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红楼闯三国-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腿美女是什么东西呀?”
云花花并不理解。
“就是你史大姐姐那样子的呀!”
秦真对云花花说道。
“有吗?大姐姐,我见过吗?”
云花花有些迷惑,她没见过史湘云化身战士的样子。史湘云化身战士——将军,是有一双超级好看的美腿。
“有啊!我让大姐姐给你看一看好吗?”
秦真问。
“好!”
云花花还真是起了好奇心,她对秦真说道。
云花花的声音,还是童音,真是挺好听的。
秦真就对史湘云说道:“我就让你给小花花看看。”
史湘云对秦真说道:“你想耍猴呢?”
秦真说道:“确实好看,你让她看看吧!”
史湘云拗不过,就让秦真把她将军身给召唤出来了。一身粉铠,双腿白皙,果然英武粉嫩不凡。云花花看得目瞪口呆。
“大姐姐真漂亮!”
云花花高兴的手舞足蹈,连连拍手。给云花花看足了,秦真才让史湘云进到屋里去,把戎装褪了下来。
云花花对秦真道:“大哥哥把我也打扮成那样。”
她以为秦真让史湘云进屋,就是给史湘云化妆,乔装打扮,然后才能成为那样。
秦真对她说道:“这个要等你长大了才行,你看你现在,一身小短腿,小胳膊,打扮了也不好看,大姐姐一身肉,腿又白又嫩,打扮成那样才好看。”
云花花看了看史湘云,低头说道:“姐姐是比我白。”
史湘云是大家小姐,当然白。她是一个穷苦的小丫头,整日介风吹日晒的,哪能白?
史湘云看秦真和云花花讨论的,是她的腿白不白,嫩不嫩,恼怒又尴尬,还有点羞涩。可是也没有办法。
好容易有机会插嘴了,她是对秦真说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秦真说:“我找你是来学习文化的呀!你们每次都做诗,又看不起我,我也要脸面啊!总不能每次都比不过你们吧!”
史湘云说道:“你要学习,自己找一个老师不行吗,好歹你也是镇国公,这时候找一个大儒,还是很容易的吧!”
秦真说道:“你觉得真行吗?汉之后,好几个文化繁盛的时期,这时候的大儒,都没有经历过,你觉得他们能教我什么?”
“如果只教我以前的知识,不说能让我赶上你们吧!我觉得我有可能会被他们教傻了。”
史湘云看着秦真,想想,还真有可能。因此,她一时还是没有话说。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道:“你要让我教你,还不如让林妹妹,或者是宝姐姐教你。她们两个,可比我厉害多了。”
秦真说道:“这个,我自然都想到了。你们几个,我都要请教,但是先从你这里请教起!我总不能一下子让你们几个,都来教我吧!”
两个人正在这里说着,忽然从旁边传过来一个人的声音道:
“怎么不能呢?大姑娘教你的时候,我也可以在旁边看着,看你这个学生,到底资质如何,这才可以决定,以后我到底要不要教你。”
听得这声音正是薛宝钗,秦真和史湘云转过头去看,可不正是她。
史湘云连忙让薛宝钗进来,坐下,然后又让丫头们带着云花花出去,她们三个,自有话说。
秦真看到薛宝钗过来,他道:“宝姑娘要看史大姑娘教我,求之不得,我有什么学得不好的地方,宝姑娘也可以指正。我有时间,也会去宝姑娘那边请教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
第二百零七章 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真跑过来的原因,其实想来看看他的甄宓。作为一个国公,有几个女战俘,还不是家常便饭?
偏偏又给薛宝钗抢了去,现在影子都没见着,不知道她藏到哪里去了,这让秦真,真是火大。
但是他也没办法,只能过来这边,先打探一下消息,然后再想办法。
而这时候他一边和薛宝钗说话,一边还用眼睛去搜寻薛宝钗身边,看可是有甄宓和她一同前来。
薛宝钗把甄宓弄去,也是要派作用场的吧!难道就是要藏起来,或者是用作做粗活的下人?这可真是太残忍了。
秦真认为薛宝钗或许会用甄宓做她的丫头,因为毕竟甄宓那么可人的人,罚她做粗蠢的下人,有点太屈才了。
薛宝钗心地也未必有这么狭窄、狠毒。
但是并没有,这个时候在薛宝钗身边的,还是只有莺儿,别人都看不见。秦真是不禁有点失望。
甄宓到底到哪儿去了呢?
薛宝钗这个时候对他说道:“你朽木不可雕也,我可未必愿教你呢!”
秦真以前只是一个小书童,这时向她们这些大观园里的姑娘主子们学习,也算说得过去。
不过薛宝钗她们这些人,向来眼高于顶,对秦真,却未必看得上。
虽然他现在身份是镇国公,可是,她们在学识上,却还是未必有多看得起他。
他学问差就是学问差,和她们有差距,她们当然就会藐视他。
秦真也知道这些女子骨子里未必那么好接近,这次和他一块儿穿越过来,要不是实在出于无奈,她们未必会对他加以多少青眼。
但是大家不是要互相团结,共度时艰吗?所以,她们前面才和他打成了一片。
但现在时局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她们对情况,感觉不是那么紧迫,所以看到秦真,又是摆出了以前那种主子的心态来。
虽然说,秦真现在是镇国公,比她们每一个人地位都要高,但是想想,以前秦真可只是她们家寄居的一个外人的奴仆。
因为因缘际会,这才有的现在的高位。她们心里,还是对秦真,会有一种淡淡的隐隐的优越感的。
这个人,以前可不是才只是她们家的一个僮仆吗,有什么了不起?
这种心态,大概很多人都会有吧!毕竟秦真现在身份那么高,而这么一个高级的国公,以前也是她们的下人,这事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出身真是不凡。
很多人会喜欢这种感觉的。
但是秦真自己现在足够强大,他已经不会因为薛宝钗的这几句话,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薛宝钗说什么还要看他的资质,她才要决定教不教他。要不是他别有目的,他还不愿意来向她们学习呢!
反正已经做了镇国公,还要怎么学习?每天躺着,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秦真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堕落生活。
有了这样的生活,他还有什么努力的动力?每天不就是享受,想女人,他还有什么追求?
他的人生,已经说是达到了顶峰,真是没有什么别的值得他努力追求的了。
秦真道:“我好歹也是镇国公,怎么说学习的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怎么就朽木不可雕了?
教不好,也只能说明你们这些老师水平有限。而不是说明我有什么问题。”
“我跟你们说,我以后要来求你们这些人,还有很多次呢!你们要是教得不好,我就只去寻找林姑娘,让她好好的教我。
林姑娘那么聪慧的人,肯定比你们学问好,教的好。我请教她,肯定没错的。”
他这么说得兴高采烈,薛宝钗双目瞪着他,说道:“林妹妹待人更苛刻,你连我们的眼都入不了,说不定她更看不上你呢!你还是少去碰她一鼻子灰。”
秦真道:“那可未必,林妹妹说不定就喜欢教书育人,也不好说。这个谁能肯定?”
薛宝钗看了秦真几眼,没有话说。林黛玉会不会认真教秦真,这谁说得准?
史湘云这个时候说道:“你来向我们学习,就说向我们学习,怎么又说到别的地方去了,而且,言语中也还好像是小看我们。”
“你这样,那我可是要对你不客气了,每天都是要狠狠地教训你,留你关课堂,看你还有时间,去请教别人?”
她倒是一下,就找到了对付秦真的方法。
薛宝钗本来听秦真那么说话,不太高兴,可是听到史湘云这么说,心想这方法还真不错。
她们当了秦真的老师,可不是想怎么处置秦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么?
当下她也是看着秦真,不停地笑。史湘云这方法好。
她们在这里说说笑笑,秦真还真是向她们两个,请教一些作诗词的方法。
秦真看起来学得很认真,但是是否真学了进入了,可就没有人知道了。
反正对于他,也没人考他,他也不靠这个吃饭,那学得好和学不好,还不是一样的吗?
而薛宝钗史湘云她们这些人,在大观园里就曾经也教过别人作诗词的,有当老师的瘾。对于教秦真,还真是不拒绝。
这样秦真别有用心,从此就在荣国府里,经常出入,留心着甄宓的情况。
林黛玉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会来史湘云这边坐坐,所以秦真这来向她们学习的事,她也是知道了。
这事倒是也引起了她的兴趣。不过对于教书育人,林黛玉显然也是没有什么兴趣,只是偶尔会指点两句,也算她对秦真做出的教导。
有了这么多老师,秦真还真是觉得自己的才华,好像长进了不少,觉得满腹都是诗书似的。
不过,最关心的,他当然还是甄宓。所以有时候,他也会有意无意的,问起甄宓的事情。
偏偏薛宝钗对于这事,就是不跟他说。听到他问起,她就闭口不说,看她这样子,就是不打算把甄宓还给秦真啊!
秦真弄不回甄宓,又对薛宝钗无可如何,这事,还就让秦真为难了。
难道去到荣国府,打探甄宓的行动,就收不到一点效果?
秦真越来越郁闷。
土豆种下去,已有好几个月,这时已经可以收了。
………………………………
第二百零八章 土豆成熟了
难道去到荣国府,打探甄宓的行动,就收不到一点效果?
秦真越来越郁闷。
土豆种下去,已有好几个月,这时已经可以收了,贾探春那边传来的消息,土豆已经成熟。
这事因为和秦真有些关系,秦真吩咐,要密切关注的,所以贾探春又报告了秦真。
秦真这时心思全在甄宓身上,想着怎么让薛宝钗把他的甄宓给送回来,听到这个消息,他也是不很兴奋。
本来想就让贾探春她们自己随便去收了土豆就是了的,但是想想,最后他还是赶往农庄那边去了。
这个确实有重大意义。反正最多也只会耽误一天时间,一分实验地,能有多少土豆产出呢?这个,不会花去他太时间的,去又何妨?
当下秦真是和贾探春来到了农庄,那地里已经已经围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镇国公的这个土豆,能收多少斤粮食。
秦真让人下地去刨土豆,他也不想挥这第一下锄头了,反正这时候也没有照相机,留不下他一刻的光辉形象。
能让别人代劳的事,他永远不想自己动手。
“你们小心点呀!不要把土豆刨坏了。”
土豆埋在地里,外面又看不到,所以刨土豆有可能会把土豆刨坏的。特别这个时候的人们,对这个又不熟悉,刨坏率会更加大的。
不像现在人,对土豆已经熟悉,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土豆在土里面的情形,但是心中怎么也会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古人对这个,完全没有概念,随便动锄,那是有可能把地里的土豆,都弄坏的。
第一次的行为,哪怕是生产,其实都是一次探险。
选出来的两个刨土豆的庄兵,是那种性格沉稳的人,用毛躁的人,很难保证他们有这个耐心。
若是刨了两下,性子犯了,大开大合,把土豆弄坏了,那就不能留种了。
秦真的这一分土地土豆,可都是还要留作种子的,不能浪费破坏掉了。
第一棵土豆,就刨出来了六个土豆果,壮大肥硕。
因为秦真对这个非常上心,所以庄兵对这个。也是格外照顾,施肥,也比别处更多,这样,就使得这一分地土豆,长得比其他各处的庄稼都茁壮。
试验田嘛,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所以,这一分的土豆地,产出可能会并不低呢!
刨出了第一棵土豆,其他的土豆,也就很快的刨出来了。
一开始,庄兵们还小心翼翼,不敢乱动锄,锄松了土,他们就用手去地里刨土豆果。那种谨慎程度,不亚于在准备一场大战。
这个,确实也比一场战役的结果,对他们的影响要大,怎么谨慎也不过分。
不过,第一棵土豆刨出了之后,其他的土豆,就好刨多了。毕竟,这可也不是高精尖的科技,只需要有一定的劳作经验,庄兵们是很容易掌握刨土豆的技巧的。
农人有这种快速学习技能。
一分地,面积不大,很快的,地里的土豆,就全部刨出来了,堆在那里,像一座小山。
一分地,能有这么多收成,已经很不错了,贾探春她们也是不得不惊讶。
但是这么黑不溜丢的一堆东西,真的能吃吗?贾探春她们,还是怀疑呢!
所以,虽然看到这么多土豆,堆成一座小小山,大家虽然觉得产出真不赖。但是,却是也没有多少喜悦激动之情。
因为这东西若是不能吃,那么,他们种这种东西,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有什么好激动兴奋的呢?
一切,都要看这种作物的实用性啊!
秦真看了看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情,但是,现在却还不是让他们体会这种土豆,有多大功效的时候。
现场这么多人,要煮土豆吃,得吃去他们多少种子?下次再说吧!
“好了,谢谢大家,培育出来了这么多土豆,以后,你们都是有大功劳的人。就是普天下的百姓,以后也会感念你们的恩德!”
“现在,好好保存这些土豆,下一季,我们再用这个,种出来更多的土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粮食,比我们普通的粮食,会好吃、有营养多少了。”
“大家继续努力吧!”
是啊,他们的工作,还没有彻底成功,还需要他们继续努力呢!
庄兵们也知道这么点土豆,就算真的能吃,也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他们还真的是,只能把这个作为种子。
想想原来只是一个盆栽,现在却有这么多的收成,如果这些东西真的能解决人们的口粮问题,那下一季,他们的收获,就会多了。
这可是一个大大的好事情。
满怀着一腔的希望,庄兵们把这些土豆,收进了农庄的仓库里。
培育成功了土豆,秦真心情也是松懈了大半,他的心情,这时可以说是大好。在他心中,这时候未来的美好蓝图,已经展开,他都几乎已经可以看到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画面了。
接下来,他是不是就要想着自己的开支散叶,家族繁荣呢!
男人,骨子里似乎就是有这么一个执念吧!把自己的基因,尽量多的遗传下去。所以古代有功业的人。都是妻妾成群,皇帝,更是夸张。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秦真,这个新时代的屌丝,似乎也没其他宏图大愿,只想着这个了。
其实他也对国家社会有贡献啊!这些享受,不是他应得的吗?秦真心里常常也会为自己辩解。
新时代青年,思想情操才这么高,真是很丢人啊!
“国公爷,以后你去外面,是不是可以带我一起去呀!”
秦真回到国公府的时候,貂蝉又很奉承的来对他说话。
秦真一愣,他道:“你平常不是连我的名字。都是乱叫吗?怎么现在这么恭敬有礼,是因为什么呀?”
貂蝉否认道:“我平时哪有叫你名字?不是以前你是我仇人,我才那么叫吗?现在不是一直对你很恭敬?”
“哼!”秦真微哼了一声。
………………………………
第二百零九章 江东之虎
“你有事来求我,就这么说,不行。你一个女儿家,要跑出去干什么?在家里还容不下你啊?”
秦真是对貂蝉训斥地说道。
京城里还容不下她,还要到外面乱跑?秦真又不是只把她们禁足在国公府里。
看来她是看到秦真经常能到外面跑,所以才想着也跟着。
人有两只脚,会想着走到更远的地方去,那也正常。但是秦真总不能到哪里去,都让她跟着吧!这时还没有这种风气。
而她一个人出去,这时更没有这种风气。看来貂蝉这种梦想,是不可能实现了。
貂蝉气呼呼地走开。
自打秦真干翻了袁术、袁绍,吕布董卓、公孙瓒这些势力之后,天下大势,曹操在青州豫州,刘表在荆州,刘焉在益州,袁术余部在扬州,各据一方。
冀州,幽州,都还是袁绍,公孙瓒的势力在统治。
袁绍有质子在京师,而且袁绍本身实力已受重创,一时之间,不需要多加考虑。
公孙瓒和袁绍情况也差不多。现在对中央有威胁的,还是曹操等那些军阀。
曹操虽然也有质子在京城,但是曹操这个人,会受这个制约吗?这个很难说。以他那个枭雄的性子,怕是谁也制约他不住。
刘表刘焉只是要割据一方,倒是不好说他们对中央有多大威胁,他们格局是只有这么大。
而袁术余部,若是没有孙坚,这个时候,也是难成气候。但是有了孙坚,情况可就难测了。
以前孙坚还受袁术制约,双方之间,偶有明争暗斗。现在袁术伏诛,孙坚失去制约,正好收拾袁术残部,秦真对他们鞭长莫及,倒是让他们做大了。
现在,孙坚已在江东成为了一方之霸。
历史上,平江东的可是孙策,但是,由于秦真的到来,让袁术过早领了盒饭,没有了制约的孙坚,自然很容易,就统领了江东。
不过历史还是历史,有了江东,孙坚就不可避免的,会和刘表发生矛盾,于是,在192年的初春,他们两边,还是爆发了冲突了。孙坚在战斗中,被黄祖所破,用箭射杀。
如此,江东就落到了孙策的手里。
孙策这个时候,也才十多岁,比秦真大不了几岁。
不过人家古人,那可是实打实的有能力,孙策虽然比秦真大不了几岁,但是人家就凭着自己的实力见识,还硬就是镇住了江东,成了一方称霸的诸侯。
这可不是秦真这种依靠系统,投机取巧的人物之所可比。
但是这个时候,孙策可还没有取得朝廷的认可,他只是凭着自己的实力,硬是拉起了自己的部队,从而是占据了江东。
这样,他地盘是有了,可是,名分却没有。那么,为了让自己有名有实,孙坚自然要来,向皇帝讨要封赏。
孙坚派来的使者,张纮,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京里面来了,正在各处运作。
这一天上朝,张纮就把请表,上交给了皇帝,让皇帝给孙坚封一个爵位。
刘协将请表看了一遍,放下,说道:“孙将军劳苦功高,平定江东,朕心甚慰。太尉、众卿以为,这当如何赏赐?”
张纮跪在殿下,听到皇帝这么一说,不由得是暗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请表里面已经说好,请皇帝封孙坚一个吴侯,皇帝这个时候却没有明说,难道是不愿意么?
他这里心中忐忑,却听杨彪在听了皇帝这话之后,出列回答道:“陛下,孙策平定江东,使四野臣服,实在功劳不小,便封他一个吴侯,也无不可。”
其实皇帝刘协对孙策的请求,倒是不无不可,但是,朝中既然有一众的大臣,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大家讨论一下,也并无不可嘛!而且还可以显得他这个皇帝开明。
这时候听到太尉这么说,皇帝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韩融这个时候,也是出列,皇帝说道:“孙将军将门虎子,四方拥戴,真是难得的人才。有他镇守江东,真可让陛下高枕无忧。臣也认为,封他一个吴侯,甚是恰当。”
其它群臣,俱是纷纷点头,显然对杨彪韩融这个说法,都是赞同。
皇帝看群臣如此,正要说话,忽然看到秦真好像对此一动不动,因此,他是一顿,随即,他是问秦真道:“镇国公,你对孙将军此请,有何看法?敕封吴侯,是否妥当?”
秦真也是国之重臣,皇帝问一下秦真,也是尊敬之意。
秦真看了皇帝一眼,低头说道:“臣认为封孙将军庐江侯就可以了,不必敕封吴侯!”
额……
听了秦真这话,皇帝一愣,不好做决断了。
退朝之后,皇帝把秦真等人,请进暖殿商议。
“镇国公,为什么孙策不宜封吴侯?”皇帝是问秦真。
秦真问皇帝和杨彪等人,道:“陛下,太尉,你们认为,封孙策吴侯合适么?”
皇帝没说话,杨彪说道:“孙策能力超群,此时风头正盛,封他一个吴侯,正好将他安抚住,让他能够效忠陛下。”
秦真道:“实力强的人,野心也大。封他高位,非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恐怕还会助长他的野心,是他有能力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旦他来日羽翼丰满,恐怕又是一个心腹大患。”
杨彪道:“镇国公恐怕忧虑太甚了。”
秦真道:“孙坚手握实权,无论如何小心,都是不为过的。大汉先圣主,恐怕也是这么做的。”
刘邦还不是削弱外方战将的实力,使他们难以与中央对抗。
孙策这个时候地处江东,天高皇帝远,他要封个吴侯,大肆招兵买马,那时候谁去节制他?
封他一个庐江侯,虽然孙策想干什么,他还是能干什么,但是大义上,他是有亏的。然后,以后皇帝要对付孙策,也有话说。
这是皇帝为自己的以后,预留了后路。秦真心里的计划,是这个意思。
皇帝和太尉杨彪等人,听了秦真这话,一时都是不语。对孙坚的看法,大家倒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区别只是怎样对待。
杨彪韩融这些人,是以为可以暂时安抚住孙策,等待以后慢慢商议。看孙策如何反应,他们再做决策。
………………………………
第二百一十章 对祢衡的处置
但是秦真的意思,似乎是此刻他们就应对孙策限制,免得以后多费唇舌。
因为以后若是孙策露出了什么不轨的行为,皇帝这边讨伐,孙策那里是可以辩解,他们是有皇帝封命的,所作所为,也在他们职权范围之内。
这些话都是不好说的。吴侯和庐江侯之间行事,的确是会有很大的差异。庐江侯行事稍一逾矩,就可以判他谋反。
吴侯,可就难了。
杨彪这时候虽然认为秦真的话,也有道理,但是他道:“但此刻若不满足孙策的愿望,只怕惹怒孙坚啊!那时可又如何?”
秦真说道:“现在皇帝行事,也自该露一点峥嵘,难道还要像以前一样,时时迁就外人么?”
额……
杨彪听到这话,有一点脸红。他们被各种武人欺压得久了,这时候遇到事情,就想着先安抚下来。
谁知有些事情,只靠安抚,最后总是安抚不下的。人家有实力,自然会有更高的欲望。
他们这时候有一种属于跪得久了,站不起来的情节。但是秦真就完全没有这些顾忌,完全是为了以后不留太多隐患着想。
要知道孙策此时平定江东,并不是为皇帝平定的,他是完全有他自己的打算。
如果平定江东,孙策就把江东送给皇帝,那皇帝封他一个吴侯,自无不可。
可是,江东孙策却是要自己留在手里的,而吴侯的封赏,是孙策为了便宜自己行事,而来向皇帝讨封的。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能够完全被孙策牵着鼻子走吗?
杨彪等人不说话了。
三日之后,张纮拿着一纸封孙策为庐江侯的敕令,恨恨而去。
来京城前,张纮还不了解秦真到底是谁,他还以为朝中剧变,都是杨彪这些老臣主导的呢!
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所有一切,都是这个小小镇国公所为。
对于这次外交上的巨大失误,张纮深自检讨,觉得这是自己情报工作做的不好,从而出现的纰漏。
谁能想到,秦真这样的一个小孩,能够做出这么巨大的事情?
张纮从此把秦真,可就是记住了。
回到江东,张纮把此行的事一说,孙策是大愤恨。“这个小子,竟然敢欺辱我吗?”
孙策是咬牙说道。
张纮道:“将军,这小儿不可小看,袁绍,吕布等人,都是折在他的手下,将军应严加对待。”
孙策说道:“他若真厉害,又岂会只守一隅,不敢扫荡天下?我看他也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因缘际会,才有现在这种成就。”
张纮一时也是回答不出来。
秦真有那么悍勇的能力,消灭了袁绍吕布董卓之后,为什么不挟着惊世之余威,横扫天下,使天下咸宁。而仍要束手束脚,缩在京兆那一块地方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像孙策,那就是长戈当舞,挥斥方遒,挟着祖宗余威,扫平江东,这才有现在这样的局面。
秦真若有本事,不是应该和孙策一样吗?
但其实说起秦真这策略,他这却是和古人所谓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秦真是因为觉得自己实力不济,所以并不急着平定天下,而让其他的势力,这个时候,自己去拼斗。
其他势力,这个时候敢真正打起大旗,反对皇帝的,几乎还没有。
大家都是各自互相之间,进行吞并。他们其实也是在实行着秦真实行的这一条,即缓称王。
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作死最早的,袁术,急着称帝,结果下场凄惨。其他人,没有人敢于这个时候,草率称帝的。
而秦真这个时候,他身边本来就有帝,无所谓称不称。但是广积粮是有的。
这个却不是秦真有什么高瞻远瞩,实在是他偷奸耍滑,觉得自己实力不行,那就不如随天下怎么去。他反正这个时候,是无力收拾的,那还不如只发展自己好了。
待到自己实力强大了,再慢慢地使天下臣服不迟。
一个人有多大的饭量,就端多大的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孙策发了一通自己的愤懑,看了看张纮,说道:“这个小子,以后的这账,我自然要跟他算……”
哈欠……
此时远在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