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没空宅斗-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宫里的宫人们闲聊时候传出的一丝半句的话说,凡是被史陌说了一声“好”的人,最后都会得到皇帝的重视,开始计划性的培养。这样的信任,这样的器重,真是让一干人等深恨这怎么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呢
这妥妥的就是钻石王老五啊年龄正好,才貌齐全,又受皇帝重视,还和隐形太子徒晖有着竹马之谊。可以说,京城里但凡自家有姑娘、又家世相当的人家,都希望能把史陌弄来当女婿妹婿姐夫。
而卫若兰和史陌的风格却又不同了。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是,卫若兰没有继承自己祖父早亡的父亲卫三爷的衣钵进入军队,反倒是弃武从文,走起了谋士的路。如今十九岁的卫若兰,尚未娶妻定亲。但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一心扑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事业上,不断的打击徒晖的对手们。
说道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徒晖了。大概是因为史陌在闲聊的时候,提了一句“从古至今当上太子的人基本就没几个好下场”的玩笑话,所以直到现在,皇帝徒禛也徒晖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两个人的关系不太对劲的答案是,自从两个人相遇开始
举个具体的例子。史陌刚刚住到皇子所并且和徒晖一起到上书房读书之后,有个宗室子弟同样抢了史陌放了乳牙的荷包。史陌对这位可没有对卫若兰的宽容,直接拿自己的砚台给对方开了瓢。
对方的父亲要责问史陌,直接就被史陌当着讲读师傅的面给顶了回去:一是指责对方教子无方小小年纪就做这种偷鸡摸狗欺凌弱小的不入流事情,二是问对方是不是见自己失怙失恃才凭借身份仗势欺人。人都是对弱者抱有极大同情的,史陌极好的利用了自己的这个天然优势。这话传出去之后,基本上这一脉的宗室,就被广大群众给唾弃了。这件事也教会了徒晖一个道理:舆论,有时也是利器。
当然,史陌之所以反应这么激烈的原因,不排除是因为那个宗室子是从史陌脖子上直接拽下了荷包、弄得史陌脖子被拉出了一条伤口。但是从事情的起因上来看,当初史陌只是生了一会儿气,要了一面镜子就和卫若兰和好的表现,实在是太温柔了啊。
另外,勋贵门庭多出熊孩子。史陌虽然一直嫌弃卫若兰“熊”,但是对于卫若兰的行为,史陌却是一直很包容的。可对于其他的熊孩子做了卫若兰做过的事情,像是撒娇耍赖挑衅撩拨什么的,史陌可是一点儿应付的耐心都没有,直接甩脸子走人或者当场教训一通让这个熊孩子再也不敢来惹自己。从这一点上看,史陌对于卫若兰的容忍度真的是特别的。
如果只是这些日常的事情,徒晖大概只会说“史陌和卫若兰真是情同手足”这样的话。可问题是眼神眼神一个人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卫若兰就不用说了,面对史陌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星星眼,就好像见到偶像一样。借用一句史陌的话形容卫若兰见到史陌时候的眼神,那就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对,就是这种“你就是我的全世界”的感觉
而史陌的眼神,除了包容以外,还有的就是欣赏和独占欲了。包容很好理解,从史陌见了卫若兰第一面开始就存在,那个时候的史陌,好像在包容里还夹杂这对卫若兰智商欠费的怜悯来着。后来,卫若兰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之后,史陌对卫若兰就多了欣赏。
再之后,卫若兰尽管已经成为了一个出色到可以和史陌比肩的青年,但面对史陌的时候,还是一副“你是我的一切”的心态。这让史陌动容的同时,也觉得卫若兰可以说是自己弥足珍贵的珍宝了。所以史陌对卫若兰的心态里,又多了独占欲。这种种的感觉凝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徒晖有些头疼的想,要是有一天卫若兰失踪了,那他一定是被史陌藏起来了。而如果有一天史陌失踪了,那么卫若兰估计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这两个人就这么心照不宣的勾勾缠缠了五六年,终于在自己即将开府的时候摊牌了。
要知道,皇子满十五岁之后出宫开府并且正式在朝中领差事,这也意味着伴读也要出宫了。可徒晖十五岁的时候,史陌才十三。也就是说,两人在之后的两年里,不会像过去的六年多一样,天天相见了。大概是因为如此,史陌和卫若兰才不约而同的摊了牌。
具体摊牌的过程,徒晖因为被史陌支走了所以不太清楚。但是很显然,这两个人肯定是没羞没臊的在一起了。不然卫若兰不可能露出那么傻的笑容。
考虑到史陌当时的年龄,徒晖暗戳戳的想,这两人一定还没做什么羞羞脸的事情。但是如今,史陌也出了宫,回了保龄侯府了,那么离这两个人做羞羞脸的事情,也就不远了。
现在徒晖需要伤脑筋的是,在国事越来越忙碌的同时,怎样才能不让自己的手下,不为了史陌和卫若兰而争吵掐架浪费时间徒晖在心里吐槽自己的下属们:这两个人就是不下蛋的鸡,你们别争了好不好
作者有话要说:读者“恋恋小幽”;灌溉营养液20150606 21:48:51
读者“恋恋小幽”;灌溉营养液20150606 21:48:40
读者“11”;灌溉营养液20150606 18:11:37
读者“五丁包”;灌溉营养液20150605 20:03:44
读者“ellenyu0214”;灌溉营养液20150604 12:45:38
读者“恋恋小幽”;灌溉营养液20150603 22:21:03
读者“恋恋小幽”;灌溉营养液20150603 22:21:01
读者“博果儿馥濋”;灌溉营养液20150602 21:36:47
读者“博果儿馥濋”;灌溉营养液20150602 21:36:46
读者“zany”;灌溉营养液20150602 20:54:34
读者“许睿”;灌溉营养液20150602 20:32:06
读者“娃娃”;灌溉营养液20150530 23:06:59
读者“”;灌溉营养液20150521 22:09:47
读者“六月”;灌溉营养液20150515 18:50:14
读者“寒天”;灌溉营养液20150515 06:28:11
我才找到显示灌溉营养液的地方感谢这些读者对文章的灌溉啊
………………………………
第44章 贾琏5。1
本文由 。520。 首发这是贾琏到了新兵营的第二个月。‘乐‘文‘小说‘‘520‘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训练之后,马上就要把新兵打散,分到各个卫所去了。贾琏吃着已经吃习惯了的粗面大饼,心里却在合计自己会被分到哪个卫所去。
贾琏在两年以前还不是贾琏,而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人。因为事故死了之后,就变成了当时九岁的贾琏。那时的贾琏正因为在家学里和人打仗而被贾代儒跟贾史氏告状,罚他跪在院子里面淋了半宿的春雨而发烧。也许是因为贾琏体弱,所以直接就给烧没了。于是贾琏就成了现在的贾琏。
要说贾琏为什么在家学里头打架其实是因为有人出言不逊,先是对贾琏已故的母亲说了些不三不四的话,然后又把贾琏说的一无是处来衬托即将入国子监进学的贾珠的聪慧。贾琏一时冲动就把那人给打了。光打了那人不说,还在回家后对贾珠说了几句不好听的话。
贾珠直接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贾史氏,而后又有贾代儒入府,告诉贾史氏贾琏在家学里殴打同窗,两厢一块儿,贾史氏就把贾琏给罚到院子里去跪着了。本来也只是希望贾琏受点教训,不要以为自己多精贵,竟然敢冲着贾珠吵吵。没曾想贾史氏忘了这件事,贾琏又堵着一口气不肯认错,直到下了半夜的雨,生生把个九岁的孩子给弄昏迷了,这才有人告诉了贾史氏。
贾史氏一听,这事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会坐定自己不慈于是也没请太医,只是让人把过去的伤风药配了几付给贾琏送去了。得了贾史氏吩咐来处理这事的,自然是贾政的妻子王氏。王氏心里多少存着点心思,便使人拿了失了药效的几味药混入药材里,送去了贾琏处。
因为没有对症的治疗,药物的效果也不好,所以贾琏一直也没退烧。直到贾赦不管不顾的请来太医为贾琏诊治之后,贾琏才在一夜之后退了烧。只是到了此时,贾琏的芯子已经换了。
现在的初成为贾琏的时候,就接收了贾琏的情感。要说这个家里贾琏最讨厌的是谁,贾珠排第一,贾元春排第二。省下的人都是贾琏的长辈,之前的贾琏是个很懂礼貌和孝顺的孩子。虽然不喜欢一直对自己没有好脸色的贾史氏和贾政,也不太喜欢不怎么理会自己的亲爹,但是该有的礼数是一点有没少。
贾琏在进家学之前,是和贾珠一起在单独请的先生那里念书的。贾琏比贾珠小了三岁,正是爱玩的年纪。而那个先生讲课的时候只顾着贾珠的学习进度,基本上就把贾琏当成不存在的人。贾琏人小,不会告状,上课又学不到他应该学的蒙学知识,所以渐渐传出了顽劣不堪的名声。
这时候贾史氏发话了:“珠儿眼看着没几年就要去国子监读书了,琏儿又不喜欢这位先生,就让琏儿去家学读书吧也好和亲戚们亲、香、亲、香。”
说好听点,家学里的人是贾家亲戚家的孩子、是族人;说不好听点,就是一群打秋风穷要饭的。贾史氏直接就把贾琏扔到了那么个鱼龙混杂、没法好好受教育的地方去了。
家学里到底还是有许多未开蒙的孩子的,所以贾琏反倒是把蒙学的东西给好好的学到手了。诗经、三百千、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都手拿把掐的学会了。可坏就坏在这里了
一次贾珠把其他家族的同龄人给领回家里,一群人在园子里以文会友。贾琏路过的时候,显摆了一下自己的学问,立刻就压了贾珠的风头。一个才六七岁的孩子,可以和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人一起论对联诗词,可不就是出风头了嘛结果第二天,贾琏就病了。再之后,贾琏只要在外面做了什么长脸的事情,就会大病一场。
才七岁多的孩子,就因为这左一场右一场的病,闹了个“体弱易夭折”的名声。王氏很好的扮演了一个慈爱婶娘的形象,每当贾琏病了,就会去拉着贾琏的手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还灌输给贾琏“咱们这样的人家,用不着费那些个力气读书”的思想。
尚且年幼的贾琏觉得王氏就像是自己想象中的娘亲一样温柔,所以也渐渐把王氏的话听进了心里,再也不愿意好好读书了。果然,不努力读书之后,贾琏也少生病了,越发的信服王氏说的“因为书读得多了身子才变弱了”的道理。
可虽然贾琏对王氏很是亲近,对贾珠和贾元春却很排斥。究其原因,就是贾珠总是摆着兄长的架子训斥贾琏,尤其是在贾琏那次出了风头之后,贾珠更是每每见到贾琏就吹毛求疵的数落贾琏。而贾元春在一旁总是帮腔,好像贾琏真的做了什么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事一样。
现在的贾琏接手了这具身子之后,自然知道王氏那些个阴暗的心思还有那些话的真正意思。所以也想学着小说里的情节,霸气测漏的把二房一家弄出荣国府,要回荣禧堂。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贾琏本身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老爹贾赦除了在原来的贾琏快高烧而亡的时候发了一回威请了太医外,基本就是一个没用的人。贾琏想直接和贾史氏讲道理,说说长幼尊卑。贾史氏笑呵呵的听贾琏说完,就让人把贾琏给送到祠堂里去跪祖宗,期间也不叫人送饭,活生生让贾琏饿了两天。
等出了祠堂,贾史氏才语重心长的跟贾琏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啊要知道,你珠大哥哥的学问是没得说的,将来科举入仕再加上你二叔和他舅舅的扶持,定会得圣人的重用。你自小就顽劣,没个定性不说身子也弱。将来你也只能依靠你大哥了所以再不可说这些伤人心的胡话要是伤了你大哥的心,你将来可怎么办”
卧槽这种“我之所以要伤害你是为了你好”的理直气壮的态度,真的是震惊了贾琏的三观。而且还对贾珠一口一个“你大哥”拜托,贾琏的大哥是贾瑚那个掉进池塘淹死了的贾瑚这是完全把贾瑚这个长子嫡孙给忘了是吧虽然心里这么吐槽,但当时已经饿得头昏眼花的贾琏明白,自己要是不老老实实的按照贾史氏的剧本演下去,估计还会被送回祠堂去继续饿着,直到自己道歉认错为止。
贾琏咬着牙给贾史氏磕了头,表示自己受教了,又去贾珠那里赔礼道歉。经此一事,贾琏明白,现在是不能和贾史氏讲道理的,他也没有资格和贾史氏讲道理。
所以说,要想真正的翻身做主,唯有强化自身实力这一条路可以走打定了主意,贾琏把书本重新拾了起来,开始努力的念书。
为了避免自己会和原身一样,一有好成绩就生病,所以贾琏平日里的表现并不出彩。可避开所有人之后,贾琏却苦练书法、背诵各种书籍。偶尔还借着出门做耍的借口,去书肆之类的地方翻看题集。
待到贾琏十岁,觉得自己火候可以了,不得已和贾赦摊了牌。言说自己过去只要于学问上有出彩之处,必然会大病一场,所以一年多来一直韬光养晦收敛锋芒,想要试一试参加小三元的考试。又因为恩荫的名额被贾珠占去了,回金陵考试又路途遥远恐出现什么变故,所以希望贾赦能走一下官面上的路子,让自己在京城合法参加小三元考试。
贾琏对于贾赦看了自己好久之后才长叹一声说自己会安排好一切的表情很不理解。难道是发现他不是原装的贾琏了也不像那是为了什么呢
不管怎么说,贾琏低调的参加了考试,成为了一名童生之后,这件事情到底是被贾家人知道了。贾史氏在得到贾琏已经是童生的消息后,脸色再三变化,还是对自己的孙子贾琏露了一个好脸:“知道上进就好”
王氏的表现就直接得多,眼珠子冒绿光的看着贾琏不放。为此,贾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王氏会动什么手脚。而在院试的前一天,果然贾琏身边的小子就替贾琏受难,吃坏了肚子。贾琏从这个小子开始拉稀就假装自己也吃了那些食物,那个小子之所以拉肚子是因为他没全吃下去,赏了些给这个小子。
主仆两个折腾了大半夜才消停,只是那个小子之所以会消停是因为拉得没力气虚脱了,贾琏却是因为假装的。
等到第二天早上,贾琏一脸惨白的跟贾史氏告了别。虽然王氏百般劝说“都这样了就别去考那捞什子的试了”。但是贾琏虚弱的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回答说:“虽然我这身体忽然这样了,这次是肯定考不中了,但是既然已经把名字报上去了,就当是为了父亲的一片心意,也要走上一遭。”
引得贾史氏对贾赦一通抱怨,用“想疯魔了竟然逼着儿子去受罪”之类的话把贾赦骂了个够。可是贾赦硬是梗着脖子不松口。最后看时辰差不多了,直接甩下一句“既然这么不待见我,我这几天就领着琏儿住外头,考完再回来”就走了。
贾琏考试的五天果然是跟着贾赦住在外头的。每天换一个客栈,让王氏根本无法安排人手弄鬼。五天之后,贾琏回了荣国府就猫进自己的小院子不出来了。对外的解释是:贾琏这次估计是考不上了,所以心里受挫有些不愿意见人。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是想写缮国公或者是穆家的,但是因为情节有些ug总是安排不好,就先把贾琏弄上来了~
………………………………
第45章 贾琏5。2
这话传得多了,王氏也相信是真的了,所以也就不太在意贾琏到底考没考上秀才,又传了“咱们这样的人家”这样的话去说给贾琏听。贾史氏也赏了些东西到贾琏的院子里去,让贾琏不用执着于一个功名。
两个女人对贾琏是这种态度,转过头却对贾珠严厉要求,叮嘱贾珠要勤奋学习云云。荣国府的下人们嘴从来都不严实,所以这事情也理所当然的被外头的人知道了。听了的人都忍不住摇头:没听说过哪家的长辈不希望自家孩子上进的,也不知道这贾家是怎么回事
放榜那日,贾琏的名字是实打实的在单子上头,成了个秀才。王氏积压的怒气一下子就被这瓢热油给浇得旺盛,立刻就安排了人下去。她必须按住贾琏,否则她的珠儿怎么成为这府邸未来的主人
几天后,贾琏出城给母亲上香告知自己得中秀才的消息。回城途中,被惊了马,整架车落到了护城河里。设计这一出的人,是知道原来的贾琏不会泅水的,所以被困在车厢里的贾琏就算从车厢里挣扎了出来,只要人群里安排好的人装模作样的下水救人,自然就不会有其他人多管闲事。而不会泅水的贾琏,也会因为这些耽误了的时间,彻底的“意外身亡”。
原来的贾琏不会泅水,但是现在的贾琏会啊当马车翻入了护城河,贾琏就撩开了车的挡帘向水面游去。结果眼看着就要到达水面,却被一个人生生拉住,把贾琏重新往水底拽。贾琏真没想到,王氏竟然想置自己于死地
在水中,贾琏知道自己才十岁的体格根本就无法挣脱这么个成年男子的钳制,所以也顺着对方的力气向下,到了面对男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既然对方想让自己死,那不反击就死定了贾琏顺势把刚才抓在手里的固发簪子扎在了男子的脸上。男子一疼,忍不住张开嘴,结果把含在嘴里的那口空气给泄了。
贾琏趁此机会向上游,终于露出了水面:“救命救命”
围观的人一见刚刚下水的人没浮上来,倒是这个娃娃自己泅上来了,立刻就有人下水,把贾琏给捞了上来。贾琏此时,才安全了。
从落水到出水,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贾琏却觉得自己好像经过了好几个小时一样。而且惊吓之后又安下心来,弄得贾琏四肢酸软、浑身无力。
等到被阻在人群外的车夫和小子找到贾琏之后,就立刻带着贾琏会荣国府,理也不理贾琏说的“抓住那个最先下水救我的人”这样的吩咐,只当是在说胡话。
到了荣国府,贾琏已经因为落水和惊吓开始发热了。接到贾琏没有淹死的消息的王氏,暗骂一声“小崽子命真大”,又让人去了贾琏的屋子里,在贾琏刚刚下了单子的药材里,添了一味十八反。所以贾琏喝了定惊退烧的药之后,病情反倒是更严重了。
幸好因为贾琏的被之前反反复复的病喂药喂的伤了些脾胃,在喝第二碗放了十八反的药的时候,把药直接给吐了,有了短暂的清醒。
贾琏此时想的是,贾家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如今只是中了个秀才就要自己的命,将来那些手段更是会层出不穷防不胜防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自己必须离开这么个吃人的地方。等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再回来算总帐
首先,自己绝对不能再喝这药了。不说有没有被人动过手脚,单说是药三分毒,每日里就是没有病,也被这些药给喂出病了。再有就是,他要怎么离开离开之后又能做什么
种种事情压在贾琏的心里盘旋不去,迷迷糊糊之间贾琏就又睡了过去。再睁开了眼睛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可贾琏的屋子里却没点上灯。床边的小几上放着一碗凉透了的药。
略一合计,贾琏就明白,这是自己屋子里的奴才没尽心,自己出去耍了。又或者,是去找下家了。毕竟自己模模糊糊中,听到有人说了些“二爷到底不中用了”之类的话。
往日里因为贾琏是主子,且还是男丁,这些奴才也不曾慢待贾琏太过分。自从贾琏跪了祠堂且贾史氏说了那番话之后,奴才虽没曾克扣贾琏的吃穿,但是心里的恭敬早就不剩下一二了。只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从不多做一点儿。如今见贾琏被王氏请来的大夫诊治了之后,下了“不中用”的论断,一院子奴才的心思就都活泛起来了。
贾琏该庆幸,若是那些奴才尽了心,把这么一碗不知是良药还是毒药的东西给自己灌进肚子里,恐怕他就真的不中用了。
贾琏虽然因为发热而手脚无力,但是在自己屋子里走一走还是可以的。拿了一个不大的竹藤小箱子,把往日里的月钱、零散的铜钱、一个水囊子和几套贴身衣服放进去,箱子就差不多满了。然后贾琏把箱子放到了床下,自己复又躺回床上,手一挥,把小几上的药碗打翻在地上,惊动了院子里的人。
几个近身伺候的,根本就没想到贾琏还会恢复意识,赶紧进了屋里。看见贾琏迷迷瞪瞪的喊着“饿”,也只是收拾干净了打翻的药,吩咐人端来些好刻化的粥来喂了贾琏,就又退出去了。也幸好没有哪个人想到再给贾琏熬碗药灌下去。
待人都退了出去,贾琏也是脑子一热,怕迟则生变,直接换了一身素净点的衣服,背着藤箱子就出了自己的院子往角门走。途中倒是有惊无险的遇到几波巡夜的,但都没发现贾琏。
路过大厨房的时候,贾琏刚吃下去的那些粥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就溜进去翻找了一下,果然找到了一小袋肉干和几个白面馒头。贾琏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藤箱里,奔着角门就出去了。
也是荣国府的下人都太油滑。眼见着过了上半夜,看门的婆子小厮就都找地方睡觉的睡觉、吃酒的吃酒、赌钱的赌钱去了。一个角门没人守着,贾琏也就猫着腰把门打开一条缝子钻了出去。
如今已经是后半夜了,贾琏顺着墙根就往北城门走,路上遇见一户人家院子里晾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服,心思一动,就收了起来,留下了三十多个铜板算作这几套衣服的资费。
贾琏走到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看见一辆夜香车。贾琏就算再怎么着急出城,也不会学小说里头钻夜香桶藏身的。只是略微算了一下时辰:既然夜香车已经快要出城了,这说明离开城门也没多长时间了。贾琏这点子时间还是等得起的。
待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城门果然开了。贾琏直接出了城门,奔着最近的镇子就去了。待到了镇子里,天也大亮了,赶忙找了个地方换上了一套半新不旧的衣服,,免得太招人眼。
也是贾琏的运气,恰好就遇到了去边城贩酒的队伍。贾琏目前也没有个具体目标,就跟着商队的头目商量,让队伍带他一段路。双方说好了,不理贾琏的吃喝,只是带贾琏安全的去边城。贾琏可以坐在货车上,每天三个铜板的车费。
贾琏人小嘴甜,说话又一套一套的。队伍里的伙计大多是不识字的汉子,知道贾琏识字之后,心里也有了尊敬。再加上贾琏没什么架子,还给那些久未归家的伙计们代写家书,在队伍里的受欢迎程度直线上升。
商队走了半个月,到了北地,贾琏也想好该干什么了。都说“学成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既然王氏不肯让自己在科举上有一点进益,那么他就要走军功的路子。虽是九死一生,但要是成了,那么王氏、二房、贾史氏也就不足为惧了。
要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可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明言
老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本朝自开国以来,虽然太、祖废除了“军籍等同贱籍”的规定,但老百姓但凡家里有点活路,就不会参军。短期之内,兵士,大概都不是什么受欢迎的职业。
但也因为不受欢迎,在西北游牧民族虎视眈眈、朝廷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朝廷对兵士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贾琏今年十一岁,虽然被王氏左一场病右一场病的折腾了好几年,但是架不住底子好。再加上虽然没有什么燕窝人参每日进补,但是粳米肉蛋蔬菜水果却是不缺的。要是和普通庄户人家穷养出来的孩子一比,从身高上就像是大了两三岁的样子。虽然略显淡薄,但是这些都是可以后天锻炼出来的。
所以招兵的人对贾琏身体条件很满意。至于贾琏唇红齿白还带着一双桃花眼的外貌,招兵的心里是一点都不在意只要在这边城呆上几个月,也就全都是糙汉子的外表了。
贾琏一路到边城都是跟着商队,一直用的是商队的路引,所以也不需要单独出具一份。临到报名前,贾琏才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本来因为担心自己没有文牒和路引会不会被拒招所以很忐忑的贾琏,出乎意料就问了一句姓名和籍贯,就直接成为一个新兵了。
为了不引人注意,在招兵的人问他姓名的时候,贾琏报了自己姓张名琏,祖籍金陵。张,是贾琏母亲的姓氏,这样也算不得骗人。
贾琏就这么开始了自己的从军生涯,而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的荣国府,已经因为他的失踪而闹翻天了张家人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
作者有话要说:随便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610 19:52:38
莫妮卡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609 21:03:54
读者“如影随形”;灌溉营养液20150609 11:22:14
读者“如影随形”;灌溉营养液20150609 11:22:07
读者“紫袍a”;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1:29:55
读者“司徒芩琪”;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1:26:20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45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43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40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40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38
读者“猫紫”;灌溉营养液20150608 20:01:35
读者“游云の狐狸君”;灌溉营养液20150608 19:08:50
感谢以上读者的地雷和营养液~希望大家继续对我挥洒你们的爱
还有就是,大家不要再在那些评论底下盖楼了。其实不理那些评论,它就自己沉底了,一留言它就又回到上面来了啊我是真的没找到删除的地方啊45度明媚忧伤的仰望天空中~
………………………………
第46章 贾琏5。3
在贾琏终于成为了一个新兵的同时,张家人也进了京城,把贾史氏给告了。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张家人又为什么会重返京城这就不得不说一说贾赦了。
本来贾赦在知道儿子要发奋考取功名的时候,就知道王氏会动用些见不得人的手段。至于贾史氏,贾琏到底是贾史氏的孙子,就算她偏心二房一些,但是贾琏若是真的好了,她也乐见其成。毕竟都是贾家人,一荣俱荣的。贾家好了,她作为贾家独一无二的老封君,和其他命妇相比,地位只会更加的高高在上。
但是若是王氏真的动手做了什么,贾史氏也不会插手阻止就对了。就像当年对待贾赦的原配张氏和一直受贾代善重视的贾瑚被王氏用阴、私手段弄死了的时候一样,当时的贾史氏不光没有插手阻止,反倒替王氏扫清了后面的首尾马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