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人1892-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边境战场最高指挥官牛剑锋发出行动的确认命令,炮兵旗语手扬起令旗:预备。断然挥下:放。
就这一个意思,开炮。炮手拉动炮绳,百炮齐鸣,各个炮兵阵地烟尘弥漫,一发发炮弹呼啸着齐齐飞向各自炮击区域,达到了覆盖式齐射的效果。
如同雷霆万钧的炮击声势赫赫,俄军哨卡的山地堡垒是203毫米加农榴弹炮定点清除的首要目标,大口径加农榴弹炮就是用来攻坚的。
令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悲哀的事情发生了,插着沙俄三色旗的堡垒工事,就是第一轮炮击目标中大口径重炮重点关照的目标,有两门203毫米加农榴弹炮锁定了哨卡的指挥中心。
“呜呜。。。”在漫空飞来的炮弹中,两发重达250公斤的榴弹炮,直接在堡垒边沿上爆炸。
“轰隆隆。。。轰隆隆。。。”的两声惊天巨爆声传来,堡垒剧烈地颤抖着,哗啦啦一阵乱响,碎石四溅,堡垒震荡不已,似乎马上就要垮掉似的,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只觉得一阵惊涛巨浪打来一般,胸部犹如被大锤击中一般,恶心、脑中轰鸣着,浑身如同刀割般难受,嗓子眼儿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让人喘不过起来,‘哇哇哇。。。’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张口吐出一块块血渍,人也怏怏的栽倒在地。就在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倒下不甘死去时,看了一眼其他人时,才无奈的倒下死去。堡垒里数十人,没有多少人比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团长好过,无不鲜血狂吐,本来就惨白如雪的脸孔,更是白里泛青,多数人已被高爆弹爆炸的冲击波给震死。没有被爆炸时的冲击波震死的,也是年轻些的青壮之士,不过也是吐血不止,耳鸣胸闷,难受异常,七窍流血,显得极为狰狞可怖。
“轰隆隆。。。轰隆隆。。。”一声声巨爆,在外贝加尔斯克哨卡,此起彼伏的响起,刹那间,两座山间火光四射,硝烟弥漫,沙石四溅,木制营房就像纸糊的一般,化为木屑残片,在屋中取暖的沙俄驻军。更是被炮弹炸开的弹片和冲击波,撕扯成碎片。残肢断臂纷纷扬扬地洒落的到处都是。
203毫米和180毫米大口径重炮射速一样,每分钟2发的射速,已是不慢了,四名强健有力的供弹手,齐心协力抬着200多公斤的炮弹,安装引信,推入炮膛、闭栓,拉动炮绳,30秒钟射出一发炮弹,也是极为累人的技术活。炮兵们却干得热火朝天。再也没有比实战打击敌人要更带劲儿的事情了,大口径重炮射速慢是慢,其威力显著,对面哨卡的堡垒,被一层层削去。炸塌,直至灰飞烟灭,远远地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的残肢断臂漫空飞舞,就可以想象自己的炮兵在实战中,把平时训练成果都展现出来了。
155毫米和105毫米重炮,每分钟4-5发的射速和射程,威力虽然没有203毫米和180毫米大口径重炮大,却也不是沙俄安置在边疆哨卡上的山炮可以比拟的,中华帝国的炮击山呼海啸一般。一轮轮捶打在俄军哨卡工事和营地上,其不多的山炮,也在中**队覆盖式炮击中,炸得凌空散架,飞溅在乱跑俄军的人群中,只砸的俄军惨叫不断。哀号不止,在坚硬的砖石也炸得粉碎了,哨卡的工事一一在炮火中消亡,营地里的营房在数分钟的炮击中,仿佛被移走了一般,化为尘埃碎屑,在不可见。不足200千的驻军,多数被炸死震死,侥幸活下来的,已是两耳轰鸣,目光呆滞,意识已经不清不楚了。
在炮镜和高倍望远镜的观测中,敌人的堡垒化为碎石,营地被抹除,少数浑浑噩噩的驻军四散的奔逃着,牛剑锋和师部参谋们对视一眼之后下令道:“一团进攻,炮团可以有选择的定点打击,在一团进入敌人哨卡阵地时,炮击终止,为大部队进入俄境,进攻博尔贾城扫清障碍。”
“是。”话务员应道,电话拨出,清晰地发出作战指令和终止命令。
“滴滴答。。。滴滴答。。。”冲锋号吹响,等候多时一团官兵在团长赵长河的指挥下,踏着齐膝的积雪,向哨卡冲去。要是在严冬季节,积雪齐腰时,大家还真是没有什么事做了,玩玩大炮对轰还行,步兵也只能休整了,冲锋打仗就不谈了。
炮击已经是零零落落的,开始有选择的定点清除目标炮击了,覆盖式齐射已经没有意义了,五六分钟的齐射,接近3000发炮弹,在外贝加尔斯克哨卡炸响,一名俄军几乎就要摊上2发炮弹,对这一哨卡不足2000守军来说,就是一场毁灭式的重击。
这个时候203毫米和180毫米大口径重炮炮击已经彻底的终止了,堡垒都已经清除掉了,大口径重炮的炮击任务已经算是完成了,剩下的大口径重炮炮弹还得为以后的战争准备着,可不能浪费了,战争这才开始呢?以后的用量会更大,想不节约都不行啊!
在雪地上冲锋就是慢,现实环境又不能容许就近搞什么步炮协同作战,一团官兵们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过边境线,进入俄军哨卡的时候,沙俄残余士兵多已呆滞木讷不堪,几乎没有什么反抗能力。
“呯呯呯。。。呯呯呯。。。”已经换装装备了华夏02式半自动步枪的一团战士们,纷纷开枪,一一把射界中的俄军士兵打倒在地,扫清外贝加尔斯克哨卡残敌的行动极为顺利。80%的守军都被炸死,一团官兵所要进行的就是击毙残敌,打扫清除掉战场上的危害而已。
没有人心慈手软,只有死去的敌人,才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没有投降的敌人依然是敌人,这些哥萨克战士,哪一个不是双手染满异族民众的鲜血啊!可以说他们是死不足惜的。收容战俘也是要看对象和时机的啊!完全被炸懵了外贝加尔斯克哨卡的沙俄驻军,在此次中华帝国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中,全军覆没,无一幸存,前后过程也只有半个小时而已,如果不是在雪域中战斗冲锋比较慢的话,战斗过程可能会更加简短一些,消耗数千发大口径重炮炮弹,就是要快速扫清边境沙俄哨卡的驻军,好快速进袭敌境。
这次小规模的战斗经历也没有为外界所知晓,外界也无从知晓满洲里战区中华帝国的军队,是如何迅速进入了沙俄大西伯利亚战区的具体经过。
从头至尾,在博尔贾城的空中轰炸歼击,边疆哨卡攻取行动,这两地的沙俄驻军都表现得毫无还击之力,也展现了中华帝国如今先进的军事思想侵略如火的本质,在军事行动中,先发制人,不给对手出手的机会,也让对手没有反击的可能,这在战争初期很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201师机械工兵团,跟进推除道路中的砖石杂物,清除道路。”
“师属骑兵出动,控制住外贝加尔斯克商业区和居民区,若有抵抗,格杀勿论。”
“201师余部,202师随后推进,沿途修路架桥,争取在天黑前,抵近博尔贾城,连夜进攻夺取博尔贾城。”
。。。。。。
随着满洲里战区副总指挥牛剑锋少将的命令一道道发出,210师和202师的官兵们开拔了。
骑兵率先行动起来,机械工兵将推土机启动起来,装载机轰鸣着,压路机和购机也紧随其后,越野车,载重卡车也拉上炮弹,牵引着火炮,数十辆改装的无线电收发专用车也开动起来,形成一条行军长龙向博尔贾城进发而去。(未完待续。。)
p
………………………………
第266章 咱也玩玩高空轰炸(四)
外贝加尔斯克是几百年来,进出满洲里和尼布楚城的交通要道,在俄清《尼布楚条约》签署之后,就成为了俄清边境之间咽喉要地,如今,依山势水道而建的边防哨卡,再加上外贝加尔斯克水道纵横,步兵和骑兵通过上冻的河道,还没有什么大问题,运输军事物资的车辆,载重卡车牵引着重炮通过就不行了。
要想安全无事故的,把已经向机械化部队发展的中**队,运动到50公里外的博尔贾城下,机械化工兵团就要出大力了,进行近代机械化军事行动,可真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扩宽重修公路和搭建舟桥这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后援部队已经抵达满洲里,联通满洲里―博尔贾城的铁路线,才是今后至关重要的路建工程,为大中华战区,居中截断沙皇俄国修建十余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线发挥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
战争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这次战略合作国对沙俄宣战,可是涉及上千万军队的大型战争,后勤运输能力干系太大了啊!
试想一下,以赤塔-尼布楚-博尔贾为中点,西距沙俄西欧中心5000多公里,距符拉迪沃斯托克4100多公里,中华帝国的国防军只要控制住这一范围,就等于拦腰打断了沙俄军队在西伯利亚铁路线上的全线部署,其战略作用太关键了,这也是空中轰炸行动,首先紧着满洲里空勤部队先发动的主要原因。
中华帝国满洲里战区的驻军,毫无悬念的快速打通了由外贝加尔斯克通往西伯利亚大铁路线的边境通道,准备向博尔贾城推进的时候。吕少秋也开始组织空军对博尔贾城区的轮番轰炸,希望通过自己的空中轰炸行动。就将博尔贾城驻军给彻底打垮,方便国防军快速拿下沙俄边疆的铁路支线重镇博尔贾城。如此一来,顺着铁路支线博尔贾站,经卡雷姆斯科耶至赤塔和尼布楚,居中开阖,左右挥斥方遒,那样一来中俄战争态势就好看多了,沙皇统治阶层怕是要头疼万分吧!
就在吕少秋率领空军对博尔贾城残敌进行第二轮轰炸之时,张孝准少校也带领满洲里飞艇部队,于午后两点11分。飞临赤塔城上空。艇身长约130米左右的飞艇,就像一只只神话传说中的鲲鹏巨禽一般,遮在赤塔城上空1500米处,真正的做到了遮天蔽日,地上无光。这样的异事状况,惊动了城中看稀奇的沙俄军民,出来看稀奇事物。
对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中心枢纽站赤塔城来说,高速发展起来的赤塔站,见识过飞艇的人就不是边疆小镇可比的了,毕竟中国飞艇常常飞过来侦查沙俄境内的军事部署和发展进程,知晓飞艇的人在听到其他人吆喝之后,也跑出来看热闹好卖弄自己的博学。
爱看稀奇古怪玩意儿的外国人,八卦之心不比中国人差半分。都跑出来指指点点的说道着什么,浑不知灾难和战事已经临头了,犹自兴致勃勃的指点说笑着。
张孝准也曾乘飞艇来侦查过两次赤塔,制图人员更是绘制有赤塔城区图和火车站仓储分布图,对于赤塔城还是比较了解的,战前任务分工也确定清晰了权责。各自分管一摊。
“排气降低高度至1000米,兵分两路轰炸,实行第一套方案。”张孝准开始发布攻击命令,排除氦气,降低到1000米的高度便于空中投弹轰炸。飞艇内部安置有一个小的、辅助性的气囊,可通过在飞行中的充气和放气来控制和保持飞艇形状和浮力,以增减滞空高度。
10艘空中飞艇开始排除氦气,降低高度,长龙一般的空中编队一分为二,一路向向赤塔火车站货场飞去;一路向军营储备粮库飞去。
密封的吊舱,充满了发动机余热暖风,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冬季西伯利亚高空的寒流的冷意,一面通过观测镜观察着地面状况,一面下令:“稳住航向,备弹轮流轰炸。”
飞艇艇身巨大,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轰炸,悬空高度太低了,地面武装察觉后,步枪枪击或者重机枪扫射,都对低空飞艇有一定的威胁。再说了巨大的艇身,不可能像飞机一样飞速掠过轰炸,每次轰炸只能一艘艘来,或者两两组合滞空轰炸,要不然就摆不开阵势了。
“高度1000米,悬空状态稳定。”
“满洲里一号,二号,罩定赤塔火车站货场,请指示。”
“高爆弹准备,确认目标,实施轰炸。”张孝准下达了轰炸的命令,这可是自己以优异的军事成绩,升任满洲里空艇部队之后,下达的第一个战争命令啊!也是军人在大战即将展开之时,最重要的一个实战军事任务的命令,一旦实施完成,必将极大的影响中俄战争形势,发出命令后,张孝准少校攥紧了拳头,深呼吸稳定住自己有点激动的情绪。
只要飞艇罩住了赤塔火车站货场,在天气晴朗的时节,风速对定点空投影响就不大,准确度就高了。
“嗡嗡嗡。。。”炸弹从飞艇内部运到密封的吊舱,再被小型传送装置运送到掷弹仓,取下保险装置,安上引信,准备投掷。
“试投一发,试投一发。”
“试投一发,试投一发。”
“呼。。。呜呜。。。”底板打开,高空强风直贯而入,在炸弹脱离悬挂装置向下坠落,发出特有的短暂的呜咽声,飞向地面目标,底板旋即复合。
“真冷啊!”一个掷弹手扣上脖领防寒皮衣的领扣才说了一句应景的话,试想一下,在大夏天里,超过500米的大山上,都比较冷了。而在这西伯利亚高原的千米高空之上,而且还是在大冬季里。高空冷空气冷冽刺骨的感觉,无法不让人感受至深啊!
观瞄手却纹丝不动的贴着观瞄仪器,观察着呜呜坠落地炸弹的坠落轨迹,深怕遗漏了什么似的。
火车站货场的库房虽大,但是在千米高空中的飞艇掷弹手眼中看来,也就比汽车大不了多少而已。
“呜呜呜。。。”航空炸弹上的导向叶轮呜咽着,在空气气流的作用下滑翔着坠向货场。
“轰隆”500公斤的航空炸弹炸开,火光四射,一朵小型蘑菇云升腾而起,在一库房左侧边沿炸响。砖石迸溅。飞沙走石,库房立马塌陷一角。“轰隆”另一发500公斤的航空炸弹,在库房之间空地上炸开,两边的库房,被乍起激射迸溅的石块。打的是霹雳啪啦的乱响,有几十个看稀奇的货场搬运工人,正好处在这一区域,不想被天空中坠落的两个蛋蛋儿给覆盖了,在爆炸中心的,立马被炸得尸骨无存,侥幸站在爆炸范围之外的,也被迸溅的沙石石块击中砸着了,不死即伤。哀嚎着栽倒在地,场面大乱。
“上帝啊!主啊!天降神雷。。。快跑!”都是些出苦力的,那有什么见识,吓得发力喊了起来,要逃开这个灾区。
“偏右二,前进10米。”
“偏左五。前进6米。”
观测手计算了一番,报出调整航线和前后距离的数据。
“确认调整完毕,确认调整完毕,请指示。”
“第二轮两弹试投,第二轮两弹试投,确认。”
“第二轮两弹试投,第二轮两弹试投,确认。”
一艘飞艇造价昂贵,载重量所限,一艘飞艇上只能装在50-100枚500公斤的航空炸弹和250公斤的燃烧弹,必须尽量精确投掷,一个来回得一天,飞艇部队要最大程度的发挥战术作用的意图,也是全体飞艇部队官兵的共识,立功现在正当时啊!
一时的寒风算得了什么!
“呜呜呜。。。”四枚航空炸弹从重新调整好姿态的飞艇吊舱中脱离,呼啸着飞向地面货场区域。
“快跑啊!快跑啊。。。”这个时候再次看到高空中掉落的蛋蛋儿,是个人都知道危险了,都是在一起找食的苦力,相互呼喊着,奔跑着,力求快速逃离货场,只要不是白痴傻子,都知道天上掉落的东西,有着致命的杀伤力。
“轰隆隆,轰隆隆。。。”高速坠落的航空炸弹,有两枚在库房中央爆炸,两枚在边缘处炸开,噼里啪啦的一阵乱响,砖石断木漫天飞溅,又不断地坠落地面,打击范围更广了,还没有来得及逃开的搬运人员,顿时遭了殃,成了被殃及的池鱼,伤亡加大了,吓得劫后余生的人们亡命奔逃起来,上天发怒了,降下更多神雷下来了。
“轰。。。”仓库猛然一震,猛然窜起一阵大火,火苗蓝汪汪的。估计是一个储备高度酒水的仓库被炸着了吧!
沙俄军队在西伯利亚地区,最好的御寒物质之一――高度酒水,常备不懈是必须得,就像印度人离不开咖喱一样离不得,要不然浑身没有劲儿,是俄罗斯军队必备物资。
这是酒水四溢,流到哪儿烧到哪儿,观测手兴奋地大声喊道:“击中目标建筑,航向不变,前进150米。”
火车站仓库一般都是沿铁道线搭建,视货场大小,建成几排,倒是很方便轰炸。
赤塔火车站虽然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枢纽站,已经很大了,可在空中转动不便的飞艇驾驶指挥者看来,还是小了,多一艘都施展不开啊!
在观瞄人员的的不断修正进退进度距离之后,两艘飞艇开始不断地投弹轰炸。呜咽的航空炸弹循着固有的轨迹,不时的飞落向货场的仓库区域,轰然巨爆,屋舍迸溅坍塌,烟尘滚滚,蚂蚁一般铁路工人们,嘶喊着疯狂逃窜,幸好这里是货运区域,道路上积雪早清理铲在路边,不妨碍人奔跑。但是炸弹爆炸的冲击波,还是不时地将逃窜的人员冲击倒地,化作了滚地葫芦,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人头昏耳鸣。七窍流血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迸溅的沙石砖块,更是将乱作一团的人流,砸的哭爹喊娘,哀嚎一片。哎!在高空中要稳住飞艇精确轰炸真不是好玩的游戏,也只有军队中人才会如此一丝不苟的执行命令,就算是50%的精准度,也是很大的成功,飞艇不可能像飞机那样低空飞行,快速的狂轰乱炸。
“投燃烧弹,下面是粮食仓库。”观瞄手通过观瞄仪器。清晰地看到大米袋子乱飞。面粉四处飞扬,下面的仓库就像下起了暴雪一般,其中心区却在剧烈燃烧,烟尘滚滚。
“呜呜呜。。。轰轰轰。。。。”的爆炸声传来,凝固汽油瞬间迸溅到上百平米的仓库区。‘嘭嘭嘭’的燃烧开了,凝固汽油燃烧炸弹的燃烧温度可达850c左右;燃烧时间大约在1~15分钟;且具有较强的粘附性。对易燃目标造成的破坏效能比爆破炸弹高十几倍。烧着人了,割肉自杀是最好的选择,要不然不死不休的烧灼,绝对会将人活活烧炙至死不可!
大火迅速蔓延开来,配合着高度白酒酒精的燃烧强度,满货场温度开始大增,热浪逼人,空气气流强度也开始剧增。
这时就连滞留在空中的飞艇的稳定性都大受影响了。驾驶人员忙碌地稳定飞艇。大家都明白的,飞艇相对于飞机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无与伦比的滞空时间。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是以小时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的,而飞艇则是以天来计算。飞艇还可以悄无声息的在空中飞行,这一点在军事上的应用同样重要。在历史上的1957年3月,美国一艘zpg-2型软式飞艇在一次飞行中创造了连续飞行264。2小时的世界记录。其总里程长达15;200公里,其有益之处,不言自明了。
虽然军用飞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我们还是不能回避其固有的缺陷。在飞机强势兴起时,飞艇被飞机取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高昂的造价和过低的速度。虽然飞艇的使用费用十分的低廉,但其造价却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妨碍中华帝国建造飞艇的因素,现在大规模制造飞艇,一是航天研究价值;二是材料学的积累和应用:三是在没有专用高射机枪时代的军事用途,其巨大的载弹量,是其他工具无法取代的。
这是一枚航空炸弹,混搭一颗燃烧弹使用,一座大型库房就得报销个一干二净,甚至不会剩下什么有用的东西,轰炸效果出奇的理想。
赤塔货场没有制空武器,事实上这个时代都还没有专门的制空武器,所以张孝准稳稳地指挥着两艘飞艇,有条不紊的对火车站货场进行高空轰炸,定向投掷,其余三艘飞艇一人悬停在1500米的高空,已经没有参与轰炸的必要了。怎么说呢?这个时候没有地面部队的支援,炸死在多的敌人,都没有什么实际的现实意义,张孝准指挥的轰炸编队,只要把货场的军事物资和大量的粮食,炸掉烧毁足矣。
也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飞艇部队在高空轰炸起来越发显得肆无忌惮起来。张孝准也觉得现在赤塔火车站货场的轰炸,已经是板上钉钉般地成功了,也不可能出什么意外了,飞艇部队的对俄轰炸第一功,是无论如何都跑不了了吧!刚刚还激动万分的大脑也冷静下来了。
远远向这次飞艇轰炸副指挥李毅上尉指挥的轰炸编队望去,5艘大小不一的飞艇,全部下降在1千米这一统高度上,排成一字,并排对沙俄赤塔常备军驻军营地进行着轰炸。
沙俄赤塔常备军驻军营地范围极广,真不是一两艘飞艇就可以搞定的,还必须同时从高空轰炸。历史的轨迹已经大变,近代军事思想和军事装备的也大变样,如果有反应过来的沙俄重机枪手,架起重机枪对空扫射的话,在千米高度的空中击中飞艇了,虽不至于给充满氦气的飞艇造成实质上的伤害,但是也不是玩的,那是子弹啊!
军营的库房,可就没有火车站货场仓库讲究,大多都是木制库房,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木材。要知道赤塔60%的土地资源被森林覆盖着,木材蓄积量达20亿立方米,大部分为针叶类灌木。北部丘陵、山地和峡谷地带生长大片的北方桦树林,北部丘陵地区主要为落叶松所覆盖,落叶松占该州原始森林带的70%。;南部生长着稀有的达乌尔松、白杨、山楂树等,中部与南部山区为雪松、云杉、冷杉的家园。比照一下,这是什么概念啊!整个中国的森林和绿化面积才是多少啊,没得比较啊,就一个意思,在赤塔真不缺少搭建仓库的木材。
李毅上尉指挥的轰炸编队,很直接的展开了暴风骤雨式的高空轰炸,一枚航空炸弹投掷下去,轰然爆炸后,稍一确认,立马就是一颗凝固汽油燃烧弹下去,顿时四处爆燃,大火肆虐,烟尘排空,积雪消融。
营地内顿时大乱,如果在此之前沙俄驻军官兵们还在看稀奇的话,现在就是恨不得家中老母给自己多生两条腿,比别人跑得快些,好逃出生天。(未完待续。。)
p
………………………………
第267章 咱也玩玩高空轰炸(五)
重达50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装填的**不必像穿甲弹或者榴弹那样精确,要的就是高爆效果,给凝固汽油燃烧弹扫清障碍即可,在其爆炸范围内的人和物,不死也要半残,房屋坍塌地陷三尺。( )凝固汽油燃烧弹更是在沙俄驻军伤口上撒盐,再浇上火热的辣椒油,给予沙俄军队以沉重打击。战场上杀敌手段,没有什么仁不仁慈之说,这比沙皇军队,日本蝗军过境,烧杀淫掠要道德多了。
五艘飞艇一并排轰炸推进过去,10万驻军的沙俄赤塔常备军驻军营地,彻底地陷入混乱了,爆炸声,惨嚎声,求救声,呼喝指挥撤离的声音,交织在混乱的营地之中,乱的不能再乱了,哪里还有人能组织得起来对满洲里飞艇部队的反制打击行动啊!
这时就有几个大胆的沙俄士兵举着步枪,“呯呯。。。”的对着空中的乱射,隔着轰炸区域,由于距离远,飞射到高空之后,已是无力,连个口子也没有打开,被气囊的弹开,打在铝合金吊舱和钢化玻璃上,也只是搔搔痒而已,没事儿,步枪不起作用啊。
“军人当建功,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李毅上尉嘴里念念有词,指挥着轰炸编队横扫过去,上百颗航空炸弹和凝固汽油燃烧弹投掷下去,赤塔驻军营区,顿时化为火海,硝烟滚滚。
看到沙俄驻军彻底乱了。李毅命令道:“各个飞艇,开始按战前部署,炸掉俄军粮库军需库。”
没有无线通讯电话就是不方便,不过幸好战前部署分工明确,各管各区,空中联系的旗语简单明了,各个飞艇按图索骥,飞向自己的目标区域。在把俄军炸的阵脚大乱之后,无法组织起来之时,再去轰炸粮库和军需库。危险就减少了很多,飞艇在天上快速的完成转向,对沿途的目标建筑物投掷炸弹,当真是炸弹开道,当者辟易,犹如铁水浇油,生生营造出五道血海火域,木制营房的残木断梁,棉被和部分燃起的火人。都是战场上最佳的燃料,再加上凝固汽油燃烧弹那恐怖的杀伤性。除了见到亲友被凝固汽油沾身,才会有人去抢救外,余者无不抱头鼠窜,大火烧起来,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个时代不像后来军队制服统一以毛纺化纤制品为主,沙俄驻扎在西伯利亚的常备军,大多都是穿着羊毛皮衣御寒,沾着火就着,在雪地上打个滚基本上就可以熄火。可是一旦被凝固汽油沾身,其中的橡胶颗粒和黄磷等易燃物,比狗皮膏药还粘人,至死不休的燃烧起来,并且是谁搭手就烧谁,就像传染病似的,谁沾沾谁。
这燃烧弹实在太邪门了啊!,沙俄驻军的军官们。倒是知道这玩意儿,也知道前几年这种炸弹,几乎炸得日本人灭国崩溃,其歹毒程度,让人闻之胆寒啊!这也是俄军急于逃离轰炸区域的原因,避之不及啊!现在俄国也有这种物什,可惜一时用不上。敌人在天上,到不找啊!郁闷加无奈。只有有多快跑多快得了。
“轰隆隆,轰隆隆。。。”一阵阵爆炸声从驻军营地四处传来。天崩地裂一般,地动山摇起来,啊哈,军需弹药库被引爆了,在空中轰炸的飞艇都急急的加速离开这一区域,由于投掷了不少炸弹下去,飞艇在空中的高度又升高了不少,受到的冲击也不怎么重。
一些本来就被炸得残破不堪的,再也承受不住了,噼里啪啦的倒了一片,巨大的冲击波横扫一切。弹药库就像被点着的炮仗,俄国人储备地各种口径的炮弹,包括其自制的燃烧弹,也被引爆燃烧起来,数里地里炸弹和子弹到处飞溅炸开,燃烧的脂油,粮食作物,严冬御寒的被服和高度酒水,也都被一一炸散引燃,大约有一半的沙俄常备驻军被爆炸的弹雨和大火笼罩波及在内,或被炸伤,逃无可逃,或被引燃或者被直接炸成肉糜,迸溅的到处都是,又被大火无情的焚毁,再也没有比这些个物什更加助长火势的了,火势越发不可阻挡了,军队营地周边的民房也遭了殃,房屋树林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赤塔也算是西伯利亚边疆地区的大城镇了,可是依然无法解决道路交通问题,战马依旧是军队的主要骑乘工具,可是在炮弹乱飞之下,不少战马受惊乱窜,或被燃烧弹给燃成火马之后,四处狂奔,怒马铁蹄之下,许多俄军士兵不是被踩了个半死,就是被踩成肉泥,。惶急的士兵们,哪还顾得爱惜战马啊!纷纷开枪打死狂背乱窜地战马,这才安稳了一些,要不然任由火马阵肆虐,俄军军队损失会更重了。
沙俄军队储备军需的物资库房,都是由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