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政治谋杀。其实,他的命运早已安排定了。就在审判开始后不久,奥蒂斯
上尉已经向法官交代:危地马拉独裁者要的是政敌奥利韦里奥卡斯塔涅达
的脑袋,12月24日,正当万家欢度圣诞节前夜的时候,奥蒂斯上尉导演了
一出假越狱的丑剧。他要监狱看守故意放掉卡斯塔涅达,随后又将他逮捕。
接着,又以搜寻同案犯为借口,把卡斯塔涅达带到一个荒凉的公墓。在公墓
里,让他寻机逃跑,命人用机枪把他打死。“卡斯塔涅达案”就此不明白地
结束了。人们说了这么多话,谁说的是真话谁在撒谎卡斯塔涅达究竟是
杀人凶手,还是无辜者这些问题只能留待读者去思考了。惯于寻根究底的
记者向奥蒂斯上尉提出了许多问题,得到的只是含糊不清或强词夺理的回
答。12月31日,莱昂市郊的火山迸发。火山抛出的灰烬纷纷洒落在市区,
盖住了屋宇和街道。官员、市民只好各自逃生。这就是神灵的惩罚吗
作品鉴赏据塞尔希奥拉米雷斯说,在1985年9月他动手写这部作
品的时候,本想写成一部像美国侦探小说家钱德勒18881959和哈米特
18941961的侦探小说式样的惊险小说,篇幅在100到150页之间。但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构思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大。到了1987年8月,他
终于五易其稿,完成了这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神灵的惩罚取材于发生
在30年代的一桩案件。这固然是因为作者熟悉这件案子,同时也因为30年
代是中美洲社会激烈变动,阶级斗争空前尖锐的时代。拉米雷斯紧紧抓住案
情曲折复杂的“卡斯塔涅达案”的基本线索,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虚构,向读
者讲述了一起由危地马拉独裁者和尼加拉瓜独裁者互相勾结制造出来的典型
的“政治谋杀案”。在叙述这一案件的过程中,作者以锋利的笔触刻画了政
界、军界、司法界、商界、学界、报界、医务界等社会各色人等,细腻地描
写了30年代尼加拉瓜的市井风情、风俗习愤、节日礼仪总之,从神灵
的惩罚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一波三折的破案故事,而是90年代中美洲风
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丰富多采的社会风貌。墨西哥当代著名作家卡洛斯富
思特斯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把这部小说称作是“真正的中美洲微形万花筒”。
1989年10月,第一届世界侦探文学作家代表大会决定把最高奖“哈米特奖”
投予塞尔希奥拉米雷斯,褒奖他的这部小说。但是,拉米雷斯一直不同意
把神灵的惩罚归入某种类型,他说自己的小说是一部“反类型小说”。
根据作者解释,所谓“反类型小说”是指那些发挥了各种类型小说的特点。
因而难以归入某种类型的小说。把神灵的惩罚看做是一部侦探小说,不
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它讲述的是一个以真实案件为基础的动人心魄的侦破
凶杀案的故事。其次,作者圆熟地运用了设置悬念、故布疑阵、层层剥笋等
这类侦探小说惯用的手法。但是,它和普通的侦探小说有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那就是没有一个揭开谜底,”水落石出的结局,而是留下不少疑团,让读者
去思索。小说结局的模糊性恰恰符合当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现实,那
里对谁人有罪的判定,既不以事实为依据,也不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服从于
当时的政治形势政局不稳定,当权者滥用权力,执法者无法无天的
需要。另外有人把神灵的惩罚归为“政治小说”、纪实小说、风俗小说,
甚至爱情小说,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完全涵盖这部小说的特征。神灵
的惩罚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作者对头绪纷繁的素材进行了精巧的艺术加工。
全书包括4部分48章,外加一个“尾声”。很明显作者心目中有一幅巨大而
清晰的总体构思蓝图;而在叙述形式上,作者采用了“多点切入”的手法,
在各章之间以及每一章内部运用了跳跃式的大幅度时空交错的写作技巧,打
乱了时间的自然顺序和空间的截然分割,用“闪回”、倒叙、插叙等办法重
新剪辑安排素材,造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又
不厌其烦地标明事情发生的年代、月份、日期,甚至钟点,使人读起来头绪
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神灵的惩罚从1988年4月8日起以“连载
小说”的形式开始在尼加拉瓜新日报的周末文化增刊上发表。按照“连
载小说”的要求,作者在每一章里讲述“卡斯塔涅达案”的一两个、两三个
细节,不断形成扣人心弦的小**。他没有使用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以某
个细节为中心大量引用不同时间的审讯记录、证人证言、验尸报告、书信密
札、剪报材料、私下略谈把事件的客观进程、不同人物相同或相悖的看
法以及作者的见解糅合在一起,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使人觉得真假难
分,虚实莫辨,只有自己去琢磨,去分析,得出各自的结论。这部小说的语
言丰富多采,干净利落。小说中出现了上百个人物,文化水平、职业、年龄、
性格各不相同,用语自然也大有区别,作者均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
闻其声如见其人。拉丁美洲一些文学评论家称赞这部小说“是语言的杰作”。
刘习良
古巴文学
阿卡彭铁尔人间王国1949
作者简介阿莱霍卡彭铁尔19041980,古巴小说家、散文家、
音乐理论家、外交活动家。父亲是法国建筑师,爱好文学;母亲是俄国人,
曾学医,并通音乐。1921年入哈瓦那大学工学院攻读建筑,同时学习音乐。
1922年父亲破产,父母离异,不久即辍学,全力投身新闻、艺术评论及文学
创作。1922年起,正式发表作品。1924年,任古巴公告杂志编辑部主任。
1926年,应墨西哥政府之邀,参加拉丁美洲新闻家代表大会,以年青有为、
见解精辟、笔锋锐利博同行赞赏。1928年,与著名诗人马里内略等创办前
进文学期刊。同年因反对马查多独裁统治被捕入狱。狱中写长篇小说埃
古扬巴奥古巴黑人士语,意为“耶稣,拯救我们”初稿,描绘
了古巴黑人带有浓重魔幻色彩的生活。该书于1933年在西班牙出版。出狱后
卡彰铁尔流亡法国。1943年移居海地。1945年去委内瑞拉,从事新闻及教育
工作。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回国。曾历任古巴全国文化委员会副主席、作
家和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出版局局长、驻法大使。1975年获墨西哥雷那
斯图国际文学奖,1977年获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1979年获法国梅迪契最
佳外国作品奖。卡彭铁尔是拉美文坛提出“神奇现实主义”的第一人,他认
为整个拉美历史即神奇现实的编年史,作家可熔现实与幻想、历史与寓言、
理性与想象、生与死于一炉,冶炼出既有神秘的魔幻色彩、又充分反映现实
的作品。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迷失的足迹1958、启蒙世纪1962、
方法的根源1974、巴罗克音乐会1974、春天的献祭1978、
竖琴与阴影1979,中篇小说人间王国1949、追踪1956,
音乐评论集古巴的音乐1964等。
内容概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白人殖民者统治下的海地。黑奴
蒂诺埃尔亲眼目睹了拉丁美洲这个唯一的黑人岛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嬗
变。在勒诺芒德梅齐老爷的庄园里,黑奴们干的活儿又苦又累。一天,从
西非被掳来的曼丁哥黑奴麦克康达尔的右臂被卷进榨糖机的辊子里。蒂诺
埃尔操起一把刀,砍断了把马和机器杆拴在一起的皮绳。麦克康达尔把辊子
往相反的方向推,抽出了被碾碎的胳膊。截肢伤愈后,干不了重活的麦克康
达尔被派去照管牲畜。每天天不亮,他就把牛群赶出畜栏,带到山上去放牧。
在放牧时,他在山上发现了毒树叶、毒草和毒蕈,便采撷起来,装进一个用
来经揉制的牛皮缝成的口袋。他跑遍了平原上所有的庄园,带领受尽欺凌的
黑奴机智顽强地向庄园主进行反抗:使毒物在绊根草和苜蓿中扩散,混进成
捆的草料中并落进牲口槽,大面积地侵袭牧场和牲畜圈。于是,牛、马、羊
成群倒毙,尸腐肉烂,苍蝇糜集,恶臭熏天;毒物还巧妙地散布在杯子、汤
锅、药瓶、面包、水果、酒和盐里,蠢笨的庄园主们纷纷中毒身死气急
败坏的庄园主们疯狂进行反扑。他们对黑奴们严刑拷扛以追问究竟,一天,
庄园主威胁一名黑奴说要把火药塞进他的屁股,那个嘴封得不紧的黑奴终于
供出了麦克康达尔。毒物的来源既被弄清,也就停止了它的攻势。庄园主们
有了喘息的机会,他们派出巡逻队四处搜寻麦克康达尔的踪迹,但独臂人始
终下落不明,因为他神通广大,能变成种种禽兽鱼虫来保护自身和监视白人
殖民者的行动,逃脱他们的迫害。他有时长出翅膀,有时化成游鱼,有时奔
驰,有时爬行,占领了地下的河流、沿海的山洞和树冠,甚至控制整个岛屿,
伺机向黑奴们发出暴动的信号。四年后的一个圣诞节前夜,麦克康达尔重现
人形回到庄园里黑奴们的身边,他们唱歌跳舞,痛饮烧酒,欣喜若狂。但是,
他们忘了白人也长着耳朵。庄园主乘黑奴不备,把麦克康达尔抓获。他被五
花大绑,又黑又亮的皮肤上布满落下的伤痕,带到广场。然而黑人们却无动
于衷,因为他们认为,绑在麦克康达尔身上的绳子会因那个身体的隐遁而在
一刹那间仍保持着人的轮廓,然后顺着木桩滑到地上,而麦克康达尔则会变
作嗡嗡叫的蚊子,落到军队统帅的三角帽上,看着白人惊
………………………………
第142节
惶失措而暗笑。果
然,白人下令执行火刑后,虽然火苗升腾,但麦克康达尔念起奇怪的咒语,
身躯猛地向前一倾,捆在身上的绳子落到地上,然后腾空而起,在一些人头
上飞过,落进奴隶们组成的黑色海洋,永久地留在了人间王国。来自牙买加
的黑人布克芒率领黑奴继续斗争,他宣布黑人自己的神灵要他们复仇。他们
饮猪血为盟,奏海螺为号,怒烧殖民者的庄园。白人庄园主手忙脚乱。他们
从古巴弄来大批猎犬,运往肇事地点咬啮黑奴,又运来许多毒蛇咬啮帮助黑
奴的农民。布克芒领导的这场斗争遭到失败,布克芒本人牺牲。作恶多端的
勒诺芒德梅齐老爷斗牌输了钱,把黑奴蒂诺埃尔输给古巴圣地亚哥城的
一个地主,自己在穷愁潦倒中也离开了人间。成为自由人的蒂诺埃尔回到
海地,惊奇地发现祖国已发生了剧变:白人统治者已被黑人替代。厨师出身,
后又当上旅馆老板的黑人亨利克里斯托夫乘枫独吞胜利果实,他背叛了自
己的种族,爬上国王的宝座。他胁迫臣民去修筑巨大的城堡,以巩固自己的
统治,连上了年纪的蒂诺埃尔也未能幸免。他很快得知,这座城堡已修筑
了12年,一切抗议的企图均被扼杀在血泊之中。黑人们忍无可忍,群起而攻
之。他们又擂起惊雷般的皮鼓,放火焚烧亨利克里斯托夫的庄园、农舍、
蔗地、城堡、王宫。克里斯托夫四面楚歌,穿上最华美的礼服,举枪自毙,
黑人国王克里斯托夫死后,共和派的黑白混血种人建立起新的政权,但与以
前的统治者比较起来,对黑人的欺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身穿敞领衬衣、
腰系绸带,足登军用皮靴、骑着高头大马,指挥和监视黑人在地里干活。旧
庄园、特权、官职,统统落入了他们手中。许多村民不堪强迫劳动,便骑着
驴,带着鸡和猪,在女人们的哭叫声中,扔下自己的茅屋,躲进山里。年迈
体衰的蒂诺埃尔很怕自己也被拉到地里干活,深感人的外形常常会带来无
穷的灾难,便有意换上动物的外形,不料一萌此念,他真的变成鸟、驴、胡
蜂、蚂蚁、鹅但各有各的不幸和难处,变成哪种动物都不如人意。他最
后终于悟彻、麦克康达尔在许多年的时间里曾化作动物,但那是为了给人效
力,而不是为了逃离人的世界。人是为了与自己永不相识的人而吃苦、期待
和辛劳的,这是人间王国的伟大之处和最高顶点,所以,蒂诺埃尔还是变
回了人,向新主人宣战,命令他的人民向那些得了高官厚禄的黑白混血种人
发起进攻。
作品鉴赏人间王国是卡彭铁尔于1942年年底亲赴海地实地考察,
经过五年多漫长而艰苦的创作历程而于1948年3月定稿、1949年面世的成
名作。全书仅合中文6万余字,但却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运用“神奇现实主
义”的特殊笔法,气势恢宏地描绘了拉丁美洲第一场**革命爆发于18
世纪90年代的海地黑奴起义以及白此以后半个多世纪发生在拉丁美洲加勒
比海这个岛国的历史嬗变、政治风云及人事更迭。人间王国的时间跨度
为60年,即1760年至1820年。全书包括一个序言和四个部分,即四大章。
在序言里,卡彭铁尔精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以及当今拉丁美洲作家肩
负的历史使命,受到拉美及世界文学评论界的极高评价,他们认为序言“犹
如一篇宣言,宣告拉丁美洲作家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卡彭铁尔清
醒地意识到,拉丁美洲作家着要有所作为,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随
欧美西方作家的创作方向,认识到脱离本土,脱离拉丁美洲的现实,运用超
现实主义那种离开一切理性控制的“无意识写作”方法是不可能创作出真正
反映拉丁美洲现实的作品来的。拉丁美洲本上以及她那古朴敦厚然而带有神
秘色彩的民族文化才具有巨大的迷人魅力,才是创作的源泉,卡彭铁尔在对
拉美诸国弥漫传奇情调、充满魔幻色彩的山川湖泊、林莽草原考察之后惊奇
地发现,拉丁美洲除了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之外,其神话、传说以及人们的信
仰,已经极其自然地构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欣喜地悟彻,原来,
超现实主义作家梦寐以求的“神奇的效果”在拉丁美洲竟然就是“神奇的现
实”。据此,他认为,拉丁美洲作家可以把加勒比地区以印第安文化和非洲
黑人文化为基础的魔幻般的现实付诸笔端,可以把社会和历史现实放到带有
浓厚神秘色彩的氛围中在文学作品里加以表现。作家把这种创作方法叫做“神
奇现实主义”;而这种创作手法,还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甚
至可以说,神奇现实主义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和别名。人间王国就
是作家运用这一手法的成功尝试。他把神话与历史交织,把现实与梦境、幻
觉交织,把人的世界与神鬼世界交织,把荒诞不经与极为真实的生活细节交
织,大胆地、别出心裁地刻画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黑奴起义。小说情节的处理,
往往似真亦假,似假亦真,虚虚实实,恍恍迷离,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如作
家是这样来描绘人的世界与神鬼的世界交织的:麦克康达尔被殖民者施以火
刑后,腾空而起,最后留在了人间王国,活在黑奴心间;布勒芒大主教虽然
尸体早已腐烂,但其幽灵却能出现在祭坛上审判暴君克里斯托夫,使其魂不
附体。这是符合拉美土著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和感知现实的方式的。因为他们
认为,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是相通的,绝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又如写现
实与梦境、幻觉交织:黑人索利芒和女仆皮埃蒙特醉后来到一个长廊两旁竖
有人形的雕像的院子,感到雕像的影子在灯光下活动、变大,一个雕像放下
胳膊,一个画像从墙上走下,还有一个头戴葡萄藤冠的青年,正把一支芦笛
送到唇边等等。超现实的变形描写也是卡彭铁尔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一种手
法。如果讲究气氛的协调一致,这还可以使作品中的神奇或魔幻色彩调上适
当的合理颜料,从而令读者感到虽不完全真实可信,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
推理和思索。如写麦克康达尔能变鬣蜥、蝴蝶、鲣鸟、山羊、蜈蚣,蒂诺
埃尔能变胡蜂、蚂蚁、驴、鹅等。这种突破“常规”的变形描写,大大丰富
和扩展了艺术表现力,因而也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
用。而在本篇小说的结构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记叔了四个历史时期:一、
黑人受尽法国白人殖民者的欺凌,在麦克康达尔的率领下奋起反抗,发动起
义,但不幸失败,麦克康达尔被活活烧死;二、牙买加黑人布克芒率领黑奴
继续斗争,但也遭失败,布克芒牺牲,三、亨利克里斯托夫独吞胜利果实,
背叛了自己的种族,搬用欧洲的君主制,使黑奴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深
渊,引起一场新的暴动:四、克里斯托夫被消灭,共和派的黑白混血种人建
立起新的制度,但对黑人的欺压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把全篇四个部分有机
地连为一体,作家巧妙地安排了黑奴蒂诺埃尔作为这四个时期的历史见证
人。尽管如此,蒂诺埃尔仍然不是全篇的主角,作家所描绘的也不是他个
人的荣辱恩怨,而是如火如荼的群众革命和民族起义;蒂诺埃尔仅仅是汇
成波涛汹涌的大海的一滴水珠,燃起熊熊烈火的一朵火苗。应该说,卡彭铁
尔从这个高度来把握全局,是因为作家并没有忘记他本人一贯遵循的创作原
则:作家的职责是提醒公众牢记民族的历史。
林一安
阿卡彭铁尔方法的根源1974
作者简介见“人间王国”条。
内容概要清晨,旅居巴黎的拉丁美洲某国独裁者首席执政官在豪
华的卧室里悠然醒来,侍者随即端来咖啡和早点,考究的丝绒窗帘被徐徐拉
开,阳光透进金碧辉煌的寓所。首席执政官一边阅报,一边品尝法式早点。
他精通法语,酷爱书本,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崇拜西方文明,曾广泛涉猎
欧洲哲学、文学和历史著作。他拥有数不清的财产。他终日出没于巴黎最高
级社交场所,挥金如土。为了维护他的权贵与奢侈,他豢养了一大批走狗
六百五十六名将军和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藉以控制远隔万水千山的祖
国。至于那些将军如何为非作歹、互相倾轧、使人民惨遭涂炭,他全然置若
罔闻,无动于衷。然而,好景不长,部下阿道夫,加尔万将军在国内发动了
武装叛乱,要推翻他的统治。消息传来,他暴跳如雷,当即启程回国。为了
给扳乱者以致命的打击,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一个出人意料的海滩登陆,并
用假护照瞒过海关。他用最秘密、迅捷的方式组织力量戡乱,居然很快击溃
了叛军,活捉了加尔万,并将他扔进海里喂了沙鱼。此后,他下令将一切图
谋不轨、行迹可疑者处以极刑。于是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了全国。一些散兵
游勇被抓住后,当即被开膛示众;有的则被剥去衣服拉到屠宰场用钩子倒挂
起来。大屠杀的消息传到国外,立即引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欧洲报刊连篇
累牍地报道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暴行,甚至刊登了大量散发着血腥味儿的照
片。人们称首席执政官为杀人魔王。在一片责难声中,首席执政官无颜再回
巴黎,他病倒了,被送往美国治病。然而他对美国人极不信任,因为在他看
来,美国仍是个未开化的野蛮国家。不久,世界大战爆发了。欧洲在战火中
燃烧,却给首席执政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蔗糖、咖啡、可可和香蕉在
国际市场的价格直线上涨,加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首席执政官的国家空前
地繁荣起来,钱多得花不完。面对自天而降的繁荣景象,首席执政官乐不可
支。他误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自己英明统治的结果,况且,他的部长、将军们
不断为他歌功颂德、便忘乎所以,以超人自居并异想天开地要一展宏图,把
全国的农村都变成花园城市。为此,他一一罢免了各部部长,废除了议会,
独揽了大权。谁知大战刚一结束,咖啡、蔗糖、可可和香蕉的价格就急剧下
跌,形势急转直下,国民经济一蹶不振,首席执政官的奢侈生活眼看就要难
以为继。而且祸不单行,民主进步思想潮水般涌进他的国家,人民觉醒了。
终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首席执政官仓皇出逃,孑然一身回到巴
黎。在那里,在他唯一的美洲家具吊床上孤独地死去。
作品鉴赏方法的根源所描写的历史环境是1913年至1927年,也
就是作者的青少年时代。小说前几章主要采用了第一人称,即由主人公、拉
丁美洲某国总统首席执政官介绍他在巴黎的奢侈生活。不久,由于国内
发生了武装暴乱,总统被迫离开法国回到美洲。
作品从而改用第三人称叙述独裁者如何打着寻求国泰民安的幌子,按照
其“生存的法则”和“方法的根源”,不择手段地镇压异己。方法的根源
是当代拉丁美洲反独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首席执政官是它的主人公,他再
也不是十九世纪文学中枯朽干瘦、不学无术的考迪罗,而是一位跻身于巴黎
上流社会,道貌岸然,风度翩翩,在古典音乐、歌剧、雕塑、绘画和近代科
学、哲学、外交方面颇有造诣,并且精通法语的某国元首。他博学多才,是
个极为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有聪明、能干、慷慨、大度和不乏理智的一面,
也有野蛮、残忍、虚伪、愚蠢和原始的另一面。他既是个注重礼节、举止不
凡的人物、又是个嗜血成性、武断专横的暴君。卡彭铁尔本人曾多次表示,
首席执政宫是典型的拉丁美洲独裁者,他集中了马查多、古斯曼布兰科、
西普里亚诺卡斯特罗、埃斯特拉达卡夫雷拉、特鲁希略莫利纳、波菲
利奥迪亚斯、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和胡安,维森特戈麦斯的特征。卡
彭铁尔抓住了拉丁美洲独裁者的主要特征,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笔触让自
己的情感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为此,方法的根源
不仅摈弃了十九世纪反独裁小说的脸谱化的夸张,而且较本世纪前两部重要
的反独裁小说暴君班德拉斯和总统先生也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方
法的根源先后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渲染了拉丁美洲独裁者赖以存活的历史
和现实环境。而且写得既深刻又形象。譬如:“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得匆忙。
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打响几个月电灯就取代了油汀,浴盆取代了
池溏,可口可乐取代了水果汁,轮盘赌取代了老骰子,葫蒜店变成了鳞粉店,
赶驴送信的驾驶起了邮车,赶马车的开起了轿车,它们在日渐狭窄和弯曲不
平的马路上不停地响着喇叭,许久才好不容易驶进那新命名的,林荫道,于
是成群的山羊四处逃窜”疏疏几笔,二十世纪初叶拉丁美洲某国的历史
状貌跃然纸上。一战带来的繁荣、社会生活的欧化和与之并存的原始状态在
作者敏捷而又风趣的笔下一目了然,同时又令人大可回味。典型的环境为刻
画典型的人物奠定了基础。卡彭铁尔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极力避免了口号式语
言和宣言式议论,力求客观,逼真,以便使人物成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拉
丁美洲独裁者的典型形象。小说为此常常借助独裁者的内心独白,以表现他
的性格特征。于是遂有了我们眼前的首席执政官。他十分推崇法兰西文化,
熟谙西方哲学扣古代历史,他的足迹遍及巴黎的展览馆、歌剧院。他非常崇
拜那些“发达民族”,喜爱巴黎的艺术品、巴黎女人以及她们身上的华丽服
饰。他沉醉于法国上流社会的奢侈生活,但却无论如何改不了那睡吊床的习
愤。他生活考究且有规律,早上喝什么、中午吃什么都有规定,洗澡的时间
是每天晚上六点三十分。同时他又很迷信,他认为国内长期不宁以致发生武
装叛乱,“跟遇到倒运的圣维森特德保尔的修女有关,还有她的头巾、她
的披肩,还有自己在一家老古玩店看到的橡皮骷髅”。然而,他最终又
是个迫害狂,是个权欲熏心的刽子手。面对四起的叛军,他不再考虑新科尔
多瓦的女牧神会不会饶恕他、接受他的忏悔,而是无情地镇压,使生灵涂炭。
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他原形毕露,判若两人。他枪毙了起义将领,然后将
其尸体抛入大海喂沙鱼。他残酷地屠杀了肇事的学生和群众,并且禁止其家
属为之恸哭哀伤。同样,为了切身利益,他甚至很不欢迎美国人的“帮助”,
说:“这些美国佬总是空手而来,满载而归”。总之,方法的根源是一
部不可多得的反独裁佳作,大胆地剖析和针砭了独裁统治,塑造了迄今为止
拉丁美洲文学史上最完满、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