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充足的火力,才足以在骑兵冲杀到阵前、给刺刀阵造成最大压力之前将之打疼甚至打崩——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之前,这个时期大家承受伤亡的能力都比较差,只要一波打疼了,对方十有八九会选择退兵。
至于严苛的军纪,这一点是很明显的,拿一柄刺刀往地上一杵就要硬抗对面骑兵的冲阵,这活儿没点胆量哪里干得了?但光有胆量可不够,这种事一定要形成严苛的制度,以使得刺刀阵面对冲阵之时不会动摇退缩——要知道他们万一退缩了,后方的火枪兵基本就是待宰的羔羊了。
至于把汉那吉问为什么只有这几排,高务实实在不想跟他做算术题,告诉他这样可以保证火力充分发挥而不浪费,同时还能在一方正面形成充足火力对敌军造成瞬间的大规模伤亡。
后世有军史学者说作战就是算术题,纪律和单位时间投弹量决定胜负,其实就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的。
张秉忠目瞪口呆的样子让把汉那吉知道对方其实也不懂,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免有些失望。
高务实笑着接过话头,道:“这阵势是我专为以步破骑而设计的,其中的道理下次有空的时候我再与你详说,不过倘若只是简单点说明的话,那就是依靠我大明越来越强大的火器之力,在骑兵尚未冲到阵前时便给于他们巨大的打击,这时候再加上刺刀阵可以阻碍战马的冲力,破骑就有了保障。”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至于说骑兵方面如果舍得付出重大的伤亡来击破此阵,那也不打紧,一方遭到突破,其余三方就可以调转枪头,给冲进中军阵前的敌军一次包围式的大战。”
嗯,这段话简而言之就是:我拿步兵换骑兵,我血赚啊!
更何况,就算不讨论骑兵和步兵的价值问题,光是这种兑子般的作战模式蒙古人就受不了——大明多少人口,他们多少人口?兑子简直奇蠢如猪。
把汉那吉在心中盘算了一会儿,勉强算是明白了高务实的话,但心中未免骇然——那这么一来,蒙古人对上大明可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把汉那吉虽然亲明,但一想到蒙古人曾经赖以纵横天下的骑兵居然连步兵方阵都收拾不了,心中顿时很不是滋味,叹道:“也就是高兄弟你,才能想出这样毫无破绽的步兵方阵来。”
“毫无破绽?”高务实摇头道:“没有什么阵势是毫无破绽的,同样,也没有什么战术可以永远奏效,永远天下无敌。”
把汉那吉想不到高务实会主动说空心方阵也有破绽,当时就有些欲言又止,想问吧,又怕高务实误会,可不问吧,心里又着实憋得慌。
高务实却仿佛知道他心中所想,微微笑道:“那吉兄,你是不是想不明白这阵怎么破?”
把汉那吉道:“是有些想不通,不过不要紧,我又不会和大明作对。”
高务实哈哈一笑,他也知道这句话只是自证清白,可信性鬼知道有多高,当下还是主动给把汉那吉“解释”了一下,道:“那吉兄,其实骑兵也未必真就对付不了空心方阵,但那需要一些条件,譬如……有一支更强大的火炮部队。”
“火炮?”把汉那吉听得一呆。
高务实点头道:“没错,就是火炮,只要能够集中足够的火炮,猛攻一方战线,这一方战线兵力过于单薄,就很有可能首不住了。”
把汉那吉恍然大悟,心里却暗道:要火炮,那这事跟我就一点关系都没了……
………………………………
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
“但凡今日得活,异日必杀脱脱!”
咬牙切齿从嘴里蹦出这句话的,正是扎萨克图图们大汗。,他此时真是惊怒之极,本以为按照布日哈图的献策提前出发可以逃过恰台吉的纠缠,却不料恰台吉虽然稍慢了一步,却追得十分果决,还没到中午便追杀了上来。
光只是恰台吉的追杀,图们汗还不至于急成这样,因为恰台吉毕竟兵力劣势。
但麻烦出在图们被恰台吉不断地骚扰战搞得心头火起,不听布日哈图让他留下一部人马断后之劝,选择全军停止前进,转身和恰台吉大打一场。
这一场仗打亏了倒不是打输了,而是恰台吉这位沙场老将开始了他的草原游击战表演。
恰台吉当然不知道红太祖的“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十六字真言,但显然他懂得实际运用,一番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拉锯式骚扰之后,图们汗暴跳如雷却又毫无办法。
当时图们已经打得上了头,铁了心非要跟恰台吉见个真章,布日哈图苦劝良久,最后还是探马发现又有万余骑兵正在快速向战场接近,这才让图们汗清醒了过来,大惊失色之下再次掉头逃跑。
但图们既然发现了麻贵正在接近,恰台吉当然也能发现,于是更加卖力地穷追不舍,甚至对图们部的后方侧翼发动了两次强攻此时他就不怕图们反击了,因为既然有万余骑兵前来,那显然是大成台吉部主力的前锋。
前锋既然快到了,后方的主力还能远吗?这个时候图们怎么可能还敢反击?
这两次强攻对图们本人的安全没有多大影响,但却把他的阵容给打乱了,尤其是后军的万余骑兵,被一顿突如其来的猛攻给打散了,分成了三股三四千人的队伍。,
此时麻贵终于赶上来,以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恰台吉配合着包围了其中两股,剩下一股也没敢去救自家战友,夹着尾巴追着图们的方向逃之夭夭了。
恰台吉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联络了麻贵,才知道麻贵带来的居然是辛爱的部众,不过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场仗打脱节了后方的大成台吉部主力和明军主力在高务实这个总统帅的拖拖拉拉之下,至今离战场至少还有半日马程,显然是赶不上趟了。
恰台吉长叹一声,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其实他心里有些纳闷,这位高钦使纸上谈兵定计的本事他是见识过了的,那真是料事如神,可为啥亲自带兵出战的时候居然能犯这种错误,错过了这样大好的战机呢?
难道真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过,腹诽归腹诽,恰台吉也谈不上特别遗憾,毕竟他现在面对的是“蒙古大汗”、“大元皇帝”,论血统还是大汗俺答的侄孙呢,打一打无所谓,下死手就有些抹不开脸了。
再说,这次漠南一连串的大战小战之下,对图们的打击已经不轻,想必可以把他打清醒,断了对土默特的念想了。
这次漠南之战,图们之前在沙城损失了一些人马,不过那时候的损失主要体现在军心士气之上,人员损失倒还不大,皮外伤而已。
但自从图们在高务实的设计欺骗之下跑来跟他的这支“东路叛军”交手过招开始,损失就逐渐大了起来。
第一天的正面交手,由于兵力居于劣势的恰台吉特意选了个不适合展开队伍的战场,双方看似打得很激烈,其实各自伤亡都不大,双方加起来的总伤亡都不到一千,当场战死的有没有三百都不好说。
但从图们押送牛马的后军出事开始,图们的损失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先是那五千后军没了下文,紧接着是一万多兵力的辛爱残部被迫“反正”,今天的追击战先是在骚扰战中被恰台吉至少磨掉了千余骑,刚才这里又被围了六七千
算起来,图们此次出兵土默特,哪怕不算辛爱所部,前前后后也损失了大概一万五千大军。
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如果是对大明来说,或许也就那么回事儿,但对蒙古而言就不是小事了,尤其是在图们汗这个大汗手头实际上只有一个察哈尔部的情况下。
察哈尔部的主力,在不经过全面动员这是个比如,他们当然没有后世那种动员机制的情况下,也就六万挂零,损失一万五,等于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主力,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但是不会死,还能苟延残喘。
“让图们老实几年也不错。”恰台吉小声嘟囔了一句,然后与麻贵部配合完成最后的清剿其实也没啥清剿,察哈尔部虽然是图们汗的本部,但蒙古人的天性摆在那里,打不过又跑不掉的情况下,对方还是同族,那自然投降就行了。
毕竟,这是鞑靼蒙古内部的斗争,又不是和瓦剌打,没必要非得打出个你死我活不可。
最终约有近六千察哈尔部蒙古骑兵选择了投降,恰台吉和麻贵各自处置自己包围的三千人,看起来算是瓜分掉了。
这件事双方表现得很默契,就像事先约好的一般,不过他们二人心里都清楚,这六千人最终怎么处置,其实他俩说了都不算,只能等高务实赶到之后才能决定。
半日之后,也就是天色将暗之时,高务实才带着明蒙两军主力赶到桦皮岭“天路”北部战场,麻贵和恰台吉都已经扎营,现在双双前去迎接钦使阁下的到来。
高务实似乎并不因为放跑了图们而有所遗憾,一见到他们二人就是一通好夸,尤其是对恰台吉,更是夸得跟花儿一样,搞得恰台吉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立过无数的功劳,但蒙古人夸人哪有高务实的花样多?
恰台吉好容易把思路转回去,向高务实介绍起此战的详细过程和最终战果来,然后不无遗憾地道:“可惜走了图们”
高务实笑着摆了摆手,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但显然恰台吉不懂什么现代诗,听得有些迷糊,高务实哈哈一笑,解释道:“譬如图们,现在看起来还活着,却不过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不足挂齿。”
恰台吉愕然,心道:这高钦使好大的气魄。
感谢书友“s”、“n”的月票支持,谢谢!顺便求个订阅和各种票票11
………………………………
第079章 拉下帷幕?
六千人的察哈尔降军如何处理,这件事可大可高务实的确需要稍稍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事实上,麻贵和恰台吉各收容了三千降军这个情况本身就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麻贵把这三千降军拿在手里,肯定是出于“献俘京师”这个方面的考虑,为的既是大明的面子,也是自己的功劳恰台吉方面则更加直接,想必是为了加强自身实力这个自身既可以是他自己,也可以是整个土默特。
高务实现在威望正盛,强令恰台吉移交俘虏也不是不行,但那样做容易造成土默特的离心倾向,与他本身早已打定主意的笼络计划有冲突,而且恰台吉在这次漠南大战之中所立的功勋可谓冠绝土默特,强行从他手中收走俘虏,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些。
如果直接就按照眼下麻贵和恰台吉各得三千俘虏的实际情况来分配,其实也不是很妥当,主要原因在于麻贵取得这三千俘虏的一战,是带着辛爱残部打的,而且是在恰台吉将对面拖疲惫之后趁势取得,明军本身没有在这场战斗中出力。
高务实想来想去,决定还是把这三千俘虏拿来做人情,毕竟这三千人送去大明,也就献俘太庙用一用,除了三千颗人头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既如此,倒不如送给土默特以弥补他们在漠南大战中的部分损失。恰台吉那三千人就给他自己留用好了,算是对他此番大功的褒赏,麻贵手头的那三千,可以直接交给把汉那吉,让他来分配给参战各部进行补充。
这样做,麻贵当然不敢抗命,不过高务实还是得给予一些好处。麻贵的封赏如何要看朝廷商议、皇帝决断,但高务实作为直接指挥麻贵的文官,对此有很大的建议权,因此他干脆将麻贵找来,直截了当地对他说,要他把那三千人交给把汉那吉处置,而高务实会在上疏朝廷时建议提升麻贵为总兵、麻承勋为副总兵。,
麻贵对此倒也没有什么异议,主要是他此前一直担心的事情被高务实给担了下来麻家已经有麻锦一个总兵了。
如果麻家再出一个总兵,那么单从官位上来说,甚至已经超过铁岭李氏,毕竟“东李西麻”而李家还只有李成梁本人是总兵,李如松现在还在神机营“挂职锻炼”呢。就算这次李如松也立下了斩杀董狐狸的大功,但了不起也就是个总兵,麻家依然能和李家分庭抗礼。
更何况,麻家还有麻承勋这个年轻一辈的副总兵,总体上来看,隐隐还是能对李家形成一点优势当然,麻家的家丁少于李家,但这是另一回事了。
处理完麻贵这边,高务实便把把汉那吉和恰台吉找来,也不提继续追击图们的事,反正肯定也追不上了,任他去吧。
高务实先把俘虏的处置决定告诉他们,听得两人都是神色一松,对视一眼,一起上前表示感谢。
高务实笑着接受了,然后道:“此事既然定下,图们那边想必也能消停几年,土默特方面大局已定,这次漠南大战算是拉下了帷幕,那么之前商议好的两件事也就该办了,一是那吉兄你要尽快与钟金哈屯完婚,二是完婚之后立刻召开库里台大会继承彻辰汗之位。”
把汉那吉自然欣喜,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高务实笑了笑,又道:“对了,还有件小喜事可以提前告诉那吉兄。”
把汉那吉面色欢喜,问道:“不知是何事?”
高务实道:“这次册封顺义王,会把此前的顺义王印收回,再次赐予新的印绶,而这一次的王印,是真正的镀金银印。”
把汉那吉听得大喜,上前一步隆重下拜以谢,高务实微笑着将他搀扶起来。
赐个印而已,把汉那吉为何这般感激?这事儿有点历史要说。
先前,俺答初封顺义王时,是有册有诏,但没有印的。后世的万历武功录中有载:“使太史奉金册,封俺答为顺义王,赐之诏。”
当初王崇古在拟定封贡事宜时,确定俺答封王,应该是给镀金银印,但隆庆五年册封时却并未颁给。故次年五月,王崇古为俺答汗请乞四事,其一即“请王印,如先朝忠顺王例”。
当时兵部会同户、礼二部计议认为:“顺义王印宜如崇古议铸给,凡表章俱用印恭进。”高拱也支持,隆庆自然也允准了,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一次给印的决定并没有执行。
到了万历元年四月,顺义王俺答汗再次“请给印,荣示诸部”,礼部“议依本王封号,铸给镀金银印一颗,差官赍送总督官处听俺答祗领”。这样,在封王两年后俺答汗才得到顺义王印。
依据这些记载,明朝议定颁发的顺义王印,是和当年哈密忠顺王印一样的镀金银印。但是在郑洛抚夷纪略中却有答原封王印不系金一段记载,里面有些不一样的情况:
夷使又云,前日中国封顺义王说是金印,今日久露是铜,顺义要缴还换金印,且原系金,却是铜,请罪抵换者。
余即笑骂云:“愚达子,再休言为天下笑。世间哪有金铸印,金即贵重称耳。”乃自举所束金带云:“如我是大臣,束金带,极尊贵,你看此带却是铜。此带我若用金造便费金几何,只是从来都以铜带称金带耳。代王印,也是铜。我总督三镇,古来说挂金印,今看也是铜。尔亟回与王说,勿再言令人笑你不省事。”虏使相顾首肯唯唯。
是时,虏方以铜印挟持为得计事,余不及思,即随口应答,故虏使即隽无词。若一经思想,或争辩原系金印,则虏得执词难我,无以应之矣。
这段记载显然告诉后人,明朝宣称并被蒙古视为金印的顺义王印实际上却是镀金铜印,为此,俺答汗甚至专门派遣使臣与大明的宣大总督郑洛进行交涉,要求换给金印,并对责任人治罪,但被郑洛随口应付了过去。
那么,顺义王印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据明史与明会典所载,明代印制,亲王为金册、龟纽金印,郡王为镀金银册、银印,百官一品、二品直纽银印,三品以下为铜印,将军印为虎纽银印,总制、总督、巡抚并镇守等为直纽铜关防。
而外国王印分三等:金印、镀金银印、银印。
在明朝颁给的外国王印中,高丽档次最高,为龟纽金印,吐蕃白蔺王紧随其后,为驼纽金印,安南、占城为驼纽镀金银印
永乐时颁给蒙古的王印中,顺宁王、和宁王、瓦剌三王为金印,其中顺宁王印为驼纽金印哈密忠顺王印则为镀金银印。
由此可见,金、银、铜还是有着明确区分的。郑洛所言确实是“随口应答”,因为王印中没有镀金铜印一说,也就是欺负蒙古人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比较不到位,所以才能糊弄过去。
因此,若依外国藩王印,顺义王印至少应是镀金银印若依亲王和百官印制,顺义王印也应是镀金银印或银印,断无镀金铜印的道理。
然而,明朝实际颁授给俺答汗的却是镀金铜印。金印变铜印,这中间究竟是明朝有意通过降低印制来降低顺义王的规格、级别,还是经手理事者随意的私自抵换,在后世是一个封存在历史烟尘之中的未解之谜。
现在,高务实也没有兴趣追究那颗目前掌握在钟金哈屯手中的顺义王印到底怎么变质的,但他亲自关照过工部,这次的顺义王印可不能玩花招,必须按照制度给于。
把汉那吉是知道前次的顺义王印有问题的,但大明当时不肯承认,他也没办法,谁知道高务实连这种“器物小事”都能关照得到,怎能不让他感到欣慰感激?
一通事情商议完毕,漠南之战到此算是真正拉下了帷幕,接下来便是趁着大胜之余威走流程了11
………………………………
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
漠南大战终于结束,土默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扎萨克图图们汗大败而走,且面临后院失火的严峻形势,整个蒙古的局面顿时为之一变。
在这场战争中,单纯在战场上表现最佳的,无疑是脱脱恰台吉,这位年近五旬的哲别神射,在其征战生涯的尾期,再次向天下人展示了什么叫蒙古第一悍将。
把汉那吉这位此前从未上过战场的土默特西哨统帅,这一次总算为自己正了名,虽然不像恰台吉那样临阵斩将,进退自如,但也称得上调度自如,尤其是他能很好的协调明蒙双方多支军队之间的关系,更是展示了一位统帅应有的素质。
毕竟,战将只需要能打,而统帅则要求懂得更多。
但若要说此战真正奠定了谁的威名,却是谁都要让位于册封顺义王全权钦使高务实。
明明他只是一个册封钦使,偏偏做出了几省经略都很难做到的大事!
宣府、大同、山西、蓟镇、辽东,五镇大军随着他的指挥,在长达两千多里的战线上发起多路攻势,成功的瓦解了蒙古左右两翼的大明敌对势力对此次册封的破坏,同时以最坚决的反击,将这些势力或摧垮,或击灭!
速把亥、董狐狸被阵斩,长昂弃守大宁,辛爱被擒,图们败走……这一串串、一桩桩,哪怕单独拧出来也是大功,何况全部加在一块儿?
桦皮岭会战的战报传到京师时,整个燕京城如同被引爆了一般,震惊和狂喜冲击着每一个大明子民,无论官吏、士兵亦或贩夫走卒,都如同吃了人参果一般,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喜气,陌生人见了面都是满脸笑容。
速把亥被阵斩,麾下两万精骑损失过半,余众溃散;
董狐狸部被阵斩三千余,被俘四千余,部落领民被抓获两万多人,余众溃散;
长昂部兵力损失最小,约莫只是近千,但他丢了一个完整的大宁,还被戚继光从大宁城中找出不少他临时掩藏的财宝,目前大致折价约二三十万两,其中甚至还有故元时期从各地搜刮来的一批古董;
辛爱部就不必说了,除了战死的儿子之外,他从自己本人到部曲、领民,通通被一网打尽,全军覆没;
图们汗也没强到哪去,他爷爷和老爸给他留下的朵颜三部,现在一部完全打残,一部成了丧家之犬,剩下一个炒花部算完整,偏偏还是三部中最弱的一部。
而其重要附庸势力内喀尔喀泰宁部,由于首领速把亥的战死,让图们在内喀尔喀的支持力量大幅减弱,今后的内喀尔喀会不会出现变局,连他自己都不敢确定。
更让他痛心疾首的是察哈尔本部损失了一万五千精锐,这个损失让图们大汗屁股底下的宝座更加动摇了起来。
可以这样说,即便此次土默特召集的库里台大会不废黜他的大汗之位,他自己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舔舐伤口,至少数年之内没有兴风作浪的能力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论功都要从高务实开始!
高务实过去的辉煌又被再一次提起,贩夫走卒想起他不到十岁时便和刘显合作降服了百里峡响马,并将之改造成如今大名鼎鼎的京华商社;文雅之士想起他那冠绝大明的六首状元身份;士绅名流想起他曾经救济卫辉难民,得了万家生佛的美名;京中官员想起他在广西巡按任上不仅平定了数次叛乱,甚至“偏师定安南”……
哪怕是再如何反对实学派的人,也不得不承认高务实这家伙,论能力那是真没得说。
一次成功,哪怕这成功再大,也有可能是侥幸,但倘若次次都成功,那就不可能是侥幸,只能是实力了。
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个说法:王学有王文成公,实学有高文正公,然王学后继无人,实学却有高龙文!
满朝上下大肆议论之时,不少官员上疏夸功,认为应该奖赏有功人员,内阁方面对此没做任何票拟,但却把相应的奏本直接呈去了司礼监。
意外的是,一贯只要高务实有功就恨不得重重有赏的万历天子朱翊钧,这次居然没什么反应,或者说反应有些迟钝——直到第三天时,他才在某本奏疏中批复了一句与此有关的话:“非朕不赏,不欲先赏也。”
哦……
这下大伙儿就明白皇帝的心意了:我不是不赏,我是不想在事情没有全部办完之前就赏。
这句话的潜台词很容易体会:虽然现在已经立下大功了,可他此去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完成顺义王册封,之前的这些功劳都是以此目标为基础的,所以要赏就要赏个功德圆满,九十九拜都拜了,还差这最后一哆嗦吗?等完成册封之后回京,该赏的自然少不了!
好吧,这下子圣意是明白了,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就又到了做选择题的时候。
要不要开始准备反对这次的封赏呢?
不到二十岁就立下这样的大功,将来……可不好办啊。
抱持这样心思的人,自然不承认自己是嫉贤妒能的,在他们看来,这既是为了大明好,甚至也是为了高务实好呢。
有人反对,当然也有人支持,实学派内部就对高务实这次的表现极其满意,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向首辅张四维表示,请他不必拘泥于“避嫌”,高务实这次的功劳之大,所展现的能力之强,都容不得他这个做舅舅的因为要避嫌而故意压着。
因为时间关系,暂时还只有京师及京师附近的实学派官员来得及给张四维表达这样的态度,但是可以预计,过个十天半个月,就该有两京十三省、全国各地的实学派官员把条陈递到张大学士府,向首辅表达同样的意思了。
张四维给各官员的答复都很一致,表示自己虽然是高务实的舅舅,但首先是大明的首辅,自然万事以公议为先云云。
他没有明说会如何,但态度已经很清楚,该是高务实的功劳,他都支持给于封赏。收到回信的实学派官员这才放心下来。
而此时此刻,高务实本人倒还颇为淡定,一方面下令让明军各部除一开始就护卫他的人马之外,其余全部返回大明境内,由各督臣、抚臣调回原处;一方面带着得胜之师回返。
这次他的目标,终于成了归化城。
…………………………
感谢书友“钢筋913”的月票支持,谢谢!
………………………………
第081章 务实授徒
蒙古,是大元的前身,亦是残余。
随着库里台大会的日益临近,近期以来蒙古人最重要的一场婚礼悄然落下帷幕,大成台吉迎娶了俺答的遗孀钟金哈屯。之所以是“悄然”,因为这场婚礼虽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但双方男非初娶,女是再嫁,大操大办不符常理。
除此之外,还要照顾一下大成比吉和额尔德木图的面子。
“老师,今天瓦剌人的使者也到了。”额尔德木图有些兴奋地出现在高务实身前,冲着闭目养神的高务实一拱手,道:“父亲说,就算老汗在位时曾经打得瓦剌人数次迁徙,都没有今日这般盛况,他让我前来再次向老师致谢。”
高务实没有睁眼,近来他劳心劳力,虽然年轻,也颇为倦怠,这些天一直表现得很疲惫,库里台大会的操办他几乎没有参与,全部交给把汉那吉和钟金哈屯这对新……呃,再婚夫妇自行处置。
“大哉乾元,恭喜蒙古又有了兴盛之相。”高务实语气平静地说道,然后话锋一转:“额尔德木图,你可曾想过,以元之极大,何以迅速败落?”
这不是送分题么?额尔德木图马上道:“蒙古人不知马上可得天下,马上却治不得天下这个道理。”
谁料高务实却摇了摇头,道:“元时,文化甚盛。”他缓缓睁眼,看着眼前半大的蒙古学生,微微一笑:“甚至,汉人也有不少得益于这种文化的地方。”
额尔德木图呆了一呆,迟疑道:“真的吗?”
“你不信么?”高务实微微笑着,道:“元代文化是波斯文化、蒙古文化、汉文化的结合,文化越交流就越兴盛……我举一个例子:青花本是波斯文化,蓝色调是***的主色调之一。在元之前,中国没有青花。元时,从波斯带来了这种蓝色的纹样,可以画在瓷器上。
青花瓷之前,无论中国陶瓷如何更迭,都是各领风骚,可是青花瓷横空出世之后,马上成了主流,二三百年来没人撼动它的地位。”
高务实这个举例的确没有问题,从元以后,明清两代,民窑、官窑占第一位的,都是青花瓷。晚清的时候,粉彩倒是挑战过它的地位,但最后也是败给了它。
但光一个青花瓷还不足以让额尔德木图相信,他的神情显然是将信将疑的。
于是高务实又道:“还有景泰蓝,元对大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工艺品,还有就是景泰蓝。它是以蓝色基调为主的,于元代始创,跟景泰没关系。其实景泰蓝也是典型的外来文化,归根结底就是掐丝珐琅工艺,是由阿拉伯人——也就是回回传来。明初《格古要论》中称其是从“大食”传来的工艺。而聪明的中国匠人学会了这门手艺,再把中国纹饰套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