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奸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茂先一语中的,道破了蒋华山最担心的事。

    如眼下这般形势,肯定会有很多人都怀疑,他蒋华山为什么要等巨款丢了多日之后,才将重要线索说出来?其中会不会是他想借盗贼之名,私吞巨款?

    此事事关重大,若有人追究起来,蒋华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冤屈,因此这事除了柳温和主簿周书才,他谁都不敢透露,结果弄巧成拙了,如今可谓是人尽皆知。

    劫银案当天,柳温便将事情通知给典史董长顺,董长顺展开秘密调查已十多天,目前尚没有关于疑犯的任何消息。

    更重要的是,当晚除了徐茂先,没有任何人见过两名歹徒的样子,而徐茂先当时也没看清对方的面目。看来丢款的事要成为一件悬案,徐茂先了解了事情的大致经过,挥了挥手。“你先去吧,银子事我会尽快帮你补齐!”

    从知县衙门正堂出来,蒋华山抹了把冷汗,暗自骂道:周书才真他娘的龟孙子,不就是上次他归乡省亲的车马费,没给他及时消账嘛,用得着如此落井下石,借机打击老子?

    蒋华山就在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将周书才的老底揭出来,要死大家一起死。

    蒋华山走后,柳温一脸焦虑道:“徐大人,已经连续两月没有下雨,柳城河已经彻底干涸,县里的百姓只能进山取水。我们得想个办法,让通阳渠尽早完工才是,这事能不能向宜阳府求些支援?”

    徐茂先在医馆躺了十多天,没想到刚一出来,又是一番景象。原以为工程至少应该进行到一半了,事实上大出他意料之外。

    施工量浩大,没有机械化帮忙完全靠人工,与解放初期的原始耕作没什么两样,如今连锄头、铁锹都凑不上数,这通阳渠还怎么开,保持每日都有进度也是难得了。

    徐茂先考虑了许久,最终决定道:“柳县令,做为县里的老人,柳城縣的父母官,我们不能事事向上峰请示,更不能每次碰到难题都向上面伸手,我们自己的事还得自己解决。劳役方面还得靠你继续努力,只要是柳城縣的人,能帮得上忙的都征召上来。”

    “还有,从即日起各司杂役,实行三班倒轮岗,连夜苦干,我就不信开不出这十几里长的水渠。据宜阳府的消息,人家永定那边的工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再过些日子就可以打通永定河段了。虽然我们比他们工程量大,但不是我们落后他人的理由。”

    “目前也只有如此了!”柳温点点头,心事重重地出去了。压力好大啊!徐茂先用起这种人海战术,让他感觉又回到了解决初期,那个跳跃式发展理念的时代。

    徐茂先提出全民参与政策,连那些整日枯坐的文史杂役,都纷纷弃笔从戎,一些人虽然有怨言,却莫敢不从,因为县里两位大人都亲自劳作,每天在工地上蹲守不怠慢,他们这点累又算什么?

    柳温到每个村挨家挨户做规劝,要求全县动员起来。男人挑土打桩,女人送水送饭,事情抄起来才知量有多大,柳温每天累得苦不堪言。

    但一想到通阳渠的进度,以及这渠修好之后在全宜阳府的影响力,他也就咬牙硬挺过来了,为仕途拼了!

    而徐茂先呢?

    每天依旧在工地上亲自监督,腰间的伤还没有完全康复,他就坐镇施工地全程指挥。柳城縣两衙除了一两个门卫,其他的人都在这施工地了。

    连带孩子的碧玉也不例外,头上围着帕子驱虫放晒,身后背着娃娃,随着县里的女官指挥,给施工地送上热乎饭菜。

    大明朝永乐十三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干旱,整整持续三个多月,很多农田被干涸,庄稼收成锐减,生活饮水都要从深山的溪流外运而来。

    而整个柳城縣却在知县徐茂先的带领下,进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跃进狂潮,大兴土木、开凿通渠。干旱会给百姓带来绝望,却也给了百姓抢修水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徐茂先等县官吏亲自率领下,通阳渠进展非常顺利,三个月下来,已经完成了九成的进度。估计再过十天半月,这永定河的水便可以汇入柳城河了。

    三个多月不见雨水,那些没有经历过大干旱的百姓,永远不知道自然界的威猛之力。方圆十里之外,连那些往年清澈甘泉都已经干涸了,水必是到十里之外的永定河,甚至更远的地方才到取到。

    为了让百姓安心修渠,徐茂先责令主簿周书才,亲自组织一支运水队,每日负责给百姓运水。

    周书才刚刚从永定河取水回来,手里拿着一包点心递给正在做饭的碧玉,道:“碧玉姑娘,忙了一上午你也歇歇吧!”

    碧玉抹了一把香汗,她刚刚做完五十人的饭菜,正准备叫人装桶送走时,这缠人的周书才便来了。

    “你还是把点心送给徐大人他们吧!我在这里随时有吃的,不饿。”碧玉拒绝了周书才的美意。最近周书才频频向自己暗送秋波,碧玉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周书才身怀功名,又是老县令柳温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个年轻有为的主簿大人可不简单,在柳城縣的官吏中来说,自身条件算是最优越的。

    开始的时候,碧玉还觉得自己配不上他,便有意识地疏远。自己毕竟是个寡妇身,有克夫之兆,说出去也会影响人家仕途。无奈周书才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越回绝越是不气馁。

    于是在别人的撮合下,碧玉本来也想算了,如果周书才真的不嫌弃自己,嫁给他也是无妨。只是后来发现,周书才这人不仅有些婆娘相,还经常喜欢贪些小便宜,尤其是嫌弃女儿小乖乖,这点碧玉就彻底不乐意了。

    她可以苦、可以穷,可以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但绝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受到半分委屈!

    况且,谁说寡妇就不能拥有美满爱情?碧玉心里也同样对爱情充满期盼,但周书才所给她的印象,一次又一次地让人失望。

    因此,她每次见到周书才都尽量避开,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

第25章 水中有毒

    “徐大人那里我已经叫人送去了。”周书才又一次被人拒绝,但却丝毫不见恼火,反而笑脸迎前一步。“碧玉,这糖酥香糕外酥里内,里面裹着香甜的鲜果蓉,听说常吃还可以养颜,对身体很有好处。”

    糖酥香糕是永定縣的名小吃,远近驰名,响彻整个荆州地界,曾有宫中御厨赠美誉,凉食生津止渴,热食保健养颜。

    可周书才不说还好,一说碧玉眉毛便竖了起来,俺俨一只小母老虎的模样。“主簿大人,如此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如今大家都这般忙,连知县大人都在施工地执劳役。你既是负责运水,岂能浪费时间,去搞这些没用的东西。”

    “现在从外地送来的水,远远供应不了这么庞大的施工队,劳役都在省着喝,连小娃娃都看不下去,如果大人你时间宽裕,倒不如多跑两趟?”

    被碧玉说了几句,周书才脸上挂不住了,只是碍于太痴迷碧玉的美貌,这才不忍呵斥,依旧和颜悦色道:“碧玉姑娘真是心地善良,不过我们的辛苦你是看不到的,山路崎岖难行,每天跑上两个来回,这周身都快散架了。”

    周书才委屈的样子,让碧玉又气又好笑,一个大男人,怎么象个小孩子一样,竟有点撒娇讨宠的意思?唉!男人就是不能比,两者差距怎会这么大呢

    碧玉没有再理会愣在那的周书才,从伙房工棚里走出,端水朝远处正在指挥的徐茂先那面走去。

    周书才望着碧玉窈窕的身段,丰腴撩人的***正娉娉婷婷朝徐茂先走去,气得将点心扔在地上。恨声道:“一个乡野寡妇有什么了不起的,将来本大人非玩死你不可,哼!”

    咣……咣……

    午时到,大伙吃饭喽………午时到,大伙开饭喽

    徐茂先来到临时工棚,看到了正忙着给众人盛饭的碧玉,展颜微微一笑。没想到自己曾经的提议,让碧玉带着小乖乖,也跟着到了这片茫茫大山中来做苦力,真是难为她了!

    正是由于这种全县皆兵,上下齐心,才让这段时间以来,工程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三班轮流换岗,夜以继日,挑灯苦干,既跃进式思维之后,再次印证大明朝国人的强大凝聚力。

    柳城縣引流开渠的神奇事迹,引起京九直隶太常寺,驻荆州的一位司乐女官的注意。

    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驻荆州司乐常婉儿从外地回来,途径宜阳府官道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十里外的一处河岸灯火同名,隐隐还能听见阵阵号子的声音。

    出于挖掘朝廷秩事的职务敏感,她让马夫停车,特意向当地人打听了事情的原委。于是次日清晨,她便悄悄潜入了施工地,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前提下,悄悄地记录下很多珍贵的文献。

    施工地上的人有很多,常婉儿经过巧妙伪装,根本就不会有人察觉她的加入。在工地上潜伏的一段时间,她听到得最多的,便是知县徐茂先这个名字。

    因此,她很快准确地定位,也就多了一份对徐茂先生活细节的捕捉,她要了解这位年轻的知县,到底有多大能耐。

    午饭过后,徐茂先朝身边绘图的老者,递上一壶好酒。“汪老,咱们喝完这一口就准备开工了。”

    汪老是望溪村内知名的老秀才,唯一的私塾先生,六十多岁佝偻着腰,其名望远超一般的乡吏。

    自从徐茂先治了捕头黄牧的罪,汪老对徐茂先一直感激在心。当初被推房又霸女的汪老实,正是他家中最小胞弟,如果不是徐茂先出面,汪老实一家,非得被黄捕头祸害死不可。

    徐茂先抓了黄牧,也算是为他出了口气。所以这次修渠望溪村最为涌跃。

    汪老端着酒壶,放在鼻子处闻了闻。“还是大人的酒好啊!我老头有福了哈哈……”

    两人相谈甚欢,突然人群里一阵骚动。“啊呀!我这是怎么了,肚里如火烧一般!”说完,就有人疯狂跑进了远处的草丛里。

    “嗷嗷……懒驴上磨屎尿多嗷………”有人笑骂开了。只是笑声还未停,又有人陆陆继继感觉不对。“怪事,我也想拉肚子,哎呦疼!”

    片刻之间,施工地上闹肚子疼的壮汉倒下一大片。徐茂先这才重视起来,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快去看看!”

    汪老和乡吏连忙跑去查看详情,在这个过程中,又陆续有人出现身体不适,更有甚者已经昏迷不醒了,徐茂先立刻警觉起来,这会不会是饭菜里有问题?

    立刻将碧玉等人传唤,这些做饭菜的女人,一个个摇头均不知所云。“应该不会,若是饭菜有问题,怎么其他人都没事呢?”

    “是啊我们都没事,难道是……”碧玉迟疑道:“会不会是运来的水有问题?”

    “没错!我们几个一直忙着没空喝水。徐大人,快查查看是不是水的原因。”

    如此太有可能了!

    徐茂先立刻想到,自己这不也吃过了饭,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喝水,难道问题真出在水里面?幸好,现在吃饭都是轮流吃的,还有大量劳役到现在还没吃饭。

    一番调查过后,那些没喝水的人都没事。

    徐茂先便越发确定,绝对是水有问题。“周书才呢?他跑哪里去了?快把这厮给本县叫来!”很快人群内有人回应。“周主簿刚吃过饭便带着人去山里运水了。”

    “赶快派人追上他们,这水有问题让他换一个地方重新取。”徐茂先吩咐道。

    万幸!只有四十几个人出了问题。

    徐茂先只得让这些人回家休养,其他人继续开工。同时带话下去,今日水有问题,其他几个村的人暂时忍耐先不要喝。

    有位壮汉实在扛不住,偷偷地喝了几口水,结果这人马上拉开了花,亲身应证了这水有毒。

    “真是稀奇事,水也喝了这么久,为何突然有毒了呢?”碧玉悄声的嘀咕着。
………………………………

第26章 大人艳福不浅

    水质问题只是一个小插曲。

    午后施工地依旧繁忙。可顶着烈日没有水喝,大家都是苦不堪言。周书才带人去重选水源,一时半会也回不来。

    大家都忍着口干舌燥继续劳作,只是喊号子的声音渐渐地没了。八月初的太阳很毒,一股热风吹过来,扬起一地黄沙。徐茂先站在山坡上,他整整一天没有喝水,嘴唇都磨出了血泡。

    不行,得想个办法尽快到附近找到水,否则这活没法干下去了。徐茂先寻思着朝远处看了看,便叫了几个人,向荫凉一点的地方去找水。

    在施工地亲自指挥一个多月里,工程的进度很快,水渠已经拉到了永定河两里之处,后面接着就是顺着土坯,砌石墙固化工程。

    后面的工程进度也不错,离前面的施工不足一里的的距离,以这势头下去,工程有可能在月中完工。

    胜利即在眼前,不能小问题拖了大进程的后退,所以用水问题必须解决!

    徐茂先翻过了一道光秃秃的山坡,突然觉得眼前迷迷糊糊的发黑,脑袋不受控制的前倾。正待叫人扶一把,身子一歪便倒了下来,并顺着山坡向下滚。

    “徐大人,徐大人!”后面跟着柳温和几个村民,柳温看到徐茂先突然之间倒下,就知道要出大事。

    前些时日,徐茂先被人袭击之后,身体并没有完全康复,后腰上的刀伤多次撕裂,只是为了工程的进展,他执意在工地上留守,甚至有时通宵达旦,除了定期回县里洗个澡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施工地上窝着。

    对于徐茂先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让柳城縣上下官员无不汗颜。尤其是当初那些心有怨言之流,如今已经无话可说。堂堂正七品知县大人,真心实意为民办事,老油头们便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其实柳温也不例外,柳城縣虽然是个穷地方,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平日的**吃喝,无为度日。象徐茂先这么顽强拼命为百姓办事的好官,真心是头一次见过。

    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有如此大的能力,能调动大笔款项和人力来引流开渠,除了上面有人关照,也不乏说明了他自身的能力。

    因此,柳温也开始维护徐茂先威信,尤其是在某些官吏心怀不满,发泄怨言的时候,他都会说两句公道话,若再有甚者直接呵斥。

    徐茂先突然昏迷,与这些日子没命的辛劳有莫大关系,柳温第一个冲上来,在山坡下抱起徐茂先大喊。“徐大人,徐大人,快醒醒啊!”

    喊声响起一会,徐茂先毫无反应,柳温当场立断。“快,马上返回施工地,派人把柳大夫叫来!”

    施工地上有几位医疗大夫,就是为了防止因工负伤,或其他伤患的事发生。几个人背着徐茂先,匆匆赶回了工地。

    工棚之内,几个重要的县吏都来了。

    几位大夫忙得不可开交,柳城縣的神医柳大夫替徐茂先把过脉象后道:“身体发冷,体温骤降,嘴唇浮肿,缺少阳气之象,徐大人是身子虚弱欠补,这才导致昏迷不醒的!”

    “快,找些补品快给徐大人喂下,再派人回县里,有多少取多少,银子算县里的!”

    补品?连解渴的清水都不够,谁还能有补品?

    县医柳大夫不同别人,熟知人体与药性的关联,他不免很犯难的说道:“这可如何是好?眼下有补品也收效甚微,滋养身子不是一朝一夕,即便把人参当萝卜啃,一时半会也见不到效果啊!”

    可是没效果也要试一试,不然徐大人的性命便堪忧了!几位县里的官吏和大夫,围在昏迷不醒的徐茂先身边,正不知所措的时候,碧玉从外面进来,听说徐茂先突然昏倒,从山坡上滚下来,便有些心里不安。

    徐大人可真叫人忧心,明明知道身体不行干嘛还要硬撑?他可是县里的顶梁柱,千成不要有事才好!

    柳温又在外寻一圈补品,结果两手空空回来,听说徐茂先依旧未醒,问了所有在场的人,都拿不出好的救治办法。

    这下可把人急坏了,不如将人送到宜阳府,去找知名郎中救治,但转念一想更不现实,莫说是宜阳府,这里到县内还有二十几山里,就算是现在送过去,山路崎岖不平,徐茂先还能不能受得了这巅波?

    柳温急得团团转,在工棚内大喊道:“到处都找不到补品吗,野兔、山鸡,哪怕是土狗也行啊,先让徐大人沾点荤腥,身子缓一缓也好嘛!”

    县医柳大夫有些迟疑。“这恐怕不妥啊,所谓补虚,飞禽走兽没法与草木山精媲美,况且也难以吸收”说着,便把目光落在前胸鼓鼓的碧玉身上。“哎,有办法了!”

    “有话别卖关子,快说!”

    众人无不心急火燎,这狗屁柳大夫还在卖关子,有人狠不得立刻把他按倒,狠狠揍两拳再踢一脚,把他肚子里的话踹出来。

    县医柳大夫看着碧玉,一时有些难以启齿,又抗不过众人犀利的目光,于是悻悻道:“这恐怕还得碧玉姑娘帮忙才行,借些借些奶水让徐大人补补吧!”

    啥?真是无耻之极,真亏的他能想出来?

    不过,这少妇奶水确实大补,听说有些地主老财,七老八十还请奶妈子呢

    于是大家不得不赞同这个提议。

    碧玉的脸顿时一片绯红,旁边一个帮忙的妇人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事关徐茂先的安危,她还是忍不住劝了碧玉一声。“碧玉妹子,咱柳城縣就全看你的了!”

    碧玉正难为情,见众人都这么说了,于是咬牙心一横道:“如此若能救下徐大人,小女子倒也是认了,不知将奶水倒入碗中可行?”

    “这是自然,难道你还要亲自喂他?”妇人这才明白碧玉红脸的原因,原来是她误会了,不过即便这样,也足够让女儿家难为情的。

    有人匆忙端来了空碗,碧玉到隔壁工棚,挤了大半碗奶水送上。县医柳大夫将药末倒进碗内,适度调和。众人立刻抱起徐茂先的头,撬开嘴,顺便嗓子慢慢灌下一大碗。

    一炷香过后,徐茂先猛得一激灵,开始在铺上蠕动身子。然后就听到了迷迷糊糊叫道:“水——给我水——”

    这个时候,干净的水还没有运到,哪来的水啊!

    好不容易把人救醒,难道又要看着活活渴死?

    就在众人正无计可施的之时,碧玉来到徐茂先的跟前,用极细的声音对大家说道:“还是让我来吧!”

    众人瞬间领悟,纷纷转身离开工棚。

    碧玉捋起了粗布长裙,将身子凑近了徐茂先的嘴

    …………………………

    舍身取义,守候在工棚外的官吏,无不对碧玉敬佩的五体投地,见里面许久没有动静,柳温似乎联想到了什么,于是朝众人挥了挥手。

    “各就其位,都散了吧。”

    天啊,这是何等艳福啊!

    让我也晕一回吧,死了都值啊!

    此刻,一些人郁闷不已,为什么晕倒的人就不是自己呢?

    工棚的一处暗角,潜伏多日的常婉儿整理手记。

    柳城縣真乃神奇之地,二十岁的知县大人,引流开渠、造福百姓,自从任职太常寺司乐这一年来,还没遇到过如此有趣的事情,若能造册朝文天下,自己定能成为天下名士!

    常婉儿美滋滋的,正准备回荆州发文,忽然听到这边吵吵闹闹,于是她便凑过来,刚好看到了这一切。

    趁人不注意,她又偷偷地拿出画笔,将这极为珍贵的一幕记录在册,真是越挖掘越有趣
………………………………

第27章 数风流人物

    大明朝永乐十三年,干旱持续了五个半月,它不仅给柳城縣百姓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无尽的渴望和动力。

    一条宽达十米,全程近四十里的大水渠,横贯南北,将宜阳府永定河与柳城河连成一片。

    在这段与天灾抗争的艰苦岁月里,日月星辰见证了一切。这是柳城縣历史上最为绚丽的篇章,最伟大的壮举!

    八月十五中秋,是通阳渠峻工的日子。

    也是柳城知县衙门搬入新正堂的日子。

    徐茂先选择了在同一天办庆典,是有着深远的意义所在。

    这一天,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洋溢笑容,多少人手里捧着从通阳渠缓缓流过的水,心中充满了崇敬与感激。

    若没有徐茂先,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

    如不是徐茂先,柳城河只能日益干涸,从而失去生机。

    无数的百姓,在心里呼喊着徐茂先的名字。徐茂先在施工地上,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每个人都是亲眼目睹。

    至此,徐茂先这个名字,深深地写入了柳城縣人们的心里。中秋佳节这一天,对于柳城縣百姓来说,是个普天同庆的大好日子,清澈的河水淌淌而来,如热流般注入每个人的灵魂之中。

    徐茂先和柳温两位柳城縣的大老爷,在庆典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徐茂先的不亢不卑,不骄不躁的表现,赢得了更多百姓的支持和热烈欢呼。

    而且知县徐大人的话,格外精辟,听得大家异常兴奋。

    站在通阳渠前,徐茂先大声说:引流开渠,我们经历了四个月零二十八天,征召全县四千余人,花费一万七千余两白银,在宜阳府和l县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此项创举,为世人感叹!

    这是全縣百姓的骄傲,也是柳城縣,乃至宜阳府,甚至整个荆州的骄傲。

    我们在没有任何优越的条件下,在没有酬金的条件下,在宜阳府两衙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共同创造了柳城縣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徐茂先,为你们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lc县的人们,你们是好样的!

    全场欢声雷动。

    …………………………

    就在柳城縣庆典的时候,京九直隶太常寺发出新版《永乐编年通鉴》,这是大明朝子民,唯一能探知国家大事的书册,按惯例一年出三版,端午、中秋,与除夕三日发行。

    本期,书中编册了这么一篇文章。

    《天工之神作、明朝之奇迹》

    副题为:二十岁玉面知县,做苦工,抢水利,疏通两河,横贯荆州宜阳府!

    通文上不仅是写,还特别刊登了几组栩栩如生的画册,尤其是一张美少妇不惜清白,用乳汁抢救昏迷知县的一幕,尤为抢眼。

    文字内容也写得特别动人,格外煸情,而且文章中多次提到徐茂先的名字。画册上,浓眉大眼的徐茂先,身材健硕,脸色严峻,站在工地高岗上,深沉眺望远方大地。

    也不知道常婉儿是什么时候捕捉到这个画面,这张画册还被命名为大明能臣的眺望,路在心间。

    文章中写道:百姓用双手创造了奇迹,用智慧叙写了新的篇章,他们是伟大的缔造者,他们也是天灾的死敌。

    通阳渠的完成,将是宜阳府,乃至整个荆州地界最具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它改造了两大水系,造福了一方百姓。在此致以崇高的敬意,诸请行拜礼!

    柳城縣百姓,柳城縣两府衙门,柳城知县徐茂先,你们是好样的!

    …………………………

    当徐茂先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禁苦笑连连,他万万没想到,偶尔看到那个提笔书写的年轻村姑,居然是荆州太常府的司乐。

    这位明朝算是记者身份的女官,未免写得太夸张了吧。这是要把自己推向风尖浪口不可啊,书写格式最是无语,用自己庆典上的近代汇报风格?

    她可真会活学活用。

    而最令徐茂先尴尬不已的,是那幅被碧玉抱着喂奶的画册,虽然画里的人与现实差距很大,但也让人郁闷啊!

    这脸算是丢到全天下去了

    …………………………

    柳城縣知县衙门内,同样也有人不高兴。

    知县主簿吴正林对面坐着周书才,一老一少推杯换盏,周书才生气地将一本《永乐编年通鉴》摔在地上。

    “真是老天瞎眼,没想到那天在水里放点泻药,反而会成全了这厮,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吴主簿,你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吴正林没有说话,只是一个低头喝酒。目光落在《永乐编年通鉴》那幅香艳的画像时,脸上突然露出一股阴笑。

    …………………………

    宜阳府府令衙门,主簿李秋仁拿了一份《永乐编年通鉴》走进书房。将这本书册递给佟府令,佟扇屏看罢微微一笑。“这个徐茂先,开个水渠也弄这么大动静。”

    当他看到那几张画册时,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随手将《永乐编年通鉴》丢在一边。对李秋仁问道:“那位女司乐是怎么知道的?”

    李秋仁如实回答:“据说这位司乐,是在回荆州的官道上,偶然发现柳城縣连夜抢修水利的一幕。于是她便悄悄潜入了施工地,然后便有了这些文字画册。”

    “确定不是有人恶意中伤?”

    “应该不会,据司乐本人描述,她在工地上呆了好多天。所见所闻均是亲眼目睹,不夹丝毫虚假。”李秋仁不知道佟府令这么问是何用意。难道徐茂先会利用这件事,借机谋取名声?

    李秋仁退了出来,佟府令还皱着眉头深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饶你懂得隐忍,也是树未动而风不止,大明朝当今圣上治国严明,对官吏向来是能者上、庸者下,做出政绩自然升官,可又有谁会甘心让位呢?

    看来,这个徐茂先在柳城縣日子不长了,入仕两年连升三级,这是好事更是坏事。

    佟府令独自坐在书房内,喃喃自语。

    …………………

    果然不出某些人预料,徐茂先真的出名了。尤其是那幅‘美妇赠乳图’一经问世,瞬间让他名声大震。

    柳城縣两府衙门的官吏,私下里议论纷纷,对徐茂先的未来,也是众说芬芸。

    荆州地界权利至高的知州府,还特意派人前来询问了此事,宜阳府佟府令和冯知府,只得小心的回复,关于柳城縣修渠的事,有说是造福百姓的,有说是哗众取丑的。

    更有人借画册做文章,抨击徐茂先为官恶俗,败坏朝纲。堂堂一介知县,躺在寡妇怀里这成何体统?

    当然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尚品质的体现,一种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这非但是做戏表功,而是一名官员应有的本质,此事值得称赞,更应该对徐茂先嘉奖。

    从各方面听到不同声音,冯知府就在暗地里琢磨,凡事不能料于人后,应该将徐茂先的政绩呈报给上峰,以免自己落下个不懂知人善用的口实。

    只是徐茂先是佟扇屏的门生,他又有些犹豫。

    在宜阳府,知府和府令向来是对立的,冯知府和佟府令也不例外,两人都是外表温和、内里强硬,所以难免针锋相对。

    考虑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