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下工作。此时桥本主任正在同第二外科主任争夺该医科大学医学部长的职
位。原医学部长的亲属田部夫人需要作肺成形手术,当时她的病情较轻。桥
本主任认为这享有助于自己争权,便积极主张为田部夫人手术。柴田副教授
认为通过这次手术可以提高研究水平,而且对研究主胜吕来说这是第一个患
者,很重要,也主张作这次手术,并说,如果现在不作,拖过半年,那时手
术的成功率就很低了。浅井宏助教认为这次手术是自己在第一外科巩固地位
的好机会,恰巧这时另一名助教在军队内短期服务尚未回来。因此,他也鼓
吹说应该马上手术。户田刚对胜吕二郎说:“在这个时代,谁都会死,躺在
病房里遇上空袭也会死。即使死在手术刀下,还能为其他两肺尽是空洞的患
者创造点儿医疗经验,拯救更多患者的性命。”护士上田信原来已同一位患
者结了婚,随丈夫去了大连。后因子宫切除同丈夫离了婚,又回到f医大。
有一天桥本夫人白种人希路妲领着孩子来医院,上田信刚向那男孩伸过手,
希路妲却说:“你不要碰他”上田有种强烈的受辱之感。正在这个时候,
日本西部军区送来了一名美军俘虏,供医院作活人解剖用。桥本得意地接受
下来。这样,如果田部夫人的肺成形手术失败,死在手术台上,再加上美军
俘虏的活人解剖,那就是接连发生两次手术死亡事件,对第一外科相当不利,
于是便把田部夫人的手术期后延了。不料田部夫人来等到手术的那一天,由
于病情恶化,死在病房里。美军俘虏活人解剖是1945年2月25日午后3时
开始的。主刀桥本教授、柴田副教授,第一助手浅井宏,第二助手户田刚,
第三助手胜吕二郎。手术目的是肺切除,要查明支气管断口的至死界限,以
解决支气管切开的允许量问题。胜吕望着前来围观的军官们,感到心里很不
好过,意识到我们在杀人。待麻醉开始以后,他更加焦躁不安,心想拒绝参
加这个手术,但却站在那里未动。户田盯盯地望着胜吕说:“你有充分的时
间拒绝这一手术,昨天,今天都可以。可是现在,你既然来了,就等于同意
了一半,你和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俘虏按预定的那样凄惨地死去了。
“杀死人杀死人”胜吕的耳边有节奏地重复着这一声音,他竭力想
把这声音从耳边排开,叨念着:“我什么也未作,我什么也来作。”但这声
音是那样的软弱无力,恰似心底翻起的小小浪花,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的确你什么也来作,可是田部夫人死的时侯,俘虏死的时候,你都在场,你
的确是什么都未作。俘虏死了以后,户田刚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心这么
平静难道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连一点恐怖感也没有。什么良心的谴责、
犯罪感,向来就没有这种事。”浅井宏则非常高兴,他对户田小声地说:“要
严防泄露出去。看到了吧,老头子是不中用了,今后我要同柴田副教授一起
振兴第一外科,咱们要团结一致。”户田对浅井感到厌恶,但他自己也承认,
我比浅井好不了多少。上田信把俘虏的尸体运到了地下室,自言自语他说:
“希路妲这个圣女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干了件什么事,可是我全知道。”胜
吕从手术室出来,很久来去病房。原来田部夫人的病房,现在住进了一位老
人,名字叫阿部满。阿部满总是指着胜吕安慰其他患者:“你们放心,求求
那位先生,他会给你们治好的。”胜吕听到阿部满的这些话,感到一片茫然,
他登上了病院的屋顶,望着前面苍茫的大海,很想朗诵那首平日喜欢的诗,
“白云象羊群一样飘过”可他现在怎么也发不出声来。
作品鉴赏海和毒药这部小说描写了理想世界和对一切持冷淡态度
的二者的对立。作品通过主人公胜吕二郎以及主要人物户田刚的心理描述,
揭示了战争年代日本知识分子的苦恼。人有如一块块碎片在大海里浮沉,无
法驾驶自己的命运,只有任黑色的波涛摆布。在暴政的统治下,群体中每一
个人似乎都在干着犯罪的勾当。如同服了一剂使人的意志和良心麻痹的毒
药。为了更好地、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思想,远藤周作并不拘泥干1945年5
月九州大学医学部美军俘虏活人解剖事件的事实,而是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
进行了大胆的虚构。1945年5月美国b29空袭日本本上的时候,确有一名飞
行员被俘。当时的九州大学医学部要求把俘虏用于解剖,军方当即予以批准,
并把俘虏交给了九州大学。小说中把这一关系颠倒过来,写成军方要求,九
州大学予以接受。不仅黄种人上田信同白种人希路妲的对立是虚构的,而且
胜吕二郎和户田刚也都是虚构人物。胜吕二郎可以说是一个采取袖手旁观态
度的中间人物。该下决心的时候,他不能主动地下决心,待卷入漩涡以后,
仍然采取回避态度,想以不参加行动的办法来减轻自己的罪行。其实这只不
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对杀人者持旁观态度,这旁观者也是在犯罪。作
家通过这一形象的哲理阐述,指责了一些知识分子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这
场战争所采取的态度。户田刚是胜吕二郎同类型人物,不过他卷入得更深一
些。浅井宏助教有个人野心,这场解剖他主动参加,并且劝说别人参加。小
说还揭露了浅井宏的人格,这是个草营人命的医生。一天,一个肺空洞病人
因自然气胸几乎窒息,上田信主手术室打电话,请示医生。浅井宏回答说:
“注射麻药。”其实这等于令上田信杀死那患者。护士上田信,更是个
无信仰的人物,在生活的海洋里,她随波逐流,行动总是盲目的。
金帛
水上勉雁寺19剔
作者简介水上勉1919一,日本现代著名作家,1919年3月,出
生于福井县若狭地方一个叫做“乞食谷”的贫穷山村。父亲是建筑寺庙的木
匠,一年四季外出流浪干活,水上勉家中5个孩子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奶
奶,家境贫困。1929年2月,作家不满十岁,便进京都相国寺瑞春院当小和
尚。三年后,不堪忍受劳累而逃出,又进另一寺院当和尚,后来再次逃出。
他在寺院共生活了七年余。后靠半工半读念完中学,进入立命馆大学。直到
战后,前后二十余年间,他经商、卖药、当记者共从事了三十多种职业,
广泛接触了日本的下层社会,磨炼了洞察社会的利眼,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源泉。
1948年发表处女作油炸锅之歌以后,经数十年勤奋创作,共写出一
百多部作品,上千万字。在雁寺发表之前,他与另一著名作家松本清张
一起开创了“社会派推理
………………………………
第11节
小说”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为雾与影1959
年。1961年,水上勉发表了轰动日本文坛的杰作雁寺,荣获第四十五
届直木文学奖,确立了其不可动摇的作家地位。1977年,日本中央公论社出
版26卷本水上勉全集,这在多产的日本作家中,其成绩也是十分显著的。
水上勉创作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小说”,在国内得到很高赞誉。其中五号
街夕雾楼、湖底琴音、越前竹偶、越后筒石亲不知和猴笼
牡丹等,都是脍灸人口的作品。水上勉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富有特色,
人们称其作品为“水上调”。
内容概要擅长鸟兽游戏画的著名画家岸本南岳临死前,拜托孤峰庵的
住持北见慈海一件事“和尚里子拜托给你了她今后就是孤峰庵
的娘子”里子,全名叫桐原里子,32岁,丰满漂亮,她是岸本南岳的情
人。十年前,岸本住在孤峰庵,他领来了里子,在殿堂的隔扇上,画着雁,
岸本指点着画,让里子看,“我死之后,这儿就叫雁寺”如今岸本死了,
丧后七日,里子钻进了孤峰庵。于是,她见到了大脑瓜,小身子的小和尚慈
念。慈念是怎样的孩子哟,深陷的眼窝里闪着光亮,令里子心寒。他沉默寡
言,整天劳作,又令人怜悯。从此,里子住在了寺里,每天陪伴慈海,也陪
伴岸本南岳留下的那些雁的画孤峰庵后山的竹林旁,一株栎树无枝无
叶,犹如巨大的木棒直刺苍天,栎树上空,一只鹞鹰整日盘旋。里子觉得可
怕,她不知鹞鹰为何只在栎树的上空盘绕。慈海没日没夜地贪恋着里子的美
色,里子却又对小和尚慈念觉得不顺心。她问慈海,慈念是哪儿的孩子。慈
海却只知慈念是若狭一个修建寺庙的木匠的儿子,是若狭西安寺和尚将其带
来的,他正在上中学,课余便在寺里扫地、做饭、除草、掏粪这一系列
活干完了,便作经文笔记。里子想,普通人家的同龄孩子还在受父母抚爱呢,
可慈念真苦呵。寒凤刺骨的早春,里子叫住了除草的慈念,她想进一步
了解慈念的身世,可慈念却不吭声,唯有那澄沏的目光,令里子心里发颤。
慈念的学校里开了军训课,累极了的慈念有一日便睡过了头。从此,慈海用
一根绳拴住慈念的手腕,他一拽绳,慈念就得马上起床,以免再睡过头。一
夜,慈海急不可待地与里子做那每夜都做的事,不留神牵动了麻绳,慈念慌
忙起身,问师父是否叫他,慈海和里子的事便全落入了慈念的眼中。学校的
教师来访了,他向慈海告了慈念一状:慈念近日旷课气急了的慈海立即唤
来慈念问其旷课原因。“我讨厌军训,扛枪累死人。”里子的心被打动了,
是呀,这么小的个子,扛大枪,的确太难为人了然而,老师却不留情他
说:“这是根据文部省中学施行条例的规定设立的。必须照办,没有办法。”
慈念恳请慈海:“师父,求求您,不要让我接受扛枪军训。我这肩膀,实在
扛不动大枪呵。”然而,慈海怎肯答应“从明天开始。参加军训吧。每月
的学费不能白花呀。要是中学毕不了业,当个云游僧都不够格。”慈念心冷
了,转向角落哭泣起来。里子送走了老师,走到大殿后面,猛然发现,慈念
正用小竹刀刺池里的鲤鱼,一尺多长的鱼背被刺中了,血在水面上如一束红
色毛线漂浮着里子感到非常可怕。刮秋风的时候,西安寺住持木田默堂
来信说要经过此处。里子就急切盼着这和尚早日来到,因为,慈念就是这个
和尚当年领来的。里子想从默堂的口中,了解慈念的身世。三天后,木田默
堂大踏步地走进了孤峰庵。他见了慈念非常兴奋,称呼慈念当年的小名
阿舍。里子从默堂的口中了解到了慈念的一些情况:有一个叫乞丐谷的地方,
一到冬天,就有众多乞丐投宿到破祠堂里。祠里的供品是乞丐们争抢的食
物一个女叫花子名叫阿菊,三十多岁。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她生
下了孩子当然,孩子的父亲不知是谁。阿菊春天要去别处乞讨,就把孩
子交给了阿角收养。阿角家有个孩子,阿角却说服老伴让她喂养这个叫花子
的儿子那孩子渐渐长大,长了个大脑袋,村里孩子给他起个外号叫“军
舰头”。他的名字叫舍去。他总说要去寻找亲生父亲啊,里子听说过多
少命运奇特的故事哟,而慈念又是一个。里子的面颊滚下大滴的泪珠这
天,慈海去源光寺下围棋,必定要到深夜才能回来。里子孤伶伶一人望着栎
树上空盘旋的鹞鹰,这时慈念来了。他告诉里子,烁树顶上有鹞鹰的窝,鹰
在贮藏蛇、鱼、鼠等食物里子感到心里一阵恶心。她记起,默堂讲述了
慈念身世后的当晚,她来到慈念的房间,象温柔的母亲,抚爱着慈念,慈念
也动了激情,把里子推倒在铺席上,是夜,里子把自己交给了慈念。慈海出
门始终来归,一个叫平吉的施主家死了人,超度的事由慈念去做了那晚,
守夜人轮流休息,而慈念则诵读了一宿经文。死者天亮后被安葬了,人们虽
觉棺材沉重,可未往心里去。慈海没回来,谁也说不准他去了何处,山腰吹
来悲怆的风,里子倍觉孤独一连十多天,人们无从知道慈海的下落,于
是,便猜测他或许在什么地方摔死了。唯有慈念,记得十几天前的那一夜,
慈海深夜里酒醉而归,慈念用小竹刀和一柄小铁刀,要了慈海的命,然后将
尸身藏好,次日旱起,清除地上的血迹晚上,给死者超度时,趁别人睡
觉之机,将慈海尸体拖入棺中便这样,一丝痕迹未留,慈海消声匿迹了。
多少天后的一个早晨,慈念在佛殿里,看着岸本南岳的雁画,眼里放射出异
样的光芒。那是一只母雁在给雏雁喂食。他把手指插进隔扇,抠走了母雁。
于是,这儿从此出现个空洞。慈念的身影也从孤峰庵消息了。里子孑然一身,
凝视着南岳的画,耳畔似乎响起南岳的声音:“孤峰庵以后起名叫雁寺。”
作品鉴赏这是一幅悲凉的画面,这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悲歌。字里行
间,无不充满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充满了对邪恶者的控诉。作者
以朴实无华的抒情笔调,使作品有如山泉水潺潺而流,既清新,又令人心中
阵阵发酸,读来情真意切,使人深受感动,这就是别具一格的“水上调”。
作品描写了京都衣笠山麓的孤峰庵住持慈海的荒淫无耻。做为出家人,他却
把一个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女人里子,带进寺院,任他玩弄。他表面道貌岸严,
实则腐朽靡烂。而里子,尽管心地善良,然而性格桑弱,她的命运完全掌握
在慈海手中,她只是慈海的一个工具,一个发泄兽欲的工具。从里子身上,
可以看出二三十年代,日本女子卑微的社会地位。小和尚慈念的登场,对慈
海更是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控诉。慈海把里子当作工具,而把慈念,则当
成了牛马。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本应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而慈念,却
须负担寺院里的所有事务,他起早摸黑,做饭、劈柴、除草、扫地、念经、
抄写经文、走访施主家累得精疲力尽,白天还要上学,并在学校接受军
国主义教育,扛枪军训,社会的黑暗,慈海的压榨,使慈念心中充满了仇恨,
他将仇恨深深埋藏着,由此使他变得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同样是受苦人出
身的里子,正因为这些,才对慈念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并迫切想了解慈念的
内心世界,当她得知慈念是乞丐扔下的孤几时,更是对慈念充满了怜悯。其
实,里子的处境象慈念一样可怜,然而,她却并不这样认为。慈念睡过了头,
从此,慈海把绳子一端系在慈念手臂上,另一头系在自己房里,一到5点钟
就拉绳子,使慈念倍受拆磨和欺辱,正是由于这一切,才使慈念产生了反抗
的念头。他不堪忍受如此凌辱,智杀了慈海后,远走他乡,不知下落。就是
这么一部作品,博得了日本文坛的赞赏,评论家吉田健一认为,雁寺可
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作品中,充满了诗一样的格调,如栎树顶上盘旋的鹞鹰,
大殿里的雁画特别是慈念抠走母雁那一笔,更是表达了一个孤儿,对亲
人的怀念。而作者在开篇不久,即对大殿上画的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特别
是雏雁张着小嘴,向母雁求食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更加重了慈念的人
物性格,并为结尾之处,慈念出走时抠下母雁一情节,埋下了伏笔。说到伏
笔,水上勉挺善于来这一手,当学校老师因慈念不想参加军训而旷课之事,
来寺里告状,慈悔大骂慈念一顿之后,慈念十分愤恨,使用竹刀刺伤池中的
鲤鱼。这一情节的描写,也为慈念以后用竹刀杀死慈海而埋下了伏笔。因此,
雁寺的结构是严密而紧凑的,这是水上勉写作上的又一个特点。雁寺
对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政策进行了抨击,对黑暗的现实,给予了无情
的揭露。十几岁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就要接受军事训练,而另一方面,广
大劳动人民却生活在饥饿和贫穷之中,到处是乞丐,到处是人压迫人的现象,
还有那令人诅咒的寺庙生涯由此音,水上文学又是极注重思想性的。水
上的作品并不象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那样大声疾呼,却是极力控制着忧伤
的情感,就如同一个装了满肚子苦水的人,一边硬咽着,一边轻声地细细诉
说自己的不幸。也如同一只蚕正在吐丝,于不知不觉之中,轻轻将读者的一
颗心缠住了,使你觉得心头越发沉重,这是雁寺,也是水上文学的又一
个明显特征。这么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与作家的经历密切相关的,我们
能够从慈念的身上,看到作家少年时代的影子,也正因有了亲身经历,才可
写出如此闻名的杰作来。
张仁斌
高桥和已悲器1962
作者简介高桥和已19311971,日本战后作为人派代表作家。主
于大阪市浪速区贝壳町。父亲经营一个家庭副业型的小工厂。
1945年3月,大阪遭第一次空袭,小工厂和住宅被烧毁,高桥和已随父
母疏散到香川县三丰郡大野原村,疏散地的寂寞生活使他过早地大量阅读文
学作品。战后,一家重新搬回大阪,他在今宫中学复学。1948年考入松江高
校文科开始学汉文。1949年考人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毕业后考入
研究生院,攻读博士课程。1958年8月发表了一本李商隐选集注释,由
岩波书店出版。1959年研究生毕业后,在立命馆大学任讲师,教授现代汉语。
1961年4月参加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会,之后发表了一
些理论文章和埴谷雄高、竹内好等作家论。1962年11月由河出书房新社出
版长篇小说悲器,同年获文艺奖,从而确立了文坛地位。其后又发表了
武田泰淳、椎名鳞三、三岛由纪夫等作家论,并著有文学的责任1963、
战后文学论1963。政治和文学1964等。1965年发表长篇小
说邪宗门,通过对这一教团兴起和衰落过程的描述,抒发了作家自己日
本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同年11月发表长篇小说忧郁的党派,主人公西村
恒一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广岛,他花费了7年的时间搜集整理原子弹爆炸死
伤者的资料。他抛开妻室,到处寻找出版社,但均遭到拒绝。主人公积极参
加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但学生运动最后也瓦解。西村恒一因白血病恶化而
死去。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破灭观。1966年至1968年连载发表长篇小
说日本的恶灵,描述了政治吞食人的过程。1967年4月,高桥和已曾来
我国访问。同年6月开始任京都大学副教授,1969年1月参加了京都大学的
学生运动,受到了全国学生界的支持。1969年10月高桥和已作品集全
九卷开始出版。1971年5月3日死于结肠癌,享年只有39岁。
内容概要小说主人公正木典膳是东京国立大学法学系主任,今年55
岁,不仅是刑法学的名人,就是在整个法学界也堪称泰斗。他的一生是不懈
努力的,但却是曲折的。战争时期,他遭受过政治思想镇压,在政治漩涡里
脱身后,拜在恩师宫地教授的门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妻室静
枝却同恩师宫地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后来又同正木的业务竞争对手富田偷偷
来往,这样静校对于正木目然是冷淡的,何上对正木,静枝对整个家庭生活
都是冷淡的。静枝患了喉癌,在夫人病卧期间,正木同自己的女管家米山发
生了男女关系,并把这种关系长久地保持下来,对米山来说也有她自己的目
的,就是梦想有一天能成为正木这位国立大学教授的夫人。但是静枝死后,
另一位才27岁的姑娘出现在正木教授的生活中。她名叫栗谷清子,钢琴家,
是英美文学教授栗谷博士的女儿。清子良好的家庭出身和教养对正木有很强
的吸引力。正木同清子的初次幽会是领她去中央教会。正木的弟弟正木规典
在那里作天主教祭司。在教会里,同弟弟发主了一场关于上帝和法律的激烈
的争论。正木典膳认为法律就是正义,只有法律可以代替上帝。他同栗谷清
子从教会出来,走上了东京郊外的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留着武藏平原的痕迹。
“注意脚下,别绊倒。”“我可以。”栗谷清子笑着回答。走在这寥无人迹
的小路上,正木典膳萌生了一种**,他想:“我的一生太艰难了,总被一
种竞争意识和个人优越感所驱使,处于紧张状态,一刻也不敢休息,好象稍
一放松,就会被别人挤掉。但是,我的勤奋却是一种正当的行为。求知欲是
人的本性,对知识的挚爱,是人类最高形式的爱,当然为求知所付出的辛苦
要比获得知识的喜悦大得多。看着清子热情奔放的举止和她那年轻生辉的躯
体肤,相形之下他觉得自己人生的道路走得太艰难了,但又不可能返回去重
新走。目前出现了宝贵的机遇,伸手可摘的桂冠,如果只因为不懂得摘取的
手段而错过时机,那才会造成终生的悔恨。生活上的取得和作学问一样,都
要偷偷地进行,他想:“我没有理由孤高自矜,而使希望落空。”于是,他
不顾二人年龄相差悬殊,而正式提出求婚。这使栗谷博士甚感为难,但清子
自己却爱正木,二人终于定了婚。这下激怒了米山,她向法庭起诉,说正木
对她是非法侵害,要求正木付给她赔偿费。还在法院的调解阶段,这件事便
传进了大学校园。当时正值学生们反对岸信介政府修改警察官职务执行
法,学生运动处于**,这种校园气氛加速了正木事件的传播速度,终于
成了校园内尽人皆知的一大丑闻,女学生和一些家庭主妇都痛骂正木。而正
木坚持自己的法学观念,在对米山的诉讼提出反诉的同时,又指控本校女学
生犯了诽谤罪,毁人名誉。这样,这一丑闻便扩大为社会事件。对正木来说,
法律就是正义,这一信念他是始终坚持的。可是他的行动结果,却引起了社
会上对他的一片谴责。他终于在谴责声中失去了地位,也失去了清子,最后
他不得不计划自杀了。
作品鉴赏“悲器”一词来源干平安朝中期名僧源信所著往生要集
中的一段故事。罪人总是称颂仙的思德和教诲而憎恨闰王,罪人说:“为什
么我不能象佛一样,有颗慈悲的心我是慈悲的容器,为什么不给我装进一
颗慈悲的心”闰王回答说:“是你自己被自认为的爱所迷惑而反复作恶。
现在,你的恶行得到了报应。”悲器这个标题,集中反映了这部小说的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主人公正木典膳形象的描述,指出了利己主义是一切恶
行的根源,正木的一生控制不了自己的权欲和**,他为此战胜一个个竞争
对手,又棲栖在一个人一个人的身上,从而抓到了权力和地位并占有了别人。
为此,他也许是刻苦的,因为要从贫穷开始发迹。为此,他也许会表现为屈
辱或屈从,因为他要向上爬。为此,他也许会满口正义,讲述法理时是义正
辞严,但那也不过是为了以法律的名义打扮自己。而利己主义则是主人公的
本质。正是这种利己主义,导致主人公的自我解体,而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为了表现这一主题思想,小说在结构上划开了主人公正木典膳的人生的几个
阶段,剖析了他的利己主义。战前,从政治漩涡中抽身后,跟在恩师宫地教
授的身后,在业务上开始起步,至于妻子同宫地的关系,他便屈辱地听之任
之。战后,他在学术和地位上已功成名就时,小说写了他同栗谷清子的初次
柏会。通过主人公正木典膳的那段长长的内心独白,把他利己主义的内心世
界揭示得淋漓尽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自夏目漱石以来,有不少描写知
识分子的优秀作品,对知识分子的人主哲理分析得相当透彻,知讽分子的通
病便是理论脱离实际,高桥和已继承了夏目漱石的传统,在当代知识分子的
身上也看到了这一问题。比如主人公正木典膳口里讲着人类最高形式的发,
行动上却干着摘取生活中的桂冠的勾当。从小说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作者似
乎已经指出了主人公正木上是从同栗谷清子第一次见面的这一天起,便开始
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由于同清子定婚,米山向法院控告正木,事件愈演
愈剧。最后,当正木的人生危机来临,大祸临头时,他竟不惜指控自己的学
生,此时他的利己主义已到了顶峰。悲器发表在六十年代日本各界人民
反对新日美安全条约之后。该条约日美两国1960年1月19日在华盛顿
签订,以代替日美安全条约。主要内容:“发展日本抵抗武装进攻的能
力。美国继续有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