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元辅-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芷汀却没有想象中的开心,而是别过脸去,过了一会儿,才小声问道:“求真,我能问你一件事吗?”
高务实道:“有何不可?”
黄芷汀问道:“令堂心目中的儿媳是什么样子的?可……可有人选了?”
“这个……”高务实微微皱眉,顿了一顿,苦笑着叹道:“我还真不知道。”
“哦。”黄芷汀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但却突然道:“我先走了。”
高务实一怔:“这就走了?”
不是,咱们这不是还没谈完吗,怎么就走了?
黄芷汀又“嗯”了一声,轻声道:“我会等你的。”
然后不等高务实回答,真的转身走了。新八一中文网首发s://
…………………………
估计今天的更新不到1万字,大概少300字……但剧情到这没了,那就是没了,我就不硬塞了。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元辅》,
………………………………
第197章 高孟男
升龙城东,祥符门外不远,有一处新建的水泥码头。
水泥乃是京华的垄断性产品,而且问世数年来,一直供货不足,可谓紧俏异常,以安南人的财力,不可能买到水泥,所以很显然这座码头只能是属于京华集团。
“京华集团”在如今的安南,地位相当于“第二皇族”,或者确切一点说,更像是日后的“执政党”,而安南王室嘛
宛如nn下的君主立宪制王室一般,大致上就是个吉祥物。需要的时候,就摆出来让人参观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养在深宫当喂猪。
所以祥符门这个过去的“御门”,在京华集团眼里就是一道普通的大门。不过,京华上下在使用起来,多少还是有一点点顾忌,他们并不走祥符门的正门进出,而是走两侧的小门。
因为那道正门,是高务实第一次进升龙城时走过的。
安南王室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中,但老爷却是绝不能不尊敬的。在他们看来,自家老爷的地位,除了大明皇帝之下,应该在任何人之上,所以祥符门的正门只有老爷能走。
其实高务实从来没有就这种问题下达过任何指令,他也不关心这种事不过是一道门而已,建了就是用来走的,不能走建它干嘛?浪费。
今天的祥符门京华码头之上,有一大批名为“升龙警备军”的新军,正紧张地在一号码头的两旁列队准备欢迎仪式。
高务实还在城中,谁来升龙有这么大的排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高务实的大房二兄高孟男。作为广州私港主管,他在这次南征中没有亲自指挥过任何一支部队,包括以广州港运输舰队为主的京华舰队,都是运输舰队领队高璟率领指挥的,但高孟男却是这次南征在物资保障上的头号功臣!
再加上他的身份与其他私港主管不同,他姓的高,不是高务实的高,而是高捷的高,他是高务实的兄长。
这就更不能不重视了,至少“升龙警备军”的军长高珗就非常重视,亲自带了人前来迎接。
高珗,当年可是从大房转到高务实麾下去的,高捷对他有知遇之恩。
一溜儿的舰队从东方溯游而上,约莫有二十多艘京华的武装运输舰,以及一些其他海商们的三十多艘大小商船。
随着京华的“十六条”在安南开始实施,挂靠在京华广州私港名下的这些大明海商们也跟着获利,在安南的业务开始迅速扩大,既然广州港的“老板”要来,那当然跟着一道来,这相当于京华方面免费提供护航了,何乐而不为?
何况跟着京华的舰队一起来,还能享受到那些安南人羡慕、畏惧的目光,更是让人飘飘然宛在云端。
舰队旗舰在一号码头靠了岸,落锚放梯等事自然有专人操办,高孟男踏上地面之后,高珗便笑着上前朝他拱手一礼:“小的高珗,见过大房二老爷。”
高孟男一把抓着高珗的手臂,大笑道:“得了得了,你都是军长了,就不要老是小的小的啦。对了,你这个军长现在管着多少人啊?”
高珗微笑着道:“按照老爷的要求,升龙警备军的编制为五万人。”
高孟男大吃一惊:“这么大的编制?安南一共安排了几个军?”
“一共就两个。”高珗笑道:“除了升龙警备军之外,还有一个金港警备军,编制是三万人。不过,因为金港的建设还没正式启动,所以金港警备军目前也留在北部,尚未南下。
二老爷或许有所不知,岑黄两家现在一个分了升龙以西,一个分了升龙以东,都是好大一片地方,他们各自只留了两万人在安南,虽然战力强横,但弹压地面还是要人多一点,所以金港警备军现在分别帮他们镇守一些地方。”
高孟男啧啧赞叹:“不得了哇,你现在可比一镇总兵的实力还强了,我就没听过我大明哪位总兵能有五万嫡系人马的高珗,求真对你可真是委以重任、信任之极了,你千万要小心行事,切记不要因为手里有了人马,做事就没了顾忌,该请示的一定要请示,该汇报的一定要汇报,虽说将来求真必然要回京,但你这边心里一定要有个谱,什么事情该临时决断,什么事情一定要先求得他批准你一定要好好把握这其中的分寸,明白吗?”
“是,小的明白。”高珗道:“万一小的一时决断不了,也可以就近先问问您的意思。”
“别别别!”高孟男连忙摆手:“别问我的意思,军务上的事情你要么自己决断,要么派快船直接去天津港送往求真那里请示,问我做什么?我又不懂军务。”
高珗见他这个神情,倒是一下子明白过来,高孟男不是不懂军务,而是避免过问军务他是高捷的养子,当初年少之时也是跟着提督操江的高捷打过倭寇的。
他这是避嫌。
虽然论身份,他是高务实的兄长,但既然高务实给他的职务与军务没有太大的关系,以他谨慎的为人,就肯定不会插手有关军务的事情去。
不过,高珗知道,高务实打算给他的新职务,只怕还是免不了要跟军务有所关联的。
但这话,他现在却不能对高孟男提及。
谁知道高孟男自己把话锋一转,一边和高珗检阅着前来迎接的升龙警备军军容,一边问道:“求真这次让我来见他,是不是想要调我到安南来?”
高珗大吃一惊,惊疑不定地看着高孟男:“这”
“看你这神色,想必我没猜错。”高孟男苦笑道:“其实我倒是无所谓在哪里做事,只不过广州港现在任务很重,我也才刚刚上手,现在我又突然调走了,不知道接手的人哦,我不是怀疑别人做不做得好,只是担心这个上手时间听说务实在安南有很大的计划,想必这些计划都是需要广州港方面协助的我就怕会耽误事。”
其实对高孟男的安排,本身并不是什么机密,高务实没有公开的原因,主要还是担心高孟男自己对“发配南蛮”不理解。
如今见高孟男似乎并没有那样的意思,高珗也就放得开了,笑道:“老爷在安南的计划的确很大,二老爷,只怕您都猜不到这个计划大到什么程度。”
“是吗?”高孟男有些惊疑,还有些谨慎:“你可不要告诉我求真是打算要让安南改姓吧?”
高珗呆了一呆才明白过来高孟男这话的意思,摇头道:“哪有这样的事?老爷提都没提,一点都没有。”
“哦?”高孟男心道:难道是我想岔了?
高珗主动道:“二老爷,别看老爷现在是在北边放了五万人,在南方预计只放三万人,但若是我没料错,老爷的重心恐怕是在南部。”
高孟男心中一动,沉吟道:“南部?你是说那个金港城?”
高珗点头道:“我总觉得,老爷恐怕迟早要对占城人,甚至柬埔寨人动手。”
“柬埔寨?就是真腊?”高孟男诧异道:“这地方可不比安南,这是完完全全的蛮夷之地了,虽然说起来也是我大明的藩属,但大明的影响在那边怕是不大吧?他怎么会对那地方有兴趣?”
高珗摇了摇头:“这个小的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小的听老爷提到过,说柬埔寨那边很适合种稻,一年三熟,而且平原面积很大很大,如果开发得好,说不定比湖广还要高产。”
高孟男大吃一惊,悚然动容,声音都有些变了:“比湖广的粮产量还高吗?这是求真说的?”看来中国人对粮食的重视程度真是一直都很高。
“是,是老爷亲口说的。”
高孟男倒抽一口凉气,半晌之后才道:“真腊看来快完了。”然后又问道:“那占城是怎么回事?也适合种稻?”
“占城么,小的不是很清楚,不过老爷和高璟好像谈过这个问题,估计可能跟港口有关。”
“港口啊”高珗有些意外:“金港不是正要开发么?听说这个地方很不错啊,要不然求真也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一片白地建设一座新城,怎么占城那边还有更好的港口?”
高珗对这些不是很懂行,摇头表示不知。
“不对,不对。”高孟男想了想,道:“我来的时候,听高璟说,求真还要在潡河河口的南边建一个港口,这也就是说,北安南的主港口就定在那儿了,而南边又有金港,一南一北两个主港口,以安南这个体量而言,这应该就已经足够了。可他还在打占城的主意,这应该不是冲着商港去的了再说占城也没多少人吧?”
高珗苦笑道:“二老爷,这些事情您还是去和老爷说吧,小的实在不是很懂,小的现在的任务主要就是这支升龙警备军,按照老爷的计划,这支升龙警备军虽然是以安南人为基础,但中高层军官,很多却都是咱们高家的家丁,老爷说要把家丁n的一些制度移植过来,彻底掌握这支军队,小的我这些天头发都要忙白了,哪有空去想其他那些呀!”
高孟男哈哈大笑,拍了拍高珗的肩膀,道:“好好好,不难为你了,我自去问求真。”
感谢书友“霜之宝瓶”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订阅,求各种票票
………………………………
第198章 三镇总领
“求真,我是真没想到你会把安南……这般处置。”
原谦王府中的后院小凉亭里,高孟男感慨万千:“你是一开始就打算把安南置于京华的控制之下吗?”
高务实微微笑着,道:“将安南置于京华的控制之下,是我预计中最好的情形,其实一开始我心目中的最低标准是将莫氏控制住,然后跟郑氏保持拉锯战状态,这样的话,莫氏因为有郑氏的威胁,将不得不依靠京华的力量来自保。
只是后来进展过于顺利,我发现安南人并没有很强的实力,而且当时时机也巧得很,那不如就一劳永逸解决他们,也方便下一步的计划实施。”
高孟男一听“下一步的计划”,顿时严肃起来,问道:“你说到这个,我就不能不问一下了,你接下来想怎么做?我听高珗说,你似乎对更南边的占城甚至真腊都有兴趣?”
不管是叫真腊,还是高棉,或是柬埔寨,其实对应的都是柬埔寨的金边王朝。对这个国家,宋代称为真腊,又名真里富;元朝称为“甘勃智”;《明史》中称其“甘武者”。
而实际上,大明宣德五年时,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遂放弃吴哥,迁都金边。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开始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而在明万历后,中国方面的文献基本已经全部称其为“柬埔寨”了。
“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其实都是Camboja对音,真腊、真里富则来自“暹粒”。
当然,文献归文献,民间还是有人更习惯于称其为真腊,高孟男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高务实的面色忽然深沉起来,甚至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二兄,小弟会观天象、地气,这一点你可知晓?”
高孟男微微一怔,迟疑道:“没听你说过,倒听不少外人有此传言……这事竟然是真的?”
当然是假的,只是现在得这么说罢了。
高务实道:“天象、地气,自有规律在其间,只是世人难以尽知,有俗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其实也算是观天象的一种,只是浅薄罢了。”
言下之意,他高某人的水平就不浅薄。
虽然高务实纯属吹牛,但高孟男显然信了,不信也没法,有些事解释不了啊。
“所以,你看见了什么天象?”高孟男很是紧张地问道。
后世有明言:恐惧源于无知。现在高孟男的紧张也同样如此,他又不懂天象,但自己这位六首状元的弟弟只怕是懂的,而“预知天象”这种神奇的本事,本就会让人紧张。
高务实抬头看着远方的天空,幽幽地道:“我看到,接下去几十年,大明的天灾将会异常之多,尤其是北方,旱灾、洪灾、蝗灾、冰灾乃至地震,可谓接连不断。许多地方因之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赤地千里,流民百万……”
高孟男脸色有些呆滞,咽了口口水:“这么严重?”
高务实沉重地点了点头,接着道:“我若看不见、算不出,那也就罢了,可既然看得见、算得出,就总要想法子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一二,才算不负胸中所学,二兄以为然否?”
高孟男点了点头:“是,的确如此。”顿了一顿,便问:“所以,你是要让真腊的那些良田为你所用,将来能多产些米粮,以供大明百姓?”
“兄长以为可行吗?”高务实问道。
“可行不可行,我现在哪里知晓,不过……”高孟男微微蹙眉:“虽说朝廷一直都挺支持各地乡绅主动赈济本地,缓解灾情,但你说整个北方都有严重且接连不断的灾害,如果你赈灾的规模太大,这……到时候朝廷会不会有所误解?”
“二兄担心得是。”高务实平静地道:“所以,到时候我也不好说赈济万民,只能拿那些粮食来和朝廷谈生意,尽量削弱这其中的赈济之感。”
“跟朝廷做生意?”其实跟朝廷做生意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朝廷经常在民间采买各种物资,高孟男担忧的是另一方面:“如果北方灾害不断,朝廷到时候有多余的财力来购买这些粮食吗?”
“一开始的时候,朝廷或许还拿得出来,到了越往后,朝廷就越拿不出这笔钱,这一点我敢肯定。”高务实面有忧色,但语气倒还平静:“所以,届时我需要跟朝廷达成另外的协议。”
“另外的协议?”高孟男微微皱眉:“譬如说?”
“譬如说,允许京华出兵南下柬埔寨等地,为国家筹集便宜粮食,同时……允许京华转移国内流民到安南、占城、柬埔寨等地‘实边’。”
安南不必说了,占城、柬埔寨等国,理论上通通都是大明的属国,“实边”什么的,在名义上来说倒也不算胡说八道。
高孟男仔细思索起来:咋一看,这法子的确是两全其美,只是……朝廷会不会怀疑求真的用意呢?
他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高务实微微偏头,道:“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心,所以京华的要价不能太低,必须要‘在商言商’。”
他叹了口气,道:“到时候,我会提出在占城、柬埔寨等地都执行如今京华在安南的这些做法,也就是说……除了保证该处依然是大明属国之外,京华将控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切大权,将其全面置于京华的掌控之下。”
高孟男脸色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左右看了一眼,压低声音道:“你不怕皇上怀疑你要另立一国?”
“不瞒兄长,这也是我近来一直在担心的事。”高务实叹了口气:“皇上对我信重之极,但如果我在安南……或者说这南疆诸国的实力越来越大,却也难保皇上不会多想。”
“那怎么办?”高孟男紧张起来:“别的都好说,以咱们高家的名望地位,在国内再如何有钱都不是问题,可是如果在南疆诸国竟然……竟然凌驾与诸国王室之上,那不就是国中之国了?再说,你现在在安南就控制了八万大军,如果再加上家丁什么的,甚至加上狼兵,那可是十多万大军,如果将来地盘再扩大,怕不是迟早得有几十万大军在手……皇上不会担心才怪!”
高务实点头道:“所以,眼下我或许还有外任的机会,今后……可能就只能一直乖乖呆在京师不出门了。”
“哦……你是说,拿自己做人质,换皇上安心?”高孟男稍稍安心了一些,又迟疑着道:“听起来倒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可千万要注意,别真的引起猜忌了,到时候你人在京师,而皇上万一被奸人说动,你可就太危险了。”
“应该是不会的,这里面有几点,可以保障我的安全。”高务实想了想,道:“其一,我毕竟是文官,只要我不揽朝廷的军权,一般而言,朝廷是不大可能对我下手的,天下文官们都不会同意,哪怕是心学一派的官员也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
“其二,南疆诸国到时候会给大明提供源源不断地支持,朝廷面临的灾害越频繁、越严重,就越离不开这种支持。如果在那种情况下把我杀了,南疆的支持还要不要了?且不说皇上是不是那般无情之人,即便真是,他也要考虑后果……是我在南疆的势力大一点危害更严重,还是国内赤地千里、流民百万的危害更严重?我想,皇上心里是会有一本账的。”
“其三,他还要考虑到,既然届时我在南疆的势力如此之大,如果突然杀了我,弄出一个‘南疆尽反’,大明承不承受得起?”
高孟男咽了口口水,有些惶惶然,叹息道:“这……情况要是真到了那一步,你可就是悬崖边上散步差不多的局面了,我总觉得危险得很。”
高务实也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到时候能不能跟皇上好好谈一谈,他和我毕竟是幼时发小、十年同窗,或许在他看来,南疆诸国无非一些蛮夷之地,就算我在这里势力再大,只要不放我南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大碍呢?”
高孟男想了想,觉得这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大明对这些南疆蛮夷的确谈不上重视,别看他们好些都是千年古国,其实在大明眼里也就是个大点的土司——大明还真就这么自信,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好吧,对皇上的了解,想来也没有谁比得上你了,你既然这么想,总该有些把握,愚兄就不多问了……”高孟男皱了皱眉:“那你这次让我来,是打算再让我做一次‘后勤主管’,准备应付将来对占城等地的战事?”
高务实道:“事实上,可能不止是占城、柬埔寨,说不定还要你主持另一件事——支持南掌国的一对失国王子和公主,帮他们对抗缅甸,甚至帮他们复国,另外还要拉拢暹罗的反缅甸势力……最好能让他们和南掌国联手,给缅甸找一些麻烦。”
“你的计划可真够大的。”高孟男苦笑道:“我觉得这些事可有点多,我也不知道应不应付得过来。”
高务实点点头,诚恳地道:“是挺复杂,不过我会给二兄足够的权限……乂安、顺化、广南三镇,现在都是京华的‘租借地’,我打算让二兄来做这个三镇总领,到时候高璋的金港警备军,在战时也由二兄领导。”
…………………………
感谢书友“玄游冥”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订阅和各种票!~
………………………………
第199章 传教士?
高孟男没想到高务实会给自己这么大的权力。
按照高务实给他的权限,实际上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只是高务实刚刚提到的这些,因为这些只是其中“涉外”的部分,还有更多内务方面的责任也需要他承担起来。
总领,何谓总领?
别的不说,光是高孟男已经知道的,河花府的铁矿是肯定要大力开发的,高务实已经决定在此处建立一家军械厂,但生产人员全部从国内调集和招募。
这家军械厂的火枪生产只需要用铁,还比较好办,但是火炮厂因为使用青铜,所以需要京西镇守使岑凌来提供铜矿——高务实已经告诉岑凌,他名下的兴化宣抚司就有足够的铜矿可供开采。
至于锡矿倒是好办,高务实说了,乂安的葵州就有大型锡矿,就在英都府西北几十里处。
而所有炼铁、炼铜和火枪、火炮的生产所需的煤炭,则通通由黄氏控制的安邦宣抚司提供。
高孟男是知道高务实办实业的习惯的,这河花府既然又是铁厂,又是军械厂,必然是一处关键要地,必须妥善掌握。所以他不光要考虑把这几个产业发展好,还得把防务安排妥当,以及万一遭受攻击、抵挡不住时,对相关生产设备和资料的销毁、人员的撤退等预案,也都必须做好,一样都不能缺失。
而金港方面,除了黄金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商港和军港的建设,以及移民。高务实向他介绍了金港的大致发展方向,在港口建设好之后,还要建造船厂,负责造船和修船——这里既然是南进基地,怎能少得了为舰队提供支持?
所以他这个三镇总领,在内政方面就至少有一南一北两个重点发展城市要打理,任务还都很艰巨。
权力对应的是责任啊。
不过这权力还是太大了,高孟男觉得三镇加起来,别说在安南的重要性,就算放在大明国内,都相当于一个兵备道,管着三个府呢,他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就接受了。
“求真,愚兄很感激你的信任,但这份责任太重大了,只怕京华内部也会有人觉得你任人唯亲,我需要有人帮我分担一二。”
“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为疏?”高务实摆了摆手:“这一点二兄你不必担心,京华是我的私产,用族亲再正常不过了。不过,既然二兄觉得要有人分担……”
他假装想了想,皱眉道:“这样吧,我让务勤来帮你——其实也谈不上帮,这小子读书不太成,我看过他写的文章了,估计也就是个生员的前程,不如来跟在二兄身边学习锻炼一下,将来就在京华做事算了。”
其实在大明来说,生员就不算差了,不过那要看对谁而言,在高务实这个六首状元眼里……生员什么的,自然不值一提。
高孟男也不敢怀疑高务实在科举这方面的本事,既然高务实开口说高务勤“就是个生员前程”,那高务勤的水平大概也就到这儿了。
他想了想,高务勤虽然估计是帮不上自己什么忙,但高务实说得没错,反正他读书不太成,早些来京华做事,学习锻炼一番,说不定前途还要好一点——自己这不就相当于兵备道了?
况且高务勤过来的话,的确可以分担自己的压力,倒不是说他能做多少事,而是他有高务实亲弟弟的身份,有他挂名在前面顶着,自己做事就不必担心遭猜忌了——猜忌未必一定出自高务实,现在京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利益体,高务实手下的重要家丁们也有很多处在重要位置之上,他们也是有发言权的。
高孟男对高务实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并且说,如果六房的老太爷和老夫人不同意,自己也可以劝说一二。
这件大事到此就算说开了,高务实对广州港、天津港等地的调整也顺便跟高孟男提了一句,让他不必太担心。
高孟男觉得只要广州港不乱,就一切都好说,也就没有表示什么意见。
不过,正事谈完之后,高孟男忽然想起一桩小事来,也跟高务实汇报了一下,他说道:“对了,求真,我在广州的时候,濠镜的佛郎机番僧头子找了我好多次,非要我给他们引荐一下。当时广州港不是有任务,要了解佛郎机海船的一些构造和制造之法,乃至于佛郎机火炮的一些技术么,我也不好一直推脱,所以……”
“那不叫番僧,二兄,你应该称他们为传教士。”高务实笑着打断道。
高孟男有些诧异:“他们自己也这么说,不过我还以为他们只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一群番僧,居然也能称‘士’?”
呃,你的关注重点还真是……很有大明范。
高务实简单地给高孟男介绍了一下欧洲教士们的社会地位,然后问道:“他们想见我?可知道所为何事吗?”
高务实不像很多穿越前辈一样,一听见传教士就赶紧屁颠屁颠巴结过去,许以各种特权来交换什么欧洲先进技术。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欧洲其实也没多少真正称得上先进技术的东西,即便有,也不需要这样来获取——他们现在压根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一说,只要有门路、肯花钱,随随便便就可以搞到。
而且所有的欧洲国家,现在只要有那个能力的,都恨不得倒贴过来找大明做生意,而且他们对此时的大明基本是敬仰、畏惧和羡慕的。
比如英格兰崛起的关键人物、“童贞女王”伊丽莎白,就曾写过一封亲笔信给万历帝,可惜当时英格兰还在探索航线,这封信没能成功送达,直到近四百年后,才由******女王在访问中国时送到时任主席手中。
那封信的原文无须详述,但只看一个抬头就知道彼时欧洲人对大明的观感:
“承上帝洪恩的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诸国女王,信仰的守护者伊丽莎白,致敬最伟大、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大明皇帝陛下”——此时的英格兰对法兰西有宣称,所以里头有个法兰西女王的头衔,当然这个不重要。
伟大、强大、不可战胜。
这就是现在西方人对大明的看法。
所以,这些传教士找我干什么呢?高务实也有些好奇起来。
………………………………
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万)
传教士不仅向高孟男提出引荐的请求,甚至随船来了安南、到达了升龙。
这个消息真是让高务实感慨,这年代的传教士们还不像后来那样,完全成了殖民者的先锋,他们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抱持着将上帝福音传播到全世界这样的信念而行动的。
不过,这位传教士大概也知道明人对他们的怀疑心态,当时并没有随高孟男一起下船。
直到高务实听了高孟男的介绍,才派人把他请来。
但当高务实看见这位传教士的第一眼,却差点忍不住笑场——他一个高鼻深目、黄褐色头发、留着一把西式大胡子的欧洲人,居然穿着大明僧人的服装!
“罗马大僧使者、小僧罗明坚,见过大明帝国学识最渊博的高求真阁下,愿阁下永享健康。”那欧洲神甫行了一个很标准的拱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