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李成梁,已经七十六岁高龄了。然而这个时候,辽东所面对蒙古左翼的土蛮、长昂以及把兔儿等都已经离世,蒙古人的入寇已经很少了。而开原、抚顺、广宁之前又开马、木等市,女真诸部为了获取利润,都相当恭顺臣服。

    这对朝廷是好事,对李成梁却是坏事,因为在他的思维中,“狡兔死,走狗烹”,边境若是稳定了,蒙古人和女真人都老实跪下叫大明爸爸了,那还要他这条走狗有什么用?

    于是为了彻底破坏掉大明与其他蒙古、女真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等先后实行打击。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李成梁为了培养敌人,故意视而不见。

    万历初年时,李成梁曾建议建立宽甸六堡,到了万历中后期,六堡已经有六万四千余户,大明在辽东东部的实力明显加强,对建州女真拥有足够的威慑力,这是他早年还站在大明立场上做的正确决策。

    但到了万历三十四年,李成梁为了养寇自重,竟然以宽甸六堡孤悬于外、很难守住为由,舍弃了六堡,将那里的六万四千余户居民迁移到内地,当地居民依恋家室不想离开,李成梁更以大军驱赶他们,甚至造成很多流血事件,死伤众多,为此他再次受到大量弹劾,万历三十六年,李成梁再次被劾罢。

    熊廷弼守辽东时,曾经明确的说李成梁罪可至死。然而,朱翊钧仍然没有杀他,只是“解任”,而不夺命。

    现在高务实觉得自己最关键的就是要搞明白,历史上的万历帝按理说也应该看出来李成梁是在养寇自重了,为什么偏偏就不杀他?

    甚至从今天朱翊钧对他说的这些话来看,他对李成梁的养寇自重是早就了如指掌了的。

    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更大了:凭什么不杀他啊?

    李成梁可不是他高务实,以高务实现在这样的名声,皇帝要是杀了,那肯定是“骂名滚滚来”,可李成梁一个武将,说句不好听的,杀了就杀了,真当辽东军敢造反?

    开什么玩笑,此时的辽东可不是后世的“北大仓”,就算辽东军真的反了,中原只要断粮断饷,辽东自己就要自相残杀,山海关都进不去。

    高务实有点挠头,实在想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来,只能在心里估计,一定还有什么情况自己没能掌握,而那个或者那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万历的决断。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皇上如果觉得李成梁有负圣恩,将他解职了就是,何必如此纠结?”

    “解职了用谁呢?”朱翊钧摆手道:“朕仔细看过辽东诸将的履历了,现在除了李成梁,换谁只怕都不太稳妥。况且,蒙古方面的局势,也不方便朝廷现在把李成梁换掉。”

    “这是为何?”高务实问道。

    朱翊钧叹了口气,道:“俺答现在要死不死的,甚至把长孙都派去了察哈尔,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了,而图们那厮却不安分,朕怀疑如果现在俺答突然死了,恐怕图们就更没有后顾之忧,到时候,不论他是去谋取蒙古右翼,还是继续‘东征’谋我辽东,对大明而言都是坏事。

    李成梁的战果虽然有不少水分,但那是朝廷刻意配合宣扬的,为的就是震慑察哈尔和女真,倘若此时辽东换帅,而俺答又好巧不巧地死掉了,届时辽东会不会出事?如果出事了,怎么收拾局面?收拾这个局面要花多少钱?这些都得考虑……不瞒你说,今年朕在全国已经减免了七十多万两的赋税,要是现在辽东出了乱子,这笔钱就成窟窿了。”

    “所以,”朱翊钧下了定论:“现在李成梁是不能换的,但是朕也不能看着他这般乱来……这事儿,你没回来之前不好办,你既然回来了,朕就有了点主意,先让李成梁再无法无天一阵,等俺答一死,看看情况,朕再出手。”

    高务实诧异道:“皇上,俺答什么时候死,这事儿……说得准吗?”

    朱翊钧得意一笑:“说得准,朕有内幕消息。”

    …………………………

    感谢书友“夜深人静还在睡”的月票支持,继续求订阅和各种票票~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08章 在宫中

    俺答什么时候会死,这种事你都有内幕消息?我的陛下,你这有点厉害了啊,开的什么挂?

    结果朱翊钧开的是“人挂”,他笑眯眯地道:“钟金哈屯和把汉那吉两个,看起来都是忠顺之臣,俺答在大召寺的一举一动,别说他每天吃了多少东西朕一清二楚,就连他中午吃的羊肉羹几成熟,朕都能知晓……你说,他还能活多久,朕能不知道吗?”

    哇,这么厉害,要不要去村口摆两桌?

    高务实笑起来,道:“看来当年封贡这件事,办得是真的漂亮。”

    “那是!”朱翊钧洋洋得意:“说起来,此事咱们两个也是有大功的。”

    这话倒是不假,高务实的功劳明摆着不必说,而朱翊钧当时虽然还是个小太子,可是高务实能做钦差去大同,用的就是太子教令的名义,没有他的支持哪里能成?当时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家伙,居然能在俺答封贡这样的大事中出力,朱翊钧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颇为得意。

    这可是当皇帝之后绝对体验不到的成就感。

    所以高务实很是配合的哈哈大笑起来,朱翊钧也跟着哈哈大笑,一时间,君臣二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不少。

    说起来,除了他高务实,谁会当着皇帝的面哈哈大笑,就不怕“君前失仪”么?

    此时高务实倒是明白了朱翊钧之所以明确发现李成梁的表现不对劲,却仍然不肯动他的原因。

    这原因并不单一,而是互相关联着的,总得来说就是朱翊钧觉得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办,现在动李成梁不划算,可能会因小失大。

    做皇帝,尤其是隆庆教导出来的皇帝,朱翊钧不可能去做一个“眼里揉不得沙”的人,那样的人也做不好皇帝——天下臣子各有各的心思,难道有别的心思你就都不用了?

    当初隆庆还教导他,即便是高先生也是有私心的,作为皇帝而言,真正必须处理好的,是权衡其中的利弊,以及始终保持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只要权衡好了利弊,确保了局面不失控,很多事情就可以——甚至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你这个人也不用,那个人也不用,到时候无人可用,还做什么皇帝?

    隆庆当年对朱翊钧的教导,早就让他领悟了一个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皇帝关键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去纠结他有什么缺点,以及他在想些什么。

    李成梁是有问题,但自己难道没有秋后算账的能力?既然有,先用用又何妨?反正现在也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可以替代他。

    所谓“政治就是妥协”,这就是一种妥协。

    皇帝长大了啊……

    高务实其实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虽然一直是“伴读”,但实际上充当了半个老师,现在看着朱翊钧一点一点成熟起来,难免也会有些感慨。

    哦,不过他马上就要真的“当老师”了,因为日讲官本身也是老师。

    朱翊钧这次和高务实的会面,没有明确的说要怎么用他,从语气上判断,大概是要先等俺答死了之后,看看情况再决定。

    这倒也符合现在的局面,只是高务实有些想不明白的是,拿下李成梁对于现在的朝廷而言,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可是朱翊钧刚才说,高务实回来了,他就有了些想法。

    这一点却有些奇怪,李成梁是个武将,他是辽东总兵,我回来不回来跟他有什么关系?我又不可能去做这个辽东总兵。

    虽说辽东总兵论品衔那是比自己这个五品闲官牛逼多了,可是现在却是大明万历朝,别说区区一个辽东总兵了,就算如今大明北疆双璧——蓟辽两个总兵绑在一块儿,在朝野中也远不如他高务实这个五品闲官值钱。

    翰林清贵,天上神仙,此时的文官就是这么自信。

    高务实出了文华殿,有小黄门立刻跑来参见,客客气气恭喜了一番,然后道:“高侍中,元辅有请。”

    侍中,是此时对左右庶子的敬称。不过这个得解释一下,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而唐宋该职得以沿置,元以后才废止。譬如在唐朝时,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与中书令、尚书令并列,地位崇高之极,权力也大,能封驳皇帝圣旨。

    甚至唐朝的圣旨格式都不是后世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明式风格”,唐朝圣旨开头的两个字是“门下”,意思是这道圣旨是经过门下省认可了的,具备法律效力——换言之,没有门下省认可,这圣旨就是所谓的“中旨”,在唐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下面的人可以抗旨不遵。

    但是高务实这个左庶子为何被称为侍中呢,差得也太远了吧?

    这事儿有原委,侍中这个职务是秦朝始置,当时只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两汉时沿置,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其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这才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晋以后,开始相当于宰相。

    而左庶子呢,原先叫“太子庶子”,古时是“天子庶子之官”,掌教导诸侯卿大夫之庶子。庶子即众子之意。有大事则帅众子为太子所用。因此秦汉以来,都以庶子为太子宫官之一。

    到秦时,置中庶子。西汉也有庶子,员五人,为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东汉有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为太子少府的属官。其性质与皇帝左右的侍中相似,古籍记载也都说“职如侍中”。

    由于后来侍中牛逼了,而明朝的这些俗称都是敬称,特点是往大了叫、往大了类比,因此左右庶子就被称之为“侍中”了,可不是代表高务实现在已经跟宰相一个身份,那误会可就太大了。

    高务实觉得郭老师要找自己并不奇怪,但自己在宫中还没走,就派人把自己叫去内阁,这就有点不太像郭朴的作风。

    虽然说充日讲官之后,经常会被内阁安排点事做做,但一来内阁安排也会先给了名义,譬如“入直文渊阁”、“知制诰”、“知制敕”等名目,二来自己这个官虽然已经得了圣旨,可是还没去自己所属衙门拜见上官,甚至没有领取关防印信、京官腰牌以及官服等等,理论上来说还不正式,以郭朴平时的风格,是不会在这种事上犯迷糊的。

    那只能说,要么有大事,要么有急事。

    高务实不敢怠慢,赶紧跟着小黄门走了。

    内阁离文华殿不远,高务实熟门熟路得很,没多久便到了,一路上碰见在内阁当值的翰林官不少,都笑着上前跟高务实寒暄了几句,恭喜他大胜、高升,高务实一一答谢,绝不失礼。

    郭朴的值房就是以前高拱那间,高务实也是再熟悉不过了,走到门口,轻轻理了理嗓子,朗声道:“下官高务实求见元辅。”

    “得了,来了就进来吧。”郭朴的语气倒比以前轻松很多,不像当年那么刻板严肃了。

    高务实笑吟吟地走了进去,见郭朴气色很好,虽然年纪大,头发都白了,但面容看起来却竟然并不怎么显老,心说:难道这就是懂医术的好处?可是不是有句老话叫做“自古医人难自医”么?看来老话也不能全信。

    他虽然面带笑容,但还是规规矩矩行了拜礼——正经的弟子大拜之礼。

    郭朴没有拦他,只是面带微笑地看他行了全礼,这才道:“起来吧,坐下说话。”

    高务实行礼归行礼,让他坐下他倒也并不客气,果然就坐了。

    郭朴早就知道这家伙一般不会搞什么坐半边屁股这种举动,也不奇怪,只是笑吟吟地道:“如何,这次南下,可有什么收获?”

    高务实一听就知道,这“收获”不是问他干成了什么大事——那是明摆着的,根本不必问。更不可能是问他赚了多少钱,郭朴郭老师守贫一如当年高拱,为国理财倒是肯花心思,为自己赚钱却没有兴趣,这是志向不同的问题。

    在有的人眼中,利益就是金钱;在有的人眼中,利益就是权力;但还有一些人,利益是自己的身后美名。

    所以高务实笑着答道:“确实有一些,特别是关于大明西南边疆的一些事情,弟子现在看得更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麻烦、一些困难,也都了解得更清楚了。”

    “好,很好,我就怕你在广西和安南太过于顺利,现从此小觑了天下英雄。从你之前的奏疏来看,你对缅甸很关注啊……怎么,缅甸今非昔比了?”

    高务实正了正脸色,肃然道:“不瞒老师,弟子觉得,缅甸可能成为云南的大麻烦,甚至这种麻烦现在已经产生了。”

    郭朴微微皱眉,问道:“这麻烦有多大?云南方面能解决吗?”

    …………………………

    感谢书友“书友161023004956149”、“楚科奇”、“寒冰大神”、“系统崩溃”的月票支持,谢谢!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

    “单靠云南,可能有点困难。”高务实思索着补充道:“其实从兵力上来说,云南目前的兵力大概是够的,但是朝廷如果要对缅甸用兵,那不仅仅是兵力的问题,还有粮草、饷银、补给等因素需要考虑,这些方面恐怕单靠云南有些不足。”

    郭朴有些怀疑,皱眉道:“可是据老夫了解,云南虽然在册的军队有二十来万,但实际上能打的不超过十万,你确定这样的兵力是够的?”

    “不超过十万?呵呵,老师,您这话太客气了些。”高务实道:“学生和刘綎算是有些旧交的,这您也知道,所以我们有些私下的交流,据他说,云南兵马‘可恃者五六万’而已,哪有十万?”

    郭朴诧异道:“那你还一副非打不可的样子?五六万可战之兵,还要震慑至少不下二十万土司兵马,这不是明显只能镇之以静么?”

    高务实心中叹了口气,看来郭老师理政没问题,在边疆问题上比三伯还是差了一筹。

    他轻咳一声,道:“老师,此前广西官军中的能战之军,依学生看,只怕不比云南多……甚至学生就明说了吧,肯定不如云南。”

    郭朴顿时眉头大皱,想了想才问道:“你是想说……用土司?”

    高务实道:“用土司是肯定的,云南掌握的土司比广西还多,不用土司而只用官军,那朝廷要这么多土司做什么了?”

    大明早年,在后世云南边境以外的缅甸大部以及泰国、老挝北部设置了11个宣慰司、1个宣抚司、1个安抚司、6个长官司、1个土府,后来有一部分土司,因为鞭长莫及而慢慢失控。

    到景泰年间,形成了比较稳定存在的“外边”政区体系,包括车里、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老挝六军民宣慰使司,孟定、孟艮二府,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司,威远、湾甸、镇康、大侯四州,钮兀、芒市二长官司”。

    简单地说,大明云南边疆的“外边”政区的构成,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宣六慰”,以及特别冠以“御夷”称号的两个御夷府、四个御夷州和二个御夷长官司。

    但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三宣六慰”这个体系下的单位,也就是“外边”或者“外夷”单位,他们是大明的土司,但被分为“外夷土司”这一类型,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大量的内属土司——就是跟岑黄两家那样的。

    如果单从“调兵”这一条来说,内属土司的兵马,大明朝廷基本可以说,是肯定能够调动的,只是由其土司自己统御,就像岑凌和黄芷汀那样;

    外夷土司的兵马,能不能调动就看情况了,如果朝廷催得急、催得严,一般倒也能调动一部分,不管该土司是主动意思意思,还是被逼无奈,反正通常总会拿出个态度来。

    而有一种情况下,调动他们的兵马会更方便一点,就是朝廷出动大军,要求他们协助——这个时候一般他们都会乖乖“协助”,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朝廷这大军云集之后,会不会来个枪打出头鸟,先拿不听话的土司开刀祭旗,所以朝廷大军云集的时候,比较容易调动外夷土司。

    当然,外夷土司可能也不单单只是害怕,他们很有可能也是因为要从朝廷的动作大小来判断当次战争的胜率如何,跟着打仗也得跟着胜利一方才有赚头不是么?

    郭朴想了想,道:“这次广西土司的表现不错,但广西狼兵素来善战,相较之下,云南土兵似乎颇有不如,老夫担心,即便云南征调土司兵马,只怕也不如广西土司之狼兵堪用。”

    高务实没有马上回答,也在心里估量了一下。光靠分析的话,郭朴这番话是有道理的,毕竟滇军好像只有在蔡锷手里雄起过一把,龙云时期就已经不太行了,其他的时候,似乎没有滇军多少发光发亮的机会,单从“历史战绩”上来比,肯定是不如广西兵的。

    可是这里头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按理说云南的地形和广西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既然广西大山里能养出精锐善战的狼兵来,凭什么云南就没有呢?这不科学啊。

    好比同样是中原地带,没听说河南兵和山东兵有多大区别;同样是草原地区,也没听说左翼蒙古的骑兵和右翼蒙古的骑兵在战斗力上有多大区别——大家生活学习的环境都差不多,凭什么你考满分、我拿零蛋?

    所以郭朴这么一说之后,高务实就有些怀疑起来了,自己是不是对云南兵认识不足啊?是不是太囿于历史成见了?

    不过,刘綎在云南呆了一年多,好像也没有特意提过云南兵的素质——当然,他这个是有前提的,他们刘家的根基是四川兵,而且大多是四川山区的兵马,所以也是山地战专家,刘綎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没觉得云南兵跟他的本部兵马有多大差别。

    但想到刘綎的川军,高务实又多了一分说服郭朴的底气,道:“刘显致仕之后,其本部兵马除了卫所兵之外,都交给了其子刘綎,大概有四千之众,皆为百战精锐,特别是其中的降倭夷丁,素来是刘军选锋,学生曾见识过一番,非同寻常。”

    “哦?四千都是百战精锐?”这倒是让郭朴有些意外,“百战精锐”这个词,在眼下的大明,其实就是在说两个字:家丁。

    高务实的意思就是说:刘綎麾下有四千家丁,特别是其中还有一支“降倭夷丁”,更是家丁中的精锐。

    见高务实点头,郭朴便又问道:“那这个刘綎,才干如何,可能担当重任?”

    刘綎这个人,性格有点直,但并不蠢,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两点:好杀和放纵部下。

    老实说,放纵部下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没法严格要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戚继光的——因为不是每个长官都有戚继光那样的搞钱能力,没钱你还严格要求,当兵的也会对比啊,一对比就得出事。

    当然,非要比的话,高务实的搞钱能力最强,所以他的家丁部队甚至能做到不抢功,但这个比法本身就不公平,天底下谁能比高务实会赚钱?他给家丁们开的薪酬,几乎做到了那些武将们家丁的三倍,这要是还不能令行禁止,真当高务实不会开除的?

    实际上,高务实麾下家丁的待遇,大概两倍于戚家军,三倍于刘家军,四五倍于麻贵他们那些山西乃至陕西武将家的家丁。

    所以,纪律不是凭空就有的,也不是在这个年代搞一搞爱国主义教育就能搞出来的——民族主义都还没崛起,爱国主义连影子都还没有,谈这个不是开玩笑?

    不过好杀这一点,是真有些麻烦。高务实知道,刘綎前次跟自己见面的时候,并不像第一次和自己见面时那样把好杀摆在脸上,甚至跟自己说杀人的感受,说得还兴奋异常。

    但是那不代表他不好杀了,刘馨在和自己南下的路上就提到过,她这个大哥有些过于倚仗武力,不仅打仗的时候喜欢带头冲锋,对于手刃敌人更是有一种格外的爱好。

    简单的说,就是这厮有点“嗜血”,不见血的时候还是个正常人,一见了血,整个人就开始沸腾了,杀得越多越起劲,甚至能沉迷在杀人的爽快之中。

    真是从小就变态,现在更变态了。

    所以,郭朴问他刘綎能不能担当重任,他有点迟疑——论打仗,刘綎肯定是能担当重任的,怕就怕这厮脾气控制不住,在打仗之外的方面搞出麻烦来。

    可是对郭朴是不能隐瞒的,高务实只好把自己对刘綎的了解都说了一说,特别是强调了自己跟刘綎认识时刘綎的那一战——无人能当他一刀!

    听完之后,郭朴就笑了,道:“想不到刘显还真是后继有人,他当年便是个能打的,要不然也不能从一介小卒,一路打成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现在听你这么一说,他这儿子怕是比他还能打,好,好,这是好事嘛……武臣不需要其他的,只要能战即可。”

    “这么说,你是看好刘綎能打赢缅甸的了?”郭朴问道。

    高务实无奈道:“光是说打仗,学生愿意推荐刘綎。”

    “好,很好。”郭朴又问道:“虽然他现在说起来地位还有些不够,但那无所谓,内阁说他够,他就够。不过,不能光有他一个吧,你还有没有人选,再推荐一个熟悉南方作战的?”

    高务实想了想,觉得这个还是按照历史来就好,便道:“那学生就再推荐一人,名叫邓子龙,眼下是湖广参将。”

    “你认识这个人?”郭朴问道。

    这个嘛,肯定不认识啦,但是……

    高务实面不改色心不跳,道:“虽不认识,但有了解,此人是江西丰城人,嘉靖三十七年中武举,后江西有强盗肆虐,抢劫樟树镇,邓子龙应朝廷征召,讨平贼兵。此后累积战功,升任广东把总。

    今上继承大统之后,邓子龙跟随张元勋先后讨平了山贼巨盗赖元爵、陈金莺、罗绍清等,其中贼首黄高晖曾逃跑,被邓子龙从深山中生擒。因此,邓子龙又升任铜鼓石守备,随后又被提拔代理都指挥佥事,掌管浙江都司。

    后来,麻阳金道侣等结伙作乱,邓子龙奉命征讨,不负众望,将其击破并解散金道侣团伙,接着五开卫士卒胡若卢等人率众叛乱,也被邓子龙以声东击西之计消灭。

    万历四年夏,邓子龙奉江西巡抚潘季驯、兵巡金事周恩敬之命,会同八地军队,取兵进五路、步步为营的战争策略,将李大銮乱军压缩至黄岗山地区;当乱军需要供给之时,邓子龙又密令数十骑,假扮商人,混入乱军老营,实行中间开花,迫使乱军转移,然后歼击。

    万历五年十一月,在邓子龙的指挥下,历时三年多的李大銮叛乱被平定,李大銮、杨青山战死,邓子龙因此记功升湖广参将至今。总得来说,此人也是一员智勇兼备、擅长山地作战的将领。”

    郭朴对军务不如高拱熟悉,对军方人物了解也远不如给天下官员建了档案的高拱,但他现在相信高务实已经是熟悉军务的人了,因此对高务实的说法深信不疑,闻言就笑了起来:“看来你对缅甸是真的很关心啊,连将领人选都挑好了……说起来,去年刘綎去云南做那个——他现在是什么职务来着?”

    “腾冲游击。”

    “对对,腾冲游击——也是你推荐去的吧?”郭朴问道。

    “是,也是学生推荐的。”高务实点头承认。

    郭朴就有些诧异:“你当是就有这个打算了?”

    “呃……想过一下,因为万历七年的时候,缅甸莽酋就曾经攻打过孟养,还杀了孟养土司思个,尽并孟养之地,所以去年,学生就把刘綎推荐过去了。不过,当是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刘綎自己说,他不喜欢在南京做那个小校场坐营,觉得闷得慌,学生当时是觉得既然缅甸莽酋不安分,让刘綎过去,说不定能让他抵挡莽酋,同时也锻炼锻炼,将来或有大用,想不到居然成真了。”

    这话半真半假,但合情合理,年轻人嘛,照顾一下朋友的情绪很正常,郭朴听了一点也没有怀疑,点了点头,道:“倒是歪打正着了——本来腾冲游击这个位置,今年是要裁革的,后来吴君泽一查,发现这人是你推荐的,不知道你有什么深意,最后才给留了下来。”

    他说到此处,似笑非笑地看着高务实:“你的面子不小啊,堂堂大司马,都要看你的眼色行事了?”

    …………………………

    这章4K+,剧情连贯,我就懒得分章了。


………………………………

第010章 内阁局势将变(4更破万)

    郭朴这话,高务实可就不敢当了。

    吴兑并不是高拱的会试门生,他早年是捐资进入国子监的,当时高拱掌国子监,看中了他,倾心培养、亲自调教,这才有了后来的吴进士——这很好理解,他之前进国子监都要靠捐钱,水平能高到哪去?

    这与其他高拱门生就很是不同,所以后来高拱被徐阶逼得辞官下野的时候,那么多学生都不敢在当时“满朝倒拱”的局面下去送高拱,只有吴兑一路送到郊外。

    这不是吴兑不怕死,而是他深知高拱对他的恩情之重,可以说没有高拱就没有他吴兑的进士身份。别人没有受过高拱的授业之恩,但他受过,所以他不去送高拱的话,良心上太受谴责了。

    当然,这只能说明吴兑跟高家的亲密,不代表高务实这位“世兄”就一定会“不敢当”,他之所以“不敢当”,主要是因为吴兑资历太老,年纪也大,乃是嘉靖三十八年的进士,今年都已经五十六岁了。

    虽然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他们以私人身份见面的时候,吴兑要叫高务实“世兄”,可人家资历年龄摆在这里,高务实怎敢摆什么世兄架子?能老老实实做个小师弟就已经是高拱面子大了。

    高务实连说不敢,郭朴也只是调侃了一下,然后便道:“刘綎和邓子龙的事情好办,你不管是去找吴君泽,还是干脆去找皇上,都是能解决的。不过,这种事最好还是内阁出面,老夫帮你把这事儿办了吧,这也差不多就是老夫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高务实一怔:“您要请辞?”

    实际上郭朴请辞都快十次了,但这个年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