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有匪君子-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咱们林家厚道为你安排后路,但前提是你乖乖诈死从此和林家断绝关系。

    顾嫣然原以为自己是死路一条了,却不想林琛还愿意为她安排后路,自然无有不可,忙欢欢喜喜的应了,倒把刚才自己红口白牙说的什么“不愿意再苟活于世”等语通通给忘了个干净。

    只是顾家尚未定罪,顾嫣然这事也要徐徐图之。

    不过和顾嫣然达成了一致,林琛也算是了结了一桩心头事,至少以后不用再烦恼怎么安置这一位正妻了。

    ————分割线————

    废太子姬汯发起的叛乱不过十数日便被尽数平定,其间被乱军所杀的朝廷肱骨不计其数,更有不少投靠姬汯的臣子被下狱,一时之间满朝文武少了大半,空了不少职位出来。

    不过这些位子很快就会被姬汶亲自提拔上来的人给填满,而这一批新的大臣也会由此对姬汶更加忠心。所以凉薄一点说,那些大臣的死对于姬汶还真是一件好事。

    因为亲眼目睹了两个亲生儿子自相残杀,让今上本来就岌岌可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今上的病情恶化的很快,御医们全力救治也是无济于事。

    在第一批乱党被押赴断头台的当天,今上驾崩,传位太子姬汶。

    与传位圣旨一道颁发的还有另一道遗旨——废太子姬汯及其子孙皆贬为庶人,处死其长子姬垣。

    今上终究还是不忍心杀死这个他一贯宠爱的儿子,用这样的方式给他留了一条活路。不过为了平民愤,他还是处死了和父亲一起作乱的姬汯长子,也算是让姬汶能与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姬汶心里再不愿意,也不可能违逆大行皇帝的遗旨,只能咬牙将姬汯给放了。不过还是将其家产禁没入官中,而姬汯及其妻小也都被发配三千里,注定在苦寒之地度过余生。

    在做完了这一切后,姬汶登基,年号庆德。 166阅读网


………………………………

102 完结章

    庆德帝登基后的第三天,第一次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户部侍郎林琛。

    嗯,因为平乱有功,林琛已经被擢升为户部侍郎了。从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到正三品户部侍郎,林琛不过用了两年时间,这等升迁速度,在本朝也算的上是绝无仅有了。

    新上任的皇帝和新上任的户部侍郎两个人在御书房面面相觑了一盏茶的时间,皆是有些不太适应对方的新身份。

    不过他俩发呆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御书房里还有不少宫人看着呢。还是林琛反应的快,先似模似样的给姬汶行了个礼,又道:“不知陛下因何事召见微臣?”

    姬汶也反应了过来,忙挥手让宫人都退下,这才道:“忙乱多日,好容易抽出空见见你,难不成还要商议国事不成?”

    说着又让林琛坐下,不过御书房里就只有一张椅子,两人也就只有挤着坐下了。虽说龙椅宽大,可两人却非要挤挤挨挨的挤在一处,倒也有些难得的情趣。

    林琛轻轻一搂对方的腰,笑道:“数日不见,陛下倒是清减了不少。”

    他不说还好,一说姬汶就想起了他先斩后奏冒险出京调兵的事儿,当下恨恨的狠捏了他的手背一把,咬牙道:“你还好意思说我!前儿乱党就在外头呢,谁给你那么大的胆子出城去的!难不成满京城的都是死人,非得你去出这个风头?”

    林琛知道他是担心自己,忙笑着告饶:“我当时不是想着此事宜早不宜迟,实在不好再去找人。再说了,除了我也没人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压着忠恒亲王出京啊。这一来二去的,这不就只好……”

    姬汶还是恨恨的,只道:“这回暂且饶了你,可万万没有下一回了。”

    “陛下您刚登基呢,这就咒自己有人谋逆不好吧……”

    “林子嘉!你!”

    ……

    两人笑闹了一回,林琛才正色道:“你让我去查的庶人姬汯谋反一案,果然疑点颇多。先不说姬汯不可能养得起那么多兵力,光是他造反的时候在京中与他里应外合的那些势力便不是他一个废太子能有的。”

    “不过姬汯身边的人嘴严的很,还是他的一个幕僚吃不住刑了才交代说忠顺亲王和廉郡王也在里面掺和了一脚。却不知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两个?”

    廉郡王是姬汶七哥,忠顺亲王是姬汶三叔,都是宗室里面难缠的角色。这场谋逆案背后处处都是他俩的影子,却没有留下确实的证据,也就是说姬汶很难在台面上给两人定罪。

    所以对于怎么处置两人姬汶也有些头疼。

    从重处置吧,连谋逆案的首恶姬汯都只是被贬为庶人没有被处死,他们两个从犯肯定不能被处罚的更重,否则一顶刻薄寡恩的帽子他就逃不过了。可若是从轻处置,姬汶也不甘心就这么放过这两个经常在背后捅刀子的家伙。

    他想了想,还是道:“忠顺亲王如今身子也不大好,干脆便提前将爵位给他儿子,绕过世子,在他那几个庶子里面挑了一个降等袭爵。至于姬清,这人又阴毒又滑不溜手的,我还得想想……”

    林琛却道:“廉郡王的话,我这里倒有个主意。”

    姬汶表示愿闻其详。

    “庶人姬汯的案子我经手到现在,顺藤摸瓜也能将忠顺亲王攀扯出来,但是廉郡王这人果真就跟你说的一般滴水不露,竟是很难得到他参与谋逆的确凿证据。再者此人在士林中名声极好,你若真的处置了他,只怕还要落个残害手足不顾人伦的名头。”

    “所以我想着,左右他现在身上无职手里无权,不过是仰仗着在朝中交结甚广才有些影响力。如今只要慢慢将朝中换上新人,廉郡王也就不足为虑。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除了将王府的下人撤换外,还要在他身边安插一个妥当的让他不能随意处置的人看着他才是。”

    姬汶知道他这么说心中定然是已经有了人选,便也不再多问,只道:“你既有了主意,便尽管照你的去做便是。”

    虽说姬汶成了皇帝,可两人之间的气氛倒还是一如往昔。

    林琛笑着亲亲他的脸颊,在他耳边小声道:“那微臣这边出宫给陛下效命去了。只是微臣府中被乱党毁了个干净,现下没个地方住,却不知陛下能否开恩,今晚将龙床赏与微臣一半?”

    姬汶利索的将他踹开。

    林琛心情很好的出了宫,转道去了荣国府。

    前文说到庶人姬汯丧心病狂的杀害不少朝廷肱骨,可荣国公府早就没落的朝中无人了,因此阖家大小竟也在混乱中保得了平安。

    林琛过来的时候贾家大小已然得知了消息,各个都候在贾母处等着。

    林琛先给贾母施了一礼,又对贾琏一拱手,笑道:“这里先给琏二哥道喜了!宫里封赏的圣旨已经拟好了,琏二哥便等着接旨吧,只怕就在这一二日呢!

    说起来贾琏也算是误打误撞,之前内城封锁,他与商队里的几个好手还有一堆刚从西域弄来的奇珍都被困在了外城。

    后来平乱时乱党四处溃逃,他便想不管货物了先带着人回府报个平安,偏偏在路上遇见了正在逃命的姬汯长子姬垣。他这两年给姬汶办事,很是认识了几个京中权贵,虽然姬垣改头换面的混在了人群中,他仍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忙与几个好手一拥而上将姬垣给绑了起来。

    这一来贾琏倒也算得上是平乱有功了,姬汶念在他平日勤谨,又将这功劳拔高了几层,口头赏了他个镇国将军的爵位,只是一直未有明旨。

    贾琏得了林琛的准信儿,喜得见眉不见眼的,亲手给林琛沏了茶来吃,又道:“还得多谢林兄弟平日在陛下身边为我多有美言,不然就我这品性,封个辅国将军也就顶了天了,哪里能有今日的风光。”

    他老爹贾赦就是辅国将军,贾琏原本想着自己能不降等袭爵已经是皇恩浩荡,哪里想得到自己还能挣个爵位回来!

    贾府众人无论心里面是怎么想,面上却都是笑吟吟的给贾琏道贺。

    见大家都去恭喜贾琏了,王夫人心里恨得牙痒痒,二房的宅子早被乱党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在修葺好之前他们一家子都得挤在荣国府里,也就是说宅子一日不修好她便要多看一日大房春风得意,便是泥人都给气出了三分火气。

    林琛与贾家众人寒暄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王夫人心里还存着事儿,忙在二门处匆匆将人拦下了,对林琛挤出了个笑来:“琛哥儿你素来是个消息灵通的,舅母这里和你打听件事,听说陛下现在一直未将几位娘娘迎进宫,这可是个什么章程?”

    林琛见她果然跟了上来,也不和她含糊,只说道:“舅母这话问岔了,陛下后宫里的事情,我一个外臣哪里清楚?不过偶然听礼部的几位同僚提及,说是今上有意在大行皇帝出殡前迎皇后入宫,想来到时候几位娘娘会一起进宫吧。”

    王夫人忙问道:“那你可知道你大表姐的封号可曾定下了?”

    林琛无奈道:“实在不是有意欺瞒舅母,只是这实乃帝王家事,琛一介外臣实在是有心无力。”

    见他神色不似作假,王夫人这才作罢。

    林琛便道:“听闻舅母娘家的姐妹因为宅邸被毁也来了府上避祸,却不知现下他们一家人尚在何处?”

    他无缘无故问起了薛姨妈一家,王夫人难免好奇他的目的,不过她如今和薛姨妈因为宝玉婚事的关系早已闹得面和心不合,这时候薛家的事情她也不欲多管,只往梨香院方向一指:“他们现下还住在原来的地方呢,琛哥儿你要找他们尽可过去。”

    林琛忙谢过了,径自去了梨香院寻薛家母女。

    且不说他一个拐着弯的亲戚突然跑到梨香院里给薛家上下带来了多大的惊吓。

    林琛和薛家母女私下里密谈了一番,将自己的打算与薛姨妈说了,又道:“廉郡王如今虽然失了势,可对薛家

    来讲不失为一门好亲。再者这门亲事是陛下保的媒,若是成了陛下定然不会允许旁人欺负了薛姑娘去,薛姑娘只管做名正言顺的郡王妃,最是尊贵不过。”

    他一番话说得薛姨妈很是意动,却仍有些顾虑:“不是我妄自菲薄,虽说有个皇商的名头,我们家也就是一介商贾,不怕外甥你笑话,我为了我家闺女能和公府的二房结亲都废了老牛鼻子劲儿。如今你说我家女儿能做王妃,我这心里虽然欢喜,到底也觉得蹊跷。”

    林琛先不急着回答她,而是转眼看向一直低着头的薛宝钗,意味深长道:“看来姨妈还未弄懂我的意思,不过薛姑娘应该是明白了的。却不知薛姑娘心里是怎么打算的?”

    见他和自己说话,薛宝钗这才抬起头来,眼里尽是跃跃欲试和兴奋:“旁的暂且不论,小女只想问问大人,您说这门亲事是今上保的媒,那成亲之后,小女究竟是廉郡王的王妃,还是大雍的王妃?”

    林琛见她果然抓住了自己的话中真意,满意颔首道:“若是薛姑娘真的乐意这门亲事,那自然便是我大雍尊贵的郡王妃。”

    薛宝钗心道果然,也不管面有忧色的母亲,点头应诺道:“皇命不可违,小女一介女流之辈,自然全听今上的安排。”

    林琛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不再与薛家人多言,只对宝钗道:“出了国孝陛下便会给姑娘赐婚,姑娘且安心在家中备嫁吧。”

    林琛刚走,薛姨妈便忍不住责怪宝钗:“这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呢,空口白牙的你就应允了他,你们两个打得什么机锋。”

    宝钗笑着将揽住母亲,“妈妈不知道,听林大人的意思廉郡王只怕是犯了事,今上想要找个人帮忙盯着他。能找到我或许是林大人觉得我合适,便向今上举荐了。”

    “廉郡王犯了事?!那林琛还叫你嫁给他?”

    宝钗忙安抚暴躁的母亲,又细心与她解释:“廉郡王犯了事不假,可他郡王的头衔是实打实的,又是死了正妃的,我一嫁过去就是实打实的郡王妃,好处多着呢。”

    又道:“妈妈之前总想着我和宝兄弟能成,这种事我一个姑娘家也不好说什么,可姨妈瞧不上咱们妈妈也是知道的,不然也不会那么快给宝兄弟定亲。咱们家一个商户,子女的姻缘又能高到哪里去呢?如今既然有这样的大好机会,女儿却是不愿意错过的。”

    薛姨妈仍觉得这门婚事实在不是良配,却被薛宝钗三言两语给堵了回来。

    和一般女子不同,薛宝钗素来是个有大志向的,她不甘心被商家女的身份所限,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不然也不会写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诗句。

    先前她将希望寄托在小选上,偏偏这一届小选正赶上国孝,眼见着是没了指望。而今天林琛送来的消息无异于是天降甘霖,让薛宝钗整个人心里都活泛了起来。

    虽然林琛的意思是让她嫁给廉郡王是为了给今上做眼线,可即便是做眼线又如何呢?她到现在婚事都没有定下,先前年纪小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嫁进官家,可她年岁渐大,等出了国孝再去说亲的话只怕就只能嫁到和薛家一样的商户去了。

    与嫁进商户相比,哪怕这个郡王妃只剩个名头,她也是甘之如饴。

    至于反对的薛姨妈,薛宝钗不过给她稍稍列了几点自己做了王妃后能带来的好处,她便偃旗息鼓,反倒是一门心思的帮女儿备起嫁妆来。

    大行皇帝入土为安后,姬汶降旨将迎正妻方氏为后,潜邸侧妃蒋氏封淑妃,贾氏封贤德妃,追封已故侧妃陈氏为惠柔皇贵妃。因为在孝期,除了皇后外的妃嫔只是跪接了圣旨,册封典礼却是一概没有。

    他拟圣旨的时候林琛也在,见他提笔就将陈氏追封为皇贵妃,不由得微微挑眉。

    姬汶见状便道:“陈氏虽说出身微贱,到底也给我生育了两个孩子,如今她不幸身死,我自然要给她足够的哀荣。顺便……也给大皇子抬抬身份。”

    和林琛搅和在了一起,他这辈子是别指望能有别的孩子了。可惜大皇子因为母亲出身寒微,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养,现在整个人都有些畏畏缩缩的,还需要好好教导。如今他先抬高他母亲的身份,到时候封太子时也好名正言顺一些。

    林琛自是也想到了这一点,目光不由得更加柔和。

    上前拥住了对方,气氛变得安静而甜蜜,便是巧舌如簧如林琛,也不愿意在这种时候说话扰乱了这一份宁静。

    这一路走来,他们从一开始的互相利用到现在的相知相许,从最不起眼的皇子和名不见经传的子弟到一国之君和朝廷新秀。他们试探着互证心意,携手努力踏平坎坷,互相鼓励着从绝境中走出,细心规划未来的每一步,互相扶持着一步步的走到了这个国家的巅峰。

    这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万幸的是,不论落魄还是富贵,我的身边恰好有你。

    ——end—— 166阅读网


………………………………

103 番外

    番外之薛家

    自从荣国府分家后,薛家人也就从贾府里头搬了出来,买了一处靠着贾家二房的三进宅子住着。

    只是后来薛家的宅子被工部梅侍郎的小舅子看中了,明着暗着的要买。薛姨妈这时候早就因为儿女亲事的事情和贾家人翻了脸,更加不敢得罪梅侍郎,只好低价让出了新置的宅邸。

    京城寸土寸金,薛家没了荣国府这块招牌挡着,自然是买不到好地段的宅子了。就算薛姨妈心里千百个不乐意,他们也都只能在西城富商聚居的地方重新置办了一套宅子。

    之前废太子谋逆,薛家也曾短暂的搬到荣国府里避难,不过等到叛/乱平息后,不待贾家大房的人发话,薛姨妈就主动要求搬了出来。毕竟比起闹翻了的二房,先前被自己跟着二房一同挤兑过的贾家大房才是薛姨妈最不好意思面对的。

    虽说新宅子比东城的大,价钱也更低,四邻却都换成了薛姨妈以前不怎么瞧得上的普通商贾。这些商贾人家的女眷也不像官宦之家一样讲究,行动言谈之间与薛姨妈往常接触到的那些官宦女眷相差甚远。不过这些商贾个个豪富,生活用度上比起一二等的官家也不差些什么。

    薛姨妈一面鄙夷这些人的教养,一面羡慕他们的富庶,倒也捏着鼻子过起了日子,和众商后宅打起了交道来。

    没多久便有一个与她交好的商贾太太见薛蟠至今仍未娶亲,便好心为薛家说了一门亲事,说的是她自己娘家的姑娘,据说那姑娘知书达理,与薛蟠又年岁合宜,两人甚是匹配。

    薛姨妈见那太太娘家是做木材生意的,也算是豪富人家,那姑娘又是嫡女,也不算辱没了薛蟠的身份,心中对这门亲事甚为满意,登时就要答应下来。

    还是悄悄听了一耳朵的薛宝钗劝她:“母亲且缓缓。哥哥还没回来呢,这种事还是得问问他自己才是。”

    薛姨妈这才想起她那混账儿子的脾性来,要是自己这就答应了人家,薛蟠跑商回来后不满意这门亲,只怕不知道会怎么和她闹呢!

    她想了想,还是觉得女儿说的有理。遂挑了个时间与那家太太说了自己的意思,话倒也没说死,只说儿女年纪大了也有自己的主意,她虽是长辈,也不好就这么给做了主,亲事还是等薛蟠回来后再议。

    这事儿过了没两日,“跑商”的薛蟠也回了京城,顺便还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要和桂花夏家的嫡姑娘成亲。

    桂花夏家薛姨妈也是知道的,认真说起来两家还是亲戚呢。只是儿子不过是出了一趟门子,怎么一回来连儿媳妇都给自己找好了?

    薛蟠倒是满不在乎:“不过就是路过夏家的时候进去歇了歇脚,见了夏家婶娘和大妹妹一面。娘,夏家大妹妹可真是标致,我做梦都想要娶这么个漂亮媳妇!”

    这……

    薛姨妈有些犯难。

    要是换在以前,夏家还是宫里专门的桂花买办的时候,她自然乐意有这么个媳妇。可现在夏家的男人都死绝了,只剩几个女人支撑门户,宫里面的差事也丢了,夏家的姑娘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可薛蟠与夏家那姑娘实在是看对眼了,见天的在家里面闹腾,薛姨妈没法,只好托了官媒往夏家求亲。

    只是终究觉得这门亲事有些不像样,遂整天在家里长吁短叹。

    薛宝钗看不过眼,就劝她:“木已成舟,母亲现在叹气又有什么用。还不如精神起来,将哥哥的亲事打点得漂漂亮亮,新嫂子嫁过来也高兴。”

    薛姨妈却叹:“我哪里不知道这道理?只是夏家现在连个顶门壮户的男人都没有,一家子女眷光吃不干,日后咱们岂不是还要养她们一家人?”

    这话说的……

    薛宝钗只好道:“从来只听说过亲家相互扶持的,哪里有阖家吃亲家的道理?再说了,夏家这一辈就一个,日后夏太太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业不都全是嫂子的?这亲事指不定谁占便宜呢。”

    薛姨妈一想,果真是如此啊。多了个占尽亲家家财的念想,她也不再成日唉声叹气了,认真打点起了薛蟠的婚事。

    好容易薛夏两家的亲事尘埃落地,夏家闺女夏金桂也成了薛家的媳妇,眼见着薛姨妈就能过上含饴弄孙的安泰日子了。

    偏偏这夏金桂不是个省油的灯,刚嫁进来的时候还安生了一阵子,等到摸清了薛家的底细后,她就开始轻狂了起来。

    先是将一个跟了薛蟠多年的通房名唤香菱的给改了名字,又整日里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磋磨她,直到薛宝钗看不过眼了,问薛蟠将香菱要到自己身边了才作罢。

    也因为这个,夏金桂看薛宝钗也碍眼了起来,时常就要挑些她的不是。

    今日不知是因为何事又惹了夏金桂的不痛快,见到宝钗和香菱两个有说有笑的走过来,她更是一肚子的火气,遂阴阳怪气道:“大姑娘这是去了哪里这么高兴?不是我这做嫂子的多嘴,只是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可不能再出去抛头露面了。那可是轻浮人家的做派,不是咱们这种人家该有的。”

    薛宝钗站定了,看着她微微笑道:“嫂子说的很是,我记下了。”

    说着便与香菱两个往自己院子里去了。

    夏金桂还和自己的陪嫁丫鬟宝蟾在两人背后大声道:“一个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一个是不会下蛋的母鸡,两个人倒是投契。”然后就是一阵大笑。

    薛宝钗强忍着回了自己房里,门一关上眼泪就掉了下来。

    香菱慌忙想要安慰,却被她挥手制止了。

    这阵子夏金桂的各种刁难她都能视如无物,偏偏刚才被戳了心窝子,一时按捺不住才掉了泪,不过这却不代表她需要别人安慰。

    之前林琛曾过来许诺过自己与廉郡王的亲事,薛宝钗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只是现在已经快过去一年了,林家那边仍旧一点消息都没有,反倒是廉郡王处传出了风声,说是不日就要迎娶王妃,她也就只能冷了心,将这件事放到一边,专心筹划起自己的将来。

    缓了一会儿,适才激动地心绪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薛宝钗拿帕子拭干了泪,微笑着看向仍然面带忧色的香菱,反过来安慰她道:“现在她气焰正旺,连太太都且避让着呢,你我又何必在这时候与她争锋?只是日子还长着呢,咱们且瞧着吧。”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知心话,外面来了个薛姨妈处的丫鬟报信:“府上来了贵客,太太请姑娘过去见客呢!”

    薛宝钗觉得奇怪,要知道自打娶了夏金桂这么个搅家精回来,薛姨妈便从不在家待客,怎么今日还有人过来拜访?

    她一面好奇一面换了见客的衣服,理了理头发就要过去。

    却被薛姨妈派来的丫鬟拦住了,那丫鬟陪笑道:“姑娘还是打扮的精心些吧,太太吩咐过哩!”

    薛宝钗揽镜自照,觉得自己打扮的甚为合宜。不过既然是母亲要求的,她也只好取了薛蟠成亲时府里给她新制的一套头面出来带上,又重新扑了粉才往外走。这回那丫鬟倒没敢再拦。

    等到了薛姨妈处,见到那位所谓的“贵客”时,任是薛宝钗这种一贯沉着的人也吓了一跳,她原以为来的无非是之前那些商贾人家的女眷,或者是自家在京城的旧识,所以母亲才会让她出来见客。

    却不想这贵客居然是个她不认识的男人!

    之前听那丫鬟说薛姨妈让她好好打扮的时候,薛宝钗还暗自猜测莫不是有人上门来相看自己,过来的路上心里还有些小窃喜。可没想到自己一过来居然见到个外男,薛宝钗不由有些懵。

    坐在上首的薛姨妈也挺尴尬,干巴巴的向她介绍:“这位是七爷,还不快向七爷行礼!”她倒是看出了这位主儿的来历,可偏偏人家白龙鱼服,自己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不该站起来。

    薛宝钗本来还晕晕的,听到七爷两个字,又见母亲不停给自己使眼色,登时便想明白了这外男的真实身份。

    她倒还算稳重,上前轻巧地一福身,正是男女平辈间相见的礼节,低声道:“见过七爷。”

    七爷并不吭声,坐在那里不停地上下打量她。

    薛宝钗觉得他的目光里有钩子似的,刺得她脸疼。正想要低头躲开这样的审视,却想到林琛曾告诉过自己这位七爷现下的处境,心里一横,干脆不卑不亢的回视了过去。

    两人就这样对视了一会儿,七爷才合掌笑道:“有趣!有趣!林子嘉果然是个妙人,竟然给我找了这么个了不得的王妃。”

    他自己说破了身份,薛姨妈再也坐不住了,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向他行礼。薛宝钗也双膝跪地,毫不含糊的行了大礼。

    姬清笑着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姑娘还是起来吧,要是见我你都得跪上这么一回,往后可不得跪坏了。”

    他放开搀扶她的手,拿出帕子细细擦了一回,像沾到什么脏东西一样将那帕子扔在了地上。大步离开了。

    只是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回头:“我这回出门可是向上请命的,薛姑娘大可不必急着告诉你的主子。”说着就将手里一直攥着的卷轴样的物什掷到地上。

    等姬清走得没影了,薛宝钗才挪动着有些瘫软的双腿,走过去将瘫在地上的薛姨妈给扶了起来,母女两个一起靠在榻上,好半晌都没缓过劲来。

    薛姨妈好不容易回了神,忙问薛宝钗:“这廉郡王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让你当王妃?”

    薛宝钗也是刚刚才见到廉郡王的,又怎么能回答她呢。

    突然间她想起适才姬清扔掉的东西,赶忙下地去捡,拿到手里就发现这东西包裹的着实结实。

    她和薛姨妈两人七手八脚的将外面包着的绸布撕掉了一些,就见里面透出一点明黄来。母女两个对了个眼神,薛宝钗赶紧跑去将门窗都合上了,然后才过来继续拆,只是这回两人的动作不约而同的都温柔了起来。

    拆掉外面缝得死紧的绸布后,里面果然是一卷圣旨。

    薛宝钗双手颤抖着打开,就见里面写到:“薛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虔恭中馈,思媚轨则。履信思顺,以成肃雍之道;正位闺房,以著协德之美。齐庄之礼,当配宗室,今赐婚薛氏于廉郡王姬清。钦此。”

    薛姨妈虽然识字不多,但“赐婚于廉郡王”几个字还是认得明白的,当下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自然是因为自家闺女能够当王妃,担心却是因为刚才见过一面的廉郡王,那位瞧上去可不像是个善茬啊。

    再加上见到他这般轻慢的对待圣旨,薛姨妈总觉得这廉郡王果然跟京城流言中说的一样,其实也是个乱臣贼子。

    薛宝钗见她皱眉,也能隐约猜测到一点她的想法,遂笑着安慰:“母亲不用担心我。之前林家兄弟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廉郡王是犯了事,陛下想找个可靠的人盯着他,不然人家堂堂一郡王,怎么也轮不上我去嫁。”

    薛姨妈便道:“我的儿啊!你母亲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呢,这廉郡王已经犯过一回了,要是日后他再犯事。岂不是会拖累你?”

    怎么会呢,他要是再犯事我能发现的话就是大功臣,又岂会被他拖累?

    不过这话一时半会薛宝钗也和她解释不明白,只含含糊糊的说了几句话搪塞了过去。

    圣上赐婚,多大的盛事呢。

    虽说薛家这里是由姬清这么个一点也不靠谱的颁旨,搞得半点圣旨降临的排场都没有,但是很快礼部和内务府的人都陆续来到薛家,为廉郡王和薛氏操办婚事。

    西城住的都是些商户,平常哪里见得到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见他们都鱼贯入了薛家,自然都废了一番功夫打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