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政治家-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郎中,我们的木材快要用完了!”杨三说道。
陈飞听了这话,马上问:“怎么会,木材用得这么快?”
杨三马上说:“还不是陈郎中你的方法好啊!各种装备制造的速度提升了二十倍以上,消耗的木材简直是海量。所以我们现在要尽快组织人手,去伐木了。如果不尽快伐木,那恐怕我们木材都供应不上了。本来我们储备的木材足够用一年多,可是陈郎中你这个东西发明出来了,能够用大半个月都不错了。所以现在要尽快伐木,不然木材根本不够用。还有,钢铁也都要进行大量冶炼,不然我们根本也都是非常缺少钢铁了。”
“你们先不要准备木材,我去和皇上说一下再说!”陈飞说道。
很快,陈飞以关乎军械储备的要紧事情,所以特别来求见了李世民。
“陈飞,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人才。这才短短的时间之内,居然让生产能力提升了二十倍,恐怕朕给你的任务,你都能够超额完成了。朕都想要多给你一些任务了!”李世民说道。
陈飞马上一副哀求的模样说:“皇上啊!不行,千万不要啊!我能够想出这个办法。已经是被逼了。如果皇上再次安排,那我恐怕真的要上吊了!”
“看你这个臭样,一点担当都没有!”李世民笑骂道。
李世民其实非常高兴,因为陈飞让这个军器监的生产速度提升了二十倍以上,那李世民下达的军器生产任务完成可以说是指日可待了。所以李世民着急了,反而希望下达多一些任务给陈飞。
不过陈飞也早就知道了一个问题,凡是说话也都要留下三分余地。如果说得太满,那下次说不定也就是会给你越来越加码了。甚至陈飞看到过美军士兵手册里面有一条,也就是千万不要试图做一些超出你能力的事情,自己会非常危险。所以陈飞绝对不会主动大包大揽。不然让皇帝以为你潜能还没有压榨干净,那你可就惨了。
“皇上,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难,也就是原材料不够了。军器生产的速度快了二十倍以上,本来能够用一年的材料,结果现在不到一个月也就要用完了,所以我们非常稀缺材料。如果提供材料不足,那我们恐怕也都无法能够继续的生产。”陈飞说道。
李世民也都变得凝重起来了,本来生产速度慢。材料的消耗也慢,那自然可以跟得上。可是现在材料已经是非常短缺,跟不上生产速度。所以这个成为了一个限制材料军品生产的瓶颈。如果这个瓶颈不能够解决,那接下来的军械生产速度肯定要大为下降。
“你现在缺乏什么?”李世民问道。
“木材和钢铁。木材其实还是非常好解决的。因为木材我们可以组织人手去伐木。不过我不打算让我们组织人手去伐木,我打算拿出一笔钱,然后可以以比较低的价格去请商人组织人手去伐木。这样既可以节省钱财,可以节省时间。要知道如果官府组织人去伐木。那难免也就是要以官府的名头来招募伐木工,这样官府不但组织能力下降,而且一旦招募了伐木工。也就不好裁撤了。”陈飞说道。
陈飞说的问题是一个人非常巨大的问题,也就是一旦以政府机构的名义招募了伐木工,那以后恐怕也就难以裁撤了。这个和后世的公务员是差不多的,一旦招募了进来,那想要裁撤也都是非常困难了。只要人家没有犯错,你还真的不能够把他踢走。如果以政府的名义来招收伐木工,那一旦打完了突厥,那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那这些伐木工大安置绝对是一个大问题的。所以陈飞打算以花钱请商人来负责伐木,这样不但可以获得相对价格低廉的木材,并且也能够不用为以后安置伐木工人而发愁。
如果直接踢走,那肯定是不近人情的,会让政府失去民心。所以以商人的名义来组织人手伐木,那这个是对政府和对商人都好,至于伐木工人也未必会有多么差。而商人也都能够获得一些利益,不至于亏本。毕竟政府对于这种生产的组织能力,和商人组织生产的能力,明显是商人更胜一筹。这个其实是观念问题,政府的官员干得多干得少,都无关自己的收入。可是商人却计较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所以他们才会尽可能压缩成本。
陈飞把这些普通的伐木工作交给商人,这样不但可以不扩充官府的工匠数量,还能够让促进更多百姓有更多的收入。现在其实已经快要到冬天了,这个时候百姓大概是农闲的时候,如果能够组织伐木,那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带动百姓就业。所以能够如此,何乐而不为呢?这个也就是后世很多军队都把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军械,都外包给普通民营商人的道理,毕竟节省成本之余,还能带来很多社会效益,为什么要抗拒呢?
“好吧,这件事情你去组织,不过钢铁这方面,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大唐钢铁可是必须要官营,如果随便放出去,那恐怕绝对是要出问题的。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在官府不增加冶炼工匠,也能够提升钢铁产量吗?”李世民说道。(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军品外包(二)
在唐朝初期,继承了隋朝的制度,也就是对于食盐控制不太严格。唐朝初期其实是允许百姓自己生产贩卖食盐的,只不过要获得国家的所谓“牌照”才能够贩卖,不然也就是贩私盐。不过与此同时,虽然食盐的禁令已经宽松了,可是在对应的钢铁上面,却控制非常严格。钢铁不但没有放松控制,反而是都统一要由官府来生产。这个是为了控制钢铁,不让这些钢铁流入那些反叛势力手里面。毕竟钢铁在古代意味着武器,一旦那些反叛实力有了武器,那等于也就是有了反叛的力量,这个才是唐朝初年控制钢铁的因素。
可是现在面临的是因为生产速度提升,钢铁原材料远不足以能够跟得上武器的生产速度。如果原材料跟不上,那最后的结果注定是要悲剧的。所以原材料反而是限制了生产速度发挥的因素,所以李世民也都在琢磨怎么提升钢铁的产量。
首先第一点,也就是钢铁由国家官营,这个绝对不容更改。不过李世民也都意识到,这次钢铁需求量大增,那是因为军械生产造成的,并不是民间所需要大增。所以一旦打败了突厥人,那最后恐怕也就不需要那么多钢铁了。这样那些负责冶炼钢铁的人难免就要失业,而官府也都不可能主动裁撤他们,那这个可是让李世民最头痛的。既要维持国家官营钢铁,可是另一头却不想承担太多的工人安置,这个是一个无解的。
“皇上,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一旦招募冶铁工匠,那最后一旦战争结束,那结果也就是我们无从安置了。而且,一旦我们招募了工人,那最后我们官府能够管理吗?一旦招募了工人,那我们也就是需要更多官吏来管理。这样我们扩充官吏人数,这个肯定是要很麻烦的。皇上应该知道,朝廷官府设立一个机构容易,可是裁撤一个机构可就是非常麻烦的。”陈飞说道。
陈飞也指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也就是一旦招募的工人多了,那需要参与管理的官吏也就多了,这样对于朝廷也是一个负担。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设立一个机构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那等于是官位多了出来,那能够有一连串的人升官。也能够有更多的人走到官府里面任职,成为统治阶级。所以设立官位,不管是官府的人,还是普通有文化的百姓,都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另一方面,一旦某一个官职达到了他的历史使命,想要裁撤的时候可就非常的困难了。首先这些官员没有犯错,所以你不能够直接踢走他,不然会让很多官员无法安心工作。所以必须要妥善安排这些官员。不能够让他们走到失去官职。这种情况,直到后世也都是存在的。首先没有犯错的官员不能够被撤职,只能够被调整职务。而裁撤官职,那等于是让官位这种稀缺资源变得更少。那些官府内部的人,还有外面没有当官的文人,也都是非常有意见的,所以这样肯定是被人骂。
这个也就是古代为何机构越来越臃肿。然后最后形成了非常之多的冗官。冗官的危害可是非常巨大的,能够把无数国家财政都给吃得一干二净。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提倡精简政府机构,也就是这个道理了。中外都提倡精简政府机构。这样能节省很多的财政,把财富用到更应该的地方。精简政府机构,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生产,不然都是一群不事生产的官员,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难道要做到十羊九牧,那可就是国家要完蛋了。
而宋朝的时候,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宋朝时候有三个“冗”,也就是冗官冗兵冗费,造成了他们逐步亡国。首先也就是冗官,他们到处设立各种名目的官职,这些官职都是要支出俸禄来管理的。而后来统计宋朝冗官的可怕,简直是超标了百分之几百。全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官员有实际工作任务,而剩下三分之二,都是在领着朝廷的俸禄福利悠闲着呢!而宋朝官员的工资,那简直是海量,所以宋朝虽然看起来非常富裕,可是财政都被这帮冗官给吃了。
“皇上,我们不妨试一下承包的方法,把这个朝廷官营的钢铁作坊,承包给外面的商人。我们朝廷只是需要负责监督,不让他们随便把钢铁流出外面,还有检查质量也就行了。这样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商人的管理方法,然后我们可以不用设立那么多官吏了,直接让那些商人来招募,这样他们招募的工匠和我们朝廷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到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安置这些工匠了。并且这样我们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来购买到更优质的钢铁,然后制造出来更精良更优质的兵器,你说这样如何?”陈飞问道。
“承包,这个什么意思?”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实在是弄不懂陈飞嘴里面后世的名词,所以他很多次也都是主动询问。不过陈飞很多时候提出的方法也都是非常合适的,让李世民感觉非常能够解决相应的不少问题。这个也就是李世民愿意听陈飞意见的想法了,因为陈飞解决问题非常有诀窍。
而陈飞听到了李世民既想要维持钢铁官营的想法,可是却不想承担随之而来的增加的高额成本,所以陈飞也就结合了后世一些管理方法,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方法,有了一些方法了。因为陈飞感觉古代的那些官营手工业作坊,和后世的国有企业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虽然后世的生产工具先进了,可是实质上和古代的官营作坊管理方法差不多,都是有着同样的毛病。所以陈飞也就是可以借用后世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反正都是后世那些政治家的经验,当然可以拿来使用了。(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军品外包(三)
“皇上,我们首先可以明确,这些冶铁作坊也都是我们官府的。我们官府并不是要放弃这个冶铁作坊,只不过是专门租给外面的那些商人来帮我们代替管理。我们可以要求商人承诺每年或者每月生产出足够我们需要的钢铁,然后我们按照我们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来采购这些商人借用我们官府的作坊生产出来的钢铁。这样我们可以利用商人优秀管理组织生产的方法,降低我们管理之中的成本。而且也不用扩充官员的数额,不用承担官员所需要给与的各种俸禄福利待遇。一切都是由商人自己来招募,那些招募而来的也都是商人的手下掌柜,并不是我们的官员。”陈飞说道。
可是李世民马上说:“朝廷的冶铁作坊,怎么能够给商人呢?”
“皇上,我再次强调一下,这个冶铁走访也还是我们朝廷的。我们只是约定借给商人让他们来组织人手生产钢铁,然后我们以合适的价格来收购钢铁。如果这个商人生产的数量不足,质量不好,或者是别的有损于我们官府利益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们踢走,然后另外找一个商人进来接替他。所以一切最终决定的权利也都是在我们官府,只不过我们官府并不直接干涉他们生产而已。”陈飞说道。
陈飞提出的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把所有权和管理经营权分开。官府继续保持所有权,可是把经营权让给承包商,这样可以借用承包商先进的管理模式,然后降低管理成本,甚至提升钢铁产量,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商人为了能够获得足够利润,那自然也就是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量的提升产量,降低成本。这样陈飞也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钢铁了。
这种方法其实是陈飞学习后世那些工厂承包的,后世改革初期,不少国营的小工厂因为管理不善造成连年亏损。而那个时候为了扭亏为盈,纷纷承包给了私人管理者,这样他们改变了管理模式,然后刺激了生产,可以达到扭亏为盈的方法。这样不但保证了国家对于工厂的所有权,还能够让私人获得一部分利润。不过这个是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结果,陈飞也就拿来用了。这个唐朝的钢铁作坊其实和后世那些小国企差不都,要保证官府的所有权。可是又想要提升产量,降低成本,那也就是可以考虑承包了。
“皇上,至于那些工匠,我们承包之前招募的那些工匠可以按照我们官府过去待遇给他,并且要承包的商人保证不降低他们的待遇。可是承包之后商人招募的工匠,也就是属于他们商人自己的雇员,不是我们朝廷的人了。所以我们不用承担他们安置,可以让他们随着商人一起走。这样我们管理的成本下降很多。”陈飞说道。
而李世民再次问:“那怎么样避免钢铁流入到外人手里面呢?如果一旦流出。那对于我们肯定不好的。”
“皇上,我们可以派人把守作坊门外,如果出去的人必须要经过搜身,不能有任何夹带。而我们门外的士兵也都可以抽查钢铁的质量。这样保证钢铁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皇上还是信不过,那商人承包了钢铁作坊,那我们随时可以每天把生出来的钢铁都马上和商人进行交割交易。交易完成之后,马上有官府的人押送到军器监。可以生产成为军械了。”陈飞说。
李世民也都点点头,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不但可以保证钢铁生产成本降低,并且能够提升产量。而官府也不用承担那么多招募工匠的职责,一切都是承包商自己负责。那这样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了。至于钢铁会不会外流,这个李世民也不太担心。因为那些生产的工人也都要经过搜身,不可能携带钢铁出去。而整个生产经营,都是要在官府事先建立好的钢铁作坊里面,这样那些商人也都翻不出什么浪花。
如果官府绝对那些商人有可能做了什么不利于官府的事情,那随时可以把它们踢开,因为钢铁作坊的所有权还是在自己手里面,不怕他们翻天。这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想法,李世民也都感觉惊叹。毕竟在这个时代所有权和经营权,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根本没有人想过能够分开。可是陈飞这么做,那等于是把事情都盘活了。官府保证有最终的决定权,而日常的行为却不会太过干涉,这样等于是把一个钢铁作坊都盘活,以后都可以考虑这个模式。
“那以后朝廷别的产业,比如说朝廷官田,甚至还有牧场,还有太府寺下属的各种官府产业,也都可以如此吗?”李世民问道。
陈飞马上说:“皇上英明!”
李世民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听到了这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方法,让李世民都想到了别的官府产业也都可以这样。唐朝官府其实是有很多所谓的“国有企业”的,这些地方都是由官员直接来管理。如果让官员直接管理,那个管理效率只能够说呵呵了。可是官府为了安全起见,所以也就只能够宁可降低生产效率也要保证归属于官府。可是陈飞提出了这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思路,让李世民的思维豁然开朗,顿时感觉事情还可以这么做。这样民间商人的灵活管理,再加上官府保证了所有权和最终的裁决权,那也就不怕商人能够翻天。
“好了,朕同意了。接下来你去组织人手,负责寻找愿意承包的商人,这样必须要让钢铁产量增加到能跟得上军械生产的情况。不然军械生产都要迟滞,那可就不好了。这个可是关系到我们讨伐突厥的大业,绝对不能够轻视。”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目前最关心的也就是讨伐突厥,所以别的一切都是可以放缓的。(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四章 军品外包(四)
两天之后,整个长安城不少商人也都接到了一份以兵部名义的邀请函。而这份邀请函是专门邀请那些商人去参观官府在长安的冶铁作坊,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承包下来经营。而陈飞在邀请函上面也都专门写明了什么是承包,也就是官府保留所有权,然后由那些商人自己负责生产,然后约定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钱由官府来负责收购这些钢铁。而这个邀请函,顿时引起了很多商人的兴趣。
“这个看起来不错,可是我们会不会被官府欺压?”有人说道。
“应该不会,他们都说了有白纸黑字写上。只要生产出越多钢铁,那价格反而越好。官府现在是意识到了他们无法管理好这个这些作坊产业,所以想出了这个办法。不够是谁那么聪明,居然想出了这种保留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授权给商人来用的办法呢?其实,如果我们能够用到我们自己的产业里面,如果后代是一个纨绔,那也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啊!”有人想道。
能受到启发的不只是李世民,很多商人看到了这个方法,都纷纷开始琢磨自己的产业能不能够这样了。古代商人最怕的也就是自己后代是纨绔,这样产业也都是要败坏的。而如果能够采用这种保留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给别人,然后定期派人查账,那这也可以获得很大安全保障。而陈飞并不知道,自己提出了这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想法,已经是让商业进步了一大步,直接可以促使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产生。
不过,不少商人也都动心了,因为这个承包官府的冶炼作坊,这个利润倒是其次,主要是能够和官府搞好关系。如果能源源不断的承包这些作坊。那先不说这里面的利润,哪怕小亏一些也都愿意。毕竟这样能够和官府搭上线,如果以后提供的钢铁质量好,那说不定甚至可以和军方搭上线,让军方照顾自己。这个也就是普通商人的想法,因为在中国古代想要赚大钱,那是离不开官府的合作的。
如果能通过承包这个官府的产业,和官府行程一个利益共同体,那这样对于接下来自己的经商肯定有好处。虽然看起来这个承包并不属于自己,可是上面也都说了如果做得好那可以长期承包。甚至一次承包十年以上都不是不可能。而这样也都可以赚钱了,虽然没有所有权,可是也都是有不错的利润了。而且钢铁国营这种方法其实已经是持续了很多年,所以百姓对于不能够掌握所有权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就在接到邀请函的第二天,他们也都纷纷的赶往了不同的冶铁作坊,然后陈飞主动带着他们去参观这些作坊。
“各位长安里面的东家,我是大唐兵部的库部郎中,得到皇上的授权,全权负责这些军械事宜。而这些钢铁作坊也都是由我来管理。接下来这些作坊也都是要外包出去了,还请大家能够仔细观察,然后各自考虑自己能够组织工匠达到多少产量。产量越高,我们当然越是高兴。”陈飞说道。
陈飞接着带着大家去参观这些长安的钢铁作坊。然互让他们看看他们能够保质保量多少产量。如果能够获得足够的产量,那陈飞提供给他们承包也都不是不可以。
“这间作坊拥有工匠三百余人,你们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这间作坊能够每月能弄出多少钢铁呢?”陈飞问道。
而大家接着也就是开始估算自己能够有多少实力。能够让这家钢铁作坊达到多少产量。毕竟陈飞已经承诺了,产量越高的商人能够优先获得承包权,这样到时候他们也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他们也都当然想要提高产量。因为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只要生产出来,那绝对不怕没有市场。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钢铁都是一个非常不愁市场的东西。甚至有不少百姓都是几户人家用一把菜刀,这个也都不是没有。所以钢铁只要能生产,那几乎是不愁市场的。如果不是钢铁事关于国家安全,那肯定有不少人扎堆的进入钢铁行业。
现在朝廷能放开一部分钢铁经营权,虽然只是能够承包钢铁作坊,可是已经让不少人动心了。这种几乎等于是没有风险的事情,谁都想要来做。还能够增加和官府的关系,这样谁都认为是好事,都愿意做的。
“陈郎中,我认为这个可以每月有十万斤铁弄出来!”有人说道。
陈飞马上问:“你确定?你确定真的能够达到每月十万斤吗?”
陈飞想要确定这个家伙说的是不是真的,因为如果每月十万斤钢铁,那可就是五十吨多了。而陈飞之前也都对长安的几个钢铁作坊都经过了调查,也就是发现这些作坊产量很多,而且成本很高。主要体现在那些钢铁作坊的管理人员上面,因为那些管理人员都是朝廷有品级的官员。一个钢铁作坊的一把手,可是七品官啊!一个入品级的官员唐朝官府承担的费用可是非常高昂的,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产量眼中降低,这样肯定不能够让人满意。
陈飞知道也就是他们脚下这个钢铁作坊,每个月的产量还不十吨,可是这个商人却承诺可以生产出五十多吨,这个简直是让陈飞感到意外。不过陈飞也不是不能够理解,因为如果是原来的官员,他们也都很少会努力提高生产力,而也都不会想着怎么样尽可能的提高产量,因为产量提高了和那些官员的收入没有关系。可是现在承包给了商人,这些产量可算是关系到了他们的利润,他们当然要使劲压榨这些产能了。所以,产能能够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个也不是不可能的,反而是非常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在后世改革初期,不少小型国企也都是如此。一旦承包给了私人,那产能和活力顿时猛增。(未完待续。。)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军品外包(五)
“皇上,经过了我和那些商人初步的商讨探讨,我们只要能够把这些钢铁作坊交给他们来承包,那他们承诺能把钢铁产量提升少则三倍,多则五倍。总之都是钢铁增长数量暴涨,完全可以逐步跟得上我们军械生产了。所以请皇上裁决,是否把钢铁作坊交给商人来承包,然后我们只是要以合适的价格来收购这些钢铁也就行了。”陈飞说道。
而李世民听到了钢铁产量暴增三到五倍,顿时感觉大惊。因为这才改变一下经营模式,怎么生产速度也就大大增加了?虽然古代钢铁没有十**世纪那么重要,可是钢铁也决定了冷兵器的数量。只有钢铁充足,那才能够打造更多冷兵器。在古代钢铁是绝对重要的,所以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一点。现在陈飞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下生产经营的模式,就让钢铁产量增加了那么多,等于是国家国力提升了很多。
李世民接着问:“那钢铁的成本呢?我们购买的价格,和过去生产的成本,相比怎么样?”
“皇上,还不到过去的一半。”陈飞说道。
“什么?怎么回事,居然低了一半?这个不可能,哪怕是我们给那些商人,他们也都不会降低一半啊!从矿石到运输到这里,这笔钱是不能够省下来的,所以怎么节省了一半呢?”李世民问道。
陈飞摇摇头说:“皇上,你只是算了材料成本还有运输成本,可是却没有算管理成本。如果我们交给官员来管理,那我们要承担那些负责冶铁的官员的俸禄。而我大唐官员俸禄其实是比较高的,他们这些七品官都能够获得巨额俸禄,再加上为数不少的永业田,这些其实都应该算到钢铁成本里面。而且官府管理,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各种吃空饷的人太多了。古人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各路官员都把自己的亲朋故旧塞到了这些作坊。而经过我的清查,原先在钢铁作坊里面吃空饷,或者是磨洋工的人,足足占钢铁作坊的三成以上,这些人的工钱可是还照样要给,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凭空的损耗。可是商人怎么可能养着这些磨洋工或者吃空饷的人,他们巴不得把一个人当做两个人来用,这样他们也就能够节省了很多财富了。”
“至于最后,也就是时间的成本。本来这些钢铁作坊由官府管理,他们每天只是生产五个时辰。因为这个是按照官员上班的时间来制定的。可是商人来生产,那在我们大唐保证全部收购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分成两班,每班生产六个时辰,这样几乎一整天十二个时辰也就可以生产了,这样等于是凭空提高了两倍多。最后也就是原先官府管理的方法也有问题,原先工匠都是拿着固定的工钱,并没有太多差距,所以干得多干得少。也都没有什么差距,他们自然没有动力。而现在商人来管理,他们首先可以多劳多得,这样工匠干活的热情也就提升了。皇上你说他们会不会更加卖力的干活呢?”
陈飞给李世民讲解了很多关于商人承包的好处,这样综合来看提升了五倍的产量也不是不可能。而李世民也都对于那些官营的作坊其实顿时感觉非常的问题严重,因为这些官营作坊其实说到底那些领导层也都是一个个都官员,他们作为官员的灵活性和干活的动力远没有商人高。而当官和当商人。那完全是两种生物。官员讲究的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样态度让他们对于改革作坊内部。增加生产力他们没有什么热情。他们害怕一旦自己改革失败,那自己要担责任。可是商人不同,商人他们只要能够增加产量,改善质量,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那他们都会愿意去尝试,哪怕有一定风险也都愿意做。商人愿意冒险,官员一点风险都不想冒,这里面的差距也有不小。综合来看,同样的作坊,换了商人来管理,那增加五倍也不是什么神话。
“哎,陈飞,你说朝廷真的不适合直接经营产业吗?难道就没有既能够保护朝廷安全,也不至于让这些产业落入了某些图谋不轨的人的手里吗?”李世民问道。
陈飞看得出来,李世民现在其实非常矛盾,一边是产量和质量的急剧上升,让李世民非常动心。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害怕那些关乎于国计民生的东西流入到了普通百姓手里面,或者是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