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红楼闯三国-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皇室衰败,势力微薄,也是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继续镇住国家,这才能够保持皇权的威望。

    “义民贾氏,时代书香,忠义两全,值此危难之际,奋不顾身,为皇家驱除虎虏,以妇人之身,立此不世之功,特赐封贾门王氏荣国公,邑万户。永世不替,世受皇恩。”

    贾家那边,也封了一个公侯。

    因为伏寿这个时候,也搞清楚了,秦真和薛宝钗她们,并不是一个家族的。秦真只是贾家的……宾客。

    但是秦真功劳大,当然也要封赏。所以给了秦真一个镇国公。

    但是在汉朝,封王封侯,其实都是封地的。比如韩信,先是齐王,后来是淮阴侯,都是以地名封侯。

    封镇国公,没有先例。

    但是没有先例,并不是问题。秦真这种事,没有先例,不也是出现了?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时代的微小改变的。

    就是汉承秦制,难道一成不变?东汉和西汉的制度,难道都一成不变?

    微小的改变,是在所难免的。
………………………………

第五十四章 封侯非我意,惟愿美人陪

    倒是贾家那边的赏赐,有些奇怪,她们竟然又是封了一个荣国公。

    这么巧!!

    难道就是因为她们是一群女人,能生孩子,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因此封荫了她们一个荣国公?

    奇怪!

    而汉代连女人也封,这更奇怪。

    其实以秦真的意见,不若封王夫人一个一品诰命夫人,这样的封赏还来的贴切些。封女人为万户侯,有点少见啊!

    然而皇帝要封,那就封吧!汉代有此前例。汉代封女人为侯的事,可不少。

    ——大约也只有汉朝,才有这样的事吧!

    薛宝钗她们这回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不封,难以表彰他们的功勋。故而,王夫人也就做了这荣国公了。

    他们两边都得了封赏,皆大欢喜。吕布那里,也封了一个侯。冯翊侯,邑千户。

    没有吕布及时赶到,他们潇湘宫里的事情,只怕也没那么快能够解决。吕布能够那么快第一时间倒戈,对她们帮助实在很大。功劳也不小。

    因此王允力主将吕布封赏。

    可能王允和吕布这个时候,已经有接触了,所以董卓的人头一挂出,王允得知消息后,力劝吕布反水。

    所以吕布来得那么快。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想见的。真实历史上,吕布最后也刺杀了董卓,难道这是一天两天,吕布就萌生了反意的吗?中间肯定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当然就是王允游说吕布的过程。

    对于这个,秦真倒是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情,他们有功当封,别人有功,那当然也应该封赏。

    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只封他们两家,也不合适。

    秦真并不认为,这件事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秦真现在关心的,倒是他们要建府的事情。

    他们两边,秦真和薛宝钗史湘云她们大观园那边,现在都是封了公侯。

    秦真是镇国公,大观园是荣国公。他们两个,都是没有封地的。

    这也就是说,等他们领了爵位,他们没有封地,只能住在京城,在天子身边侍奉。

    那么,他们在这京城里,只怕也是要建府了。

    这件事情,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两边都是公侯,分开建府就分开建府吧,这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对秦真来说,却是关系重大。

    他们两边,是要融合,才能爆发出威力来的。

    现在。他们分开了,那么,他们还能有原来那样的威力吗?

    而他们的能力一旦失去,他们在这个时代,还怎么立足?

    秦真对此,是忧心忡忡。

    而且,分开建府,大观园里的美女们,从此和他就再没有什么关系了,大家各过各的。以后他们连见面都是很难。

    秦真虽然是镇国公,但是,他难道还能天天跑到人家家里去看他们家的女眷?

    秦真,还怎么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封侯非我愿,惟愿美人陪。

    秦真,郁闷了。

    公侯府当然是很快的,就建立了起来,秦真也是入住了进去。

    虽然公侯府不可能一下就建成,但是秦真这么大一个镇国公,也应该有一个地方居住吧!

    镇国公府可以慢慢地兴建嘛!这又不耽误。

    皇帝那边,赏了秦真很多的美女仆妇,秦真还是不太高兴。这些美女,哪里比得过大观园里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她们?秦真是只想着她们。

    不过,这些事情,都只是秦真个人烧煤倒灶的私事,他要怎么操心,和别人没有关系。

    但这个时候,朝中的事情,又是起了一些变化。

    皇帝掌国,封赏了一批功臣之后,当然,紧接着,又要清算一批反贼。

    这是必然的。不将董卓余孽铲除,皇帝的政权,怎么能够巩固?

    首恶董卓已死,那么,董卓的那些手下呢?他们要怎么办?

    难道要将他们全部赦免,使他们一个个逍遥法外?

    当时朝中对于董卓的手下,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一种认为除首恶外,其余的都酌情处理。

    这样可以安抚住局势。

    另外一种认为,应严刑峻法,除恶务尽。

    王允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政策。

    当然,这种做法并非不对,但是有时做得太绝,效果并不会太好。

    因为,局势尚还动荡,还没有完全稳定。此时,一切都是要维稳。

    王允这样主张对董卓党羽,一网打尽,那就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而这对皇帝脆弱的政权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但是王允似乎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许,是他的才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所以,对此事的处理,他不能够做得更好。

    又也许,是因为一时的胜利,让他的人,这个时候是完全的被冲昏了头脑。只知道有己,不知道有人。

    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有点刚愎自用。

    对于那种认为应该采取柔和一点政策的人,王允进行了驳斥,然后,主张将董卓的部下,严厉追究。

    朝中当然对此也有一些反对的声浪。但是,有着吕布做他的后盾,反对者,实在也是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这个时候,有兵才有话语权,就像董卓,有兵在手,皇帝都可以直接无视。

    王允虽然不会做出董卓那么狂妄欺主的事。但是这个时候,对于其它人的意见,他也是可以漠视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最后贾探春又来找秦真,商议她们的事情。

    “秦真,现在董卓的兵马,都是归我们管理,但是,朝中却是有一些人,要对董卓原来的部下,深入追究。此事,真进行下去,我只怕董卓的那些降兵,又要哗变。”

    贾探春来寻秦真,当然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和薛宝钗史湘云两个,三个人是一块儿来的。

    一看到秦真,她就对秦真说道。

    而在她们之中,林黛玉并没有到场。或者,林黛玉这个时候,仍然在养身体吧!

    她的身体,就是病太多。

    而对于秦真,虽然他现在已经贵为镇国公,但是对于他,贾探春她们,却仍然觉得她们此时,还对秦真像是初到这里时是一样的。

    她们是共同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的,感情自然和别人不同。

    所以这个时候,她们对秦真的称呼,仍然没变。

    ps:

    写这几章的时候,忽然感到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一下把主角提出所有事情之外,让他只受封就完了。

    要是详细写皇家的礼仪,各种封赏的详细细节。这些我都不知道,要我怎么写?

    只好这样了。写历史,真的要干货呀!可惜我没有。只好一直走剧情了。

    希望大家能看出来我这书,还有剧情。
………………………………

第五十五章 剥夺王允的官职

    不过,以前,她们面对秦真,还有一丝主子的心态,有着一定的优越感。

    但是到了此时,她们再没有这种感觉了。

    人家秦真现在可是一个小国公了呢!她们哪里还能有优越感?

    而且,就算秦真现在不是国公,她们面对秦真,也不会再有这种身份上的优越感。

    这倒不是因为她们现在自己的身份,也是变得尴尬了。

    她们来了这里,贾家要是没有封侯,她们算什么?

    她们并没有考虑到这层。

    而是,贵族家的小姐,有时候是有一种很奇怪的自尊心态的。那就是,就算她们贾家,从此没落了,她们也不会把自己卑微到等同于普通人。

    她们还是会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心态。

    只要不伤害到别人,这种心态其实不错。

    永远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永远相信自己生来高贵,这并没有什么错。

    珍视羽毛有什么错?

    她们从小就被教育,她们是比别人高贵的,长大后,她们当然会有这个观念。而且根深蒂固。

    但是当她们和秦真有过这样一段共同的经历之后,她们对秦真,感觉上就不一样了。

    她们认为秦真也是和她们一样,人格上是同样尊贵的。

    这句话简单一点说,就是她们对秦真认同了,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而且,是一个可以信赖的自己人。

    所以,她们不会再在自己的心里,对秦真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她们,观念转变了。

    现在有了事情,她们习惯性的就会想到,她们要来找秦真,并把这件事情拿来和秦真一起商讨。

    之前她们是和秦真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的,现在,事情又有了麻烦,她们当然还是希望,能够和秦真一起面对。

    毕竟,她们才是同一类人,来自同一个地方。

    当然,她们其实不知道,秦真和她们,还并不是一类人。秦真又是另一类人。

    但她们以为秦真和她们是一类人,所以,她们对秦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归属感。

    秦真听到贾探春说出那样的话,他是微微一楞,然后问道:“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贾探春神色严峻地说道:“司徒王允打算对董卓的党羽,进行清算,听说蔡邕因为对董卓的死,表示过悲痛,王允就不顾别人的劝解反对,把蔡邕逼死了。

    现在,他又想扩大打击面,对以前董卓的部下,进行追究。但是,这些人,现在都已经被我们收编了。如果事情一爆发,我怕他们会哗变。这样,对我们来说,可又是一件麻烦事。”

    贾探春说着,对此好像愤愤不平。

    这个王允,还是历史上的王允啊!还是这么急于功利。不把别人逼得狗急跳墙,他就不会罢休吗?

    秦真心里,对王允是大有不满。

    逼迫别人,首先你得有足够的力量呀!你以为自己有吕布,有皇帝,就老子天下第一了?你也不看看自己的底蕴。

    老刘家已经积弱难返,没有一定的时间,恢复不过来。你这个时候,就以为自己已经控制住了局面,真的是太自以为是了。

    等下恶犬若是被逼急了起来,你这王允,拿什么去对付他们?

    吕布?你把吕布看得过高了。以为他一个人,真是神兵天将吗?他要这么罩得住,还用归顺丁原,董卓,早自己自立为王了。

    这事秦真在心里,把王允是狠批了一顿。王允,有时是真看不清形势。

    “这事皇帝并没有跟我说,他跟你们说了?”秦真是问贾探春道。

    薛宝钗说道:“这是娘娘请我们去说话,席中跟我们透露出来的消息。王允,还是没有改变。”

    她显然也记得历史上的教训,对王允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心里颇有微词。

    秦真说道:“我们不再是过去的我们,王允却还是原来的王允。他的人生境遇,并没有大的改变,怎么会性情发生大的改变呢?只是他要做这样的事情,这事确实是麻烦。”

    史湘云说道:“那你难道就没有办法,去对付他吗?”

    秦真说道:“王允现在,肯定是支持他的人更多的,这全要归功于董卓自己的倒行逆施,他实在是已经天怒人怨了。只是,愤怒遮蔽了他们的眼睛,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有可能酿成更大的祸乱的。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家伙。”

    其实,他们算是历史的后来者,所以才知道王允这么做不可以。若是他们是处于历史这个时候的人,他们也不一定有比这个时候的人们,更杰出的认识。

    只怕他们也是会赞同对董卓的部下,一网打尽呢!

    这些事情,谁说得准?

    “那我们只能屈服于他们吗?”

    贾探春问。

    秦真想了一下,说道:“董卓的人马,现在既然已经被我们整编,那哪能让别人随便对他们动手?王允既然还是像原来的历史那样,任意胡来,那我们说不得,也是要将他拿下了!”

    史湘云听了他的话,吃惊地道:“难道我们也要将他如董卓那样,直接给杀了吗?”

    秦真白了史湘云一眼,道:“你一个女孩儿家的,难道看了几次杀人,对血腥暴力的事情,就这么向往吗?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将他一下杀了?

    将他拿下的方法有很多种,杀了他只是见效最快的一种。去如果直接杀,我们也会有可能激起王允的拥护者们的抵触的。这和王允对董卓董卓旧部的逼迫,又有什么不同?”

    “所以这事,我们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被秦真这么一说,史湘云涨红了脸。她其实并不是对血腥暴力有什么怀念,只是理解错误罢了。

    “我才不是你说的这样。”

    史湘云是小声的反驳。

    “不要说这些,我们现在还是只说要怎么对付王允吧!”

    薛宝钗止住史湘云,阻止她们这些人的讨论,话题跑偏。

    秦真说道:“这事也没什么好难办的,他要这样胡来,我们就直接让他下台。不让他做这个司徒,没了这个位子,他就没了话语权。看他还怎么胡乱作为。”
………………………………

第五十六章 圣意难违

    秦真这是要拿下王允的官职。

    “但是我们凭什么掳夺王允官职?我们没有名义,也没有话语权。现在朝中,认同王允的人,可比我们多。就算你提议,在朝堂上也不可能通过。”

    薛宝钗对秦真说道。

    秦真道:“朝堂上不可能通过,我们就在朝堂下把这件事情给解决了!也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在朝堂上去讨论的。”

    薛宝钗还是疑惑地道:“但是我们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让伏贵人去和皇帝说吧!伏贵人以后可是皇后,可见皇帝对她的喜爱。皇帝虽然不是一个昏君,但是枕旁风,永远都是有用的。”

    “而我这里,当然也会给皇帝陈述王允这么做的危害。咱们两面进攻,一定能说动皇帝,让王允在家里休息几个月的。”

    “王允官职太大。一下让皇帝免了他的官,是不现实的。让他赋闲一阵子,这个勉强可以。”

    “只要他不站出来胡乱说话,等局势完全稳定下来,随他站出来啰嗦什么。那时候形势越来越好,大家看到董卓的那些人就算没人去追究,国家也是越来越太平。王允的这些提议,附议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他还能翻起多大的风浪?”

    薛宝钗说道:“但是皇帝只怕未必会这么容易被我们说动呢!”

    她神色忡忡。

    秦真说道:“要是他下不了决心,那我们只好动手了。王允并不是不能够缺少的。兵乱绝不能再起来,纵使我们能够再平乱,国家也是会被拖累得越来越弱。”

    秦真这个时候,倒是并没有忧国忧民。只是,大兵如果哗变,他们怎么控制?

    这个时候,再起兵乱,别说老百姓受不了,他们自己也受不了。

    他们也没多少力量,根本压制不住暴动。

    他可想当一阵子的安稳的镇国公呢!

    明明可以国泰民安,为什么要让这个天下腥风血雨?

    错误的人的错误的治国方针,应该被叫停。

    “我现在就去求见皇帝。”

    秦真说道。

    皇帝这个时候在未央宫的起承殿,皇帝不临朝的时候,就在这里处理一些国家事务。

    秦真进去时,刘协正在忧虑。

    看到秦真进来,刘协说道:“镇国公,你怎么来了?”

    秦真给刘协见了礼,随即说道:“陛下,听说司徒王允想要严查董卓贼党,可有此事?”

    刘协看到秦真一进来,就问这个,他是说道:“是有此事,朕还在考虑。”

    秦真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必考虑了。此事万不可行。”

    刘协问道:“如何不可?”

    秦真说道:“我朝大乱,现在是兵乱。董卓进京,民不聊生。兵祸之烈,陛下应该已经看到了。”

    “如今董卓初平,局势未稳。王司徒这个时候,操之太切,又要对这些大兵,进行逼迫。臣恐怕他们又被逼急了,铤而走险,酿成更大的混乱。”

    “那时,如之奈何?”

    “此事明明可以用更柔和的方法,平稳地解决,何必要做的这么急躁?王司徒主理民生,还是让他去想着怎么让天下的百姓,都丰衣足食吧!这种兵家的事,就别让他来掺和了。”

    秦真是想劝皇帝别听王允的。

    刘协说道:“镇国公之言,确实有理。但是冯翊侯吕布,却是站在王司徒那边,誓要将这政策进行到底,如之奈何?”

    秦真说道:“现在皇帝真正临朝,天下事,都是听陛下一言而断。冯翊侯和王司徒的话,只是建议。真正要怎么做,皇帝自己可以拿主意。皇帝认为如何做才真正有利,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刘协说道:“朕以为,董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其他跟随叛乱者,俱都应该严查,以儆效尤。司徒之意,并没有错。……”

    额……,秦真觉得头疼。

    这么做,从感情上来说,并没有错。皇帝受董卓欺压,现在董卓死了,皇帝当然要扬眉吐气。

    就是惩治反叛,皇帝大杀一通,这也没有错。

    但是,这里面,皇家的威严,是要有实力来支持的。没有实力,谁认你的皇家威严?

    你皇帝想树威,没有自己的力量,到时候激起董卓旧部的暴乱,你拿什么来镇压?

    你们真的以为自己现在有那么强大?

    秦真觉得一些人盲目自信起来,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

    秦真现在才明白,王允当时的事情,不是王允一个人,那时候是这样的看法,而是很多人,那时候都是认为应该这么做。

    朝廷里的人,对自己的形势并没有看清。以为董卓一死,其他人都好对付。

    但是没想到人的求生意念会那么强烈,一点小火星,就可以烧成燎原之势。

    “陛下,此事要慎重啊!”

    秦真说道。

    此时的秦真,感觉甚是无力。他可以知道历史上,王允这么做的后果。

    但是他却无法证明这一切,他无法把这么做的后果,证明给皇帝看。

    那么,他要如何说服皇帝陛下呢?

    希望伏寿那边,能够有所成效吧!不然,秦真只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件事情了。

    现在的情况是,维稳要压倒一切。秦真不想让朝政,又坠入到混乱之中去。

    秦真在皇帝这里劝说无果,回到了镇国公府,不多时,薛宝钗那些人又来见他。

    现在他们的事情,很是急切,不经常见面商讨,根本就不行。

    “皇帝那边,是怎么说的呢?”

    薛宝钗问秦真。

    秦真道:“皇帝也有此意,董卓现在真是万夫所指,对他的余党,无论怎么追究,都是顺应民心的。我们很难改变皇帝的心意。”

    薛宝钗道:“但是皇家的权威,想要贯彻,没有实力做保障,他们能够做成什么?到时候叛兵躁动起来,皇帝拿什么去镇压?他们也不仔细想想这后果吗?”

    薛宝钗显然对朝廷里面的乐观气氛,很是不满。这些人,太缺少通盘考虑了。

    “伏贵人那边,应该对皇帝会有一些影响吧!”

    秦真是对薛宝钗她们说道。

    皇帝已经有意对董卓的部下动手,他这里是劝阻不住了,只能寄希望于薛宝钗她们这些女人的力量。
………………………………

第五十七章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

    皇帝已经有意对董卓的部下动手,秦真觉得,他这里是劝阻不住了,只能寄希望于薛宝钗她们这些女人的力量。

    如果伏寿能够动摇刘协的心意,则事情也许还有可能逆转。

    “这也不一定呢!”

    薛宝钗是说道。

    “现在皇家的那些人,好像对董卓的余孽,重视不够。眼看他们都是准备对董卓余党开刀了。这件事情,只怕已势在必行。”

    “现在难办的是,董卓的那些人马,都是被我们给收编了,如果我们出面阻止,别人只怕又会认为我们是别有用心。那时候千夫所指,我们只怕还要担当恶名。”

    贾探春是对秦真说道。

    他们几个人,把这件事情里面的利弊利害关系,都是说出了。秦真听了,皱眉想了一会儿,忽然开口说道:“总之为了大家的安稳,别人的误会,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皇帝还是要这么做,我们只能拿王允开刀。”

    “这件事,本来就是错误的,我们给他们指出,他们又不听,而且,丝毫没有看到这件事情里面的危险性。难道他们一定要往悬崖下面跳,我们只能跟随着吗?”

    “我们是知道这件事情,后果一定会很严重的。那么,在无法用常规手段,阻止这件事情的情况下,只能用非常规手段,把这事阻灭于无形。王允,只能被牺牲掉了!”

    王允,内心是忠于汉献帝的。这个,秦真他们都知道。

    只是,他的做事方法不对。

    而且,别人给他建议,他还并不会听。

    这种人,异常的固执。

    对这种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秦真也是只能出此下策。

    杀了王允,拯救大家,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数题。

    死一个人,还是死一群人?

    秦真认为,这是很好计算出来的结果。

    而且,此刻秦真还是为了解救自己。因为到时候兵乱一起来,谁知道他们这些人会怎么样?

    他们初来乍到,根基尚浅。到时候兵乱起来,他们必定会成为最受冲击的人群。

    别看他们这些人,秦真,还有大观园里的那些人,现在都是国公,住在国公府里。

    但是混乱一起来,他们这些人,肯定是最没有自保之力的。

    他们这两府国公,哪里有什么根基?

    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安稳,这长安城里,就不能乱起来。

    “你们回去,如果没人动我们的那些兵马,事情那就随他去。只要有人想对咱们动手,那就直接反击回去。不管他们是谁!”

    秦真是对贾探春说道。

    现在他们还有人手在手上,别人想对他们胡来,那可还没那么容易。

    只要他们不被这时候的思想所束缚,长安城里,就没人能够轻易地对他们怎样。

    有兵,就有话语权,其它一切,都是虚的。

    贾探春听了秦真的话,心里头是有了一些底,她们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为了自保,那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的。

    他们两边,可就是只有这些人了,秦真,大观园里的一众女子。

    她们来到这个古代的朝代,如果手里面没有实权,怎么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呢?

    跟着一群错误的人,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吗?

    贾探春是赞同秦真的做法的。

    混乱起来,他们这些没有根基的人,肯定是受到的冲击会最大。她们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但是,薛宝钗对此却是仍有疑虑。

    “这件事情,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薛宝钗说道。

    “到时候我们所受到的压力,也会很大。”

    王允并不是普通人,他们要将王允除去,必将会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要想所有人都赞同我们,几乎不可能。我们所做的,只是对我们最为有利的事情。

    你自己想想,如果到时候京城再起兵祸,你和我,我们两边,能不遭受到冲击吗?如果到时候大家有损伤,那怎么办?”

    秦真说道。

    薛宝钗无语。

    她们荣国府,都是女眷。本来好不容易搞定了董卓,大家以为她们都已经安全了。

    但是没想到,王允这些人,这时候硬要将历史,重新拉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在长安制造的混乱,死的人可是更多。局面更加是失去了控制。

    王允这是要让这一幕重现啊!

    李傕虽然死了,郭汜樊稠还有张济,他们可没有死。

    这些人挑起兵祸,和历史会有什么两样?

    面对历史上那么混乱的局面,他们两府,能够保全得自己安然无恙吗?

    薛宝钗只能是长长的叹气。

    对策是基本上已经谈好了,最后就看伏贵人那边对皇帝的劝谏,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如果皇帝能因此而改变主意,那么,一切还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果皇帝还是要听王允的话,那么,他们只能先下手为强,把王允给杀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天后,皇帝在大殿上议事的时候,终于对秦真说出了自己的意思。

    “镇国公,董贼旧部郭汜樊稠,还有张济,罪大恶极,现在都是被荣国公那边收编。这几个贼子,老贼得意时,为虎作伥,陷害忠良,做下了许多人神共愤之事。”

    “如今老贼已死,这些人还逍遥法外,朝野上下,物议纷纷,都是认为应该对这些人加以追究。以正清廓,以平民愤。”

    “现在这些人,都是隶属于荣国公府。吾希望镇国公能够以大局为重,将他们交出来,付有司量刑而诛。镇国公以为如何?”

    刘协对秦真还挺客气,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家可是给他夺回到了皇权的。他们两边,这时正是蜜月期。

    如果这个时候,皇帝就对秦真他们,显出见外来了,那么,皇家恩义,可不就是会受人话柄吗?

    皇帝还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的。对于国有恩的人,皇家绝对会给予礼遇。

    “陛下,臣以为此事切不可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