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元辅-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可谓朝野瞩目,自然不算是新任之官,降调御史并不能算不妥。”

    高务实听他这么解析一番,才算略微放下心来。

    却不料王国光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一颗心又提了上来,王国光道“要说可能导致朝野喧然的事情,其实也有元辅与我商议过了,因为慈圣太后的要求,得赶紧给你派外差。但是目前各差遣都有人在任,只有一个广西巡按胡宥马上要开缺他母亲刚好去世,要赶回原籍丁母忧,请丁忧的奏疏前天刚到,人却已经在回籍的路上了,现在广西乱子不少,甚至还在用兵,没有巡按哪成所以这事还拖不得,我本来正在考虑人选,这次也别考虑了,只能让你去了,正好一举两得。”

    高务实大吃一惊,冷汗都要惊出来了,急道“一省巡按何其重要,我一个新科进士,转调御史已经是破例了,毫无历练便派大差,巡按一省,如何交代得过去再说朝廷又有典制,北人不巡南,南人不巡北,以免不知习俗”

    “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王国光苦笑道“派外差也得有差遣可派,现在各地外差都已有人,最近一个可以调整的,也到了明年年初你觉得慈圣太后能忍你到明年再走么”

    高务实咽了口口水,又长长的吐了口浊气,看着王国光道“虽说广西乱了好些年了,可是这毕竟是一省巡按啊总宪,晚辈不会引起公愤吧”

    王国光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就不怕。”


………………………………

第034章 高党大隐忧

    何为巡按御史御史不必解释,但“巡按”则需要说明一下,巡按即“分巡按治”之意。从洪武十七年开始便设此职,其身份为监察御史,“巡按”为其差遣,根据省道位置重要与否,分称“大差”、“中差”、“小差”三种。

    通常而言,每差为期一年,以到任时间和离任时间计算,路途所费不计。差满回京由都察院考察是否称职,出则由都察院在御前点差,每次选两人至御前,由皇帝钦点一人,当差完毕回京,直接向天子奏事复命,不向都察院报备。所以巡按御史虽然受都察院考察,但又不被算作都察院属吏,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而之所以高务实一听自己被王国光推为广西巡按御史会如此吃惊,甚至担心自己惹众怒,则是因为巡按御史的权力从明初到如今,一直在不断的膨胀。

    尤其是随着巡抚逐渐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而巡按由于拥有连巡抚一齐监督的权限,导致某些强势巡按甚至能逼得巡抚退避三舍。

    其实,巡抚正式官称是巡抚都御史,一般而言都是三四品的高官,从名份上来说,他们是巡按御史的上级。所以巡抚致巡按的公文称之为“劄付”,而巡按致巡抚的公文则只能称“具呈”。抚、按会议政事,巡抚正座,巡按旁座。这种上下级的关系,在弘治朝时还是被朝廷所肯定的。

    但到了嘉靖时期就开始有变化了,一开始巡按自称“佥坐”,后来甚至开始与巡抚平等相交,互称“侍教生”,并且经常生品秩低得多的巡按论劾巡抚,而巡抚只得唯唯听命的事件。

    因此现在的巡按在地方上是威风八面的,从二品的布政使见了七品巡按,甚至有很多都以下级自居,有明一朝的“以小制大”原则在这一刻被挥到了极点。所以高务实对自己居然会被选为巡按御史候选人感到十分震惊我这真的是被贬官吗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郭朴近来的表现有些不同于以往,他以往做事可是一贯以求稳为先决条件的,可是近期以来,他的举措明显有些激进,似乎是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推上高位。

    难道老师真的打定主意要致仕

    “总宪,晚辈有句话不好直接问元辅,不知能否向您请教一二”高务实终于忍不住问道。

    王国光见他脸色肃然,也渐渐收敛了笑容,点头道“你有什么不明白就问吧,能回答的老夫会尽量回答你。”

    “元辅是不是已经决意七十致仕”

    王国光叹息了一声,苦笑道“难怪元辅说可能瞒不住你,你还真看出来了”

    高务实脸色一变。

    王国光摇头道“不光是元辅,老夫明年也要开始递疏乞骸骨了老夫比元辅只小一岁。”他看着高务实的眼睛“现在你知道元辅和老夫为何要推你到一省巡按之位了么”

    高务实心中有些乱,郭老师不肯让自己多年的清誉受损,非要年满七十就按例致仕,这事影响有些大。虽然他致仕之后按例是大舅继任辅,可是大舅的根基在于晋党,晋党只是高党之中的一个分支,他到时候能够得到高党多少的支持,现在还很难说。

    而且还有一个隐忧就是张四维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李时珍说他“久病亏元”,除非休息下来慢慢将养,而且不能有太多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这样有个年,或许能够恢复元气。

    可是张四维现在怎么可能停下来将养年

    因此高务实很是担心到时候张四维万一要是死了,高党在内阁可就直接居于劣势了。

    目前内阁中除了郭朴和张四维,剩下的三人就是申时行、余有丁和许国,其中只有许国是高党,而偏偏他是南直隶歙县人,受心学影响很深,难保到时候不会因为局面恶化而干脆投到心学党那头去。

    而现在王国光也说他最迟两年后也要致仕,左都御史这个关键位置说不定也要丢

    高党盛世之下,竟然有这么大的隐忧

    高务实觉得有些头疼起来了,看来当年自己定的计划,也就能管个十来年啊就算郭朴和张四维退下去之前临时再推荐一两个高党入阁,恐怕申时行等人也要掌握大权至少好几年了。

    郭朴肯定是现了这个问题,才会在最近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地位做过巡按御史之后,下一步不说做巡抚,干个兵备道那是肯定绰绰有余了。

    郭老师和王总宪这是在他们政治生涯的最后时间给自己铺路啊。

    高务实还能说什么呢他只能恭恭敬敬地给王国光行了一礼,道“晚辈知道了,多谢总宪器重,委以重任,晚辈敢不尽心竭力”

    王国光欣慰地道“本来元辅和老夫是不想让你有太多压力,才决定不把缘由和你说明的,但你既然自己看明白了,那也就算了。不过,老夫还是希望你能平和心态,不要为了证明自己而动作太大。

    你此次贬官三级,虽然因为仁圣太后的懿旨,元辅和老夫反而利用起来让你能执一方重权,但是眼下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大差广西那边乱了十几年,僮傜乱民此起彼伏、层出不穷,连桂王的王府都失陷了两回。你去了之后,一定要稳住形势,不要胡乱兴兵就算要兴兵,也不要亲自带兵,反正你是巡按,是监军,赢了总跑不了你的功劳,可万一你自己带兵出击,输了可就不好交代了。”

    全省之战,巡按肯定会是监军,也只能是监军。但那只是理论,实际上以各省巡按现在的威势,非要下令调兵的话,那些总兵、参将什么的哪敢不听他们的考评也好,论功论过也罢,巡按的评语可是比巡抚的评语还要重要的。

    因为巡抚久任地方,朝廷担心他们与地方将领形成利益结合,而巡按一般来说只任一年,朝廷当然放心得多,也信重得多。

    高务实现在不是很了解广西的局面,因此只能先答应了下来。

    王国光就道“明日老夫便带你去陛见其实这事就是走个过场,皇上肯定挑你,说不定还有什么话交待你。”

    高务实笑了笑,没说话了。


………………………………

第035章 陛见,广西巡按

    这天回府,高务实自己一个人呆在小楼里思索了许久,不止是为高党接下来几年的局面感到担忧,更是为新政的持续性感到焦虑。

    申时行这个人他是了解的,毕竟申阁老当初给朱翊钧当讲官,相当于也教了他几年。申时行在政治上肯定是典型的心学一派的作风,虽然他性格偏柔,更热衷于搞平衡,可是一旦他成了辅,对于新政的推进来说肯定还是相当于踩了一脚刹车,必然会遭到更大的阻力。

    可是这个问题,他现在却解决不了了

    郭朴可不是他的家丁下属,那是他的老师,这位老师一辈子恪守法度,他觉得大明官员七十致仕的规定既然存在,除非有天崩地裂的大事,否则就都应该遵守。高务实知道自己劝不动他,只能作罢。

    而大舅张四维身体这种事,谁能担保只能求上苍保佑了。

    高务实想了老半天,最后也只能长叹一声。

    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能做的现在也只能是这么多了,既然解决不了,也只能留待来日,还是想想自己接下去在广西能干点什么吧。

    巡按御史级别虽低,权力却是巨大,到了广西之后,凭借自己的家世和六状元的身份,倒是可以比在京城硬气许多,或许可以整治一下官场

    不过这都是没影子的事,只知道广西现在乱得很,但是具体乱成什么样,又是为什么乱,自己现在还茫然没有头绪,琢磨这些也没什么鸟用,还是得到了地方之后再行查证。

    次日一早,高务实便在王国光的带领下,和另一位监察御史一道前往皇宫,陛见皇帝了。

    朱翊钧的气色不是很好,但是遴选很快王国光介绍完两位广西巡按候选人,朱翊钧便直接选定了高务实,连半句多话都不肯说。

    高务实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愤怒,当然这愤怒不是对他高务实来的,这是一种权势被压制、尊严被无视而产生的愤怒。

    历史上,他也是在今年被母后李太后逼得下过一道罪己诏,而且罪名比这一次还要搞笑。

    那次是他喝了点酒,下令让身边的一位小宦官唱新曲,结果小宦官推说不会,朱翊钧趁着酒劲怒,说要砍了小宦官的脑袋。身边人当然劝他,他便说脑袋且留着,割一束头以示惩罚。

    结果这事很快被李太后知道了,李太后大怒,一边命朱翊钧长跪不起,一边威胁他要立潞王为新君,同时派人通知张居正,要张居正代皇帝拟罪己诏。

    朱翊钧痛哭流涕地跪在慈宁宫外求母后原谅,李太后又派人请张居正过来当面教训朱翊钧,好一通说教之后,这事才算翻过了页,然后没得说,朱翊钧下诏罪己。

    高务实心里苦笑,看来朱翊钧在万历八年愣是有下诏罪己这一磨难要经历了,相对来说这次还算正常一点,起码不是因为一个小太监的一撮头就下罪己诏

    只不过,这次朱翊钧的罪己事件,自己跟着倒了霉当然这次到底算不算倒霉,还有些难说。

    一方面,高务实原本最有可能走的一条升官路线被断了先翰林史官,进日讲官,混资历升级,中途可能去国子监干一任祭酒,再回翰林院进侍读学士并掌院事,然后进某部侍郎,接下来要么以侍郎直接入阁,要么再混两年以尚书入阁。

    这条路是大明翰林们最清贵的入阁路线,尤其是状元们最常见的路线,譬如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李春芳,就是走这条线路入阁的。

    简单的说,这条路线既轻松惬意,又清贵无比,最是被世人所羡慕。

    但现在这条线路被断了,改成另外一条,也就是外官路线,这条路线非要细说的话太复杂,但如果简练一点说,那也无非就是在地方上做出各种成绩,然后调回京师任侍郎,再尚书,再入阁

    跟第一条路线相比,这一条路线既辛苦,又危险,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在半途就沉沙折戟,甚至走到凯旋回京的那一步都未必保险凌云翼今年不就栽在那一步了

    另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自己这次南下实在太远,都特么跑到广西去了,这可不比回新郑老家,顶多也就十天半个月的路程。去了广西之后,京城这边自己的主要产业都会处于一个没有主心骨的状态,还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

    朱翊钧显然不会知道高务实脑子里会想这么多的问题,他只是觉得在王国光把另一位御史带走之后,高务实好像有些走神。

    这让朱翊钧有些尴尬,他以为高务实是对“降调外任”毫无心理准备,所以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而这件事,根子却出在他这个皇帝身上,高务实不过是代他受过。

    “务实,这次委屈你了。”此刻乾清宫西暖阁里没有外人,只有朱翊钧、陈矩和高务实三人,陈矩是他的心腹,有什么话也不必瞒他,所以朱翊钧直接走下了御座,来到高务实身边。

    高务实知道其实这个时候,朱翊钧才是心情最郁闷的人,所以反过来半开玩笑地安慰他道“皇上不必为臣担心,臣听说巡按御史现在到了地方可是威武得很,臣前次做钦差还是十年前的事了,这次有机会再体验一下钦差威风,其实高兴得很呢。”

    这话也就他这个和皇帝有过十年伴读生涯的同窗敢说了

    果然,朱翊钧听他这么说,也忍不住噗嗤一笑,摇了摇头,又正色道“务实,巡按御史权威虽大,可是责任也大,你千万不要轻忽了。而且现在广西乱得很,虽然殷正茂和凌云翼一前一后打出两次大捷,前不久刘尧诲也来了个大捷,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僮傜之乱就像按进水里的葫芦藤,刚按下这个葫芦,又浮起来那个葫芦,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高务实点了点头,道“臣到了广西之后,会仔细查证一下,看看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想法子根治。”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这是你的一贯思路。”朱翊钧一边说着,一边却摇头“我看此前殷正茂也好、凌云翼也罢,不说人品官声如何,至少都不是庸才,他们之所以没有去行根治之法,我看肯定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你到了广西之后,不管是不是现了你所说的根源,都不要轻易动手,先上疏让我知道,否则就算我同意你做,也不知道怎么配合你,明白吗”

    这话说得可真是十足诚恳了,高务实收了嬉笑,面色肃然的行礼谢恩。

    朱翊钧点点头,又叹了口气,道“我是昨天才知道内阁和都察院对你的安排的,说起来我现在也很矛盾,既希望你这一去能早些回来,又担心一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厘清广西乱源,唉你这趟差事不好办啊。要是实在不行,你就跟着刘尧诲他们分润一些军功好了,等尧娥、尧媖的婚事弄完,我到时候就找个理由调你回京。”

    说到三公主和四公主的婚事,朱翊钧的情绪明显有些低落。

    不过朱翊钧这话却明显是一番好意,他多少年前就是把高务实当做将来自己的辅弼之臣看待的。在他看来,辅弼之臣自然应该是留在身边了,所以他宁肯高务实在外面老老实实混上一年,到时候随便找点什么理由调回京师就好,也不希望高务实在外头惹出什么麻烦虽然他很相信高务实的能力,但就怕他万一惹什么的事情让他脱不开身,那也是麻烦啊

    总而言之,朱翊钧跟翰林院那些官员的看法没什么两样,都是觉得留在皇帝身边才是最大的重用在此刻的大明,你哪怕只是每天给皇帝讲解一段文字的日讲官,也比在外头当巡抚更有逼格。

    这是因为,日讲官混得好,说不定明天就入阁,而外省巡抚想要入阁,中间那可是隔了起码两大步。

    不过高务实现在反倒有些踌躇满志了想当年他那么努力,也到了三十来岁才混上镇长,科级干部而已,现在虽然级别被降成了七品,可是实权了得啊,比一省委s记还威武呢

    这么好的条件,要是不抓紧时间干点事业,对得起“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句老话吗所以跟着两广总督刘尧诲等人混点军功什么的,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倒不是说军功不要,而是不能靠混。

    老子要军功,也得堂堂正正的拿

    虽然自己指挥打仗行不行还是两说,但最起码把后勤监督工作干好这一条,总难不倒我高某人吧

    好像前几年广西打仗,每年开支也就二三十万两银子,实在不行老子破家为国也得捞个好看点的军功大爷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怎么了

    诶,等等,广西既然到处打仗,我是不是应该带点家丁过去啊可别上任的路上被乱民给打死了,那可就没地方喊冤了。

    可是自己是巡按,又不是巡抚,带上一大帮武装家丁的话,会不会被弹劾毕竟自己理论上只是身负监军职责,而不是带兵职责的。

    朱翊钧见他皱着眉头,面色有异,不禁问道“在想什么,有困难可赶紧提。”

    高务实一听就乐了,皇帝既然这么上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当下就道“臣是在想,既然广西境内不安宁,臣是不是可以带点家丁上路”

    朱翊钧想了想,道“总督有督标、巡抚有抚标,他们的家丁是有朝廷管粮饷的,但你是巡按,可没有这个先例”

    高务实马上道“这个无妨,臣不需要朝廷开饷。”

    “知道你有钱”朱翊钧一翻白眼“那你自己看着带吧,不过也别太多了,万一有人参劾,大小也是个麻烦。”

    高务实大喜,连忙拱手“臣谢皇上隆恩。”


………………………………

第036章 临行前的准备

    办理巡按关防之类的事情都是走流程,有王国光这位左都御史关照,自然是一切从,吏部那边更不用说,所以就不必多提了。

    但不管怎么快,这个过程最起码也得天。而且天后估计高务实依然走不成,因为广西巡按的大印还没回来那位前巡按胡宥是个大孝子,知道母亲逝世后,他是直接挂冠而去的,一应关防大印等相关东西全得从广西快马送回京师。

    这年头没有火车飞机,从广西到京师按照不同的驿马急递等级,所耗费的时间不同,按照都察院和吏部的估计,那颗象征着高务实广西巡按御史身份的大印要到达京师,估计还得有个十天半个月。所以高务实打算利用这半个月的时间把一些事情安排一下。

    见心斋是肯定要赶紧安排的,刘綎走后,马芳和刘显双双致仕养老,被高务实聘请来做顾问了,不过他们俩名义上是做火器设计需求这方面的顾问,而实际上主要负责帮高务实整理武装家丁,因此没有住在京师附近的见心斋,而是去了开平。

    本来刘显一开始带走了刘馨,但正巧这两天又带她回京师了。刘显跟高务实说,因为京华的药铺开始大量需要优质三七做百宝续命散的主材料,而只有西南一带的三七药效最好,所以他打算让刘馨走一趟西南,联系一下自己当年的旧部,看看能不能找到稳定的货源。

    高务实对刘显的思路比较不能理解,此前刘馨跟着刘綎回京还好说,毕竟有那样一个大哥在,安全肯定是确保无虞的。可现在刘綎人都去云南了,这会儿让刘馨一个大姑娘跑一趟西南会不会心太大了点,这可是你亲女儿啊

    但刘显却放心得很,拍着胸脯跟高务实保证,说刘馨论武艺自然不是她哥哥的对手,但寻常两三个军中小校却肯定拿不下她,而且她久随自己,熟知兵事,若是单论指挥,恐怕刘綎还要逊他这个妹妹一筹。

    单论指挥,那就是说要忽略刘綎的个人武勇,以及这种武勇带给部下心理上的优势加成了。不过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刘显对自己这个女儿的信心,他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不至于看走眼。

    虽然高务实一开始觉得这话有些不可思议,不过转念一想,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和忠贞侯秦良玉不也都是女将可见带兵能力强,主要在于脑子,又不是非要个个都跟马芳、刘綎这种猛将兄似的,非得亲自上去临阵斩将才行。

    而且刘显还告诉高务实,他会把自己身边的两百家丁一并给刘馨带去,毕竟他现在身边有高家的护卫家丁,也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刘显的意思是刘馨可以和高务实一起上路,到湖广的岳州府或者常德府再分开,高务实南下广西,刘馨西进入川。

    路线安排倒是没有问题,不过高务实印象中最好的三七应该是出自云南,刘显让刘馨入川,似乎有些缘木求鱼。

    他把这一点对刘显说了,刘显表示他也知道云三七药效最好,但他的旧部主要在四川,云南那边虽然刘綎已经去了,可是上任不久,未见得有这样的能力搞到大量三七。

    高务实想了想,高党在云南虽然也有人,但为了一些药材的事情麻烦人家似乎不太好,也就认可了刘显的理由。云三七的问题,等刘綎在那边站稳脚跟了再说也不迟。

    谈妥了这件事,高务实就开始安排起京师附近的产业问题来。不过他现自己目前需要安排的事情并不多,各厂矿的生产都已经进入了正规,目前大明也没有打什么大仗,无论铁还是煤,需求量是都比较稳定的,并不需要做多少调整。

    天津港之类的事情也差不多,都是按部就班就好,最多有点小修小扩,高孟男和帅嘉谟就能决定,不需要麻烦他高务实这位甩手掌柜。

    甚至包括位于山东莱州的京华造船厂,现在也没有什么事需要高务实操心。他们目前还在生产平底沙船,这是山东一带很有生产经验的船型,无须高务实操心。而尖底海船什么的,都还在技术储备阶段,包括合适的木材也正在储存,所以也做不出什么大动作来。

    京华香皂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这都是高务实的老产业了,怎么可能还要他多操心。

    倒是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需要稍稍交待一下主要是让高炯多和吴兑联系,吴兑不仅是高党要人、兵部尚书,而且是高党下一步的重要人物,两个兵工厂的生意也肯定需要他这个本兵多少帮衬一点,至少别被人阴了。

    在军工私营上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现在大明除了京华火枪厂和京华火炮厂之外,又多了一家王氏兵器厂,实际东家是王崇古之子王谦。王谦是万历五年的进士,现为工部主事,其兵器厂当然也和高务实一样,是家生子代为掌控。

    不过他家的兵工厂铁料来源是高务实的开平三大厂,而且主打冷兵器和盔甲制造,跟高务实暂时没有生意上的直接竞争。

    另外听说陕西马家也有意掺和一脚,只是马自强才去世两年,他们还没决定下来。

    这么一算,高务实在京师的产业虽多,但大多已经走上正轨,几乎不需要他过多干涉,于是高务实也就放下心来,开始最后的“走家串户”其实也就是拜访高党在京的各位大臣,顺便还要请今年同科并成功留京的进士同年们聚一聚。

    除此之外还得拜访一下他当年的一批老师实际上就是朱翊钧从太子到皇帝这近十年的日讲官们。虽然这批人里面实学党、心学党以及没有明确政治倾向的人都有,但是不管怎么说,礼数还是要做到位,实在没空一一拜访的,也都派人送信表达歉意。

    最好笑的是,高务实临走前居然还“赚”了一笔钱几乎是只要跟他曾经有过关系的官员,无论是老师也好、同僚也好、同年也好,甚至还包括朱应桢等生意上有关系的勋贵,都给他送来了多少不等的程仪,其中少的十两,多的百两。

    最后曹恪给他一算,一共竟然收了高达七千多两银子的程仪,真是让高务实自己都大吃了一惊我认识的人可是真不少


………………………………

第037章 你又是谁(4更破万,大爆料)

    高务实离开京师之前的最后一站,是拜访大舅张四维和老师郭朴,两人分别与高务实做了一番恳谈。

    次日一早,高务实离京南下,开始奔赴广西上任。

    此次他南下广西,得了皇帝许可,可以带上武装家丁,因此特意调用了三百久经训练的家丁与他同行。

    这一次他带的家丁和过去几次都不同,由于此次乃是去山林密集的广西,所以没有带骑丁,三百人清一色都是步丁,不过还是配了马,有些类似于戚继光到蓟镇之后编练的骑马步兵。

    另一个最大的不同,则是这次的三百家丁全部光明正大的带着火枪,随行的辎重队伍里还载着足够的火药和弹丸,以及一些现银。

    高务实在南方没有什么势力,最深入南端的触角,就是此前从户部手里买下来或者说置换下来的原广州官港,高务实到了广西之后如果要调用钱粮或者其他物资,最近的渠道就是从广州调。

    不过此时的广西省府不是在南宁,而是在桂林,相对来说略远一些。而且广西既然地方不靖,调动物资自然也是有危险的事,所以在他出南下之前,他把高孟男派去了广州坐镇。

    高孟男是大伯高捷的养子,此前一直在天津港和帅嘉谟一起经营港口、打造船队,不论是对于港口的经营调度,还是船队的了解,都已经比较有经验了,所以被高务实选派去了广州。

    当然,北方船队以沙船为主,这和南方的主流海船有些区别,不过高务实调任广西本来就是突事件,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实际上他本来觉得帅嘉谟是南方人,调去广州港可能更好,但是高孟男毕竟顶着高姓,在广州反而更容易打开局面广东当然也是有高党官员的,他们也许会卖高孟男一点面子,可换了帅嘉谟就不好说了。

    好在高孟男这次去广州主要是准备配合身在广西的高务实,所以真正需要的倒也不是尖底海船,而是内河航船,这个就简单多了,有钱就好办。所以高务实在派他去广州的时候同时,也在京华内部传达了命令,从收到命令的即日起,广州港的收益全部暂时停止往京师递解,一律留存在广州,等候新的命令再行调派,同时高孟男将可以使用这些款项。

    高孟男走海路南下广州,理论上比高务实到达广西肯定更快,所以他也提前得到了高务实的一些指示,有很多事情到达广州之后就要立刻操办起来。

    而高务实则会同刘馨及刘家家丁两百人,合计五百余人的队伍一同走6路南下,十二日后先在新郑落脚。

    高母张氏已经提前得知了儿子最近的情况,高务实一到新郑,就被她派出的人接回了龙文雅苑。

    龙文雅苑的大门原本就是按照城堡级别打造的,应该造价不菲,但这次高务实回来现这大门好像又重修了一次。

    他打量了一下,一眼看到大门外有个颇见雄伟而又雕刻精致的石制牌坊,上书“六状元”四个鎏金大字,而两根靠中间的主柱上则是一副对联,上联曰“六元及第,二百年来真魁”,下联曰“十年侍君,朕为文曲落书丹”。

    落款的字体小些,高务实离得远,看得不是很清楚,依稀仿佛有“奉旨赐状元坊”等字样。而龙文雅苑的大门前也立着高高的旗杆,旗帜张扬,上面也写着“六元及第”字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