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可以更强-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家哥哥,让俺先来会会他。”程处弼说着便上了马,摆开了阵势,双手持着一对大斧头。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程咬金的儿子当然是用斧头了。

    这事说来也怪,程处默和程处亮兄弟,偏偏就讨厌用斧头,而程处弼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白面书生,但却偏偏喜欢上了用斧头做兵器,把程咬金的三板斧绝招,练得青出于蓝胜于蓝。

    白衣少年面对程处弼凌厉的三板斧,转身打马便往前跑,然后突然掉头,用枪直挑程处弼。

    白衣少年的枪法非常的绝妙,等到程处弼的三板斧势头用尽了,这才掉转身来,用出了一招回马枪,用枪直挑对方的手服,迅度奇快,势头凶猛,接连挑出了三枪,枪枪出其不意。

    程处弼想要回手,无奈势头用尽,力气也一时提不上,勉强避开了对么的两招,最终在躲避对方的第三招时,爷头落在了地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除非程处弼宁可被废掉一只手,否则的话,他就只能弃了斧头。

    秦守道在一边掠阵,见白衣小将使出了精妙的连环三枪,不由惊呼了起来:“罗家回马枪!”

    “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用罗家枪法?”秦守道大声的问道。

    “你又是什么人?在下凭什么要告诉你?”白衣小将冷冷的说道。

    “就凭罗成是我表叔,我就有权问你。”秦守道义正严辞的说道。

    “什么?家父是你表叔,你可是姓秦,胡国公秦老将军是你什么人?”

    “正是家父!”

    “原来是秦家表兄弟,再下罗通,家父便是姓罗,单名一个成字。”

    “你是我表弟罗通,你还没有死!”秦守道惊讶的说道。
………………………………

第84章 不打不相识

    这真是应了那一句,不打不相识,没有想到竟然打出了一对表兄弟了。

    这下架也不用打了,那大当家的见是三弟的表于到了,便也热情的邀请秦守道和程处弼二人,一起上山,盛情的款待两人。

    原来当初李艺投唐的时候,在平叛刘黑闼时,立下大功,又在与突厥的战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燕王,还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

    罗艺在参加平叛刘黑闼叛乱时,和太子李建成走的很近,得罪过李世民。

    玄武门兵变之后,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对李艺加封其开府仪同三司。

    但李艺因为曾经得罪过李世民,十分担心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将来会报复他,便打算先下手为强,实施造反。

    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朝廷大军还没抵达,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被罗艺察觉了,事情泄露后,赵慈皓被罗艺派人抓住了。

    但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些不对劲,匆忙之中带兵攻打罗艺。罗艺一时疏忽,导致大败。

    罗艺命忠心的部下家将,保护妻子儿女,找地方躲避追兵,自己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到了宁州边界。

    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部下斩杀了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长安。

    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当时的罗通只有一岁多,罗艺被杀之后,朝廷命人追杀李艺的亲属,罗艺有个弟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因为罗艺的牵连,导致满门男性被斩,女性打入贱籍。

    罗艺的妻子孟氏,得知丈夫被杀之后,为留给罗家留下香火,拜托忠仆带着一岁多的孙子罗通,还有最小的女儿逃命。

    最后,罗艺的妻子孟氏,还有罗艺的几名妾氏,以及妾室所生的儿女,全部被抓到长安砍头了。

    而罗通与他的小姑姑,在后来的东躲西藏中,也失散了。

    从此以后,罗通隐姓埋名,拜李艺的那名家将为义父,隐居深山,习练武艺,狩猎为生。而罗艺在逃命之时,把罗家枪法的枪谱,交给了妻子孟氏。

    孟氏最后将罗家枪谱藏在了罗通的襁褓之中,罗艺的家将都练习过罗家枪法的入门招式,罗通十分的聪明,又有一身的神力,自小练习罗家枪法,长大了一些之后,便照着罗家枪谱,苦练罗家枪法的精妙招氏,尤其是这一式三招回马枪,更是练的炉火纯青。

    三年前,罗通的义父病逝了,罗通在义父的坟前守孝三年,闲时无事便一心练武,研习罗家枪法。

    守孝满了三年后,罗通便想着出山历练一下,不想刚出山不久,便因为打抱不平,杀了彭州府尹李勇的儿子,被官府下了海捕文书,到处张贴他的画像,悬赏通缉他。

    罗通本来就因为爷爷的造反罪名,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样一来,更是不敢在外面行走,抛头露面了。

    罗通打算回到以前隐居的山中,经过鸡公山时,像今天秦守道和程处弼的遭遇一样,遇上了鸡公山上的好汉打劫。

    结果就是,鸡公山上的两位当家的,都不是罗通的对手。

    三人也是一样的不打不相识,罗通被两位当家的热情的请上了山,酒过三巡之后,便互相认识了。

    原来鸡公山上的大当家,名叫谢虎,也是当年太子李建成手下的东宫卫队的小队长。

    二当家的名叫冯雷,也是当年东宫卫队中的一员,李建成对他们不错,玄武门兵变之后,李建成被杀了,东宫卫队在薛万彻的带领下,准备攻击秦王府。

    之后,李世民命人割下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首级,震慑住了东宫卫队。

    之后谢虎带着一帮兄弟,逃出了长安,便一直往蜀中跑,跑到了这羌族部落与益州交接的鸡公山上,落草为寇了。

    罗通从义父嘴里,了解过爷爷罗艺造反的原因,知道了两人的身份之后,便也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虽然罗通和他们两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三人一见如故,义气相投之下,便结为兄弟。

    罗通反正也没有地方可去,便听从了两位兄长的意见,留在了鸡公山上,做了鸡公山上的三当家。

    秦守道也告诉了罗通,他和程处弼此次是投奔表姑父李中华的,并且告诉罗通,他的小姑母罗飞燕并没有死,如今嫁给了李中华,而李中华便是现在的,诸羌部族羁縻州节度使。

    得知自己还有一个至亲的小姑母,罗通心里非常的激动。

    秦守道又告诉罗通,李中华用自己的爵位,换取了罗飞燕由贱籍改为良籍,如果知道罗飞燕还有一个侄子,一定也可以入良籍。

    只是李世民杀了罗家满门,罗通心里对李世民心怀怨恨,可不想去求李世民,给他一个良籍的身份。

    对于李中华这个原来的松州节度使,罗通和谢虎,冯雷都不觉得陌生,许多羌人都在说,自从节度使来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便越来越好过了,既可以吃饱饭,又有钱花。

    而且李中华打败了吐蕃的进攻的消息,他们也听说过了。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节度使会是罗通的小姑父。

    “小姑母是不是也在党项拓跋部的领地。”罗通激动的问道。

    鸡公山离雅州并不算远,最多也就三五天的路程,骑上快马更是一二日便可达。

    既然己经知道了有这么一位至亲,,当然是非常的想要见一面了。

    “表姑母一直都和表姑父在一起,这一次便是奉了父命,前往党项拓跋部,看望表姑母和表姑父,顺便看看,能不能在表姑父这里,有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表弟,不如你也和我们一起,去表姑父那里,看望表姑母,顺便给表姑母一个大大的惊喜。”秦守道说道。

    罗通听了之后大为意动,便说道:“如此甚好!”
………………………………

第85章 真实的罗通

    罗通告别了谢虎和冯雷等鸡公山上的一众兄弟,与秦守道,程处弼直奔党项拓跋部族所在的雅州,也就是现在的康定城。

    如今康定城的城墙基本上己经建好了,城内的布局也己经划分好了,并且鼓励各羁縻州的百姓,在康定城中安家。

    房子统一规划建设,入住的百姓,没有钱也没有关系,只要签订一份协议,可以进工厂打工,以后按月分期还款。

    虽然各部族的百姓,大都习惯于过游牧的生活。但还是有部分的人,愿意住进城里面,进厂打工,或者学习汉人,开店做生意,卖羊肉之类的。

    每天住在康定城中的各地商人也很多,康定城的工业区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工人,生产出很受各地客商喜欢的中华新酒,中华香皂,中华香水,中华花露水。

    很多西域的客商,都愿意从康定城进货,毕竟省了很多的路途,进货的价格和长安一样,质量也都是一样的。

    他们从西域各地带来的货物,运到长安销售之后,可以直接在长安的中华银行开户,存在帐户上。

    也可以不开帐户,直接让中华银行开出一张张的大额银票,放在身上。

    然后两手空空的来到康定城,选购完了要进的货之后,直接从身上掏出一叠银票,当现金使用。

    不过,带着银票在身上,还是不够安全,路上有可能会遇上劫匪,如今的劫匪也变得聪明了,知道与时俱进,银票也照样抢,他们也知道,这些银票是可以当现金用的。

    很多西域的客商,来到康定城之后,便抱怨中华银行怎么没有在康定城内介设一家分行,听说长安的中华银行,开通了异地存取款的业务,在长安的中华银行存款,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中华银行的地方取出来。

    如果康定城也有一家中♀银行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李中华也已经在考虑了,派人送信去了长安,让武则天派些熟悉中华银行运作的人手,到康定城来筹建中华银行康定分行。

    李中华正呆在自己的节度使府衙内,思考怎么处理吐蕃和苏毗国的关系,是直接干掉吐蕃,还是给他留点余地,让吐蕃和苏毗,以及羊同三国互存,相互制约好呢,还是让苏毗国一国独大,自己在后面操纵好呢?

    如果自己可以从后面操控苏毗国,那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可是苏毗国会干心吗?汤滂氏会愿意做自己的傀儡女王吗?自己又是否有这个解力,可以驾奴的了。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麻烦,皇帝李世民会怎么看待自已,如果让皇帝李世民知道了,自己居然可以左右整个吐蕃的局面,李世民会不会对自己起戒心,甚至是萌生杀意。

    这个后果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一旦自己的强势,让他感受到了威胁,李世民绝对是什么事都敢做出来的。

    这个时候,外面的侍卫走了进来。

    “报告将军,外面来了三个年轻人,想要求见将军,他们自称是从长安来的,一个说是将军的义弟,一个说是将军夫人的表侄,还有一个自称是将军夫人的亲侄子。”

    “义弟,夫人的表侄,还有夫人的亲侄子,什么乱七八遭的?”李中华感到头都大了。

    猛的,李中华突然想起来,自己和程处默,程处亮不是结拜为兄弟了么?

    再一想,夫人的表侄,肯定指的是罗飞燕的表哥,胡国公秦琼的儿子。

    至于夫人的侄子,那就真的是想不起来是谁了。

    转眼之间,离开长安都有一年多了,似乎对于长安的人和事,都开始感觉有些陌生了。

    想到自己的儿子杨再兴,现在都有一岁多了,如果在身边的话,应该都会叫爹了。

    “快快有请!不,还是本将军亲自迎进来。”

    相比别人称呼自己爵爷,或称什么诸羌部族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更愿意别人叫自己将军。

    尽管李中华并没有亲自带兵冲锋打仗,但松州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李中华可是费尽了心血的。

    既便是苏毗国复国军的勇士,也无不尊敬的称他为将军,只要不让他们反自己的苏毗国,还有他们的女王,李中华指挥他们攻打那里,他们都会绝对的服从。

    走到府门外,李中华一眼便看见了素守道和程处弼,另外还有一个白衣小将,身后是三匹战马,马上还放着他们的随身兵器。

    见李中华亲自迎了出来,三人连忙上前问好,唯有罗通和李中华不熟,虽然知道李中华是自己的姑父,也不好冒然的上前打招呼。

    三人聊了几句之后,秦守道拉着罗通到李中华面前说道:“表姑父,这是我表姑母大哥的孩子,名叫罗通。”

    介绍完了之后,秦守道又转过头来对罗通说道:“表弟!还不快点见过姑父。”

    李中华虽然大不了罗通多少岁,可辈分上却大了一辈,是罗通的姑父,罗通连忙大礼参拜,行的自然是晚辈见长辈的礼。

    李中华连忙将罗通扶了起来说道:“你就是罗通,是罗成的儿子。”

    关于罗艺的儿子,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很多史学家都认为,罗成只是一个民间演义中的虚构的人物。

    倒是罗艺的孙子,史书中有过一些记载,名字也的确是叫做罗通。

    只是什么十三岁挂帅,什么罗通扫北,什么盘肠大战,什么随薛丁山征西,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然而偏偏这个罗通己经出现了,并且就在他的面前,而且他的父亲也的确是叫罗成。

    这让李中华感到万分的惊讶,同时也很无奈。

    因为正史上,完全没有关于罗成的记载,罗通也仅仅只是一笔带过了。

    “回姑父!侄儿的确是叫罗通,家父名讳正是罗成,虽然这些都是义父告诉侄儿的,但义父肯定不会弄错。”罗通说道。

    “好!罗家终于有后了,相信你姑母见了你,一定会高兴的大哭一场,她一直希望生一个儿子,让他跟着她姓罗,延续罗家的香火,现在知道她大哥的儿子尚在人世,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了。”

    果然!罗飞燕从外面回来后,知道罗通是她大哥罗成的儿子后,高兴得又哭又笑,和罗通只差要报头痛哭了。

    只是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虽说是至亲,但还是需要避嫌的。

    罗飞燕和罗通相见之后,李中华也知道,两人有许多话要说,便带着秦守道和程处弼,去参观建设中的康定城,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两人突然跑到康定来的目的。

    两人到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没有隐瞒李中华的意思,目的只有一个。想来建功立业,带兵打仗的。

    其间也了解了,两人和罗通相识的过程。

    谈到罗通身份的问题,李中华也是有些头痛,别看罗飞燕己经入了良籍,但那一来是李世民给了自己面子,二来是自己舍弃了爵位换来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罗飞燕毕竟只是个女的,又做了李中华的侍妾,对李世民构不成什么威胁。

    而罗通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是个男的,而且武艺高强,对李世民来说,他已经杀了罗家满门,罗通必定会对他仇深似海,心怀怨恨。

    对于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李世民肯定希望,对罗通来一个斩草除根,免得祸患无穷。

    所以说,对于解决罗通的身份问题,李中华心里真的是半点把握都没有。

    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李建成的女儿都没事,但他的儿子全部被杀的一干二净。

    那些人可都是他的亲侄子,李世民杀起来没有半点心软,更何况是罗通这么一个反贼的后人。
………………………………

第86章 上架感言

    感谢大家的支持,不知不觉中,本书已经二十万字了,今晚十二点,本书就要上架了。

    上架之后,就意味着要开始收费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离开,或者去看盗版。

    不过我仍然要感谢大家,哪怕你是去看盗版,至少说明还是有人愿意花时间来看,那么,我写下去也不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了。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们,我只求你们在去看盗版之前,可以订阅几章,至少也订阅首章V|P章节,那样我也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看这本书?

    这本书上架前的成绩并不太好,推荐也少的可怜,但只要还有人看,有人愿意订阅,我就一定会写下去,尽量的把故事写完,不做太监。

    最后谢谢支持本书的读者们,你们的推荐票,你们的打赏,你们的评论,给了我写下去的信心。

    如果那位有月票的读者,能够给本书投下一张月票,我将会更加的有信心。

    还要谢谢编辑竹篱大大,给了这本书签约的机会,让我可以坚持写下去,坚持上架。

    大唐可以更强,本书的成绩也可以更好。
………………………………

第87章 圣命难违

    果然!罗飞燕从外面回来后,知道罗通是她大哥罗成的儿子后,高兴得又哭又笑,和罗通只差要报头痛哭了。

    只是两人年龄相差不大,虽说是至亲,但还是需要避嫌的。

    罗飞燕和罗通相见之后,李中华也知道,两人有许多话要说,便带着秦守道和程处弼,去参观建设中的康定城,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两人突然跑到康定来的目的。

    两人到是有什么说什么,一点也没有隐瞒李中华的意思,目的只有一个。想来建功立业,带兵打仗的。

    其间也了解了,两人和罗通相识的过程。

    谈到罗通身份的问题,李中华也是有些头痛,别看罗飞燕己经入了良籍,但那一来是李世民给了自己面子,二来是自己舍弃了爵位换来的。

    但最主要的还是,罗飞燕毕竟只是个女的,又做了李中华的侍妾,对李世民构不成什么威胁。

    而罗通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是个男的,而且武艺高强,对李世民来说,他已经杀了罗家满门,罗通必定会对他仇深似海,心怀怨恨。

    对于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李世民肯定希望,对罗通来一个斩草除根,免得祸患无穷。

    所以说,对于解决罗通的身份问题,李中华心里真的是半点把握都没有。

    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李建成的女儿都没事,但他的儿子全部被杀的一干二净。

    那些人可都是他的亲侄子,李世民杀起来没有半点心软,更何况是罗通这么一个反贼的后人。

    几天后,宣旨太监刘忠,终于赶到了康定城,向李中华宣旨,命他出兵协助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平定吐蕃境内的叛乱,给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铺平道路。

    李中华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李世民怎么会给自己下一道这样的圣旨,简直就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样的皇帝,又怎么配得上千古明君这一个称号?天可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半壁江山最后成了契丹人的天下。

    难怪历史上的吐蕃,在二十年后,会迅速的强大到,可以与大唐为敌的地步,并且之后的二百年间,几次兵临长安城下,甚至一度打进了长安城,烧杀抢掠,完全就是被大唐养出来的老虎。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并不是李中华不相信,就可以当圣旨不存在。

    除非,李中华马上选择自立为王。

    然而,李中华并没有自大的以为,以他现在的实力,可以在吐蕃和大唐的夹缝中生存,如果他敢宣布自立为王,绝对会迎来大唐和吐蕃,甚至还有吐谷浑的三面围攻,自己绝对会死的很惨。

    可是要让李中华派兵去帮吐蕃,攻打苏毗国的复国军,李中华又怎么下得了这个命令。

    此时的李中华,杀了李世民的心都有。

    宣旨太监刘忠,和李中华也算是老熟人了,每次来向李中华宣旨,李中华都不会令他失望而回。

    这一次也一样,李中华出手就是一百贯钱,不可谓不大方。

    不过刘忠也懂得投桃报李,李中华问什么,只要是他知道的,都会对李中华知无不言。

    听到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折,告了自己一状,李世华差一点就降旨,要夺去自己节度使的职位,李中华不由的出了一身冷汗。

    倒不是他贪恋节度使这个职位,而是自己这一年多来,在康定城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而且自己一旦离开康定,那些各部族拼凑出来的松州军,恐怕就会分崩离析了。

    没有自己的强力支持,苏毗国最终的命运,肯定是被吐蕃给灭亡了,吐蕃将会快速的强大起来,白兰党项也逃不脱,被吐蕃占领的命运。

    而李中华这么久的付出,也将注定就是一个笑话,李中华当然不干心了。

    送走了宣旨大监刘忠之后,李中华将薛仁贵,秦守道,程处弼,罗通找来,将自己现在面临的情况说了一遍,让他们各自发表看法和意见。

    “表姑父,这事我听家父说过,他也不赞成派兵去帮吐蕃平叛,以前没有吐蕃时,那块地方是苏毗国和羊同国,还有一些部族小国存在。

    而且这两个大国都是女人当家,以前从来没有侵入过蜀地,吐谷浑,自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出现之后,便先后侵吞了苏毗国和羊同国的大部分国土,现在这二个国家己经名存实亡了,陛下还想着去帮吐蕃对付那些被吐蕃欺负惨了的对手,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吐蕃和苏毗,羊同并存,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让吐蕃一家独大,以后吐蕃便会越来越强盛,最后便会变成一只吃人的大老虎。

    现在陛下觉得,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之后,吐蕃的一切尽在掌握,熟不知是在养虎为患。

    其实朝廷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扶持苏毗和羊同,对抗吐蕃,大唐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秦守道连忙说道。

    “你父亲分析的到是不错,可惜的是,他又不能改变皇帝的旨意。”

    “大哥!既然陛下都降旨了,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大哥还是出兵就是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程处弼劝道。

    “姑久!依侄儿看来,出兵还是要出兵的,只不过出兵之后怎么打,到底打谁,就有的商量了,到时候甚至可以阻断,吐蕃通往长安的路,让吐蕃赞普有气也没有地方出,军报上怎么写,那还不是姑父说了算。

    如果姑父实在是不放心,灭了吐蕃,杀了那个吐蕃赞普,难道李世民还真的会为了一个死人,和一个灭亡了的吐蕃,而怪罪姑父吗?”罗通说道。

    “那有这么简单,吐蕃地广人稀,条件又非常的恶劣,打败他们不难,灭国的话就不容易了。”李中华苦笑着说道。

    “罗通啊!不如你去帮姑父,带领那十万兵马,教训一下吐蕃赞普。

    秦守道和程处弼,带领三万人马,也去吐蕃转一转,向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报个到,露一下脸,先假意和苏毗国的复国军交战,本将军再派人送消息给苏毗女王,还有领兵的校尉那扎吉烈,让他们故意配合你们,演一出被你们打得大败的的戏,然后再和罗通交战,再演一出戏给松赞干布看。

    最后假意不敌,逃进逻些城去,罗通领兵急追,在吐蕃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逻些城拿下,本将军倒是要看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丢了都城之后,还怎么迎娶文成公主。

    “那万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不上当,拒绝让我们带兵逃进逻些城呢?那我们怎么办?”秦守道皱着眉头说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88章 罗通出战

    “那样更好,这是松赞干布自己找死,到时候告诉皇帝李世民,就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根本不相信我们,我们只好收兵回来了。

    最后你们也别回来了,躲在苏毗国复国军后面,壮大苏毗国的声势就可以了,吐蕃被灭了之后,皇帝陛下也没有理由怪罪我们了,只要不给吐蕃赞普和长安联系的机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中华可不会对李世民愚忠,真的出兵去帮吐蕃,对付苏毗国女王。

    抛开一切都不说,至少苏毗女王汤滂氏,也可以算是自己的女人了,叫我李中华发兵去攻算是打自己的女人,就算这个命令是你李世民下的,那我李中华也绝不可能答应你。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收到,大唐皇帝李世民己经下旨,让诸羌部族羁縻州节度使李中华,出兵帮助他平叛的消息,当真是万分的高兴。

    苏毗国女王汤滂氏,带着她的复国军,重返吐蕃,可谓是来势汹汹,加上大小羊同也在一旁推波助澜,令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十分的郁闷。

    眼看吐蕃的军队就要招架不住了,以前己经臣服的不少部族,也开始不安份了,叛乱的消息不断的传到他的耳朵里。

    苏毗国己经步步逼近逻些城,这个时候,秦守正和程处默,率领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出现在了战场上,对苏毗国复国军展开了反攻。

    战斗打的很激烈,最后苏毗国复国军不敌,呈现出节节败退之势。

    捷报频传,令吐蕃军心大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更是异常的高兴,心里想着,有大唐皇帝这么一个牛逼的岳父,做自己最强大的后盾,自己想不打赢这一场战争都难。

    就在松赞干布无比得意的时候,罗通率领一支五万人的队伍,突然出现在离逻些城不远的地方,与逻些城外围的吐蕃军,展开了大战。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早就收缩了防线,抽调了自己掌控的大部分兵力,布防在逻些城内外。

    在逻些城外五十里处,驻守了十万兵马,在逻些城内,同样的驻守着十万兵马。

    如果城外的守军没有守住防线,便会迅速的退守逻些城,合兵一处之后,二十万兵马,凭借逻些城的高大城墙,外敌想要攻下逻些城,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而且,在最后关键的是,逻些城内尚有近十万奴隶,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把他们派到城墙上守城。

    可以说,松赞干布在选样逻些城做为都城时,就想过防守敌人攻城时的问题,不仅将城墙修建的异常坚固,防守的兵力,也考虑到了,力图把逻些城打造成固若金汤。

    五万对十万,表面上看,罗通只有五万兵马,面对对方的10万兵马完全没有胜算。

    不过万事没有绝对,当噶钦陵遇上了罗通,被赞为吐蕃第一勇士的噶钦陵,满以为有他带着十万兵马,防守在逻些城的外围,逻些城必保安然无恙。

    曾经被那扎吉烈打败过的噶钦陵,以为那只是一个例外,只要不遇上那个妖孽,自己就还是无敌的存在。

    罗通没有选择混战,以五万对十万,混战起来实在是没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