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人1892-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华帝国政府有女皇帝李楠女士主持着,一如平常的稳定着政治形势。国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军工产业稳中有升,还没有进入战时生产机制,这就表示中华帝国的弹药储备还充足,正常生产就可以补足消耗了。

    而作为中华帝**委主席的金雨。就笑了起来,作为现代人来说,其实是最了解国与国之间战争的实质的。有人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国家利益和领土争端矛盾的总爆发,这都没有错。

    但是金雨却有自己的理解,在现阶段。中华帝国,还有的是机会来收拾沙皇政府的。就算是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和具有钢铁一般意志的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领导的苏联红军,来和如今的中华帝**队来对抗,金雨也不会害怕。

    战争打得是什么,现代人都知道,欧洲人打的是科学技术,中国人打的是战略战术和战斗意志,这没有错吧?因为中国人一直是被科学,没有自己的科学技术史,工业生产技术更是跟屁虫的代名词,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转化率低的可怜,吃足了一百多年的苦头,才反省过来,才意识到买不如造的道理。

    金雨是现代版草民出生,自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痛!自不会拿以史为鉴当摆设,要知道战争还是科学技术的催化剂,欧美洲诸国的科研能力和工业制造技术,为什么让中国一百年后都还追不上?这可是欧、美、亚长时间军备竞赛战争引起的,十九世纪末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北约和华约的长期冷战,都催生出了无以计数的科学研究成果。单单依靠和平发展,中国长时间军不为民用,就是最大的漏勺,本来就落后,不为民用,就意味着空消耗,闲置技术不能盈利,适应不了国建建设的需要,直接造成大量军转民企业倒闭破产,损失之惨重,不可估量啊!

    这种错误,现代人任谁都不会再犯了,何况是已经走到如今高位的金雨呢?军工产品,就得要在战争中检验,在对抗中摸索,自己人对抗拉练,哪有和敌人刺刀见红,生死决斗时,体现的最真实啊!后世美国人的军工企业,就是这么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世界警察的名号,也由此而来,这不是没有其道理的。比起现在的欧洲警察俄罗斯帝国来,牛叉的多吧!

    美国人后世把战争当生意来经营,金雨也不例外,也把对俄战争当做生意来做。单纯的想要短时间里战胜俄罗斯帝国,是极不现实的,数百年来没有人能够做到,想要短时间战胜俄罗斯帝国的国家和其国家领导人,最后的下场都是最失败的那位。拿破仑算一个,雄心壮志的德皇威廉二世步了拿破仑后尘,野心勃勃准备统一欧洲的希特勒,发动闪电战,攻进斯大林格勒之后,却让强极一时的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东德和西德,何其悲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战例,比比皆是,金雨跟不会走这种臭棋。

    中国围棋,金雨下的不精,但是也明白围棋中最基本的一个道理,‘金角银边草肚皮’。对付俄罗斯帝国这种庞然大物,想要征服它,统治它,甚至殖民它都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是吧?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家,可不是温顺的中国老百姓,有口吃的,老百姓就不闹事,就不造反了,欧洲人对私人的权利和自由的追求,不是甘于逆来顺受的中国老百姓可以比拟的,一旦闹事,不可能都杀了了事吧?身为沙俄统治者的沙皇政府,在今年工人罢工革命运动中的血腥杀戮和镇压,都没有吓着俄国工人阶层。中华帝国就更不行了,屠杀!只会造成整个欧洲国家白种人的反弹,得不偿失!(未完待续。。)

    s
………………………………

第291章 杀戮时代(一)

    怎么办?占角切边,金雨所采用的战略战术极为简单。夺下俄罗斯帝国统治势力最最偏远的边远地区,再在关键地战略位置上消耗沙皇政府的国力财力,生生耗死沙皇政府,才是金雨的最终打算,这也是得到国家政务中心少数几位高层认可的战略方针。

    总之,中华帝国没有打到圣彼得堡的打算,但是要生生割下俄罗斯帝国的身肉来,却是不容置疑的了,这是这个时代最实用的策略。就算是有人散布‘黄祸论’,也无所谓,每个国家的实力在那里摆着,谁威胁谁!是谁心里有数,谁拿出来说事,谁幼稚!就像挨打的小孩子,向家长哭诉一样好玩。

    在原来的时代里,美国人最爱谋求世界舆论话语霸权。美国人自己做的是一套,让别人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二战之后美国人监管日本,结果弄得日本的经济大幅度下滑,大量工人失业,日本经济一下子垮下来。后来朝鲜战争打起来才救了日本,日本就近给美**队当后勤军火物资生产基地,三年时间赚了五角大楼几十亿美元,就把日本财政给撑住了,发了大财了,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足够的财富资本。

    打仗怎么了?打仗是刺激经济的啊!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刺激国内制造业高速发展,只要运作得当,金雨等人认为国家和国民想不发财都难,在这个时候可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索取战争赔款的。

    中华帝国的财政进项支出,前有西班牙和荷兰战争赔款支撑了中日战争。现在再有日本政府的赔款来助力中俄战争,中华帝国的财政还是可以支持对俄战争的,怎么都不吃亏。

    现在东线东北军区,有几十个师的陆、海、空军的兵力,参与一线战斗,夺回旅顺、海参崴,切入赤塔。就是这一战略的体现,让沙俄政府痛彻心扉,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干看着,却又无计可施。

    世界各国的军事家们,都看不明白中华帝国的军队。为什么没有狂飙激进发动全线的进攻,只是在东西战线上不断的轰炸,每天造成的伤亡数以万计,焚毁的物资让俄**队极为无语,物资供给和医疗救护更是困难万分,战争如果要是一直以这种模式进行下去的话,那么沙皇政府已经完败了,还不了手啊!这种局势更让各国的军事研究学者们痴迷不已,同时也深深的担忧起来。

    这时欧洲军事强国,都看到了一种新奇的战斗方式。飞机空中轰炸能力被各国一致看好,航空制造技术,成为欧洲军事各个强国的研究新方向,研制战斗飞机和轰炸用的飞艇兴趣顿时高涨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拿飞机飞艇当玩具了。

    再加上还有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为各国制造飞机飞艇的各个厂家下订单,最终高价买单,各国政府顺水推舟,更是大力推动航空飞机制造业发展,极力研究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的这一课题。

    一时间试验时,飞机螺旋桨成为最快消耗品。短时间里却根本解决不了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协调器的难题。此时想要买进中**用飞机。购进螺旋桨飞机机头前置机枪协调器技术,直接就被中华帝国外贸部门婉拒了,各国被迫进入飞机装备试验期。中华帝国各个空艇基地,更是戒备森严,就连战略合作**方,也无法接触得到这一机枪协调器技术,维修维护的旧配件,都要密封运回国内回炉炼钢了。这一步是钱财的问题了,而是战略轰炸的优势,可以持续多久的关键节点问题了。

    欧洲机械师们尝试了多种方式来试验安置轻重机枪,飞行员利用自身携带的;步枪;甚至铁钩来袭击对方的飞机飞艇的设想,已经不可能成立了,那样一来,连中华帝国的轰炸机都打不赢了,轰炸机上的轻机枪和飞艇上安装的自卫重机枪,足以将这一类飞机连同飞行员撕成碎片。在飞机机头上安置轻重机枪,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标准配置了。

    在飞机上安装机枪;机枪首先就要避开螺旋桨射击的;比如说安装在飞机上翼面;不过射击的时候比较麻烦;有时需要离开座椅驾驶舱;比较危险。也有将螺旋桨安装在机身后端的战斗机;这样机枪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头上;但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飞机性能的减弱。

    再后来;就有人在螺旋桨上安装了子弹导向装置;使得射在螺旋桨上的子弹改变方向;这个做法同样有很大的缺陷;对螺旋桨的强度有影响;而且被弹回的子弹很容易伤到自身,还不知道打不到得到敌人的飞机和飞艇。短时间里,欧洲设计师们,还摸不到机枪子弹是怎么穿过高速运转的螺旋桨从机头射击的原理,研制不出可以和中华帝国空艇部队对等的空中力量。

    这让欧洲各国都很焦虑,以前希望俄罗斯帝国能和战略合作国对峙对抗,相互消耗国力才符合各自国家的安全利益。哪曾想到,大战一起,中国人就利用自己新的战术,打得沙皇政府满地找牙,前景堪忧啊。但是,如果在自己这些国家不帮助沙皇政府的情况下,怕是沙皇连掉落满地的牙齿都找不回来了,根本达不到和中华帝国对耗的目的。

    没有办法,欧洲各国和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本来就是一拍即合的合作关系,只能先按照各种商贸合作协议,想尽办法帮助训练沙俄飞行员,甚至各个国家的飞行员,也志愿加入沙俄空艇部队,参与到空艇部队作战的方方面面,为自己的国家组建空艇部队,积累战争经验。

    在种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博弈的现实环境下,欧洲国际联军。明里暗里组建了起来。现在欧洲人必须在暗地里站在了一起对抗中华帝国了,拿不出和中国人制造水平差不多的飞机飞艇,沙皇政府可真的要惨败了。

    不过不管西方欧洲人怎么联合在一起,明里暗里的支持沙皇政府,中华帝国也不怕,本来就没有想过一口吃个大胖子,一下子把俄罗斯帝国给打倒在地。给生吞活剥了,那是不可能的,威廉二世和希特勒那么强势的人都在做不到。金雨等高层认为黄种人更做不到,除非学美国人一样,把俄国人像北美洲印第安人一样。赶尽杀绝了才行。但是1。4亿人口的俄罗斯帝国,不是1。4亿头猪,哪有那么容易让人任意宰割的,更何况还有整个欧洲在后面支撑着呢,白种人和黄种人,天然的有着敌意和隔阂存在,和世界为敌,没有人会想这个方向发展的。

    中华帝国的空中轰炸依旧延续着,始终不让沙俄军队集中起来发动反击,小规模的进攻抢掠行为。又对战略合作国联合作战防御部队没有实质影响,反而是多数边疆500公里范围内的城镇,遭到更猛烈轰炸,沙俄军民死伤更重了,国际局势就这样发展着。

    沙俄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哥萨克全民皆兵体制。更是遭到致命打击。

    哥萨克骑兵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持斯拉夫公国崛起为俄罗斯帝国的最强助力,从十四世纪一直到20纪,一直是俄国陆军称霸世界的主要力量,欧洲警察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

    “哥萨克”一词首见于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语中正式使用,即“哥萨克人”这一称谓。得到普遍公认的说法则是苏联史学家的观点:哥萨克是在17世纪出现的“自由民”,是随着俄国农奴制的确立而形成的,后逐渐演化成一种军事组织并在18至20纪初发展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早期的哥萨克主要从事帮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了求生存、御强敌,他们结成团伙打家掠舍、劫富济贫,在黑海和亚速海一带的哥萨克则成为海盗。顿河哥萨克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大型油画,描写的就是哥萨克海盗满载俘虏和战利品归来的情景。

    15纪下半叶至16纪初,这些分散的“自由民”为了对抗封建国家的压迫和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东南部的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带出现了由贫苦农民组成地,**于中央政府的名为“自由哥萨克”的自治村社,16纪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继建立了哥萨克军事州,从而使流动性极大的哥萨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他们从事正常地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十九世纪,哥萨克骑兵就是时代的骄子,是战争的宠儿。

    15纪中叶,南方强大地奥斯曼帝国对斯拉夫国家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这时,在抗击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地进犯中捷报频传的哥萨克名声鹊起,成为波兰公国和羽翼未丰地莫斯科大公国在同南方异族的征战中越来越倚重地力量。

    正是这个时期在组织结构、军事风格、宗教信仰、民族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上奠定了哥萨克未来发展的轨迹。

    在16-17世纪上半叶,对哥萨克鞭长莫及的俄国统治者,为了利用哥萨克的力量保卫边疆,向其提供战斗装备、给养以至军饷。例如,早在1618年沙俄政府就开始向顿河哥萨克发放军俸。

    随着军事活动在哥萨克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增,战利品和俸禄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来源,但却在相当程度上迟滞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哥萨克军不仅拿着御赐俸禄、免交土地税,而且在18世纪初以前拥有相当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权,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享有最多特权的群体,但这种特权是哥萨克以为沙皇效力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为代价的。

    到20纪初形成了顿河、库班、捷尔斯克、奥伦堡、谢米列臣、阿斯特拉罕、乌拉尔、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乌苏里和阿穆尔等11个主要军事分支,此外还有建于1917年的叶尼塞哥萨克军和雅库特哥萨克军等若干较小的军事分支。

    哥萨克这支在内忧外患中拚杀出来的骁勇之师。在沙俄统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亚速海,东至黑龙江、太平洋,横贯欧亚大陆一万余公里的广袤疆土上迅速拓展着,到20世纪初已发展成为有5300万俄亩土地,哥萨克人口超过千万的庞大的军事集团。

    可以说,哥萨克骑兵是在血雨腥风中铸就的虎胆雄师。一部哥萨克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哥萨克人从最初的成群结伙、打家掠舍到后来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其五、六百年的发展史中,战事几乎没有间断过。例如。顿河哥萨克从1552年参加伊凡四世夺取喀山战役,到1920年作为军事组织被解散的368年间,仅大规模的战争战役就参加了24次。平均每15。33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战争打了26年。

    居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哥萨克人,他们经常凭借着精湛的马术来往于清俄两国边境,打家劫舍。和平时期,你可以把他们看成流氓和强盗,战时他们就是不穿着军装的军人。

    打击和防御哥萨克人对国防军的袭击和抢劫物资的骚扰,也成为国防军在夺取的地盘上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

    特种部队这个时候就开始展现实力了,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差异,让特种部队去和俄国人玩渗透和斩首任务,那是在谋杀自己的士兵。拿出来清剿猎杀窜入山野村落的哥萨克残兵,还是很实用省力的。

    毕竟特种部队短兵作战能力强,协同作战意识更默契,野外生存能力更强悍,对付钻进深山野外的哥萨克消耗很小。国防军派大军围剿小股残敌也不合适。

    特战大队的一个中队编制是一百人,中队下辖两个小队,每个小队各五十人。一个小队下辖十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五人。正常的战斗小组主要配备一把特制重型狙击步枪和一把狙击步枪,一挺气冷式轻机枪,三支加装瞄镜的02式半自动步枪。雷瓜二十个,闪光弹两颗,白弹两颗,短距离电报机一台,防寒服装按地域习惯自主携带。

    特种兵的武器使用守则之一,根据特种兵的个人能力和爱好,选着最适合自己的武器,而不是最强的武器。在这个时代也被打破,军事有时候还是要适应新武器的研发需要,掌握新的制式武器。

    11月中旬,国防军还没有打出雅布洛诺夫山脉,高小山的特战中队也在追击哥萨克残兵,这些人仗着熟悉当地环境和气候,军队不能脱离主战线和交通要到,很是难搞定这些哥萨克人,而百人左右规模一中队的特种部队出手最给力了。

    铁路沿线当地村镇的粮食物资,早已在轰炸中焚毁,本身就习惯于打家劫舍的哥萨克,为了生存,为了粮食,开始展开小范围游击活动,想在国防军手中抢粮食等等过冬物资。

    乌拉!乌拉!

    瓦西列耶夫上校在一处山谷里,组织了500哥萨克骑兵,过千哥萨克步兵战士,准备抢掠一把,为了生存,哥萨克人不缺乏冒险精神。

    “哥萨克的勇士们!几十里希洛克外,就是小股中国人的兵营,只有数千人而已,那里有鲜美的各种罐头,还有精良的枪械,一旦夺过来了,这个冬天就可以安然渡过了。”瓦西列耶夫上校喊道。

    乌拉!乌拉!

    “面对数千中**人,我已联系其他各个哥萨克头领,组织了上万人强取抢夺,最终谁得手算谁的,怎么样?我的勇士们?”

    乌拉!乌拉!哥萨克士兵们只会喊好,为了吃的,什么人都敢杀。

    瓦西列耶夫上校大声咆哮道:“用你们的火枪,用你们地长矛,用你们的战刀,去尽情的杀戮那些该死的中国人吧!用他们的鲜血来洗刷我们受到的耻辱。是他们烧毁了我们的家园,烧掉了我们的粮食,是他们在不断的杀戮我们哥萨克战士。哥萨克的勇士们!该是发挥你们勇武的时候了。勇士们!今天夜间,去尽情的杀戮那些该死的中国人吧!”

    乌拉!乌拉!

    哥萨克士兵们高声响应,这些哥萨克青壮年们都是在战火中存活下了的,当然自己人相互兼并,相互残杀,也是少不了的,刺头那里都有,大家都是为了活命而厮杀惯了,一见有目标可以抢夺,不顾死活的叫嚣起来。

    随着一遍遍的喊叫,哥萨克战士的战斗激情被彻底地调动了,瓦西列耶夫上校骑着高头大马,头戴高筒状翻毛皮毛,身穿夹祅,背后背着马枪,左手牵着马缰,右手持着马刀,率领着哥萨克骑兵团,风驰电掣般地嚎叫着冲出了山谷了。

    没有马匹可骑得哥萨克战士,手中拿着刀斧棍棒等武器,尾随着哥萨克骑兵团,跑了起来。

    哥萨克人气势汹汹而来,国防军也是防范得法,特种大队都是洒在驻军十余里开外,以中队规模清剿哥萨克人,遇到哥萨克人大规模袭击行动,才好有力的接应出来。
………………………………

第292章 杀戮时代(二)

    对于哥萨克人,国防军是极为重视的,也有心要打掉这种靠战争生活的族群,这个族群实实在在是一个定时炸弹,也只有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这样的铁血人物,才能降得住这个族群。中国人由于肤色和信仰问题,想要统治这一类人,就显得不合适了。

    是吧!看看后世有欧美仇华实力支持的东突势力和**问题,总是隔三差五的冒出来闹事,就知道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有多难了。

    高小山少校率领的特种兵中队,就划分在通往亚马洛夫卡的山口要地,而亚马洛夫卡方向则属于未开战地区。这一小山口,正好堵在瓦西列耶夫上校带领哥萨克夜袭行动的进攻要道上。

    这里不是正面战场,但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侧翼要害之地,特种兵们在山腰安扎了营地,布置了破击炮、机枪阵地,单兵掩体,搜索队员也撒了出去。

    瓦西列耶夫上校这一行的动向,也被突前的搜索队员侦查探知,发报确认了,各大队中队间通报情报之后,才发现有近万哥萨克人,再向希洛克涌来,到达希洛克火车站的时间就在夜幕降临之时。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哥萨克人不顾死活的前来夜袭,当我们这些前哨清剿据点不存在吗?找死!”高小山了解了全局之后感慨了一句。

    “中队长,哥萨克人。就是吃战争饭的。有什么不敢的啊!”通讯员李虎笑道,说完把小电台收拾起来藏进掩体。

    “笑毛啊!注意接收搜索小队的电报。肖瑛,通知下去,准备战斗!”高小山吩咐道。

    “是,中队长。”肖瑛脆生生的应命而去。

    特种部队中,女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肖瑛是一个狙击手兼医疗队员,心性细腻,有时还充当传令兵,男队员都得给女人面子。到没有人觉得不自在,有女性在队伍中,枯燥血腥的军旅生涯丰富多了。

    高小山也对女特种兵们很满意,看着肖瑛下去了。倒不在意哥萨克人的来袭,反而对这种即将来临的战斗充满期待,千余人而已,据险而守,只要子弹充裕,特种部队怕得谁来。

    太阳斜挂西山之时,没有吃过清剿哥萨克特种部队苦头的瓦西列耶夫上校,此时骑着战马缓缓向山谷中的大道行来,丝毫看不到有伏兵正埋伏于此。

    “各小组人注意,狙击手从九点钟方向开始攻击敌人。机枪手从十二点钟方向集中火力射击,其他人不做要求,一切等候命令。”高小山下达作战指令,这样就错开了枪手和机枪手的射击范围和目标人物。

    各个小组特种兵在得到命令后,立刻开始着手准备,枪弹上膛,迫击炮炮弹都摆放在最顺手的位置,就等着开火的信号,大家按战斗单位分得比较开,各自选自最有利的攻击阵地。

    长途跋涉而来的千余哥萨克战士。没有了最初的激情,迈着沉重的步伐,成四列纵队缓缓的进入山谷。探路的哥萨克骑兵,也没有观察到大道上有什么危险的设置,快速的发出安全的旗语。哥萨克战士这才加快步伐行进。

    在这丛山峻岭中行军,哥萨克军队依然很机警。但是没有人爬上大道两边的山坡树林中查看,什么都发现不了,侦察效果也一般。

    快点,再快点!高小山默默地念叨着。

    “狙击手准备!”高小山命令道,同时举起了戴着战术手套的右手,手指屈曲,像握持着圆柱状物体,这是命令身边狙击手攻击的手势。

    咔咔的声响,小组的狙击手同时拉动枪栓,子弹上膛,其他人也拉动枪栓,瞄准敌人。

    “开火!”高小山的右手放下的同时,小组的狙击枪也同时响起。

    砰!砰!砰!枪声就是命令!

    最前面的几个带头追击的军官,头部同时中枪,仰面栽倒落地,后面的人来不及反应,战马直接踩踏上去,将同伴的尸体踏碎。

    突如其来的枪声,击毙了几名军官,令哥萨克骑兵团的速度有些变化,一时间不知所措了,不知道是进是退。

    咔!咔!

    狙击手们迅速的拉枪栓,退弹壳,子弹上膛,动作整齐迅速而熟练。

    砰!砰!砰!

    随着枪声的响起,又是几名前头领队的小军官中枪落马,哥萨克骑兵团顿时有些惊慌,速度不约而同的慢了下来。

    嘣!嘣!

    这是12。7毫米大口径重型狙击步枪的枪声,两个重狙手几乎在第一声枪响时,就瞄准了骑在战马上的瓦西列耶夫上校,此时开枪,高速射出的大口径子弹,顿时击中瓦西列耶夫的胸腹部,两个杯口大小的伤口,直接让瓦西列耶夫瞬间死亡,向一边栽倒下去,一只脚还挂在马镫上,被惊起跑动的战马拖着地上飞奔。

    哒哒哒!枪声就是命令,轻机枪几乎在第一声枪响时开火了,也喷出了来自地狱的火舌,无情的扫射着山下的哥萨克骑兵和拿着杂七杂八武器的哥萨克战士,无数的子弹划破凝固的空气,发出清脆的嗖嗖声。

    嘶遛遛!

    受惊的战马被铺天盖地打来的子弹惊吓的到处乱串,骑在马背上的哥萨克骑兵们纷纷中弹,鲜血喷涌而出,尸体栽落马下。排成纵队行军的哥萨克战士被机枪扫中,犹如被割的麦子似的一倒一大片。

    “后退,快后退!快……”一名哥萨克骑兵军官正试图控制局面,还没喊几句话出来,就被狙击手一枪爆头,子弹从脑门心射入,留下一个铜钱大的血洞。冲出后脑时。却是留下碗那么大的一个窟窿,红白混杂的脑浆迸溅的到处都是。

    “跟你们说了,别打脑袋!别打脑袋!打扫战场恶心死你们!”高小山看了埋怨不已。

    砰!砰!砰!。。。。。。

    七八十名端着按了四倍瞄准镜半自动步枪的特种兵,也不失时机的开火了,炒豆般的枪响声响个不停,枪枪咬肉,打得武器驳杂的哥萨克战士措手不及,人仰马翻,死伤一地,四处乱窜起来。

    轻机枪泼雨般的扫射。狙击手迅捷的打掉哥萨克军官,完全把哥萨克骑步兵打昏头了,短时间里根本反应不过来,罔目凌乱的乱跑。却又被端着按了四倍瞄准镜半自动步枪的特种兵,一枪枪撂倒,一分钟时间里,1500多人准备偷袭的哥萨克人倒了一半。

    除去搜索的两个小组,高小山组织的90名特种作战中队,给战斗方式已经落伍的哥萨克战士上了最生动的一课,高速的火力输出,让以凶悍顽强战斗的哥萨克人,集体失血,成为特种战士高速射击的实战标靶。死死地围住哥萨克人打击。

    “手榴弹伺候。”

    除狙击手外,高小山身边两个小组的特种兵都拿出随身带着的手雷,举在身边。

    嚓!嚓!嚓!拉动拉环。

    队员们手中的手雷顿时冒出了青烟,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镇静,眼光都瞄向山下的哥萨克,向自己正前方的哥萨克人堆中扔去。

    几十多颗手雷像索命的幽灵一样,落到了哥萨克骑兵团的队伍里。

    轰!轰!轰。。。。。。

    一连串的剧烈爆炸,一百多名哥萨克骑兵顿时被炸的人仰马翻。

    虽然哥萨克骑兵团都是久经沙场训练的,但是他们的战马可就不行了,这些战马就算是经过战争洗礼的。此时也被杀伤力巨大的手雷,近距离的炸死炸伤,惊吓到了。伤马在剧痛中狂暴的乱窜,处于失控的状态,让原本就乱起来的的哥萨克骑兵团出现了更大的混乱。

    一些战马不受主人的控制。嘶鸣着四处乱撞,甚至有的直接甩掉主人。践踏的伤兵哇哇惨叫,夺路而逃。

    手榴弹不断地抛下,在人群中炸开,挤成一堆的哥萨克人,被炸得凌空飞舞,残肢断臂四处飞落,更加满意还手反击之力。

    “迫击炮准备,封锁住山谷两端的进出口,尽量别让这一群哥萨克逃窜出去,要不然这莽莽群山,还真不容易再把他们找出来呢?”高小山存心要把这些人全部留下来,把自己中队为数不多迫击炮,也搬了出来,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消灭掉这群乱兵。

    一个中队只配置5门迫击炮,也是考虑到远离大部队,多携带生存物资和作战弹药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是不准许乱放炮的。

    这个时候,哥萨克战士才有人开始反击,自小就训练的哥萨克人,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