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代唐-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很放心,因为他的脑子里有足够的诗句可以轻松地击败他。
注释:
1出自历史上江总的真实诗句《咏蝉诗》,当然不是与萧让相争的时候写出来的,而是早已经写出来了的,此处只是作一引用。另外,上面老晴对这《咏蝉诗》的鉴赏之词稍有不妥,不过情节需要,请大家晾解。
……
………………………………
第128章 出人意料的斗诗(中)
第128章 出人意料的斗诗,就能声名远播。
“咦?他还要做什么?”
场的人还远远没有消化那诗所带来的振憾。结果转眼一看,那萧让竟然是又纸上写道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人间。
“哇,好,好诗!!!”
周围的人群再一次轰动,因为萧让此次写出来的诗,比之刚才的那一篇“咏蝉”还要好上不少。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这里就是借喻萧让自己取得这些许的薄名其实并不容易。而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萧让目前虽然面临着天下人的怀疑和刁难,可是他却从不生气,视之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表达出萧让不畏任何艰辛的决心。而至于后一句“要留清白人间”像是萧让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这与传言的什么品德低下之人可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
这么一来,江总及与太子交好的那帮子臣武将们顿时没了气焰了。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所谓的《石灰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威力的。要说这之前的那道“咏蝉”他们还不至于太慌张的话,那这《石灰吟》一出来,他们顿时颓了,因为他都不相信,江总这么迟的一段时间里,能够作出一可以媲美《石灰呤》的诗句。况且,这个诗句必须是要以“石灰”为主题啊!因为,人家萧让刚才可是和你一样,直接用“蝉”为题,作出了一水平极高的“咏蝉”诗的,你要是做不出来,或者是做出来了又没以“石灰”为主题,那不等于说是承认了自己比萧让要差吗?这可是江总等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呵呵,这就没话可说了?还没完呢!”
萧让的心里暗暗地想道。并不是他和这什么江总有着什么深仇大恨,而实是因为他已经有那“归隐”的心思了!而既然如此的话,那大肆“嚣张”一回也并不是不可以。因为这么一来的话,再敢挑战他的人恐怕就再也没有了!而他日后即便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视线一段时间,可将来一旦要回归,那大部份人应该还是能记得他这个“雨公子”的?――萧让此时心里打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
注释:
1本诗出自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是“咏蝉”诗的佳作之一。
……
………………………………
第129章 出人意料的斗诗(下)
第129章出人意料的斗诗
“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9 k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萧让写出来的一诗,不过,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诗所描写的事物并非比试规则所限定的那样,非梅兰竹菊“四君子”。事实上,这就是一咏梅诗,名字叫做《墨梅》,是后世元朝诗人王冕的作品之一。
“此诗不算,此诗不算!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正是‘四君子’的梅花?这如何能应题?是以,不算!坚决不能算!…”
看到萧让的这诗,与太子交好的王公大臣们纷纷都叫了起来。只是,他们“叫”的这名目可是有些诡异,因为他们居然全都闭口不谈这诗到底如何,好不好。反而是大声的嚷嚷,这诗偏题了,绝不能算数!其实他们会有这番的表现,那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都清晰地意识到了,这诗,又是一好得不能再好的好诗。这样的好诗若是再被认定为有效的话,那江总这个老头子真的该直接认输回家了。否则的话,也只能是丢人现眼而已。
“呵呵,不算便不算!再看看这如何?…”
对于这样的情形,萧让倒是好像一点也不担心,只见他喧哗声轻轻地将那一张写有《墨梅》的纸张放到一边,接着沾了沾墨,平静地又开始提笔写道了:“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网》《网》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
“这……”
再看到萧让的这一《孤兰》,那些与太子交好的王公大臣们无语的同时,心里也隐隐地有些不安:刚才不是说了这以‘四君子’为题的诗句不能算吗?可他怎么又作出一“咏兰诗”来了?而且也是顶好的诗句,很明显,他们自己就绝做不出来!
“嗯,‘梅、兰、竹、菊’四君子,难道他是打算…”
萧让并没有让这些对他“满怀期待”的太子党失望,因为只见他再一次提起笔来,又一难以想像的好诗又跃然于纸上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众大臣:“……”一时哑然无语,到这个时候,场的大臣们再笨的人也都明白萧让的意思了,他这哪里是与江总比试啊?他完全是自己玩自己的!而且,他连续作出这三诗来应该也是不怀好意的,若是猜得不错的话,他接下来还会做一?做一关于菊花的好诗,这么一来的话,梅、兰、竹、菊“四君子”就凑齐了!
而他这的个目的说起来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他想向座的所有客人表明,杨坚刚才临时换题,对他这个“雨公子”是完全没有影响的,他一样能赢!事实也正是如此,虽然他现仅仅写出三诗来,可是就凭着他现抛出来的三好诗,那江总也是根本不可能可以赢得了的,所以萧让根本就一点都不担心!他心想,你江总再牛叉,学识再高,难不成你还能比诗仙李白、怪才郑板桥还高?所以,有此等三诗,萧让其实就是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的了。
“待到秋来月八,我花开后花杀。冲天香阵透大兴,满城带黄金甲…”1
“……”
当萧让写出这“咏菊”来的时候,那就不只是那些太子党们无语了,就是与晋王交好的那些王公大臣们也被震得七晕八荤的了。这…这小子也太妖孽了,平常人要做出一顶好的诗来,那不仅要渊博的才识,还得要惊人的运气,这才可能的。可是他呢?一顶好诗,就如同喝一杯白开水那样容易,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而且让人无法想像的是,他这短短的半刻钟时间里,就能一连作出了这样的好诗来?这真的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了。传说,三国时代的曹操之子曹植能够七步成诗,那就堪称天下一绝的才子了。可是,眼前的这“雨公子”,岂止是七步成诗?简直就是一步就能成诗!所以说,你说他是年难得一见的“超级神童”,那真的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唉!!!”
其他人还细细地口味着萧让写出的这诗来,这头作为当事人一方的江总已经开口说道了:“陛下,老臣…老臣认输了…”
没有办法啊,他不能不认输!因为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长者,他比殿上的大多数王公大臣的才识都要为渊博,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作不出五那么好的诗句来的,也就是说,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雨公子”萧让的,所以倒不如直接认输算了,免得到时候作不出来,还丢人献眼!
可是现认输就不丢人了吗?那自然是不是的,此时的江总,心的那份屈辱其实早已达到了无法遏制的程了。可是没有办法啊,人家“雨公子”萧让,并不是如同他所猜想的那般,仅仅只是一个酒囊饭袋啊!加不是什么欺世盗名之辈!所以作为一个长者,这场比试,他输也是输,赢也是输,区别只是他好看点还是难看点而已!而现如今的他,就是输得特别难看的那一种!因为他不仅没有“战胜”萧让,甚至还让萧让用华丽的“招术”给“秒杀”了!――当然,如果他知道“秒杀”这个词的话,他一定会用到这里的!半刻钟内连续作出年难得一见的好诗啊!这“雨公子”萧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妖孽?
注释:
1原诗:待到秋来月八,我花开后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带黄金甲。
因此时长安还叫大兴,所以老晴将第三句改了一下。
………………………………
第130章 归隐山林岁月长(上)
第130章归隐山林岁月长
两天以后,当萧让所作的那诗“流传”到民间的时候,整个大兴城都被震动了!到此时,也再没有人敢怀疑萧让这个“雨公子”的真才实学了!也是了,要是你,你能半刻钟的时间内作出这么多好诗来吗?别说是找人捉笔的,因为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当时的那题目可是隋帝杨坚临时出的,而萧让呢?不仅题目要求的范围之内赢了那江总,而且他还题目要求之外,用极其华丽的方式“秒杀”了江总。这么一来,还有谁敢质疑他?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你的才华比江总还要厉害?比当时场的满朝武都来得高?谁敢说这么一句话,不用两天的工夫,估计他就要被要拉出去砍头了!
可这么一来的话,也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那就是这大兴城内,对萧让的质疑之声虽然是销声匿迹,可是对他的吹棒之声又铺天盖地地卷来了。这着实让萧让到非常的头痛,当然了,他头痛的理由可不是因为讨厌听到这些“吹棒之词”,实是因为他厌倦这无畏的应酬,特别这些应酬间,大多数的人还要求他临时再做出那么几诗来助兴,这可就让萧让直接无语了。“这么下去,自己这个‘雨公子’不是很快就要‘江郎才’了?”
想到这一点,当时萧让心曾经考虑过的问题就再一次浮上心头了,那就是,他要想办法“隐退”了!而且也必须“隐退”。因为虽然普通的仕子姓们想见一见他这个天下闻名的“雨公子”,是很难的,他也用不着理会这些不相干的人。可是除了这些普通姓以外,还有其他的那些王公大臣们就不是可以轻易拒绝的了!特别是那些与晋王杨广交好的王公大臣们,他们一旦开口了,萧让是很难狠下心来拒绝他们的要求的!因为,你是晋王杨广之外甥嘛,你当然有义务帮晋王与这些王公大臣们打好关系!
“让儿,当真要如此?…”
这些天来,萧让已经把自己内心的这些个想法告诉了父亲。不过,那老书生却有些犹豫不定,因为,他看来,这根本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与那些王公大臣们相交,那不是再好不过的吗?这么一来的话,萧让晋王府里的地位才会加的牢固,前途自然也一片光明!当然了,除了这些以外,这些天来,因为萧让这个“雨公子”光芒的关系,他这个当父亲的,也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虚荣,所以一旦让突然“放开”这些,他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
“嗯!爹,这是为了我好…”
萧让知道,要让这老书生心甘情愿地跟着他放弃眼前晋王府里所取得的一切,那就必须让他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否则的话,是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他的!可是怎么样才能让他相信,这样对自己是好的呢?――有关于这个,萧让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番打算了!
“为了你好?让儿,你这是何意?…”
果然,萧林一听到这是与萧让有关的,他顿时就紧张起来了!前面已经说过了,这老书生的心里面,萧让这个宝贝儿子其实就是他的一切的,所以,他自然不可能为了那丁点的虚荣就忘却了正事。
“唉。爹,您稍后一下!清韵、黛儿,准备笔墨纸砚!”
萧让的话让郑清韵与黛儿两个小丫环马上动了起来。这些天来,这两个小妮子相处的倒也融洽,不过随着萧让的地位越来越高,现如今的她们早已经不像以往那般萧让面前那么的随意了!特别是有外人或者是萧林场的情况下。有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是萧让想要“隐退”的理由之一。因为,来自现代的他,打心眼里还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像现那般的有主仆之分。现郑清韵和黛儿变成这样,绝非他的所愿,所以,他想暂且离开这个“权力”心,以便找回“自我”。――当然了,这肯定是暂时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如意的!现他作为一个童子,确实是能够“置身事外”的,可是如果他成年了以后呢?又或者是日后天下大乱的时候呢?他还能够随意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吗?别傻了,这个世界上又哪里有如此美好的事情?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不错,这一篇后世极为有名的《伤仲永》1就是萧让想出来说服老书生的“利器”,同时也是对天下姓的一个交代。当然了,他没有照抄全,后面有关方仲永“泯然众人”的结果,他用自己的说词作了相差不远的说明。于是萧林看完这一篇《伤仲永》之后,整个人顿时就愣住了,久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为…为父糊涂了!当真是糊涂了!…”
好不容易从“震惊”回过神来,萧林当时就满脸的“惭愧”了,再与萧让说话的时候,根本就再没有半点反对萧让的意思了!也是,这一篇《伤仲永》实是太过“震憾”人了,特别是其有关于方父的描写是大大给了萧林“当头一棒”。因为从《伤仲永》的整篇章意思上来讲,正是因为那方父的目光短浅,每日每月地带着方仲永外出表演,影响了他的学习,于是后他才会“泯然于众人”的。而萧林呢?他是从这个方父的身上,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他不是也有一个天才的儿子吗?恐怕比之那什么方仲永还要厉害得多,可是若是自己也学那方父一样,整日让儿子去出席那些无必要的应酬,那么萧让是否也会像方仲永一样,后“泯然于众人”呢?这事很难讲,所以萧林很自然地惊出了一身冷汗。
“呵呵,爹,不必如此!此事不是还有回旋的余地吗?不如我们就将这《伤仲永》传出王府去!相信等天下人都知道了这篇《伤仲永》之后,他们应该就会理解我们‘归隐’山林的愿望了…”
不得不说,萧让的这个办法还真是一个妙招。用群众向当权者施加压力,这本身就是现代政治生活里非常常见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用这个时代,倒显得是有那么一丝的“水土不服”了。
“嗯,让儿!此事不妥,好还是先禀告晋王殿下,然后再诏告天下,我们父子就此“归隐”。只是,此事有可能会惹得晋王殿下不高兴,所以为父觉得,你好还是先跟你姨娘说道说道…”
没有错,这一点的见解上,萧让还真不如他的父亲萧林想得通透!诚然,他原本打算用群众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确实算不上是错。可是效果估计会很小,因为,这个社会可不是后世的民zu社会,而是阶级等级异常鲜明的封建社会,所以君王的意思就显得要重要得多了。至于那些所谓的“民间”的声音?有谁会乎呢?
“是,爹爹!”
经过萧林的这么一提示,萧让才终于回想起来,自己这边可是还有着一个“核武器”般的“帮手”啊!也就是晋王妃萧美娘了。她这个美艳姨娘,平日里对自己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而除了此以外呢?晋王杨广也是宠她宠得不得了。萧让若是能得她杨广的耳边吹几口“枕头风”,估计这事就**不离十了。
注释:
1《伤仲永》原诗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
第131章 归隐山林岁月长(中)
第131章归隐山林岁月长,这才造成了萧让如今的困境。――名声虽然响彻整个大隋,可是却因为应酬太多了,所以很可能影响了后面的学习,终使他变成一个庸才。这是萧美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自然就说责任于自己。
“姨娘此言差矣。能与姨娘相认,就是外甥大的福分,还谈何害了外甥呢?况且,外甥现如今若是能从大兴城内脱身,从此闭门苦学,想必日后也定然会有所成…”
萧让的这句话让萧美娘心里顿时高兴了起来。是啊,萧让毕竟不是方仲永,既然他能写出一篇《伤仲永》出来,那说明他是比任何人都知道继续学习的好处的,所以萧美娘只要成全他的这个愿望也就可以了。
“好,好,好!你放心,姨娘肯定会请殿下放你出府的,等你学有所成之日,再回大兴城来助殿下一臂之力…”
时至今日,杨广和杨勇的太子之争已经渐渐走向明朗化了。所以,即便是萧美娘,私下里的时候也明不时会流露出一丝得色了!当然,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起码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来,是根本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想深一层却是别有含意。“等你学有所成之日,再回大兴城来助殿下一臂之力”?可若是杨广争储失败,萧让还有机会用力杨广一殿之力吗?当然没有!到那个时候,杨广一脉恐怕早就被杨勇抹杀殆了!所以,萧美娘的这句话虽然说得普通,可是从其却是看得出来,她对自己丈夫的信心!若不是如此的话,她当初也不会让萧氏父子奉诏进京了。
“是,姨娘!”
萧让听了萧美娘的话深深地行了一礼说道。他对萧美娘这个绝美的姨娘当真是心存感激的,知道她的心底里就从来没有把他们父子当成是外人看待。不仅如此,她还费心思地为自己父子俩谋划。从这一点上讲,她这个姨娘就当得相当称职。
“呵呵。好了,此次你与你父亲归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大兴城呢!来,来,过来让姨娘好好地抱一抱!”
“呃?又抱?”
萧让听到萧美娘的这句话实是很无语。要说一般来讲,他这个年龄,这个身子骨让萧美娘抱抱还真的没有什么不妥的。可是现的问题是,他的实际心理年龄太大了,比萧美娘也小不了几岁啊!前面说过了,他现代里是一个孤儿来的,自幼就孤儿院长大,所以他上学相对于同龄人是比较迟的,事实上是,他是一直到岁的时候,才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大门的。所以,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二十五岁的了。再加上他回到这隋末已经是快一年的时间了,所以他的真实年龄其实是二十岁的,比之萧美娘的二十八、岁,也仅仅只有两、三年的距离而已,所以也难怪他会觉得不好意思了。
两天后,当萧让的那篇《伤仲永》通过萧美娘传到杨广的耳的时候,杨广也果然如萧林预计的那般同意放行了。不过,这其大部份还是萧美娘那枕边风的功劳。要不然的话,杨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个时候轻易放萧让父子离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现正处于争储为关键的时刻,虽然现已经迹像表明,他取代太子杨勇成为这大隋朝的储君不过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可是毕竟这事情还没有分之定下来不是?所以他仍然还要使上十二分的力气!
而这个时候,任何一丁点的助力都是有可能决定着他的命运的,别说是像萧让这样,名气大得惊人的“雨公子”,所以他自然是不愿意让萧让父子就这么离开。可那《伤仲永》上不是说,这么一来的话,再好的神童后都可能“泯然于众人”吗?可是这与他杨广又有何关系呢?他也就是现才是特别地需要萧让的这个“助力”而已。一旦他日后当上了储君,甚至是当上了皇帝,那就再有没有萧让这个“雨公子”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大不了就是供他休闲时一乐!
………………………………
第132章 归隐山林岁月长(下)
第132章归隐山林岁月长
“让儿啊!既是隐居,我们就大兴城外找一处安静僻静之所即可,可必爬山涉水地回到洛阳城?要知道,这晋王府可是大兴城的啊…”
寂静的山间古道上,老书生萧林对着前面走前半个身位的萧让说道。此时他们早已远离了那繁华喧闹的大兴城了,从此,青山为床,绿水作伴,倒也写意。不过,萧林对于萧让要返回洛阳城附近去隐居的决定还是有些腹诽的,因为这实是让人太过难以理解了。
原来,他想来,这既是隐居,那只要安静僻静之所不就可以了吗?那样的住所,大兴城外多如牛毛。又何必要回到洛阳城去?要知道,晋王妃萧美娘他们临行的时候,可还曾经这么吩咐过他们的,“让儿啊,虽说你是要闭门读书,可是你也要常常回来看看姨娘!莫不可因此而变得生分了啊!”就连八岁的南阳公主当时也说道:“表哥哥,娘说的没错,你可要常常回来教我变法戏啊!…”可现呢?萧让一出了大兴城,竟然就要求要返回洛阳城,这还哪有机会回晋王府去探萧美娘和南阳公主啊?
“呵呵!爹,莫急!想探姨娘,洛阳城就可以了…”
萧让满脸笑容地说道。这个其实就是他不久前曾经断定过将来绝对会生的事实了,那就是,大隋朝很快就会迁都的,到那个时候,洛阳城就是东都了,而作为皇后的萧美娘自然也会跟着杨广搬到东都洛阳来的,所以,他现说,洛阳城内便可见到萧美娘,自然没有错。只是,他还有一句话没说有说的是,这“很快”,其实是五年以后。
“真的?可是…”
萧林可不知道未来大隋会迁都的事情,所以听到萧让这么说,他满脑子的疑问。
“好了,好了。爹,这事说起来也复杂,还是不说了!日后你就明白了!”
“哦,好!”
萧让既然都这么说了,萧林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开皇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太子之争终于有结果了。那就是隐太子杨勇彻底被废,晋王杨广被隋帝封为太子。又四年,也就是仁寿四年的七月,隋帝杨坚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是为大业元年。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河、将作大匠宇恺负责营建东都。
《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载:“三月丁未,诏尙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又是阜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徙天下富商大贾万家于东京。辛亥,河南诸君男女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船、凤帽、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次年,东京修建完工。“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城,赐监督者各有差。三月庚午,车驾江都。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船万骑,入于东京。”
隋炀帝营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让儿啊,你如何数年之前便已得知,陛下登基之后便会迁都?…”
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飘渺的云烟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蓝色的天边。此时有一老一少两个书生同时站一处池塘前,原来正是萧氏父子。
“呵呵,孩儿如何能得知?不过只是胡乱猜测而已!”
距他们父子二人离开大兴,到这洛阳城边隐居,至今已经五年有余了。而萧让也从一个稚嫩的童子,慢慢地长成了一个翩翩的少年了。而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整个大隋朝生了许多事,不过与他几乎都没有任何的关系。长达五年的沉寂,考验的是人们记忆的能力,这段时间里,他那如日天的名声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消退殆了,唯一始终不变的,是他所明的那“醉仙酒”畅销如昔,至今已经卖到大隋朝的大江南北了,为他们父子带来了无法想像的财富。
有人说,“雨公子”萧让已经江郎才了,就像他那《伤仲永》一所说的那样,泯然众人矣;不过,有的人也说,“雨公子”萧让是自甘堕落,彻底成为了那追名逐利的商贾之子了,所以,早已经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诗句来了。不管世间的舆论怎么编造,可总也脱离不了这样的一个心主旨,那就是“雨公子”萧让早已失去了那震惊天下的才华了。要不然的话,这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怎么可能一声不响?
“只是胡乱猜测的?…”
听到萧让的这句话,萧林很无语。胡乱猜的,你都能猜到,这也太妖孽了!不过,想到萧让就是自己的儿子,萧林的心又满是自豪:管你外头的人怎么议论、诋毁,可事实却是,我儿始终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如今沉寂,不过只是积蓄炽烈的才能而已,日后一旦绽放,必定会让天下再次震动!——原来,这几年时间里,外人虽然无法得知“雨公子”萧让的具体情况,可是作为父亲的萧林,他还是无时无刻能陪萧让的身边的,所以,他自然知道,萧让根本不可能是什么江郎才,所以才不愿意出来作诗的。他只是厚积薄而已!证据就是,这些年来,他也是偶然作出几诗来的,就质量上来讲,不比往日那些震惊天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