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第一奸臣-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艾雪凤,范斌倒真的无所谓。

    艾雪凤是什么人啊?大家心里明白,他还真不信自己这段时间不在的时候,艾雪凤能闲得住?

    范斌借口喝得高了,拦了辆马车走了。

    耿朔看着他的背影,心道这个范斌现在越来越不听使唤,看来得好好敲打敲打一番才行。

    乘着酒兴,他朝高縣丞喊道:“走,他不去,咱们去刚好!”

    第二天一早,范斌起来的时候,依然有些头晕脑胀的。

    华正赶到后堂催他,道:“徐大人要我问你,昨天那些呈报整理的怎么样了?下午堂议要用。”

    范斌从桌上拿出早准备好的那些东西,对华正道:“我们一起去,要是徐大人问起来,你一个人也说不清楚。”

    两人来到后堂,看到徐大人那里有人,范斌就在华正那里坐了会。

    徐大人后堂里的是礼部郭文浩,两人正坐着说话,不一会徐大人喊道:“把范斌叫进来。”

    华正朝后堂里呶了下嘴,范斌立刻拿着呈报进去了。
………………………………

第1104章:贫寒入骨

    徐茂先道:“范斌啊,刚好郭文浩在这里,你把呈报拓印给他一份,下午的堂议上,主要讨论这个事情。到时堂议上说说这名单,都要公布在通文上,让广大百姓当监督。”

    看到如此,范斌吸了口凉气,幸好昨天没有答应耿朔,否则就完了。

    这名单发到通文上,肯定会有拿不到拨款的地方看了眼红,到时安东縣的事情绝对会一发不可收拾。

    自己做了九十九件半好事,只要这半件事没有做好,就是是罪人,恶人!

    刚才他还在心里琢磨,该如何把安东縣善堂的事情运作一下,拨个三五万两过去算了。

    听到徐大人这提议,范斌马上打消了这念头。

    徐茂先看着这些呈报,道:“你给宋州令也送份过去,看看他的意见,如果没什么问题,下午准时堂议。”

    范斌虽然兼着退赃账头的主事,但是他只能是跑跑腿,将东西递交到知州衙,这次的扶贫公务,不通过府里,縣里,直接与地方善堂联系。

    而且拨款也是直接到位,但是由縣里监管,督促,保证款项到位之后,专款专用,没有任何人敢乱动手。

    徐茂先之所以这么提倡,大力减免中间的环节,就是怕这些人在中间乱伸手,这里留一点,那里扣一点,真正落实下去的时候,所剩无几。

    以前这样类似的事情不少,从上面拨下来的款项,本来就像一只活鲜鲜的鸡,可是经过府一级之后,毛就被扒光了。

    再到縣一级的时候,少了鸡腿之类,再到下面肉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一付骨架子,甚至骨架子也会被乡吏拆散,连骨头都不给百姓留一根。

    这种现象重出不层,徐茂先对此也是深恶痛绝。

    当然,他完全可以一层一层查下去,可是那样太费事,因此直接立下账头主事,越过所有衙门班子,将指示下达到那些贫困地带,翻修善堂利于民。

    这样既省了不少麻烦和繁杂的手续,又给立竿见影。

    下午的堂议,范斌列席。

    华正将范斌带回来的呈报,分发给了在座的各位。

    不得不说,范斌在这次扶贫公务中,做得很努力,光从这些呈报上,就可以看出他在用心。

    此刻,范斌的心里有几份激动,紧张。

    这场堂议,对他来说,好像就是一场人生际遇,顺利过去,这是对他公务的肯定,过不去,范斌就是白费功劳一场空,还要背上骂名。

    但是看到宋念堂目无表情,范斌就在心里打鼓。

    按照范斌当时的步骤,先是召集整个地界九府二十四縣相关人等,一起堂议,让他们提供相应的善堂花名册。

    范斌就是从这些花名册中,选择符合这次扶贫拨款的地点,进行重点行勘之后得出的结果。

    这次下乡一个多月,跑了几千的山路。

    随行的还是司乐,对整个扶贫事件进行记录,因此在这次扶贫公务中,应该是没有什么内幕交易。

    范斌兼任的这项公务,与最近展开的官道招标一致,所有的动作,都将在通文上发布。

    这就是徐茂先利用通文监督,百姓监督,促使这些人在办事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没有私心。

    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如果有什么内幕的话,不用自己去查,自然也有人抖露出来,范斌对这次的扶贫公务,自己都觉得满意。

    堂议开始了,很多人看着手上的呈报,让他们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徐茂先开口了,道:“这就是我的治理下的化州城,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这些挤在破烂不堪的牛棚里过活的难民说明了什么?但愿今天范斌带回来的这些东西,能给我们大家一个启示。”

    痛心疾首的几句话,让在坐的各縣府班子成员,感到一阵无由的脸红。

    然后是大家议论的时间,当初徐茂先定下的目标,是四到五十座善堂重建,范斌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删减,只要是稍微能过得去的,他都例入下次考评的对象。

    尽管这样,手里的花名册都还是超出预计。

    当然,下面的縣城为了更多地争取得款项,他们能报多少就报多少。

    这使得范斌在删删减减中,还是留下了四十七家扶持的善堂。

    最后几个缺口,是留给别人去补的。

    如果哪位内参有什么特殊关系,那么剩下的三个名额,也就成了他们争夺的对象。

    当然,只是一些本地官吏,才会出面为自己家乡争取,一般的人是不会出这面。

    像耿朔那样,他就极力想争取一个名额,这样他回家之后,便能有一种衣锦还乡,受万人敬仰的神气。

    有这种心思的人很多,范斌就是故意留了这个缺口。

    宋念堂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穿了范斌的心思,他看了范斌一眼,没有说话。

    在大家各抒己见之后,原则上一致通过了对这些特困善堂的考评,但是剩下的三个名额,就成了这些人争执的对象。

    这是拿官府银子给自己涨脸,谁不想要这样的好事?

    于是有人提议,将剩下的三个名额补齐,徐茂先在心里觉得暗自好笑,这些人追名逐利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些银子大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搞来的,难道真要替他人做嫁衣?凤先商行捐助的二千万两,那可是自己腰包里的,等他们争得差不多了,徐茂先看了眼宋念堂。

    宋念堂道:“这是救济百姓,不是给大家发粮赏,没有什么哪个縣多几个名额,哪个縣少几个名额,要持平这么个说法!既然是扶贫救济,自然哪里贫困就扶哪里,那里穷便救哪里,你们不要以为被拨款了,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告诉你们,需要扶持那才是你们的无能!我建议,就按名单上的做为第一批试典先行,下面由徐大人定夺!”

    宋念堂这次干净利索,没有半句多话。

    而且他的观点,正是徐茂先的观点,他也是这么个意思,四十七就四十七,既然是经过行勘得来的结果,自然就这样执行了。

    难道真还要凑个整数?刚才看到这些人争执的时候,他很想问一句,如果这是份砍头名单,他们也要不要凑个整数?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

第1105章:屋漏偏逢连夜雨

    随后徐茂先朗声道:“宋州令的发言很精辟,我们不要以扶持为荣,反而要以接受扶持为耻。尤其是你们这些地方父母官,更应该全力而为,朝我们今年的目标努力。既然大家对名单上的扶持对象没有异义,那就办了!”

    为了显示知州衙、州令衙,对这件事情的尤为重视,在坐的人都要署名,承认这份名单得到了大家的许可。

    接下来的过场,对名单上的善堂,进行扶贫的数目定额。徐茂先接了个笺条离开了,宋念堂继续主持堂议。

    等堂议落实了全部的内容,最后由徐茂先和宋念堂两大一把手共同署名,通过堂议审核,将救济款项发放下去。

    范斌的任务,就是盯着这笔款子,分毫不差地落实到名单上的每所贫困善堂。

    这次堂议之后,这份名单将在通文上公开,也在化州城各大通文公开,杨柏岭将通知各处账头,让钱庄按照账头把银子划过去。

    徐茂先出了堂议大厅,等他们把具体数目弄清楚之后,他才回来。最后他与宋念堂联合署了名,退赃账头的第一笔救济款将正式发放。

    等散了堂议之后,范斌长长地舒了口气,总算把事情落实了,给徐大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只是想到耿朔昨天打的招呼,他又在心里忐忑不安,这次倒是把耿朔给得罪了,他这人心眼小,会不会在宋州令背后说自己坏话?

    轰隆——

    偏偏这个时候,天空中轰隆一阵雷声,黑压压的一片云头,笼罩过来,让整个州城陷入一片黑暗。

    几声炸雷过后,片刻间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范斌看着这黑压压的天空,无由地感到一阵寒颤。

    快下堂的时候下雨,这是很多衙门口的恶人,最痛心疾首的事。

    徐茂先正在后堂里,重新掂量着这份名单,他把目光落在这些贫困地界的呈报上。

    很难想象,在如今大明新政的这个时代,居然还有百姓在牛棚里过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自己也不会相信。

    化州一些山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徐茂先倒是的说过了,但是没想到会是这种地步,看来自己这步棋又走对了!

    这件事情终于有了头绪,等到明年下半年开始,这些流离失所的贫寒百姓,都可以在新的善堂里生活了,自己这一次,不是抓政绩,而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徐茂先就在心里痛快,这事情终于决定下来,自己也可以趁闲暇,去一趟沙俄国,看看儿子和娘子!

    也不知道岳母怎么样了?徐茂先在心里想道,晚上应该发个笺条问候一下,否则人家会说自己这个女婿也太不称职了。

    外面响起了一道又一道炸雷,轰隆轰隆的!

    粗如手臂的闪电,时时在空中划过,劈哩啪啦做响,怪吓人的。

    后堂里响起一些胆小的女官尖叫的声音,不过马上被一声喝叱压了下去。

    天又像被谁捅破了似的,无止无休地下过不停。

    看着窗外的那片黑暗,这场雨下得好没道理,徐茂先在心中想。

    岚山府的官道,马上就要峻工了,农孝勤还因为庆功会的事情,请示过徐大人。

    徐茂先叹道,这场雨下来,恐怕又要延期!

    还有化州各縣官道,正在筹划当中,招标公务已经完成,只等着开工的事。化州的雨季,偏偏每次都很长,看得徐茂先都有些心情焦虑。

    这场雨,一下就是五天。

    九月底的暴雨天,实属罕见。

    耿朔看着通文上公布的那份拨款的善堂名单,仔细寻找了好几遍,硬是没有安东縣的名字。

    这个范斌,一点面子都不给!行啊!算你狠!

    耿朔答应了高縣丞,这次帮他们安东縣弄个名额。

    安东縣条件不是太差,可以说是过得去,善堂的确有一些老旧,但也不是不能用。

    看着这场大雨,耿朔露出一脸不可捉摸的微笑,一个笺条发到高縣丞的家里,道:“你把善堂的呈报准备一下,再送一次。”

    高縣丞上回吃了鳖,花了不少银子,也没有捞到一个名额,还拉了两个年轻的丫头去陪酒,结果一事无成,不禁在心里埋怨耿朔。

    接到耿朔的笺条,心道耿朔在州令衙也没多少面子,这个事情都搞不好,账头主事居然都不买他的帐。

    本来这次要是把款项直接下放到縣里,耿朔的面子就能发挥作用了,但是这次不一样,由知州衙牵头,不经过縣里,他只能望而兴叹。

    听到耿朔这么说,他问了句,道:“这还有用吗?”

    高縣丞可不希望再赔银子了,陪了夫人又折兵。

    上次陪酒,他可是许诺,给黄姑娘和刘姑娘好处的,现在事情没有办妥,答应两人的事情又不能赖账,高縣丞还有些窝火。

    耿朔道:“你们善堂不是有不少老屋倒塌了吗?把这事报上去,到时我帮你去递,直接找宋州令。”

    他在心里还耐闷呢,耿朔怎么就知道善堂里有老屋要塌了呢?高縣丞平时很能说会道,这会却是脑子转不过弯来,回道:“那些老屋还没有倒啊,怎么报?”

    耿朔气死了,道:“今天不倒,难保明天不会倒,你自己看着办!”

    这个老白痴,一点都不会拐弯,耿朔骂了句,将笺条收了。

    高縣丞放下笺条,望着窗外瓢泼大雨。

    轰隆——

    一个炸雷响起,黑夜中闪过一道强光,那些老旧的屋子,在闪电中阴影乍现,一个磅礴的影子倏地放大,瞬息不见。

    好大的一场雨啊!

    高縣丞喃喃地念了句,突然会心的笑了起来,这么旧的老屋是该塌了!

    这场雨,下得徐茂先心烦意燥,整整五天,老天才睁开眼睛,看到到处河水肆虐,江河暴满,很多的地方已经被淹没了。

    第二天,徐茂先刚刚赶到后堂里,杨柏岭就来见他,这场大雨损失惨重,很多民房倒塌,一些路面,河堤被冲垮,农田被淹没无数。

    这些不好的消息,绵绵不断地传到徐茂先的耳朵着,一个地方的穷困,并不是单纯人为的原因,也有天灾的后果。
………………………………

第1106章:无名火

    其实这种大雨天,往年也经常发生,只是官府对这些事情置若罔闻,漠不关心。

    时日一久,受灾百姓和地界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的事,与官府无关,理所当然的默认了这个事实。

    但是现在不一样,听说上面可以救济,因此屁大的事情都往上面报。

    百姓的心里都想着,官府有银子了,听说暹罗首富来到了化州,无偿资助了一大笔财富。

    因此,所有的人都以为官府有银子了,縣里衙门的后堂里,坐满了受灾的百姓。

    徐茂先也深知这些人的心态,看到自己主张给贫困地界修缮善堂,很多人纷纷打起银子的主意。

    账头上的确还有些银子,但那些银子绝对不可以挪动其他用途,否则破坏了规矩,茂先无法继扶贫公务,二则造成不良影响,开了这个口子,再想补回上就难了。

    对于这次暴雨过后引发的灾情,徐茂先听得有些恼火。在堂议的时候,把工部的两个郎中当场撤了,跟他们一起倒霉的,还有工部侍卿。

    你们干什么吃的,为什么水利搞不好,每次受灾严重的,都是老百姓。

    上面拨下来的银子哪里去了?这么多年,每年搞防涝防旱,就不见有一点像样的水利出来。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没雨反而旱灾,徐茂先很气愤,骂了一通人,大手一挥堂议撤了!

    徐茂先刚来的时候,也看到这些事情,他没有吭气,这次他倒是真的生气了,这些杂碎存心不让老子轻松,本来打算去沙俄国看老婆和儿子的,这下被他们这一折腾,又没时间了。

    自从黄秉奇案子之后,很少有人看到徐茂先发火,这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很多人都懵了。

    宋念堂的脸色也不好,因为工部是他一手扶起来的,徐茂先在堂议上发火的时候,根本没有跟他任何商量,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次大火就跟这次大雨一样,来得突然,搞得令人防不胜防。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徐茂先发这么大的火,却是因为这些人,打乱了徐茂先的看老婆。

    所以,徐茂先很生气,他要再次杀人立威。

    徐茂先这次发火,连杨柏岭,范斌都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华正也不知道。徐大人这是怎么了?一向喜欢揣测大人心思的范斌,在心里暗暗琢磨。

    徐大人的老婆离开了,会不会是这件事令徐大人不痛快?

    崔亚霞回了秀园,徐大人的生活又陷入了无人照料的状态,范斌觉得,自己这个大学士有些失职,他找到崔亚霞,要她尽快赶回来像以前一样。

    反正将来的差事都包在自己身上了,你这秀园读还是不读,有什么两样?

    崔亚霞自然不敢违抗命令,答应第二天就过去。

    范斌去请示徐大人的时候,徐茂先道:“范斌,你去准备一下,明天我们去灾区看看。”

    范斌暗吸了一口凉气,徐大人要去灾区,只怕顺便也会检查一下自己的公务。

    想到这里,他不由抹了把汗,幸好自己没有做亏心事,否则就完了,他在心里又喜又忧的。

    杨柏岭因为处理过安道縣事件,在整合官窑这方面有经验,因此徐茂先就将他派去整改其他三家官窑,其中自然也包括安道縣的翠屏山瓦窑。

    早上出发,随行的有华正,老何,范斌,范斌这段时间是跑地方,对下面的人事都比较熟悉。

    碧锋特意跑到后堂,请求一起出行。

    徐茂先没有同意,以碧锋一个大捕头的身份,他自己办差一段时间比较好,不能总将他带在身边,充当一个保镖的角色。

    欧阳廖听闻此事,也不放心,执意要亲自陪同,徐茂先好意难却,只要了两名捕快相随。

    这次去下面行勘,他不想惊动太多的人,也没有通知下面,他只是想看看暴雨过后,受灾百姓真实的一面。

    谁知道刚刚出了化州城,就接到杨柏岭的笺条,徐茂先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快去安东縣。

    短短的几个字里,让老何觉得压力不小,安东縣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竟然让徐大人临时改变主意?

    马车里的三个人都在心里暗暗猜测,但是谁也不敢多话。

    为了轻车简从,范斌没有驾车,陪着徐大人坐在后面,因为有些时候,徐茂先需要范斌在身边随时讲解。

    前面是两名捕快驾车马车,华正通知他们掉头,一齐朝安东縣方向去了。

    安东縣在化州的西北角,两地相邻,倒也没多少路程,杨柏岭正是在安东縣纺织窑,全权责任这次官窑整改公务。

    没想到今天局势失控了,与窑工发生了冲突,縣里正在紧张地研究一个可行的办法。

    徐茂先带着几个人,朝安东縣赶来。

    进城了,在沿城河边上,迎面开来一辆豪华马车,马车虽然不是很新,但是这种马车在安东縣绝对是少见。

    连縣里的官老爷坐的都是普通小车,因此这辆六七成新的豪华马车,走在大街上特别惹眼。

    街道两边,挤满了水果摊子,徐茂先纵使有捕快开道,也无济于事,只能慢慢前行。

    豪华马车过来,大大咧咧地停在前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探出头来,冲着前面的囚车喊道:“催什么催,捕快了不起啊!撞了我的座驾,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然后他就在那里拼命地甩鞭子,要前面的两辆小马车让开。

    一个捕快下了车,想劝劝这个人,谁知道那个人倒是来劲了,还骂娘!

    不待徐茂先发火,范斌就跑下去了。

    哪知道对方很牛,也从车上跳下来,腼着肚子叉着腰吼道:“我管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安东縣,安东縣!”

    “对啊!安东縣怎么了?”范斌并不认识此人,但是看到对方坐着豪华马车,心道应该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才给他点面子,没有直接发火。

    没想到此人乱搅蛮缠的:“不怎么!安东縣是我的地盘,我过去了你们才能过,这是我先过来的,你们后过来,哪怕是你知縣,也得讲个先来后到!”

    (本章完)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

第1107章:胡搅蛮缠

    对方胡搅蛮缠,范斌叫了那两个捕快,把人拖下来,马车推出去!

    “喂,喂——你们想干嘛?捕快打人,捕快打人了——”

    听到他在叫,路边的那些小贩一个劲地大笑。

    范斌已经忍了很久了,伸手就是一耳光,骂道:“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谁来了?”

    啪——

    很清脆的声音响起,这家伙当时就傻了。

    “你他娘的,居然敢打老子,老子叫人扒了你们这身皮。”中年男子把袖子捋起来,挺着肥得冒油的肚子,拿出笺条写道:“我李大山,叫几个人过来,我在菜市口被人打了。”

    哇,这还得了?李掌柜被人打了,接笺条里的人急得马上就跳起来,回道:“我们马上到!”

    范斌推了他一下,道:“干什么,赶快把马车弄开!”

    这个时候,徐茂先在后面的车里对华正说了句,道:“你叫范斌在这里处理事情,我们先去縣里。”

    华正跟范斌打了声招呼,老何立刻将马车退出去,也不管这事了,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徐茂先没什么心思跟这种人纠缠。

    这个胡搅蛮缠的中年人,居然没有看到后面那辆马车标识,他还在说捕快老子见多了,你们算个屁之类的!

    徐茂先走了,相信范斌能应付这种小事情。

    縣里的几个官吏正在召开堂议,商量如何解决纺织窑的事情,杨柏岭宣布休息一炷香,然后他来到外面,给华正发个笺条。

    “徐大人什么时候到?”

    华正说我们已经到了,然后杨柏岭就听到外面传来的车轮声。

    安东縣的縣令跟着杨柏岭一道出门迎接:“徐大人!”

    徐茂先匆匆进来,一脸严肃,几个人都不敢说多话,老老实实跟在后面。

    进了堂议厅,其他人都站在门外,只有杨柏岭在会客室里,跟徐大人呈报情况,安东縣地域特殊,管辖小人口多,一个纺织窑就有五千多窑工,连同家眷更是近两万人。

    这次縣里提出整改,大家争论不休的是,到底要不要整个官窑卖给私人商行,这样一来,纺织窑就正式成与官府无关了。

    另一个办法是,继续加大批款,重新换一批主事,将官窑维持下去。

    现在縣里大部分人,包括縣令在内,他们都支持第一种方案,因为由官府出银子,给纺织窑抵债了,谁都无法承担这个沉重的包袱。

    甚至有人提出,让官窑直接散了,反正是个入不敷出的烂摊子,让纺织窑自生自灭。

    虽然这种说法,只是在私下里提倡,但是很多人其实已经这么想,这么做了。

    徐茂先听完杨柏岭的呈报,他问杨柏岭。“你是怎么看?”

    杨柏岭一直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见徐大人问了,他才道:“我的想法是,化州本来招禄就不容易,现在有现成的官窑,我们应该尽量将它救活,而不是弃之不顾。”

    “你有具体的方案吗?”

    杨柏岭道:“我研究过纺织窑现在的困境,其实纺织窑也不是完全无药可救。现在整个官窑都被一个叫李大山的人控制住,要死不断气地存活着,虽然官府每年都在拨款,但是纺织窑总维持着一种微亏的局面,我想这中间肯定有原因。”

    三年前,纺织窑的确不是行了,濒临荒废,但是李大山担任这个总管事之后,纺织窑有了生机,最近改变了许多。

    这个李大山是什么人?

    李大山以前也是窑里的小窑头,后来窑里收成不好,也做过其他的生意,三年前回到纺织窑,被任命为总管事。

    这些,杨柏岭也是刚刚才打听到的。

    但是杨柏岭有一个想法,看到徐大人很支持自己,他就大胆地提出来,道:“徐大人,既然他们都很讨厌这个纺织窑成为縣里的拖油瓶,我想不如这样,把这三个官窑都整合起来,成立一家新的官窑,整体搬迁到化州城,这三个官窑有自己独立的经营方式,有自己的财务划分,只是做为新官窑的三个分号,州城想办法提供一些款项,彻底将他们一次性整改。”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只是搬迁和整改,需要大笔的款项,让我想想吧。”徐茂先点了点头。

    另一边,安东縣典狱捕头接到笺条,说有人在菜市口打了李大山,当初他还不信,安东縣有人敢打李大山?这怎么可能?

    那牲口与知縣还是拍着肩膀称兄道弟的人物,怎么会有人打他呢?我看是他打别人还差不多。

    虽然这么想,捕头还是叫了几个人,直接扑到菜市口。

    这牲口的,怎么回事了?对方竟然是捕快的马车?

    再看马车边上的三个人,打扮不俗,从标识上分析,应该是州城的人。捕头看到李大山那辆停在路中间的马车,心里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李大山出行,是出了名的瞎子骑马,他不看路也不看人,偏偏又不喜欢叫马夫驾车,没事总是自己驾着那辆七成新的马车,在縣城中招摇过市。

    结果呢,老是把别人给撞了。

    撞了人,他又不吃亏,发个笺条,扔下马车就走了,留下苦主和捕快的人哭去。

    有马知縣撑腰,还怕你们摆不平?

    今天可能没这么幸运,因为这位捕快看到了对方车上的标识,再看旁边的范斌,黑着脸,神色颇为不悦。

    还没等捕快走近,李大山就捂着脸叫了起来:“他娘的,他们这些畜生居然敢打老子,你叫人给我揍死他们。”

    捕头带着四五个人走过来,看到州城下来的捕快,哪里敢下手?目光落在范斌身上,心道这个应该是大人。

    于是他就靠过去,客气地问道:“不知三位怎么称呼?”

    范斌哼了一声,到底还是有个识相的人,他把官印一扔,捕头捡起一看,道:“天啊!知州衙内务府大学士!”

    看到这里,捕头感觉就像被雷打了一下,半天没有缓过神来。

    果然是知州衙的大人,他马上一抱拳,道:“范大学士,误会,一场误会!”

    说完,他又拉着李大山,道:“你搞什么鬼,知道对方是谁不?知州衙内务府大学士,你闯大祸了!”
………………………………

第1108章:安东名人

    李大山摸着脸,道:“内务府大学士怎么了?大学士就可以乱打人?老子怎么说也是安东縣的功臣,不行,我要给马知縣发笺条!”

    李大山不依不挠的样子,捕头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傻帽!

    看到李大山拿出笺条给知縣发笺条,捕头也不管他了,这家伙想把天捅破,我还是不要趟这浑水。他娘的,早知道我就不应该过来。

    马知縣也是支持第一种方案的人,李大山跟他打好了招呼,要一个人将纺织窑盘下来。

    听说杨副学士在縣里召开堂议,准备拿出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