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可以更强-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和金无双这段时间以来,倒行逆施的行动,己经弄的很多人都人心惶惶了,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牵扯到自己的身上来。
如今听到长孙皇太后,当众宣读了一份先皇陛下留下的遗旨,心里都明白了长孙皇太后的意思了。
毕竟蜀王李治被带回京城刑部问话的事情,也不算是什么秘密的事情了,显然长孙皇太后己经坐不住了。
身为儿子的李恪,居然和他父皇的女人搅和在了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居然还将父皇的女人,封为自己的皇后,这简直就是大唐的耻辱。
作为一个具有文人风骨的褚遂良,心里是非常恼火的,也激烈的反对过,可惜他的反对有点无力,皇帝李恪仍然是我行我素,还是个废了杨皇后,把那个先皇陛下的女人,金无双正式的封为皇后了。
一个先嫁父亲,又嫁儿子的女人,她有什么资格做皇后,又有什么资格母仪天下?
现在听到长孙皇太后意欲废了李恪这个皇帝,褚遂良第一个就跳了出来,表示非常的赞成。
“太后,你手里既然有先皇的遗旨,早就应该拿出来,也可以挽救更多的朝中大臣的性命,现在的皇帝,己经完全变了,变得一点都听不进忠言了,就只知道惯着那个女人,任由那个女人胡来,这一次的大清洗,很可能就是那个女人在后面鼓动的。”
“这是皇室的家事,臣不好发表什么意见,既然太后手中有先皇陛下的遗旨,臣必定听由太后作主就是。”
英国公李勣仍然是抱着两边都不得罪的心思,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不轻易作出表态。
“本王为大唐立下了无数战功,对大唐更是忠心耿耿,可恶的许敬宗,却仍然借着皇帝撑腰,意图让臣认下无中生有的罪名,现在的陛下,的确是令臣很失望,臣赞同太后按照先皇陛下的遗旨,另择明君继位,佑我大唐。”江夏郡王李道宗也肯定的说道。
其他的各宗室王爷,也纷纷的声讨现在的皇帝李恪,正在不择手段的清洗皇族中人,闹的人人自危。
之前没有人会提前就预料到,李恪会有机会成为太子,更不会想到他会顺利的登上皇位。
因此,大多数的皇室中人,都没有提前讨好李恪,更不要提站在他的阵营当中了。
严格的说,只有极少数的人,不是李恪的政敌,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站过队,其他的人都基本上站过队了,要么是力挺过前太子李承乾,要么是支持过前魏王李泰。
如果这些人,都成为了现在的皇帝李恪要报复和打压的对象,还真没有多少人可以独善其身,所以大家谁心里会不害怕呢?
现在有机会把这皇帝换掉,大家当然要支持了,至少新皇帝登基之后,自己也是立下了拥护之功了。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现在的皇帝被废了之后,新皇帝由谁来当了。
其实这件事情,在大家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肯定是要让现在的蜀王李治来当呀!
这第一,蜀王李治是先皇陛下如今在世的唯一的滴生子,由他来接任皇帝,实在是名正言顺的,按照常理,这个皇帝本来就应该由蜀王李治来当的,那里有现在的皇帝李恪什么事。
这第二就更简单了,废除现在的皇帝,是由长孙皇太后提出来的,长孙皇太后是谁?那可是蜀王李治的亲生母亲,不选蜀王李冶,除非大家的脑子都有病。
虽然长孙皇太后说了要讨论,要和大家一起商议,但在大家看来,这只不过是长孙皇太后,不好意思直接把自己的儿子,蜀王李治给推出来,是要借大家之口,让蜀王李治浮出水面,以免日后落下一个皇太后专权的骂名而己。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84章 玄武门兵变
大家基本上都统一了口径一样,纷纷表示要拥护现在的蜀王李治,登基做新皇帝。
李中华也不另外,在他想来,既然现在的皇帝李恪自己找死,那也只能把原本就应该属于李治的皇位,归还给他了,这大概也是在还原历史吧!
长孙皇太后心里,也差不多是这么想的,尽管她心里其实并不是很想,在她心里看来,做皇帝的其实压力很大,而她的儿子李治,性恪有些懦弱,不是一个皇帝的好人选。
可是她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嫡生子,不选他又能选谁,选谁当皇帝,似乎对自己的儿子都不安全。
她首先只是一个和普通的母亲一样的女人,保护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母亲的天性。
其次她才是大唐的皇太后,要为大唐的将来考虑。
在她心里想来,儿子李治应该也是想要自己做皇帝的,毕竟只要有机会,那个男人不想做皇帝的。
正在长孙皇太后准备点头表示,废了现在的皇帝李恪之后,便让自己的儿子蜀王李治,登基称帝之时,蜀王李治突然上前开口说道:“太后,儿臣不想当皇帝。”
“什么?你要拒绝当皇帝?”
大家心里显然是万万没有想到,最后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长孙皇太后心里也是一惊,她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儿子居然会自己站出来,拒绝当皇帝。
男人不都是想要当皇帝的吗?自古以来,为了当皇帝,不惜冒着杀头灭族的危险,也要起兵造反,皇室兄弟间为了当皇帝,也是不惜兄弟相残。
可是为什么蜀王李治?会拒绝垂手可得的皇位呢?这是包括长孙皇太后在内,谁也想不明白的问题。
李中华一开始也想不通,不过后面他便似乎有些明悟了。
李中华在康定那么多年,可不是白混的,虽然他己经离开了康定,但在康定的影响力,还是很深的。
李治在蜀地做蜀王,李中华当然也稍稍的关注过了一些。
令李中华有点难以相信的是,蜀王李治迷上了科学研究。
没有错,就是科学研究!
李中华虽说己经将大部分的康定书院中的人才,转移去了辽东金州,但也留下了一些,不想离开康定的人才,继续在康定书院中做科学研究。
蜀王李治之前,曾经和晋阳公主李明达,一起在康定城中呆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在康定书院中学习时,就对科学发明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也展示了他这方面的天赋。
成为蜀王之后,更是长期住在康定,和康定书院中的科研小组一起,展开了对科学研究的探索。
所以说,蜀王李治拒绝当皇帝,李中华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个喜欢做科研的人,性格有些不一样,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大家一致看好的皇位继承人,居然拒绝了当皇帝的诱惑,这个商议的进程受阻,大家都有些郁闷了,后面的事情也没有办法再商讨了。
但废掉现在的皇帝,却是己经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的,先废了现在的皇帝李恪,把权力收回来再说,至于以后由谁来登基称帝,到时再讨论不迟。
至于朝政事务,有左右仆射,中书侍丞在,维持大唐这个庞然大物的正常运转,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收回了皇帝的权力,当然暂时落在了长孙皇太后的手中了,整个大唐,还能有谁比长孙太后的威望还高。
既便是一直非常自负的李中华,也是无法和长孙皇太后相提并论的。
最后谁会成为下一个皇帝,既便是李中华,也是心里没有一点底了,李治会拒绝当皇帝,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是他之前想都根本没有想过的情况。
宫中,蜀王李治与他的母亲长孙皇太后,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密谈,至于谈了一些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当晚,右仆射李勣奉了长孙皇太后的懿旨,秘密调派了一支三千人的精锐,从玄武门进入皇宫内,迅速的控制了整个皇宫,逼迫皇帝李恪在事先准备好的退位迢书上,盖上了传位玉玺。
之后连夜传召在长安城内的五品以上官员进宫,当众宣布退位。
至于传位给谁,那一个位置空在那里,还没有填上去,所以不仅是李恪不知道是谁要造他的反,就是李勣,也是不清不楚。
虽然他知道蜀王李治己经拒绝了皇位,但之后长孙皇太后会决定让谁来当这个皇帝,他就真的是一点也不知道了。
至于猜测是谁,李勣左思右想之后,发现皇室成员中的那些王爷,都有可能是,又都有可能不是,还真的是不太好猜测呀!
论威望,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道中,都是不错的人选,但他们并不是李世民的亲兄弟,而且也已经老了。
李世民的亲兄弟多达二十多个,还在世的也有十几个之多,不过长孙皇太后应该不会考虑,让这一些人来继承皇位。
李世民自己生下来的儿子,也有十四个之多,除了己经死了的,还活着的也还有七个之多。
他们除了蜀王李治之外,分别是粱王李惜,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申王李慎,赵王李福,曹王李明。
除了蜀王李治之外,梁王李惜是现在皇帝李恪一母同胞的弟弟,长孙皇太后是不大可能,让他来接任这个皇位的,原因不用说,大家都能够明白。
其他的几个,也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如果让他们来当这个皇帝的话,还不如强行让蜀王李治来当这个皇帝,甚至也不如维持现状,继续让这个皇帝李恪当下去。
李恪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众叛亲离了,被逼着退位都不知道是因为谁,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你是朕的右仆射,也是先皇陛下留给朕的顾命大臣,为什么你要逼着朕退位,是谁给你的胆子。”李恪指着李勣,痛心疾首愤怒的说道。
“陛下!臣最后一次尊称你一声陛下,从你宠信一个姓金的新罗女人,强行封她为皇后开始,就己经注定了你会有今天的下场。
从你开始容忍高阳长公主和驸马房遗爱的谋反案,无下限的将很多无辜的人卷入进来开始,你就注定了会在现在的下场。
如果说这些理由还不够的话,那从你将矛头指向了蜀王李治,指向了江夏郡王李道宗开始,你就己经注定了会有现在的下场。”
“为什么……?”李恪依然没有听明白,李勣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蜀王李治的母亲,乃是长孙皇太后。”李勣摇了摇头的说道,眼里流露出一种对于皇帝李恪的失望,还有一丝怜悯,皇帝坐到他这个份上,也真的是可悲可叹了。
“那江夏郡王李道宗呢?”
“你难道忘记了,江夏郡王李道宗,他是谁的岳父吗?你难道忘记了,你是在谁的帮助和支持下,才当上了太子,坐稳了皇位的吗?你觉得你己经把刀口对准了那个人的岳父了,那个人还能容忍你,继续坐在这个皇帝的宝座上吗?”
李恪猛然惊醒之后,无力的跌坐在了龙椅上,此时此刻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走到现在这个地步?
只是他的明白和醒悟,似乎有些迟了。
人生的路上,每跨出一步都需要十分的谨慎,时间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不可能停下一秒,更不可能往后退,所以人生是绝对不会给任何人,重来一遍的机会。
皇帝李恪在李中华的强行介入下,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他只要安安稳稳的继续往前走,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可惜的是,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渐行渐远,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85章 你想抗旨不遵吗
人生不可以重来,所以李恪的命运也己经注定了,他的皇帝己经做到头了。
至于对他后面的人生,要怎么样安排,需要等待新皇帝登基之后,由新皇帝发落了。
新皇帝是谁,至今这还是一个谜,长安五品以上的官员,正在陆陆续续的往宫里走去,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极为的不平静。
虽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进宫议事,但所有人都知道,宫里绝对是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且这件大事,绝对要关系着各官员的命运,有可能是要变天的大事。
毕竟这样的事件,是极少发生的情况,每发生一次,都伴随着朝廷的大变故。
上一次召集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聚会,似乎是在二十五年前,那一次发生了玄武门事变,前太子李建成被杀,先皇陛下李世民登上了太子之位。
不久,刚当上太子不久的李世民,登基称帝了。
这一次难道又是……
众官员心里想到这里,再也不敢往下想了,有些事情不是他们可以随便乱想的。
李中华只感觉一切都己经乱了,曾经他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掌控一切,既便是皇帝李恪,也是自己扶持的结果。
很多事情皇帝也会听他的,自己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把大唐改造的更好,更强大,也更加长久。
可是世事它就是那么难料,他改变了历史的一小段过程,却改变不了大的结果,李恪即便是强行的当上了皇帝,终究也是不能长久。
最令他郁闷的是,李恪这个皇帝是因为他而当上皇帝的,最终又是因为他而被废的,你说可笑不可笑。
这一刻,李中华不由的萌生了退意,大唐是否可以变得更强,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自己己经非常有钱了,身边又有这么多的娇妻美妾,为什么不找一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任何纷争的世外桃源,幸福的过完这一生呢。
李中华召集了自己的女人们,召开了一场家庭大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女人们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意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满山跑。
男人要怎么做,她们都不会反对,只要一家人能够永远在一起,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只是武则天心有不干的说道:“老爷这么多年来,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为朝廷做了那么多,难道真的要就此放弃一切吗?”
“老爷!退隐山林故然会生活的很舒服,可是老爷心中的那些理想呢?难道老爷忍心放弃吗?”
晋阳公主心里想的是,李中华曾经对她所描述过的很多先进的科技,美好的事情,都还没有来得及实现。
比如李中华曾经对她说过,终有一天,可以乖坐用蒸汽驱动的大船,带着全家人一起到大海的对岸,去欣赏那里美丽的风景。
终有一天,可以让长安城的夜晚不再黑暗。
终有一天,可以乘坐一辆叫火车的交通工具,走遍整个大唐的地方。
很多很多的东西都还没有实现。
李中华心里也很无奈,但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也不知道谁才会是下一个皇帝。
下一个皇帝还会不会重用自己,说实话,李中华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身上,估计己经打上了李恪这个皇帝的标签了。
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也就意味着无法得到朝廷的重视,纵然他心里有多大的抱负,也只能是报负而已。
长安城内五品以上的官员,差不多已经都到齐了,大家都在耐心的等候,重要时刻的到来。
没有人交头接耳,私下里谈论什么,越是关键的时刻,大家都越是显得小心翼翼,能够当上五品以上的大官,都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长孙皇太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心里的各种猜疑,终于尘埃落定了,看来皇帝被废的事情,是真的要发生了。
正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消息己经封锁的很严密,但关于皇帝己经被废,朝廷就要变天的消息,还是不径而走,京城但凡有一点政治嗅觉的官员,都己经闻到了这样的风声。
只是关于谁将会成为下一个皇帝,却始终没有人听到过半点风声。
长孙皇太后一直深居后宫之中,自先帝驾崩之后,更是潜心侍佛,从来没有出现在议论朝政的大殿中。
今天显然己经是破例了,这也不难怪大家,一见到长孙皇太后出来,便知道了大概的情况了。
“宣读皇帝陛下的罪己诏吧!”长孙皇太后尽管很少公开露面,但她的气场仍然是无比的强大。
“是!太后!”
长孙皇太后身边的太监向长孙皇太后躬身行礼后,从长孙皇太后手中接过一道诏书,展开之后念了起来。
诏书之中,皇帝李恪深刻的反醒了自己登基之后的所作所为,罪责深重。
现在他己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要痛改全非了。
之后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为了大唐朝廷着想,为了大唐能够更好的发展,所以他要效仿先贤的做法,退位让贤。
尧帝可以把皇位禅让给舜帝,舜帝也可以把皇位禅让经的禹帝,他也一样可以把皇位禅让给有能力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大唐,可以让大唐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人。
皇帝李恪的罪己诏宣读完毕之后,太监并没有退下去,有人来收走了他手中的诏书,又递上了一道圣旨让他宣读。
“敕令:辽东郡王,左仆射李中华,继位大唐皇帝……”
如果说皇帝李恪被废了,大家或多或少的都能够猜测得到一点。
但下一任皇帝,会由李中华来当,在这个消息公布之前,是所有的人都绝对想不到的结果。
就连当事人李中华都没有想到,长孙皇太后居然会把这个皇位,交给他来当,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
“中华还不快点接旨,在你还没有登基之前,难道你就想抗旨不遵了吗?”长孙皇太后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轻声喝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86章 登基称帝
幸福来的太突然,李中华完全就没有想到,长孙皇太后会选择把他推向皇位,所以他心里半点准备都没有。
按理怎么样轮也轮不到他来做这个皇帝,毕竟皇室中人实在是太多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又有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也有不少可以培养又好控制的年幼者。
虽然李中华自己也姓李,可和皇室那个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是倒退五百年,也未必就是一家人。
不仅是李中华完全料想不到,听到这道圣旨的朝中各大臣,也是万万料想不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一些宗室中的大臣,包括河间郡王李孝恭在内,大多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大唐的江山可是属于他们李家的,怎么可以这么便宜的就拱手相让给一个外人呢?难道我堂堂皇室李家就没人了吗?
就是侍中丞褚遂良也想不通,长孙皇后怎么会这么的不按常理出牌,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吗?
可你再怎么喜欢,这大唐江山是你丈夫传下来的,是属于李家的,你也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呀!
虽然说是一个女婿半个儿,但那也仅仅只是半个儿子,你就确定要把大唐的江山,送给你这半个儿子吗?
你又不是没有儿子,再不济你把皇位让你儿子蜀王李治来坐,也比交给女婿要强吧!
“太后,老臣恳请太后收回圣命,先帝若还在的话,也绝对不希望看到,太后把大唐的江山交到一个外人手中。”侍中丞身为先帝李世民遗命的顾命大臣,率先对这道圣旨表示反对。
“臣附议!”
“臣附议!”
……
见有人出头站出来反对,很多的大臣官员也都一一站出来表示反对。
这些人大多都是皇族中人,他们心里想的其实也很简单,虽然再怎么样轮,也轮不到他们来做这个皇帝,但只要还是他们皇族李家的人做皇帝,他们的身份就依然还是皇族中人,只要还是皇族中人,他们就能够得到他们可以得到的利益。
如果真的让李中华当上了皇帝,那么他们的身份就会变得非常的尴尬,就算李中华依然承认了他们,继续享有皇族的身份和利益,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好像会让人感觉,好像是李中华施舍给他们的一样。
“你们要搞清楚,那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圣旨作出的决定,并非是哀家的旨意。
哀家的旨意你们可以抗旨不遵,莫非你们连皇帝陛下的圣旨也要抗旨不尊吗?或者是说你们这是准备要聚众造反不成?”长孙皇太后紧绷着脸说道。
“臣等不敢!”
造反可是要被诛九族的大罪,谁也不敢造次。
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不满,至少也不敢在这里发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发现了,大殿外面的四周,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很多的御林军,显然,他们已经被包围了。
谁要是敢不识趣的话,虽然大家都相信,长孙皇太后应该是不会下令,把所有的大臣都屠杀在这里。
但杀几个闹得历害的,带头闹事的人,来一个杀鸡儆猴,还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现在大家都还是尽快的商议,举行新皇帝的登基大典吧!”
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所以登基大典一切从简,长孙皇太后也非常担心,自己压制不住下面,毕竟反对的人很多。
不说是李氏皇族中人,就是很多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大臣,也都反对把大唐江山,交给一个并非李氏皇族出身的人。
这倒不是因为李中华不得人心,只是单纯的因为李中华,并非是李世民的儿子,也不是高祖皇帝李渊的儿孙。
他们是为李唐打江山的人,他们效忠的对象是陇西李家,而不是李中华的这个,不知道到底是哪里的李家。
李中华完全的遭逼了,像个木头人一样,任由别人摆布,帮他焚香沐浴,帮他穿上了龙袍,带着他坐上了九五之尊的龙椅。
作为李中华的家人,杨雪,罗飞燕,武则天,晋阳公主等人,也都一一被长孙皇太后安排的人,接进宫里来了。
此刻李中华的这些女人们,就在后宫之中,从此以后,皇宫中的后宫就是他们的家了。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忧心忡忡的老爷,转眼之间就成了大唐的新皇帝了。
而从此以后,她们也将会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
只是一想到从此以后,在偌大的后宫之中,不知道还会住进多少个女人,会成为他们新的姐妹,很多的女人,心里根本就高兴不起来。
李中华的女人已经够多的了,原本她们一个月,至少还能够有一次机会,单独的享受和老爷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浪漫的夜晚。
这以后后宫佳丽三千,平均下来他们三年也未必轮得到一次。
而且之后入宫的妹妹们,肯定是比他们更年轻更漂亮,他们除了和老爷的感情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
不过老爷胸怀天下,有太多的抱负想要施展,有太多的理想想要实现,或是当上了皇帝,对老爷来说是件很好的事情。
作为他的女人们,她们也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才是。
登基大典之后,本该大肆进行一番封赏,然后普天同庆,大豁天下什么的。
只是李中华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是太突然了,完全就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封赏更本就不可能有,普天同庆到是可以考虑,豁免天下罪犯,在李中华看来,是没有必要的。
假如一个罪犯因为杀人而坐牢,难道就要因为新皇帝登基而对他进行豁免减刑吗?这样做岂不是加重了对于受害者的伤害吗?
李中华完成了登基典礼之后,才真正的正视起了自己新的身份,从此以后他就是大唐的皇帝了,以后开口闭口的都要以朕为口头语了。
“来人呀!朕要回府了!”李中华这才想起了自己的女人和儿女,还在等着他回家呢!。
“陛下!各位娘娘和公主王子们,都己经在后宫等着迎接陛下回后宫呢!”随身伺候在旁边的太监,笑眯眯的尖着嗓子说道。
“你是说他们已经进宫来了,并且到了后宫?”李中华大喜的说道。
“陛下都已经登基做了大唐的皇帝了,娘娘她们当然要进宫来侍奉陛下了。”
“言之有理,这都是谁安排的,想得真周到,朕必须要好好的赏赐才是。”李中华很是高兴的说道。
“回陛下!这些都是太后安排人去办的,太后对陛下可真的是情同母子啊!”
“是啊!太后对朕真的是比亲娘都要好啊!”李中华脑海中想着长孙皇太后的样子,往事历历在目,不由感叹着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87章 叛乱四起
李中华的皇位还没有坐稳,不好的消息便一波接一波的传入了长安。
中华元年一月,粱王李惜在岐州封地竖起了反旗,宣布李中华为大唐的叛臣,人人得而诛之,并称长孙皇太后是大唐的罪人,把大唐江山葬送给了外人。
中华元年二月,蒋王李恽也竖起了造反大旗,并且迅速的攻下了周围的几座州城。
中华元年三月,有将不过李之称的河间郡王李孝恭,也宣布李中华这个皇帝无效,自立为王了。
……
追随河间郡王造反的老将不少,特别是那些李氏宗室中人。
李中华还没有做皇帝时,就致力于推行的体制改革,就严重地损害了这些人的利益。
那个时候,他们还可以抗争一下,李中华在他们面前,也不敢表现的太强烈,多少会给大家一点面子。
可现在李中华都已经是皇帝了,体制改变肯定会彻底的实施下去,他们的利益,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
这个时候有人造反,他们当然也要放手一搏了,投靠己经造反了的几位王爷,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唐江山一时之间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好在李中华在登基之后,便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下旨命令薛仁贵,停止对高句丽的进攻,并且退守鸭绿江边。
又命罗通率十万兵马回师长安附近待命。
同时,又下令在苏毗国驻军的程处弼,秦守道,各率十万人进入山南道待命。
至于保卫宫中的力量,更是大量的调派了自己招募的中华护卫军,只有自己人才是最值得他信赖的,也是最放心用的人。
尽管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