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明军的阵型来看,一个方向除开第一排列刺刀阵的士兵之外,还能射击的只有一千两百多人,而这一千两百人,又分成了三列,刚才只有第一列开n。
四百多人的一轮齐射打中了五十个左右的目标,这个数据如果出在线膛n时代,可能有点糟糕,但在眼下的滑膛n时代,就已经很令人震惊了。
虽说骑兵个体大,目标明显,而且在绕袭过程中,明军只要往前开n就行,对方该死的那些倒霉蛋自然会撞上子弹,但是以前的滑膛n对着正面开n,子弹也可能上飘或者下坠,准确率是很堪忧的。
而这一次,万历一式燧发滑膛n的上飘下坠都很少,虽然也谈不上精准,但比起过去那是强多了。
因为万历一式其实是一款“伪线膛n”按照高务实的要求,这款n的n身内部有四根对称的既细且浅的直膛线。
膛线就膛线,为何要说伪膛线呢?因为在高务实的观念中,膛线应该是后世那种螺旋状的模样,这种早期的直膛线效果比较有限,而且由于冶金水平限制,考虑到金属应力问题,这四根膛线拉得非常轻微,以免影响n身强度,引起炸膛。
在高务实看来,这玩意儿实在达不到他心目中的“膛线”这个级别。
但事实证明,有没有这四根线,影响还是很大很大,万历一式的射击精度远超京华的上一代主力产品隆庆二式!最起码它的子弹不至于乱飞了。
一轮齐射,蒙古骑兵就懵了,远处观战的辛爱父子也懵了。
哈木把都儿面色发白,咽了口唾沫,道:“阿布,捏儿格战术失败了,要不换失兀赤试试?”
感谢书友“钢筋913”的月票支持,谢谢。
………………………………
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
“捏儿格”,蒙语中的意思大致相当于“围猎”,一般来说会从两面包抄开始施展,这个战术的后续变化很多,规模的大小也可以任意调整变动。,
如果要简单的形容一下,那大概就是蒙古军自身呈环形包围猎物,逐渐向中心收缩,密集聚拢,使敌人插翅难逃。
但蒙古人并不总是需要大量部队来完成这种战术,由于此前数百年,他们的箭术与机动性几乎一直处于优势之中,所以即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包围敌人。
而且蒙古人在施展捏儿格时,并不怎么担心自身的包围圈过于薄弱这个问题,他们有时将阵线延展数里,才将敌军包围。
有人或许要问,这么薄弱的包围圈有什么意义呢,一冲就破了啊?
没错,集中主力去冲这种薄弱的包围圈当然是一冲就破,可是在蒙古人眼中,距离根本不是事,所以他们会继续尝试包围反正之前你们冲阵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少伤亡,他们完全有能力不断的包围你。
而如果对手也不停地选择冲破包围,那就是和蒙古骑兵拼耐力了
人家是可以一次远征几万里甚至十万里的蒙古人,选择跟他们拼耐力,这不摆明了是在找死吗?
而且这个捏儿格战术的施展范围有时候可以极其巨大,举个例子:17年,蒙古人攻陷弗拉基米尔城之后,派出诸万户,以捏儿格的形式攻略各个城镇与要塞,包围圈长达数百英里,并逐渐收紧。
另外,有时他们会故意在捏儿格中留出一定的空隙,就是为了让敌人由空隙中逃走,但这实际上这种空隙本身就是陷阱:敌人在仓皇逃走的过程中难以维持纪律,经常抛弃武器以便逃得更快。,
这个也有具体战例,蒙古人正是用这种战术,在1241年的穆希之战中击败了匈牙利人。
但是,捏儿格战术的核心,或者说基本依赖的两点是缺一不可的,那就是机动性与骑弓射程。
机动性保证了他们能够在速度上使这种包围永远可行,骑弓射程的优势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包围缩紧中打击对手而自身几乎不受战损。
这就好比一轻一重两个剑士对战,重剑剑士明明一剑就能要了轻剑剑士的命,可是轻剑剑士的速度快得前者根本跟不上趟,而他的轻剑却能一剑一剑在重剑剑士身上划破一道口子,偏偏这位轻剑剑士还耐力极佳,几乎不知道累。
那结果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位重剑剑士就算身体再好,迟早也被放血放成干尸。
然而现在,辛爱忽然发现他们丢失了射程优势!
换句话说,轻剑剑士发现自己手里的剑已经划不开重剑剑士的盔甲了,而重剑剑士居然丢了重剑,拿出一把比自己更长的轻剑来使,只要自己上前,就会反过来被他划上一剑。
三百年没出过的新鲜事,居然被他辛爱赶上了!
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辛爱自然懵了。
好在,他年纪大了反应迟钝,儿子哈木把都儿却还在盛年,提出赶紧更换战术,把“捏儿格”换成“失兀赤”。
这支明军虽然表现诡异,手中的火n射程和精度也都大出辛爱的意料,但他脑子里一门心思要补血,哪里肯放弃?一听儿子的话,马上表示同意,大声下令道:“召回左右两军,失兀赤准备!”
号角和鼓声立刻起了变化,左右两支骑兵立刻开始回转,而中军骑兵开始分组,以约莫每五百人为一个攻击波次,开始施展失兀赤战术。
蒙古人的失兀赤战术与欧洲15至16世纪战争中的半回转战术r类似。这种战术的具体方式是蒙古军队向敌阵派出多波战士,每一波都在冲锋的同时射箭,并在与敌军接触之前退却,回转至己方阵线。
他们射出最后的箭矢并退却时,距离敌军约40到50米。这段距离足够他们的箭矢穿透敌人的护甲,同时也足以使他们避开敌人的白刃反冲锋。
失兀赤显然也需要利用骑射能力,但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骑术而非箭术,因为这个战术本身并不是作为一种自身零伤亡的战术来施展的,它是允许自身出现一定伤亡的毕竟冲得太近了一些。
不过,对方因为不知道蒙古人究竟是要冲阵还是仅仅散射袭扰,只能保持长n阵或者类似的防守阵势,以免被蒙古人冲阵导致阵型崩溃、一败千里。
但即便对方主要力量都集中在长n或者类似的防守阵容之上,还是不能完全排除其阵中的远程力量能够给蒙古骑兵带来一定的伤亡。
辛爱肯拿一定的伤亡来换取这场仗的胜利,说明他的确是穷疯了,或者说他无法忍受现在这样的局面。
本来,他以为自己和图们汗大致上还是合作的关系,谁知道因为此前那场大败,现在的结果是图们汗明显成为主导力量,而他作为土默特的“地主”,反倒成了图们汗的附庸。
土默特虽然名义上的地位只是右翼三万户之一,但实际上早就是右翼之主,辛爱自己在心理上和图们汗这个左翼之主是平起平坐的,现在混成这样,他如何能忍?自然要找机会加强自己,顺便也要打出威风来重振声威。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辛爱强硬了一辈子,哪里能受得了这种寄人篱下的滋味,想想图们汗刚才派自己出来救援时那种命令下属一般的口吻,辛爱就觉得自己必须拿下眼前明军不可。
失兀赤五百人为一个攻击波次,但并不是龙门三叠浪式的在同一个点发起,而是四面方没有规矩的发动。这是为了对方摸不清主攻方向,在匆忙的调兵遣将中自己乱了阵脚。
第一波次从左翼最先发动,五百蒙古骑兵以在正常不过的冲阵阵势逐渐提高马速,千蹄飞踏,带起衰草黄尘,冲向明军右翼。
明军果然有一些动摇,但辛爱还来不及欣喜,就看到一员年轻的明军将领手起刀落,砍下一名往后退了两步的士兵头颅,并且厉声大喝。
明军的轻微动摇立刻止住了,刺刀阵依旧立在阵前,后方的三列火n队早已装弹完毕,第一列横队在那名年轻将领的喝令下端起手中火n。
“砰!”11
………………………………
第068章 万历一式威天下(下)
或许是冲阵状态下蒙古人的可中弹面积比游走时要小,又或许是明军面对冲阵状态的蒙古骑兵有些畏惧,总之这次被击中只有十来人——基本上这都是可以直接宣布击毙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弹,即使没有致命伤也必然落马,而在战马高速奔跑中落马,就像从飞驰的摩托上跳车一样,不死纯属天不收你,而这一类战绩显然不可能算作对方自己摔死,只能算在火枪兵头上。
之前的击毙,也有很多都是这般情况,只有击中马匹导致的骑兵落马才有必要另算。不过鉴于明军的习惯,反正只有最后的首级能“入账”,倒也就无所谓了。
这一波次攻击,骑兵自身被击中的只有十来人,但战马中弹则比之前更多了些,足有近三十匹战马被万历一式火枪击中。
这枪的威力除非直接击中马头,否则很难直接将一匹战马击毙,至少也能挣扎一段时间再死,但那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马上的骑士还是会落马。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无伤落马,对于战斗状态中的蒙古骑兵而言,摔当然也肯定要摔,但未见得一定致死。
蒙古人常年骑马,落马之后的危险性就跟汉人崴脚之后的危险性差不多,摔跤是多半会摔跤,但摔死就属于点背了。像历史上的把汉那吉一般,打猎时落马摔死(他应该当时没死,但是蒙古人医术有限,所以抢救无效)还是比较少见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一轮五百骑兵的“失兀赤”,蒙古人在取得战果之前就先失去了四十骑左右的战斗力总是不争的事实,这让在远处观战的辛爱黄台吉脸色一片铁青。
好在蒙古骑兵从捏儿格改为失兀赤之后还是有效果的,至少明军也进入了他们的射程,并且是破甲箭射程。
“咻!咻!咻!”的箭矢破空声在枪声过后几个呼吸之间响起。
蒙古人被明军击毙击伤之时,因为他们自己在众马奔腾之下,基本听不见身边战友发出的声音,所以对士气的影响比较小一点,而此时明军被一轮破甲箭洗礼时,情况就糟糕得多了。
火枪兵肯定是不着重甲的,遭到这种四五十米左右的抵近射击,鸳鸯战袍下的那一层薄棉甲显然起不到多少防御效果。
“啊——”的惨叫声顿时到处响起。
第一排支起刺刀阵的明军士卒最是紧张,在保持半蹲姿势的同时尽量蜷缩着身体,希望减少中箭的可能。
不过他们多虑了,蒙古骑兵根本没有兴趣对一群半蹲着的目标放箭,而是把目标对准后面端着火枪和正在重新装药装弹的火枪兵——站着的肯定比蹲着的容易射中。
一波箭雨过后,蒙古骑兵极其默契地左右分开,绕了一个心形的圈子又回去了。
他们留下的,是数目过百的明军士兵受伤或阵亡,当然总体而言,由于箭矢的特性,还是阵亡的少,受伤的多。
正在这条战线督战的张万邦勃然大怒,眼见得还是有超过一半的第三列火枪手装弹完毕(第一列刺刀阵,第二列刚放过一轮枪),大喝道:“第三列,放!给小爷干他们屁股!”
嗯……张兄弟你很会用词。
不过明军士兵没兴趣琢磨“少将军”用词之精妙,纷纷含怒端枪,照准自己选定的目标扣动扳机。
“砰!砰!砰!”又是一轮枪响。
蒙古骑兵虽快,调转马头毕竟还是要一点时间,被这轮不太整齐的齐射一顿好打,骑兵和战马中弹的大概各有二十左右,差不多也是四十人上下的损失,与之前冲过来的时候居然相差不大。
张万邦见状,大声喊道:“好!打得好!今儿打赢了,除了那些该有的赏赐之外,老子额外给你们加餐,每人二两肉!”
这些明军士卒可能也是没心没肺惯了,闻言怒气顿散,纷纷大喜,只有一些同乡出身的士兵一脸悲戚地去找自己老乡的尸体,或者去关心受伤的乡党。
张万邦马上把脸一沉,喝骂道:“去你娘的,找什么找,找死吗?蒙古人的失兀赤你们第一回见啊?他们随时还会再来!都他娘的给老子回到自己的位置,再他娘的乱跑,老子一刀剁了你们的狗腿!”
但他也不是只骂士卒,这段话刚落音,他便转头大喊:“霍医官呢,请他带两个医士过来,告诉他,就说我这里死伤过百!”
有明一代军中是有军医配备的,不过相对于士兵数量而言,军医配备的人数很少。其中京营方面,按比例来说大概是一万士兵只配备一名医士,一个“团营”大概一名医官加两名医士。
反倒是边军的医官配比倒要略高一点,大约一千五百人配一名医士,如早年间定额三千人的戚家军,就配备一名医官、两名医士和一名兽医。
这大概是因为京营一来空额很多,二来京中有太医院可以随时分配医护力量——明代太医院并非只管皇室医护,高级文武官员都可以享受太医院的“免费医保”,而军队如有需求,皇帝也肯定会派太医院进行支援。
众士卒见张万邦这么吩咐,心头平和了一些,也不抵触他的命令,赶紧又各就各位去了。
张万邦抹了把汗,心中暗骂:狗娘养的,十多年不打仗,这群二愣子一点手艺全荒废了,老子要不提醒一下,万一蒙古人吃错药再来一把,这条线非崩了不可,不知道老爹那边怎样?
他转头看了一眼,见身后那边防线基本没有变化,这才松了口气,心道:看来赌对了,京华的行头加戚南塘的兵法,好用还是好用的,这两波下来我们死了百来人,鞑子死了估计也有七八十,但他们还死了几十匹战马……这是兑子啊,我大明百万大军,而且还是步军兑马军,鞑子肯定兑不起。
不得不说,张万邦的“兑子论”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因为在他琢磨这些东西的时候,另一边的辛爱黄台吉已经脸色黑得犹如锅底一般了。
张万邦刚才应对的只是一波失兀赤,实际上刚才同时发动的失兀赤有三波,战损比例基本和张万邦这里情况差不多。
论战损的人数,蒙古骑兵略少于明军,但是辛爱作为打了一辈子仗的老手,除了看出“兑子作战”对他而言极为不利之外,还看出另一个“极为不利”,那就是蒙古人这边的战损几乎都是永久性战损,也就是战死占了绝大多数,而明军那边直接战死的很少,多数人被射中之后只是受伤,而箭伤……
这么说吧,只要不是被射中要害的倒霉蛋,其他人有很大几率在得到救治之后存活下来,最多三个月就能重新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作战序列。别以为只有西医善于外科,其实西医擅外科很迟(教会不允许解剖),而反倒是中医,在战国时期就有专门针对箭伤的医书问世了。
亏大了!
这笔买卖亏得没边了!
辛爱愤怒得把马鞭都给扔了,大怒道:“停止失兀赤!全军集结,准备冲阵!”
本来想着靠骑射功夫少受点损失,结果发现百试百灵的骑射居然对付不了对面这支本来根本没放在他眼中的明军。
辛爱出离的愤怒了,他现在打算不计伤亡也要拿下这支明军!
哈木把都儿胆战心惊地道:“阿布,要不咱们绕过去吧,这伙明军手里头的家伙扎手得很,冲阵的话……”
“你糊涂!”辛爱勃然大怒,道:“既然明军今日能集中六千人使用这种火铳,那么来日,他们就有可能变成六万,甚至更多!你想想看,土默特能和六万明军打这样的仗吗?打完之后土默特还能剩下什么?倘若不是六万,是十二万呢?是六十万呢!”
“可……”哈木把都儿心中无力地哀叹:可您老今天把剩下的这点人马全砸在这里的话,土默特将来如何,跟您老还有什么关系?
辛爱面色一肃,凛然道:“我意已决,今日必须全歼这股明军,让明人朝廷以为这种新式火器毫无用处。”
哈木把都儿默然无言,心中叹了口气,暗道:就算真的成了,只怕也未见得有用啊,这东西肯定是京华所出,而京华是那高务实的,只要有他在,眼前这股明军就算全军覆没,明人朝廷还是有可能继续装备的……
还是三哥说得对,马芳不可怕,戚继光不可怕,李成梁更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这个高务实!
可惜这厮胆小如鼠,躲在沙城不肯露面,否则就算拼光人马也得把他给宰了!
真是可惜啊!
高务实可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挨了骂,不过他的计划直到现在为止都还比较顺利,想必就算知道被骂了也能唾面自干。
不过,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到了。
辛爱所部的蒙古军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集结,清点了一下人数之后,辛爱愤怒的发现,就这么几次试探性的进攻,前前后后居然少了好几百骑兵,而更令他愤怒的是,对面的明军损失竟然只是和他持平。
耻辱啊!
纵横草原几万里的土默特勇士,今天居然和明军卫所兵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
辛爱冷着脸,缓缓抽出腰间的弯刀,用尽全力大吼道:“土默特的勇士们,伟大的成吉思汗在长生天看着你们!”
所有蒙古骑兵听到“成吉思汗”之后都立刻面色肃然,昂首挺胸,等待着辛爱黄台吉的吩咐。
辛爱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再次大声道:“他将看着你们,用你们的武勇告诉明人,蒙古是狼,汉人是羊!”
蒙古骑兵们心头热血澎湃,齐声怒吼:“蒙古是狼,汉人是羊!”
辛爱手中弯刀猛然前指,口中大喝:“杀——!”
几个千夫长按照辛爱之前的吩咐,带着这帮心潮澎湃的蒙古骑兵纵马前行,逐渐加速到冲锋速度,朝明军那看似单薄无比的刺刀阵杀去。
说来也是巧,他们选择的突破点正是张万邦镇守的北线。
张万邦看着冲来的大队蒙古骑兵,说不害怕那也是假的,毕竟他知道的“内幕”可比底下这些士卒多得多。
高务实送来的书信和戚继光送来的操典里头,都曾明确提到过:战马肯定会对明晃晃的刺刀有自动避让的举动,但蒙古人控马的能力极强,如果他们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强行突破,是可以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突破刺刀阵的。
这种情况不是不能避免,避免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先集中火炮轰击,使对方的战马惊惧,继而变得敏感胆怯,不受对方骑兵控制。
但问题在于,这次张万邦他们出兵的时间很紧急,而由于出关之后还有不少山路要走,因此并没有携带火炮。
戚继光由于离得远,也不知道高务实这边给张秉忠、张万邦父子安排的具体任务,对这种情况没有任何指导。
高务实倒是给出了一个办法,但他也在信中坦陈,这个办法只是他的推测,是不是真的有用却没法保证,要他们父子自己商量着办。
实际上张万邦也没什么信心,他之前只是鉴于蒙古人多年来都不肯硬拼的习惯来推测,认为不会走到让蒙古人选择同归于尽这种打法的这一步,所以对于高务实给出的办法也没抬在意。
谁料高务实这个乌鸦嘴居然一语成谶,辛爱这厮还真的吃错了药,选择不顾伤亡来战!
面对汹涌而来的近万蒙古骑兵之冲阵,张万邦只觉得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兴奋,扯开嗓子发出震天的吼声:“第一、二、三横队任务不变,第四横队放弃装药装弹,手雷投掷准备!”
第四横队就是最后一列横队了,本来他们的任务是和第二、第三两支横队形成三排连续火力,以降低火力间隙,但面对蒙古骑兵的直接冲阵,理论上来说等到他们能开枪的时候,估计蒙古人都已经杀到眼前了。
所以,高务实给出的在无炮火掩护的作战状态下的应急办法,就是撤销第四排的轮射任务,临时改为掷弹兵!
………………………………
第069章 辛爱成擒!
两百步!
第一轮齐射“砰”地打响。
这是万历一式火枪在戚继光给出的操典中最大的有效杀伤距离。
戚继光本人是认为不该在这么远就开枪的,他认为至少应该放近到一百五十步,甚至最好放近到百步左右再开枪,但这个理论主要针对正常情况,像今天面对的这种非正常情况,前线将领当然可以临时调整,以争取能在对方杀到眼前之前多打出一轮齐射。
这一轮齐射的效果的确不太行,不过主要问题可能并不是出在火枪本身上,而是出在明军士卒的精神状态上——近万骑兵直冲而来的威势太惊人了,连地面都在震动,很多明军士兵的手抖得跟打摆子似的,射出的子弹鬼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张万邦其实完全能够理解,这未必是真正的胆怯,而很有可能只是正常的反应,毕竟大伙儿都是人,虽然很多人都有对蒙古鞑子的作战经验,可那都是在自己守在坚城雄关之中的情况下得到的经验,像今天这样在野外靠着如此单薄的防线硬扛蒙古人的冲阵,那可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别说下头的普通士卒,便是他身边的家丁都一个个面色紧张,好些人拿着武器的手都在颤抖。
甚至就连他自己,这个一贯以胆大包天著称的年轻将领,此刻也是心跳得比鼓声还快,全身血液近乎凝固,眼睛充血到通红如赤,目中除了快速靠近的蒙古骑兵之外,就没有别的景象了。
“生死置之度外”这话说来容易,有多少人真能随随便便做到?
蝼蚁尚且贪生,况乎人哉!
很多时候,英勇只是不得不为,只是不英勇会死得更惨罢了!
第一轮糟糕的齐射,几百声枪响,换来的不过是蒙古人五十来骑的损失,在万人冲阵面前不值一提。
好在张万邦把戚继光的操典背得滚瓜烂熟,下意识喊道:“第二列横队退后装药装弹,第三列横队上前,准备射击!”
紧张到不能自已的士卒们机械地执行他的命令,甚至可能是过于紧张的缘故,士卒们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直截了当地就照办了,结果反倒比之前在大同训练时表现得还好,用最快的速度切换了射击队列。
蒙古骑兵进入一百五十步之内,张万邦也没有思考的余地,下意识直接喊道:“开火!”
又是一阵“砰砰砰”,这次的效果好了不少,蒙古人至少损失了一百五十名骑兵。
但大队骑兵依旧丝毫不停地冲来,许多骑兵口中还在高呼“成吉思汗”。
张万邦额头冒汗,两轮齐射只打掉对方两百骑,而对方已经进入一百五十步——不对,现在只有百步距离了。
“第三列横队退后,第四列横队上前,准备投掷手雷!”
“预备……长投!”
手雷,或者手榴弹的投掷是有好几种方式的,最远的一种方式就是先助跑再投弹,但现在张万邦来不及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搞定点投弹。
定点投弹又分站立式和匍匐式,现在当然是站立式定点投弹。
“投弹!”张万邦大喝:“取弹准备!——投弹!”
投手雷显然比这个时代火枪兵装药装弹的速度更快,哪怕万历一式已经进化到了燧发枪时代也比不过投手雷。
毕竟,燧发枪主要是去掉了点火发射这个过程,但前装枪时代的非一体化子弹,得要先装药再装弹,其中还有清理枪管、拿通条去捅火药的这种程序,就更费时了。
而手雷,只要取到手中,拉开引火就可以扔,自然快捷。
虽然此时的火药威力远小于后世的那种威力,但一下子几百颗手雷扔过去,仍然炸得蒙古骑兵人仰马翻,甚至一下子把他们打懵了。
这一波手雷的战果一时没法清点,张万邦凭感觉估计至少让蒙古人损失了三四百人之多,放在平时的话,已经形成了一场足以祭太庙的大捷。
但蒙古人只是稍稍迟缓,立刻更加疯狂的冲了过来,而张万邦也只喊出第二个“投弹”,蒙古人再吃了一波手雷的轰炸之后便冲到阵前。
此时的辛爱所部,人员损失已经过千,要是在往常,估计他要下令鸣金收兵了,可是今天的辛爱双目赤红,盯着战场一言不发,根本没有收兵的意思。
他要看到麾下铁骑一举摧破明军方阵、大肆屠杀的那一幕!
然而,意外发生了。
两轮火枪齐射和两轮手雷轰炸之后,蒙古骑兵的战马明显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不少战马受惊,开始乱蹦乱窜。
马背上的骑士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维持自己不至于被颠下马来,却无法快速安抚战马,让它们老老实实作战。
事实上,因为马奶是蒙古人军需补给品的缘故,蒙古军中的战马的确是以母马为主,而显然母马虽然平时更温驯,却也更容易受惊。
冲阵显得混乱且迟滞了不少,但由于人数优势,在任何人看来,这一波冲阵都仍然足够击穿明军方阵的防线。
但事实却朝着相反的方向而去——剩下的蒙古骑兵冲到离刺刀阵不到二十米左右距离的时候,他们胯下的战马忽然明显减速,不肯按照马上骑士的指令继续向前,甚至有些战马四蹄前倾,马身向后,做出“刹车”般的强行减速动作!
尤其是处在冲阵边缘的战马,更是不听招呼地开始朝左右两边的空地转向。
有一部分战马或是胆子更大,或是马上骑士的骑术更佳,还想着继续向前冲去,却被那些减速的战马所挡,不得不减慢了速度。
“操他娘的,早知道这样,头阵那一列摆它几百把青龙偃月刀,老子连拒马和鹿柴都不用了!”张万邦看见蒙古骑兵们冲到阵前之后居然一片混乱,不由得大喜过望,哈哈大笑。
不过他还不算完全得意忘形,立刻想起高务实吩咐,大喊道:“继续轮射!第二列再次上前,给老子打!”
现在双方已经接近于白刃战的距离,手雷就不能扔了,只能在刺刀阵之后放枪。
而就在他喊出这一声的同时,对面的辛爱手足冰凉,腰背一下子变得无力起来,差点直接一头倒栽落马,幸好哈木把都儿见机得快将他一把扶住。
“阿布,情况不对!明军的掌心雷也变厉害了,还是赶紧收兵吧!”
辛爱的目光已经渐渐失去焦距,呆呆地道:“又败了,我又败了……为什么?”
他的确想不明白,明明他所部的骑兵即便在这“十年和平”之中也没有出现多少战斗力下降,可是为什么却连遭败绩呢?为什么呢?自己真的没有天命吗?
哈木把都儿见辛爱只是发愣,却一句命令都没有,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