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87章 二段击)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163章 台吉快走!
炒花台吉能亲自带着走的兵,自然都是精锐无疑,前阵破甲箭攒射这种事根本不会有什么麻烦,如果非要说有麻烦,那就是雨天的弓弦会比晴天时效能要差一些,因为胶合的部位乃至弓体本身都会受潮。
除此之外,其他的麻烦是没有的,这点小雨也不至于影响他们观瞄和射击,因此第一波箭雨很快嗖嗖嗖地射了出去。
船上的人除了某些不能擅自离开的甲板船丁之外,其他人是不怕这样的箭雨的,他们都躲在坚固厚实的木板后面,除非那些朵**兵人均恰台吉,否则根本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甚至包括张万邦和他的五十骑丁,由于他们已经打完四轮齐射(朵**兵接到命令并攒射的这段时间又打了两轮),鉴于船只的晃动,这个距离已经没有继续齐射的必要了,因此也在张万邦的命令下躲在接近一人高的舷墙后面蹲下躲避箭雨。
不过朵**兵的人数优势在此时还是起了作用,这一波近乎覆盖式的三四百支破甲箭依然给明军方面造成了一些损失,计有六名甲板船丁和一名倒霉的张家家丁中箭。
由于对方使用的是破甲箭,中箭的甲板船丁有两人当场毙命,剩余四人受伤也颇为严重,倒是张家家丁中的那个倒霉蛋还算万幸,他穿着骑甲,而那一箭几乎是从头上直接落下射中的他的肩膀——肩膀上有肩甲给他拦了一拦,因此只是左肩偏后部受伤。
离他不远的张万邦经验丰富,一看就知道是伤了肩胛骨,死一般是不会死的,但是最轻也得百日不能动武,而要是运气差或者照料不利,后半生估计就很难再吃这碗饭了。
家丁都是将领的重要“资产”,培养起来既花钱也花时间,张万邦当然不希望他落个“黯然退役”的下场,连忙吩咐人把他架去安全的内舱之中好好照料。
这时候船老大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后面冒了出来,身上已经着了甲,抓着张万邦的手臂,急急忙忙地道:“张守戎,鞑子恐怕还能再射一两轮,搞不好还有火箭,你快跟我去舰桥里头避一避!”
张万邦大大咧咧的一甩手,道:“诶,没事,这距离他们拿我没什么法子了……话说这下着雨呢,木头都是湿的,火箭应该没用吧?还有,你是船老大,你去舰桥指挥就好,老……呃,我就在这里看着,让他们看得着摸不着,嘿!”
船老大听了也不禁心中佩服,暗道:这可真是位将门虎子,难怪老爷拿他当亲信,千里迢迢从宣大调过来用。
但佩服归佩服,船老大还是不肯走,又去拉他,口中则道:“守戎莫怪小的多嘴,现在这距离他们虽然快够不着咱们了,但咱们还够得着他们,小的这边马上就要开炮,您和军爷们还是先去休息休息,这边交给咱们就行了……要不您也可以去舰桥看咱们怎么对付鞑子。”
“哦?”张万邦这会儿才想起京华这艘船是艘炮艇,眼珠一转,改了主意,点头道:“既然是要放炮,那我倒是乐意观摩观摩。得,给你们腾地方……弟兄们,咱们先进舱室暖和暖和,等着看京华的大将军发威!”
他这里说的“大将军”,指的是炮——大明喜欢把重炮称之为各种“将军”,甚至连数量单位,经常都不说几门炮,而说几尊炮或者几位将军、几位大将军这样。
张万邦他们走后,船老大自己虽然披了甲,却显然不像张守戎那样胆大包天,喜欢坟头蹦迪,他也连忙回到了舰桥指挥室內开始指挥船只转向,准备发炮。
京华的海上战舰已经开始搞两层甲板炮这种级别玩意儿了,但内陆河道上的浅水船只显然搞不得那种巨舰,所以这艘船虽然在辽河航道上已经是大船了,但船上也只有一门三号炮和四门二号炮,而且都是普通的露天甲板炮。
另外,这年头的炮火并不能做到后世的那种“中轴线布局”,所以除非被包围,否则是无法做到、也没必要全部火炮一齐开炮的。
船老大的意思是,张守戎既然都说要“观摩观摩”了,那他现在等于是代表京华等着被人评价,这样的话,要开炮就要开得有气势,所以他选择转向,直接使用船头的那门三号炮,而不是船身两侧的二号炮。
这时候,岸边还真的射过来一阵火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慌乱——因为这会儿已经有炮手和协炮船丁在往甲板上搬运炮弹和火药,炮弹只是实心铁球,倒是无所谓,但火药万一被引燃了,那麻烦可不小。
好在正如张万邦之前说的那样,这个距离,又下着雨,火箭即使在飞过来的途中没有被浇灭,射到船体之上也马上就熄灭了,根本点不起火来,京华方面也没有倒霉到被直接射中火药,所以这一波火箭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当然,实际上这些火药都是双层密闭的,外面是桐油浸泡并刷了防火漆的木箱子,里头还有一层厚牛皮纸,其实并不会在这样的距离被轻箭火箭射穿并引燃,船丁和炮手的慌乱只是出于对火药易燃的下意识恐惧。
趁着距离拉开并且转向的时间,炮手们开始准备。
另一边,炒花台吉正面色阴沉地立马岸边,咬牙切齿地看着河中的京华炮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身边有一人忽然皱眉道:“台吉,你看这艘船想干什么,他们怎么……好像还不打算走?”这人一看身上的行头就知道是炒花部的贵族,估计也是小首领之一。
炒花台吉被他一提醒,也从思绪中抽离了出来,看了看正在转向的京华炮艇,皱眉道:“他们拿船头对着咱们?这是干嘛,还要回来跟咱们较量较量?”
另一个看来同样是小首领之一的将领道:“管他们呢,一艘船上能装多少人?了不起算他三四百,他们若要下来送死,咱们就成全他们好了。”
炒花想想也是,便轻哼一声:“那我倒要看看‘那人’是不是真的老寿星吃砒霜——活腻了。哼,不过就是仗着火器之利而已,还敢装什么英雄无畏?”
但就在此时,第一个说话提出疑问的将领忽然变了变脸色,惊道:“不好,那船头有一尊大将军炮!台吉快走!”
…………………………
感谢书友“单骑照碧心”的月票支持,谢谢!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地址:
大明元辅全文阅读地址:/124133/
大明元辅txt下载地址: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88章 台吉快走!)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
此时的明军是没有“试射”、“校射”这种概念的,就史载来看,大概到了辽事近乎崩溃的那段时间,大明才引进了佛郎机的炮术教官,教授部分军官操炮技巧。
但京华体系下,无论陆海,都有高务实带来的这一概念,因此……京华炮舰上的这第一发炮,其实是在实弹校射。
当然,校射虽然强调的是校正射击诸元,但并不代表就是胡乱开炮,实际上这一炮是照着朵**兵人数最密集的部分打去的——因为如果对着最前方打,有可能因为偏差而根本没够得着人家,别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人家站在河边,够不着那就打到河里去了,面子上未免太难看。
很难说是船上炮手的炮术不到位还是风雨中的河水起伏太大,总之这一炮打偏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打远了。
这对着炒花部前锋骑兵最中心打出的一炮,最终打得差点跑出骑兵后部的边缘,但好在是“差点”,所以除了把一个倒霉蛋连人带马砸成了一团溅血的烂肉之外,余力未绝的炮弹还连带着把他身后几名骑兵的战马砸断了腿,受到波及的五六名骑兵顿时落马,断腿的马儿惨叫嘶鸣。
周遭的朵**兵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地把明军方面的举动看做是“兜底”,也就是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纷纷四散躲避,急得他们直属的头目乃至首领们大声呼喝,试图约束军纪。
炒花台吉刚才本是打算掉头躲去后阵的,一看这情况,也不敢直愣愣地去后阵了,而是二话不说就往侧后方跑,策马执缰,动作迅捷。
他身边的几名将领兼小首领们有样学样,纷纷跟着他开溜,只有之前发出警告的那将领一边跟着逃跑,一边大吼着“后撤,全军后撤!”
仅仅挨了一炮就直接全军后撤,这一情况完全出乎大明一方的预计,船老大在位置较高的舰桥上看得分明,一时大为着急,下令炮手们尽快开第二炮。
第二炮因为船老大的催促而提前了一点点发出,但由于对方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此前校正的射击诸元和当前的敌军实际分布有了些误差,这一炮仍然打偏,却也依然打到了人——将近十名挤在一块逃难的骑兵或砸死撞死,或击毙战马而落地。
站在炒花部骑兵的角度来说,幸好今天有雨,地上已经有些泥泞了,土壤变得比平时要松软,卸去了实心炮弹的部分动能,否则炮弹要是在坚硬的地上发生弹跳,死伤者必然更多。
但平心而论,这两炮的实际造成的伤害其实还不如之前的四轮万历一式齐射,只是……与其他几乎初次遭受火炮打击的军队一样,火炮带来的震撼效果远不是火枪能比的,加上炒花台吉本人的不作为甚至逃窜,因此竟然形成了一次小型的溃败。
张万邦在舰桥里看得明白,他知道其实炒花部的这一波溃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所处的位置是平时根本不会出现的——明军居然在河里,他们根本够不着!
换做一般的情况,他预计对方被第一发达到后军的炮火袭击之后,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撤退,而是直接前压,甚至果断冲阵,杀入明军阵地,与明军绞杀在一起,如此明军火炮自然也就不敢再开炮了,弄不好还会丢弃火炮逃命——步兵若是抵挡不住,没有短兵相接能力的炮兵发生溃散,那是常有之事。
所以刚才这短短的一次交手虽然明军方面看起来威震来敌,仅发两炮就把敌军千余骑兵给打了个崩溃,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我能打你,而你不能打我”这个显然“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倒不是说明军火炮一出,炒花部就被摧枯拉朽地摆平了这么简单。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明史书中的炒花本身就是人名,也就是刚才那位炒花台吉,他的本名叫做舒哈卓里克图洪巴图鲁。
同时要补充介绍的是关于兀良哈和内喀尔喀五部的一些问题:兀良哈是明人对漠北蒙古东部的称呼﹐又名朵颜三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置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指挥使司。因朵颜卫地险而强,且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
但在十六世纪中叶,兀良哈三卫屡屡不服汗廷的管束,不断地与其他万户发生摩擦,在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兀良哈万户的诺颜突畦、格儿博罗特起兵攻打喀尔喀万户,汗廷派使者调解也完全不理。
此时的蒙古大汗博迪汗(达延汗之孙)在1524年、1531年、1533年、1538年先后四次讨伐并最终与奉命出兵的俺答汗等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俺答汗其实是为了分赃而去的,这一点不必细说了。
而在此之后,占据了泰宁、福余卫领地的内喀尔喀部假托两卫的名义与明朝互市。但是明人对此没有刻意加以区分,此后便称内喀尔喀为兀良哈——实际上从那之后的兀良哈与明初的兀良哈是完全不同的。
而关于内喀尔喀部,在达延汗分封诸子之后,其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受封居喀尔喀万户中喀尔喀河以东的五个鄂托克,称为内喀尔喀。
内喀尔喀分这五部为扎鲁特、巴林、弘吉刺惕、巴牙兀惕和乌济叶惕,也称巴林、弘吉拉、扎鲁特、巴亚特、乌吉也特或者札鲁特部、巴林部、翁吉剌特部、巴岳特部和乌齐叶特部五部。
这个阿勒楚博罗特的儿子虎喇哈赤,南下兼并兀良哈的泰宁卫。虎喇哈赤有五子:长子乌巴什卫征领有扎鲁特部;次子苏巴海(即明人口中的速把亥)领有巴林部;三子兀班贝穆多克新领有弘吉刺惕部;四子索宁岱青领有巴牙兀惕部;五子舒哈克卓力克图领有乌济叶特部。
《辽夷略》上说炒花是虎喇哈赤的五子之一,乌齐叶特部之主。所以说在明人的文书史料里头,炒花既是人名,即舒哈克卓力克图,为内喀尔喀五部联盟中乌齐叶特部首领,又以“炒花”用来指代了整个齐叶特部这个部落。
这样一解释,炒花部为什么肯比较老实的尊奉图们汗的命令出兵,并且明明出兵较图们更多,就比较好理解了——他这个“朵颜”本身是冒名顶替的,从根子上来说,他们家一直就是跟着察哈尔部这个“中央万户”混的。
张万邦因为世代跟蒙古人作战,对蒙古人的这些渊源还算搞得比较清楚,所以他判断此刻炒花部既然南下,其后必有图们的身影。
因此,他也不管炒花部挨了两炮就溃散这种情况算不算战机,直接要求船老大不要再管对方,而是先将自己送回南岸。
船老大自然遵命,不仅是因为高务实之前就有吩咐,而且现在对方已经后撤了,他又上不了岸,留在这里的意义也不大。
不过这一次张万邦没有再犹豫什么是高兵宪口中的“必要时刻”,他一到三岔河码头就直接开始下令,命令三岔河码头的水寨大营派出船只严密监控能力所及的相应河段,并且随时保持战备状态,一旦对岸出现异动,不仅要侦知对方的兵力多寡,还要“务必阻拦鞑子过河”。
三岔河码头的京华船队欣然领命,几百护卫队也各就各位,随时保持可以“从征”的状态。
张万邦很是满意,派了几名家丁留守三岔河大营作为联络信使,然后自己也匆匆往东昌堡赶回,准备下一阶段的安排了。
…………………………
感谢书友“胖宝宝狗带了”、“约书亚”、“zoonm”的月票支持,谢谢!另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地址:
大明元辅全文阅读地址:/124133/
大明元辅txt下载地址: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89章 手长的优势)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165章 父子不同范
张万邦既然是个胆肥的,那显然就不会光指望京华的船队在河里观察炒花部的人员多寡,而是在回到东昌堡后不久便派来一批夜不收,让京华派船悄悄送他们去辽河以北查探敌情,京华方面义不容辞,很快便安排妥当。
夜不收,顾名思义是可以夜间行动的精锐探马,没有夜盲症是肯定的,机灵矫健也是必备素质,这批夜不收仗着雨夜的掩护,不到半夜就探明了前方的敌情。
炒花部出兵一万余众,在辽河以北三十里扎营,可能是因为傍晚时分吃了一场很是窝囊的败仗,整个营中的气氛有些压抑,暂时也看不出明天是不是有继续出兵的迹象。
更巧的是在回来的路上,其中一支夜不收们碰到了炒花部的哨探,这支哨探只有三人,夜不收们仗着后路无虞的优势,出手袭击了他们,结果杀二俘一,又从俘虏口中得知“图们大汗出兵约莫一万”这个重要消息。
消息传回东昌堡时已经接近第二日黎明时分了,和衣而睡的张万邦被叫醒之后,仔细询问了探查情况,立刻派人给海州、盖州方向各送了军情消息,然后开始他的防务安排。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消息以换马不换人的最快速度传到高务实所在的盖州时,已经是当天晚上——东昌堡与盖州的直线距离大概是一百二十里左右,但实际上肯定没有完完全全的直线可走,所以这速度已经很快了。
图们、炒花联手,两万大军南下辽南并且已经抵达东昌堡附近的辽河以北?
高务实心头也不禁微微一惊:原历史上李成梁打古勒寨的这一年,图们和炒花似乎没有袭击辽南吧?那就是说,这次事件算是我的小翅膀扇出来的了,甚至很有可能图们就是奔我而来?
看来漠南大战之前我对图们的判断很准啊,这个名义上的全蒙古大汗对自己的面子看得极重,他此番南下,抢掠一番的心思肯定是存在的,但很有可能也是想要找我报漠南的那一箭之仇。
哼,倒是挑了个好时候。
“来人,去请马都督、马参戎前来议事。”高务实吩咐家丁道。
有明一代的官员致仕之后,原官位便类似于荣誉职务性质,约等于后世的领导干部退休后依然享受在职时的某些待遇一样,马芳致仕之前,是以前军都督府佥书左都督衔挂宣府总兵官印,因此高务实在请他来商讨军务的时候便称他马都督。
这大概可以算作高务实已经养成习惯的谨慎。
不多时,马家父子联袂而来,一进门便见高务实起身朝马芳致歉:“耽误都督晚餐,晚辈之过也。”
高家家丁规矩很严,马芳父子刚才也没从请他们来的家丁口中得知什么消息,因此本来都有些一头雾水,直到高务实这一声“都督”叫出口,他二人才知道肯定是有军情了。
马栋下意识看了父亲一眼,却见马芳面色如常,只是微笑着答道:“耽误什么呀,都是些淡出鸟来的东西,本来就难以下咽,倒不如来听兵宪说说军情……不瞒兵宪,老朽还是喜欢听这个。”
高务实哈哈一笑,道:“都督说笑了,二位请坐。”
马芳倒是坐了客席,马栋则老老实实坐到了下属该坐的位置。
然后马芳便道:“若是老朽所料不差,想必是炒花这厮不老实了?”
马芳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高务实并不惊诧,点头微笑道:“都督所料不差,不过不仅是炒花,还有图们。”
这句话倒似乎让马芳略微有些意外,皱眉道:“图们?这厮在漠南大战中损失不小,居然还能出兵辽南?”
高务实笑了笑,半开玩笑地道:“都督不会是怀疑漠南大战的战果有所不实吧?”
这个马芳可不敢,忙道:“兵宪多虑了,老朽绝无此意。老朽只是奇怪,以图们在漠南大战中的损失来看,他实在应该老老实实猫上几年,好好休养生息才是,怎会如此连续兴兵呢……这实在是自取灭亡之举。”
高务实笑了笑,却不言语,只是朝马栋望去,并问道:“崇斋兄如何看?”
“劳兵宪动问。”马栋先客气了一句,然后思索了一下才道:“末将以为原因有二:其一是图们此番损失严重,今年备冬物资严重不足,又无其他途径可想,因此想来辽南打打牙祭;其二是趁虚而入,眼下李总戎出兵古勒寨,听说已经入了山,一时半会儿恐怕难以回转辽中,图们或许以为这是一个机会。”
马栋这番话,不惟高务实非常满意,连马芳也甚是惊讶,转头仔细打量了他一会儿,微微点头,不过却没说话。
高务实颔首道:“崇斋兄所言,与我所思不谋而合,不知崇斋兄面对此番情形,可有妙策教我?”
马栋连称不敢,然后问道:“不知下头可曾查明此二獠各自出兵几何?如今所在何处?”
高务实笑道:“张三锡(张万邦,字三锡)已经大致查明了,图们出兵约一万,炒花似乎还要略多一点,约莫一万两千。今早的军情是炒花为前部,已经抵达东昌堡辽河北岸三十里处扎营,图们察哈尔所部为后部,目前在哪尚不明确。”
说罢,他又将辽河岸边的短暂战事告知了马芳、马栋父子。
马栋听说京华船队竟然有炮战能力,惊喜异常,笑道:“倘使如此,我辽河防线固矣,此番鞑虏纵有两万铁骑,亦是难奈我何。”
高务实微微挑眉:“崇斋兄的意思,就是我方依靠水上优势,使二獠顿兵辽河却始终不得过河,一俟寒冬将近,其必担忧本部过冬之忧,只能黯然退去?”
不知怎的,马栋听了高务实这话,总觉得高兵宪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不禁有些犹豫,迟疑道:“若只是固守辽南,末将以为……大致便是如此。”
谁料高务实还没开口,马芳却忍不住大摇其头:“我就说你小子胆略不足吧……哦,现在‘略’倒是有了些了,但是胆子实在不够大。凭什么我辽南之地,他图们、炒花想来就能耀武扬威而来,想走就能潇洒自如而走?
人家都凑到你眼皮子底下舞刀子了,你还在想着只要你这刀子够不着我,我便任你猖狂?笑话!你图们、炒花敢冲我舞刀,难道我就不能冲你弄枪?
兵宪,以老朽之意,光守住没什么鸟用,得打,得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以后他们才不敢正眼看我!”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地址:
大明元辅全文阅读地址:/124133/
大明元辅txt下载地址: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90章 父子不同范)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166章 激将(二合一)
马芳这话,简直太符合高务实的心意了。防守战固然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最佳作战选择,但防守战在绝大多数时候,也就意味着对方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哪怕进攻不利,也能及时撤离止损。
有道是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千日防贼,终有一失啊。
他高务实虽然“安南定北”打了两场漂亮仗,但这两场仗的胜利,实际上更多的是赢在政治和经济层面,倒不见得是他的临阵指挥多么了得。
倘若真是那么厉害,他在安南就不需要黄芷汀和岑凌这两把利刃充当先锋,而自己则一直端坐中军压阵,同时还连续几次施展政治手段压服莫氏、压服阮氏,而只把郑氏当成必诛之敌——直接出兵一路横扫,岂不是更加威震天南?
倘若真是那么厉害,他在漠南就不需要想方设法将把汉那吉的实力、钟金哈屯的名义和脱脱恰台吉的能力捏合在一块才出兵——直接调动宣大、蓟辽等镇官军去打赢此战,岂不是更加名动天下?
要是这安南定北两战,他全是带着明军大胜,只怕现在都有可能被文官封爵了吧?毕竟,这可是大明自开国、靖难之后外战两次最大的胜果,不给个爵位说得过去?
可问题是,他做不到啊!
他扪心自问,单论指挥作战这个方面,自己实在没有戚继光那样的本事,说攻就能摧枯拉朽攻无不克,说守就能稳如磐石固若金汤,所以这千日防贼的打法,恐怕并不太适合自己。
况且战争不是儿戏,尤其是在辽东这种军管区,社会基层本身就没有正式的文官行政机构,平日里全靠一批卫所军官管着。
这批人的本职毫无疑问都是守边,本身就是行政管理方面的外行,一旦面临战争,势必要把精力集中在本职上去,那么基层行政显然就直接处于荒废状态。
这哪行!这样的话,他高务实的建设辽南计划,岂不是刚开了个头就被图们、炒花一脚踢断了?
之前高务实觉得图们这次来算是挑了个好时候,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高务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促使他必须快速、果断地将图们和炒花给打回去,而且还不能是简单地将之逼退,必须像马芳所言一般,要把图们和炒花打疼、打怕!
这个原因,就在于李成梁。
一开始,高务实听说图们、炒花两万铁骑南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成梁——这家伙巧得很,不仅是去打古勒寨了,而且恰好传了消息过来说已经进了山。
李成梁去打古勒寨这件事,的确是发生在图们和炒花南下之前,这基本上可以排除他私通蒙古的嫌疑,但私通可以排除,默契却未见得能排除。
按理说,今年刚刚打过漠南大战这样一场大决战,不惟图们这个战败者损失惨重、急需修整,大明这个胜者难道就真是铁打的身子骨,各个方面一点不良影响都没有?
瞎说!
别的都先不提,就户部之前望着那赏赐清单,差点连堂官都撂挑子了,这不是摆明了有麻烦?户部要是府库充盈,财大气粗得跟二战时期的美帝一样,他们至于和内阁、和兵部扯皮扯了一个多月,才把具体的赏格公布出来?
要不是从上到下都知道,面对这样的大胜朝廷不可能赖账的话,这么久才拿出赏格,宣大、蓟辽等参与出兵的地方,非得闹出几场哗变来不可!
可见,不光图们要休养,大明一样是要休养的,这甚至差点成为心学派拒绝高务实外任辽东的重要依据。
所以,李成梁出兵古勒寨,本身就有那么一点点诡异,而当他到达辽阳之后,仅仅准备了不到一个月就直接进了山,这就更加诡异了。
辽阳的物资储备居然如此丰富吗?还是说李成梁觉得,区区一个残破的建州女真根本不是他一合之敌,属于手到擒来的战五渣?
建州女真虽然现在还不是努尔哈赤当家,但怎么着也不至于战五渣吧?要真是一群战五渣的底子,那原历史上的努尔哈赤岂不是能力逆天了?
高务实能够认可努尔哈赤的确是女真人里头的杰出首领,但从努尔哈赤后期的表现来看,至少“逆天”二字,并不属于他。与其说努尔哈赤逆天,高务实宁可承认他家老八更逆天一点。
好在他家老八现在还不存在,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十年之后才会出生,不算什么威胁。
那么,现在最合情合理的判断就是,李成梁的确是原本就要打古勒寨的,不过自从出了李如桂那档子事之后,因为某些不好确定的原因,李成梁把出兵时间硬生生提前了。
至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