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喀巴去世时,格鲁派还没有采用活佛转世的办法来解决领袖人物的继承问题,是由他弟子贾曹杰、克珠杰等相继继承他的法座,称为甘丹赤巴。网更新最快电脑端:/
此后不久,新兴的格鲁派就受到仁蚌巴家族的限制和打击,处于低潮。这期间有宗喀巴晚年时的一个弟子根敦珠巴在日喀则新建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中心。
根敦珠巴去世时扎什伦布寺的法台仍是由其弟子继承,但是同时有一些人认为在达那地方出生的根敦嘉措是根敦珠巴的转世,并把根敦嘉措迎请到扎什伦布寺居住。
由于当时格鲁派中还没有实行活佛转世的制度,所以根敦嘉措的地位一直难以确定。后来根敦嘉措受到扎什伦布寺法台意希孜莫的排斥,离开扎什伦布寺到哲蚌寺学佛。
根敦嘉措在前藏各地活动,逐渐有了名望,他又在山南兴建了曲科杰寺。正德七年,意希孜莫请他返回扎什伦布寺,让他担任扎什伦布寺的法台,这可以说是格鲁派中活佛转世对师徒相传取得了优势。
这时,仁蚌巴下令禁止格鲁派僧人参加拉萨正月的祈愿**会,哲蚌寺僧众请求根敦嘉措返回。正德十二年,根敦嘉措出任哲蚌寺法台,正德十三年,由他主持拉萨正月祈愿**会,争回了格鲁派僧人参加祈愿**会的权力。到了嘉靖四年,他又兼任色拉寺法台。
从此,根敦嘉措的历辈转世都要担任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法台,这就使他的转世系统的影响和实际地位超过了甘丹赤巴,成为格鲁派的实际的领袖。内邬宗宗本还把哲蚌寺的别墅送给他,改名为甘丹颇章。
此后便是索南嘉措的时代了,这位活佛此前也有过介绍,就不多说了。要说的是,他在历史上就表现出极高的政治能力,被打压的格鲁派正是在他手中取得了其在蒙古的生机乃至大发展。
索南嘉措活佛在将黄教送往蒙古,并使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有过三次最关键的举动,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三次举动都说明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手段。
第一次不必多说,就是和俺答的会晤与互赠尊号。
第二次则是他亲自赶往土默特主持俺答汗的葬礼——虽然在原历史上这件事拖得有点久,但那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活佛出行,一路为当地信众开坛,讲经说法),活佛本人的决断没有任何迟疑。
第三次则是他在圆寂之前就公开“预言”:四世活佛将在蒙古地区产生。这件事很有意思,因为他圆寂之后,黄教与土默特联合确认,他的转世灵童正是俺答的一位重孙,这位俺答汗的重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蒙古族出身的活佛转世灵童。
原因不敢多说,反正高务实已经下了黑决心,以后转世灵童这档子事,咱们就提前开始搞鞑清历史上搞过的那一套——要不要照搬金瓶掣签制度无所谓,但反正就是把转世灵童的确认权收归大明来决定。
索南嘉措活佛如此有政治头脑的人,高务实说服起来反而更容易。
说服聪明人其实真的比说服蠢蛋容易得多,因为聪明人会审时度势,而蠢蛋只会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
这次高务实给索南嘉措的信中,除了对他弘扬佛法、劝人向善等功业歌功颂德了一番之外,真正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三点:
一是告诉他这次来是帮俺答主持葬礼可以强化黄教在蒙古的地位;二是请他来为新任顺义王赠予尊号,可以获得新任的年轻顺义王接下来数十年的全力支持;三是这两件事做好之后,自己将会为他在大明皇帝面前讨得封号。
前两件事,索南嘉措活佛肯定是能看得出来的,而后一件事,以索南嘉措的水准,也肯定会相信高务实有这个能力。
在大明皇帝面前为他讨要一个封号重要么?
很重要,因为大明是“天下共主”,藏区那边不管内部怎么倾轧,现在都是尊奉大明为主的,一旦大明皇帝给他赐予了封号,黄教在藏区包括青海等地的根基就不可动摇了。
再加上土默特现在也尊奉大明为主,这个封号在土默特也照样有用,可以让黄教的地位更加牢固,让萨满教失去最后的反击机会。
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活佛,当然会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所以,把汉那吉和脱脱两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其实在高务实看来,就简单得犹如喝了碗蛋花汤。
高务实请索南嘉措活佛前来,实际上是一场交易:大明将赐予黄教更稳固且辉煌的前途,而黄教则把一部分控制权上交给大明,譬如转世灵童的最终认定权。
这个事情其实相当关键,也是高务实此前一系列引黄教入蒙古工作的最后图谋:拿到这个权力,比如金瓶掣签的权力之后,黄教高层就不得不在大事上依赖大明——否则我不让你活佛转世制度正常有序的进行,黄教的神权就崩溃了一大半。
而且这个制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不止可以由此在精神方面影响蒙古,甚至还能影响藏区、青海等地。
鞑清能搞个海棠叶,衰落之后还有个大公鸡,凭什么我高某人就不能?
我起码也得搞出个海棠叶来!
要不是冲着这一点,当时他担心黄教会把蒙古越高越弱之后,怎么最后还是选择让黄教继续在蒙古推行?
至于万一蒙古人到时候实在不能打了,那就只好勉为其难地让他们给大明提供战马,等着大明内部的军事改革完成,自己爆骑兵了。
当然,这前提是蒙古骑兵实在没救了之后,但凡还有救,高务实还是希望蒙古人出骑兵,毕竟光是训练成本就能低很多。
以上这些都是他计划好了的事,只要静静等待索南嘉措活佛到来就行,而且他知道以索南嘉措的聪明,他的到来肯定会是在漠南大战结束之后——自己和把汉那吉赢了,则索南嘉措必然准时出现,倘若要是输了么……呵呵。
所以高务实目前的注意力并不在索南嘉措本身,而是放在击败图们汗这件事上。
现在他的“花招”已经基本出得差不多了,阴谋阳谋双管齐下,就等图们大汗不得不前来勇敢的踩雷了。
…………………………
感谢书友“玄游冥”的月票支持,谢谢!按例求个订阅和各种票票~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
………………………………
第067章 决战沙城(八)
图们大汗果然勇敢的来了。
当然,伟大的扎萨克图汗自己并不觉得是来踩雷的,他觉得自己的赢面还是很大的,因为按照他和布日哈图的计算,现在沙城的兵力虽然可能不算少,但却有一个很大的麻烦,那就是缺乏“主力”,没有一个核心。
把汉那吉作为希望“篡位”的野心家,在图们汗看来却太缺乏远见了,因为他本身出征的时候就没有带上全部主力不说,这次南下的过程中居然还分兵一万去接亲!
接亲本身不是不能理解,但分兵一万就太蠢了,这会让把汉那吉的本部在沙城可能集聚的军队中不占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沙城现在可能猬集的军队,都是你一万我几千,缺乏一个能够作为稳固的中军所存在着的定海神针。
这是大忌啊,所以图们汗觉得自己胜算还是挺大的。
不过,当他亲临沙城城外之时,就慢慢地皱起眉头来了。
去他妈的,不是说沙城只是一些残垣断壁么,怎么这座城看起来就是传说中的中都一样?你瞧那些城墙,修得很气派啊,比起广宁也不差了——原谅这位全蒙古的大汗吧,此前他所见到的“坚城”,最大的也不过就是李成梁的驻守地,辽东广宁镇。
而广宁,由于李成梁更喜欢主动出击,所以本身的城防建设是落后于“西怀东制”政策下的“西”边宣大各城的。
倘若让图们汗去见识见识大同城防,他才会知道为何当年俺答汗那么强大的时期,面对大同也只能望城兴叹,宁可去威逼燕京,也根本就不考虑什么拿下大同、宣府这些地方。
布日哈图倒是见识过宣大防线的坚固程度,所以当他看见被修葺一新的沙城——或者说元中都城墙的时候,虽然也眉头大皱,但却谈不上多么震惊。
然而图们汗却有些额头见汗,迟疑着问道:“布日哈图台吉,这座城是怎么回事?不是说中都早就只剩下残垣断壁了么?本汗怎么瞧着不像?”网更新最快电脑端:/
布日哈图皱眉摇头叹道:“明人筑城之强,天下无出其右,这沙城,臣曾经来过多次,当初的确破败得厉害,现在距离高务实入蒙古,前后不过月余,这沙城真正修葺的时间恐怕一个月不到,为何就能修成这副模样,臣也说不上来。不过……也许只是虚有其表也说不定。”
“虚有其表?”图们汗仔细看了看,半晌之后才摇头道:“本汗看着不像,你仔细看看那些斑驳的城墙,有些是老旧的砖石,都已经变黄甚至转黑了,而另外那些新修葺的地方却是石青色——
这东西我认识,戚继光在蓟辽防线上修的那些空心敌台,就用了很多这种材料,此物名叫水泥,是京华独有的一种材料,很是坚固。根据本汗的经验,没有明人那些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之类的东西,是打不破的。”
京华出产的水泥,一个供应大头就是给边关修城防,朝廷连续多年在这上头每年投入几十万两了,最少的一年是三十七万两,将近四十万,而最多的一年甚至高达七十万两(修空心敌台最多的一年),所以别说图们汗认识水泥,布日哈图更是心知肚明。
水泥城墙的坚固,他们都是知道一些的。虽然眼前的沙城只是用了水泥堵上那些残破的城墙,顺便再在某些可能不太稳固的地方加固了一下,但对于图们汗而言,这就已经够了。
因为图们汗本来只是打算在野战中击败把汉那吉,又没有准备打什么攻坚战,甚至对于归化城和大板升城,图们当时考虑的也是野战击败把汉那吉主力之后慢慢围困——城中的财富也是大汗的目标嘛,打坏了算谁的?
此时的蒙古早已不比当年了,攻坚能力本来就差,图们又没有做准备,要拿下这加固过后的沙城更是难上加难。
更让他仿佛吃了苍蝇一般的事情则在于,他在沙城城外根本看不出城中有多少人马,而守城的士兵不论哪个门,看起来都全部是彻头彻尾的明军。
土默特的骑兵去哪了?全缩在城里吗?可是骑兵缩在城里还有什么用?
让他更加感到恼火的则是把汉那吉的这种态度,难道把汉那吉这位黄金家族的血脉,居然真的打算在明人的羽翼托庇下做一个儿汗!
俺答当年对大明称臣,图们汗虽然愤怒,但却可以理解,他知道俺答只是为了求得成功互市。而更关键的是,俺答称臣归称臣,他却并未有做“儿汗”的想法,他与大明的约定是由他独掌塞外!
但凡事关塞外的事情,大明都不直接插手,而是“交由”顺义王俺答处置,甚至包括鄂尔多斯部在内,有互市相关的事务也不能直接找到大明,而是要先经过顺义王的同意。
也就是说,俺答当年虽然看起来也一样是称臣纳贡,但实际上是借了大明的威势,反过来加强了土默特在右翼三万户之中的领导权。
当时的南北两大决策者,俺答和高拱,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俺答要借大明的势并且确实需要互市来给土默特“补血”,高拱需要一个安定的边疆来保证国内改革的顺利,同时集中精力对付蒙古左翼,搞“西怀东制”。
所以,十多年前的封贡,双方虽然名为君臣,其实却是地位对等的一桩买卖,除了名义之外,俺答并没有丧失任何的“主权”。
可如今把汉那吉的表现却让图们汗产生了如坠冰窟般的寒意,这小子不仅依靠大明的支持来篡夺彻辰汗的宝座,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军事实力都直接置于大明的羽翼托庇之下!
你可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布日哈图,你此前的说法果然有理,如果本汗这次不来,土默特就真的不会再是蒙古的土默特了。”图们大汗语气冰冷,缓缓地道:“这个高务实,的确是我蒙古的大敌,他这次机会把握得可真是毫厘不差,本汗若是没来,不用第二个十年,可能三五年之内,土默特就要从孛儿只斤而改姓为朱了。”
布日哈图被图们大汗如此夸赞肯定,却谈不上多么高兴,他现在担心的事还很多。
“大汗,臣宁可猜错了。”布日哈图满脸忧色地道:“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这沙城既然非打不可,却……恐怕并不好打。”网更新最快手机端::/m/
图们汗瞳孔微微一缩,心里也有些忧虑,但却语气坚定:“倘若强攻不得,那就围困下来,本汗这次就是拼着察哈尔部实力大损,也要拿下高务实!”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
………………………………
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
被扎萨克图汗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高务实其实心态也不算特别平静,因为这次沙城之战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被别人堵在城中,而自己被动挨打的全新体验。
不过奇怪的是,除了他自己之外,他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大多很淡定,尤其是麻贵,更是轻松惬意得仿佛根本没有处于战事之中一般。
一大早就跑到东城城楼之上查看敌情的高务实有些忍不住了,对身边一脸平静的麻贵道:“西泉,我看你对这场仗很有信心,似乎一点也不把图们放在眼里啊?”
麻贵笑了笑,道:“图们和辛爱虽有七万多人,不过那没有什么意义,就算再给他七万也没用,他们三个月内对沙城造不成任何威胁。”
“何以如此肯定?”高务实问道。
这一问倒似乎有些出乎麻贵的意外,他略带诧异地道:“我守他攻,我有坚城可倚靠,有大炮可毙敌。他部骑兵,若论来去纵横,固然在我之上,但耗在城下却难有寸进,早晚必走,我何虑哉?”
高务实点头道:“你的意思是,他们没有什么有效的攻城手段,如今围在城下虽然声势浩大,其实却百无一用?”
“自然。”麻贵笑道:“侍中且看”
麻贵指着外头远远扎营包围沙城的图们和辛爱部骑兵道:“他们虽说围城,但扎营选的位置很远,这说明两件事:其一,他怕我军大炮轰击其二,他怕我军突然踹营。”
“踹营?”高务实反问了一句。
麻贵点头道:“他们不知道我军的兵力调动,很可能以为城中有两三万骑兵,倘若真有两三万精锐骑兵的话,集中在一门突然杀出踹营,成功的几率是颇为不低。
而彼时他的七万大军分散在四个城门之外,每一门最多不到两万骑,若是突然遭到踹营,有很大几率崩溃。至于一门崩溃之后,接下去是我军继续追杀而扩大战果,还是我军就势收兵回城,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好事。”
“可惜,沙城城中的骑兵不多了。”高务实终于放下心来,微笑着道:“看来是让图们大汗失望了呀。”
麻贵哈哈一笑,道:“让他担惊受怕好了,咱们就如寻常一样守城,从头到尾不让骑兵冒头哦,偶尔还是可以让他们看到一点东西,免得他们有什么别的想法。”
高务实点头道:“西泉,你这句话倒是提醒了我,没错,还是要让他们确定沙城之中是有骑兵主力的。”
他说着,转头朝曹淦道:“去找两个人,一个要长得像大成台吉,一个要长得像阿力哥,然后准备一下大成台吉的仪仗,尤其是旗帜,凑齐了就让他们偶尔到城楼上巡城,次数不要多,一天一次就行,也不必巡视太久,一炷香的时间就够了。”
曹淦笑着应了,又问道:“要不要再找个恰台吉的替身?虽然冒充他有点难,不过图们的人离得远,看不得很清楚的。”
高务实刚才就考虑过也给恰台吉找个演员替代一下,不过恰台吉的举止,尤其是眼神很不好模仿他是哲别神射嘛,目光锐利,如鹰似隼,寻常人冒充他,一个眼神就出戏了。
不过曹淦提醒得也没错,恰台吉的眼神虽然不好冒充,但人家图们离得远啊,他们又不是人均哲别神射,还能离那么远看清“恰台吉”的眼神?
于是高务实略一思索,也应了下来,于是曹淦下去准备,开始找人。
麻贵则道:“侍中不必担心,现在沙城之中以我明军为主,我军善守,如今坚城大炮俱全,粮食也不少,图们只要变不出大炮来,他就别想破城而入。”
高务实点了点头,但心里却微微叹气。
看来明军把大炮当做守城武器用,还不能说是袁崇焕的独特发明,而是早有迹象甚至传统的,只不过袁崇焕对武器使用的理解能力偏差有点大,所以走了邪路。
晚明到明末这个时期,该不该用火炮守城?高务实认为可以,但是这个可以,应该是指能够下击的中小型炮,乃至于长射程的火n为主,而绝不是袁崇焕的凭红夷大炮守城。
拿明末的宁远城为例,城高12米已换算,炮弹降低到敌人高度22米要141秒钟。就算红夷大炮0角度射击,初速360米秒,就算151秒钟后落地前速度减为220米秒,也会在城下形成至少406米以上的盲区。
那么假如按记载明朝大炮常用的小射角一分75度射程三里计算,盲区至少在1500米以上。1500米外,还打得准吗?结果自然是远了打不准,近了打不着!能打死谁,完全看脸。
而且更要命的是,经过这样一弄,实心弹落地时的入射角绝对加大,就很难形成跳弹了。而期望袁崇焕的红衣大炮30度的以上最大射程角形成跳弹杀野猪皮,更是毫无道理。因为后世的高速钢弹射击钢板都要法线夹角70度以上水平20度以下才会形成跳弹。
袁崇焕30度以上的射击角落地时更大怎么可能形成跳弹?难道袁的炮弹比现代炮更快,袁的nn比钢弹更硬,又或者野猪皮站的地方是超级钢板地?
因为这个时代火炮的这些不足,所以在ns的著作炮兵中,将炮兵理想射击角度定为五度“在5度以上的斜坡向下或向上进行射击,或者从一个山冈的顶部向另一个山冈进行射击,是非常不利的射击条件”。
恩老爷子这本书里面提到的大减大炮威力的两个要点,入射角不能大和炮位不能高,袁崇焕实际上是占全了的。
真正能上城的守城炮是中小炮。至于大炮上城及相关分工,明代火攻挚要其实就有记载:“若敌人屯营远窥,必籍长战铳远击以乱其营,使其不敢久停”。而真正杀敌的是彖炮宽口炮:“若蚁聚蜂拥逼临城下,又必籍大彖铳以为击宽毙众之计”。
光说国内有人不信,继续拿ns老先生的著作说,他在棱堡中也说的很清楚:“它们构筑得很高,火炮可以从这里超越棱堡的胸墙进行射击。由于这种封垛的制高位置,通常在封垛里放置射程最远的火炮,以便在较远距离用炮火骚扰敌人。”
瞧瞧,在已经超越明末技术水平的时代,在已经超越明末城防的棱堡上,在已经超越明末堡垒的封垛中,还使用了超越明末水平的大炮,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用炮火骚扰敌人而已!
ns那会儿好歹还是棱堡时代,多少给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留了点面子。而在城墙时代,军事学泰斗n杜普伊的书中,对大炮上城的评价更直接了当: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城堡和筑有城墙的城市无法架设对付敌人炮击的大型加农炮。城墙上的轻型炮又打不着敌人的攻城远程炮,稍重一些的炮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拖到城墙上面,但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炮的后坐力会使墙基发生巨大的震动,严重影响城墙的坚固度,因此反而更容易被攻破。”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瞧瞧,“反而更容易被攻破”,这真是连最后的遮羞布,都给“凭坚城用大炮”扒下来了!
除此之外,高务实还一直觉得袁崇焕对红夷大炮的威力夸大得简直到了浮夸乱吹的地步,此时的红夷大炮除了刚开始时射速较快外,持续射击时因为炮膛冷却原因,每小时射速只有发左右这还是没故障前提下。这个射速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显然无法形成足够的火力。
在高务实看来,实心炮时代的大炮用法,第一是攻城,用大型攻城炮,如京华仿造体系下的一号炮和二号炮第二是破步兵密集阵,用步兵杀伤炮,如三号炮和四号炮,技术水平再差一点的,就是以前戚继光野战最爱用的虎蹲炮。
至于守城,一号炮和二号炮这样的巨炮这个时代的“巨”,顶破天就是个聊胜于无的骚扰,根本达不到“凭坚城,用大炮”的高度。
麻贵口中的“大炮”,其实并非某种实指,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能打到对方的火炮大炮只是说惯了。
高务实作为典型的火器党,既然“自蹈死地”采用了中心开花的战术,那肯定不能不准备大炮,实际上他准备的大炮相当不少计有三号炮七十六门,四号炮一百三十七门,合计两二百一十三门大炮。
不过他对于图们会主攻哪面城门没有准确的判断,所以这两百多门炮目前是被平均分配在东南西北四面城楼之上的。
当然,每一面城门都被分配了五十多门三号和四号炮,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夸张了。
何况他又不是只有炮他还有大量的隆庆二式火n,以及少量的万历一式火n呢,这些京华出品的火n,由于质量可靠,可以足量装药,射程在这个时代是明显超过寻常弓矢射程的,居高临下打攻城的蒙古兵更是不在话下。
唯一的问题是图们会不会选择强攻。
感谢书友“s”的月票支持,谢谢!
………………………………
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
图们会不会选择强攻?
这一点,莫说高务实没法肯定,实际上现在连图们自己都在犹豫。
探子已经来报,沙城城墙上现在全是明军在守卫,哪里来的明军还不清楚,但肯定都是穿着鸳鸯战袍的明军士兵。
明军善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图们心底里觉得明军的战斗力很是一般,只有个别部队能够野战,但当明军守城的时候,即便是图们汗也会很头疼。
尤其是明军的火器这十来年进步很大,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炸膛、哑火,射程也明显增加了,现在用马弓和明军的隆庆二式对射,射程上是不占优势的,除非迅速逼近,用射速优势来弥补才有胜机。
对于蒙古人而言,开弓射箭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也没有如某些中所说的一次只能射几箭就导致脱力如果那样的话,曼古歹战术还搞个鬼?掉头射几箭就没力气了,这掉头放风筝的战术不是直接宣布死刑了么?
但不论蒙古人有多么善射,面对元中都旧城墙加固后的这三丈多高的城墙,也很难以下对上跟明军对射,再说光射箭也不顶用,攻城的最终目标都是破城,而破城无非那么几种方式:打破城门、翻越城墙,或者击毁城门、城墙。
至于后来野猪皮们喜欢搞的收买内应打开城门,图们还真做不到。
击毁城门和城墙也不用考虑了,除非现在的攻守双方换位,让明军把炮架过来才有戏。
如果是在大明境内,倒是有个老办法可用,就是抓汉人百姓为炮灰,驱他们到城下,看对方是开城门还是不开城门。
开,则蒙古骑兵仗着马速一拥而入,先占领城门,然后四下乱杀引起恐慌,导致守军崩溃。不开,也没事,继续抓百姓送过去当炮灰,加重守军的心理压力,不管后续怎样打,这都是有利的。
但高务实挑的这个地方太讨厌了,这沙城本是元中都,现在也不在明境之内,周边哪有汉人百姓能抓?
南下不远倒是有张家口堡,但是他要是能打下九边要隘张家口,还用得着纠结什么沙城吗?
这么看,就只剩下土办法了老老实实打造攻城器械吧。
但打造攻城器械也有为难之处,首先是附近缺乏大树要不然也不会叫沙城,根据探马的报告,往东南方向走五六十里倒是有山,山上的树木或许勉为其难可以制造一些攻城器械,但只能是应急用用。
其次是缺乏良匠。如今的蒙古可不是两百年前那个征服了b地区,麾下有无数b匠人的蒙古了,图们汗麾下哪有什么良匠,能不能把几种简单的工程器械打造出来都不好说。
也许如云梯、撞车之类最常见的器械还能勉为其难造一造,要是如传说中的吕公车之类玩意,那就想也别想了。
现在已经几乎被图们汗当做军师在用的布日哈图,在清点了军中会一些木工的匠人数量之后,又根据木材产地的距离等因素自己盘算了老半天,最后告诉图们:如果要打造完器械之后再发动攻势,那么就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来做准备,就算全力赶造,对于质量问题放宽一点,至少也得十天。
图们汗听完,心中一阵失落。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说法,当年大蒙古国时代打造攻城器械哪里需要这么久!
但此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无论他承不承认都只能接受事实。
“我们现在能造哪些攻城器械?云梯应该没问题,鹅车行不行?”图们语气不善地问道。
布日哈图道:“鹅车造是可以造,但我们缺少铁皮。”
图们皱着眉投道:“没有铁皮这一条现在无法可想,只能用硬木板蒙上牛皮将就一下了。”
鹅车的前身是洞屋,洞屋也称洞子,如同一小屋,外面蒙上一层铁皮,底下有四轮,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后来蒙元时期,蒙古人又把洞屋与云梯整合,造成了形如鹅状的攻城车,也就是鹅车,兼顾防守与攻击。
但布日哈图有些担心,道:“即便是完整的鹅车,面对明军的守城也很难说有多好的效果,现在还用硬木板和牛皮取代铁皮,臣以为有些危险。”
当然危险了,别说明军的小型炮可以比较方便的对下轰击,就算明军方面不用炮,光是冷兵器对冷兵器,也不是很怕这些两百年前的攻城手段。
譬如明军有叉竿,这东西又叫“抵篙叉竿”,这种工具既可抵御敌人利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当敌人飞梯靠近城墙时,利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足可断敌手臂。
又有飞钩,别称“铁鸱脚”,其形如锚,有四个尖锐的爪钩,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