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可以更强-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中华说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韩咸,他不会在松州城内,和韩咸争权夺利,皇帝派自己来,目的是冲着二十五个羁縻州来的。
至于松州城里面,以前是怎么样,将来还是怎么样,他并不会插手多管闲事。
李中华表明了态度,不仅是松州都督韩咸放下了心,没有了敌意。就是松州府的其它大小官员,也都松了一口气。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如果李中华执意要在松州城内开府办衙,其他的松州府官员可就要坐腊了,以后都不知道是听松州都督的命令,还是听松州节度死的命令,这个对可就不好站了。
韩咸盛情邀请李中华,留在松州城内的都督府暂住,李中华以带的人多不方便为由,婉拒了韩咸的好意,回到城外的营中。
“老爷!我们不在松州城落脚,要到那里落脚?听说白兰党项诸羌部族的地方,可是很排外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大城,二十五个羁縻州,都是一些山寨一样的地方,有的还是过的游牧生活。”罗飞燕担心的说道。
“没关系,二十五个羁縻州的地方那么大,我们找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自己动手建一座新城便是,我们又不缺钱。
最关键的是,以后二十五个羁縻州,这是我们私人的地盘,一切都由我们说了算,何必住在松州城里,让那些人的心里不痛快。”李中华笑着说道。
“可是,那些羌人部族,会同意我们,在他们的地方建城吗?”
“那可就由不得他们了,我们一万松州军,可不是摆设,况且老爷可以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他们名义上总还是大唐的臣子,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老爷筑新城呢?”
第二天上午,韩咸就把向导派了过来,李中华让一万松州军休息了三天,便开始巡视自己管辖的领地,二十五个羁縻州了。
与此同时,李中华派出了一些特种护卫队员,进入吐蕃境内,查探吐蕃的情报。
还有一些人,进入二十五个羁縻州,打听情况。
李中华看了一下朝廷绘制的地图,这个时代的地图,可是非常的简单,除了标明了一个大概位置,山川,河流之外,就只标示了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
一些小山小河,小山寨的名字,完全看不到,就连两个羁縻州的交界,也没有标示。
更别说是和吐蕃之间的国境线了。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怪朝廷绘图的人,这几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主政以后,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短短几年间,遍统一了全境,灭掉了大羊同,小羊同,苏毗等国,势力直达金沙江岸边,威胁着白兰,党项羌人部族。
听说大唐派了一位节度使,带着大唐的军队,前来巡视和保护大家,各部族首领,也都表示欢迎。
毕竟各部族都己经表示了臣服于大唐,与大唐是君臣关系。
朝廷派官员来巡视,说明朝廷对他们非常重视,各部族不管心里怎么样想,都一定会表示欢迎的。
除非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要叛离大唐。
一路往西巡视,这一日来到了雅州。
此雅州非彼雅州,益州都督府管辖的地方,也有一个雅州,不过那可是大唐的正州,在今天的四川雅安市。
而这个雅州,不过是松州都督督府下面的二十五个羁縻州之一,位于今天的康定。
再往前走,就是金沙江边了,那里现在己经是吐蕃的势力范围了。
要防止吐蕃的势力扩张,李中华觉得,驻守在雅州,是最佳的选择。
这当然也是因为,雅州的地理优势非常的明显,既有茂盛的森林,又有广阔的草原牧场,海拨也不算高,气候条件又好,河流湖泊纵横。冬天不会太冷,夏天也不会太热。
据说***总理曾经到访过康定,赞美这里为海外仙山,蓬莱圣地,更有康巴江南的美誉,也是川藏之间的咽喉要道,商贸往来的茶马古道。
雅州为羌人部族,三国蜀汉时称这里为打箭炉。
雅州刺史名叫拓跋达也,听说松州节度使,打算在雅州筑一座新城,很是高兴。
为什么高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吐蕃的势力,己经严重的威胁到了雅州的安全,拓跋达也己经上书给大唐朝廷,请求继续内迁。
不过李世民一直没有同意,让你们内迁,岂不是把地盘让给吐蕃了吗?
而且失去了这些屏障,益州,甚至整个剑南道,全部都要直接面对吐蕃的威胁,李世民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虽然承认了这些羌人部族,也是大唐子民的一份子,但肯定是不如内地的子民亲近。
这就好比一个是嫡生子,一个是庶生子,待遇肯定也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大唐的皇帝,不但派来了节度使,而且还要在此筑新城,那岂不是说,朝廷不会放弃这里,吐蕃也威胁不了这里。
自己的部族不但不用内迁,而且也非常的安全,作为拓跋部族的首领,拓跋达也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相比于吐蕃,不管是羌人的其它部族,还是拓跋部族,他们的心里都是向往大唐的。
己经被吐蕃吞并的地方,也有很多的羌人部族,他们在吐蕃的统治下,过得是什么日子?拓跋达也又怎会不清楚。
而大唐对待他们,可以说是比吐蕃统治下的羌人部族,要好千百倍。
尽管也要交纳一些赋税,但却少得可怜,相比于朝廷给他们的,实在是微不足道。
李中华知道,要筑起一座新城,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完成的。
而距离吐蕃兵临松州城下的时间,只有一年的时间。
所以李中华要筑的新城,其时只是一个内城,自己办公的节度使府衙,以及松州军的驻地而己,至于大城,肯定是要等到吐蕃退兵之后再说了。
………………………………
第70章 招兵买马
此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还没有来的及,完全消化扩张后的领土,苏毗国的皇室残余势力,仍然在作垂死的挣扎,试图复国。
李中华派出去的大唐使者,费尽了千辛万苦,找到了苏毗国幸存的皇族,表示了可以资助他们复国的意思。
汤滂得乐是苏毗国皇室的一支,苏毗国被吐蕃灭国之后,一直率领忠心于苏毗皇室的部族,犹如丧家之犬一样,躲避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追杀。
曾经地域广大,青藏高原的共主,如今落得连个落脚的安身之处都没有,汤滂得乐的心里,无时无刻的都在想着复国。
然而,曾经富得流油的苏毗皇室,所有的财富都已经,都己经成了吐蕃国的了。
没有巨额的财富,就没有精良的兵器,也没有人会愿意为你卖命,空谈复国,又谈何容易。
早在苏毗国灭国之初,就曾经派出过使者,去往大唐求救,可惜的是,当时吐谷浑正在挑衅大唐。
加之苏毗国位于高原,大唐派出的一支队伍,刚刚进入高原,就因为高原反应,而退兵了,并且视吐蕃之地,为被诅咒之地。
如今终于盼来了大唐的使者,并且表示愿意无条件的援助她们复国,身为苏毗女王的汤滂得乐,又怎能不高兴呢!
同样的事情,在吐蕃的其它被吐蕃占领的土地上,也正在上演。
自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政以后,被他打败并占领的小国很多,诸如大小羊同之类的。
而且被吐蕃占领之后,吐蕃在被占的地方,大肆的盘剥,抽重税,强行征丁服兵役,在扩张之中充当炮灰,引起了很多部族的不满,有机会的话,自然不干臣服,反叛是必然的结果。
大唐派来的使者,不仅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援助,还答应援助他们粮食,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承诺大唐的松州节度使,随时允许他们进入大唐境内,并且会庇护于他们。
李中华现在缺的是时间,对于吐蕃境内受到压迫的部族,提供经济的援助,并不仅仅只限于金钱上的援助。
他不会给他们提供太多的现金,而是以低廉的价格,向他们提供中华新酒,香皂,花露水等物品,让他们在吐蕃进行贩卖牟利。
李中华建设新城的同时,也开始生产蒸馏酒,香皂,花露水这些,因此需要征召很多的人,并且给的工钱可是不少。
可是羌人部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终日以放牧牛羊为生,食物也是以牛羊肉为主,少数山区部族的人,以狩猎为生,也会种些青稞为食物。
但不管是以什么为生,他们对钱都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李中华大量的招人做工,响应的人并不多。
李中华苦思细想之后,干脆暂停了新城的建设,在新城的外围,建起了一条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不仅出售粮食,也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
这样一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部族的人,他们纷纷的想要用牛羊,来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过,整条街上所有的店铺,都不接受以物易物的方式,想吃牛羊肉,大家都会用钱来买,而他们想要店里面的东西,也只能用钱买。
没有钱怎么办?好办呀!可以去帮忙建设新城,也可以去工坊上班。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开始愿意去建设新城,也愿意去工坊上班了。
不仅只是雅州的拓跋部族的人,消息传出去之后,附近的羁縻州羌人部族,也有很多人跑过来,希望进工坊工作。
李中华也没有忘记,想要预防吐蕃明年的大兵压境,仅靠现在的一万松州军,是绝对守不住的,二十五个羁縻州,绝对会落入吐蕃人的手中。
李中华召集了二十五个羁縻州的刺史,齐聚雅州议事。
巡视过一圈,李中华对于各个羁縻州的刺史,己经不陌生了,大家都对大唐保持着敬畏之心,因此对李中华还算是非常的客气。
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李中华这个松州节度使,代表的就是大唐皇帝。
经过李中华派人深入各部族打探的结果,各部族之间表面上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互相之间也并不和睦,相互争斗的事情也时常发生。
“各位都是受大唐朝廷所封的刺史,管理各自的部族领地,如今吐蕃日渐强势,消灭了许多的大小国家,势力范围己经扩张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了。
而你们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简直就是一盘散沙,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背地里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斗得你死我活的。
陛下派本节度使前来,目的是希望大家放下彼此间的敌意,团结一致,抵抗吐蕃的扩张。
所以,本节度使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团结一致,首望相助,不要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本节度使计划征召各州的青壮,组建一支军队,加以训练,保卫我们的领地,不受吐蕃的侵犯。
各从军的青壮,每月可以领取一笔钱,补贴家用,如遇上战事,立下战功者重赏。
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的领地之后,可以积极的号召大家,踊跃报名从军,保卫自己的家圆,不被吐蕃侵犯。”李中华对大家说道。
各刺史虽然表面上都答应了李中华的要求,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抱着静观其变的想法。
“野利族长,节度使的征兵令,你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节度使代表的可是大唐朝廷,是天可汗,难道你五谷族长想抗命不成。”
“五谷部族倒是不敢违抗节度使的号令,可别的部族万一不从命的话,那我们岂不是吃亏了。”
……
各部族首领怎么议论,李中华并不在意,他召集大家来商议,只不过是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而已。
当然,也是有逼着大家表态的意思,既然大家都没有提出反对,下一步他可就要派人,到各州去征兵了。
彭州
薛仁贵率领五千人马,在彭州城外安营扎寨,打出了征兵的告示,从军者,每月可领粮食二石,另一贯钱贴补家用,立战功者重赏。
这么好的条件,让很多的人都为之心动。
不过条件虽然不错,但并不是谁都可以从军的,必须通过严格的筛选,箭法,体能,马技,武艺,缺一不可。
李中华需要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所以征兵的条件很严格,当然,给对方的待遇也非常不错。
这个时候,彭州刺史才刚刚赶到雅州,完全不知道,他是否响应节度使的征兵号召?征兵工作都己经在展开了。
………………………………
第71章 寻求庇护
彭州的羌人部族,青壮年对于征兵的条件,都很满意,纷纷的想要报名从军。
他们对于大唐都很向往,能够成为唐军中的一员,是件很有成就的事情,而且有钱又有粮食领,家人也不用担心挨饿,让他们都没有后顾之忧。
那扎吉烈的表现十分优异,不仅骑射的身手了得,一身的力气也是无穷,令薛仁贵都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的和他比试了一下。
结果是薛仁贵以招式上的优势,赢了那扎吉烈,但力气上的比拼,两人却是旗鼓相当。
这样天生的战场猛将,薛仁贵当然不能错过了,当即将他收为自己的手下大将。
能够得到将军的看重,那扎吉烈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只是他还有一件心事,他希望可以担前支取一年的军饷。
薛仁贵虽然有点诧异,但仍然爽快的答应了,并且马上给了他二十贯钱,还关心的问他:“够不够用,不够就再拿一点,千万不要客气。
高大强壮的那扎吉烈,感动的都要哭了,他没有想到,大唐的将军竟然这么好说话。
其实这也就是薛仁贵对他太满意了,起了爱才之心,用自己私人的钱,帮了那扎吉烈一把。
否则的话,天下也没有这么好的事。
原来那扎吉烈和一个姑娘好上了,羌人部族虽然不像汉人那样的,需要三媒六聘,但也多少受到了汉人的影响。
而且那扎吉烈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只有奶奶和他相依为命,父母早就死于逃难途中。
女方的家里虽然并不排斥那扎吉烈这个人,但因为知道他的家里的情况,不想让女儿嫁过去受苦。便说要那扎吉烈拿出一百口羊,才肯同意女儿和他在一起。
可那扎吉烈那里拿的出来,他总共只有20多只羊,还有一批心爱的马,平日里经常靠狩猎为生。
那姑娘非常的善良,也爱上了那扎吉烈这个小伙子,甚至想要那扎吉烈带着她私奔。
只是那扎吉烈知道,心爱的姑娘心里,肯定是不舍得离开父母,而且那扎吉烈也知道,女方的父母所提的要求并不过分,完全是为了女儿着想。
只是自己家里实在太穷了,真的是拿不出来。
好在就在这个时候,薛仁贵带着人来这里征兵了,并且一次性给了他二十贯钱,他终于可以娶到自己心爱的姑娘了。
有了20块钱,不写说是100头羊了,200头羊也能买回来。
薛仁贵嘱咐那扎吉烈,先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再到雅州去报到。
雅州离彭州不远,那扎吉烈去过那里,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有些人知道了那扎吉烈的事情,也想预支一些钱,安顿家里,薛仁贵考虑再三,同意了每人可以预支三个月的饷银,这样一来,愿意从军的人就更多了。
对于羌人部族的人来说,善于骑射,力气大的人,实在是很多,他们夹在吐蕃,吐谷浑和大唐之间,随时都面临着危险,而且羌人人部族之间,也经常会爆发战争。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之中,人人都练就了一身的骑射本领。
仅在彭州一地,便征了三千五百人入伍。
薛仁贵继续领兵,去到盖州征兵,又用同样的方式,征走了三千人。
他把从彭州带来的新兵,安置在盖州,留下一些自己带来的将领,负责训练新人。
然后薛仁贵又继续带着从盖州征来的新兵,向下一个州走去,在下一个州又重新开始征兵,走的时候又把盖州征来的新兵,安置在这个地方。
如此的循环,他始终是带着一万人不到的队伍,走进新的一个州,开始征兵的工作。
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李中华告诉他的,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薛仁贵并没有问李中华,李中华也没有说。
二十五个羁縻州走了一圈,征召了十万大军,完成了李中华的征兵计划。
此时己经快要过年了,但对于新兵的训练,并没有停止。
人多力量大,雅州的新城建成了,李中华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新城并不大,除了一座节度的府衙之外,就是一片很大的兵营,最多可以容下三万大军,如果是打仗的时候,再多一倍的人也能够放的下。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仓库了,粮库,兵器库,钱库,马房,等等。
李中华征兵的时候,便己经命人选购优良的战马,这个时代的战争,大多数都是在马上进行的战斗。
不过整个二十五个羁縻州,都不缺少草场,所以优良战马,也很容易买到。
陆续有从吐蕃过来的部族,在李中华的手中,运走大批的蒸馏酒,香皂,香水。
香水在吐蕃贵族的女人那里,非常的受欢迎,作为一个天天以牛羊肉为主食的民族,尽管是女人身上也难免会有那种膻味,在身上喷一些香水,可以很好的遮掩住身上的味道。
除了第一批货物,李中华不仅免费提供外,还送了一些钱粮,给吐蕃来的那些特殊买家,之后的买卖,对方都是必须出钱的。
虽然价格给了对方很多的优惠,但李中华仍然赚的眉开眼笑。
不仅只是吐蕃,很多西域的啇贩,也会来这里进货,带到西域各国去贩卖。
以前的苏毗国,和恒河上游的许多国家,都有生意上的往来,此次他们便把香水等物,卖到了恒河上游的国家,受到了当地贵族的大力追捧。
在苏毗国的有意相求下,不少的国家都表示愿意帮忙,出兵攻击吐蕃的势力范围,支持苏毗国的复国运动。
吐蕃的崛起,同样比威胁着恒河上游的水多国家,在互相需要的情况下,合作总是容易达成的。
面对各地频繁出现的反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十分的气愤,调集兵力,讯速的扑火,忙的不亦乐乎。
很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已经知道了,这些反叛势力的幕后推手,是来自大唐的松州节度使。
不过这些并没有吓到松赞干布,反而激起了他的战斗欲望。
他一面派出大军,扫荡了一遍恒河上游的国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牛羊马匹。
面对凶残的吐蕃大军,恒河上游的那些国家,实在是不堪一击,纷纷俯首称臣。
吐蕃的势力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对内,一些出现在逻些城的,贩卖香水等物的商贩,几乎全部被抓,严刑拷打,逼问他们和各地出现的叛军,到底有什么关系?
一时间,吐蕃境内风声鹤唳,反叛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许多的部族,纷纷的向着大唐的方向逃亡。
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雅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人进入了工坊,或是建设新城的工作,有了不错的收入,可以买到足够的食物,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用内部价,买到一块香皂,还有香水这种,传说中只有贵族女人才用的起的奢侈品,满足一下自己女人的虚荣心,让她们过一下贵族女人的瘾。
汉人的新年到来之际,苏毗国女王汤滂得乐,率领她的部族,进入了大唐境内,寻求大唐的庇护。
………………………………
第72章 苏毗国女王
初次见到苏毗国女王的时候,令李中华有些惊讶,这位女王不仅十分的年轻,而且还挺漂亮的。
不是李中华排斥高原上的民族,而是在李中华的印象中,高原上的民族女人,真的是找不出几个,像苏毗女王这么漂亮的。
二十五个羁縻州的部族首领,为了和李中华加深关系,不乏有部族首领,想送女人给他。
那些女人也是被他们部族中称为美女的人,但在李中华眼中,随便一个稍微有点姿色的中原汉人女子,都长得比她们漂亮。
更别说是李中华身边的罗飞燕,谢春兰,谢冬梅等女人了。
不过李中华不得不承认,这位苏毗女王汤滂氏的容貌,比之他所见过的任何女人,都不逊色,包括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
尽管非常的狼狈和落魄,但苏毗女王汤滂氏,依然保持着自己一国女王的风范。
见到李中华这位代表大唐天子的节度使,汤滂氏并没有降低自己的身份,打量着不比自己年纪大的李中华,既没有像李中华行礼,也没有先开口说话。
李中华似乎知道,苏毗女王的意思,但他也一样的打量着对方,心情平静。
见苏毗女王似乎没有打算向自己行礼,李中华倒也没有执意为难对方的打算,开口说道:“女王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请坐!”
之后李中华便自己坐在上位,这里是自己的地盘,苏毗国都己经被吐蕃所灭了,李中华不觉得自己,应该将对方奉为上宾。
就算苏毗国还在,自己也不是苏毗国的臣民,没有必要把对方当回事。
何况现在对方是来投奔自己,求自己庇护的,理应放下身段的,是这位苏毗国的女王。
苏毗国女王汤滂氏见李中华似乎并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既没有向自己行礼,尊称自己一声女王陛下,又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尊重,将自己奉为上宾。
汤滂氏的心里一落千丈,努力维持的女王气势,也轰然倒地。
这正应了一句话,叫做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一个亡国的女王,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又谈何容易,况且自己还是有求于人。
而且对方似乎己经帮过自己不少,自己这想在人家的面前,排出一幅女王的姿态,是不是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谢大唐松州节度使!”
想到现在自己的情况,苏毗女王汤滂氏不得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的身价放低一些。
苏毗女王汤滂氏的汉话,说得还挺不错,这让李中华心里多了一丝好感。
“前番屡次得到节度使的帮助,本王再此多谢李节度使。”苏毗女王汤滂氏落坐之后,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之后开口说道。
“举手之劳而己,况且本节度使也是奉了我皇陛下之命,给予贵国尽可能的帮助,如果女王一定要谢的话,那就谢我大唐皇帝陛下好了。”李中华淡淡一笑的说道。
李中华之所以资助苏毗国,可是没有安什么好心的,目的是消弱吐蕃的实力,拖延吐蕃后吐谷浑和大唐扩张的步伐。
面对苏毗女王的谢意,李中华当然不想接受了,坑了对方,反而还要让对方谢你,李中华虽然有些脸皮厚,但也是有些愧疚的。
“此次本王率领忠心于本王,忠心于苏毗国的部族,前来投奔大唐,还望节度使能够再施援手,本王以及部族中人,定当感激不尽。”
“这个好说,女王看中了那个地方,本节度使便划分给你便是。”李中华很大方的说道。
此次苏毗女王带来的部族,有将近二万人,青壮年的男子占了一多半,这些经历过苏毗国灭国之战,还能幸存下来的苏毗国勇士,李中华当然不会拒之门外了。
“那本王就多谢了,本王希望可以在节度使准备建设的新城内,让本王的族人安定下来。”
李中华没有想到,对方还真的是一点也不客气,打起了新城的主意。
“想在新城范围内定居,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女王也看到了,新城的建设人手不足,所以需要抽调你的族人,一起建设新城,女王意下如何?
当然,建设新城的人,是有粮食领,有钱拿的。”
新城规划的面积不小,苏毗国不到二万的族人入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至于会不会鸠占鹊巢,李中华完全不担心这些,只再苏毗国的族人,在新城定居了下来,到时候怎么摆布他们,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苏毗女王转头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侍卫点了点头,那侍卫便走了出去,马上便带进来两位年轻的少女,看样子长得还算不错,至少比一般的吐蕃少女,要漂亮的多。
两名少女进来之后,见了苏毗女王汤滂氏,忙跪伏在地:“卓依(桌玛)见过女王陛下!”
“节度使对本王族人的大恩,本王代表族人再次的感激节度使,为了表示我们最真诚的谢意,这一对我们族中最美的明珠,就献给节度使,让她们侍候节度使左右。”
苏毗女王汤滂氏说完之后,又对那刚刚带进来的一对少女说道:“这位大唐的节度使,是我们苏毗国的大恩人,从今以后,节度使便是你们的主人了,你们一定要侍候好我们的恩人,一切服从节度使的命令,即使节度使派你们来杀本王,你们也不可拒绝。”
“女王陛下!卓依(卓玛)不敢!”
“怎么?本王的命令,你们也要违抗吗?”苏毗女王汤滂氏沉下脸来,历声的喝道。
“女王陛下息怒,我们以后都听您的,奉节度使为新主人,绝不敢不尊新主人的命令。”
“这还差不多!”苏毗女王汤滂氏的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的说道。
“不过你们也不必担心,节度使的脾气非常好,只要你们服从于他,他是不会为难你们的,能够侍候节度使左右,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气,去侍候你们新主人吧!”
“是!女王陛下!”
说着,两位少女站了起来,走到了李中华的身后,眼晴里似乎有些雾气。
李中华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既没有同意收下这一对少女,但也没有反对。
苏毗国己经灭亡的命运,又岂是送出一对少女,就能够改变得了的。
既便是苏毗女王汤滂氏,将自己送出去,也已经改变不了被灭国的命运。
………………………………
第73章 女王的心事
李中华抽调了一万苏毗国的勇士,组建了一支复国军,并且按照松州军的训练一样的,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大唐贞观十二年的三月,尽管李中华用尽办法,拖延吐蕃的扩张步伐,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仍然扫除了重重的障碍,集结了二十万大军,直扑吐谷浑的领地。
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复国军,对雅州附近的扶州,展开了突然袭击,赶跑了当地的吐蕃驻军,扶州的白兰部族首领,宣布的大唐内附称臣。
复国军并没有停止进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