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黄芷汀穿得已经够保暖了,她身上其实并不冷,但却被高务实这个动作一惊,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竟然有些结巴:“我,我想来……你不怕,他们看着?”
高务实哈哈一笑:“看着又怎样?不是我的家丁,就是你的属下。再说,皇上怎么和你说的,有没有说要给你指婚?”
黄芷汀脸色一红,低下头,摇头道:“皇上见了我,说知道你和我……的事了,不过他没说那些,只说了一堆夸奖你的好话。我说我想来辽东和你谈安南买盐和卖粮的事,他同意了,我就来了。”
嗯?就这样?
高务实慢慢皱起眉头来,想了想,道:“回去说吧”。
黄芷汀点了点头,有些犹豫是不是该回自己车上,谁知道高务实不仅把她牵到车边给她拉开车帘,甚至在黄芷汀上车之后,自己也跟了进来。
虽然她跟高务实有过远比这更亲密的举动,但那时的情况完全不同,黄芷汀一下子整个人都有些僵住,明明车厢中有铜炉,几乎温暖如春,她却紧张得有些发颤。
高务实对外面吩咐了一声说回抚院,然后关上车帘,饶有兴致地看着黄芷汀,忽然笑道:“怎么,我在辽东变成怪物了?”
黄芷汀深吸一口气,尽量放松一些,这才道:“没有,我就是……怕影响你的声誉。”
高务实心中一暖,但却笑道:“放心吧,我现在的声誉却不担心受这些事影响了。”
“因为‘安南定北’吗?”黄芷汀问道。
“算是吧。”高务实笑了笑:“不过,就算没有‘安南定北’,我也不打算隐瞒什么,或者故意保持距离。”
“为什么?”
高务实笑道:“我怕你胡思乱想。”
黄芷汀脸色红红的,眼睛不敢看他,低着头道:“我有什么好胡思乱想的?”
高务实微微眯着眼睛,笑道:“那可不好说,黄镇守使连海东根本都舍了,万里迢迢来见我,我要是有所见外,黄镇守使岂不是要怀疑我是不是移情别恋了?”
黄芷汀大窘,轻啐一口:“我才不……”话没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忽然抬头,认真地道:“对了,我在京里听说了永宁长公主的事。”
高务实一怔,问道:“梁邦瑞那件事吗?”
“嗯。”黄芷汀点了点头。
“然后呢?”高务实问道。
黄芷汀道:“然后长公主召见了我。”
“长公主召见你?”高务实愕然道:“什么名义?说了什么?”
黄芷汀摇头道:“据说就是长公主听说安南副使是女子,便召见了我。期间也没说什么,寻常问对罢了,只随意说了一些闲事,就让我出来了,前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
高务实有些莫名其妙,皱眉思索了起来。
黄芷汀犹豫了一下,小声道:“长公主似乎……很关心你。”
“哦,我帮过她。”高务实平静地道。
黄芷汀看了他一会儿,点头道:“知道了。”
高务实苦笑着叹了口气:“你不信?”
“没有。”黄芷汀摇头道:“我只是觉得,长公主殿下……其实挺可怜的。”
“是啊,但没法子,这件事连皇上都没法子了。”
黄芷汀道:“长公主殿下现在住在长春宫,听说每天在长春宫除了青灯古佛之外,还种了些菜。”
高务实一愣,暗道:长春宫?种菜?上次皇上赐的菜好像就是长春宫的……
黄芷汀见高务实发愣,问道:“你在想什么?”
“哦,我在想,今晚你住哪?”高务实笑了起来。
黄芷汀一下子就红了脸,口里却道:“我找客栈。”
“哦?那你恐怕要失望了,客栈现在开门的还不多。”高务实笑眯眯地道:“辽东这地方和别处不同,虽然冬天的皮货生意好做,但那都是在年前,年后直到开春之前都是很少有人出门做生意的,客栈的店家也就乐得多休息几日,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老老实实跟我回抚院吧。”
黄芷汀已经从高务实的脸色上看出来,他就是故意要调侃,于是压了羞意,强自镇定道:“那也挺好啊,辽东虽然冷,但抚院里头总不会冻到我吧?”
“那自然不会。”高务实道:“我身上暖和得很。”
黄芷汀一下子脸红了,气道:“你怎么……一没外人就胡说八道。”
“咦?你喜欢我在外人面前胡说八道?”
黄芷汀气得伸手作势要去拧他,高务实笑着躲开,道:“诶诶诶,君子动口不动手,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你不要动手动脚的,万一被人发现,还以为……嗯。”
“嗯什么嗯!”黄芷汀气恼道:“就知道捉弄人。”
高务实嘻嘻一笑,然后又叹道:“你是不知道,我自从回京以后,整日里都要装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变成一个小老头。”
黄芷汀怔了一怔,忽然明白过来,很是深有体会地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你的心情,我在安南也是这样,整天板着一张脸,跟谁说话都是冷冰冰的,想笑,却又没什么事值得一笑。只有……只有看到你的消息,才能悄悄开心一会儿。”
高务实坐得更靠近她一些,伸手揽住她的腰肢,黄芷汀身子一僵,但没拒绝,过了一会儿,反倒向他轻轻靠近了一点。
高务实却似乎想起来什么,问道:“为什么只是‘一会儿’?”
“什么?”
“我是说,看到我的消息,为什么只是开心‘一会儿’?”
黄芷汀轻轻一笑:“难道还要一直傻笑吗?你以为我很闲的?”
“哦?你很忙?”高务实还真没太关注过黄芷汀这方面的问题。
“也许没你忙,但还是很忙。”黄芷汀道:“海东那块地方,先是根据你的归化户籍制做改制,然后在京华的帮助下开始到处找矿,接着选址开矿,然后还要按照各地用煤的量度来确定生产规模,直到去年八月左右,这些事情才渐渐走上正轨。
再加上在移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纠纷,特别是土地分配和民俗相左这两条,导致桂西南土民和安南人之间经常发生摩擦,有时候还会发生双方大规模械斗,总之不是那么好办的。
再有就是下龙湾附近的海盗问题,也是去年秋天才彻底肃清,高璟他们前前后后征剿了十几次,一共清理出差不多有七千多海盗,算上那些海盗家眷和被海盗抓过去强迫为奴的倒霉蛋,一共有将近四万人。”
高务实这才知道自己走后的安南也不是立刻就安靖下来了,很多扫尾工作都是留守之人在做,他点了点头:“辛苦你了。”
“那倒也不至于,我总得有些事做,要不然……”她没说要不然什么,反倒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来,道:“对了,刘尧诲致仕了,你知道吗?现在是张任做了两广总督。”
这事儿高务实知道,是两个月前的事,于是点了点头:“有什么变化吗?”
黄芷汀道:“别的倒是没有,不过佛山那边在张任上任制军之后,派人来海东订购煤矿,而且量挺大的。”
高务实微微有些诧异,问道:“佛山以前是以产精铁著称,所用一般是木炭,怎么现在他们也改用煤炭了?他们技术突破了?”
“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是因为河花府(河静)那边的京华铁厂投产,佛山精铁行业颇受打击,所以现在可能更依赖于民用铁器生产,民用铁器无须太多精铁,也就不一定非要用木炭。”
高务实一时不好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虽然京华独家掌握用煤炭生产钢材的技术,但如果像广东佛山这种很早就走“高端精铁”的地区都被迫改产普通铁制品,似乎对大明的整体钢材生产不是好事,即便京华的精钢制造可以代表大明的高端钢产品,这件事的好坏也还要仔细评估一下。
要说好处,大概就是海东的煤炭有了个大买家。
说话间,抚院到了。
…………………………
感谢书友“年久失修nn”、“143023。qdcn”、“ASolaF”、“无忧无虑k书”、“尧睿天下”、“平万川”、“薛定谔的老鼠”的月票支持,谢谢!
新的一个月来了,大家可以翻翻看有没有保底月票(#^。^#)
………………………………
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
黄芷汀此来辽东,明面上的说法是来谈合作,安南与辽东的合作。
虽说安南与辽东一南一北,相距万里之遥,但由于可以海路相连,在“隆庆开海”十余年后的今天,合作什么的,的确已经可以进行。
不过这合作,即便不能说仅仅只是个掩护,至少它也不是什么主要原因,顶多是次要原因罢了。
因为黄芷汀之所以来辽东,甚至之所以北上,关键还是为高务实而来。
来看望高务实,才是黄芷汀的真实目的,而倘若再深层次一点,那就是她想知道高务实到底能没能说服他的父母双亲,同意高务实和她的婚事。
成亲是人生大事,在大明朝更是如此,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对待成亲就越是慎重,不仅万万不能马虎,而且就重要程度来说,几乎被视为一等一的大事。
与各种和影视剧不同,自由恋爱这种东西在大明这个时代基本就是天荒夜谈,根本不能当真。能“自由恋爱”的男女,恐怕只有男方流连欢场看上了某位名妓,而这名妓也有心找一张长期饭票这一类勉强能算。
除此之外,婚姻的缔结,都是依照八个字的老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妁之言好办,不管是高家还是黄家,找媒婆办事都是再容易不过了。但这父母之命却有不小的麻烦。
既然自由恋爱不存在,那么婚姻主要看的就不是什么情投意合,而是门第与财力。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上流社会看门第,普通民家看财力。
当然,这一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化,到了大明中期之后,门第的重要性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而财力的重要性则逐渐抬头。
然而下降归下降,并不代表完全消失,“门当户对”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除非一方的财力格外的出众,才能力压门第优势,达成婚姻。
按理说,黄家的门第也不算低,人家是真正的累世大族——土司啊,大几百年的一方之主,地位当然是有的。
但关键在于高家的实际地位更高,从高魁开始,高家就是文人官宦之家,到了高尚贤时代,高家已经是“国家级”的水准了,在整个大明都是可以排得上号的。
再因为高拱这位前首辅的缘故,高家的头上多了“文正”二字,更是一步登天,在文官世家之中都是顶端,因此如果要论门第,高家的确是太高太高,甚至高到自己的选择余地都很小了的地步,“区区土司”之家的确相差较大。
正常来讲,如果此时黄家愿意花钱、花大钱嫁女,其实也是可以的。按照此时的常规操作,男方出彩礼,女方出嫁妆,倘若双方的财力相差较大,男方虽然门第高,但财力有限,则女方可以大幅度提高嫁妆的丰沛程度来抵消男方的门第优势。
而且按照此时的习俗,一般情况下嫁妆是不包括田地这样的不动产的,所以如果女方的陪嫁嫁妆能够带上大量的良田,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也不是不能形成。
黄家能给什么样的“陪嫁”,高务实倒是从来没有和黄芷汀谈过,但黄芷汀在安南时就曾经偶尔提到过,由于她现在的海东镇守使是个世袭官,而这个海东,其实就是原先安南的安邦府——换句话说,整个安邦府都是黄芷汀私人受封的。
由于黄家受封的不止一个府,而这个安邦府是明确封给了黄芷汀个人,所以也就是说,她一旦出嫁,相当于整个海东都要拿出来做陪嫁。
高家虽然门第高,但女方直接拥有一府之地的陪嫁,按理说这怎么也该够了。
然而安南的情况比较特殊,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安南的特殊在于,这地方本身就是高务实打下来的,而京华集团现在就是安南的国策机构,直接将安南都统司给架空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务实才是安南的真正的头号大地主。
而且高务实不仅仅是通过京华集团掌控安南的实权,他本身在安南也有地盘:海东的西南方,不仅地力最好的海阳府(红河三角洲中心)就是高务实直接掌控的,而且南方从河花府(河静)往南,全是高务实直接掌控(京华代管地)。
可以这么说,安南的三分之一以上地面,都由“京华十六条”直接划给了高务实!
这么一看,高家或者说高家六房——甚至再确切一点就是高务实本人——才是安南的真正大地主。
至于高务实的其他财力,那也不必说,真正的富甲天下。
所以现在的尴尬就是,黄芷汀能拿出来的嫁妆虽然的确不菲,但高务实自己偏偏太有钱太有钱了,已经到了连一府之地的陪嫁都显不出什么来的地步。
高务实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麻烦所在,所以他在之前曾经跟朱翊钧提到过这一点,按照他当时的希望,是希望朱翊钧能够出面来个御定——皇帝指婚的话,那就谁也说不得了。
但这件事似乎出了问题,刚才高务实与黄芷汀见面时,高务实就问皇帝有没有在召见她的时候提及此事,然而黄芷汀说没有。
这很奇怪,高务实甚至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当时为了说服朱翊钧,高务实甚至特意把这件婚事的重要性拔高,暗示朱翊钧:黄氏、岑氏是大明留在安南的两把利剑,而黄氏的情况还比较特殊,黄承祖虽然是黄氏之主,但黄氏实际上是由黄芷汀在主事,所以一旦黄芷汀嫁给他高务实,则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把整个黄氏都始终绑在了大明。
试想一下,黄芷汀这个黄氏的话事人成了高家的媳妇儿,黄家可能出现的离心力自然就消失了,从此之后必然是依靠大明来压制安南都统司内部的独立倾向,这对于稳定安南局势拥有莫大的好处。
朱翊钧作为皇帝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所以之前他并没有表示反对,可是为什么这次黄芷汀来京之后,他却偏偏没有提这件事呢?这里头发生了什么?
他究竟是动摇了,还是单纯只是忘记了?又或者,他觉得时机还不对?
高务实并不想把这件事说给黄芷汀知道,因为他担心黄芷汀知道之后会胡思乱想,觉得朱翊钧要在这件事情里作梗。
不过,高务实却把他当时从广西回京时路过新郑与母亲张氏的一番交流说给了黄芷汀知道'注:参见本卷第002章谁说服谁'。
说起来,张氏倒谈不上什么反对黄芷汀嫁入高家,虽然她担心黄芷汀这个“大土司”可能脾气不好,或许不那么驯服,但她对自己的儿子很有信心,认为以儿子的地位和本事,没理由镇不住场面。
她真正的担心来自于她当年自己的经历,女方的门第不够,可能导致出嫁之后受夫家亲戚们的歧视和嘲讽。
她自己当年是多亏了大哥张四维高中进士,改变了她张家“商贾之家”的门第,这才得以慢慢不受鄙夷,但黄家显然不存在这种可能,黄芷汀家里根本不可能出个进士、抬高门楣。
这样的话,哪怕是高务实回乡娶妻,黄芷汀也有可能遭人白眼——土司、武将(海东镇守使),这在中州名门、实学宗门的高家可不是什么加分项。
张氏担心以黄芷汀的身份,在遭受白眼之后会有什么失格的举动,那就更糟糕了,可能导致出现意料不到的大麻烦——比如要是黄芷汀被高家的亲戚讥讽之后直接暴走动武,那事情的发展就完全不可控了。
高务实自然觉得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但他也没法肯定,因为黄芷汀虽然是女子,可的确是带兵的人,而且从谅山血战来看,她带兵的时候和她在自己面前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一样。
而且高务实在广西时,也见过土民们对黄芷汀顶礼膜拜一般的尊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高家这边的态度真的像张氏所料的那样,黄芷汀心里的落差确实会很大,万一控制不住情绪,结果实在难以预估。
原本,这话要不要对黄芷汀直接说起,高务实是很犹豫的,但是思来想去,他总觉得世间很多麻烦都源自于不肯说实话,所以最终他还是决定诚恳地跟黄芷汀一谈。
黄芷汀听完高务实所言,出人意料的笑了。
高务实皱眉道:“芷汀,我不是在开玩笑。”
“我知道的。”黄芷汀柔声道:“其实你不说我都猜到了——看安南那些文官怎么对你,我就知道了。就像阮秉谦那样的安南大儒,他其实也许并不畏惧你当时广西巡按的身份,但却对你出身高氏、身为六首状元尊敬得无以复加。我知道高家门第很高,黄家是配不上的,要不是……高郎,不论到时候高家其他人怎么看我,我都不会在意,我……我只在意你。”
高务实感受到黄芷汀的目光,知道在这种时候,别看黄芷汀说得很坚决,但只要自己稍有犹豫,她心里一定会格外失望,因此也直视她的眼睛,道:“你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就像我娘亲说的,嘴长在人家身上,他们要怎么说我控制不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他们至少也不太可能当着我的面给你难堪……左右就是回去成个亲,到时候事情一完咱们就走。”
黄芷汀虽然有着僮人女子的大方,但毕竟说到这种事还是会有女孩儿家的羞怯,尤其是“成亲”二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听得她粉面发红,微微垂下螓首,小声道:“还,还有一件事,要你来决断。”
高务实点头道:“你说。”
“成,成亲之后。”黄芷汀好容易把这个词说出口,连耳根子都红了:“海东怎么办?安南怎么办?”
唔,这倒是个现实问题,看来羞怯并没有将这个土司出身,曾经孤身撑住黄家门面的女子弄得失去理智。
高务实也知道她话里的意思。
其实光说海东,黄芷汀就算本人不在,问题也不大。因为此时的京华在安南已经有一年多接近两年的运作经验了,连整个安南的局面都能控制,再多“代管”一个海东也没什么大不了。
何况黄芷汀也不是孤身一人掌管海东的,她手底下有一大帮过去的土目、土将,除非安南出现巨大变故,否则平时的日常事务,他们也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至于军权方面,目前来看,黄虎应该是个可以信任的。
当然,高务实并不相信什么绝对忠诚,不过黄虎这个人除了有点愚忠之外,本身也不蠢,他应该知道在安南造反是不可行的,毕竟京华在安南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升龙警备军有五万大军,金港警备军有三万大军,这光是陆师就已经有八万大军了,理论上来讲,已经足够再扫平一次全安南。
除非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比如不光黄虎,还包括岑凌、阮潢、莫玉麟等人全部一齐造反,那才会出大事。
但这种可能性,高务实觉得实在太低了,且不说别的,他们要是一齐造反,谁当头啊?
再说,岑凌这家伙现在早就杀成安南人心目中的活阎王了,剿灭安南的各种叛乱,基本都是他出马,他应该是早就没有退路的了。
实际上,岑凌是主动接过这些剿灭乱党的差事的,原因高务实也估计得出来:京华是高务实自己的势力,不可能有忠诚上的问题,而黄芷汀跟高务实的关系,在安南的各方都很清楚,也基本上不可能有问题,那么大明留驻安南的势力里头,就属他岑凌“最不稳定”,因此他主动出来承揽这些事,靠着强势镇压安南的反抗势力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杀人杀多了,自然就没有了退路,都没有了退路,自然也就不用受到忠诚度方面的质疑,岑凌这家伙虽然长得秀气,但心狠手辣这一条,他不输任何人。
对敌人狠,对自己也同样狠,不论对敌对己,他都不留退路。
所以这么一看,高务实觉得黄芷汀本人就算不在安南,问题也不大。
可能唯一要注意的事,就是保证京华在安南的兵力始终处于优势。
…………………………
感谢书友“霜之宝瓶”、“电念1”、“Myzen0915”、“系统崩溃”、“HAMW05”的月票支持,谢谢!
《大明元辅》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手打吧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手打吧!
喜欢大明元辅请大家收藏:()大明元辅。
………………………………
第203章 谁取叶赫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你又写诗?”
“这可不是我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辽城望月》,这首诗就是在这辽阳城写的。”
“难怪,我就说怎么还有‘驻跸’这样的词。”黄芷汀踩着雪,笑吟吟地道:“不过,他说的妖氛应该是高丽吧?高丽现在不是朝鲜么,你要灭了朝鲜?”
高务实摇了摇头:“昔日妖氛自然是高丽,然今日妖氛却另有其人,我好端端的,灭朝鲜作甚?好歹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
但“不征之国”却说服不了黄芷汀,她摇头轻笑:“不征之国?安南也是不征之国呀,我瞧着你出兵安南之时也没考虑这个。”
高务实道:“中国征四方,皆出师有名,安南之事你是知道的,若非其行刺之举败露,我何有之征?”
黄芷汀笑道:“安南是咎由自取,这我自然知道,不过你说中国征四方,皆师出有名,我倒是不太清楚,就说朝鲜,或者说高丽吧,难道当年都是师出有名的?”
“有的,太祖皇帝有过统计。”高务实道:“昔日太祖皇帝善待高丽,然彼时高丽仍然不肯完全断绝与北元的关系,不仅如此,还擅杀明使,刺探军情,因此太祖皇帝曾下旨责问,你可知太祖皇帝怎么说?”
黄芷汀摇了摇头,好奇地问:“怎么说?”
“朕观高丽之于中国,自汉至今,其国君臣,多不怀思,但广诈交而构祸。在昔汉时,高氏失爵,光武复其王号,旋即寇边,大为汉兵所败。唐有天下,亦尝赐封,随复背叛,以致父子受俘,族姓遂绝。迨宋之兴,王氏当国,逼于契丹、女真,甘为奴虏。元世祖入中原,当救本国于垂王,而乃妄怀疑二,盗杀信使,屡降屡败,是以数遭兵祸。今王颛被弑,奸臣窃命,将欲为之,首构雠怨于我。
……朕观此奸之量,必恃沧海以环疆,负重山固险,意在逞凶顽以跳梁,视我朝调兵如汉唐。且汉唐之将,长骑射,短舟楫,故涉海艰辛,兵行委曲。朕自平华夏,攘胡虏,水陆通征,骑射舟师诸将岂比汉唐之为。”
黄芷汀恍然道:“太祖皇帝此说,是恃水师之力,认为若征高丽,必不如汉唐之费力。不过,这似乎也不能说明征高丽完全师出有名。”
“我尚未说完。”高务实道:“太祖又说:高丽隔大海,限鸭绿,始古自为声教。然数被中国累朝征伐者,盖为所生鸒端。
朕观累朝征伐高丽者:汉伐四次,为其数寇边境,故减之。魏伐二次,为其阴怀二心,与吴通好,故屠其所都。隋伐二次,为其寇辽西,阙蕃礼,故讨降之。唐伐四次,为其弑君并兄弟争立,故平其它,置为九都督府。辽伐四次,为其弑君并反复寇乱,故焚其宫室,斩乱臣康兆等数万人。元伐五次,为其纳逋逃,杀使者及朝廷所置官,故兴师往讨,其王窜耽罗,捕杀之。原其衅端,皆高丽自取之也,非中国帝王好吞并而欲土地者也。”
黄芷汀愕然道:“高丽竟然被打了这么多次?”
高务实笑道:“所以现在老实了啊。”
黄芷汀道:“看来这个不征之国,也就是说说而已,真要是主动求死,朝廷该征还是会征,是这个意思吧?”
高务实沉吟了一下,道:“太祖的原话是这样: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他顿了一顿,解释道:“也就是说,太祖的本意是,不可自恃中国富强,贪图一时之战功而无故兴兵伐之,但若是这些不征之国主动扰边,则错在彼方,我讨之伐之,便非‘无故’,乃是师出有名也。”
黄芷汀道:“知道了。不过你说今日朝鲜老实,而辽东之妖氛另有其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
“你以为呢?”高务实反问道。
“我哪里知道辽东的事?”黄芷汀摇头道:“不过,蒙古刚刚犯边辽南,你也因为辽南之战高升巡抚,想必你说的是蒙古?”
高务实摇头道:“暂时来看是蒙古,但将来或许会是女真。”
“女真?”黄芷汀诧异道:“我听说女真人分了好多个部落,每家的兵力几乎都不足一万,甚至能有三千便是大部落了,你觉得女真人也能成为‘妖氛’?”
高务实道:“女真骁勇,不逊于狼兵。芷汀,你想象一下,如果有六七万狼兵在手,还穿了汉军的盔甲,拿了汉军的兵器,其将领也颇知战阵,这样的敌人,称得上妖氛吗?”
黄芷汀沉吟一下,道:“辽东有多少汉军?”
高务实道:“在册十七八万,刨除缺员之后可能不到这个数,而其中可以野战的部分或许只有五万左右,这五万里面大概有近四万都是宁远伯李成梁的家丁。”
“我听说你和宁远伯关系很差?”黄芷汀一听这个兵力情况,顿时有些紧张起来,问道:“你要不要从安南调些兵来?安南两大警备军(升龙、金港)有兵八万,听说现在还在搞那个‘预备役’,我觉得你就算把整个金港警备军全部抽调北上辽东,也是没有关系的。”
高务实摆手道:“不用。”
“不用?”黄芷汀有些着急,道:“万一蒙古人疯了,非要要找你报一箭之仇,那李成梁又和你关系不睦,一旦坐守广宁不动,你在辽阳岂不是危险之极?”
高务实道:“第一,蒙古人今年损失很大,短期内没有大举兴兵的能力;第二,你知道图们前次来辽南为何只带了八千人?因为带多了他也不敢,土默特彻辰汗把汉那吉是我安答,图们若大举南下,我有把握说服把汉那吉出兵直接占了图们老巢,到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