防。”
“有诸军协力同心,大事必成!”向训笑道。
“事不宜迟!我等连夜举兵,杀入帅府,斩杀赵行迁与那契丹胡酋,献城归顺,如何?”这个时候,李万超一拍大腿,目光灼灼地望着三人。
听其言,向训不作话,只是瞥着王守恩与高防。二者对视了一眼,高防点头,王守恩拍板:“李将军但率兵攻打节度府,本官领城守士卒控制全城!”
“三位,在下已是身心俱疲,上党之事,就烦劳你们了。我便于这帐中,再睡一觉,希望我醒来之时,全城尽是佳音。”见状,向训表现得十分轻松。
李万超却是十分佩服向训这气度,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向兄就于本帐好好歇息一晚吧!”
………………………………
第41章 卷甲入城
王守恩三人退去,准备发动,向训还真就倒在一张军榻上,闭上了眼睛。
当然,哪怕身心俱疲,但是在这种时刻,向训又哪里真的能睡得着。眼睛虽然闭着,耳朵却高高竖起,当营中传出士卒集结的动静之时,向训更是探手握住了随身的长剑。
很快,李万超带有些激愤的话音自远处飘来,虽然模糊,却大抵能听出,那是李万超在宣布举义,激励士卒,调动情绪。
在一阵呼喝声中,肃锐军士奔营而出,往节度府而去,身在帐中,向训能够感觉到士卒疾奔的震动。声响渐渐远去,军营慢慢安静了下来,并没有过多久,自节度帅府那边传来了一阵喊杀动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再之后,向训彻底放松地睡着了。
拂晓时分,东方照常露出了那一抹鱼肚白,上党城北数里,一夜的急行军后,马全义领军如约感到,甚至在他的催促下,抵达的时间比起预期还要早些。
上党西北,乃两面平川,视野开阔,跃马登上一座小山坡,向南张望,能够隐约望到那矗立在平原上的城池。
“马将军,前面就是上党了!”带路的探骑头目,指着远处晨雾中的上党城,向马全义说道。
“传令下去,让军士们就地休息,饮水进食!”招来两名营指挥,马全义直接下令道。
又对身边的探马吩咐道:“你带人,去城下探一探情况。务必小心,但有情况,立刻来报!”
“是!”
顾不得精神的少许萎靡,一面等着前方的探报,马全义一面考虑上党的情况。这是他第一次独立领军,虽然在计划之内,这一次的任务并不难,但军争大事,从来都是大意不得,再加刘承祐的信重之托,马全义表现得分外谨慎。
依着矮坡,第一军的士卒们就地歇息,军中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卒,都抓着这难得的时间进食,恢复体力,随时准备着可能发生的战斗。
一夜的急行军急行军下来,他们也就在途中停息过一次,在马全义的催进下,还有不少士卒掉队了。到此时,全军已是精疲力竭,战斗能力也不剩几分了。
没让马全义等多久,探马归来,还带回了向训派出的联络士卒。带来了好消息,上党举城顺降,马全义大喜的同时,心中也松了口气。
“将军,是否向上党前进,进城休整?”
闻问,马全义却是摇了摇头,回首望了望坡下疲惫不堪的士卒们,抬手道:“不急,再等等!”
硬是又拖了半个多时辰,待第一军将士状态有所回复过后,马全义方才下令,向上党城前进。等他小心翼翼地领兵至城下之时,天已大亮,城门已开,向训与李万超就站在城下。城头上,悬挂着两颗血淋淋的头颅。
“马将军!”向训立刻迎了上来,顺便介绍了一下李万超。
比起向训,马全义要嫩得多,不说其他,年纪的差距都摆在那儿。虽然如今向训只是刘承祐身边的一名侍卫,马全义却是一点也不敢小瞧,一名简单的侍卫是不会被授予那等重要使命的。
态度没有丝毫倨傲,礼节性地寒暄几句,问起城中的情况。
向训眼圈有些黑,表情却十分轻松,笑着说道:“今晨,李将军率肃锐军将士,围攻帅府,斩杀了赵行迁与契丹括钱使。如今城池,已尽在掌控,就待殿下南来!”
“好!”马全义满脸喜色,招来一名骑卒,便吩咐道:“立刻派人去通知殿下!”
“马将军,弟兄们行军辛苦,末将已命人清理好营房,准备好吃食,还请进城!”这个时候,李万超主动开口说道。
“多谢!”
见李万超态度确是友善,且主动邀请入城,马全义这才将心中的戒心又放低了些,不过,仍旧警惕着,带人进城间,还观察着城下的情况。
“进城之后,立刻派人去节度府!”进城间,向训悄然靠近马全义,面上不动声色,嘴里小声说道。
马全义稍感讶异,随即点头应下。
此时的节度府中,有些忙碌,除了清理少许尸体之外,一些士卒正在府中各处,翻箱倒柜,抄掠财货。更有甚者,府库的大门被撬开,成群的士卒正朝外搬送着。
下令的人,正是王守恩。这厮,才下上党,心中的贪欲便爆发了,或者说,他早就盯着节度府了。
府中,除了前节度使张从恩的家财之外,府库中还有大量赵行迁与契丹括钱使搜刮的钱财。在控制住全城后,天方亮,王守恩便迫不及待地带着人闯入帅府了。。。。。。
府库前,王守恩一身锦袍,望着摆在院中,大箱小箱的钱财,两眼直发亮。其身边,高防表情严肃,脸上似有不满。
“王使君,府库之中,皆是国家财赋,岂能侵占,还请下令,让将士们停手!”看着王守恩,高防还是没能忍住,劝说道。
瞥了高防一眼,王守恩笑呵呵的,当即招呼了几名士卒,指着一个箱子:“把这箱,抬到高判官府上!”
闻言,高防脸上怒色一闪,仿佛受到了羞辱一般:“使君,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莫不是嫌少了?”王守恩一愣,随即脸上露出点肉痛的色彩:“那就再加一箱!”
听其言,高防气急了,直接上前用力地抓住王守恩的手臂,扭头怒视那些欲将府库搬空的士卒,断喝道:“都给我住手!”
高防在上党,威望可不低,他这一发话,士卒们顿时停下动作,望向这边。
王守恩也不满了,甩开他的手,盯着他:“高判官,你想干什么?”
高防毫无畏色与其对视着,语气愤然,高声道:“我等响应晋阳天子举事,是为家国大义,是为对付契丹人!如今方正旗,使君便欲尽取府库,传将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等?”
说着,高防手指府库,声音又拔高了些:“这些资财,有多少是契丹括借的民脂民膏,使君岂忍心据为己有?”
高防言落,王守恩却是面露冷笑,讲出一番很有“道理”的话:“将士们甘冒生死随我等举义,对抗契丹,取些钱财以赏功,这有什么不对的。至于这些民财,我等杀契丹使者,免潞州百姓再受盘剥,正可作为奖励,也免于我等再加税增赋以犒军。”
“你!”闻王守恩大言不惭地说着谬论,高防气急,胡须都翘了翘。
“我等举兵,是为响应河东大军,二殿下领军将至,搬空府库,如此做法,届时如何同皇子殿下解释?”抑制着怒气,高防拿刘承祐与河东军说事。
王守恩眉头微蹙,看起来有些忌惮,似在思索。见其状,觉得王守恩听进去了,高防也平静下来。他却不知,王守恩心里想的是:正是因为河东军要来,才要在他们进城之前,捞上一笔。。。。。。
正欲开口再劝,却闻王守恩粗着嗓子,固执道:“就是河东军来,二殿下当面,也该给弟兄赏赐。否则,凭什么给他卖命!”
言罢便不再理会高防,转身夸张地朝其属下士兵吩咐着:“都给本官听好了,院中所有钱箱都搬到我府上。唔。。。。。。给库里留两箱!节度府中也不要抢。。。。。。搜了。”
………………………………
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
在高防的阻挠下,耽搁了不少时间,马全义带兵进驻节度府,时间正巧,河东兵马一到,也宣告王守恩的夺财打算落空了。
在马全义这么个“小儿”面前,王守恩显得十分嚣张,以功臣自居,一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小冲突产生了。
没多久,李万超也带着肃锐营前来凑热闹,对王守恩的贪鄙,他自然也十分厌恶,果断地站到了高防这一边。
在几方联合施压下,王守恩极不情愿地退出了节度府,忍痛留下了那些钱帛。不过一夜的功夫,“潞州三杰”本就不深的交情,直接宣告破灭,同时,就因为这个小插曲,王守恩心里已然闹起了别扭。
在向训的建议下,马全义使第一军,只进驻节度府,完全控制北门,余者人仍由潞州本州军队负责。这样的动作,明显带着戒备,但无论是高防,还是李万超,都积极地配合,唯有王守恩,骂咧不已。
而这些,都看在向训眼中。他此行,除了联络策动举义之外,另负使命,观察潞州文武将校前后表现,甄别其心。到占城为止,他心里已然有数。
。。。。。。
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在当日傍晚时分,刘承祐率龙栖剩余全军,经过一日夜的行军,终至上党城下。
上党北关,王守恩连同潞州文武并上党贤达亲自于城垣下迎奉。刘承祐身被铁甲,凤翅兜鍪下,那张年轻而严肃的脸显得英气勃勃的。不少人都微感讶异,这二殿下,当真如传闻中的那般年轻。
“末将王守恩,率潞州文武,恭迎殿下!”望着高头大马上的刘承祐,王守恩近前一步,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