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务实一见,不由又是一怔:诶?不是说证明给我看吗,你找黄玛干什么?

    谁知许氏走到黄玛面前,轻轻一提裙摆,风姿优雅地蹲了下来,对黄玛轻声道:“黄玛……”

    黄玛愕然应了一声:“嗯?”

    许氏仔细盯着他的眼睛,声音变得更加轻柔:“你困了,快睡吧,睡吧……”

    黄玛的眼神立刻变得迷离起来,但仍然下意识地道:“你要陪我睡。”

    许氏仍然轻声道:“我陪着呀,快睡吧,快睡吧,你困了。”

    “嗯,我困了,你陪我睡了……”黄玛说完,头一垂,身体便软倒在了地上。

    众土司倒抽了一口凉气,其中田州土知州岑大禄一拍大腿,笑道:“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哈哈哈哈,黄玛这头蠢猪!”

    高务实也有些发呆,心说:这是什么?催眠术?这么厉害的催眠术?可你既然有这么厉害的催眠术,直接让黄玛放了岑绍勋不就什么事都没了?

    此时许氏已经站起身来,再次朝高务实一礼,苦笑道:“贱妇离开花苗的时候年纪尚小,蛊术学得浅薄,这眠蛊几乎只能用来骗人入睡……不过,也好在还有这点作用,要不然就真的要被他侮辱了。”

    高务实还没说话,岑大禄笑着向他解释道:“按台有所不知,蛊术中有一种蛊,名叫眠蛊,这门蛊如有要完全炼成,听说有些难,不过若只是初成,倒还容易,大概有个三年之功就差不多了。

    至于初成的效果,就是许氏夫人方才所展示的这样,可以让人昏昏沉沉睡过去,而且醒来之后会对下蛊之人最后告诉他的话深信不疑……想必许氏夫人就是依靠着眠蛊骗过了黄玛,让他一直以为自己真的得偿所愿了。”

    高务实朝许氏问道:“蛊术之道,本按不是很了解,不过本按还是想问一句,夫人是什么时候给他下的蛊?此蛊除了催眠,真的没有其他作用了吗?”

    许氏道:“贱妇学艺不精,的确只能做到这一步,不过贱妇幼时曾听族老说过,眠蛊炼至大成,可以让人听命行事,只是下蛊之人与中蛊之人不能离得太远,不过那些,贱妇也不是很了解。

    至于给黄玛下蛊,其实正是他控制住绍勋,又将凌儿逼走之后的事,那日他想强迫贱妇与他……贱妇便说想要喝些米酒,他答应了,而且还与贱妇一同喝酒,贱妇便趁给他斟酒之际,将眠蛊下给他喝了,当时他神不守舍,一点也没有怀疑。”

    “原来如此。”高务实点了点头,问道:“也就是说,这蛊是要人……呃,要人吃进去的?”

    许氏有些不明白高务实为何要问这个,有些意外,但还是答道:“据贱妇了解,绝大多数都是这样。”

    高务实便问:“夫人可知有这样一种蛊,根本没看见下蛊之人动手,那中蛊之人转身要跑,下蛊之人只是数了三声,中蛊者便应声而倒,然后浑身剧烈抽搐,口吐白沫不停,眼神发直,挣扎了几下就死的?”

    许氏十分诧异:“按台所说的应该是一种须弥飞蛊,这种蛊虫极小极小,人眼根本看不见它们,通常驭蛊者若练不出朱砂之瞳,是不可能去炼这样的蛊的。”她认真地道:“炼成这种蛊虫的人,整个苗疆最多不会超过三个,我们花苗可能一个也无……另外,这样的人应该很少会真正出手了,不知按台是从哪里得知?”

    高务实这才知道那位阿梨姑娘虽然年纪轻轻,居然真是宗师级的蛊术大师,不禁又是一阵后怕,干笑道:“听人说起,听人说起的。”然后立刻把话题转了回来,道:“夫人,你已经证明了清白,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到你夫君,不知他的下落,这黄玛有没有说漏嘴过?”

    …………………………

    感谢书友“书友160429212821310”、“王孙疾”的月票支持,谢谢!另求订阅,求各种票票~~


………………………………

第127章 善后安排(4更破万)

    岑绍勋的藏身之地被找到得有些意外,根本没有动用高务实威胁黄玛时所说的那些狱卒刑讯逼供的手段。

    他是被土司们的“联合国军”给找到的。

    原来黄玛的二弟三弟被曹恪等人打败之后,二弟当场战死,那老三立刻带着残兵退往西城北角的一处黄氏所有的宅邸,然后直接把岑绍勋给架了出来,要求以岑绍勋换取自己一干人出城。

    带兵追击的曹恪等人不敢擅自做主,连忙派人去州衙请示高务实。

    高务实根本不在意那个他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黄老三逃不逃,没有了黄玛、没有了凌云城,他带着几百残兵,再逃能逃去哪里?这种扫尾工作到时候交给泗城州自己处理也就是了,他没兴趣多管闲事。

    于是高务实立刻答应下来,但要求曹恪一定要确保能够救出岑绍勋。

    曹恪等人怎么完成这笔“交易”的并不重要,反正最后岑绍勋全须全尾的被曹恪带了回来,只是……他还真的病了,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连路都走不了几步,没人搀扶的话,跟失去行动能力差不多。

    许氏夫人见了他之后大哭了一场,抽抽噎噎的,再也没有了先前那般的坚强冷静,这让高务实也不禁有些慨叹,看来之前岑凌说她和他大哥感情极深,的确不是虚言。

    岑凌自己也是眼眶红红的,在岑绍勋面前落了泪。

    岑绍勋挣扎着谢过了高务实,又劝了岑凌和许氏好一会儿,才叹息着对高务实道:“按台,您也看见下官现在这副模样了,唉……下官世袭一方,却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实在无颜继续做这个知州。按台,下官想把知州之位让给岑凌,您看如何?”

    高务实稍稍叹了口气,道:“岑凌此前请我帮他救你之时,其实提出过一个要求,就是为这件事保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此事终究还是弄得路人皆知了,这是我的失误,望你见谅。”

    岑绍勋苦笑道:“怎么能怪按台,此事本就是下官自己的过错,纵然不传出去,下官自己良心也不能安。况且,经此一事,下官也有些心灰意冷,希望能隐居山水之间,渔樵耕读、红袖添香,了此残生。”说罢,他深深地看了许氏一眼,万般爱意,浓得化不开。

    许氏微微脸红,却也定定地看着他,看来一点也不在意他是不是继续做这个土知州。

    唯有岑凌不同意,很坚决地表示了反对。

    高务实有些弄不懂岑凌的态度,你大哥是自己不肯干了,这事儿现在有我这个广西巡按给你背书,你上位名正言顺,为毛不肯?面子虽然好,能有土皇帝位置好?

    但岑凌态度异常坚决,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岑绍勋安心休养不理州务,等其子岑云汉到了袭职年纪,让岑云汉袭职,而在此期间,州务交由岑凌这个做叔叔的来辅政。

    高务实虽然谈不上很满意,但整体来说倒也可以了,毕竟他也谈不上非要扶岑凌做这个知州,他只是需要岑凌肯配合他、听他的指挥做事。

    现在岑凌肯实际掌握泗城州的大权,对高务实而言倒也够了,于是主动表示愿意为此做个见证。

    大事谈完,就要开始说“小事”了。

    凌云城经过今日混战,虽然谈不上什么血流漂杵,但城中也到处都有尸体和残肢断臂,血迹更是满城到处都有,肯定是要好好清理一番的,不过这个不用高务实操心,土司衙门自然会派人处理妥当。

    然而,对于黄玛的余党该怎么处置这种事,就肯定是要高务实拿主意了,尤其是其中还有七大土目的问题,更要考虑清楚。

    按照高务实内心的想法,最先投诚的那三位土目,还是可以保留的。但最后反正的四名土目,在高务实看来就完全可以打压一番。

    不过这个问题,此前岑凌有跟他商议过,岑凌是不肯对这几人下手的,他希望用最平和的方式接收凌云城,以免泗城州陷入不断不停的内乱。

    按照岑凌当时的说法,高务实现在是摆明了需要岑氏出力的,那么如果泗城岑氏不在最快的速度内整理内部,将来高务实想要用他们的时候,恐怕他们就出不上多少力了。

    这当然不是高务实想看到的,所以他答应了下来,表示这几个土目的处理,由岑凌自己决断。

    再有一件事,就是对于黄玛的惩处。

    黄玛本人肯定是非死不可了,这一点双方都没有异议,但是对于黄玛的族人和他家世袭的“领地”,高务实认为应该严厉一些。

    岑凌则觉得,对于黄玛的族人可以区分对待,“无显恶者”可以从宽处理,只把那些跟随黄玛夺权和对按台动兵的从犯严厉处置即可。不过对于黄氏“祖产”,他和高务实的观点很一致,都认为不如直接收归州衙。

    鉴于这些事情说到底都是泗城州的“内政”,高务实最终也答应就按岑凌所说的办。

    岑凌对高务实的让步很是感谢,再加上高务实救出了他大哥,岑凌对他更是相当感激,一再表示泗城岑氏将惟高按台马首是瞻。

    高务实笑了笑:“我倒也不需要你们孝敬什么,只是希望你能尽快稳定泗城的局势。”

    岑凌一直都在猜测高务实是要用到泗城州的力量的,不过他倒也不怕,总归高务实不可能拉着他们造反,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岑绍勋在许氏的搀扶下去休息之后,高务实见岑凌有些恍惚,实在忍不住了,道:“我观七公子你对许氏似乎颇有好感……七公子,我不希望泗城因此再生变数,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岑七公子微微一怔,继而脸色涨红,解释道:“按台,你误会了,下官对嫂嫂绝无他意,只是当年嫂嫂进门之后对下官颇为照顾……下官对嫂嫂绝无任何不敬之意,请按台放心,家兄也深知其中内情,绝不会出现按台担心的那种事的。”

    高务实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希望如此。”

    ………………………

    写到思绪融化……求订阅,求票。


………………………………

第128章 战前准备(上)

    高务实的担心目前看来,似乎的确有些多余,因为岑绍勋做出“虚名实隐”的主意之后,仅仅过去一天,便搬去了汾州,在汾州的一处别院隐居。他在此处的澄碧河边设一钓矶,安闲休养。

    岑绍勋既走,许氏自然也随他而去,岑凌送别兄长之后,便开始整肃内部。

    高务实没去管他的内政,依然如之前在思明府一般,正儿八经地做起巡察的工作来,改判了几个小案,以示自己此来并非说着玩,与黄玛之乱更是毫无关系。

    至于土司们信不信,反正他自己信了。

    泗城州此番内乱,当日闹得很凶,城中也一片狼藉,不过最后一清点,反倒是民间的财产损失比较重,狼兵的人员损失反而不大。

    各家土司加起来伤亡三百多人,黄玛一方战死了两百多近三百,余者溃散得到处都是,岑凌请求高务实将土司兵马暂时交于他指挥,同时自己也将泗城州各处兵力调集,一齐用于围剿追捕。

    高务实思索过后,将镇安、田州等四家岑氏土司的兵马交给岑凌,许他一月之期,并要求他负责这些狼兵的在他指挥期间的奖赏和抚恤,岑凌也都答应了下来。

    而高务实自己也要筹钱——其实应该说是调拨赏钱,因为曹恪许的赏格,他必须兑现。除了高家家丁的战果和岑凌麾下的战果暂时不用给钱之外,其余土司狼兵手头有两百多个首级,这都是要钱兑功的。

    另外,高务实不喜欢白白让人干活,又大手一挥,全部狼兵只要参过战并且没有违反军纪,通通赏银一两。

    这个消息是当众宣布的,一经宣布就为高务实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不管哪家的狼兵,提起高务实都要翘起大拇指赞一句:“高按台这个人豪气厚道,帮他打仗真是痛快!”

    而对于众土司,高务实也一样不含糊,许了他们每人一套禹瓷,或是茶具杯盏、或是花瓶珍玩,具体就看他们出力的多少了。

    这个赏赐可是不轻,毕竟“黄金有价钧无价”,这群有人力而无财力的土司,可没几个买得起钧瓷的,这下子小小出兵帮个忙,居然能换回一套传家宝,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要不是高巡按许给他们的钧瓷还得从产地运过来的话,他们只怕连夜拿了赏赐就要回去收藏妥当。

    高务实也很满意,自己当初只是却不过便宜老妈的期待,所以才投钱砸进恢复北瓷的产业中。想不到钧瓷的名号是真的响亮,连这种山旮旯里的土司都知道那玩意儿了不得,一听要赏钧瓷,一个个眼睛都绿了,跟一群饿狼似的,生怕高务实说话不算数,整天有事没事就凑到他面前晃悠。

    高务实因此想起一件事来,按理说广西在后世好像也产瓷土,为啥现在没有值得一提的烧瓷业?我是不是应该问一下老妈,能不能支援一批懂烧瓷的人才来广西办个瓷厂?倒也不必在这里烧钧瓷——实际上离开原产地烧出来钧瓷好像都差点什么,可能是原料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不同。

    但是在广西烧一些中低档次的瓷器还是应该可行的啊,到时候钦州港建成之后,广西的瓷器也可以拿出去出口创汇呢。反正那些西方人也不是很懂行,中档瓷器卖给他们妥妥的也是高价。

    高务实的心思由此开始转回到脱贫致富上来,在泗城州同样呆了十天之后,把赏钱发下去,又和众土司约定好,一个月之后去南宁领赏并开会,然后便打道回府。

    哦,也不算打道回府,他没回桂林,而是顺着右江东去,回到了南宁府。

    他要在南宁举行一场大会,商讨“广西大开发”。

    朝廷批准廉州府划归广西的消息已经传来了,现在广东、广西两省正在搞交接。其实广东那边大部分人对于廉州划去广西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有与之相关的一些官员为此不高兴,批复刘尧诲就上疏反对过,申时行申阁老含含糊糊地帮他说了几句,但被郭朴直接驳了回去,皇帝也没再议。

    郭朴打定主意明年致仕退休了,所以今年的态度变得比以前更加硬气,申时行对此心里明白,自然不想跟郭元辅对着干,有什么事都不妨等明年自己位进次辅之后再说。

    廉州那块儿,其实在后世有三个港:北海港、钦州港和防城港。

    在后世而言,三个港口都很不错,但在此时,最方便的肯定是钦州。因为钦州通河道,乃是一处河口港,交通比其他两地更方便。

    后世有铁路、有高速公路,这年头可没有,走山路哪里有走水路方便?君不见高务实来了南方之后,但凡通水驿的地方他都坐船而不骑马么。千年以降,中国都是北马南船,这自然不是没有道理的。

    到了南宁察院之后,好消息开始接踵而至,他打算在广西进行建设的各项产业,现在“先头部队”都陆续到来了。

    来得最快的是高珗率领的家丁护卫团,高珗觉得既然要准备在广西这种不熟悉的地方作战,先期熟悉环境和气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宁可人等装备,不能装备等人,先把队伍拉到广西适应适应再说。

    不过他们现在还在钦州,没有一路直抵南宁——高珗觉得去南宁的时候最好还是全副武装,要不然一群人空手空脚跑过去,可别路上被人打劫了,那可就太难看了。

    虽然高务实认为四千家丁就算空着两手也不大可能被打劫,但让他们先在钦州适应适应也没问题,海边的气候适应起来总比山区方便——起码海边不会有瘴疠之类的玩意儿。

    除此之外,广州港方面,也在高孟男的指挥下开始给高务实运送物资,第一批八万石粮食已经运抵了钦州港,不过新建立的内河运输船队还没能来得及把它们全部运走,而是只向南宁方面运来了三万石左右,剩下的还得慢慢运。

    这批内河船队说是“新建”的,其实不如说是临时雇用的,虽然京华的牌子先亮了出来,但船队里头没有京华一个人,船只也都是他们自己的。

    京华自己在两广的内河船运队伍,到现在都还停留在纸面计划上,船厂不开办起来,根本没法自行扩大,至于买船……一是船这东西一般是预订的,临时要买成品的话,就比较缺货了;二是为了开发广西木材市场,高务实规划中的船厂规模很大,但考虑到其中有不少新手,他觉得先让他们先造一些内河运船练练手是个不错的思路。

    另外就是一些战略储备物资,现在也有一部分已经到达钦州港,但他们也面临和粮食同样的麻烦,就是钦州港还太小,急需扩建,不然到时候放都没地方放。

    …………………………

    感谢书友“书友20170125200306930”的月票支持,谢谢!同时求订阅和各种票票!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128章 战前准备(下)

    高务实还没有亲自去钦州港实地考察过,不过高孟男的报告已经递了上来。按照高孟男身边从天津港带来的参谋班子考察和商讨,认为钦州港三面环山,港湾内水域宽阔,风浪较小,含砂量少,冲淤平衡,乃是一处优秀的深水良港。

    这个说法符合高务实前世带来的认识——好吧,其实他前世对钦州港也不是很熟,所谓认识,其实主要是他知道钦州港是南方的大港之一。

    虽说后世中国基建天下无双,但想必也不至于无中生有,硬生生挖出一个大港来吧?可见这地方的自然基础肯定是良好的。

    不光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也很好。这钦州港位于南海北部湾顶端的钦州湾内,北靠南宁,东与廉州府府治相邻,西南与永安州交界,典型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门户、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这地方我要是做不起来,还玩儿什么港口?

    不多说,先买地……

    买地的事情方便得吓人,因为高孟男的报告中已经说了,钦州当地现在人口很少,尤其是因为持续百年的倭寇问题,沿海几十里几乎全荒了,他们的考察队在钦州港附近转悠了好久,根本没上几个活人。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当地人都迁进离港口三十里外的钦州州城去了,港口这边几乎就是个无主荒地的状态。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按照“先占之法”,直接圈地就完事了!

    什么叫“先占”之法?

    在罗马法中,先占是万民法的一种取得方式,无论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只要是无主物均可通过先占取得。这种先占制度即为先占自由主义。随后的日耳曼法也规定了先占制度,被称为先占权主义。

    当然这是从后世所谓的“国际层面”来说的,中国古代可不信欧洲法,得中国自己的法律才算数,那么中国的法律怎么对待“先占”呢?

    早在先秦时期,朝廷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承认秦民对木材、猎物等先占取得所有权。秦简《田律》明确规定了在官府允许的时间、空间内开垦荒原、砍伐林木以及渔猎物的所有权。

    在魏晋南北朝宋孝武帝时,朝廷承认了“封略山湖,强占官田”,即承认了官僚地主有权封山占地,认可了先占制度。

    唐代《唐律·杂律》也有关于先占取得无主动产的规定。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规定,把先占作为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只要先占无主土地的人按照“元业”交纳税租,就不属于“盗耕”,而确立其所有权。

    在元代,作为一种财产取得的方式的先占,包括对无主物和某些无人管理的公共产业的先占。

    而到了大明朝,先占不仅是土地所有权,也是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明初推行屯田政策,明确规定“开垦成田,永为己业”,国有的荒地、山林也被默许按照先占原则取得。对于动产,明律规定:“若山野柴草木石之类,他人已用工力,砍伐积聚,而擅取者,准窃盗论。”也就是承认对已加工力先占之物的所有权。

    现在整个钦州港全部成了无主之地,高务实又打算在那里搞开发,自然完全符合“先占”原则——只要他缴税,并且不怕倭寇海盗就行。而缴税……高务实其实不用缴税,都不必说家庭背景了,他本人就是一甲进士及第,堂堂状元,自然是免税的。

    不过根据后来高拱的改革,他在钦州港附近如果是种田,倒是能免税,而开私港反倒要缴税的,而且这条规矩还是他自己给高拱建议的。

    好在,大明从上到下都习惯了低税率,所以这个私港的税率也不高,毕竟高务实当年的思路本身也是把这种税收当做一个试点来推进,没打算一开始就杀鸡取卵,肯定先让人习惯“开港要缴税”这个基础,然后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提高税率。要是一开始就搞个高税率,估计就没人肯做这事了。

    既然如此,那还客气什么,赶紧圈地开工干起来啊,这可比之前他任何一个私港都来得便宜划算好么!

    这个钦州私港一旦建起来,那只怕就真是货真价实的“私港”了,每一寸土地都是他高某人的合法私产!

    以后这钦州港只怕要被人私底下说成高家港了……

    这次建设钦州港,不光是广州港方面抽调了大量人手过来,北方诸港尤其是天津港也都调拨了精干人员支援,毕竟他们这几年都有些闲了,而在京华,有活干才有津贴和奖励,没活干就只有“死工资”拿。

    钦州港热火朝天的建设起来,炼糖厂的首批人员也从广州港那边招募得七七八八了。这事儿得说一下,中国的制糖业一直是南强北弱的,原因是南方更适合种植甘蔗,而北方由于天气原因,其实比较适合种植甜菜,然而此时还没有甜菜加工技术,那玩意好像是欧洲人十九世纪才弄出来的,所以此时北方的糖大部分都是从南方贩卖过去的。而广东,显然是个制糖大省,从广东招募制糖人才的原因就在于此。

    高务实本人当然没空跑过去亲自培训这些人,教他们更好的制糖技术,好在这些技术其实也没多大难度,高务实画了些图,写好了制造流程,就派人送了过去,让他们自己依葫芦画瓢。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里头有一两处需要考验“火候”的地方,但高务实当初也就是听他县里糖厂的技术人员简单介绍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这个火候到底要怎么掌握,所以干脆让炼糖厂的人自己去做试验,然后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办法出来。

    反正下面的人也不敢怀疑他不懂装懂。

    开玩笑,他高按台可是二百年来真魁首,堂堂六首状元怎么可能会不懂这点小道?之所以没说,那是因为高按台觉得这玩意儿太简单了,你们自己随便想想办法就行了,这还要我说,那要你们干什么吃的?

    可见名气越大,越方便装逼。

    制糖厂的问题,处理到这儿大致就差不多了,剩下具体的建厂选址之类,都不必高务实亲自操心,他京华这个大集团也有十年了,要是这点事还要东家事必躬亲,也未免太不上路了。

    所以接下来就剩一个造船厂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人员好办,高务实的调令早就北方南方一齐下达了下去,大部分的人不是在来的路上,就是已经到了广州港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选址也定了大方向,就定在钦州,这是个河口港,可以一边造海船,一边造河船,两不耽误。虽说这两块迟早要分家,但现在可以先这么干起来,便于利用现有资源,先把基础打好。

    主要是原材料的问题必须赶紧解决,广西的木材当然够多,现在又没有什么乱砍乱伐,大片好林子等着高务实呢。但伐木、运输、风干、储存这一系列流程都必须安排好,尤其是伐木和上级运输,那是高务实心里已经规划好要交给土司们的工作,现在必须得赶紧办起来了。

    …………………………

    感谢QQ阅读书友“逍遥客”的月票支持,谢谢!继续求订阅,求各种推荐、各种票票!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

第129章 基本就绪

    好在桂西土司们本来就要到南宁府来领赏,高务实干脆再发牌行文桂南各土司,让他们也都赶来南宁,开一次大会,商讨一下发财大计。

    除了土司之外,高务实还行文给桂林,把这件事告知张任,顺便又附上了私函一封,询问一下他的蛊毒问题处理得怎样了。

    同时,高务实在私函中还跟张任商讨了一下关于钦州各处京华产业建立之后的税收问题——高务实理论上要交的税收很少,只有高拱定下的那一点,但他准备在此基础上多交一笔费用,用以“买平安”。

    先占法虽然是明摆着的,是在洪武朝就已经定下的制度,但是先占法提到的“地”,其实主要是中国历朝历代所默认的“田地”,然而高务实要做的当然不是在钦州港附近种田,他是要搞实业。

    这在大明的律法体系中是个有缺失的项目,因此为了确保不出意外,他打算让张任以广西巡抚名义定一个制度下来,高务实宁可交点税,也要确保钦州港在法律意义上明确归他的京华所有。

    实际上,在真正的法治社会到来之前,地方行政上的很多制度都是地方官因地制宜制定的,一旦行之有效就会成为传统。

    高务实其实自己就有这个权力,只是他不好自己拍板把钦州港和附近的地都“卖”给自己,毕竟那是可能成为将来政敌手中把柄的行为,所以他得找张任出来拍这个板,或者说背这个锅。

    同时,为了“行之有效而成为传统”,他打算花点小钱,相当于交一笔税。

    “税率”肯定是很低的,这不用多说了。钦州港的港口区域现在人毛都找不到几根,对于地方上来说,可不是能拿几个是几个就好?就算一顷地一年只收一两银子,那也是钱啊。

    高务实圈了足足几百顷地呢,大明百亩为一顷,如果高务实以这点拿下几万亩良田,那当然要引起争议,可是现在这不过就是几万亩荒地而已,对地方上来说屁用都没有。

    然而,就这一大片荒地,每年居然还能收几百两银子了,那又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堂堂一个思明府,一年折算下来都只交这点钱呢。这里毕竟是广西,可不是苏杭,要不然苏州一个府就相当于广西一个省的岁入了,人家还不出任何乱子,怎么比?

    广西地方对于卖荒地还能持续创收当然是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