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不说岑绍勋没死,就算死了,他的独子岑云汉现在就在桂林,黄玛如果敢篡泗城州的大权,最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借此机会出兵泗城州,泗城州虽强,但其既然是僭主当政,桂西岑氏其他各支必不肯相帮,反而可能响应朝廷号召一起出兵泗城,届时泗城必败。

    泗城若是败了,会有什么后果?咋一看是岑氏再次出现主支衰落,相对来说黄氏可能凌驾于岑氏之上。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到那个时候,朝廷说不定会直接在泗城州改土归流,将直接统治的流官派往桂西土司的核心要地。

    就算朝廷决定稳一点,也可以派人送岑云汉回去袭职,然后借口岑云汉年仅四岁,无力统治泗城,派出流官任同知来辅佐他,并实际掌握泗城——这么做的话,朝廷就掌握了全部大义,周边土司连造反的借口都找不到,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可见不论朝廷怎么选择,对于广西土司而言,泗城州的“失陷”都是一场大败。那不光是岑氏利益受损,而是整个广西土司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因此,扣押岑七公子虽然看似让黄氏找到了一个可以取代岑氏而成为广西第一土司世家的机会,但这颗香饵的背后,却是朝廷虎视眈眈的血盆大口,最后必然得不偿失。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有些说不出口了。黄芷汀觉得自己如果这么做的话,可能会让张公子产生误解,觉得她有多狠毒一般。

    不论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更重要,反正岑七公子便这样得到了“做客思明”的机会,住在离高务实所住客院不远的另一处客院之中。

    安排好了“张公子”和岑七公子,离府大半个月的黄芷汀实在不能再耽搁了,只能先去接见自己手下的各级土官,并赶紧处理一下近期思明府的一些积压政务。

    她前脚刚走,岑七公子后脚便出了自己的客院,往高务实所住客院而去。

    岑七公子毕竟是贵客,黄芷汀也不好下令不准他出门,最多是不能随意在后院走动而已,但几个客院都是相邻的,在客院之间走动,黄氏家丁自然不好阻拦。

    岑七公子翩然来访,高务实似乎早有所料,笑呵呵地将他迎了进去,然后便吩咐黄芷汀派来侍候他的下人出去等候。

    黄芷汀对他礼遇极高,下人们又搞不清状况,自然只能奉命离开,留下两位贵客交谈。

    谁知他们刚走,刚才一直与高务实平礼相见的岑七公子便收敛了笑容,一本正经地以下官参加上官之礼参见,口中道:“广西承宣布政司下直隶泗城州土判官下官岑凌参见广西巡按御史老爷,按台金安!”

    高务实怔了一怔,下意识还想掩饰:“岑七公子……”

    “下官不敢,按台有事但请吩咐。”

    高务实嘴角抽了一抽,暗道:次奥,我暴露了?我就说岑凌好端端地怎么突然跑来思明府,原本还以为是老子才华横溢让他实在舍不得被黄芷汀半路截胡,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还是这个巡按御史的身份值钱!

    “嗯……你且起来说话。”反正已经暴露了,而且岑凌都大礼参拜了,显然是有足够把握,这时候在隐瞒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谢按台。”岑七公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站在一旁,就和平时的土司们见了广西巡按没什么两样——前提是这土司没打算造反的话。

    “岑判官,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本按身份的?”其实高务实还是刚刚才知道岑七公子的官职的,不过土司的官职虽然与朝廷流官名字一致,最多前面加个“土”字,但实际上可是完全不同的。

    土司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而且“杀人不请旨,亲死不丁忧”,这差别可大了去了。

    而且,他们头顶上的官职其实跟他们在所治之地的实际执掌其实未必一致,譬如岑凌这个土州判官,按朝廷制度而言,乃是知州的行政助理,分掌粮粟、屯田、水利、巡捕、牧马等事,秩从七品,然而他却可以满广西乱跑,甚至来思明府做客来了。

    “回禀按台,下官见到了按台的刻壁留诗。”岑七公子拱手答道。

    哦,原来这家伙跑着跑着又折回去了……

    高务实点了点头,不再追问这件事,而是问道:“你来思明府,是为本官而来?”

    “按台英明,下官正是有事要请按台主持公道。”岑七公子正色道。

    这倒是让高务实有些诧异,你这么大个土司,朝廷又没有冤枉你造反,你有什么要我主持公道的?

    不过巡按御史的职责中倒是也没特别说土司就不在他巡察的范围之外,所以对方依着规矩请他“主持公道”,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因此高务实点了点头:“你有何冤情,只管道来,本按自会明察。”

    岑七公子道:“下官要告本州土同知黄玛无视朝廷制度,软禁知州、暗害知州之子、篡夺泗城、居心叵测、意图造反!”

    泗城州二虎相争的情况高务实在黄芷汀那里已经得知了不少,只是黄芷汀也只知道泗城州土知州岑绍勋不理政务,一切交由黄玛与岑凌二人打理,却不知道他竟然是被黄玛软禁了!

    而且照岑凌刚才的说法,这黄玛还暗害岑云汉?难怪岑云汉被送去了桂林,原来不是什么主动提供质子,而是送去避难去了。

    这可是足以震动广西的大事,高务实不敢等闲视之,目光一凝:“兹事体大,你且详细道来,不可漏过一处,更不可文过饰非。”

    岑凌便说不敢,然后便将泗城州所谓“二虎相争”的前因后果禀告高务实高巡按。

    按照岑凌的说法,那黄玛家族乃是在昔年岑猛攻打泗城州时才崭露头角的,“贵不过三代”。当时黄玛的祖父本来只是泗城州一名普通土目,靠着家族势力,把持几个村的地盘,有事时奉知州岑接征调。

    岑猛来犯时,岑接自忖不敌,因此将州城凌云城附近的土目征调一空,共同守卫凌云城。这一场仗前文说过,来来回回打了好几年,而黄玛的祖父由于作战得力,渐渐被提拔到更重要的职务上。

    而由于岑猛的在凌云城周边来回扫荡,不少原本实力较强的宗族都元气大伤,黄玛的祖父则靠着战功和岑家的信重与封赏,实力逐渐扩张,到了朝廷平定岑猛之乱时,黄玛的祖父已经是凌云城附近除岑氏本家之外最强大的土目。

    经过黄玛之父,到了黄玛成为土目时,此人一边伪装成岑绍勋的得力走狗,对岑绍勋的吩咐和要求有求必应,一边瞧瞧拉拢“四门土目”——就是负责凌云城城防的几家土目世家,终于暗中完成了对凌云城城防兵力的基本掌控。

    岑绍勋性喜渔猎,经常带着小队狼兵出凌云城外的山间钓鱼、打猎,终于在一次打猎归来之时,被早有篡权阴谋的黄玛假传命令调走了岑氏本家掌控的狼兵,进而软禁起来。而岑凌当时年纪不大,平时又极少露面,因此被黄玛忽视。

    临危之际,岑凌却在依然忠于岑氏的家丁、部下的支持下,从府中接出了刚刚出生不久的岑绍勋独子岑云汉,杀出重围,并赶往被黄玛调走的岑氏狼兵中,打算率部杀回凌云城。

    然而,凌云城乃是泗城州数百年统治的核心,尤其是在岑猛之乱时经过再三加固,狼兵虽勇,但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攻城的准备,攻城器械严重不足,只能顿兵凌云城下。

    而且黄玛拉拢了四门土目,实力已然不弱,加上又控制着岑绍勋,岑凌更是投鼠忌器——确切的说,当时双方处于一种“麻杆打狼两头怕”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

    岑凌攻不进去,黄玛也不敢出来和岑氏狼兵主力交战,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

    最后还是黄玛做贼心虚,假借岑绍勋的名义下令双方握手言和,同时秘密派人与岑凌商议,在保证不暗害岑绍勋的前提下,双方维持和平,共同执掌泗城州——这个共同执掌,其实就是黄玛控制凌云城,以岑绍勋的名义发号施令,而岑凌控制泗城州其余各地,听不听号令那就看双方的博弈结果了。

    不过,没有凌云城在手的岑凌始终不放心岑云汉这个小侄儿的安全,最后干脆一咬牙,将他送去桂林“为质”,虽然地位有些尴尬,但却可以保障安全——朝廷做事毕竟还是讲制度、讲“师出有名”的,他岑家都送质子了,朝廷还不至于完全不要脸,依然对岑家动手。

    泗城岑家的故事讲完,现在便轮到高务实表态了。


………………………………

第091章 讨价还价

    高务实并没有马上作答,而是沉吟了片刻,才问道:“岑判官,你虽是土官,但也应该知道,非科、道言官而参劾上官是什么性质。当然,鉴于你所告之事乃出于土司之特例,可以特事特办,是以本按姑且不论。本按现在想问你的是,此事既然是发生在三四年前,那为何你直到今日才来向本按禀告?”

    岑凌道:“按台容禀,此事发生之时,下官尚无官职在身,这州判之职乃是在将下官侄儿云汉送至桂林之后数月,才得朝廷封赏的。但自从近年来两广瑶乱四起,前两广制军殷公正茂、郭公应聘、凌公云翼等莫不为各地瑶乱奔走忙碌,下官虽是土官,亦知大局,不敢于彼时劳烦朝廷。”

    这话高务实听了自然不信,或者说不能全信。这些年两广瑶乱四起固然是事实,从殷正茂、郭应聘、凌云翼到现在的刘尧诲,哪一任两广总督都把剿灭瑶乱当做主要任务,甚至连倭寇之患都放在次要此时两广仍然时不时有倭寇袭击,但实际上其人员以明朝海盗为主,而最近也最大的一场瑶乱,就是八寨之乱,这是去年才摆平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朝廷方面的确有可能顾不上泗城州内部的权力纠纷实际上朝廷在处理类似事务的时候,经常会先等土司内部打得两败俱伤再出手……咳,这个就不多说了。

    但是,虽然有这样的客观事实,高务实也不会相信岑凌所说的什么顾全大局。

    他一个土司之家的贵公子,自家老巢都被“叛臣”占据了,家主被软禁,幼主不得已而成为朝廷质子,要不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战斗力强大的岑氏嫡系狼兵,这自家局面离万劫不复都不远了,他还会去考虑什么朝廷大局?

    开什么国际玩笑,有这个觉悟还做什么土司,不如好好读书准备去燕京做阁老好了!

    不过高务实也没法肯定岑凌当时的具体想法是什么,或许他不想家丑外扬,打算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收复凌云城?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今天又把事情捅到自己这里来了呢?

    当然,怀疑归怀疑,不要钱的赞扬大可以随便丢,高务实自然是面不红心不跳地送了几顶高帽子过去,然后才道:“你能来像本按禀明此中情况,本按是欣赏的,只是此等大事,本按也不能只听你一面之词,总须调查清楚,方好处置。”

    “按台放心,此中道理,下官是明白的。”岑凌说完,又有些欲言又止之色。

    高务实看在眼里,倒也不介意陪他演戏,便道:“岑判官可是还有什么担心,不妨一并道来,本按自有定夺。”

    岑凌果然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面有郝然之色地道:“岑家不幸,竟出了这等叛逆,今虽有朝廷天威可仰、按台正气可倚,黄玛叛逆授首伏诛已是计日可期……然则此事若是传扬出去,下官面上无光倒是小事,就怕将来家兄因此大失威望,以至于治下土民民心不稳,有损广西平靖,罪莫大焉。”

    哦,岑凌是想让我替他保密……看来他对岑绍勋倒是忠心耿耿,这种局面之下居然没想要借我之手,在剿灭黄玛的同时也给他那大哥岑绍勋来个非正常死亡。

    要知道,如果在解决黄玛的同时顺便岑绍勋也死了,那接下来要么朝廷让他接任土知州,要么让岑云汉回去袭职,但哪怕是岑云汉回去袭职,由于年纪太小,也必然需要他这个叔叔辅佐说是辅佐,相当于“摄政”。

    当然,朝廷也不是没有可能直接改土归流,或者弄个流官同知去“辅佐”岑云汉。可是仔细想想,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朝廷也要酬功啊。他这样的行为,对于朝廷而言,乃是维护正统,甚至带点存亡继绝的意味,这一点很重要,朝廷只要没抽风,是不可能对这样的人进行打压的,因为这就是大义。

    对于朝廷而言,大义有多重要呢?当年朝廷平定思恩之后,莫名其妙的打压岑猛,最后闹出来那么大的乱子,这教训可是够重了。所以,再犯一个比打压岑猛更严重的错误,那朝廷就简直蠢到没救了。

    不过,这件事保密不保密,只是跟岑家有关,以朝廷的立场来说,并不需要担心什么岑绍勋会不会威望扫地这样的问题。甚至高务实还觉得,岑绍勋威望扫地对朝廷而言,完全是一桩好事。

    泗城岑氏是眼下岑氏的主家,包括名义上地
………………………………

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

    抚台中的是哪种瑶蛊,这个问题高务实现在当然还回答不出来,不过这一条他也不打算掩饰,便直说了:“这件事目前尚在求证阶段,不过已经有了稳妥的求证办法,相信不要多久便能得出结果。”

    高务实这样回答,岑七公子心里就有了数,他心道:看来高务实的确是在调查这件事,只是他来广西毕竟太迟,这件事恐怕才刚刚着手,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张任能够坚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虽然岑七公子对于朝廷中的那些派系之分不是很清楚,但至少现在有一点是明确的:张任主张将八寨地区改土归流,而高务实目前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柳州放出的风声显示他多半也是支持改土归流的,而眼下则又多了一个佐证,那就是他在替张任调查“病因”,也即是中蛊事件。

    由此便可以推断出高务实的态度,应该是和张任一致的,换句话说,他和张任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

    八寨地区的归属固然重要,外界都认为无论岑家还是黄家,都必然不能容忍八寨地区被派驻流官。但岑七公子自己却知道,他是完全可以放弃八寨地区的。

    因为条件不允许他坚持!

    那日龙首湖边四大土司之会的时候,他之所以能够克制情绪,让黄芷汀支持的赵家取得他的首肯,原因也在于条件不允许。

    泗城岑家自己都有倒悬之危,哪里还顾得上一个八寨之地?

    说到底,八寨之地原先名义上是朝廷以南丹卫强压着,实际上差不多还是瑶人在自治,这里头何尝有一丝一毫两江土司的事?

    两江土司之所以不乐意朝廷直辖八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愿意看见朝廷力量在广西进一步扩张,但是眼下情况不同啊,他泗城岑家内部都一团乱麻了,哪里还管得了大几百里之外的八寨之地?

    退一万步说,八寨之地不过也就是一个州的局面,朝廷手里多一个州少一个州,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吗?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只要朝廷依旧认为直辖统治左右江地区不划算,需要土司镇压地方而不给朝廷造成更多的麻烦,朝廷就不会强行把这种流官直辖往左右江地区推广。

    说到底,朝廷的思路其实双方都明白:搞蚕食,不搞鲸吞。

    鲸吞虽然听起来气魄雄伟,实际上那是可能噎死人的!

    广西这地方,整个省加起来交的税还不如苏州一个府,但是朝廷统治苏州要什么成本?朝廷这些年每年花在广西的钱又是多少?

    苏州府一年交的正税差不多就有三十万两,而广西呢?现在一年要花三十万两!

    这还是在朝廷只直辖了广西一半的情况下,要是强行吞并土司,全部一刀切的改土归流,别说三十万两了,六十万都打不住,甚至一年花一百万两来用做镇压广西zàofǎn的军饷也不是没可能!

    广西出好兵,那真不是说着玩的。这一点不光是岑凌等广西土司清楚,实际上高务实比他们还清楚!

    高务实以前可是上过党校的,他知道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位战功赫赫、“专打神仙仗”的大将曾经对部下有过这样的指示:“要分清guo民党军中哪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guo民党军中最精锐的。”

    如果这还不够说明问题,那么那支著名的大别山部队,还有一个明确的作战思路可以佐证:先打杂牌军,后打中央军,避开桂军。

    而最有意思的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8勇士之中,有16位是广西人,在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中,也有17位是广西人。

    所以从统治的角度来看,广西这地方保持稳定才是大方向,因为一出乱子……别的先不提了,户部首先大出血啊!

    好歹目前来看,僮人土司大体上还是听招呼的嘛!狼兵说征调就征调,而且还是自备干粮出征,连饷银都不用发,这么好使的部下,为什么要把他们逼反?

    因此岑凌很有把握,即便不争八寨之地,朝廷也不会因此就小瞧了土司的作用,一下子抛弃土司来全盘改土归流。

    再说,他本来就已经让了黄芷汀一步,就算朝廷直辖八寨,首先不也应该是黄芷汀不乐意么,他着什么急?

    当然,他并不知道黄芷汀和赵家之间达成的协议,黄芷汀其实也不是很在意八寨之地,她要的龙州。

    岑七公子一脸沉痛,道:“按台,抚台的病情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啊……早一步查明真相,下官以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高务实刚才无非就是想告诉岑凌,不要以为没有你,我就查不出问题了。而岑凌的回答则是,有我效率更高。

    底线清楚,那就可以好好谈一谈了,高务实露出笑容:“嗯,岑七公子说得有理,既然如此,七公子不妨说一说,这其中到底是谁在捣鬼……至于七公子之前说的事,本按当然也会帮衬着些。”

    高务实好歹也是六首状元、皇帝近臣出身,岑凌对他的信誉暂时还是比较相信的,既然他这么说了,岑凌不得不信,于是便道:“抚台中蛊,乃是那次莫朝使臣之中有人动的手脚。”

    高务实瞳孔微微一缩,问道:“七公子如何得知?”

    岑七公子并不隐瞒,道:“忻城莫氏土司素来与我岑氏亲近,而他们与莫朝……呃,过去也算是同宗,多少有点联系,知道一些内情。”

    高务实心道:你岑七公子卖起队友来可是有点狠啊,光是这条消息,就够朝廷把莫氏土司一锅端了。

    不过,他可能误会岑凌了,因为岑凌马上接了一句:“莫氏知道消息之后大为震怖,又不敢冒着出卖同宗的危险来向抚台、按台报禀,只好将消息告诉下官,由下官来帮他们转达一下……”

    莫氏土司只不过有个忻城县,高务实并不放在眼里,倒也不妨给岑凌一个面子,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既然他们没有知情不报,这件事本按可以暂不追究。”

    “但是。”高务实忽然来了个转折:“本按有些不能理解的是,就算莫氏与莫朝乃是同宗,毕竟早已分开多年,莫朝干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又怎会让莫氏土司知晓?”

    岑七公子解释道:“此事下官正要禀报,莫氏土司之所以如此惶急,就是因为他们在此事中被莫朝欺瞒,结果不经意之间干了一件坏事。”

    高务实一皱眉头:“此言何意,他们做了什么?”

    岑七公子叹了口气,道:“此前八寨之乱,虽然我朝廷天兵战果辉煌,一举荡平八寨逆匪,但八寨瑶人之中,还是有不少厉害人物逃窜而走,其中就有人隐瞒了身份,假装是其他地区的瑶人,投奔到了临近的忻城县。这里头有几个能使瑶蛊之人,被莫氏收留……后来莫朝那边不知为何得到了消息,想法子找莫氏要走了几个,莫氏看在同宗的份上,也就给了。”

    后面的话高务实已经不需要他继续编了——这明显是莫朝花钱从莫氏土司手里买了几个会用蛊的高手去害张任,莫氏土司要么是故作不知,要么干脆就是知情不报,任由莫朝乱来。当然,他们也有可能的确没想到莫朝要干这么大一笔买卖。

    只是这里头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解释不通。

    高务实打断岑七公子的话,问道:“莫氏土司的过错暂时不必去谈,本按现在想不明白的是莫朝,他们吃错药了吗?自家掌兵的所谓‘谦王’莫敬典刚刚病死,他们不去防着黎朝趁虚而入,反而来撩我大明的虎须,难道是担心死得不够惨?”


………………………………

第093章 扑朔迷离(4更破万)

    对于高务实的这个问题,岑凌当然也考虑过,不过他思来想去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莫朝希望广西先乱一阵子,有什么事都先等他们找出一个代替莫敬典的统兵人选来再说。→八+++八**读==书^^≥

    岑凌把他的判断或者应该说猜测说给高务实听,高务实听罢,依然有些怀疑。但是他对越南历史了解不足,一时之间有些难以判断。

    高务实目前对安南的了解,主要出自于张任和黄芷汀向他所说的一些情况。

    根据张任和黄芷汀的介绍,当年莫登庸向大明纳降求封,大明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之后,安南就在法理上成了大明版图,莫朝也成了唯一受到大明承认的合法zhèngquán——这没开玩笑,此时诸如朝鲜、安南之流,有没有得到大明承认,就是合法和不合法的差别。

    但是大明对于莫朝的承认,直接导致中兴的黎朝反莫运动加剧,各地反莫事件风起云涌。复兴的后黎庄宗派遣阮淦、郑检、郑公能、赖世荣等人已经攻取了西都清化,占据了南部的大片土地,在西都重建后黎朝。后黎朝的遗臣纷纷前去投奔,支持后黎朝的莫朝地方官员也纷纷倒向后黎朝。

    而此时的莫朝却发生了内讧,于是在莫登庸于病逝后,莫福海独自掌握权力。不久后莫福海也病逝,其子莫福源继位。

    但是,泗阳侯范子仪不承认莫福源的地位,并在御天府华阳立莫登庸之子弘王莫正中为帝,使得莫氏宗室争权内讧,丧失了乘中兴黎朝立足未稳,发动进攻的机会。

    此次莫朝内乱,使得国势日衰,无法消灭后黎朝,安南由此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八℃∮八℃∮读℃∮书,。⌒。o≈

    黎朝这边,此时反莫朝勢力代表阮淦被部下毒杀,实权掌握在郑检手中,郑检与莫朝抗争并多次主动进攻,还趁莫朝内乱煽动莫朝将领黎伯骊、武文密倒戈讨伐莫朝,实力大增。

    此后郑检大军进攻莫朝首都东京,皇帝莫福源出奔金城,留莫敬典率兵在东京升龙防御,击退了郑军。此后,莫朝又与后黎朝多次发生交战,互有胜负。

    然而总的来说,莫朝之所以能维持这样的局面,靠的既不是民心,也不是国力,而是莫敬典的个人领兵才能。

    然而现在,莫敬典病死了。

    那么按照高务实的所知的情况来推论,莫朝当然应该是很紧张的。

    只是……莫朝难道就紧张到了这个程度,居然因为担心大明干涉,就来下蛊毒杀广西巡抚,目的却仅仅只是为了让广西乱上一乱?

    高务实怎么想都觉得这个理由实在太不充分了!

    张任虽然是广西巡抚,可他是个流官啊,就算他真的被毒杀了,朝廷只要一纸令下,随便派一个新的广西巡抚过来接任就完事了,难道广西还会因为张任之死就大乱一场不成?

    说句不客气的话,当年王阳明在两广任上之时,都没有重要到这个程度,又何况张任!

    所以这件事,高务实实在有些难以置信,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作案动机不明确。

    在这一瞬间,他甚至有些怀疑岑凌是不是在故意诱导自己的思路,因为如果从动机上来说,最有可能毒杀张任的不是什么安南莫朝,而正是广西的土司们。

    此前高务实在那次与张任的夜会中,曾经从张任口中得知他只有三次会见不熟悉的人。

    其一是一批儒学教员,这个直接排除了,甚至不用解释。

    其二就是安南使团,这个当时也是被高务实排除掉了的,原因就是对方没有动机,想不到今天却被岑凌拿出来指证说就是他们干的。

    其三才是当时高务实最为怀疑的对象,也就是刘尧诲召集了一帮子土司或者土司代表与张任会面的那次。

    这次会面,调查起来的唯一麻烦在于出席的人太多了,大大小小各家土司几乎都来了人,光是姓岑的和姓黄的就有一二十个,搞得高务实一时也不知道从何处查起。

    黄芷汀虽然执掌思明府政务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就高务实最近的观察来看,她对大明朝廷是有明显畏惧心态的,说她派人毒杀张任……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那么,岑凌呢?有没有可能是他贼喊捉贼?

    高务实觉得,这个可能还真不能排除,至少在确认泗城州内部变乱属实之前,这个可能是不能排除的。

    甚至,以高务实这个自己喜欢玩阴谋的人看来,即便泗城州内乱属实,也不能确保岑凌没有毒杀张任——从最坏的情况考虑,谁知道岑凌是不是玩了个连环计,先给张任下毒,弄死这个主张将八寨地区改土归流的巡抚,再用真实的泗城州内乱一事来扰乱自己的视线,继而排除掉他毒杀张任的嫌疑?

    虽然高务实也怀疑岑凌有没有这样的疯狂和手腕,但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那他就不能轻易相信岑凌的话。

    郭朴当年评价高务实的话,现在可能要一语成谶了,高某人还真是“算计过甚”。

    不过,以高务实的演技,自然不会让岑凌发觉自己已经受到了怀疑,所以他思索片刻,仍然显得一脸纠结,深深皱着眉头,问道:“莫朝现在的都统使——算了,就说安南国主吧,他叫什么名字来着,这个人你有没有什么了解?本按的意思是说,你觉得他有没有可能干这样没头没脑的事?”

    莫朝毒杀论本来就是岑凌提出来的,他当然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高务实这么问,明显是给岑凌送梯子,岑凌自然果断顺着梯子往上爬:“下官以为,莫茂洽此人是有可能这样做的。”

    “哦?理由呢?”高务实不置可否的问道。

    岑凌立刻道:“这莫茂洽乃是莫福源之子,嘉靖四十二年二月生。次年二月初七日,莫福源因患疹痘病死,莫茂洽继位,当时年仅两岁。由于莫茂洽即位时尚为冲龄,便由谦王莫敬典主持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